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送孩子上幼儿园该聊的和不该聊的(优秀范文5篇)

送孩子上幼儿园该聊的和不该聊的(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送孩子上幼儿园该聊的和不该聊的

九月开学季,对孩子们而言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他们需要努力调试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与此同时,孩子和父母们的相处时间也更少了。不少父母同我抱怨孩子抵触幼儿园,自己又太忙,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有效的引导。

其实,想有效引导孩子,不需要那么多时间盯住孩子。如果有心去捕捉,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段,便可以是一次高效的亲子沟通机会。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时,该同孩子聊什么?

微信后台一位妈妈跟我聊:

罗老师,我儿子快5岁了,大班,刚开学不到半个月。上周生了一次病,病好了结果怎么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了。今天又是我硬逼着去的,看他磨蹭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发火。昨天接孩子的时候,老师也反应,孩子画画的时候,一下子就哭了。老师问也不说。我后面去接他,回家的路上怎么问也不告诉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跟这孩子沟通了!

后面我问这位妈妈:有跟孩子的老师仔细聊过吗?妈妈回我:问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可是老师也搞不清孩子为什么啊。

我问:那你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具体都会说些什么?

妈妈说:去学校的路上,我一般会叮嘱他,要听老师话,不能和同学打架,得要睡午觉等等,接他回来的时候,还会再问问他在学校里的表现,比如午觉睡没睡,老师表扬谁了,中午都吃了什么之类。也会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要听话老师才喜欢……

从妈妈的这些沟通内容,就可以想见孩子的压力。妈妈用的句式是:“你得要”,“你只有……才”。谈话内容集中在孩子应该做到什么。这种沟通很容易让孩子认为:“幼儿园里有很多限制,远不如家里自由,要去完成这么多要求,对我来说太难了。”

进一步了解我得知,孩子是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到了新的城市,换了新的幼儿园。新的学校里,老师有时会用方言说话。跟同学们也都不熟悉。这对孩子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是,妈妈却疏于和代班老师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比如妈妈提到孩子画画突然哭了,其实是那会儿他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

孩子语言能力有限,内心的无助无法表达。而在老师看来,只以为孩子是太过内向了,或者情绪上出了莫名其妙的问题。放学回家时妈妈的不停逼问、以及送幼儿园时的强硬,都加重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妈妈有些郁闷地告诉我:连老师都搞不清孩子的状况。其实,幼儿园老师搞不清楚孩子的状况是正常的,最该搞清楚状况的是父母自己。一方面,父母需要从老师那里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父母还有必要把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给老师。最重要的,是跟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

如我之前所说,上了幼儿园,父母仍然是孩子教育的主角,我们不仅要延续此前对孩子付出的心思,甚至更多,要用融洽、牢固的亲子关系支持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从这一点来说,想跟入园孩子保持有效沟通,父母需要把握的一个沟通基调是:确保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快乐的沟通氛围。若父母总是催逼、负面暗示等,反倒会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和不适感。

具体而言,如何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做到轻松、快乐又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建议:

上学路上说什么?

1、总体原则是要说积极的、具体的、肯定的语言,比如:

“宝宝昨天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特别好,今天一定也可以”;

“老师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你,如果你能不打人,大家会更喜欢和你玩”; “宝宝别害怕,妈妈一定会在放学时最早来接你”; ……

2、不说命令的、否定的、恐吓的语言,比如: “你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能跟小朋友打架”; “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来接你了!”

“你怎么一直都这么不懂事!在学校里再不许这样了!” ……

3、如果孩子有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情绪状态低落或焦虑,妈妈也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其他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可以跟孩子聊:周末想要去哪玩;晚上想要吃什么;路边看到的有趣的事。尤其可以多谈论路边看到的新鲜事。这种轻松快乐的话题,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提高对幼儿园的好感。

4、上学的路上往往比较赶时间,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内容不多,妈妈更要语言简练,切勿唠叨,更不要对孩子提太多要求。

当然,如果不放心,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比如上厕所或者饭没吃饱不知道说,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懂得求助等,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就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做功课,比如借助绘本、角色扮演等,鼓励孩子勇敢表达。本周一的绘本推荐,关注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新关注我的父母可以去看看。

5、老师一般都会很忙,但如果可以,孩子送到学校后,跟老师简单反应一下孩子今天的状态。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儿,在老师面前说出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在哪里。

下学路上说什么?

1、要说鼓励的、肯定的、正面的语言,比如: “宝宝今天一天都没有尿湿裤子,像个大孩子了!” “宝宝这几天学到的童谣,特别好听~”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的事儿有什么呀?”(紧接着分享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给予接纳、共情)

2、不要说消极的、否定的、批评的语言,比如: “老师有没有打你?同学有没有欺负你?”

“你今天是不是又没睡午觉?你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 “今天老师教的儿歌你怎么都不会,真够笨的” “你是不是又不乖了/不听话了?” ……

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信任你的孩子。我分享过一个这样的案例:

妈妈反应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上学爱磨蹭,回答问题都含含糊糊,显得很不确定。后来我了解到一个细节。这位妈妈每次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都会问孩子一天的表现。当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之类。妈妈都会习惯性地反问:是吗?孩子一下子就犹豫了,回应妈妈道:啊。

我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要问孩子第二遍呢?她告诉我:有时候就是想要确认下,我就是感觉他不坚定。

正是妈妈的这种习惯性回应方式,给了孩子一种强烈的暗示:“我可能不那么好。”妈妈一次又一次对孩子的怀疑,让孩子无法体验到快乐、积极的情绪,反而有种莫名的恐慌,导致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并且表现出缺乏自信、拖拉等行为问题。

3、多找孩子容易回答的具体话题,需集中在孩子幼儿园生活细节当中,比如:

1)聊幼儿园里的环境、器械、玩具、游戏等。需要父母主动观察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儿,或者通过与老师交流获取信息,比如,宝贝,我发现你们那个手工角落有一个新作品……

2)聊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建议用“猜测”的方式去开启话题,并多用正面的词汇去描述内容。如:让妈妈猜一猜,你今天自己主动上厕所了对不对?让我猜一猜,你今天玩了很好玩的玩具吧?

3)聊孩子的小伙伴、交到的新朋友等等。比如说:宝贝,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好像很喜欢你啊,他主动过来跟你拉手了,他叫什么名字啊?

4、少问宽泛的问题,比如: 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什么了啊? 你今天都吃了什么呢?

你们上课老师都教了什么呀?

若问题太过宽泛,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摇头,父母同时也无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5、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同老师聊一聊孩子一天的表现。但这个时候,最好能避开孩子,以免让孩子听到一些负面信息。

6、下学的路上时间充裕,如果有条件,妈妈和孩子不妨走路回家,别太匆忙。

和孩子慢慢走在林荫道中,一起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陪孩子看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样的休闲时光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下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当中。

在这个放松的过程中,建议多跟孩子有肢体接触的动作,比如亲亲、抱抱等。要知道,沟通不限于说话。对孩子来说,这种肢体上的交流,是更重要的沟通方式。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都在对孩子说:我爱你。

第二篇:《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杨燎燎

上个月,一起读了《让孩子学会阅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的方法,也在我们班进行了尝试,在绘本阅读的社团课程当中渗透了让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这一月我们工作室一起读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比《让孩子学会阅读》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梯度。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很多技巧和策略。

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提倡孩子大量阅读,但我们却一直困惑,一般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在这本书当中我找到了一些让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的方法,也在家长会的时候分享给了我们班的家长,我觉得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受益。

蒋老师认为想要让孩子读书首先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好的环境有助于加速养成习惯。先建立相应的环境。同时加入一定的读书团体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目前学校给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每周都在借阅图书,孩子们很喜欢。同时自己创办了绘本社团,其实是集中读书角,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分享。

至于聊书的过程,蒋老师大致分成四个环节:导读、阅读、讨论、延伸,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的反思是:

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自己要爱阅读。的确如此,我一直反思,也告诉家长,我们一味地让孩子读,自己对孩子的读物却知之又少,如何指导孩子读呢?当学生拿着书,兴高采烈地跟您聊着书时,你却不明所以然,反而让学生兴致黯然。当你在平时谈话中经常性地透露你看过的书,总是时常性的冒出书中的佳句,学生就可能对你大大折服,也会激起他们看书的乐趣。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你干巴巴地一味强调看书是无法达到的效果。

这一点我的导师姜媛媛老师在家长学校时候也反复提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说让女儿读的书自己都会翻一翻,和她聊,让孩子读完书有存在感。我们班张兰溪妈妈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在家里专门开辟了每天一小时的家庭读书时间。想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我们总以“忙”为借口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让孩子自由阅读,不给阅读带枷锁。

我们老师、家长喜欢让读书有目的性,我们的目的性太强了。读书有了规定数量的摘抄,并且要写心得感受,还要做一定的检测题进行检测,要规定所读的书目。为什么要给读书戴上枷锁呢,何不放手让孩子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为什么要规定必读书呢,可不可以规定,一年要看几本书,会说多少故事,期末以说故事的形式来比比呢?学生自己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自己看,带来和同学分享,这样不是能看更多的书吗?

选书很关键。

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给孩子读一直是家长脑中的大问题。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明确了选书的方法,他说:如果班级读书基础薄弱的,那么在选书的时候要做到5 点:(1)生僻词汇少一点;(2)书薄一点,增加信心;(3)大道理少说一点;(4)情节发展稍微快一点;(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而且在选书的时候年级不同,选的书也不同,例如:一二年级选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三四年级选那种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五六年级选知识类书籍、科幻、侦探推理、抒情文学、人类的命运。给了我很多方向。也拜读了他的一年级群文阅读读本,尝试在班里推广。

通过最近的阅读,我发现整本书阅读提的很响亮。蒋老师特别指出要读整本的书,他认为这样才能锻炼真实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意志、学会静下来以及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我认为自己有些浮躁,或许我可以试着读整本的书来使自己静下来。

读完此书,我不由地深思:平时总是以“忙”为借口,很难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细细地品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都不爱读书,怎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呢。读书真的让人很安静,读完之后反思一下,很有力量。其实我们都可以爱上阅读!

第三篇:和孩子聊书吧》读书笔记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笔记

《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是蒋军晶写的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书,对于老师们来说也很有指导意义。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我都尽量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班级图书角的借阅规则:

1、每次只能借一本;

2、每次借书最多只能借阅两星期;

3、每隔一个月,借阅归零,每一位同学都把书归还到图书角;

4、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会,介绍得好的同学可以优先借阅书籍。

“大声朗读”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合大声朗读的书。第一,情节发展的节奏快。第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好人”与“坏人”容易区分。第三,对话明快、易读。第四,大段的景物描写要少。

2、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第一,适时“停顿”,让学生自己想象参与。最好选择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停”的时间不要太久。第二,适时提问,让孩子简单参与。可以问:“你认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另外,也可以让孩子提问,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要搪塞他们,也不要回答得匆匆忙忙。

3、要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第一,要注意读的语调、语速。大声朗读的要义是要让听的人听得明白,喜欢听,因此要读得慢一些,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要富有感情地朗读,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把字句拉长,要让你的听众坐立不安。第二,要适时出示书的相关资源。在朗读之前要给孩子们介绍作者情况。介绍作者很有研究,应该找一些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介绍,把作者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第三,要注意读的环境。

什么样的书适合聊

(一)记住五个“一点儿”

1、冷僻词汇少一点儿

2、薄一点儿

3、大道理少说一点儿

4、情节发展快一点儿

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儿

(二)有可能,就选择高品味的书

1、忠实于自然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例如,法布尔的《昆虫记》、比安基的《森林报》。

2、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例如,充满想象力的幽默的《5月35日》《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3、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例如,《小王子》。

4、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例如,瑞典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法国戈西尼的“尼古拉”系列书籍。

5、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例如,纽伯瑞文学奖系列里的《一百条裙子》《亲爱的汉修先生》等。

(三)多选择儿童文学经典

(四)根据年龄来选书一、二年级首选童话。三、四年级的孩子喜欢读什么书?首先,我会选一些关于“英雄”的故事。其次,可以多读一些有关“友情”的书籍。第三,可以多选一些“冒险”的故事。例如,《手斧男孩》《天使雕像》《蓝色的海豚岛》。第四,可以多读一些可以激发同情心的书籍。心理学家人物,这个时期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受别人同情的弱者,而是可以给予别人同情的强者。例如《三毛流浪记》《草房子》。

五、六年级的孩子喜欢读什么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知识类书籍产生兴趣,他们懂得越多想了解的也越多。他们开始对人类的一生及命运表达关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欣赏抒情文学,例如,诗,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欣赏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喜欢阅读侦探、推理小说,还喜欢阅读科幻小说。

(五)和不同性别的孩子聊的书

总体而言,女孩选择神秘故事和儿童故事的概率是男孩的两倍,更多的男孩喜欢读非小说性的文学作品。

《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读书笔记

聊书,最重要的是“交流与分享”。每个人的阅读收获不尽相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后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提升、调整和扩展大家的阅读能力。蒋军晶老师一直细致地观察、思考:怎样的环境才能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使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大家分享。他认为:老师身上这张嘴才是我们最可以利用、最有开发潜力的教学工具。

首先,我们要提出好的问题,一次热烈的讨论往往起源于一个好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沉默不语型的。下课时,个个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进入课堂—懒得理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提出的问题能让孩子有参与冲动的问题。我们要多提诠释类问题,例如:这本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最爆笑、最窝囊、最伟大、最神秘、最可悲、最无情……)的角色是谁?这本书中,最适合拍成电影的情节是哪一段?问题看似难,实际上经过我们的引导得当,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其次,我们不应当用过度诗意和结构化的教学语言。因为这样的语言有时让人感觉不坦率、不真诚、不自然,让学生有距离感、隔阂感—这种距离感、隔阂感让学生失去了交流的欲望。所以,就促进学生的交流欲望而言,过度修饰和结构化的语言,未必是好的教学语言,真诚和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聊书,有了好的话题,还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讨论环境。在安全的环境里,孩子才敢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如何营造安全的讨论环境呢?我们习惯性把自己扮演的很威严—“为什么?”“你来说!”这样的话我们脱口而出。孩子们听到了这样的指令,感觉在接受考查,总是害怕自己说错了。我们可以找出替代性的句子,“说来听听”等,让孩子在这样的探询、邀请中,有了发言的欲望。当然,我们不要老给学生“正确答案”。让孩子们知道,只要有依据,任何一种观点,老师都是重视和欣赏的。即使老师发表了意见,那也只是个人意见,而不是“钦定”的观点。

另外,聊书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发掘自己的内心体验,并与别人分享。因此,我们不轻视任何浅显的意见,我们也不要着急发表高见。读者是唯一知道自己想法的人,在聊书过程中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多说,直到对孩子们的意见作出总结时,这才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总以为机智、热烈的讨论是好的讨论。课堂中,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好像害怕等待,很怕那两秒、五秒的安静,以为那就是“冷场”。试想,如果我们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孩子们正常的反应就是困惑不解,不敢

轻易发言。思考,讨论,这都需要时间,需要老师的耐心等待。学生有了思考和准备,才敢说,才能说。

引领学生聊书,教师要富有智慧。我们也应该学习美国的聊书高手法兰克••麦考特,每一位老师都要努力靠近他。

第四篇: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

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直就是我所希望的,可事与愿违,即便使出浑身解数,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也远不及玩具和电视的吸引力大。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感谢有这次读书沙龙的活动,我以阅读中出现的种种困惑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阅读,有不小的收获。并用思考所得的方法结合孩子的情况在实践中运用,积累了一些心得。个人对阅读教育的认识,也步入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关于阅读的界定。我常常“在自觉不自觉中,局限于一些界限之内。”其实,在学习中,可以阅读的东西无穷无尽,阅读无处不在。不光是图书、杂志、报纸、文件、出版物,其他如广告、路标、海报、店家的特卖信息等等,只要能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都会深入研读。

这么看来,学生并非不阅读,看他们整天捧着图书角力的书如痴如醉的样子,怎能说他不爱阅读呢?

第二,阅读的时机。

对于人生,阅读就像是那扇门的作用。更有意思的是,你打开得早,有打开得早所能见到的美妙。打开得晚,也有打开得晚的风光。打开得早,如果能从学生时代就打开,不但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并且能及早因为阅读而使你的人生迸发出火花,因着这一点火花,再给你的人生就此带来不同德光亮与异彩。然而,如果很晚才打开,也有很晚打开得好处与享受。林语堂先生说:读书的所得,靠读者的识见与阅历,同靠作者的识见与阅历一样的重要。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孩子没有阅读令我们满意的文学作品而深怀不满,也不必在意其他孩子因为阅读了更深更难的书,而对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说一些诸如:看看人家,都在读***书了,而你还在读这些无聊的漫画之类的话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文字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的体验和了解,决定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想让孩子有更深入的阅读,不妨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多了解生活,开阔视野,从生活中明白许多道理,有了这些体验,再去阅读,感受会大有不同。

第三,阅读环境的影响。

以前,我并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喜欢阅读的人应该在任何地方都会阅读,阅读无处不在。如果能窝在一个舒适的角落尽情阅读,我们肯定愿意花上长长的一段时间,来享受这段阅读时光;但是如果无法舒适地阅读,老师被各种令人分心的事情打断,那么即使定力再强的读者,也会很快合上书本,逃之夭夭。读到这本书时,我正好处在一种无法静心阅读的状态。没看几页书,突然又想起某件事情要做,便搁下手中的书,去忙其他事情了。学生也是如此,另一个原因也是诱惑太多,电视、玩具、游戏,怎么也比书本的吸引力大。明白了原因,我便思考解决办法。由此可见环境的重要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阅读场所,不一定都要到外面去。可能是家里的某个房间,甚至是某个角落,但一定要保证不被打扰。

第四,阅读时间及方法。

关于这一点,钱伯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1.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智力需求或情感需求,提供合适的书单。2.不能期待孩子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很多孩子会因为电视而牺牲阅读的时间,因为在他的世界里,阅读并不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3.不要左右孩子的阅读心得,因为对阅读的看法因人而异。4.对孩子的阅读要进行引导,培养广泛而多样化的阅读兴趣。5.孩子们得学着去探索自己的阅读品味。

对于尚未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限制孩子的阅读书目不利于他们步入轨道。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强行干涉孩子读什么书,不会有助于孩子的阅读,还会引起他的反感,造成逆反情绪。

我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明知是不健康的食物,却因为嘴馋而不能克制自己。我的办法就是找一次机会,狠狠地吃个够,吃到不想再吃。待到下次遇见这类食物,保准只会吓得逃跑了。

第五,阅读循环。

每次阅读,都是在经历一定的循环过程。《打造孩子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到:“在让孩子们建立愉悦的阅读经验,以及拉长他们专注于阅读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以及书本给他们的回馈,是关键因素。因此,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孩子从阅读这件事情中获得快乐,阅读行为才能得以巩固;

1.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就书里的内容进行讨论,不失为提高阅读乐趣的一个办法。孩子不仅感觉到大人对自己的信任,也为自己的阅读行为得到认可而感到自豪。在和孩子聊书时,切不可以居高临下态度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强压给孩子,也不要批评孩子的任何超出常规的想法,要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鼓励他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2.一起做阅读记录。每读完一本书,就会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包括阅读时间、作者、简略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到自己近阶段读过哪些书,也让孩子增加成就感,原来我也可以读这么多书。

3.通过生活体验来阅读。

4.开展主题阅读。如果孩子喜欢交通工具,就找些这方面的书给他读,如果孩子喜欢昆虫,就找各类关于昆虫方面的科普书来看,趁势把昆虫研究个透。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是阅读的书要有趣。有趣的书才能吸引孩子。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除了阅读的书有趣之外,家长们还应该让孩子远离电脑、电视。如果没电视,没电脑,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会来得更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形成了快节奏的浅阅读习惯,深度阅读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网络、电视、手机等给孩子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侵占了很多孩子深层次阅读的空间。

“家长与孩子同步阅读,比如一起看一本好书,然后一起交流,讲讲各自的感想,这种阅读特别有效。”专家建议,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比如,找机会让孩子说说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体会,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

实在佩服蒋老师阅读多,方法多,用心多。

书的第一章就吸引住了我。为什么要读整本书?其一是锻炼孩子真实的阅读能力;二则培养阅读意志;三为“静下来,再静下来”;四是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现在的孩子静不下来,现代社会是容易精神紧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1、比较多的儿童喜欢对伙伴吹毛求疵、排斥朋友;

2、在课堂中,儿童被分为动辄骚动和沉默不语两大类;

3、情绪不稳定和低学力儿童比例逐年增加。其中“多动”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光有身体上的“多动”,还有心理上的“多动”。确如此。大人也是如此。我们确确实实身处一个垃圾信息、碎片化信息过度的世界中,人越来越浮躁,这是我们应该面对的现实。让孩子安静下来的途径不少,例如,与大自然多接触,与艺术多接触......在这些方法中,读书未必是最好的办法,但肯定是最便捷的一条途径。

接着,我在书里了解到“老师到底怎样和学生聊书呢”?这其中的一个完整流程包括导读、持续默读、讨论和延伸四个部分。导读意指读书前的充分准备。那何为充分的准备?蒋老师以《小王子》一书的阅读做了范例:熟悉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有对本书的摘要;老师自己有读书收获;老师自己有对本书的评论。这些都是很详实的指引。

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什么是阅读策略”。我了解了一些具体的阅读策略:预测和推理、重读、联结、统整、图像化等。要想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策略,我得先把这些阅读策略认真“消化”。

在书中,我比较清晰地了解到“群文阅读”的前世今生,了解到“群文阅读”最让学生受益的就是“发现至上”这四个字,这完全是一趟发现的旅程,“明显的异同点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这真好,这是“教与学”彼此成就的课堂。“群文阅读”最明显的特点是“这一组文章在结构上有相似点”,故放在一起“群学”。我还了解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挑选怎样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这实在考验教师的阅读功底和视野。

此书一读,受益匪浅!

第五篇:每周一讲聊一聊你不该错过的BBC纪录片

每周一讲聊一聊你不该错过的BBC纪录片

BBC纪录片之前公众号介绍过每周一讲|当中国老师遇上英国学生,BBC 纪录片总会给人带来惊喜,最起码之于我而言。且不说其构图、配乐、解说,有时候给我的感觉老外比我们更了解中国。论及“不该错过的BBC纪录片”,我在这里想提的第一个便是《美丽中国》:202_年奥运前夕,我们国家邀请BBC拍了一部记录中国野生动物和风光的纪录片,叫《Wild China》,国内译名为《美丽中国》。该记录片是CCTV和BBC首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历时近4年,摄制组踏过了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拍摄了50多个国家级的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还有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一共六集,分别为《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和《潮涌海岸》。

第一集:Heart of the Dragon 第二集:Shangri-La 《美丽中国》中,大约三分之一内容用于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全部展现自然生态。其中不乏一些我们想传递交流但却不知如何用地道英语表达的部分,一早起来听着Norah Jones的歌,花些时间整理下字幕文稿,分享一部分内容如下:城市篇「香格里拉Shangri-la」Beneath billowing clouds, in China's far sou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lies a place of mystery(5)and legend(11).Of mighty(5)rivers and some of the oldest jungles(7)in the world.Here, hidden valleys nurture strange and colourful tribal cultures.Jungles are rarely found this far north of the tropics.Until little more than a century ago, this place was unknown(3)outside China.But then news reached the West of a mysterious(6), hidden world of the orient.Hidden among the mountains, a lost Shangri-la paradise(2).翻腾的云海之下,在中国西南遥远的云南省,有一个神秘而又充满传奇的地方。这儿有着世界上最久远的雨林以及奔腾的河流。藏匿于此的河谷养育了奇异而又独特的动物,同时也孕育了多彩的民族风情。雨林在远离热带的北部地区是罕见的。直到一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个未为人知的世外桃源。然而有关这个神奇隐秘的东方世界的传言却不胫而走,传至西方。隐匿在群山中,遗落人间的最后天堂――香格里拉。「北 京Beijing」China's capital is a vast(18)metropolis home to 15 million people.This bustling modern(11)city seems an unlikely place for traditional(18)beliefs(14)and customs, but beneath the contemporary veneer, it's possible to see glimpses(3)of a far older China.中国的首都是一座巨大的城市,供养着1500万人口。这座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似乎与传统信仰和习俗无缘,在现代的浮华外表之下,依稀可以窥探到远古中国的身影。Every morning, people head to the parks around the Forbidden City to continue a custom which is centuries old.Many Chinese keep birds as companions, specifically a type of laughing thrush from southern China.But they know that cooped up indoors, birds may become depressed, so they try to brighten their day birds by meeting other birds.This surprising(17)scene(3)in the heart of modern Beijing is a clue(7)to China's oldest spiritual(7)ambition, the harmonious(6)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每一个早晨,人们汇聚到紫禁城附近的公园里,延续一种保持了数个世纪的传统。许多中国人把鸟儿当作自己的伙伴,尤其喜欢一种来自中国南方的画眉鸟。养鸟的人知道把鸟关在笼子里,鸟儿也许会变得消沉。因此他们试图让鸟儿们也高兴起来,通过让鸟儿们聚会的这种方式。北京的中心上演了出人意料的一幕,从中可以发掘到远古中国心灵的渴望,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上 海Shanghai」As night falls, Shanghai reveals(6)its true colours.China's fastest-growing financial centre is in the midst of a massive(8)boom.With an estimated population(8)of more than 20 million, Shanghai is officially China's largest and certainly its most dazzling city.But there is an environmental(5)cost.Shanghai residents(3)now use two and a half times more power(9)per head than their rural(4)cousins.The city's seemingly insatiable energy demands currently require the output of 17 power stations.当夜晚来临时,上海就会揭示它的本色,这是中国最快增长的金融中心,是这个巨大繁荣的中心。其人口估计超过2千万,上海无疑是中国最大也是最耀眼的城市。但他的辉煌背后存在着环境代价,上海居民使用的电力是郊区居民的2.5倍。这个城市近乎贪得无厌的能源需求得需要17个电厂来提供满足。「香 港HongKong」When a typhoon(4)strikes, one of the best places to be is Hong Kong harbour(5)with its sheltered(12)anchorage.A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jumble of skyscrapers and its bustling commercial(4)centre.当台风袭来时,香港因其遮蔽的停泊所而成为最佳泊地之一。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她以参差错落的摩天大楼和熙攘拥挤的商业中心闻名。「哈尔滨Harbin」Each year the artists of Harbin get ready for a special(8)winter celebration(3).Giant(18)blocks of ice from nearby rivers undergo a magical(7)transformation.Tourists(10)flock(5)to Harbin from all over China to see the spectacular carvings and the ice city that has sprung up all around.It takes 10,000 people 18 days to construct this icy wonderland.It's impressive(3)enough by day, but the magic of this place only becomes apparent once the sun goes down.Northern China can be a harsh(8)place but also a place of great beauty(5).The Harbin Ice Festival shows how attitudes(6)have changed since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No longer are the extremes(7)of life beyond the Wall merely to be feared.Now it is possible to celebrate them, too.每年,哈尔滨的艺术家们都为了一场特殊的冬季盛会而做准备。从临近河道中取来的巨大冰块正被施予一场不可思议的改造。中国各地的旅客们齐聚哈尔滨,来观赏这些壮美的冰雕艺术品,一座冰雪之城拔地而起。10000名工匠辛苦劳作了整整18天,来建造这冰与雪的奇幻王国。她在白天已足令人眼前一亮,然而这座梦幻岛的神奇之处在日落时方为突显。中国北方虽然是粗犷严酷,但是这里也存在着惊人的美。哈尔滨冰雪节展现了长城建造后的人民生活态度的变化。北越长城的土地不再仅仅是令人胆寒的粗犷严苛,他的丰美壮丽也值得人们赞叹与折服。习俗篇这里输入标题这里输入标题「泼 水 节Water Splashing Festival」Dai people collect water for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of their year.The Dai call themselves the people of the water.Yunnan's river valleys(27)have been their home for over 2,000 years.By bringing the river water to the temple(10), they honour the two things holiest to them-Buddhism(4)and their home.The Dai give thanks for the rivers and fertile(7)lands which have nurtured(3)their culture.Though to some it might seem just an excuse for the biggest water fight of all time.Dai lives are changing as towns get bigger and modernize but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is still celebrated by all.傣族人为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收集水,傣族人也称自己为水之民。云南的河谷地带,是他们的两千多年来繁衍生息的故里把河水带到寺庙,敬俸傣族人最神圣的两件事物——佛教和他们的家园。傣族人感恩养育了傣族文化的河流以及肥沃的土地,或许这看上去只是为了打上一场大水仗的借口。随着小镇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傣族人的生活正发生着改变。泼水节依旧是众所周知的著名的傣族节日。「爆 竹Firecrackers」Meanwhile, drums,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reflect(3)the ancient(34)belief that loud noises will frighten off dangerous(7)sea devils and bad fortune(4).同时,鼓声、爆竹反映了古人的信念,古人认为嘈杂巨响能驱赶海怪和坏运气。动物篇

「熊猫Panda」Unlike the monkeys, this creature(46)has a very specific(3)diet(5)—bamboo.It's a wild Giant Panda.Secret and sensitive to noise, the giant panda is often gone before anyone going get close to it.The panda has long been known in China.It was mentioned in dictionaries more than 202_ years ago and the imperial garden is said to have housed one.In the dense(3)bamboo of the forest, one panda rarely sees another.Instead, they communicate by subtle scent signals.At 1.5m long and 135 kilos, the giant panda is a member of the bear family.But its bear-like digest system is built for eating meat, not this tough fibrous stuff.与猴子不同的是,这种生物有很独特的食性——竹子,这是野生大熊猫。由于对声音敏感,大熊猫经常离开以免有任何东西靠近它。中国人认识熊猫已经很久了,两千多年前的字典上边就提到过熊猫,据说御花园还曾经养过熊猫。在茂密的竹林里,熊猫很少见到同类。所以,它们通过特殊的气味联系。熊猫身长1.5米,体重135千克。熊猫属于熊科,但是那是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食肉方法分的,不是按吃韧性纤维分的。「鸳鸯Mandarin ducks」In the parks of Beijing, mandarin ducks keep a close watch over their young.Believed by the Chinese to pair for life, they have been seen for centuries as a symbol(5)of love and fidelity.Images of these birds are believed to improve personal relationships(21).As a result, Beijing's mandarin ducks are highly protected.在北京的公园里,鸳鸯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孩子。中国人相信它们终生守候在一起,几百年以来他们都被看做爱与忠诚的象征。人们认为那些鸟儿的形象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因此,北京的鸳鸯得到了妥善的保护。「龙Dragon」Unlike the destructive dragon of the west, the Chinese dragon was benevolent, provided it was treated(4)with respect(7).The ancient Chinese called themselves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and knew they needed to live harmoniously in the dragon's realm.This respect for the dragon has relevance today.与西方暴虐的龙不同,中国的龙是仁慈行善的,受人尊敬。古代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并认识到他们需要和谐地生活在龙的国度中。这种对龙的尊敬影响至今。「鹤Crane」For centuries, cranes have been revered in China as symbols of longevity.Their statues were placed next to the Emperor's throne.The cranes have cause to celebrate.This chick is a sign of hope in difficult times.Red-crowned cranes ar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ndangered(7)species(20).数百年来,鹤被中国人视为长寿的象征而备受尊崇。它们的雕像被放在皇帝的宝座旁。鹤因此而受到赞扬。幼鹤在困难时刻就象征着希望。丹顶鹤是世界上最濒临灭绝边缘的物种之一。

「长城Great Wall」The Great Wall of China was built by the Han Chinese to keep out the nomadic(4)tribes(7)from the north and strange landscapes(36).The northern limits of ancient China were defined(5)by the Great Wall which meanders for nearly 5000km from east to west.The settled Han people of the Chinese heartland(9)were invaded many times by warlike tribes from the north.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to protect(22 the Han Chinese from invasion.长城始建于中国汉代,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建。长城是中国古代北部的边界,自东蜿蜒向西约5000公里。当时定居于中原地带的汉族人,常常被被来自于北方的游牧部落所侵略。长城的修建保护了汉族人免于遭受侵略。小编有话说先要解释一下文中加粗加红标注的英文单词,()里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在BBC美丽中国6集里面该词出现的次数,高频词部分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聊聊背英文单词的“捷径”(下)有介绍过。为什么要做这一期?之前补看林语堂先生《Moment In Peking》时,发现其实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及习俗等相关的英文介绍(如下图),林语堂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做了,且在西方有一定的传播。只怪我们读书少,还不习惯“拿来主义”,争取等假期找时间做一期。除此之外,我还想推荐的是BBC拍摄的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202_),BTW 两个老外主持非常幽默。再有就是《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一共三集。下面视频为《中国故事》第一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