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一篇: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简 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

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

术中超声采用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如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缺血及颈动脉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病史以及既往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六、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1、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步骤:

(1)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超声检查

①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左侧从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连续观察颈总动脉(近、中、远段)、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中、远段)、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

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测量内-中膜厚度(IMT)。

③纵切面分别在颈内、外动脉水平上下方1~1.5cm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总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④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上述动脉的血流充盈状态。

⑤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近段、远段)、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远段)、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并计算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颈内动脉)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并鉴别颈内外动脉(表1)

表1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2)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

①椎动脉的检测应包括颈段(V1段)、椎间段(V2段)、枕段(V3段),观察椎动脉的灰阶图像,测量V1段(特别是开口处)、V2段(C2~C6)血管直径。

②以CDFI或能量多普勒显像观察椎动脉从V1~V3全程血流充盈状态及走形。

③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V1、V2、V3血流频谱及测量V1、V2的峰值及舒张末期流速。

(3)正常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

①以灰阶显像从无名动脉上行或从颈总动脉下行观察左、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结构,测量相关血管内径。

②以CDFI观察锁骨下动脉血流充盈情况。

③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狭窄时要注意鉴别狭窄的位置与椎动脉开口水平的关系。(4)存储动脉病变部位的灰阶、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图像。

(5)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内容

①双侧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径、内膜、斑块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特征。

②上述检测动脉各部位血流速度检测结果分析。

2、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1)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2)斑块的评价

1)根据斑块声学特征:

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回声。2)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

①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②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局部组织缺损,形成 “火山口”样缺损。3)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后增强特点:

①易损斑块: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②稳定斑块: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

3、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采用的标准是202_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表2)。

表2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4、常见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

(1)颈内动脉狭窄、闭塞

①检测确定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特性。

②采用灰阶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余及原始管径及面积。

③测量狭窄近段、狭窄段、狭窄远段(通常距狭窄段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为取值结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算狭窄段/狭窄近段(或远段)比值。

④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管径的测量。

⑤鉴别血栓或斑块造成的血管闭塞或狭窄。

(2)椎动脉狭窄和闭塞

①狭窄程度分类

椎动脉狭窄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表3为参考标准:

表3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价标准

②闭塞分类

A、全程闭塞

B、节段闭塞

C、颅内段闭塞

(3)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

①狭窄程度分类

A、狭窄小于50% 局部血流速度稍高于健侧,但频谱形态正常。当狭窄率接近50%时,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加速度时间延长,收缩峰出现小切迹频谱特征。

B、狭窄50%~69% 狭窄段血流速度高于健侧,频谱改变。同侧椎动脉表现为收缩期达峰时间延长,伴切迹加深或低速逆转血流信号。健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升高。

C、狭窄70%~99% 狭窄段血流速度明显升高,频谱改变。患侧椎动脉出现典型的振荡型频谱。当狭窄≥90%时,患侧椎动脉以逆转的负向血流信号为主,舒张期正向血流信号微弱。

D、锁骨下动脉闭塞(开口处)血管腔内充填均质或不均质回声,血流信号消失,开口以远探及低速低阻力类似颅内动脉血流信号。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转。

②锁骨下动脉窃血分级

Ⅰ级:隐匿型窃血

Ⅱ级:部分型窃血

Ⅲ级:完全型窃血

七、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调节,包括聚焦、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增益、脉冲重复频率、滤波等。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时一定要注意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60°。

2、注意重度狭窄与闭塞的鉴别。

3、对于重度狭窄或可疑闭塞的血管病变可采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微弱血流信号。

八、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1、超声描述:

常规超声描述:应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数量(如内-中膜厚度、斑块等)、病变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及相关信息。

2、超声诊断:

包括定位、定性、定量(狭窄程度)、诊断结论。

第二篇: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讲座]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目录

第一部分 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 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第二章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部分 腹部血管

第一章 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 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 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 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七章 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部分 四肢血管

第一章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 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 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 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第七章 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

第八章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附录

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 简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

华扬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何文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 段云友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邓学东 苏州市立医院 王金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罗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建初 北京协和医院

唐杰

解放军总医院

温朝阳 解放军总医院

童一砂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 秦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

第三章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

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术中超声采用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如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缺血及颈动脉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病史以及既往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六、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1、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步骤:(1)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超声检查

①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左侧从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连续观察颈总动脉(近、中、远段)、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中、远段)、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

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测量内-中膜厚度(IMT)。

③纵切面分别在颈内、外动脉水平上下方1~1.5cm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总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④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上述动脉的血流充盈状态。

⑤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近段、远段)、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远段)、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并计算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颈内动脉)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并鉴别颈内外动脉(2)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

①椎动脉的检测应包括颈段(V1段)、椎间段(V2段)、枕段(V3段),观察椎动脉的灰阶图像,测量V1段(特别是开口处)、V2段(C2~C6)血管直径。

②以CDFI或能量多普勒显像观察椎动脉从V1~V3全程血流充盈状态及走形。

③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V1、V2、V3血流频谱及测量V1、V2的峰值及舒张末期流速。

(3)正常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

①以灰阶显像从无名动脉上行或从颈总动脉下行观察左、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结构,测量相关血管内径。

②以CDFI观察锁骨下动脉血流充盈情况。

③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狭窄时要注意鉴别狭窄的位置与椎动脉开口水平的关系。

(4)存储动脉病变部位的灰阶、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图像。

(5)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内容

①双侧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径、内膜、斑块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特征。②上述检测动脉各部位血流速度检测结果分析。

2、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1)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2)斑块的评价 1)根据斑块声学特征:

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回声。2)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

①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②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局部组织缺损,形成 “火山口”样缺损。3)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后增强特点:

①易损斑块: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②稳定斑块: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

3、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采用的标准是202_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

4、常见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

(1)颈内动脉狭窄、闭塞

①检测确定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特性。

②采用灰阶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余及原始管径及面积。

③测量狭窄近段、狭窄段、狭窄远段(通常距狭窄段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为取值结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算狭窄段/狭窄近段(或远段)比值。

④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管径的测量。

⑤鉴别血栓或斑块造成的血管闭塞或狭窄。

(2)椎动脉狭窄和闭塞

①狭窄程度分类

椎动脉狭窄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表3为参考标准:

表3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价标准 ②闭塞分类 A、全程闭塞 B、节段闭塞 C、颅内段闭塞

(3)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

①狭窄程度分类

A、狭窄小于50% 局部血流速度稍高于健侧,但频谱形态正常。当狭窄率接近50%时,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加速度时间延长,收缩峰出现小切迹频谱特征。

B、狭窄50%~69% 狭窄段血流速度高于健侧,频谱改变。同侧椎动脉表现为收缩期达峰时间延长,伴切迹加深或低速逆转血流信号。健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升高。

C、狭窄70%~99% 狭窄段血流速度明显升高,频谱改变。患侧椎动脉出现典型的振荡型频谱。当狭窄≥90%时,患侧椎动脉以逆转的负向血流信号为主,舒张期正向血流信号微弱。

D、锁骨下动脉闭塞(开口处)血管腔内充填均质或不均质回声,血流信号消失,开口以远探及低速低阻力类似颅内动脉血流信号。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转。

②锁骨下动脉窃血分级

Ⅰ级:隐匿型窃血

Ⅱ级:部分型窃血

Ⅲ级:完全型窃血

七、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调节,包括聚焦、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增益、脉冲重复频率、滤波等。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时一定要注意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60°。

2、注意重度狭窄与闭塞的鉴别。

3、对于重度狭窄或可疑闭塞的血管病变可采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微弱血流信号。

八、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1、超声描述:

常规超声描述:应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数量(如内-中膜厚度、斑块等)、病变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及相关信息。

2、超声诊断:

包括定位、定性、定量(狭窄程度)、诊断结论。

第二部份。

第一章 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1、评估腹主动脉瘤部位、类型、大小、瘤内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腹主动脉瘤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

1、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2、腹主动脉瘤的监测。

3、腹主动脉瘤术后评估。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禁忌证。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5MHz。

五、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要特殊准备,必要时清晨空腹检查。

六、检查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技术

1、灰阶超声

(1)先扫查腹主动脉各段的横断面,而后纵断面扫查,观察管壁、管腔情况,测量管径。存在狭窄时,应测量残腔内径,包括最窄处前后径和最窄处横径。(2)测量瘤颈(即瘤体入口)距肾动脉开口的距离,观察瘤颈的形态;测量瘤体出口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的距离。

(3)评价腹主动脉瘤,需检查腹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近端,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髂总动脉。

2、彩色多普勒

提供血流空间特征信息,可以识别血流的存在、方向、特征和分流等。

3、脉冲多普勒

必要时分析脉冲多普勒频谱及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

图1 腹主动脉的测量方法

Longitudinal Abdominal Aorta 腹主动脉纵切面; Transverse Abdominal Aorta 腹主动脉横切面; Proximal近段; Mid 中段; Distal 远段

(二)注意事项

1.多普勒取样容积放置于血管中心,使用较小取样容积(取样门宽度多为1.5mm~2mm)进行多普勒检查,这样可以仅得到感兴趣血管的血流信息。测量流速时必须作多普勒角度校正。要求:校正线与血流方向平行;校正后角度显示值≤60 °。不要使用>60°的取样角度,因为这会使收缩期峰值流速假性增高。2.腹主动脉测量注意三点:①在纵切和横切时测量前后径和横径;②测量方法为从腹主动脉的一侧管壁的外缘至对侧管壁的外缘;③由于动脉扩张后常扭曲,测量时应以所测动脉的解剖位置为标准,而不是以患者本身为标准。

3.必须熟悉腹主动脉解剖。腹主动脉分三段:胸骨下缘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水平为腹主动脉近段,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至肾动脉水平为腹主动脉中段,肾动脉水平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为腹主动脉远段(图1)。正常腹主动脉从近段至远段逐渐变细,至分叉处最细。腹主动脉平均直径1.5~2.5 cm,近段的管径是1.1~2.8cm,中段1.1~2.5cm, 远段常小于2cm。

七、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要点

(一)真性腹主动脉瘤 1.真性动脉瘤诊断标准:

(1)腹主动脉最宽处外径较相邻正常段外径增大1.5倍以上;(2)最大径(外径)>3.0cm。符合以上两标准之一可诊断。

2.局部囊样扩张。用来描述动脉扩大,但尚未达到动脉瘤的诊断标准。3.对于腹主动脉狭窄,没有特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局部收缩期峰值流速升高100%,可以诊断直径狭窄率>50%。第四章

(二)假性动脉瘤 诊断标准

1.在血管外形成的搏动性血肿,没有动脉壁回声。最常见的原因是医源性的。例如,动脉穿刺术后。

2.CDFI可见腔内有随心动周期变化的血流信号。当瘤体内完全血栓形成后,可无血流信号。

(三)动脉夹层 诊断标准

灰阶超声:显示腹主动脉管腔被分成两部分,即真腔和假腔,假腔内径一般大于真腔。

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显示真腔和假腔内不同类型的血流,包括血流方向、流速可能不同。真腔内血流快,方向与正常动脉相似,假腔内血流慢而不规则。

(四)腹主动脉瘤治疗后并发症的诊断(如内支架、人工血管)1.支架内瘘

灰阶超声:动脉瘤内见网状强回声支架(单管型、分叉型),支架外的瘤腔血栓低回声内出现不规则无回声区,瘤腔增大。彩色多普勒:支架内见彩色血流信号。

内瘘的分型: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查所见血流进入瘤体内的部位,分为四型。I型:血流从腹主动脉支架端附着处流向瘤腔 Ⅰa 型:血流从腹主动脉支架近端流向瘤腔。Ⅰb 型:血流从腹主动脉支架远端流向瘤腔。II型:血流从腹主动脉分支反流进入瘤腔。

Ⅲ型:血流从二个内支架连接部或破裂处流向瘤腔。Ⅳ型:血流从内支架的孔隙处流向瘤腔。

此外,尚有在无内瘘的情况下动脉瘤体增大,称为瘤体张力。

2.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狭窄

狭窄处血流信号细而亮,多普勒频谱显示支架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异常增高或明显降低甚至无血流频谱(闭塞)。3.支架扭曲或移位

灰阶超声显示植入支架变形或离开最初位置,CDFI显示异常血流。4.超声造影

对支架内瘘、血栓和狭窄有重要诊断价值。

八、报告描述、内容和要求

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提出的建议,前两者为必须内容。超声描述应包括:

1.常规描述腹主动脉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位置、有无畸形、横断面形态);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记录腹主动脉前后径和横径。

2.发现腹主动脉瘤,应记录动脉瘤前后径、横径和长度。

3.腹主动脉瘤内有狭窄时,应记录残腔内径,包括最窄处前后径和横径。4.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布和特征。

5.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三相波、二相波、单相波)。6.任何累及器官超声检查所见的简要描述。7.应该报告肾动脉、髂动脉和腘动脉情况。

8.若评价腹主动脉内支架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有无内瘘及内瘘分型。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9.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

1.有无腹主动脉瘤。

2.动脉瘤的类型(真性、假性、动脉夹层)。3.动脉瘤的部位、程度。

4.受累器官(如肾)的形态、大小。5.有无治疗后并发症及其类型。九.注意事项:

1.检查较大的动脉瘤时避免过度加压。

2.对假性动脉瘤要仔细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从多切面观察,以免漏诊小的破裂口。3.接受过血管手术,检查前必须了解手术的细节。

4.支架的搏动可以在动脉瘤内造成彩色伪像,酷似血流信号。注意鉴别。第二章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疾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肠系膜动脉(CA/SMA/IMA)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诊断肠系膜动脉狭窄、动脉瘤和其它病变,并确定其病变类型、部位、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

二、适应证

1.与进食有关的腹痛。2.持续性腹泻。

3.明显的、不能解释的体重减轻。4.腹部听诊闻及杂音。5.术后评价。

6.疑似肠系膜动脉、肝动脉或脾动脉瘤。7.疑似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8.疑似肠道缺血性病变。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通常无禁忌证。但对下列患者,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1.严重肥胖患者;2.腹部手术影响检查的患者;3.有引流管的患者;4.呼吸急促;5.严重肠道积气;6.不能合作的患者;

四、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5MHz。

五、病人准备

检查前晚清淡饮食,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禁吸烟,禁咀嚼口香糖等;禁食后,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为高阻血流,进食后变成低阻血流。对于正常人而言,无论进食与否,腹腔动脉均为低阻血流,因为腹腔动脉主要供应低阻的肝和脾毛细血管床。患者一般取平卧位。

六、检查技术

1、灰阶超声

(1)腹腔动脉恰位于肝尾状叶下方,肠系膜上动脉和胰腺上方。横切时,腹腔动脉的分支呈“海鸥征”,左翅膀是脾动脉,右翅膀是肝总动脉。(2)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在腹腔动脉起始处下方,向下走行。

(3)肠系膜下动脉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上方约3.5cm处由腹主动脉左前壁发出,向左下走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显示该动脉。

2、彩色多普勒超声

(1)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长轴观。如果肠系膜下动脉能显示,也要显示其长轴观。

(2)寻找提示动脉狭窄的征象:鲜亮的高速血流、彩色混叠等。

(3)记录靠近腹腔动脉分叉处或第一肝门处的肝总动脉血流方向。如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血流反向,提示腹腔动脉阻塞。(4)记录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情况。

3、脉冲多普勒

(1)先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寻找彩色混叠处,然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混叠处的峰值流速,以及其近段和远段的峰值流速。

(2)取得吸气和呼气时腹腔动脉的多普勒频谱,测量呼气时腹腔动脉峰值流速(PSV)和吸气时腹腔动脉峰值流速(PSV)。

(3)距腹腔动脉起始处1~2 cm的腹腔动脉远心段内测量平静呼吸时的峰值流速。

(4)测量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远段1cm处和远段2cm处的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流速(EDV)。

(5)测量腹腔动脉起始平面的腹主动脉峰值流速(PSV),注意有无小慢波。

七、诊断标准

1、肠系膜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1)禁食时,腹腔动脉峰值流速(PSV)≥200 cm/s提示直径狭窄率>70%。(2)禁食时肠系膜上动脉峰值流速(PSV)≥275 cm/s提示直径狭窄率>70%。(3)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45 cm/s提示直径的狭窄>70%,与峰值流速比较,前者敏感性更高,但特异性稍差。然而,肠系膜上动脉峰值流速(PSV)>300 cm/s提示大于50%的狭窄具有很高特异性。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的峰值流速(PSV)与腹主动脉峰值流速(PSV)的比值>3.5高度提示动脉直径狭窄率>60%。

超声的主要作用是筛选可疑患者,进一步作CTA、MRA或动脉造影。

2、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

如果吸气时,腹腔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下降,呼气时流速又明显加快,应考虑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图1)。图1 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示意图

呼气时,中弓韧带对腹腔动脉的压迫;吸气时,压迫解除

3、肠系膜动脉瘤

病变处瘤样增宽,或呈卵圆形、囊袋状局部向外突出。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瘤内呈湍流。

八、报告内容和要求

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提出的建议,前两者为必须内容。超声描述应包括:

1.常规描述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灰阶声像图特征(位置、有无畸形、横断面形态);腔内有无异常回声。2.肝总动脉的血流方向。

3.发现动脉瘤,应记录动脉瘤的大小。

4.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是否完全充盈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若有充盈缺失,报告其位置和范围。是否有混叠现象。

5.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6.任何累及器官超声检查所见的简要描述。

7.若评价动脉内支架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8.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1.肠系膜动脉有无狭窄或扩张。2.狭窄程度。

3.有无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4.有无动脉瘤。5.动脉瘤的部位、程度。

6.受累器官(如肾)的形态、大小。7.血管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第三章 下腔静脉(IVC)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1.IVC及其属支是否通畅,有无栓塞及狭窄。2.IVC及其属支是否存在畸形。3.是否存在IVC侧支循环及其部位。4.IVC疾病治疗后的监测。

二、适应证 1.可疑IVC梗阻。2.IVC畸形。

3.IVC内支架或滤器的监测。4.可疑动脉-静脉瘘。5.可疑缩窄性心包炎。

6.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Rendu-Weber病)。7.治疗后评估。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无禁忌证。

四、检查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5MHz凸阵或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为宜。若腹水过多,必要时在检查前抽吸腹水。

六、检查技术 1.IVC 灰阶超声:从右心房到髂静脉观测IVC位置、走向、管壁波动;在可疑管腔狭窄处测量IVC前后径和横径。

CDFI:检查IVC是否通畅、血流方向及充盈程度。

PW: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及其随心动和呼吸周期的变化,测量最大血流速度。如果IVC腔内发现异常回声(如血栓、滤器等),应确定其部位,测量其大小和范围、检测异常处及其近端和远端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2.髂静脉

灰阶超声:显示髂总动脉后髂静脉,观测静脉腔是否受压狭窄;在管腔狭窄处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和横径。

CDFI:检查髂静脉是否通畅、血流方向及充盈程度。PW: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及其远端随心动和呼吸周期的变化。

如果髂静脉腔内发现异常(如血栓等),应确定其部位,测量其大小和范围、检测异常处及其近端和远端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3.肝静脉

灰阶超声:观测肝静脉是否闭塞或扩张,需同时行肝常规扫查并特别注意尾叶大小。

CDFI及PW:检测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血流及方向,并采集异常部位的血流频谱。观察肝静脉间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及肝短静脉血流信号。

4.肾静脉

灰阶超声:观测肾内和肾外静脉走行,是否狭窄及扩张,静脉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同时行肾常规扫查并双侧对比,怀疑胡桃夹现象时应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内径并与其远心端比较。

CDFI:观察肾静脉有无充盈缺损及异常血流信号。PW:观察肾静脉频谱,必要时测量流速。

七、诊断标准 1.布加综合征 灰阶超声:

下腔静脉及或肝静脉狭窄征象,狭窄远心段管腔扩张;

肝内异常交通静脉及肝短静脉增粗;

肝尾叶增大;

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征象。

CDFI及PW:

闭塞处无血流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最高流速>1.5m/s,狭窄远段波动性降低或消失、流速减慢甚至反向。

肝短静脉流速明显增快。2.IVC栓塞(血栓或瘤栓)

灰阶超声:管腔内见实性回声,管腔局部狭窄或闭塞。

CDFI及PW:闭塞处无血流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狭窄远端波动性降低或消失、流速减慢甚至反向。

3.髂静脉受压综合症

灰阶超声和CDFI:显示髂总动脉后髂静脉受压狭窄,远端髂静脉扩张。

PW:狭窄处血流增快,其远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随心动和呼吸周期的变化减弱或消失。

4.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胡桃夹现象)

灰阶超声: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间隙明显变小,左肾静脉明显受压;左肾静脉远心端明显扩张,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为狭窄处内径3倍以上,在脊柱后伸20分钟后为4倍以上。

CDFI及PW:左侧肾静脉扩张处血流速度减低,而受压段静脉流速加快,狭窄远端肾静脉扩张,频谱低平或消失。

5.肾静脉栓塞(血栓或瘤栓)

灰阶超声:管腔内见实性回声,管腔局部狭窄或闭塞。CDFI:狭窄处静脉管腔血流充盈缺损或血流消失(闭塞)。

PW: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狭窄远端波动性降低或消失、流速减慢。

八、操作注意事项

过度加压扫查可能影响静脉腔形态和血流状态。

九、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1.IVC 超声描述应包括:

1.常规描述IVC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位置、有无畸形、横断面形态);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2.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是否完全充盈IVC,若有充盈缺损,报告其位置和范围。

3.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速度及随呼吸和心动周期的改变等)。4.IVC梗阻时,描述侧支循环信息。5.任何累及器官超声检查所见的简要描述。6.有无腹水。

7.若评价IVC内支架或滤器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8.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1.IVC有无狭窄或扩张。

2.狭窄的原因(先天性、血栓、瘤栓、外压等)、部位、程度。3.侧支循环及部位。4.受累器官的形态、大小。5.血管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6.腹水及量。

2、肝静脉 超声描述应包括:

1.描述肝的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形态、大小、表面和内部回声特征),有无异常回声。

2.肝静脉的灰阶声像图特征(走行、变异、闭塞、狭窄、扩张等);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3.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速度及随呼吸和心动周期的改变等)。4.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是否完全充盈肝静脉,若有充盈缺失,报告其位置和范围。

5.肝静脉狭窄或梗阻时,详细描述其部位、范围、程度。6.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7.肝内侧支循环的部位和静脉。8.肝尾状叶内肝短静脉的血流。

9.门静脉内径及血流信息(方向、速度)。10.有无腹水。

11.若为IVC肝段狭窄,应描述相关信息(见前述)。

12.若评价肝静脉内支架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13.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1.肝的形态、大小。2.肝静脉有无狭窄或扩张。

3.狭窄的原因(先天性、血栓、瘤栓、外压等)、部位、程度。4.侧支循环及部位。5.有无门静脉高压表现。

6.静脉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7.腹水及量。

3、肾静脉 超声描述应包括:

1.描述肾的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特征),有无异常回声。

2.肾脏上、中、下三支段动脉和肾外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3.肾内和肾外静脉的走行,是否扩张,静脉腔内有无异常回声。4.肾静脉有无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部位、范围。

5.肾静脉狭窄或梗阻时,详细描述其部位、范围、程度;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6.SMA与腹主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及其远端的内径。7.肾静脉与动脉间有无异常高速血流信号。8.移植肾吻合口内径和血流。9.IVC腔内有无异常回声。10.有无腹水。

11.若为IVC肾静脉入口段狭窄,应描述相关信息(见前述)。

12.若评价肾静脉内支架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13.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1.肾的形态、大小。2.肾静脉有无狭窄或扩张。

3.狭窄的原因(先天性、血栓、瘤栓、外压等)、部位、程度。4.静脉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5.腹水及量。

附:门静脉、IVC、肝静脉、肾静脉超声造影

近年来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与灰阶超声相比,已经明显提高了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但是即使是有经验的检查者,对许多位置深在的以及极度肥胖病人的血管病变,或遇到非常慢速的血流,或受扫查角度的影响,心脏活动向肝实质传导难以避免的运动伪象等原因,都可能严重限制多普勒检查的准确性。超声造影剂联合改良的扫描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能显著提高血管内信号强度,改善慢速血流的显示。团注造影剂后,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增强时相。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可供参考,但是这一技术对门静脉、IVC及其属支(肝静脉、肾静脉等)解剖和血流动力学评价的潜力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章 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1.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通畅及血流情况。2.门静脉内血栓或瘤栓 3.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估。4.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监测 5.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疗效评价。

二、适应证

1、肝疾病。

2、门静脉高压症。

3、凝血功能异常。

4、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效果评价。

5、门静脉疾病。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禁忌证。

四、检查仪器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2~5MHz凸阵探头。探查附脐静脉需要用5MHz以上高频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为宜。若腹水过多,必要时在检查前抽吸腹水。

六、检查技术

必须扫查的血管 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

选择扫查的血管 门静脉右支、左支、附脐静脉、胃左(冠状)静脉、肠系膜下静脉(IMV)、下腔静脉(IVC)、肝静脉、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

1.灰阶超声: 门静脉管腔、内径。

门-体分流吻合口或桥血管部位。在IVC前方测量门静脉主干的内径。在近脾门部1~2cm处测量脾静脉内径。在SMV汇合处近端约1cm处测量SMV内径。在胰头右前方测量胃左静脉内径。根据分流手术部位寻找吻合口或桥血管。

通过右肋间显示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TIPS)支架。

2.CDFI:观察扫查血管充盈状态、血流方向、呼吸对血流的影响、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及其部位。增加对门静脉左、右支、附脐静脉的扫查。检测吻合口或血管桥内有无血流。

3、PW:检测门静脉主干、脾静脉的血流频谱,并测量最大血流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

对分流部位和/或CDFI显示异常的血流进行测量。

分别检测并记录吻合口或血管桥内、门静脉端(入口)、体静脉端(出口)的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七、诊断标准

1、正常门静脉超声测量参考值

2.门静脉高压症超声诊断标准 确诊条件(具备条件之一): l

门静脉双向或离肝血流。l

确认有门-体侧支循环。提示条件(具备条件之一):

l

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低于10cm/s。l

门静脉狭窄或闭塞,门静脉海绵样变。l

附脐静脉再通且直径>2.5mm,并见出肝血流。l

胃左(冠状)静脉增粗、迂曲,直径>5mm。l

门静脉多普勒频谱随呼吸的波动消失。

l

脾大,脾静脉直径>10mm(排除肝和门静脉系统外疾病)。3.吻合口和桥血管通畅的参考指标

通过彩色和频谱多普勒显示血流通过吻合口从门静脉流向体静脉系统。l 吻合口或血管桥管腔无明显狭窄。l IVC或其他属支静脉扩张。l 侧支静脉内径减小,数量减少。l 门静脉属支血流随呼吸改变。l 门静脉主干为双向或出肝血流。l 腹水减少,脾缩小。

提示吻合口狭窄的诊断标准还没有建立,但是吻合口血流速度过低或过高,而且门静脉高压加重,提示吻合口狭窄。

4、TIPS通畅的参考指标

l 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为入肝血流。主干流速大于30cm/s。

l TIPS支架内为搏动性血流,峰值至少50cm/s以上,达到90cm/s~120cm/s。l TIPS支架门脉端和肝静脉端血流速度相似。l

门静脉左支为反向血流。l 侧支血管数量减少,内径减小。l 腹水减少,脾缩小。

5、TIPS狭窄的参考指标

l TIPS支架局部血流速度增高,二点间速度差大于100cm/s。l TIPS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小于50cm/s。

l 与TIPS后的基础分流速度比较,分流速度变化大于50cm/s。l 支架阻塞后支架内或任何一侧缺乏血流信号。l 门静脉左支血流方向由出肝变为入肝。

l 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低于30cm/s。并发症较严重时门静脉分支可以表现为入肝血流而门静脉主干表现为出肝血流。

八、注意事项

1、首先要明确门静脉高压的病因。

2、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的建立复杂,各部位有很大差别。因此,以主干内的血流状态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并不可靠。

3、选择合适的声窗对规范检查非常重要。

l 上腹部和剑突下为脾静脉、SMV、冠状静脉、食管下端静脉的声窗。l 右侧肋间或肋下作为扫查门静脉的声窗。右臂高抬至头上以扩大肋间隙。因为有肝提供的良好声窗,经常只能在这个断面可以显示门静脉主干。l 左肋间经脾轴位扫查脾静脉远段。

l 病人左侧卧位,右肋间扫查右肝静脉或TIPS管。

九、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超声描述:

1.肝、脾的常规超声描述(形态、大小、表面和内部回声特征),有无异常回声;胆囊大小及壁厚度。

2.门静脉主干内径,主干和左、右支管腔有无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进肝抑或出肝血流),是否完全充盈。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速度及随呼吸的改变等)。

3.SMV、脾静脉、冠状静脉内径。

4.侧支循环静脉(附脐静脉、冠状静脉和胃左静脉、胃底食管静脉、胃短静脉、脾静脉、肾静脉、肠系膜静脉、胆囊静脉等)。

5.任何肝动脉、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部位、范围、血流频谱,侧支循环的信息。

6.有无腹水。

7.从门静脉左支脐部沿肝圆韧带斜行向脐周腹壁观察脐旁静脉开放。8.经左侧腹部在脾和胃大弯之间观测脾-胃短静脉侧支。9.经左侧腹部在脾、肾和胰尾区观测脾-肾和腹膜后静脉侧支。10.非常规扫查部位。

11.结肠和直肠处的肠系膜下静脉属支及其与髂内静脉间的回流静脉。12.腹膜后的曲张静脉。

第五章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1.肝动脉是否通畅,有无栓塞、狭窄及闭塞、动脉瘤形成。

2.门静脉是否通畅,有无栓塞、狭窄及闭塞,有无血流速度及方向的异常,必要时可以测定血流量。

3.根据术式了解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狭窄、闭塞或栓塞。

4.在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中,根据术式有可能需了解桥静脉的通畅情况及血流情况。

二、适应证

1、肝移植后血管的监测及评价。

2、肝移植血管并发症治疗后的评估与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禁忌证。

四、检查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2~5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禁食8小时。

六、检查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技术

1、肝动脉

①灰阶超声:通常无法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②CDFI:显示肝动脉血流。

③PW:测量肝动脉的流速、阻力指数及必要时的加速时间。

④检查部位:应根据术式及多普勒发现选择需要测量的部位,如全肝移植通常测量肝固有动脉、右半肝移植多测量右肝动脉、而左半肝移植则主要测量左肝动脉;如发现速度或阻力指数异常,则可扩大检查及测量范围,寻找有无病变如狭窄及测量病变远端、近端及狭窄处血流参数。

2、门静脉

①灰阶超声:观察门静脉管径、管腔、管壁情况。②CDFI:观察门静脉血流的充盈情况及方向。③PW:门静脉的流速。

④观察部位:应根据术式及多普勒发现选择需要测量的部位,如全肝移植通常测量门静脉主干、右半肝移植多测量门静脉右支、而左半肝移植则主要测量门静脉左支;如发现有狭窄,需测量狭窄处及狭窄前的血流速度。

3、流出道:下腔静脉、肝静脉及桥静脉

①灰阶超声: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桥静脉管径、管腔、管壁情况。②CDFI: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血流的充盈情况及方向。③PW:观察波形及流速。

④ 检查部位:根据术式决定检查的血管范围,如全肝移植中经典原位移植时需要了解肝上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口情况,必要时了解肝静脉回流情况;全肝移植背驮式术式时则需详细了解三支肝静脉回流情况;右半肝移植时了解右肝静脉及中肝静脉(如果中肝静脉被植入)的血流情况;如果是左半肝移植则重点了解左肝静脉情况。倘若右半肝移植时不带中肝静脉且有桥静脉,则同时需了解桥静脉通畅情况,桥静脉的数量及位置都因术式而异,检查前需要详细了解术式。

(二)检查注意事项

1、仪器调节:保证高速血流不混叠,低速血流较敏感。

2、受手术切口的影响,且根据术式采用不同的检查部位。

七、移植肝血管并发症的超声诊断标准

(一)肝动脉并发症

1、肝动脉栓塞:

l CDFI及PW都显示肝动脉内无血流信号,要高度怀疑。l

注意排除假阳性结果,超声造影有助于诊断。

2、肝动脉狭窄:

l PW发现肝内动脉小慢波改变即RI小于0.5,加速时间大于0.08秒可高度提示。

l

吻合口处峰值流速大于200m/s,也要怀疑狭窄。

3、肝动脉瘤:

l

灰阶超声:表现为肝动脉走行区域出现囊状无回声结构。l PW发现其内有进出及紊乱的血流。l

肝内可出现小慢波改变。

l

造影超声可帮助了解肝动脉主干情况及吻合口情况。

4、肝动脉扭曲:

l

较常见,轻者不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无需处理。l

严重者可引起远段小慢波改变。

(二)门静脉并发症

1、门静脉栓塞:

l

灰阶超声发现门静脉内有异常回声充填。l CDFI及PW显示门静脉内无血流信号。l

常规检查有困难的病例超声造影有助于诊断。

2、门静脉狭窄:

l

吻合口直径小于2.5~3.5mm及/或狭窄处流速与狭窄前流速比值大于3~4:1时要考虑门静脉狭窄的诊断。l

可注意观察有无门静脉高压的征象。

l

自体门静脉与供体门静脉吻合口相对狭窄比较常见。

3、门静脉瘤:较少见,参见静脉瘤的超声诊断标准。

(三)下腔静脉、肝静脉及桥静脉

1、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栓塞:

l

灰阶超声:发现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内有异常回声。l CDFI及PW:显示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栓塞处无血流信号。l

栓塞远心段:静脉扩张、流速减慢、波动性降低或消失甚至反向。

2、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吻合口狭窄:

l

灰阶超声发现吻合口狭窄较困难,有时可见狭窄的远心段管腔扩张。l PW:狭窄处流速与狭窄前流速比值大于3~4:1。l

远心段:波动性消失有助于诊断。

3、桥静脉闭塞:

l

二维超声通常无法观察桥静脉。

l CDFI及PW均无法探及静脉内血流信号。

八、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超声描述:应包括移植肝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必要时桥静脉)是否通畅,包括必要的血流参数测定,如肝动脉的流速、阻力指数测量,门静脉血流方向及流速观察,肝静脉流速及波形判断;重点了解上述血管内有无栓塞及狭窄,如有病变,则需了解病变的范围、病变处及其近端和远端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了解有无血管病变引发的继发性改变,如胆道扩张、胆泥、肝梗死灶、肝脓肿、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等。

超声诊断:移植肝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必要时桥静脉)是否通畅、有无栓塞及狭窄,如有病变,尽可能确定其性质、程度及范围,并描述有无继发性改变,如胆道扩张、胆泥、肝梗死灶、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等。

第六章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判断有无肾动脉疾病,判断病变性质(动脉狭窄、动脉瘤、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确定病变部位、范围,评估严重程度,以及帮助制定治疗措施。

二、适应证

1.可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2.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

3、肾动脉栓塞、动脉瘤、动静脉瘘。

4、肾动脉病变治疗评估。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禁忌证。对于过度肥胖或肠气干扰严重患者,可能导致肾动脉主干显示不清。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选2~5MHz凸阵探头,儿童或体瘦者,可选用更高频率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为宜,一般不需要肠道准备。

六、检查方法

(一)腹主动脉

常规观察腹主动脉管壁和管腔血流情况。纵切腹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远侧1 cm处测量腹主动脉峰值流速,用于计算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RAR)。

(二)肾动脉肾外段

包括检查主肾动脉和副肾动脉主干及其肾外初级分支,此为彩色超声检测的重点。主要扫查切面有腹正中横切、侧腰部冠状切和前腹肋间或肋缘下横切,常需要两种或以上扫查切面的联合应用。

1、腹正中横切扫查

纵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然后转为横切,探头向足侧滑行,约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远心端1~2cm处的腹主动脉侧壁能够显示双侧肾动脉开口;或在肾静脉长轴切面和下腔静脉横切面后方寻找肾动脉。

2、冠状切面扫查

在肾门处显示肾动脉,逆血流方向追踪至肾动脉开口处;或在腹主动脉侧壁找到肾动脉开口,顺血流方向观测肾动脉。

3、右前腹肋间或肋缘下横切扫查

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探头横向置于右前腹肋间或肋缘下,在下移的肝后方寻找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然后,在这些静脉后方寻找右肾动脉长轴切面和腹主动脉横切面。探头位置和声束指向,依患者体型、肝与肾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关系而定。

每种扫查的观测内容包括:(1)采用灰阶超声测量肾的大小。

(2)采用灰阶超声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确定肾动脉位置,观察肾动脉结构和指导多普勒血流检查。

图 1 不同类型肾内动脉频谱收缩早期加速时间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A-D为正常频谱。A:频谱仅有收缩早期波峰,“+”处为AT和AC的测量点;B:频谱呈双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箭头处为AT和AC的测量点;C:频谱呈双峰,第一峰小于第二峰,箭头处为AT和AC的测量点; D:频谱仅有顺应性波峰,左侧AT和AC测量点的建立正确,右侧不正确。E-F为异常频谱,为同侧肾动脉主干狭窄所致。E:“+”处为AT和AC的测量点;F:箭头处为AT和AC的测量点。(3)选择邻近的腹主动脉血流信号作为参照,来帮助判断肾动脉管腔内有无彩色镶嵌血流信号,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清晰显示者可测量彩色血流束宽度。(4)测量近、中、远段肾动脉峰值流速,记录最高流速。

(三)测量肾大小和观察其结构

(四)肾内动脉

1、观察肾内动脉血流信号的分布情况以及肾内较大动脉分支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和湍流情况。若发现湍流,应进一步测量峰值流速及峰值流速比值;

2、在肾上、中、下部分别测量叶间动脉或段动脉血流频谱,选择其中一个部位的频谱改变最异常者(频谱收缩期上升最倾斜者)进行测量PSV、加速时间、加速度和RI。加速度和加速时间的测量点为收缩期频谱起始处至收缩早期波峰的顶点处或收缩早期波峰消失处,但当这些特征不能辨认时,测量终止点则选择频谱最高点(图1)。

3、获得可靠肾内动脉频谱的措施:①建立适当多普勒增益;②通过较快的扫描速度、频谱高度变大和增大频谱所占整个图像比例(至少1/2以上)来建立足够大的频谱;③屏气时尽可能获得至少3个连续同样的频谱。

七、诊断标准

(一)肾动脉狭窄(RAS)

有关RAS的超声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广泛一致的意见,以下为推荐的诊断标准:

1、内径减少≥60%的RAS诊断标准: l

肾动脉湍流处峰值流速≥180cm/s。l

RAR≥3。

注:①腹主动脉峰值流速小于50cm/s或大于100cm/s时,不宜使用RAR指标,此时,肾动脉峰值流速≥200 cm/s可提示≥60%的RAS;②严重RAS肾动脉峰值流速可在正常范围内。

2、重度RAS(内径减少≥70%或80%)的诊断标准:

l

狭窄远端小慢波改变,表现为收缩早期波消失、频谱低平,收缩早期频谱斜率减低。

l

收缩早期加速时间≥0.07s。

3、肾动脉闭塞的诊断标准:

l

肾动脉主干管腔内既无血流信号也不能探测血流频谱。

l

出现小慢波。

l

肾长径小于8 cm往往提示肾动脉慢性闭塞。

(二)肾动脉先天发育不良

1、患侧肾动脉主干管径普遍细小,但血流信号充盈满意,无紊乱血流信号显示,也未能引出高速血流频谱。

2、患肾较正常小,结构清晰,肾内血流信号的分布基本正常,血流频谱显示加速时间<0.07s,阻力指数正常或稍增高。

3、健侧肾可代偿性增大,肾动脉主干及肾内动脉的各项参数测值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三)肾动静脉瘘

1、彩色多普勒显示瘘口处为紊乱的血流信号,呈动脉样血流频谱。

2、与瘘管相连的近端肾动脉内径正常或明显增宽,呈连续性高速低阻血流频谱。

3、较大动静脉瘘可见受累静脉扩张,管腔内充满紊乱的血流,出现高速脉动血流。

4、小动静脉瘘的瘘口处灰阶超声正常或结构轻度紊乱。

(四)肾动脉瘤、肾动脉假性动脉瘤、肾动脉夹层可参照相关诊断标准。

八、注意事项:

1、对于肾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应禁止探头加压,以免酿成动脉瘤破裂的严重后果。

2、获取可靠肾动脉峰值流速的注意事项: l

取样线应与血流或射流方向平行,对于非对称性狭窄或合并狭窄后动脉瘤患者,尤其应注意鉴别射流方向。

l

通过多径路多切面扫查,寻求恰当的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

l

在良好的彩色血流图上,将取样容积置于狭窄段最窄处,并且多点取样。l

对于狭窄发病率较高的肾动脉起始处的检查,最好在右前肋间或肋缘下横切,或侧腰部冠状切记录峰值流速,而不使用腹正中横切。

3、采用肾动脉峰值流速诊断RAS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原因:①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过大而人为地测及较高的肾动脉峰值流速;②肾动脉走行弯曲;③代谢旺盛的年轻人;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⑤胸出口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患者;⑥靠近肾动脉开口处上端的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射流射入肾动脉。

假阴性原因:①未获取真实的高速血流;②相对较轻的中度狭窄者;③严重狭窄者,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动脉峰值流速减低;④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⑤伴有副肾动脉或丰富侧支循环者;⑥伴有肾内动脉狭窄者;⑦合并同侧肾萎缩者;⑧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狭窄患者,或双侧髂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

九、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一般信息:应包括病人简要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籍贯、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婚否)、主诉、既往病史、最近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的结果。

(二)超声描述

1、腹主动脉管壁和管腔血流情况,记录腹主动脉PSV。

2、肾动脉肾外段各段管壁增厚和钙化情况,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和湍流情况,清晰显示者可记录彩色血流束宽度,记录肾动脉近、中、远段的血流参数(PSV、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取最大PSV获得双侧肾动脉RAR值。

3、描述双肾大小、灰阶超声和血流信号的分布情况,记录肾内较大动脉分支有无杂色血流信号。若有,则应进一步测量该处PSV及PSV比值(狭窄处与狭窄前正常动脉段PSV比值)。记录频谱上升最倾斜的叶间动脉或段动脉血流参数(PSV、加速时间、加速度和RI),记录相应的PSV后比测值。

4、若可疑肾动脉夹层、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则记录相应的资料信息。

(三)超声诊断

在超声诊断中,应包括某解剖部位的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内容。定性是指哪一类肾动脉疾病。定量方面主要是指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如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直径狭窄率大于70%。第七章 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检查目的

1、评价移植肾受体髂血管,了解有无血管手术禁忌证。

2、评价移植肾血流灌注情况,了解有无血管并发症。

二、适应证

1、术前移植肾受体髂血管。

2、移植肾术后随访。

三、禁忌证及局限性 一般无禁忌证。

四、超声检查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为2~5 MHz,必要时使用超声造影技术。

五、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六、超声检查技术

移植肾受体髂动脉闭塞和髂静脉血栓会导致手术失败,是手术禁忌证。因此术前评价髂血管有重要临床意义。本节内容主要针对移植肾检查,而髂血管检查请参见《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1、灰阶超声:①观察移植肾的形态、测量大小;②观察移植肾皮质回声是否均匀,集合系统是否分离,输尿管是否扩张,以及移植肾周围有无异常。③由于肾移植后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应检查原肾和膀胱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

2、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评估肾血管分布;脉冲多普勒检测吻合口、主肾动脉、上中下段动脉、叶间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对可疑血管狭窄患者,需测量狭窄远段收缩期加速时间和加速度。

3、超声造影:有助于评价移植肾梗死及实质灌注。

七、移植肾血管并发症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移植肾动脉狭窄•••

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出现混叠现象,狭窄即后段呈“五彩镶嵌”色。

2.脉冲多普勒显示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200 cm/s,狭窄即后段血流紊乱,狭窄远段肾动脉,特别是肾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加速时间(AT)延长(≥0.07s),呈“小慢波”频谱。

3.在伴有移植肾血管杂音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周围组织有杂乱的彩色伪像(由于狭窄周围组织震动所致)。

(二)肾动脉栓塞

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在动脉栓塞相关供血区域内血流减少或消失,必要时超声造影有助于诊断。

(三)肾静脉血栓

1.灰阶声像图表现为移植肾增大,回声减低,静脉内无回声消失。

2.彩色多普勒表现为静脉内血流信号消失,脉冲多普勒显示栓塞静脉的相关区域动脉舒张期流速减低、消失或出现反向血流,肾动脉阻力指数增高。

(四)肾静脉狭窄 1.狭窄远端静脉扩张。.狭窄近端主肾静脉内血流速度正常或降低,狭窄处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及紊乱血流。

3.肾动脉RI增高及出现舒张期反向血流。

(五)肾内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

1、动静脉瘘:

l

在动静脉交通处表现为瘤样扩张。

l

瘘口处探及连续性高速血流信号,动脉呈高速低阻血流频谱,静脉内可见脉动高速血流频谱。

l

动静脉瘘局部见紊乱血流信号,如果瘘口较大,这种紊乱血流信号可以出现在血管的外面(原因同肾动脉狭窄)。

2、假性动脉瘤:

l

在灰阶超声上与肾囊肿不易鉴别。

l

彩色多普勒很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病灶内血流呈涡流。

l

脉冲多普勒显示瘤颈处为双向血流频谱,即收缩期血流从动脉进入瘤内,舒张期血流由瘤内反流至动脉。

(六)排异反应

1、急性排异反应

l

灰阶超声:肾肿大,皮质增厚,皮质回声增强或减低,皮髓质分界不清,肾锥体与皮质回声呈强对比,中央肾窦回声减低或消失。

l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排异反应的诊断中无直接帮助作用。

l

脉冲多普勒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频谱显示各级肾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甚至出现舒张期反向血流(舒张期反向血流也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移植肾静脉血栓)。肾动脉阻力增高,RI≥0.8。

2、慢性排异反应

灰阶超声、脉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难以诊断早期慢性排异反应。中晚期慢性排异反应的灰阶超声特征是肾体积缩小、结构模糊、实质变薄、皮质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特征是移植肾内血流明显减少,“树枝”状分布的血流消失;RI测值无明确诊断作用。

八、注意事项

1、检查时尽量减小扫查切面与移植肾冠状切面的夹角,这样有利于肾血流的显示;探头压力要适中,过分加压会使肾血流减少;不同体位也可影响肾血流显示。

2、部分供体肾有副肾动脉,移植时一般同时将其吻合于髂血管,因此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副肾动脉狭窄。由于移植肾位置表浅而易于肾内动脉狭窄的检查。

3、术后24小时内常规进行第一次超声检查,便于获得基础资料;之后超声监测应根据病情需要进行。

4、所有超声检查资料应妥善存档,每次超声随访检查时,应对比前后检查资料,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九、超声检查报告主要内容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超声描述:移植肾位置、形态,大小,皮质回声强度、是否均匀,是否有占位性病变,集合系统是否分离。CDFI示移植肾血流是否呈树枝状分布、动脉血流是否能够到达肾被膜下皮质,动静脉是否通畅,有无高速血流或紊乱血流信号;PW分析肾血流频谱,测量肾动脉各段RI。

超声诊断:移植肾灰阶超声表现是否发生改变;动静脉是否通畅、有无栓塞、狭窄或动脉瘤形成,如有病变,尽可能确定其来源、程度及范围。

第三部分:四肢血管

第一章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2.动脉狭窄。3.动脉闭塞。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4、操作注意事项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右侧头臂干,应重点检查这些部位。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显示欠佳,观察椎动脉血流方向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近段严重狭窄或闭塞。

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超声描述: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上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和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超声诊断:主要包括部位、定性、定量等信息。第二章 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判断上肢静脉有无血栓性病变及其部位、范围。具体如下:

1.有无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2.静脉血栓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 1.上肢肿胀。2.上肢沉重、疼痛。

3.上肢和/或胸壁浅静脉扩张。4.不明原因的肺动脉栓塞。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上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1.上肢重度肥胖。2.上肢严重肿胀。

3.需检查的上肢节段皮肤破损、插管、敷料遮挡、石膏固定。

四、仪器设备

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用的超声仪应配备4~7 MHz探头,具有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功能。可用2~5 MHz凸阵探头检查锁骨下静脉近段。5~12 MHz探头可用于消瘦上肢的浅静脉检查。

五、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被检者应脱去上衣显露腋窝和上肢。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上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

1、病史:①是否有长期卧床史;②是否有外伤、手术、介入性治疗史;③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史;④是否有肿瘤病史(尤其是颈、胸部肿瘤);⑤是否存在静脉病变相关临床症状。

2、体检:①是否存在肢体肿胀;②是否存在手术或外伤后疤痕;③是否存在静脉扩张。

3、体位:常用平卧位,被检上肢外展、外旋。

六、检查技术

1、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上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主要采用间断加压法。其操作如下:在短轴切面,用探头按压静脉,静脉被压瘪。然后放松,沿静脉移动探头2~3cm,再次按压。沿静脉全程,重复此操作。如果有静脉血栓形成,则静脉不能被压瘪。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流消失,血栓远心端静脉频谱期相性消失或减弱,对Valsalva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锁骨下静脉血栓检查主要依赖于彩色和脉冲多普勒。

急性期静脉血栓最初几天呈低回声,随着时间推移,回声逐渐增强;静脉管腔增粗;有时可见到血栓头在腔内飘浮;

随着病史延长,血栓回声逐渐增强,慢性期可出现强回声纤维条索。管壁增厚、管径变窄、继发性静脉反流等。

2、检查步骤

①从锁骨上、下窝或胸骨上窝探查锁骨下静脉,纵切面扫查全程。

②采用横切面间断加压法依次检查腋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纵切面依次检查上述静脉。

3、操作注意事项

①一旦超声诊断急性期血栓,尤其观察到自由漂浮血栓时,必须十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②间断加压检查时不应在长轴切面下进行,以便静脉滑出探查切面而产生静脉被压瘪假象。

③肱静脉多为两条同名静脉伴行,检查时应全程探查两条血管内有无血栓形成,以防漏诊。

④可通过锁骨下静脉血流频谱间接评价左右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通畅性。单侧无名静脉血栓并闭塞,则出现同侧锁骨下静脉频谱呼吸期相性消失。上腔静脉或双侧无名静脉血栓形成并闭塞,则双侧锁骨下静脉频谱呼吸期相性消失。

七、检查报告

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超声描述:①描述被检深静脉和浅静脉可压缩性,血栓回声特点、范围。②描述病变部位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特征。

超声诊断:检查结论应包括解剖结构(如右侧锁骨下静脉)和其病理改变。如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完全栓塞)。第三章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述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2.动脉狭窄。3.动脉闭塞。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下肢乏力、发凉。

2.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或坏疽。3.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5.下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溃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髂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2~5MHz凸阵探头。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4~7 MHz线阵探头。股浅动脉的远段和胫腓干的部位较深,必要时可用2~5 MHz凸阵探头。胫前动脉的远段和足背动脉则较为浅表,可采用5~12 MHz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糖尿病患者酌情处理。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①髂动脉: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髂总动脉向盆腔深部走行,在盆腔深部发出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可视为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沿腰大肌内侧缘向外下前方行至腹股沟韧带深面,至股部移行为股动脉。可从腹主动脉远端向髂外动脉顺行扫查,也可从髂外动脉向腹主动脉远端逆行扫查。髂内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可不作常规检查,但是存在阳萎或臀部间歇性酸痛等缺血症状时则应该检查。

②下肢动脉: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近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后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3、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直径狭窄率≥50%的动脉狭窄即后段伴有血流紊乱,这是一个重要征象。动脉主干闭塞时,闭塞近心端和远心端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动脉血流可能增高,此时应该注意与动脉主干狭窄的鉴别。侧支动脉高速血流往往无湍流现象,而≥50%动脉狭窄即后段有湍流。另外,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增速所在位置,有助于鉴别。

对于多发动脉狭窄,诊断第二个及其以远的动脉狭窄,应用血流速度比值较流速绝对值更有意义。

4、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髂动脉时,为了使患者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将患者上肢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不宜放在头下。检查肥胖患者髂动脉时,探头声束向内侧倾斜检查可能较前后方向检查效果好。

下肢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血流速度不断降低,检查过程中,特别是检查高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的动脉时,应不断优化(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下肢动脉斑块及壁严重钙化时,影响声束穿透,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可能均不能显示血流,造成血流中断假阳性表现。此时,应检查明显钙化动脉段近端和远端的动脉,判断血流是否存在。

从腘窝探查腘动脉时,应向近心端方向扫查,以保证从大腿内侧检查和从腘窝检查范围相互覆盖,使股浅动脉和腘动脉任何节段均不被遗漏。如果有腘动脉瘤,应该测量其最大直径及是否存在瘤内血栓。

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超声描述: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下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超声诊断:主要包括部位、定性、定量等信息。第四章 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判断髂静脉及下肢静脉有无血栓性病变及其部位、范围。具体如下: 1.有无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2.静脉血栓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

1、下肢肿胀。

2、下肢沉重、疼痛。

3、下肢色素沉着和(或)溃疡。

4、下肢浅静脉扩张。

5、不明原因的肺动脉栓塞。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下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下肢重度肥胖。

2、下肢严重肿胀。

3、需检查的下肢节段皮肤破损、插管、敷料遮挡、石膏固定。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应配备4~7 MHz线阵探头、2~5 MHz凸阵探头(用于髂静脉、肥胖、肿胀下肢的深静脉检查)和5~12 MHz探头(用于消瘦下肢的浅表静脉检查)。

五、检查前准备

髂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前,患者需空腹8小时以上以排除肠气干扰。下肢静脉血栓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被检者应穿着宽松内裤以利于显露下腹部及腹股沟区。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下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

1、病史:①是否有长期卧床史;②是否有过外伤、手术、介入性治疗史(如输液、静脉穿刺);③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史;④是否有肿瘤病史;⑤是否存在与静脉病变有关的临床症状。

2、体检:①是否存在肢体肿胀;②是否存在肢体色素沉着、溃疡;③是否存在手术或外伤后疤痕;④是否存在静脉曲张。

3、体位:常用平卧位,被检下肢略外展、外旋。检测腘静脉、小隐静脉也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检查。对于下肢静脉慢性血栓,评价瓣膜功能时可采取站立位、头高足低卧位及坐位。

六、检查技术

1、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主要采用间断加压法。其操作如下:在短轴切面,用探头按压静脉,静脉被压瘪。然后放松,沿静脉移动探头2~3cm,再次按压。沿静脉全程,重复此操作。如果有静脉血栓形成,则静脉不能被压瘪。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流消失,血栓远心端静脉频谱期相性消失或减弱,对Valsalva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

急性期静脉血栓最初几天呈低回声,随着时间推移,回声逐渐增强;静脉管腔增粗;有时可见到血栓头在腔内飘浮。

随着病史延长,血栓回声逐渐增强,慢性期可出现强回声纤维条索。管壁增厚、管径缩小、继发性静脉反流等。

2、检查步骤

髂静脉并不是常规检查项目。习惯上,在腹股沟处通过股静脉多普勒信号检查,来判断其近心端静脉是否通畅。

髂静脉血栓检查:在腹股沟上方找到髂外静脉,用长轴向头侧追踪至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也可以从下腔静脉开始向下追踪髂静脉。髂静脉血栓检查主要依赖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判断是否有血流中断、明显变窄。

采用横断面间断加压法依次检查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以及小腿的肌肉静脉丛。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纵切面依次检查上述静脉。

3、操作注意事项

①一旦超声诊断急性期血栓,尤其观察到自由漂浮血栓时,必须十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②间断加压检查时不应在长轴切面下进行,以免静脉滑出探查切面而产生静脉被压瘪假象。

③左侧髂静脉血栓形成较右侧为多,可能与左侧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有关。④小腿深静脉多为两条同名静脉伴行,检查时应全程探查两条血管内有无血栓形成,以防漏诊。

⑤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是临床较常见但超声检查易漏诊的血栓类型,当出现小腿胫后及腓静脉通畅,但患者小腿明显肿胀,要留意探查肌肉静脉丛有无血栓形成。

⑥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深静脉或浅静脉内血流反流,应参照《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进行检查、报告。

⑦当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有血栓形成时,应注意观察血栓上端至隐股交界或隐腘交界的距离。

七、检查报告

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1、超声描述:①描述被检深静脉和浅静脉可压缩性,血栓回声特点、范围。②描述病变部位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特征。③如果超声检查过程中发现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应参照《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作出相应的超声描述。

2、超声诊断:检查结论应包括解剖结构(如左侧股总静脉、右侧腘静脉等)和其病理改变。如左侧股总、股浅、腘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完全栓塞)。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其它静脉病变,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应包括在检查结论中。

第五章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估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提供与下肢静脉治疗方案(制定、实施)相关的静脉解剖及病理生理信息。

1、评估浅静脉、深静脉和穿静脉的瓣膜功能。

2、检查确定和(或)标记反流静脉的解剖部位,以协助手术或介入治疗时的静脉定位。

3、分段测量反流的大、小隐静脉主干直径,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式(如手术、激光、射频或硬化治疗)提供所需静脉解剖信息。

4、排除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

5、超声引导下肢静脉介入治疗。

6、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访。适应证

1、下肢浅静脉曲张。

2、复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访)。

3、下肢沉重、疼痛。

4、下肢肿胀。

5、下肢色素沉着、溃疡。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通常无绝对禁忌证。但下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下肢重度肥胖。

2、下肢严重肿胀。

3、下肢弥漫性溃疡。

四、仪器设备

1、超声仪: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用的超声仪应配备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和4~7 MHz线阵探头。如果条件许可,加备2~5 MHz凸阵探头(用于肥胖、肿胀下肢的深静脉检查)和5~12 MHz线阵探头(用于消瘦下肢的浅表静脉检查)。下肢静脉内血流速度相对较低,超声检查时应选择对低速血流较为敏感的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设置,如较低的流速量程、较低的壁滤波、较高的增益等。初学者可选用超声仪器的静脉检查预设置条件。

2、检查床:理想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床能够升降,包括水平升降和一端升降。后者可使检查床一端高于另一端,床面与地面形成30º以上夹角。

五、检查前准备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被检者应穿着较为宽松的内裤以利于充分显露腹股沟部。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下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特别是瓦氏动作,以获得检查过程中被检者的配合。

1、病史:①是否有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史;②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史;③是否存在静脉病变有关临床症状。

2、体检:下肢体检时应让被检者站立,观察下肢:①是否存在曲张静脉及其分布;②是否存在色素沉着、溃疡及其部位;③是否存在以往静脉手术留下的瘢痕。

3、体位: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体位甚为重要。常用的体位包括①站立位:被检者站立, 面对检查者,被检肢体放松,负重于对侧下肢;②头高足低卧位(反Trendelenburg位),检查床与地面的夹角30º以上;③坐位:被检者坐于检查床边缘,面对检查者,双下肢下垂,双足置于检查床前的小凳,升高检查床直至膝关节弯曲度大于90º。

六、检查技术

1、下肢静脉反流的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诱发静脉反流(下行血流)。一般认为,正常静脉内无反流或反流时间小于0.5秒;静脉反流时间持续1秒以上即可诊断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下几种检查方法中,第①~③种方法均利用被检静脉内血液的地心引力作用诱发静脉反流,必须在站立位、头高足低卧位或坐位下进行;第④种方法利用瓦氏动作时腹压增高,而不是静脉血液的地心引力诱发静脉反流,可在平卧位下进行,评价某些静脉瓣功能。

①远侧肢体挤压法:远侧肢体挤压法是观察被检静脉的远侧肢体挤压解除后,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下行血流)并测量反流时间,为超声检查时诱发静脉反流的最常用方法。

②小腿袖带充气法:小腿袖带充气法是观察被检静脉的远侧小腿充气袖带快速减压时,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并测量反流时间。

③踝关节曲屈运动法:踝关节曲屈运动法是观察经过数次踝关节趾屈和背屈运动后,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并测量反流时间。

④瓦氏动作法:瓦氏动作法是深吸气后,屏气过程中用力做呼气动作以增加腹压,观察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并测量反流时间,主要用于评估隐股交界瓣膜功能。瓦氏动作法不适用于检测下肢远侧静脉反流。

2、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步骤 ①大腿段静脉超声检查:

a.从腹股沟经大腿前、内侧扫查与同名动脉伴行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股浅静脉,分别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各静脉是否存在反流。

b.从腹股沟部显示隐股交界,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或瓦氏动作法检测其瓣膜功能。测量隐股交界直径。

c.扫查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分段测量大隐静脉主干直径。

d.横切扫查大腿深静脉全程,显示与其相连接并穿过筋膜的穿静脉,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测量瓣膜功能不全的穿静脉直径。利用穿静脉与下肢的浅表解剖标志(如腹股沟皮肤皱折、腘窝皮肤皱折等)之间的距离描述穿静脉的解剖部位。

②腘窝及小腿段静脉超声检查:

a.从腘窝开始,分别向大腿远侧和小腿近侧扫查腘静脉,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

b.显示隐腘交界,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其瓣膜功能。测量隐腘交界直径。测量隐腘交界与腘窝皮肤皱折之间的距离。

c.扫查小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分段测量小隐静脉主干直径。

d.横切扫查小腿深静脉全程,显示与其相连接并穿过筋膜的穿静脉,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测量瓣膜功能不全的穿静脉直径。利用穿静脉与下肢的浅表解剖标志(如腘窝皮肤皱折、内踝、外踝、胫骨前缘等)之间的距离描述穿静脉的解剖部位。

3、操作注意事项

①腘静脉为股浅静脉的直接延续,二者的分界点很难在超声检查时确认。超声检查时应分别从大腿内侧向腘窝部,以及从腘窝部向大腿远侧段的后方扫查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并使二次扫查的范围相互覆盖,以保证显示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的全程,尤其是二者交界处。

②检查大隐静脉时,应注意分别检测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临床上经常可见股外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主干瓣膜功能正常。瓣膜功能不全的股外侧浅静脉可汇入大隐静脉,也可在腹股沟部直接汇入股静脉。

③小隐静脉可汇入腘静脉或股浅静脉,隐腘交界水平的上下差别甚大。准确描述隐腘交界解剖位置(通常利用隐腘交界与腘窝皮肤皱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临床医师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时,方便地找到隐腘交界。

④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合并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隐腘交界水平以上)反流,临床研究显示此类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反流多在小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除术后消失。超声报告中将其报告为“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反流”而不是“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瓣膜功能不全”更为合适。

⑤下肢穿静脉甚多,静脉瓣功能不全且直径较大的穿静脉具有临床意义。穿静脉直径通常在穿静脉经过筋膜处测量。

⑥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检查,即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访,其与常规的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相似。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并进行下肢体检,了解可能接受过的静脉治疗,从而帮助判断超声检查发现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为原发性、复发性或残留性。

⑦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深静脉或浅静脉内血栓形成,应参照《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进行检查、报告。

⑧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所需的下肢静脉解剖及病理生理信息。各个医疗机构所开展的下肢静脉治疗项目不尽相同,因而对静脉超声的要求也不相同。超声科室应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了解他们对静脉超声检查的要求,在检查报告中加入临床所需信息。下肢静脉手术前,采用非水溶性标记笔在皮肤表面标记瓣膜功能不全的隐腘交界、穿静脉、以往手术残留的大、小隐静脉节段,有助于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发现静脉,减少软组织创伤、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此外,下肢静脉的介入治疗,包括激光、射频和硬化治疗均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疗效。

七、检查报告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提出的建议,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1、超声描述:①罗列所有被检浅静脉、深静脉和穿静脉,分别记录每一静脉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必要时注明反流时间。如果静脉内出现节段性反流,注明反流起始和终止的部位。②描述解剖变异较多的隐腘交界和穿静脉的确切部位。隐腘交界水平可用其与腘窝皮肤皱折的距离来描述;小腿内、外侧穿静脉则可用其与内、外踝及胫骨前缘的距离来描述。③分段测量并记录大、小隐静脉主干的直径,以供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时参考。④如果超声检查过程中发现静脉血栓形成,应参照《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作出相应的超声描述。⑤描述所在医疗机构相应临床科室要求的其它静脉解剖与病理生理信息。

2、超声诊断:应包括解剖结构(如左侧大隐静脉、右侧小隐静脉,右侧腘静脉等)和其病理生理学诊断(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反流、未见明显静脉反流等),如左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右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腘静脉反流、下肢静脉未见明显反流等。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其它静脉病变,如静脉血栓形成,也应包括在内。

第六章 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一、目的

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是为了评估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是否适用于血管移植物,必要时将浅静脉的全程标记在皮肤表面以利血管手术时快速找到该静脉。下肢浅静脉可用于下肢动脉移植术、下肢动静脉造瘘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二、适应证

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常用于以下血管手术的术前准备

1、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拟施行下肢动脉移植术。

2、慢性肾功能衰竭拟施行下肢动静脉造瘘术。

3、冠心病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通常无禁忌证。但下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下肢广泛性皮肤破损、感染。

2、下肢弥漫性溃疡。

四、仪器设备

1、超声仪: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所用的超声仪应配备频率较高(如5~12 MHz)的线阵探头。如果条件许可,加备4~7 MHz线阵探头(用于肥胖、肿胀下肢的浅静脉检查)和2~5 MHz凸阵探头(用于肥胖、肿胀下肢的深静脉检查)。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主要采用灰阶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在需要排除或证实被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具有一定价值。如果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应选择对低速血流较为敏感的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设置,如较低的流速量程、较低的壁滤波、较高的增益等。初学者可选用超声仪器的静脉检查预设置条件。

2、检查床:无特殊要求。

3、止血带:浅静脉直径测量时应常规使用止血带,使被检静脉充分扩张。检查大隐静脉时,止血带应置于大腿根部;检查小隐静脉时,止血带应置于大腿下段。

五、检查前准备

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被检者应穿着较为宽松的内裤以利于充分显露腹股沟部。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下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以获得被检者的配合。

1、病史:①是否有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史;②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史;③是否存在静脉病变相关临床症状。

2、体检:站立位,观察下肢:①有无静脉曲张及其分布;②有无色素沉着、溃疡及其部位;③有无静脉手术瘢痕。

3、体位:检测大隐静脉可采用平卧位,被检下肢略为外展、外旋。检测小隐静脉可采用俯卧位。

六、检查技术

1、大隐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

①从腹股沟经下肢内侧至内踝前方扫描大隐静脉全程,确认大隐静脉通畅,无静脉腔内血栓形成。超声评价静脉通畅度主要采用超声探头加压法。方法是横切显示被检静脉,利用超声探头直接加压,加压时静脉管腔消失、静脉前后壁接触即可排除静脉血栓形成(详见《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②分段测量大隐静脉直径,可选择腹股沟部、大腿上部、大腿中部、大腿下部、膝关节、小腿上部、小腿中部、小腿下部和踝关节水平测量。记录是否存在大隐静脉曲张。

③记录大隐静脉主要属支(主要是口径较大的属支)与大隐静脉主干的解剖关系,即汇入主干的部位。如果大隐静脉主干分成二支,应记录直径较大一支的位置(与另一支的关系,如内侧、外侧、深部、浅部等)。

④根据临床需求,采用标记笔(非水溶性)从腹股沟至内踝前方在皮肤表面用虚

第三篇: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一、设备名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一、数量:一台

二、用途:主要用于重症科室的临床应用,多种挂载方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领先技术,具备持续升级能力,能满足开展新的临床应用需求。

三、主要技术规格: 1.配置要求:

1)▲传统超声操作面板(整机一体式,非外接配件式),专业操作系统Vxworks 2)▲开机到进入检查状态时间≤30秒,功能转换时间<3秒.3)LCD彩色液晶显示屏≥10英寸

4)整机可悬挂式(配有挂载装置,多种方式放置)5)6)7)8)主机机身密封防水,可消毒,便于深静脉置管/PICC等无菌操作使用 内置式轨迹触摸板,防止液体污渍浸入,损坏主机 可选配无线遥控装置,遥控操作机器 操作面板与显示器为同一平面

9)操作简便,界面所有功能键及操作键不超过15个 10)灰阶:≥256 11)系统动态范围:≥165dB 12)所有探头均为宽频自动变频探头 2.特殊技术及功能 1)复合成像技术 2)高分辨率成像 3)自适应成像技术 4)一键优化功能

5)▲可配穿刺针显像增强技术,便于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及深静脉置管 等的操作指导 3.成像模式

1)二维(2D)

2)彩色能量多普勒(CPD)3)方向性彩色能量多普勒(DCPD)4)彩色血流(CDFI)5)组织谐波成像(THI)6)频谱多普勒成像(PW)7)M型

4.测量和分析:

1)腹部软件:容积、流量等

2)心脏计算软件:M型、辛普森法、射血分数、二尖瓣口面积(PHT)5.成像速度

1)二维灰阶成像:

1.1)扫描速率: 常规扇扫探头,全视野,18cm深度时,帧频≥50帧/秒 1.2)数字式声束形成器:数字式全程动态自动聚焦 A/D≥10bit 1.3)空间分辨力:符合GB10152-1997国家标准 2)彩色多普勒: 1.1)彩色显示帧频:全视野,18cm深度时,帧速率≥30帧/秒 6.图像存储与回放

1)MPEG-

4、JPEG或BMP格式存储

2)支持PC直接连接,原始数据图像管理软件 3)数字图象存储内存卡,无限存储 7.探头规格

1)超宽频自动变频探头

2)▲探头连接方式:触点式(非针孔式)插头连接,可热插拔 8.外部连接

1)LCD复合视频输出(NTSC/PAL)到视频录像机、视频打印机和外接显示器 2)USB连接电脑,可向外部PC机传送图像并无需图像软件来查看图像 3)S端、Ethernet、VGA 输出、ECG 4)电池操作时间2小时

5)电源要求:主机具备交、直流两用电源供电方式 6)▲主机重量<4kg 四. 资证要求

1)若为进口设备,则提供整机报关单2)五. 售后服务要求

1)如为进口产品,应在中国境内有相应的零配件保税库,存入所有必须的备件,并保证10年以上的供应期

2)仪器的安装、调试、维修,由厂家专职工程师负责,到医院现场安装、调试,需院方验收、签字认可

3)故障响应时间≤2小时,解除故障到达时间24小时 4)▲主机和常规探头保修五年(人为损坏除外)六.保修期:五年

第四篇:高档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包1:高档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一、基本要求

1、名称:全数字化高档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2、数量:1台

3、用途:心脏、腹部、小器官、血管及肌骨的临床应用,具备持续升级能力,能满足开展新的临床应用需求。

4、其他:知名品牌,若为国外品牌,需整机原装进口,供货时可提供报关单和商检证明。

二、主要技术要求(达到或优于)

1、包括高频线阵探头1把+凸阵腹部探头1把+阴道腔内探头1把

2、高分辨率医用专业彩色液晶显示屏≥15英寸,高分辨率逐行扫描,≥1024线。

3、所有探头均为宽频多点自动变频探头,探头最大扫描深度和最大穿透深度需达到较高分辨率及较高清晰度。

4、数字化频谱多普勒显示及分析系统

5、数字化能量多普勒成像单元

6、全数字式波束形成器

7、视频和图像处理器

8、高级编码组织谐波技术

9、多波束复合成像技术

10、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11、自适应成像技术

12、心脏多波束成像技术

13、一键自动优化

14、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

15、穿刺针显像增强技术

16、动态影像,静态影像以MPEG-

4、JPEG或BMP格式存储,PC直接读取,无需特殊软件。

17、USB接口,可直接读取数据,支持大容量外部闪存卡。

18、双幅无缝拼接。

19、电池最大使用时间≥2小时。

20、设备到货时,为该机器的最新硬件和软件版本。

以上仅为基本需求,投标人应补充描述所投机型更详细的技术性能和配置以利于用户充分了解。

三、质保期、配件、接口、技术支持、培训

*

1、质保期及回访:整机质保期≥5年,自用户最终验收签字之日起计算,提供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厂家终身维护,维护期只收取零配件费。试用期1个月,若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则无条件换货或退货。开机率≥97%,若由于故障停机,保修期将按停机时间相应顺延,顺延方式为:每停机1天,延长7天。停机时间须经双方书面确认。质保期内,厂家工程师至少每季度按厂家维护标准回访保养一次;质保期满后,厂家工程师至少每年按厂家标准保养一次,维保记录留存采购人设备科。

2、配件、备件

2.1 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中标人应在中国境内方便的地点设置备件库,存入所有必须的备件,并保证10年以上的供应期。

2.2 如有专用工具,中标人应向采购人提供设备维护的专用工具。

3、接口支持:厂家或供应商负责将该台设备接入医院PACS系统所需的技术支持、服务支持及DICOM接口。

4、培训及资料:中标人应提供免费现场技术培训,保证采购人至少5名使用人员正确操作设备的各种功能,培训有记录并留存设备科。向采购人提供一套中文版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书面提供设备的运行、安装、使用环境要求。

5、列出设备主要或易损组件、探头的最优惠供应单价。

第五篇:七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说明:本技术要求仅做参考,不是唯一指标。

一、全自动酶免仪

(一)、用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项目。(二)、数量:1台(三)、技术要求

1、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

2、以完成180个标本乙肝两对半加TP、HCV、HIV的ELISA检测16块板(共16块板)为例,时间需≤3小时。

3、样品架:可容纳不少于192个直径13mm的试管

4、样本条形码阅读器: 内置的滑动样本条形码阅读器

5、稀释架:一个托盘可容纳不少于264个试管

6、通用试剂架:≥2个组合模块,用于放置稀释液,终止液等通用试剂,可使用原试剂盒中的试剂瓶,避免浪费和污染试剂

7、专用试剂架:≥10个组合模块,用于放置各自的标准品,质控品,酶联物和底物,可同时运行10个实验项目,使用原试剂盒中的试剂瓶,避免浪费和污染试剂

8、储液瓶:包括带不少于8个液面感应装置的外置水桶和不少于4个清洗液瓶。储液瓶均有液面感应装置,防止液体不足或废液溢出。

9、微孔板:可放置六块或以上标准的96孔板,多达10种不同项目的板条可任意组合在同一板框中同时测试

10、温育温度:从室温到45℃可调,温控精度为±0.2℃

11、加样系统:采用一次性加样吸头。8或12个加样针,都带有自身液体感应器,可进行X-Y-Z三维运动模式加样量:从8ul到1000ul连续可调,1ul的分辨率,加样量100ul时误差±1%

12、管路清洗:具有多种清洗模式,清洗管路和钢针的速度和次数可调,自动吸入气泡加强冲洗效果、加上特别设计的清洗槽及清洗通道、确保对各种样本和试剂的清洗效果

13、稀释模式:多种稀释模式、可选择直接加原始血清或已稀释的血清至微孔板中

14、加样本速度:加完96孔板少于12分钟(依工作模式而定)

15、加试剂速度:加完96孔板少于3分钟(依工作模式而定)

16、洗涤系统:双排8针的洗板机、可根据板孔底部深度自动调整位置

17、洗液残留:少于2ul

18、洗涤精度:注液量为300ul时误差小于5%

19、检测系统:≥8根光纤通道、可进行单波长或双波长检测 20、滤光片:标配450nm和630nm,可根据要求增加2个(最多4个滤光片)

21、检测精度:OD值为0.000到1.500时、误差小于±1%;OD值为1.500到3.000时、误差±2%

22、操作软件:采用Windows 202_和XP以上操作系统、图文式编程和操作,易操作,可建立工作流程表、定量标准曲线根据反应性质采用对数、指数及直线三种处理方式;病人报告单和结果均以列表的形式呈现;每次实验的标准曲线均可保存;质量控制分析功能,可绘制质量控制曲线。

23、网络连接:可连接LIS系统、工作清单由连接本机的电脑设置;一台电脑可同时连接多台仪器

24、工作温度:15~30°C

25、尺寸:一体机,立式,或台式配工作台

(四)、配置要求

1、工作舱 1台

2、洗板机 2套

3、酶标仪 1个

4、孵育位 16套(96孔微板)

5、机械臂抓手 2套

6、控制计算机与软件 1套

7、加样通道 8个

8、试剂位 72个

二、生物安全柜

(一)、用途:用于接种样品,分离细菌,药敏试验等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活动。(二)、数量:3台(三)、技术要求

1、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

2、过滤器:针对>0.2μm颗粒系拥有>99.999%的截流效率

3、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30。

4、洁净度级别:≥8级

5、最小换气次数:≥12次/h。

6、工作温度:18℃-27℃。

7、相对湿度:25%-80%。

8、噪声:≤60dBA。

9、平均照度:≥300Lx。(四)、配置要求

1、生物安全柜

3台

三、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一)、用途:用于接种后的样品、培养物或其他生物废物的灭菌处理。(二)、数量:2台(三)、技术要求

1、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

2、有效容积:≥85升。

3、内腔材料:SUS304不锈钢

4、最大压力:≥0.2MPa。

5、灭菌温度:100℃-140℃。

6、培养基溶解温度:60℃-100℃。

7、保温温度: 40℃-60℃。

8、灭菌时间:1-250分钟左右,仪器器皿灭菌程序可至48小时或以上。

9、溶解时间:0-250分钟左右,可至48小时或以上

10、保温时间:可延时48小时或以上

11、程序化时间设定:1-99小时延时启动设置

12、排气控制:排气阀开放温度设定

13、安全装置:压力安全阀,过温限制器,抗干扰限制器,过压限制器(四)、配置要求

1、灭菌锅

2台

四、离心机

(一)、用途:用于普通离心标本(二)、数量:1台(三)、技术要求

1、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

2、转速:最大转速≥4000R/min,可调。

3、转速精度:≤20rpm。

4、定时设置:可设置不少于60分钟。

5、可对标本进行自动脱盖。

6、配备有各类型标本适配容器。

7、设有电子门锁,超速,转子自动识别,不平衡检测保护功能。

8、数字显示:转速、离心力、运行时间、故障显示等。

9、触摸面板,可编程操作,转速离心力自动转换。

10、微机控制,交流变频电机。(四)、配置要求

1、离心机

1台

五、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

(一)、用途:用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的检测(二)、数量:1台(三)、技术要求

1、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

2、工作模式:具备旋转椎板式、毛细管流式等模式。

3、切变率范围:1-300/S。

4、切应力范围:1-1000mpa(符合最新版国际指南要求指标)。

5、测量精度:允许误差≤±4%。

6、样本位:≥100个。

7、显示:LED显示,实时提示检测进度。

8、检测速度:≥60个全血/小时或≥200个血浆/小时。

9、样品量:0.8ml-1ml(全血曲型测试),0.2ml(血浆曲型测试)。

10、自动液面检测:电容式。

11、恒温控制:IPD集成反馈式。

12、自动混匀:抽吸式混匀。

13、自动定标:全自动定标,血浆检测在线自动校准。

14、自动清洗及排堵:程控逆向回流式清洗,自动排堵功能。

15、自动干燥:管路侧头全程吹干,避免溶血,交叉污染。(四)、配置要求

1、主机

1台

2、彩色显示器

1台

3、打印机

1台

4、血流变系统控制软件

1套

5、计算机

1台

六、婴儿培养箱

(一)、用途:用于NICU早产儿、病危儿等新生儿的恒温培养。(二)、数量:5台(三)、技术要求

1、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

2、控制单元:具有微电脑控制单元。

3、显示:设有中央显示器,显示各项监测参数。

4、温控模式:具备箱温温控和肤温温控模式。

5、箱温测控范围:20-40℃,皮肤温控范围:25-40℃。

6、具备透明加湿水槽,最大伺服温度≥95%。

7、具备内置电子称,测量范围≥0.3千克。

8、具备伺服氧系统,控制范围≥21%。

9、具有湿度和氧浓度控制功能。

10、具有双向风帘系统。

11、床体可倾斜,0-12°连续无级可调。(四)、配置要求

1、主机(含婴儿舱,机箱,控制仪,输液架及托盘)

5台

2、肤温探头

5个

3、加湿器

5个

4、电子称

5台

七、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一、设备名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二、设备数量: 1 台

三、设备用途说明

3.1 腹部、妇科、产科、心脏、浅表组织与小器官、泌尿、血管、儿科、急诊、麻醉、术中、其它。

3.2 设备为最新机型,所配软件为该机型的最新版本,具有用户现场升级能力,可满足临床应用扩展需求。

四、交货期限: 15 天。

五、主要技术及系统概述

5.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主机

5.1.1 ≥15英寸高清晰度彩色液晶显示器,逐行扫描,无闪烁 5.1.2显示器可独立于主机进行角度调节≥50°,15英寸超薄液晶触摸模式操作面板,最时尚操作模式

5.1.3 主机内置探头接口≥2个,探头接口外形完全一致,全部激活,所配探头可自由连接至任意接口,不受限制;同时,主机还可通过外置扩展接口实现≥4个全激活探。5.1.4 数字多波束合成器。

5.1.5 具备中文操作界面及菜单,可选多种语言。5.1.6 二维灰阶成像单元

5.1.7 谐波成像单元,可用于所有探头 5.1.8 M型成像单元

5.1.9 彩色M型成像单元

5.1.10 解剖M型成像单元,≥3条取样线,360°任意角度和位置调节取样线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单元 5.1.11 能量多普勒成像单元 5.1.12 方向能量多普勒成像单元 5.1.13 PW脉冲多普勒成像单元 5.1.14 CW连续多普勒成像单元 5.1.15 组织多普勒成像单元 5.1.16 三维成像单元

5.1.17 可选配四维成像单元

5.1.18 实时宽景成像单元,要求腹部、高频探头均可支持,同时支持二维及彩色血流宽景

5.1.19 可选配弹性成像 5.1.20 可选配造影成像 5.1.21 频率复合成像 5.1.22 空间复合成像

5.1.23 斑点噪声抑制技术,支持所有探头 5.1.24 线阵探头具有梯形扩展成像功能 5.1.25 线阵探头二维视野角度独立偏转 5.1.26 实时双幅对比成像

5.1.27 一键自动优化,包括二维、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

5.1.28 放大功能,支持前端放大和后端放大,最大放大倍数≥10倍 5.1.29 常规测量及全科测量软件包,对应分析报告 5.1.30 体位图≥ 80种 5.2 测量、分析及报告 5.2.1 一般测量

5.2.1.1 具有定点测量血流速度功能,能测量血管内某一点的血流速度 5.2.1.2 具有彩色血流剖面血流测速功能,能同时测量血管腔内所有位置的血流速度,并以曲线图显示

5.2.2 多普勒血流测量与分析:频谱自动包络(支持实时、冻结测量)、手动两点法

5.2.3 妇产科测量:≥4胞胎对比测量分析,胎儿生长曲线显示、生理评分 5.2.4 泌尿测量包

5.2.5 心脏测量包:自动分析Tei指数、PHT压差减半时间、PISA自动测量 5.2.6 小器官测量包

5.2.7 血管测量包:IMT血管内中膜自动测量,具备前壁和后壁同屏独立测量显示。

5.2.8 整形外科测量包:髋关节测量

5.2.9 自定义测量快捷键:支持产科、妇科、心脏测量

5.2.10 自动生成可编辑报告:妇产科、心脏、血管、泌尿、小器官 5.3 图像存储、电影回放及病案管理单元

5.3.1 所有模式下可用:支持手动自动回放,支持4D电影回放 5.3.2 支持实时单帧存储 5.3.3 内置硬盘≥320G 5.3.4 同屏一体化智能剪切板:可实时同屏存储和回放动态及静态图像,将其显示在屏幕上实时图像的右侧,随时调阅、删除图像。5.3.5 原始数据处理,可对回放图像进行参数调节

5.3.6 内置一体化超声工作站,综合病案管理系统:包括病人资料、报告、图像等的存储、修改、检索和打印等。5.3.7 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以PC格式直接导出,无需特殊软件技能在普通电脑上直接观看。5.4 连通性要求

5.4.1 支持网络连接

5.4.2 支持医学数字图像和通信DICOM 3.0版接口部件 5.4.3 支持ECG信号 5.5 外设和附件

5.5.1 主机支持锂电池独立供电

5.5.2 支持数字黑白、模拟黑白、数字彩色、模拟彩色、文本及视频打印机 5.5.3 支持脚踏开关

5.5.4 支持遥控远程操作,可通过遥控器控制主机,完成临床诊断 5.6 安全和认证

5.6.1 通过CE和CFDA认证。

5.6.2 超声诊断系统通过IHE-C中国专项测试认证。5.6.3 探头符合IEC60601-2-37Edition 2.0 202_-08标准要求,具备表面温度监控显示技术。

六、技术参数及要求 6.1 探头规格

6.1.1 可配各种探头

6.1.2 阵元:最大有效阵元数≥192阵元

6.1.3 频率:所有探头均为宽频变频探头,频率带宽1.0-12.0MHz(与探头种类有关)

6.1.4 二维、谐波、彩色多普勒≥15段变频 6.1.5 凸阵探头:可视可调频率带宽2.0-6.0MHz 6.1.6 线阵探头:可视可调频率带宽5.0-12.0MHz 6.1.7 相控阵探头:可视可调频率带宽1.0-5.0MHz 6.1.8 穿刺导向:探头可选配穿刺导向装置 6.2 二维灰阶主要参数

6.2.1 数字化声束合成器:数字化动态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迹,动态旁瓣压缩,优化发射波形,A/D≥14bit 6.2.2 数字化全程动态聚焦,焦点≥12个

6.2.3 发射、接收通道≥1024,多波束信号并行处理 6.2.4 每帧最高扫描线密度≥512超声线 6.2.5 256灰阶

6.2.6 增益调节≥255dB,B/M/CFM/PW可独立调节 6.2.7 TGC分段调节≥8段

6.2.8 动态范围≥280,可视可调 6.2.9 伪彩图谱≥13种

6.2.10 系统最大显示深度≥300mm,投标产品规定的腹部探头最大探测深度≥240mm(提供注册检测报告证明)

6.2.11 凸阵探头最大视野,18cm深度时,帧频≥80帧 6.2.12 相控阵探头最大视野,18cm深度时,帧频≥119帧 6.2.13 声功率输出:B/M、彩色频谱多普勒可视可调 6.2.14 回放重现:灰阶图像回放≥1000帧

6.2.15 预设条件: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并以脏器图形化直观显示

6.3 彩色多普勒主要参数

6.3.1 显示方式:速度、速度方差、能量、方向能量等 6.3.2 取样框偏转:≥+-15° 6.3.3 支持B/C同宽

6.3.4 具备同屏左右双幅同时显示B+C功能

6.3.5 凸阵探头最大视野,18cm深度取样框最大时,帧频≥10帧 6.3.6 线控阵探头最大视野,18cm深度取样框最大时,帧频≥18帧 6.4 频谱多普勒主要参数

6.4.1 显示方式: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高脉冲重复频率

6.4.2 显示和控制:反转显示(上下、左右),零移位(基线移动)6.4.3 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成像三同步显示

6.4.4 最大测量速度:PWD:正或反向血流速度≥8.2m/s;CWD:正或反向血流速度≥14m/s 6.4.5 最小测量速度,非噪声信号:≤1.5mm/s 6.4.6 多普勒取样容积宽度:1-20mm,分级可调 6.4.7 快速角度校正 6.5 三维/四维成像 6.5.1 多种渲染模式 6.5.2 裁剪功能

6.5.3 断层切片功能 6.6 可选配造影成像

6.6.1 支持低机械指数造影

6.6.2 双幅实时对比显示组织图像和造影图像 6.6.3 双计时器

6.6.4 支持向前存储

6.6.5 支持向后存储,≥8分钟电影 6.6.6 支持造影击碎 6.6.7 造影定量分析

七、备件、技术及维修服务,培训要求及其它 7.1整机保修一年。

7.2技术及维修服务:在用户当地或省会中心城市,卖方应配置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随时提供开箱验货、安装、调试或维修等服务。

7.3技术培训要求:在用户当地或省会中心城市,卖方应配置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技术培训,保证使用人员正常操作设备的各种功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