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术会议出国报告
赴新加坡参加亚洲泌尿外科年会小结
一、基本情况
第14届亚洲泌尿外科年会暨第30届新加坡泌尿外科年会于202_年7月20-7月24日在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涉及泌尿外科肿瘤、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专科护理等临床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精彩不断。
二、主要收获与体会
本次大会在2106年7月20下午设置了肾癌专场。在肾癌的综合诊治方面,大会热点如下:
首先是关于小肾癌诊治方面的一场辩论赛:来自新加坡总医院TAN Bien Soo教授的“积极监测或者介入干预治疗”PK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Benjamin CANALES教授的“不要被大小欺骗”。TAN Bien Soo教授认为,对于年长、预期寿命较短的,和/或合并其它高危风险的临床疾病的患者,应采用主动监测方法。热消融治疗被证明不优于肾脏切除术或肾脏部分切除术。Benjamin CANALES教授则认为小肾癌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度并且有高致死率,无法忽略的转移潜力。从局部复发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三个方面看,肾脏部分切除效果优于冷冻疗法和消融术。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肿瘤研究所的Alvin Wong教授谈到转移性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的10年回顾和反思。Alvin Wong教授认为:
1、在过去10年中关于进展期的肾癌治疗方面,靶向治疗的地位无可撼动。
2、近年来相继报道有疗效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给肾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靶向免疫治疗)。
3、治疗毒性、成本和可获得性方面值得关注。
随后,本次UAA大会执行主席,来自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Man Kay LI教授分享了关于肾癌静脉瘤栓手术疗效的分析。LI教授认为:
1、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式,甚至在转移性病灶出现时也是如此。
2、团队密切合作、默契配合非常重要。
3、存活率取决于疾病的进展情况。
4、早期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具有较好的治疗机会。
最后,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SLKKlinikenHeibronn医院的Jens RASSWEIILER教授汇报了关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的经验和技巧——如何最小程度的缺血、最大程度的保留肾单位。谈及了5点经验:
1、腹腔镜或机器人采用经腹腔途径;
2、肿瘤靠近集合系统可置入D-J管;
3、肿瘤切除无需烧灼;
4、必要时缝合集合系统;
5、带刺缝线双层关闭。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本次UAA大会内容新颖、讨论热烈,使得每位与会代表对泌尿外科的临床微创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国际争议热点论题方面均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接下来的临床工作中,我也有如下思考:
1、目前在泌尿系肿瘤的综合诊治方面,微创手术还是绝对的主旋律,在**医院顺利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团队在泌尿系肿瘤尤其是肾癌微创手术方面的优势;
2、转移性肾癌的靶向治疗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患者的随访流程,有了自己的一手资料,才能在临床科研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3、对于整个泌尿外科团队而言,亚专科的分化是提高整个团队水平的重要举措。建设一个“分工明确,各有所长,团结写作,配合默契”的团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第二篇: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总结表
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总结表
参会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单位 职务/职称 学科/专业
会议 全称 中文:
英文: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与会国家(地区)
个,与会人员:
人,其中中国代表
人 提交论文:
篇,其中我国
篇,宣读
篇、张贴
篇 本人宣读论文
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本人张贴论文
篇 会议对 本人论 文评价
本人对会议基本评价
本人是否在本次会议上任职/是否获得国(境)外组织授予的荣誉称号/是否获得经费资助:
本届会议是否发生“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及其他政治问题(如有请说明解决过程和结果):
有何收获、体会与建议:
是否顺访了其他国家(地区)、单位,顺访内容,建立何种联系:
在境外总停留时间:
****年**月**日至
****年**月**日共
天
团组负责人签字:
第三篇:大数据学术会议报告
Big and Open Date :Challenges for Smart City
Victoria Lopez
Victoria Lopez任教于西班牙马德里Complutense大学,其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颇有建树,此次学术会议是她在202_年信息学与计算进展国际会议上的关于大数据的一次学术会议报告,她的演讲题目是Challenges for Smart City,以智能城市为研究对象,阐述大数据在智能城市领域内面临的挑战,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据她介绍,在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到202_年,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到20亿。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剧了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人类城市生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时智能城市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概念不清、外延不明。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二是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条块分割问题是全球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三是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继续受到冷落。大量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将会更多。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虽然面临问题较多,但是在大数据这个领域中,理论性的预见已经在相关行业成功实现,例如车联网,车联网促城市交通转型,随着车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智能交通已为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加快了城市交通向低碳绿色交通的转型,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助力交通智能化,据介绍,在目前的城市交通体系中,公交、地铁、出租车以及公共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通过GPS定位、视频监控以及超声波传感等技术,在单一某个领域,智能交通已经进行了初步开发。比如,在某些公交站,乘客已经能提前预知下一趟公交到来的时间,乘客在打车时,通过部分手机软件已经能够查询到周边的空出租车,这些均基于一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她的中心思想在于,云计算要建平台,要有庞大的数据中心做支撑,其上是重要的关键业务的运营和服务,而大数据就是构建在云平台上的一种‘杀手锏’的应用,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和PC时代完全不同。如何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技术和业务模式更快的转移到云计算,构建起生态系统将是最大的挑战。虽然很高兴已经有了一些发展,但是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才能实现。
从此次学术会议报告中我学到了如何听取报告的相关主旨和核心思想,在这次报告中也体会到了西方学者和本国学者思考问题的异同点,当然更需要的是加强英语学习能力和本专业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学术会议报告总结
中医思维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ICU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其对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机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通过对山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孔立主任的授课学习,我了解到中医思维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1注重整体观念,整体性体现在生理上、病理上、诊治上。2 中和思维 “中和”思想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太过、不及对人体都是不利的。阴阳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意味着健康,《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针对疾病出现的阴阳平衡失调,治疗的原则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某种意义上,耐心也是一种美德。过度的医疗干预反而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3重视胃肠功能:胃气衰败为各种危重病的难点.亦提示预后不良。所以中医十分重视保护胃气。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说明胃虚导致疾病的发生。4未病先防,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是预防和控制重症的基础,早期识别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点,呼吸急促是早期最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从急性肾损伤到急性肾衰竭,从急性肺损伤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都是渐进性的疾病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ICU患者积极保护其胃肠功能,防治腹内高压综合征。治疗中应避免医源性脏器损害如肺损伤、肝损伤、肾损伤等。总之。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病死率高。现代医学在生命支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机械通气呼吸功能的支持,血液净化肾功能的替代治疗,抗生素针对病原菌的治疗。中医在这些方面虽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针对炎症损伤、免疫损伤、胃肠功能、凝血功能损伤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行环节的干预也是研究复杂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如何降低ICU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器官替代,降低治疗成本,是中医药亟待明确和解决的课题。在诊治危重病时要有整体观念、中和思维、重视胃肠功能、未病先防、早期识别意识,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循证医学治疗危重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另外,通过对其他专家的授课,我也在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应用原则、重症病人的镇静镇痛、重症病人营养新理念、重症创伤和凝血病、脓毒症新进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高,这对我在以后处理重症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此次学习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院领导给予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将以我所学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医院/科室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五篇:学术会议
是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关就人文、社会、自然等各类专业学科问题共同切磋。探讨、交流经验成果,共同磋商促进的一种会议形式,较其他会种来说,学术会议更具专业性与研究性。
第一,讨论会或者辩论会所讨论或辩论的议题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学术会议则不同,它仅就学术上某一专门的问题(还必须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并且只由工作涉及这一领域的专门的人员参与讨论(因为旁人没有专业知识),所以议题的面非常窄(相对于以上二者而言)。
第二,学术会议的目的与召开讨论会和辩论会的目的差不多,也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它的愿望似乎更为强烈、更为迫切。
第三,从形式上来看,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需要准备论文并提交之,然后大家再根据这些材料进行交流,发表意见,互相交换想法。相比较前二者而言,不像辩论会那样唇枪舌剑,又比讨论会更具专业性。也正因此,从而决定了参加学术会需要多准备些东西。比如,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