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美大学生究竟谁对社会贡献大

中美大学生究竟谁对社会贡献大



第一篇:中美大学生究竟谁对社会贡献大

中美大学生究竟谁对社会贡献大? 记者: 东方

华盛顿 Nov 10, 202_

今天的对比新闻,我们要对比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对社会的贡献,看看谁的贡献更大。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官方媒体对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人杨振宁最近一篇讲话的报导。他在讲话中说,中国大学对社会贡献比美国大。他还强调中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并非绝对重要。

*杨振宁为中国教育唱赞歌*

新华社在官方网站的新闻标题中,强调了“杨振宁谈出国热:大学生出国留学并非绝对必要”

报导说,202_年10月3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东南大学演讲,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就目前出国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到美国去求学的现象,杨振宁认为,每一个求学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如果自己的学科是处于科学前沿,一旦信息不及时就会影响自己的理论研究,就应该到在这个领域处于前沿的国家去。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的话,就没有必要非得跑到国外去。

*称中国大学生对社会贡献更大*

报导说,杨振宁对比美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后的结论说,中国除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不如美国之外,在衡量大学成就的另外两个因素中,远远超过美国。报导说:

“他认为大学的成就可以看三个方面:第一是本科教育;第二是研究生教育;最后是对社会的贡献。在这三个方面中,中国的大学在第一个方面和第三个方面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在本科生教育方面,中国大学训练出来的本科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在对社会的贡献方面,杨振宁说,中国20多年来高速发展是因为建国以来中国大学培养了很多高素质人才。在这方面看,美国任何一所高校,就算是哈佛大学也比不上。

*官方媒体纷纷叫好转载* 杨振宁的演讲在中国大陆引起了轰动,报导就像开了闸门的洪水,滚滚而出。用谷歌搜索关键词竟有47万网页报导了这一新闻。各大报纸、新闻网站纷纷转载。

例如:中国著名门户网站搜狐的新闻标题是《杨振宁称中国高校社会贡献卓越 远超过美国高校》。搜狐还在这一新闻前面加了提要说:

“杨振宁对于为何中国本土还没人问鼎诺贝尔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持乐观态度,称现在中国很多学者的科研还是很成功的。杨振宁一直坚信,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

清华大学新闻网兴奋地刊登了杨振宁博士的又一篇演讲。清华新闻网的文章标题是《杨振宁评中国高校教育:清华本科生水平超过哈佛》。

亲中的香港电视媒体凤凰卫视在报导这一新闻的时候,也用了《杨振宁称中国高校社会贡献远超过美国高校》的标题。中国教育在线的标题是《杨振宁称中国高校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比美国大》。

*薛涌反驳*

与中国教育界和官方媒体如获至宝的狂热报导相比,中国互联网论坛上网民的反应以及海外媒体的观点比较冷静。

中国的一些互联网论坛刊登了薛涌在东方早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杨振宁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文章说:

“杨教授不提第二项,即研究生教育,大概是因为学术论文白纸黑字,比较好统计,编造谎言难度大一些。本科生教育和对社会的贡献两项,比较模糊,难以落实到数据。所以,他可以信口开河了。可惜,他没有想到,如今美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非常细致,即使在这两个比较模糊的项目上,也有相当详细的数据。我们不妨比一比”。

*美国市场认可大学生教育投资*

薛涌在文章中首先比较了美国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薛涌承认,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对大学生价值的认可,并非完全能够用钱来衡量的。比如,一个理想主义的高才生,毕业后到偏远地区教小学,他或她的贡献也许比一个亿万富翁要大。不过,薛涌说,这样的人,在今天的中国毕竟凤毛麟角。难以在统计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绝大部份本科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般的工薪阶层。他们的大学教育是否成功,必须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他们挣钱的能力,就是市场对他们所受的教育的验收报告。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_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51554美元,高中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2864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学士学位,一年能带来大约23000美元的附加收入。这也应了美国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而中国没有相应的完备数据。但最近媒体频频有新闻报告说,大学生的起薪收入,有的甚至比农民工还低。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毕业就失业,甚至出现硕士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新闻报导。

薛涌感慨地说,而这一切,竟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已经被公认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的时代。如果经济增长放缓,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和收入就更是不堪设想了。中国的大学,在本科生教育上,怎么能和美国比?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还有一些网民在评论中也不约而同地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根据中国媒体的报导,看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难到什么程度。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 “202_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学术报告会”,日前在北京大学举行,联合课题组向社会发布了新近完成的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2_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新浪网调查数据为41.99%),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新浪网调查数据为7.27%),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新浪网调查数据为36.50%)”。这是对中国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基本描述。

报告说,“在大学生就业预期方面,特别是薪酬预期方面,研究发现,有6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至202_元之间(新浪网的调查数据为66.03%)。但‘零工资’的出现(占1.58%)(新浪网的调查数据为1.63%)却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脑体工资倒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引发一些专家学者对中国目前重新出现脑体工资倒挂现象的讨论。

中国大学生在线10月27刊登了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说“广州本科毕业生的预期工资水平比农民工的平均预期工资水平低100元”。

广东白云学院副院长、高级职业指导师何小雄,早在10多年前,就曾在南风窗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脑体倒挂”现象的评论。时隔多年,这一观点重出江湖。

*三百多法学硕士六人找到工作*

中国教育科研和计算机网援引光明日报的一篇报导,也报导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报导说,“武汉大学法学院300多名硕士毕业生差不多全部报考了公务员,最后被录取的只有5、6个人,这几位‘成功人士’成为年级里的传奇人物”。

就业难并非仅表现在这些名牌大学的法学硕士身上,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许多人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据中国媒体报导,有的大学生为了找工作长期住在“10元店”里,有的人为了应聘“盲流”于各城市之间,这些都无不透露着大学生们就业难的辛酸。

中国大学生太多了吗?一些专家指出,从大学生占人口比例看,中国的大学生不但没有过剩,比例还十分低。中国目前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美国是35%,日本是23%,中国远远落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社会人才配置协调出现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的高等教育“过剩”,显然是一种虚假现象,实质是社会人才配置协调出现了问题。

有些媒体批评现在的大学生心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提倡大学生就业要转变观念。一些专家评论道,这当然很对,但大学生到街头擦皮鞋、卖糖葫芦,大肆宣传北大毕业生也能到农贸市场卖肉,这也太夸张了。如果那样,中国也不必办高等教育了,大家也不需要上大学了。

其实,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举家借贷,倾家荡产培养一个大学生,一个十分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低不就”,就是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要求大学生去从事一些有中学学历、小学学历就能干的工作,显然误解了高等教育,也是在浪费社会宝贵资源。

*没后门难找好工作*

有些专家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关键之所在。通往高薪工作的大门朝“后”开,有才能没有后门和关系的人才进不来。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对比了入学和毕业求职的二者不同。文章说:

“高考入学时较好地体现了公平、精英原则。参加高考时,由于有严格的原则保证,你只要才华出众,就能上好学校好专业;但就业时却不一定讲这个,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所谓的‘原则’,因此在没有公正保证的‘原则’面前,大学生的就业优势锐减,大学生同常人一样体验就业难也就不奇怪了。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缺乏公正,社会人才配置就会出现不协调”。

换句话说,参加高考,只要能考高分,就能够被一所好大学录取,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毕业之后,要找到一个好工作,在目前中国这样的社会里,没有门道,没有后门,没有人脉,再有才能,恐怕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许多人才被工作单位浪费*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很多单位掌握在庸才手里。很多中国学者讨论过中国逆淘汰率。在中国的一些单位,往往实行的是人才的逆淘汰制度,越是精英越是早早被淘汰。很多单位是小人当道,好人受气。

中国大陆流传的一个顺口溜,形像地讽刺了中国大陆社会和官场的现状。“富了投机倒把的,提了吹牛拍马的,树了弄虚作假的,苦了奉公守法的。表扬了指鹿为马的,提拔了溜须拍马的,苦了当牛做马的,整了单枪匹马的”。

新毕业的大学生,空怀一腔豪情壮志,到了这样的单位,过不了多长时间,或者被淘汰,或者同流合污。

*学生:功利加腐败加道德败坏*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大学生本身怎么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成败。海南大学学联刊登该校的校学联记者团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深度剖析中国大学教育失败》。文章说,功利化的教学是中国高校的通病之一。文章指出:

“在欲望和金钱的刺激下,一切都是功利化的行为。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不知道是受了就业压力的刺激还是物欲的享受,一切都是为了明日的财富。所谓理想、信仰,在这个人性荒漠化的时代,已经一文不值了。如果你在大学和人家谈信仰、谈理想,会被人家斥为落伍的另类。很少有人做学问,而是如何赚钱,如何掌握最能赚钱的技能。这样的恶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真正的形成,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义,这样的一个群体,却要承担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不深忧啊”。

海南大学学联的校学联记者团写的文章还谈到了中国大学的学术腐败和道德沦丧现象。文章说:

“中国的大学校园,已经成了人格分裂的温床。教授嫖娼,在中国慢慢地不是新闻了,学生堕胎更不是新闻了,自杀现象已经在中国的大学里面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了。男学生嫖妓、女学生被包养,我们就生存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的,这是少数,但是这样的少数,我们却并不感到奇怪,你可以说这是例外,可是我们对这样的例外并不麻木,情杀、自杀、暴力,我们的象牙塔,在间或的上演着悲剧。

“而我们的媒体,却在掩盖,我们的学校,却在封杀,没有人敢去直面这样的事情,怕误了自己的晋升。我们看到了马加爵的悲剧,我们只知道他是个杀人犯,可是谁知道那事件背后的心酸和鲜为人知的经历呢。我们该深思了,大学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教育最本质的问题是育人。可惜我们的整个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一开始不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最终也不曾教学生如何待人,僵化的教育体制,根本无法让学生得到人性的关怀”。

谈到教育对大学生人性的关怀和学生对社会的贡献,让我们来对比看看美国学生通过无偿参加社区服务和自愿活动奉献社会的有关情况。

*美国鼓励学生做义工*

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服务社区。很多美国高中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有多少小时社区服务时间,才能够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老人院等等,到处都可以看到高中学生在那里做自愿人员,无偿地为社区提供服务。

到了大学毕业,服务社会的现象就更加普遍。美国高等教育界非常自豪地把对社会的服务当作美国大学别于欧洲大学的一个特点。在202_-202_学年,美国有330万16到24岁的大学生作义工。这相当于所有1080万适龄大学生的30.2%。打义工的行为几乎成为是否受过大学教育的标志。

薛涌在《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一书中写道:

“美国的大学没有围墙,为当地社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比如,老年人常常可以到大学来免费旁听。哈佛这样的名校,也开办校外课程,为那些年轻时错过上大学机会的大龄学生服务,学费仅收七分之一,授予哈佛的文凭,甚至诺贝尔奖得主也会前往授课。当地的优秀高中生,也可以经过适当途径到大学里旁听,甚至有修学分者。当地中小学,经常可以利用大学的设施。

“再对比我们的大学,豪华校门盖得多么森严!名校要限制校外游客,更不用说让社会人员进教室旁听了。我们的大学,流行的是圈地、盖楼、编外高价招生,拿了人家的钱又不给人家正当的学位”。薛涌问道:请问杨大教授,这叫什么社会贡献?

*喜鹊和乌鸦*

一名网名叫雪里埋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对杨振宁博士的演讲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进行体制改革,为学术自由和科技创新提供制度土壤,迎头赶上突飞猛进的社会需求。令人遗憾的是,杨老却三番五次地发惊人之语,为我国的高教体制叫好,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因为住着清华的别墅,在现有体制下安享晚年,就屁股决定了脑袋”。

这位网友说:“我们并不需要为现有高教体制大唱赞歌的‘喜鹊’,有教育部就足够了。我们缺少的恰是对着现有体制不留情面、鸹噪不已的‘乌鸦’。显然,作为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杨振宁最有资格做这样一只‘乌鸦’。因此,杨振宁先生,收拾起你的‘喜鹊音’吧,我们需要你的‘乌鸦嘴’”。

这里我们想指出的是,“乌鸦嘴”不是作者对杨振宁先生进行的贬义的讽刺,而是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厚望。中国宋代有个大文学家叫范仲淹。范仲淹中进士后初任职事,就表现出不顾个人得失的淑世情怀和直言勇谏的人文正气。他作《灵鸟赋》以自励,呼吁全天下的政治知识分子要作一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乌鸦。

第二篇:小班社会教案:谁对谁不对

小班社会活动:《谁对谁不对》

田家寨幼儿园 张美兰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对的。

2、鼓励幼儿平时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积极参与图画的讨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错误行为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PPT 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吧!(1)播放音乐《去郊游》,教师带领幼儿逛公园。(情景表演)在途中看到一位小朋友吃完香蕉皮扔到了地上,又看到了另一位小朋友看到了地上的塑料袋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

(2)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他们在干什么?谁做的对谁做得不对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3)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伤害,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另一位小朋友学习。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

2.看图判断

(1)看第一张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儿:看到小朋友跌倒了,帮助他把他扶起来了。师:那他这样做对吗? 幼儿:做得对 师: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今天你帮助她,下次你有困难了他也会帮你的。

(2)继续看下面这些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 幼儿:他们在争抢着将玩具放回柜子里。

教师:是呀,你看他们,谁都不让谁,都抢着放,最后玩具撒了一地,他们这样做对吗?因该怎么做? 幼儿回答

师: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抢着放玩具,最后弄得很不愉快是不是,我们可以一起放过去,团结起来力量大。

(3)这两个小朋友在水管上玩水呢?弄得满地都是水,能不能这样做?

幼儿回答

教师: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做到不浪费。

(4)瞧,这位小朋友,爸爸妈妈不在,桌子太高了他就站在椅子上玩电脑呢,他做的对还是错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玩电脑时间要控制。不然会伤害眼睛哦,而且站在椅子上会很危险。

(5)看这些小朋友,一起将玩具收到了框里。他们做得对还是错呢?

(幼儿回答)

(6)一个小朋友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他做的对不对呢?

小结:在生活中,小朋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爱护我们的环境。3.教师总结并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提示其他人做的对还是错。

五、活动反思:在农村一些幼儿平时父母比较忙,没有及时养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不知道哪些是对那些是错,影响幼儿品质和道德发展,所以我想通让幼儿大胆判断和了解哪些行为是错哪些是对,改变幼儿一些不好的习惯。

第三篇:蓝翔社会贡献

蓝翔的社会贡献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创办30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就业指导教学的办学理念,创新把“工厂”搬进学校的办学模式,加强实用型技能人才培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创办了一个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基地。学校从创办培训班起步,现已发展成为职业教育“航母”。在济南市西北部有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的五个校区;设有设施设备先进的汽车维修、烹饪与营养、数控机床加工、焊接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美容美发、工程机械七大专业;能够培养初、中、高级技工和四年制预备技师;年培训能力达3万余人。办学规模相当于10个一般职业院校。

二、把“工厂”搬进学校的办学模式创新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确立了“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把就业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办学理念,通过打造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融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实现毕业即可顶岗作业的零距离就业提供了素质保证。这种办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需要“二次”培训的做法,为企业减少了培训费,为社会减少了资源浪费。

三、培养的40余万名技能人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多年来“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蓝翔学生却呈现“用人单位抢着要,交钱预定都满足不了”的100%就业局面,对缓解“技工荒”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蓝翔学子分布在中央国家机关、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等行业。有的成为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成千上万名学生还实现了成功创业,成为私营企业主和致富带头人。在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家大型活动中,上千名蓝翔学生参与烹饪服务。

四、培训的大批农民工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把加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作为重点任务,培养的40万学生中,80%以上来自农村。202_年9月以来,连续五年对山东省一万个行政村的一万名农村青年免费进行技能培训。经过培训,他们掌握了职业技能,获得了就业机会,并取得了稳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形成了输出一个农村青年、富裕一个家庭生活、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局面,为确保农民工在城镇化发展中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促进城镇化发展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在加强退伍军人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方面做出了贡献。针对现役士兵、退伍士兵和军嫂缺乏一技之长的就业困难问题,坚持“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工作思路,发挥职业教育办学优势,完善技能拥军机制,努力把最可爱的人培养成最有技能的人。从202_年以来,先后出资1800多万元,对1000多名现役官兵、3200多名济南市退伍士兵和100多名军嫂进行免费培训。安置退伍军人和军嫂200多人在学校工作。202_年被命名为“济南市退伍士兵培训基地”。

六、为支持西部经济发展培养了技能人才。在贯彻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发展战略中,用培养技能人才支持西部经济发展。202_年以来,学校加强了甘肃贫困地区学生的合作培训。202_年3月以来,出资500万元,免费分期培训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2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202_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批示和统一战线参与支持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的要求,对毕节地区200多名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

七、积极支持慈善事业,为社会奉献。从202_年开始,先后出资1000多万元,免费培训农民工、下岗职工、特困青年5000余人。每年出资100多万元用于慈善捐款。在抗震救灾、援建希望小学、扶贫等方面捐款数百万元。蓝翔技校连续多年荣获“济南市最具爱心企业”荣誉称号。八、三十年来向国家缴纳税款数亿元。学校自1984年创办以来,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办学,不但没花国家一分钱,还坚持依法纳税。蓝翔技校每年缴纳的税收 ,大体相当于一所公办职业学校预算内的财政性资金。

九、在建言献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校长荣兰祥自202_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先后就加强农民工培训、免除农村学生学费、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等问题,提出建议71条,被有关部门采纳。《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和落实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

十、蓝翔文化已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蓝翔“热”已形成一种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放大。“要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等蓝翔广告语闻名遐迩、家喻户晓。不少网友以此为题,调侃蓝翔段子。“哪家强”“挖掘机”已成为蓝翔的代名词,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化经济等方面。不管蓝翔“热”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是正面还是负面,但它作为“神一样的存在”,正掀起一股另类网络文化风潮。

第四篇:202_年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为社会做出贡献

尊敬的党组织:

年轻时代是培养、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我还年轻,现在的我没有明确的信仰,对信仰一词也没有很深层次的理解。不明白信仰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党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我对信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的时候,经常会从老人的嘴里听到中国共产党当年是怎么样勇猛、无畏、机智,怎样打败日本人,怎么样取得无数场战争的胜利,怎么样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说话时的言语神态,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对中国共产党的尊敬与热爱之情。对出生在和平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艰辛痛苦的战争时期。不能够很真切的体会共产党在驱逐列强与维护国家统一中做出过的重大牺牲与贡献,但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是如何飞速的发展。现在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中。显而易见,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我相信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就是我所坚持的,我找到了我的信仰——共产党。

以前,我只想着好好学习,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孝敬父母。现在,发现原来的我只是想着我和我的家人,没有想过我的行为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些什么贡献。只有国家富强繁荣了,我们千千万万个小家庭才能真正意义上拥有快乐的生活。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面临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样的时刻,正是凸显中国共产党重要性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念。这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理论,一定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极大地推动作用。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以来,为中国作出的伟大贡献,足以让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要求的组织,是值得我们信赖的。

现在的我们还只是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强,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效力。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还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但我感觉到自己在向组织靠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好好向党员学习,向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汇报人:xx

第五篇: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阵亡了多少人

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阵亡了多少人

重读历史 启风的博客202_年10月31日星期六

依据新华网前天的报道,现在获得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为197653名,他们包括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对于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会在后面列出几种常见说法,做一个大致的比较。

中方不断补充阵亡烈士人数

1953年7月27日,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战争结束后两个月,志愿军司令部公布作战减员36.6万,与中央军委作战部统计一致。当时没有公布志愿军具体的阵亡人数。同时联合国军给出的战果则让人咋舌,他们称杀伤志愿军92万人(估计其中死亡为30万—40万人),共杀伤中朝两国142—150万士兵。

中方直到1988年,军事科学院编著出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一书,才将36.6万的数字具体化,称“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人(另非作战死亡2.5万人)”,其中“阵亡11.6万人,战伤22万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以此计算,阵亡人数共计14.1万。在曾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科长的孟照辉看来,这一数字“基本上是准确的。因为它完全是依据历史资料统计的,而历史资料有着毋庸置疑的可信度。”不管《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用的是什么历史资料,其可信与否,总之书中披露的统计数字后来被广泛使用。

然而,志愿军阵亡人数的数据更新并没有就此结束。202_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型展览”上,又公布了一个志愿军阵亡总数:171669人。

与上面数字同时公布还有一组各省烈士人数:天津977人;北京1438人;河北10155人;山西5835人;内蒙1683人;辽宁13374人;吉林18260人;黑龙江8222人;山东19685人;上海1634人;江苏7268人;安徽4151人;浙江3732人;江西2162人;四川30789人;贵州2799人;云南1482人;新疆61人;青海48人;甘肃1041人;宁夏461人;陕西2802人;广西2915人;广东3186人;湖南10687人;湖北5167人;河南10673人;福建982人。

现在军事博物馆“志愿军烈士墙”上的数字,统计于202_年,与六年前又不相同。此时的数字是:福建1173人;甘肃1259人;云南1604人;江西3258人;辽宁13374人;山东19766人;吉林18499人;四川21051人;湖南11541人;河北11853人;河南11048人;江苏8444人;青海56人;重庆9468人;安徽6375人;北京1551人;湖北7183人;广西3418人;黑龙江8683人;山西5488人;内蒙古1995人;陕西3387人;广东3307人;海南91人;宁夏441人;贵州2957人;浙江3361人;上海1576人;天津808人;新疆93人。

通过简单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后一个各省数据与202_年相比,大都有所变化。有的人数增加了,如北京的1438人变为1551人,河北的10155人变为11853人,新疆的61人变为93人。有的减少了,如天津从977人变为808人。志愿军的阵亡总数也由此发生了改变,成为183108人。

经过多年不断的调查补充,以及加入阵亡的支前民工,今天志愿军的阵亡数字又有了新的变化,就是文章开始时所说的19.7万烈士。

美军公开的阵亡人数也是变化的。中国方面公布的歼敌数字是109万(有13.6万人是在志愿军入朝前,由朝鲜人民军独自消灭),其中美军39万多,韩军66万多人,其他国家士兵2万多人。

美军承认的伤亡情况,只有中方数字的一小半,计阵亡33629人、战伤103284人、失踪和被俘5178人,共142091人。至于联合国军的伤亡总数,美方数字甚至超过中方统计,为1474269人。1976年,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中披露,联合国军伤亡1168160人,又比美联社给出的统计数字少了30多万。1995年7月,美国在华盛顿博物馆里的朝鲜战争纪念馆旁,修建了朝鲜战争美国士兵群雕和死亡者纪念墙,阵亡美军士兵的名字被一个个刻在了墙上,共计54246人。加上失踪者8177人,受伤者103284人,合计165707人。美国军方解释说,这个数字包括朝鲜战区非战斗死亡2835人(如事故、车祸等),以及战区外死亡17672人(即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在其他地区担负相关任务的死亡军人、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因伤病死亡的军人)。换言之,多出来的2万阵亡者,并非战死于朝鲜战场。

在这里还要顺带一提的是,伤亡数据变化最大的其实韩军。徐焰有文章介绍,90年代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战争被害统计》,宣布韩军死亡137899人,受伤450742人,不包括警察、民团等非正规军。但是,韩国国防部编纂的《韩国战争史》中,又宣布其军事人员(包括非正规军)共死亡227800人,受伤717100人,失踪43500人,合计损失988400人。这几乎百万的伤亡人数,比志愿军公布的数字多了30余万。

在朝鲜战争结束六十多年后,我们终于知道了中美两国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志愿军阵亡19万多人,美军阵亡5万多人。(参考资料:徐焰《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多少军人》、孟照辉《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伤亡人数辨析》、陈辉《浩气长存:18万余志愿军烈士寻踪》、姜志有《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小考》、胥亮《朝鲜战争到底谁是赢家》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