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翻译练习1(教师版)
鸣机夜课图记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各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外祖父高身材、白胡子,喜欢喝酒。酒喝得高兴,就大声念他做的诗,叫我母亲指出诗句的缺点。母亲每指出一个字不妥当,外祖父就斟酒一杯喝下肚;指出几个字以后,他就乐乎平地捋着胡须大笑,举起酒杯大声说:“想不到我老汉竟有这样的好女儿!”接着抚摩我的头顶,说:“乖孩子!你将来用什么来报答你娘啊?”我年纪小不会回答,就投到母亲怀里,眼泪索索地流下来,母亲抱了我也伤心起来,檐下的风,吹着几上的烛,象是非常伤感,同情人们的哀伤。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铨稚,不能答,投母怀,泪涔涔下,母亦抱儿而悲;檐风几烛,若愀然助入以哀者。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说完就死了。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我十岁时,父亲回家来了,过了一年,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一起出门,到过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好多地方。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每次审理有关人命的重案,母亲总是拉着我立聋他桌子前面说:“您不要忘记,您还有这样一个儿子!”父亲就频频点头。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赵秦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在鄱阳县定居下来,我那时将近二十岁。第二年,娶妻子张氏。母亲把媳妇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教她纺纱织布、刺绣缝纫,象我小时候救我读书一样。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妇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纤事,一如教儿时。
我生下二十二年,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有一次,因为要应童子试,回到原籍铅山,向母亲告别,她一点也没有舍不得我离开的神情。后来我考中了秀才。第二年是丁卯年,领到了廪膳生的生活补贴费;秋天,中了举人。回来拜见母亲,母亲脸上现出了高兴的表情。在父母身边住了二十天,就到北方去。母亲每次想念我,总写诗,但是一首也不寄给我。第二年我考试落第,九月份回家。十二月份,父亲去世。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十几次,自己写了祭文祭父亲,共有一百多句,辞句真诚衷婉而沉痛,听到的人不论是亲疏老幼,个个嗓音哽塞、哭不成声。这一年,母亲四十三岁。
铨生二十有二年,未尝去母前。以应童子试,归铅山,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旋补弟子员。明年丁卯,食廪饩;秋荐于乡,归拜母,母色喜。依膝下廿日,遂北行。每念儿,辄有诗;未一寄也。明年落第,九月归。十二月,先府君即世,母哭而濒死者十余次,自为文祭之,凡百余言,朴婉沉痛,闻者无亲疏老幼,皆呜咽失声。时,行年四十有三也。
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画师来到鄱阳,年纪八十多岁,满头的白发长过两耳,能够画人的相貌。我请他来给我母亲画幅小像,因此,我请示母亲,画像左右怎么安排景物,又问她:“娘用什么来娱乐,把这些画上去让娘高兴。”母亲伤感地说:“唉!自从我到蒋家来做媳妇,常常把赶不上侍候公婆认为遗憾;到今天,在忧愁和痛哭里过了几十年:哭娘、哭爷,哭儿子、哭女儿短寿死去,现在又哭丈夫了!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么高兴的啊!”我跪下说:“尽管如此,娘有没有想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却还没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画在这图像上,行不?”母亲说:“只要我儿子和新娘子能够勤勤恳恳,不就可以了吗?在布机声里夜里教你念书,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够了,其他还有什么乐趣啊!”
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八十余,白发垂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以位置景物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尝以不及奉舅姑盘匜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母、哭父、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苛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课夜,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于是,我从母亲处退出来,去把她的要求告诉了画师。画师就画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间挂盏明亮的灯;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间排一座布机,画我母亲坐在机上织布,我妻子坐在母亲旁边摇纺车;屋檐下横摆一只书桌,映着桌上的烛光靠着窗栏上读着书的,是我,台阶下一座假山,阶边的花和盆中的兰,抖抖瑟瑟,在微风和清凉的月光下摇动。那个蹲在梧桐树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着短发、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书童阿同、丫环阿昭。
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厂,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盘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及垂短发、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则奴子阿同、小婢阿昭也。
画好了这张图,母亲看了,非常喜欢。所以,我特地把我母亲勤劳的一生,写了这篇概略的记叙,为的是请求著书立说、鼓励人们善行的大人先生,据此写出完善的文章来。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以请求诸大人先生之立言而与人为善者。
第二篇:文言文翻译练习1
文言文翻译练习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答案】
①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②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参考答案
.①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
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参考答案
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5、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参考答案
.①承蒙你来信想请我做老师。我修养不深,学业很浅,想想我的学问,没有什么可传授的。②世人果然纷纷认为他怪,聚在一起骂他,指指点点、互使眼色、拉拉扯扯地议论纷纷,此外制造出各种言辞诬加给他。
6、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刘向《新序·杂事》)参考答案
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参考答案
.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符合事实。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转,不能算是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会议论。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参考答案
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选自《东坡志林》)参考答案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10、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昏与庸,可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选自《白鹤堂诗文集》)参考答案
聪明与机敏是可倚赖又不可倚赖的;倚赖自己的聪明和机敏而不去学习,是自取失败的人。胡涂与平庸是能限制人而又不能限制人的;不受自己愚昧和平庸的限制而勤奋地致力于学习,那是自强不息的人啊。
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申平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选自《战国策》)参考答案
.①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安排相应的官职等级。现在你要我让你的堂兄做官,这样,我将听从哪一种意见呢?②申不害就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说:“君王真是(我理想中的)有道明君啊。”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选自《贞观政要》)参考答案
①(赵元楷)又暗地里养了一百多只羊、几千条鱼,准备赠送给皇帝的亲属。②因为元楷在隋朝就是一个奸邪谄媚的人,所以太宗说这番话来警告他。
1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冯绲(gǔn)辩奸
范晔
冯绲父焕为幽州刺史,疾忌奸恶,数极致其罪。怨者乃诈作玺书谴责焕,赐以欧刀。又下辽东都尉庞奋使行刑。奋即收焕,焕欲自杀。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他故,必是凶人妄诈,规肆奸恶,愿以事白上,甘罪无晚。”焕以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追奋抵罪。绲由是知名。
参考答案
.①非常反恨奸邪凶恶的人,对于他们的罪行总是穷追深究,一点也不宽恕。②大人在幽州当刺史,下决心要把恶人坏蛋除尽,确实没有别的问题。这必定是那帮匪徒挺而走险,胡蒙乱诈,暗中使坏,想把大人害死。希望大人把这句事报告皇帝,讲个明白,到那时再来甘心服罪,也不为晚。
1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参考答案
①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俺)饯行。②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15、翻译下面文段。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参考答案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第三篇: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版)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 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 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 之 市 之:到 ②妻 适 市来 适:往、到 ③ 特 与婴儿戏耳 特:只不过 2.翻译划线的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答: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给第一处画线句子断句并加以翻译。
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翻译: 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答: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 文 ;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 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 鲜 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子太叔美秀而文 文:文雅 ②谋于野则获 获:得到(正确的方法)③是以鲜有败事 鲜:少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答: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3.给第二处画线句子断句,并翻译全句。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 谏 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 图 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吾不去,惧 及 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孥:妻子儿女。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宫之奇 谏 而不听 谏:劝告 ②寇知其衅而归 图 焉 图:图谋 ③吾不去,惧及焉 及:累及 2.为第一处划线句断句,并翻译。
答: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答:(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忠信是立国之本。
(五)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 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 言 2 之。”对曰:“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 辍 城薛。《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靖郭君将城薛 城:修筑城墙 ② 益一言,臣请烹 益:增加 ③亡,更 言之 更:再 ④乃辍城薛 辍:停止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一句。答: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答: 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六)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 飨 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 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 顾 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 饵 之。臣父且死,曰:‘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中山君飨都士 飨:宴请 ②中山君亡 亡:逃亡 ③中山君顾谓二人 顾:回头 ④君下壶餐 饵 之 饵:给吃 2.翻译第一处划线的句子: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答: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3.为第二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七)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 戍 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 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 上 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 获 子?”囚曰:“ 颉遇王子弱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郑皇颉戍之 戍:守卫 ② 正于伯州犁 正:评定是非 ③ 上 其手,曰 上:向上,这里指抬高 ④谁 获 子 获:俘虏 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3.翻译划线的句子: 颉遇王子弱焉。
答 :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答:比喻耍弄政治手腕,营私舞弊。
(八)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 损 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 克 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 信 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 信 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我闻忠善以损怨 损:减少,消除 ②吾不 克 救也 克:能 ③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信:的确 ④吾不信也 信:相信 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答: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 答: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
(九)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 处 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 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昔者曾子处费 处:在,住在(2)投杼逾墙而走 走:逃跑 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答: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
(十)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 诚 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病!”优莫曰:“君 勉 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我诚邦士也 诚:确实,实在(2)而殊不病 病:疲倦(3)君勉之 勉:努力 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
断句: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第四篇: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一迎期中考试复习学案
(三)一、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9.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5.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7.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8.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9.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20.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1.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
复击轲,被八创。
2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6.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29.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0.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3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语言表达练习题
1.(07全国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5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2.在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__________您”。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某某先生__________”。
(3)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您了”。
(4)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_________”。
(5)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___________。”
第五篇: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参考答案】
①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②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参考答案
.①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
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参考答案
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5、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参考答案
.①承蒙你来信想请我做老师。我修养不深,学业很浅,想想我的学问,没有什么可传授的。②世人果然纷纷认为他怪,聚在一起骂他,指指点点、互使眼色、拉拉扯扯地议论纷纷,此外制造出各种言辞诬加给他。
6、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刘向《新序·杂事》)参考答案
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参考答案
.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符合事实。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转,不能算是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会议论。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选自《东坡志林》)参考答案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10、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昏与庸,可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选自《白鹤堂诗文集》)参考答案
聪明与机敏是可倚赖又不可倚赖的;倚赖自己的聪明和机敏而不去学习,是自取失败的人。胡涂与平庸是能限制人而又不能限制人的;不受自己愚昧和平庸的限制而勤奋地致力于学习,那是自强不息的人
11、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齐国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参考译文一
君子在品行上自我要求,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做事情一定踏实于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不通,君子也认为行得通;做事情不踏实于道义,有举动不遵循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得通,君子也认为行不通。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廩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廩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难跟他冻死,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原文节录自《吕氏春秋》)
12、将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参考答案
①我不是吝啬我的财产才用羊去替换它,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爱”1分,主谓倒装句1分,句子通顺1分。)
②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的说法是妄造的。
③ 觉悟到过去作错的事已经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挽救。
④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
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2.用“/”线给下文中加点的句子断句并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译文: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
翻译: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翻译:
参考答案
①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翻译:仅仅是他的话没有人违抗罢了。(此句得分点是“惟”“莫”“违”)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翻译: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君人者”译为“统治者”也可。此句得分点是“是非”“君人者”“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盖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参考答案
(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译出大意1分;“旬”1分;:“举”1分。)
(2)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译出大意1分;“是”1分。)(3)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箪”1分;“壶”1分;“师”1分。)
4.据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饮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注],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內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汉书·朱买臣传》)[注]上计掾吏:古代一种官职名称。
(1)初,买臣免,待诏。
(2)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3)其故人素轻买臣者人内视之。
参考答案
.(1)起初,买臣被免职,等待皇帝重新任命。(3分)(2)守邸很吃惊,就出去跟上计掾吏说了(这件事)。(2分)(3)那个平常看不起买臣的旧友进入室内看到了它(指印绶)。(3分)《朱买臣传》译文 班固(汉书)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日常就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逢着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就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觉得那东西很奇怪,就上前拿着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罢了!”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这才)惊慌害怕起来。
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刘向《说苑》)译文:
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2分)。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非难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4分)。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而国家最终不灭亡的,是从来也没有过的(2分)6.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 ①不?”李弘度答曰:“《北门》② 之叹,久以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世说新语》
【注】① 百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即一个县。②《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
译为:
.李弘度时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提拔的机会(或“不被知遇”)。殷扬州知道他家境贫寒,问他说:“你能否屈就(或“委屈自己的心志”),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李弘度回答说:“我为官不得志的慨叹,早已被上级知道了;走投无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还有闲暇(或“哪里顾得上”)选择栖身之木呢!”于是殷扬州授予李弘度剡县县令的官职
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不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参考答案
求学的人(往往)有四个缺点,教师一定要了解到。人们的学习,有的缺点在于贪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少,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这四种情况,(求学者的)心理没有不如此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缺点。做教师的,(要)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子贡问政(管理国家的事)。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译文:(3分)
(2)译文:(2分)
(3)译文:(3分)参考答案
(1)充足的粮食,富足的军备,以及人民对君王的信任。
(2)不得已的时候必须舍弃,在这三者之中哪个最先舍弃?
(3)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百姓失去信任则国家无以立足。
9、将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9. 译文(1)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
(2)看世间赞许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像自己漂亮。
10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15.(1)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3分)
(2)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3分)
(3)(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2分)
【文段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