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绥化学院“实践教学年”活动方案

绥化学院“实践教学年”活动方案



第一篇:绥化学院“实践教学年”活动方案

绥化学院文件

绥院院发[202_] 39号

绥化学院“实践教学年”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决定将202_年定为“实践教学年”。学院要求各相关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以“实践教学年”为平台,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深入开展职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时间安排与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3月份):制定和完善实习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规程、管理制度等。

负责单位:实践教学处

参加单位: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建中心 第二阶段(4月份):制定202_级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202_级 1

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新方案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学分比例,设置职业技能学分。

负责单位:教务处

参加单位:实践教学处、教学研究与评建中心、各教学单位 第三阶段(4月份至12月份): 开展各种专项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组织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4月—12月)。

(2)规范实验室建制,确定开放实验室,评选优秀实验室(5月—7月)。

(3)开展首届优秀实验指导教师奖评比(5月—11月)。(4)开展首届学生实验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比赛(5月—11月)。(5)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6月)。

(6)建立校内外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基地(6月)。

(7)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比社会实践先进教学单位(7月—9月)。

(8)评选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标兵(9月)。

(9)召开优秀实习生事迹报告会,评选优秀实习生和实习支教标兵(9月)。

(10)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并举行挂牌仪式(5月—12月)。负责单位:实践教学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学研究与评建中心

参加单位:各教学单位

二、工作要求

(1)各教学单位应根据学院的总体安排,制定出本单位“实践教学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每项活动的具体内容、负责人和时间安排,并于4月20日前,报送实践教学处。

(2)各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要做到实施有方案,实践有效果,工作有总结。对于在实践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要及时推广。

三、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实践教学年”活动领导小组,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成员有实践教学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人事处、财务处、科学技术处、资产管理处、教学研究与评建中心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其职责是制定工作方案,检查督促各项活动的进行状况,组织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

四、总结表彰

202_年3月,学院将全面总结“实践教学年”工作情况,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对于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二○○八年四月一日

主题词:教学年

活动

方案 院长办公室

202_年4月2日印发

共印15份

第二篇:绥化学院文件

绥化学院文件

绥院院发[202_] 76号

绥化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2_] 1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_] 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以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内涵升本,使学院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教师队 1

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在高教强省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内容与目标 1.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

建设内容:以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专业建设。根据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发展与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投入,强化特色的原则,优先建设新办专业。

在建设好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省级重点专业的同时,重点建设特殊教育专业和应用性较强的新专业。

建设目标:到202_年,使学院的省级重点专业达到3个,院级特色专业达到5个。

2.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科学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力争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梯队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选择基础好,师资队伍强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努力建设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课程教学服务平台,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 2

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课程考核。

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组织优秀教师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各种形式(纸质或电子)新教材或特色教材,积极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建设目标:到202_年,使院级精品课程达到20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左右;国家规划教材1至2部。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建设以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重点,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性,80%以上的实验课程要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手段要突出开放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验室建设要以推进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和实验室建制与管理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大对应用型专业实验室的投入,使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建设好物理和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建设目标:到202_年,使学院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2个,院级实验教学示范室达到4个。

4.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根据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各专业要积极进行 3

实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方案等方面的改革,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要积极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建设目标:到202_年,建设成院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3-4个。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建设内容:在学院“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各专业要根据专业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强化“技能”和“实践”两翼的建设。以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在巩固和发展“五练一熟”与“实习支教”的同时,大力推进应用性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改革,完善“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真正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

建设目标:到202_年,建设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院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6.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内容:以“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教授为本专科生开设基础课和专业课,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逐渐形成团队合作的机制。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 4

育技术和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手段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建设目标:到202_年,培养出院级教学名师10人左右,省级“教学名师奖”1项;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4个,争取建设1个省级教学团队。

7.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继续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开展各种教学专项评估,使学院在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目标:到202_年,建设出具有绥化学院特色的评教、评管体系。8.积极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活动

建设内容: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创新性实验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外语演讲、多媒体创作、职业技能竞赛等各种竞赛活动。

建设目标:到202_年,学院每年将资助10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三、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质量工程”的领导,学院成立“绥化学院„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财务处、学生处、资产处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质量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院“质量工程”的规划和相关政策。“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

2.立项评审:学院成立“质量工程”专家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院内各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办公室设在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专家组办公室要根据教育厅和学院下达的质量工程项目指南、建设目标和任务等确定建设标准和条件,并组织评审立项。

3.检查验收:“质量工程”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定期对各教学单位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调整有关项目的建设资金。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4.资金保障:学院设立“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教学单位开展“质量工程”和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配套经费。“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教务处负责经费的使用管理。

5.组织实施:各教学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按照学院“质量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或本专业的特点和学院的办学定位,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思路,确定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

202_年5月29日

主题词:教改

工程

实施

方案

院长办公室

202_年5月29日印发

共印15份

第三篇:202_绥化学院学报第七期

收稿日期:202_-03-19 作者简介:常建文(1973—),男,江苏省泰兴市,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聋、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也谈培智学校课程改革

常建文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泰兴

225400)

【摘要】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事关培智学生学什么、培智学校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从我国培智学校课程的沿革来看,学生残疾程度加重、智力残疾人士生活质态低下导致生活化课程理念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生活化课程在实施过程应该注意避免“唯生活化”和“低标准化”倾向,引领学生走向“有尊严地生活。”

【关键词】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生活化课程产生原因 ; 教学策略研究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相比较普通教育课改频繁,特校课程改革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建国65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盲、聋、弱智教材只有一套。但是,各地特校使用下来,纷纷反映“聋校教材太浅、培智学校教材太难”。现今,聋校教材被普通学校教材取代,培智学校自行研究校本教材。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应包容并鼓励各地各校在课程改革中的研究和试验,尤其是培智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尝试和创新。并期待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标准和配套教材尽快问世,解决各自为阵的尴尬局面。

一、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沿革

(一)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沿革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关于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文件。文件规定,招生对象为轻度智力残疾儿童(IQ值在50—70之间),明确课程设置为“常识课、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工科、体育以及劳动技能课。”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实行新工时制对全日制盲、聋和弱智学校课程(计划)进行调整的通知》,课程设置内容不变,各课程课时数进行了调整。同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明确课程设置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文和算术”

[2]

[1]

[1]

202_年,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方案规定,受教育对象为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明确课程设置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康复训练”。

[3]202_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中指出,“印发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三类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202_年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二)我国培智学校教材出版状况

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培智学校一至三年级使用的各科教材。这是我国首次由教育部以轻度智力残疾学生为对象的全日制培智学校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但这套教材后因教育对象残疾程度加深,导致绝大多数培智学校无法使用。202_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出台后,由于国家层面相关教材迟迟未出,各地根据《方案》标准,为满足广大培智学校师生需求,在校本教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关教材。其中影响较大和使用较多的为浙江、上海、北京等版本。

上海版培智学校教材是由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何金娣校长主编。该教材编撰初期,是为了满足该校教育教学,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后因使用效果较好,加之全国通用教材空缺,遂为各地培智学校广泛采用。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其主要教材有《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生活》等。其适用对象为智商低于50的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

浙江版培智学校教材是浙江省特殊教育学会联合全省16所培智学校编写的生活化实验教材。根据199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进行编写。该套教材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生活适应》。由洪佳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二、对生活化课程的综合认识 当前,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适应生活”。在“生活化课程”统领当前我国培智学校的大背景下,课程的设置、目标的确定,成为众多专家关注的重点。邓猛等人认为,培智学校课程应从“生活化”走向“完整生活”,认为当前的生活化课程的实践落入了“将生活简单化、狭隘化、机械化和庸俗化”,指出培智学校课程也不能只适应生活,应该在“生活技能”的基础上向前走一步,朝向真善美的生活,朝向文明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完整生活”。

[4]

吴春艳、肖非指出“生活化课程应走向有意义的生活”,即“提升生活质量。”具体的来讲,是指“一种繁盛兴旺的生活,一种让个人有美好与康乐之感的生活,这种生活之美与康乐之感又取决于它满足了人们的某些基本需要,比如:氧气、食物、饮水、庇护之所、足够的收入、身体的安康、社会的认可,等等。它还取决于对人们内心视之为最有价值的活动与关心全身心的投入与追求并取得成功。”

[5]

综观专家学者的论述,培智学校课程的“生活”,应该是“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指出当前的培智学校课程实施走入了误区,教学过程“唯生活化”、教育对象“唯中重度残疾学生”,教育价值取向不高,甚至低下。不可否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去追求“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当罔顾现实,没有具体的引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有百害而无一益处。

(一)生活化课程是因学生残疾程度加深决定的

从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沿革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对象的残疾程度加深(由轻度——中度),课程设置理念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类似于普通学校的语文数学到实用语数再到生活语数,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当前,随着培智学校学生由中度向中重度、多重残疾转变,孤独症、脑瘫以及精神障碍学生也被招入。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学生需求。在传统的文化教育,如语文数学在课堂上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去思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生活适应能力低下,动手能力粗糙、自我认知缺失、言语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学生自身的残障程度和表现,给与其适合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可能是“高大上”的,至少在小学阶段是这样。只能是学生急需的、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生活化课程是由培智学校教育特点决定的

相对于盲、聋学生来说,其残疾类型单一。随着0—6岁抢救性康复工作的开展,应该来说,这些学生在残疾补偿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盲、聋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残疾人的行列,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帮助下,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但就当前我国培智学校的招生来看,表现为学生类型复杂,甚至“一个学生就是一种类型”。一个班级,七八个学生,不同的残疾类型,不同的年龄,怎么来教?用什么来教?生活化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因为,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生存能力、生存质态、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是首要的。台湾特教工作者曾经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让某一社区的中重度智障人士学会了使用马桶。虽然对于健全人来说,使用马桶是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让重残人士尤其是中重度智障人士学会使用马桶,意义非凡。最突出的是,让每个智障人士体验到做人的尊严。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使用马桶这么隐私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那这个人做人的起码尊严会有么?一个人生下来很容易,但如何活是个永恒的命题。对于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怎样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这才应该是生活课程的主要目标。

(三)生活化课程是由提升智障学生生存状态决定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我国,残疾青少年生存状态令人堪忧。在诸多残疾类型中,智力残疾人士状况更差。202_年,一对脑性麻痹的孩子的母亲因为不堪重负,将孩子杀死,引起社会轰动。相对于其他类型,智力残疾人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科学发展到现代,聋人可以不打手语凭借手机打字走遍天下,肢体残人可以驾驶汽车;医学发展到现代,可以换肝脏、心脏,但是对大脑的认识依旧很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研究所开展的“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和需求”发现,智力青少年未入学比例达到44.0%,肢体、视力、听力残疾青年的就业率较高,言语、精神、智力、多重残疾青年的就业率较低。“智力残疾人,他们终生没有民事能力,需要家人的终生监护,多数不能工作”。

[6]

[6]现在是培智学校的学生,将来难道也要成为需要“终生监护、不能工作的”人群么?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能够做什么?一旦出现“两老一残”,中度智障人士的生活谁来保障?倘若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生活适应能力没有,最需要的、最实用的社会适应能力缺失,这些中重度学生将来必定成为社会的沉重包袱。

三、生活化课程实施的注意点

从教育内容来看,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等课程,笔者以为是以生活为平台,实施学科教学、体现学科特质的课程。生活化课程当既要有生活味,更要有学科性和特教性。拿生活语文来说,要体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又要体现语文性,要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还要体现特教性,要有康复、矫治的参与,体现医教结合的理念。从这个方面来说,培智学校“生活化”课程,应该是以生活为载体,体现学科特点,适应智障儿童少年身心特点,康复、矫治、训练智障儿童少年学科相关知识、技能。

从教育的价值来看,如果说普通中小学的课程目标体现“应知应会”的特点,培智学校生活课程则体现“能知能会”的要求。就培养对象来说,当前培智学校学生大都为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智力低下、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效果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是仅仅培养生活技能,忽视了相应学科的教学,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培智、益智的作用,把“生活”极大化甚至单一化,把生活化课程上成自我服务的劳动课,就失去了生活化课程的意义。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不能因为学生智力差,就降低、放弃该学科知识的讲授。也应该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可接受能力,能学到多少就应该教给多少。另外,相对于其他残疾儿童而言,智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教育教学实施不能“一刀切”,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应成为培智学校主要的教学形式。

从教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培智学校应该加大开放教育的力度。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生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公园等地开展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文化知识。在教材处理方面,尽可能的实施情境教学,场景的设置尽可能生活化。这样的教和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化课程?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我们特教工作者提出,而应该是为智力障碍儿童少年提出,他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化课程?才是我们专家学者和特教工作者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培智学校教学文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11.「2」江苏省教育厅.特殊教育文件选编「M」.南京202_:173-193.「3」房军民主编.特殊教育学校实用培智教学法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2_:1-2.「4」邓猛,景时,李芳.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2_(12):(28-33).「5」吴春艳,肖非.从“生活化的课程”走向“有意义的生活”「J」.中国特殊教育,202_(12):(34-37).「6」苏令.残缺的世界更需要关注和理解「N」.中国教育报202_.1.15(5)

作者地址;泰兴市南二环西路29号。邮编;225400 电话;*** ں

On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Jianwen Cha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of Tai Xing

Tai Xing

225400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is concerning the questions, what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will study and what the teachers will teach? From the view of curriculum evolution in Chinese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the degree of the students disabilities is more serious, the life state of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s the low quality, that cause the life curriculum idea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Life curriculum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void “the only living” and “low standard” tendency.Lead the students to “living in dignity”

第四篇:9月份“实践教学年”活动方案

9月份“实践教学年”活动方案

一、经济管理系

1.每学期每门课程开展两次课程社会实践,并提交至少2份实践总结或调研报告。(3-12月份,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2.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3-12月份,负责人:刘春荣)3.加强“五练一熟”,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技能。(3-12月份,负责人:刘春荣)4.师范专业定期到中学观摩课堂教学,熟悉初高中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3-12月份,负责人:刘春荣)

5.加强非师范专业的实训,每周安排两节职业技能训练课,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3-12月份,负责人:赵晓玲)

6.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3-12月份,负责人:王东)7.开展学生讲课比赛,职业技能打比拼活动。(4-10月份,负责人:李重阳)8.以社团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进行市场调研、个人网站建设,为企业进行产品宣传、保险代理、营销策划、商情分析等。(3-12月份,负责人:王东)

9.师范生教育实习。(9月份,负责人:刘春荣)

10.完善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①聘请相关行业人士做兼职教师,将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引入课堂。②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将授课内容表现出来。③案例教学。④创设情境,开展模拟教学。(3-12月份,负责人:刘春荣)

11.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3-12月份,负责人:王东)12.开展考察调研活动。(3-12月份,负责人:王东)

13.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活动。(3-12月份,负责人:刘春荣)14.广泛拓展实践基地。(3-12月份,负责人:王东)

二、外国语系

1.组织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4月—12月,负责人:康俊偈、教研室主任)

2.开展首届优秀实验指导教师奖评比。(5月—11月,负责人:教研室主任)3.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比社会实践先进学生。(7月—9月,负责人:司畅、卜凡秀)

4.评选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标兵。(9月,负责人:司畅、卜凡秀)5.召开优秀实习生事迹报告会,评选优秀实习生和实习支教标兵。(9月,负责人:司畅、卜凡秀)

6.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并举行挂牌仪式。(5月—12月,负责人:于连顺、唐玉蛟)

三、数学系

1.组织学生参加202_年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4-10月,负责人为韩超、孙威)

2.举办数学课件制作方法与实际应用讲座。(3-12月,负责人为田阿芳、张秀敏)3.开展职业技能训练,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校级比赛。(5-11月,负责人为韩超、田阿芳)

4.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评选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7-9月,负责人为刘冰楠、李明坤)

5.举办数学毕业论文撰写知识讲座,讲座对象为本系05级学生。(9-10月,负责人为韩超。)

6.继续进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扩大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3-10月,负责人为莫海平、任海滨、田阿芳)

四、地理系

1.组织学习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并进行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4月—12月)。2.开展首届优秀实验指导教师奖评比(5月—11月)。

3.在旅游专业开展导游与酒店操作技能比赛,在地理专业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5月—11月)。

4.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总结评比(7月—9月)。5.评选系级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标兵(9月)。

6.召开系优秀实习生事迹报告会,评选优秀实习生和实习支教标兵(9月)。7.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并举行挂牌仪式(5月—12月)

8.组织地理07级进行校园平面图测绘训练。(9-10月,负责人:贾凤梅)9.组织地理07级学生认识校园及绥化市周边植物。(9-10月,负责人:张淑花)

五、化学系

1.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比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月,负责人:姚娇娜)2.评选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9月,负责人:王庆元)

3.召开优秀实习生事迹报告会,评选优秀实习生和实习支教标兵。(9月,负责人:姚娇娜、聂春红)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集中组织学习实践教学管理文件。(4月—12月,负责人:马春华)

2.教研室组织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至少两次。(9月—11月负责人:四个教研室主任)。

3.教研室开展优秀实验指导教师评比活动。(9月—11月,负责人:四个教研室主任)。

4.开展首届学生实验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比赛。(9月—11月,负责人:两个辅导员和四个教研室主任)。

5.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7月—9月,负责人:两个辅导员)。

6.评选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标兵。(9月,负责人:两个辅导员)。7.建立和完善专业实习基地。(5月—11月,负责人:辅导员等)。

七、美术系

1.规范实验室建制,确定开放实验室。(5月—12月,负责人:江洪、韩昊男)内容:业余时间开放机房,增加学生练习操作时间。

2.参加首届优秀实验指导(机房)教师奖评比。(5月—11月,负责人:董国锋、王凯宏)

3.开展首届学生实验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比赛,也为首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主题性广告招贴大赛。(9月—11月,负责人:铁红丹、王凯宏)

参加人:艺术设计专业全体学生

4.开展绥化学院美术系第二届油画、国画专业风景写生画展。(9月—10月,负责人:王景怡、董其志)

参加人:风景写生课程教师、06级美术学专业学生,评选出一、二、三等奖。5.参加社会实践新近教学单位的评比。(7月-9月)6.参加学生评选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标兵。(9月)

7.参加优秀实习生事迹报告会,参加评选优秀实习生和实习支教标兵。(9月)8.建立以下专业实习基地,并举行挂牌仪式。(负责人 :铁红丹、董国锋、王景怡)

绥化市广播电视台 9月 绥化市金鹏装饰公司 9月

八、教育系 1.组织学习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制定教育系学生实习、实训方案,进一步强化并完善专业必修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4—12月份,负责人:郭启华。)

2.制定并完善晨讲训练体系及其指导体系,大力加强学生晨讲训练,做到有指导、有评议、有记录、有评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如教案和讲义、钢笔字和粉笔字、教学板书设计、讲课和演讲、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基本功和实践技能竞赛。(5—11月份,负责人:郭启华、赵林楠、晨讲指导教师。)

3.配合实践教学处在绥化市10个市、县、区范围内联系并确定07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学校和实习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学校),制定并实施特殊教育专业实习支教方案。遴选优秀学生实习支教,组织非实习支教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召开实习支教学生和实习生事迹报告会,评选实习支教标兵和优秀实习生。(6—10月份,负责人:王 瑞、郭启华、赵林楠。)

4.针对绥化市乃至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现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撰写有关基础教育(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的调研报告。系内进行认真总结,并评选系级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或标兵)。(8—9月份,负责人:王 瑞、郭启华、赵林楠。)

九、体育系

1.参加学生新生篮球比赛的组织裁判工作。(在9月进行,负责人:黄起东)2.参加学生足球比赛的组织裁判工作。(在9月进行,负责人:鞠明海)3.组织学生走进公共体育教学课堂。

我系专业课都安排在每天1.2和7.8节,而公共体育课则安排在每天3.4、5.6节(教师开设了13门不同课程),这个时间大多数学生没有课,我系有针对性的组织引导学生走进公共课堂,学习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组织措施、运动负荷的安排、体育游戏的运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方法;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顺序和步骤;掌握如何根据场地器材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采用相应的组织措施。(3—12月,负责人:黄树维、门彦阁、金晓明)

4.组织学生根据我院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自练提高。

利用早起锻炼的时间,给学生提供球类、垫子、投掷器材等自己进行练习提高。(在4月—10月进行,负责人:辅导员)

十、音乐系 1.汇总,成功的活动材料,预备经验交流。(4月--12月,负责人:系办)2.开展铜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乐团,舞蹈队等多个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评比活动。(5月--11月负责人:赵淑芳)

3.开展学生声乐、钢琴、舞蹈、西洋管乐、民乐等多种单项比赛。(5月--11月,负责人:金海玉)

4.开展送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6月--9月,负责人:赵淑芳)

5.开展每周一班的校内艺术实践演出活动。(5月--12月,负责人:赵淑芳 杨 贺)6.抓住绥化市、北林区多场大型文艺活动的契机,为学生努力创造登台表演机会,实现艺术实践与服务地方的双赢。(4月--12月,负责人:赵淑芳 郭大海)

7.评选优秀社会实践标兵。(9月,负责人:王俊杰)8.评选优秀实习支教标兵。(9月,负责人:赵淑芳)

9.建立对口市内实习学校基地,进行联谊活动。(5月--12月,负责人:赵淑芳、王俊杰)

十一、中国语言文学系

1.学生演讲、辩论赛。(9月,负责人:夏艳霞)2.学生书法比赛。(9月份,负责人:王子鸣)3.文化下乡活动。(9--10月,负责人:王子鸣)

4.编辑出版4期文学刊物《月桥》,并在年终评选优秀作品。(4--12月,负责人:王子鸣)

5.开展读书报告会活动。(全年,负责人:夏艳霞)

6.在市电视台、绥化日报社、绥化晚报社建立实践基地。(6--12月,负责人:高文利)7.在202_级新生中正式启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实施方案》。(9月,负责人:高文利)

十二、物理系

1.组织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4--12月,负责人:齐吉泰、于长兴、冷廷武)

2.完善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建设。(4--12月,负责人:齐吉泰、于长兴、冷廷武、苏宝林、崔金玉)

3.评比优秀实验指导教师。(5--11月,负责人:齐吉泰、于长兴、冷廷武)4.开展学生实验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比赛。(5--11月,负责人:齐吉泰、于长兴、冷廷武、孙宇轩)

5.评选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标兵。(9月,负责人:齐吉泰、于长兴、孙宇轩)

6.召开优秀优秀实习生事迹报告会,评选优秀实习生和实习支教标兵。(9月,负责人:齐吉泰、于长兴、孙宇轩、崔金玉)

第五篇:绥化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要求

寒假社会实践要求

一,校友登记表+事迹材料

要求:1.校友登记表手写(被采访人员亲笔)

2.事迹材料打印版+电子版。内容包括入学时间,毕业年份,工作状况,生活经历等

3.1000字以上。

二。爱绥化的100个理由。

要求:1.电子版。

2.用一个故事或照片描述,可从人文,建筑气候,文化,艺术,美食等角度描写。

3.300至800字

三。社会实践。

1.十八大宣讲团 2,关爱留守儿童 3.关爱孤寡老人 4.保护大自然

5.勤工俭学

要求:任选其一。照片+3000字以上的总结,电子版+打印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265706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