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华一家4口患癌 田华是谁?田华近况如何?有几个孩子老公是谁?(小编推荐)
田华一家4口患癌 田华是谁?田华近况如何?有几个孩子
老公是谁?
田华一家4口患癌 田华是谁?田华近况如何?有几个孩子老公是谁?
202_-06-28 22:08:47 编辑:颜学辉
【摘要】包括这次孙子参加《我不是明星》,田华也是无比的关心。节目中,已经年逾九旬的著名演员刘江也拄着拐杖现身为杨潇助阵。同为老一辈电影人,刘江对田华的家事也有所耳闻,然而在听到杨潇的描述后还是忍不住表示,“心里很酸很酸”。田华,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九届长春国际电影节》、《第十届长春国际电影节》、《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国家级精品电视作品的总导演。202_年9月,田华之孙杨潇在节目《我不是明星》中透露,已87岁高龄的奶奶田华因为家庭的重担,如今仍在接各种工作。田华是1940年参加了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蹈队当演员,曾主演的代表作有《白毛女》和《秘密图纸》。丈夫苏凡曾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担任舞台美术工作队队长,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电影《解放石家庄》就是他执导的处女作,深受妻子家乡唐山人民的喜爱。田华的丈夫苏凡曾经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1949年开国大典的前夕,他带着抗敌剧社舞美队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从此天安门就定格成现在的样子。当时田华与苏凡分别住在北京城的两个地方,每个周末才团聚一次,当苏凡接到装点天安门的任务时,为了保密,并没把这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告诉妻子,而且一走就是近一个月,等田华周末去找丈夫时,发现房间空无一人,苏凡不见了。新婚才一个月,丈夫就突然失踪了,这让田华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0多天后,才真相大白。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在《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的田华,赚钱为家中四位患癌病人治病的消息,被包括新文化报在内的全国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众多观众和网友的关注。多位明星嘉宾和很多慈善机构均表示,愿意为田华捐款,希望能更多地帮助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昨日记者也与田华取得联系,但她表示并不愿意接受捐款。据悉,节目录制于5月份,当时杨潇的父亲还健在,但不幸的是,已在6月去世。田华近况 演员田华的女儿子女是谁三个儿子照片 田华一家4人患癌原因近况田华,曾出演抗敌剧社排歌剧《白毛女》备受外界的关注,其有代表作品《花好月圆》《党的女儿》等。如今昔日的“白毛女”如今已是真正的满头银发。近日田华的孙子,更是称因为家中有4人患癌症,所以87岁高龄的田华奶奶,因为家庭重担而今辛劳的接着各种工作。外界对此消息也是十分关注,田华的子女都是谁呢?其家人患癌的原因是什么?田华近况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田华,出生日期12月14日,出生地河北唐县,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品有《香草季节》、《花好月圆》、《党的女儿》等。其是《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九届长春国际电影节》、《第十届长春国际电影节》、《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国家级精品电视作品的总导演。近日据悉已87岁高龄的奶奶田华,因为家庭的重担,如今仍在疯狂地接各种工作。自从202_年以来,家中接连有了4位重病患者,这4人均患上癌症。
昨日,田华在《我不是明星》的节目录制现场,她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关心,对于之前关于她“开始'疯狂’地接工作”的说法,她说“疯狂”的形容并不贴切,接活动有着她自己的底线,“我从艺60年,从未接拍过一条广告。这么多年来,有许多广告商都想花大价钱请我做代言,我担心万一自己代言的产品被查出了问题,这样会对不起观众对自己的支持。”田华一家4口患癌 本该安度晚年却不得不为家而奋斗【田华一家4口患癌 本该安度晚年却不得不为家而奋斗】她是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她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许你对她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是你对她的面庞却不会陌生,她就是田华,89岁高龄依旧活跃在舞台上的老艺术家。这两天,下面的这条新闻抢占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事情是这样的,杨潇是田华的孙子,他最近参加节目时,爆料家中的四位亲人患上癌症,让本该安度晚年的奶奶田华,不得不面对家中诸多的开销,开始疯狂的工作,背负起家庭的重担。一位已经89岁高龄的老人,满头白发,拄着拐杖,本该享受儿孙孝敬的年纪,她却不顾自己身体疯狂工作,那种画面真是不敢去想象。《白毛女》让她一举成名 《党的女儿》为她一生定下基调田华童年时家境贫困,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经常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长期的转战生活,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戏剧、电影演员。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她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1955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她拍摄了最有名的电影《党的女儿》,相信很多70后、80后都看过这部电影,田华扮演的李玉梅深入人心。在传媒不发达的年代,田华的走红程度,不是如今当红女星所能比的。当年的她,一度承包了《大众电影》等刊物的封面~拒绝200万广告,只为对的起自己良心。从入党那一刻起,无论是参加演出、拍摄影片,或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田华都按党的原则要求自己。特别是文艺界一度出现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现象的时候,她的这把标尺卡得更严,不是主旋律的影片坚决不接,有时甚至是大导演找上门来,她也一口回绝。回过头来看这两天的这条新闻,其实,以田华的“名”,想要“利”太容易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花高价请她做广告。可田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不能让观众认为党的女儿‘向钱看’!我知道我真缺钱,我真想要钱。可是,钱不能这么个挣法。”田华说,“我是人民的演员,我要为人民服务,不能为人民币服务。我该拿的是我的工资,其他不属于我的绝对不能要!”丈夫是开国大典舞美设计师,她的爱情与新中国同岁田华的丈夫是当年同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苏凡。早年还在抗敌剧社的时候,年轻的田华认识了从北平来的知识分子苏凡,苏凡也被女孩子的刘海和大眼睛深深吸引住。那年她15,他22,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慢慢地,有了接触,情感日渐深厚,他们开始秘密约会,互相传送信物。1949年,他们的爱情终于等来了开花结果的一天,到如今婚姻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也许很多网友不知道,苏凡其实也是很牛的人物,他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率领舞美队用了28天时间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为开国大典立下汗马功劳。导演叶大鹰根据苏凡和田华夫妇的故事创作了电影《天安门》,片中男主角田震英的原型就是苏凡,但苏凡为人谦逊,交代叶大鹰不要在剧中用他的真名。她曾因文革受尽委屈,险些自杀。对于那一代人来说,“文革”是个不可遗漏的阶段,田华则因为家中有一套洋气的家具,被批有“资产阶级情调”。田华回忆说:“我还记得第一批批斗时的情景,那天批斗的人很多,站了好几排,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领章,帽徽都被揪下来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带上它。越想越难过,我一抬头看到厕所上的管子,脑子里就冒出个念头,这么活着,不如死了算了。”她是陈佩斯的伯乐文革结束后,田华在八一厂负责教表演,大家都熟悉的著名演员陈佩斯,就是田华招进来的。对于这段往事,常常有人开玩笑说是“喜儿”给“黄世仁”儿子开后门。但田华和多位老师都认为陈佩斯表演松弛、有激情,况且电影里必须得有反面角色啊。就这样,陈佩斯因为田华开始了表演生涯。一次失败的“妈妈” 一辈子无私的母爱婚后的田华接连生了3个儿子,一心求女的她始终没能如愿。曾经网上有传闻蔡明是田华的女儿,其实,两个人都公开否认过。蔡明承认自己长得确实跟田华有点像,但别的纯粹是瞎说,至于这种说法是怎么出笼的,她说她也不知道,只是隐约听说一个城市的广播电视报上,不知什么时候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其实在3个儿子之前,田华与苏凡也曾有过一个孩子,也许是因为没做好当母亲的准备,孩子出生第三天就意外死亡。田华后来回忆这段经历:当时很麻木,也没怎么难过,从恋爱到受处分,到恋人分手,再到怀孕,直到孩子死亡,她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如今田华的3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并且个个都是精英。大儿子杨雪雷,目前是总参兵种部某局局长;二儿子杨雪培,曾为中影工作10年,现为电影科研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三儿子从事广告事业。当初,田华考虑到文艺领域成才非常困难,并且每每革命总是以文艺领域为起点,不免胆寒,于是有意指引儿子们选择了其他的行业。一家四口患癌,她坚强撑起一个家。可是面对这位充满正能量的老人,谁也不会相信,她正一个人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7年前小儿子患了肺癌,3年前丈夫患了肝癌,3个儿媳妇2个患了乳腺癌,1个被车祸夺走了生命。几年下来,田华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这让本该安度晚年的奶奶田华,不得不面对家中诸多的开销,开始疯狂的工作,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田华的孙子杨潇在节目上爆料:有一次奶奶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弟弟结婚,请奶奶当主持人和证婚人。奶奶当时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有没有报酬——奶奶之前从来不会提这些事情。通过证婚,田华拿到了1000元红包。当时杨潇问奶奶“一千块钱,这能干什么呀,你干吗这么拼命啊?”可是田华却说:“一千块钱也是钱呀,能挣一点是一点,这一千块钱够咱们一个月伙食费。”家有病人,医药治疗同时还要保证营养。田华的儿子最爱吃草莓,田华每次都买最大、最好、最新鲜的,亲自喂儿子,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她自己的“零食”是黄瓜、小胡萝卜。除了主持婚礼,其实我们也从下面的这张田华电影作品目录中可以看出,自1988年之后,20年间田华没有再拍电影。而从202_年开始,田华接连拍摄了《寻找成龙》、《戒烟不戒酒》、《飞越老人院》三部商业电影,除了友情出演的因素外,恐怕也与家中的经济压力有关。甚至,在一些不那么主流的活动中,我们偶尔也能看到田华老师的身影。晴日打雷,意想不到,英雄也有气短之处,令我们不胜唏嘘。80多岁高龄红毯摔倒,而她依旧云淡风轻。在一次红毯上,80多岁高龄的田华一脚踩空不慎摔倒,当时她难掩疼痛,坐在地上约5分钟后才站了起来。起身后的田华笑容依旧,面对镜头,甚至还拿自己摔倒打趣道,“这回我真是出彩儿了。”看得大家既担心又感动。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忍悲参加阅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家人的爱,田华永远是无私的付出。在301医院,本来可以在西院看病,享受军职干部待遇的田华,为了给儿子挂号,不得不一次次早起,在东院对外门诊排队、挂号、买药。与辛苦奔波相比,更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田华儿子的病情开始恶化,从肺癌转移到脑癌,扩散到了整个骨髓,癌症已经夺走了他的视觉,也夺走了他的语言,每天就像植物人一样,今年6月不幸去世。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坚强了一生的田华,却要在89岁的高龄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让人心疼落泪。202_年9月3日,田华出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老人家可谓背负着巨大的悲痛。据说阅兵式之后,田华大病一场。在金钱上帮衬儿女,在演艺事业上,作为田华演艺事业的唯一接班人,田华为了孙子杨潇,也是尽心竭力。为了让杨潇有更多锻炼机会,80多岁高龄的田华重新接戏,带孙子进剧组。手把手地教孙子演戏,这让杨潇很快成熟起来,在多部片子中担纲主要角色。包括这次孙子参加《我不是明星》,田华也是无比的关心。节目中,已经年逾九旬的著名演员刘江,也拄着拐杖现身为杨潇助阵。同为老一辈电影人,刘江对田华的家事也有所耳闻,然而在听到杨潇的描述后还是忍不住表示,“心里很酸很酸”。连草莓都吃不起,可她仍然坚持捐助灾区。除了对家人的爱,田华对于公益事业也是满怀热忱。晚年的田华,最欣赏的是龚自珍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满腔热情地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躬身为桥,立身为梯。这些年来,田华老师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社会公益活动中。可以说请柬每天都有,收入一分不见。可她乐意!颁奖台上,红地毯上,工厂机关,农村学校,她永远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挣大钱”的活动找不到田华,“不挣钱”甚至“倒贴钱”的活动,她却主动要求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她积极参与;汶川、玉树、芦山等抗震救灾义演活动,处处留下她的身影;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江西老区遂川县慰问演出时,她发着高烧坚持登台演出,结果刚完成任务就昏迷过去,被抬上飞机直送北京的医院……她是北京儿童医院基金会的第一位捐款者,她联合老艺术家捐款筹建希望小学,支持贫困山村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汶川地震后,田华更是第一时间捐出了一万元的积蓄。202_年,田华在参加华表奖时偶遇李连杰,对他说:“连杰啊,我知道你在做壹基金,你在帮助别人,很好很好啊,你号召大家每人每月一块钱,这很有意义,咱中国十几亿人,每人哪怕只有一块钱,那是多大的力量啊。连杰啊,我今天没带钱,兜里只有三十块钱。来,不多,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现在正式捐给壹基金。”如今,“白毛女”已是真正地满头银发,“党的女儿”却依旧年轻。202_年,在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田华获得了“终身成就奖”。在发表感言时,田华说:“我不服老,我觉得人民需要我,电影需要我。我做那么少,大家却给了我那么多。”回过头来再看看当今的娱乐圈,年轻演员的身家以亿来计算,老艺术家的生活却如此窘迫,这不得不令所有人反思。对比田华奶奶,其实,不管是演员明星,还是我们普通人,要做的还很多。
第二篇:孩子是谁的故事
李家庄有个李二,头脑有时不大灵光,村里人都叫他二痴子。二痴子长大后,他爹托人给他娶了房媳妇。媳妇进了门才知道丈夫的底细,心中有些懊悔,但也没办法。
她担心丈夫在外面吃亏,就一再嘱咐:“出门别人说什么你甭随着说,就当没长耳朵。”二痴子嘻嘻一笑,根本没听进去。一来二去的,媳妇也就不管他了。
媳妇进门两年,竟也生了个男娃。这天二痴子出门,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拦住他,笑嘻嘻地对他说:“听说你有儿子了,恭喜啊。”
二痴子撇了撇嘴说:“这孩子又不是我生的,有什么可恭喜的?”
这几个年轻人听了,知道二痴子的痴劲儿又上来了,想调笑调笑他,就问:“孩子不是你生的,那又是谁生的?”二痴子说:“管他是谁生的,反正不是我生的。”
这几个年轻人想,莫不是二痴子的媳妇儿跟谁不正经被他撞见了吧?这种事情如果能从二痴子嘴里掏出来,一定有趣,于是就说:“要是你告诉我们,我们就凑个份子,请你喝一回酒。”
二痴子想了想,说:“你们得先请我喝了酒,等我喝醉了再告诉你们。不喝醉了我不好意思说出口。”
这些小青年心想,这下可有故事好听了,于是就你三个铜板我五个铜板地凑了一笔钱,到村口的小酒铺买了一瓶酒,叫了两个菜,请二痴子喝酒。二痴子美美地喝了一通,把嘴一抹,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嘛,当然是我媳妇生的呗。你们也不好好想想,我一个大男人,就是想生也生不出来呀,是不是?”
第三篇:孩子是谁的纪实故事
妻子还没有怀孕,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我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节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所以在妻子怀孕后,我一直瞒着母亲,不知道何时才能劝妻子接纳母亲,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明白我的苦衷。母亲依然时不时地打电话来,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让她抱孙子,我只能拿话岔开去,说妈你好好养身体,孩子不图你帮什么忙,只要你身体好我就知足了,如果你身体不硬朗,生了孩子我也不会让你带。每说到这句,母亲总会跟我急,说我身体好着呢,别说看一个,就是看两个孙子我也能行!你要是不让我带孙子,气出病来我也不去医院看!
母亲的这句“威胁”,让我更加憋闷,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甚至没有一丝要做爸爸的喜悦。一边是不能生气的妻子,一边是要尽孝心的母亲,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庆幸的是,有一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妻子也行动不便,急需找个人来照顾妻子饮食起居。我想如果让母亲来帮忙,说不定婆媳之间关系好了,妻子一高兴就把母亲留下来带孩子呢。经我好一番力荐,妻子总算是同意了让母亲来做一段时间的饭,但还是坚持等生了孩子她自己带。
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反而对我生了一顿气,说怎么不早告诉她,但随即就乐得合不拢嘴。我回家去接她的时候,她还左邻右舍地去告别,说这一走可能得一两年才会回来。我看着满面春风的母亲,想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说服妻子让母亲来给我们看孩子。
妻子总算是给了我面子,儿子没生下来之前,一直与母亲和睦相处。可是等她一坐完月子,身体恢复了,便立刻让我将母亲送回家去。我只好搬出母亲老了、我做儿子的要尽孝心之类的大道理来教育妻子,妻子拗不过我,而且她也吃馋了母亲做的饭,只好答应母亲留下来,但是说好了只管做饭,她自己来看孩子。
自此,母亲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一有空闲,便坐在摇篮旁边,痴痴地看孙子,还和他絮絮叨叨地说话,从她自己小时候一直讲到如何把我养育成人,说到动情处,还会流泪。妻子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的时候,她就坐在妻子旁边,笑嘻嘻地看着他们母子,也不说话,只看,似乎还在回忆着什么。那样的温情和慈爱,常常让一旁的妻子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孩子不吃奶也不睡觉的时候让母亲抱上一会。母亲大约也看出妻子不喜欢她来抱孩子吧,所以每每那时候,她就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所有我儿时用过的歌谣,又全都在她记忆里恢复,或许母亲就从没有忘记过,专等着自己的孙子出生的时候用。说也奇怪,每每儿子大哭的时候,任凭妻子怎么哄他抱他喂他吃奶,都不管用,但只要母亲抱起他来走上几步,他立刻会将哭声止住,而且还会静静地对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微笑。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妻子终于让了步,允许母亲隔三岔五地来抱儿子,或者推着他去小区花园里逛。
似乎是一瞬间,母亲便年轻了十几岁,腰酸背疼的毛病再也没有了。她从不会用小车推着儿子,她把他时时刻刻地抱在怀里,甚至都有点舍不得让他学走路。小区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了哼着歌抱着孙子的母亲,她满脸的微笑,见谁都开心地打个招呼。这样的好心情,传染了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人,我们那些好几年都没说过话的邻居,竟然因为母亲,彼此熟识起来。
儿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然后才是“奶奶”;他知道礼节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奶奶挟菜,而后再挟给妈妈。被“忽略”了的我坐在一旁,看着似乎只知道笑不知道哭的乐观的儿子,还有被儿子的孝顺而感动的妻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冲着母亲,绽开感激的微笑。
第四篇:孩子言行不良是谁的过错!
孩子言行不良是谁的过错!
关键词:孩子行为,不良行为,孩子言行不良摘 要:家长的不良行为或语言,直接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设立了绊脚石。
孩子言行不良是谁的过错!
家长的不良行为或语言,直接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设立了绊脚石。
绝不吃亏
天津市某幼儿园小班老师透露,九成以上的小班新生家长曾经直接告诉或者暗示过孩子:“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厉害地打回去。”
已有10年幼教经验的王老师表示,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老师们通常重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进食、适应新环境及培养孩子的个人生活能力等,但从今年来看,她们至少要拿出70%以上的精力来平息孩子们之间的“战争”。王老师回忆说,她所在幼儿园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一起到器材室玩儿玩具。为了让全班的30名孩子都有玩具可玩儿,三名老师特意将孩子们分成了三组。谁知当玩具摆到孩子面前时,原本分成的三个小组立即大乱,许多孩子随意跑到其他区域抢夺别人的玩具。全班30名孩子竟然有10多对在打架,有些还是三四名孩子在抢夺同一玩具。不少孩子都对其他小朋友推、打、踢、抓等。
更令老师惊讶的是,当一个女孩的玩具被男孩子抢走时,她竟然挥起巴掌给男孩来了一个耳光。而当老师询问女孩为何打小朋友时,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王老师和其他几名老师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小朋友们“劝架”。往往是这对小朋友刚结束“战斗”,另一对小朋友又开始“宣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特意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九成以上的儿童家长在新生入园前或平时曾多次教育子女“不要吃亏”,一些家长不仅教育子女受到欺负时要采取暴力的方式反击,甚至还有家长专门教导子女如何打人。
◎专家观点
“孩子现在不吃一点亏,长大就会吃大亏。”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幼儿园董娟园长分析说。由于独生子女及“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现象的普遍,家长担心孩子到了新环境可能会受“欺负”的心理很正常,但也应该正确面对小朋友间发生的摩擦。比如当小朋友推了自己孩子一下时,应该教育子女主动去告诉老师,而不是采用暴力还击的方法。
董园长指出,如果在幼儿时期孩子长时间处于“自己永远不能吃亏”的意识下,就会导致自我意识的不断膨胀。这种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成年后就很难和其他社会成员融洽相处,往往会因为一点琐事就采取暴力手段还击,以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可以说,如果家长在幼年时期培养了儿童“以牙还牙”的心理,不仅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还会给孩子的将来埋下巨大的隐患。满口脏话
一些曾经在成人口中流行的、甚至连大人都难以启齿的脏话,如今却变成了儿童的口头禅,也出现在纯洁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嘴里。
“当我第一次听到‘我靠’这个词竟然出自4岁的小雨辰(化名)之口时,心里真不是滋味。而这句脏话,几天前他还不会说。”近日,在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的韩老师讲述了她的所见所闻。
第五篇:孩子啊!谁要你是外地人百姓故事
小石盘今年已经十三岁了,长得虎背熊腰,圆圆的大大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对会说的亮晶晶的黑葡萄,挺拔的鼻梁告诉我们他是位少数民族俊小伙。前些年随爸爸妈妈来到了我市做点小生意。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从道义上讲我们应该热情欢迎,尽地主之谊,尽量给他们提供方便,这才显示出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其实不然啊!
小石盘到底读了几个一年级和几个二年级我无从知晓,只知道他现在才读二年级,按照我们本地的入学年龄,他应该是初二的学生了。就这二年级他也读得很费劲,不知是语言不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是升不了三年级。今年开学两周后,石盘的爸爸妈妈找到了我这里,央求我一定要收下他的孩子,告诉我就因家乡贫穷落后,祖祖辈辈都是文盲,为了小石盘有个好的未来,他们才带着儿子背井离乡。看着这对憨厚慈祥的父母砂粒能不感动吗?
收下了还沾着许多面粉的学费,石盘的爸爸妈妈笑了,石盘更乐了,“唰!唰!唰!”来了几个武术动作,看得出来,武功还不浅呢!石盘正式成为了我的托管学生,艰辛在等待着我们。读二年级了,百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都不知从哪儿下手,四则混合运算就更不用说了。就从这里开始,晚上九点以后同学们走光了,我再给他加一个半小时的班。我觉得石盘进步很快,三天后,不但掌握了计算要领,而且字写得非常好,卷面整齐干净。我不断给他鼓劲加油,他也信心百倍,表示下学期一定争取升到三年级。
石盘同班有五个同学在我这里补习,有天放学同学们来到托管园地,愤怒地叽叽喳喳说了一大堆:“奶奶,石盘在学校老师从来不管他,不管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从不给他改,经常上课的时候要他去打扫操场、还有老师办公室的卫生,还要提水擦桌椅板凳,如果不去就打他”;“奶奶,石盘的课白补啦,老师说在这里补习就是考了一百分下学期还是得读二年级,非要他留级不可”;“奶奶,老师还说石盘身上好臭,要我们离他远点”“奶奶......”听着听着,我肺都快气炸了!这也叫育人吗?
石盘在角落里默默流泪,他成了学校的义务清洁工。我敢肯定,如果石盘是本地孩子,老师绝不敢这样待他。本地孩子如果遭到这样的虐待不把学校闹得底朝天才怪。我对石盘说:“你只有把成绩赶上来,用铁的事实告诉那些歧视你的人,我石盘不只是有力气会打扫卫生,我还会读书”。他真的很努力,我也愿意为他加班,照这样下去,学习成绩升三年级绝对没问题,怕只怕......唉!石盘呀石盘,谁叫你是外地孩子呢?如果你本学期期末的成绩真的考得好而老师还是不让你升级的话,奶奶一定为你伸张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