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杨凌农业示范区简介英文(小文档推荐)

杨凌农业示范区简介英文(小文档推荐)



第一篇:杨凌农业示范区简介英文(小文档网推荐)

The Introduction of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es Demonstration

Zone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es Demonstration Zone(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in short)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Guanzhong plain, Shaanxi Province, 82km away from Xi’an City in the east and 86km from Baoji city in the west, with a total area of 135km and a population of 200,000.Longhai railway and Lainhuo express way go across Yangling, Yangling enjoys an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With warm temperate sub-humid monsoon climate, rich water resource and fertile soil, Yangling is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various crops.Yangling is one of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Chinese farming civilization.As early as 4000 years ago, Houji, the first-ranking official in charge of agriculture in the Chinese history, taught people how to grow crops here.In 1934, the national Northwest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predecessor of the curr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was founded here by senior Kuomingtang official Yu Youren and compatriot General Yang Hucheng, so Yangling became a place of origin for moder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of Northwest China.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Yangling has developed into a famed ‘Agro-science’ city, with more than 70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a total of about 5000 research members.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Chinese State Council,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es Demonstration Zone was founded on July 29, 1997, As the only state-level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es zone in China, Yangling shoulder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 high-tech and industrialization.By mea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demonstration, Yangling concentrates on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cross China.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i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22 ministries, commissions, as well as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As an agency of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the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enjoys prefecture administrative power, provincial economic power and partial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power.Since the foundation of Yangling Hi-tech Industries Demonstration Zone, Yangling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 sci-tech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and the social service and environment as well.A small backward town has been built into an energetic and prosperous modern agro-science city.In October, 202_,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7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made the strategic disposition of ‘the Continual Construction of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Zone’.According to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Plan, Yangling would be built into a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al base and the sub-core city in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with a total area of 35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300,000.In Jan 12th, 202_,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fficial reply of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Zone.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fficial reply, Yangling should strive to become the important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through 5 to 10 years of hard work, important base for providing guidance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usiness start-up in rural area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latform, the leading and driving force for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en, Shaanx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Shaan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ing the policies of official reply of State Council about the better Constructing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The file proposed that Yangling should become the strategic highland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related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n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sci-tech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nd domestic leading position.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will gather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 to improv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ve ability, to perfe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start-up extension service system, to enlarge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collaboration, and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energetically.Therefore, Yangling will make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speed up the steps of constructing the sub-core city, to advanc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In the near future, Yangling will be built into an advanced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alents-gathered, ecological and prosperous city, and it will ultimately exert the influential effects in supporting and leading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ere ar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round Yangling, such as Xi’an-Xianyang tourism circle in east, the Buddhism base Famen Temple in west, Taibai Mountain and Taoism base—Lou Guan Tai in south as well as Qianling Mausoleum in north.Moreover, Yangling itself possesses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the biggest cloned goat base in China, where the first cloned goat from an adult cell ‘Yang Yang’ was born;the biggest entomology museum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Yangling Agricultural Museum Garden, which collected one million of insect specimens at home and abroad;Yangling Modern Agricultural Dmonstration Park, which diaplays the infinite charm of moder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China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Fair(CAF in short)held from Nov 1st to Nov 5th annually, one of the four hi-tech fairs in China, has been honored as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lympic Games’ of China.

第二篇: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招商引资纪实

引子:自1997年成立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始,十几年来,杨凌,这个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历了由封闭落后的农村小镇向现代化“农科城”,由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向全国涉农工业发展战略高地的一系列嬗变。如今,走进杨凌,除了处处可见的“现代农业气息”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栋栋林立的工厂厂房,显示着这座昔日的农耕小城朝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

杨凌的突破式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推动力,按照“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 的招商方针,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杨凌,带动了示范区迈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创新方式 园区化招商成效显著

202_年,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强势增长。全区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6亿元,同比增长45%。中国华电、中农资等 “国”字号企业顺利落户;陕煤、步长、陕西天然气等省属大型企业正式签约;汇源、雨润、东方希望、靖杨果蔬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美国嘉吉、葡萄牙阿莫林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台湾今日花卉、德国萨诺、新西兰环球园艺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回首以往,杨凌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开拓创新,突破发展,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决定着招商工作的成败,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招商队伍则是关键中的关键。202_年,示范区管委会确立了“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的招商引资工作总方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1条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构想和措施,对体制、机制和条件配套等方面存在的制约招商引资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整。管委会设置了四个招商局,实行灵活的人员聘用、工资分配和奖励政策,调动招商队伍积极性。

为了建立一支优秀的招商人才队伍,示范区在招商部门率先实行岗位聘用制,对招商部门制定和实行了富有激励和挑战性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奖优罚劣,对招商引资有突出业绩和良好表现的人员给予重奖,同时在招商引资部门率先引入了末位淘汰制,对考核末位的领导予以降级,对考核末位的工作人员予以淘汰,促使优秀人才向招商部门流动。

为了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管委会在鼓励各部门开展竞争性招商的同时,按区域分片与园区产业分工相对有所侧重。在区域上,招商各局分别侧重南方、北方、省内、外资片区的招商;在产业和园区划分上,各部门分别围绕台商产业园、粮油物流园、低碳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园区各有侧重,努力开展招商引资。在招商信息中心的协调配合下,各局按照区域和产业园区分工,逐步形成了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招商新机制。

近年来,示范区创新招商新方式,园区式招商、产业链招商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开始向招商“选”资转变。各专业招商部门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工业园等园区规划,加强项目策划,精心包装一批有吸引力的大项目,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了杨凌整体实力和形象。同时,各招商局依托共建体制,实施合作招商。他们积极联系共建部委和厅局,挖掘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引进具有产业聚集和带动效应的央企或省属企业入驻杨凌。以专业园区为依托,实行联合招商。包括示范区与省商务厅联合共建陕西杨凌省级台商产业承接园;与省粮食局联合建设粮油物流园;与省体育局联合建设体育休闲产业园;与省教育厅联合共建科教产业园;与省环保局联合建设低碳产业园等。

机制的完善与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招商引资的突破性进展。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202_年的10.4亿元增长到202_年的41.6亿元,5 年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从202_年的1026万美元增长到202_年的348 0万美元,增长了3.4倍。

“十一五”时期,全区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1亿元,年均增长43%以上。

优质服务 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

在202_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陕西林德森板业有限公司以天然麦秸秆为原料搭建的万科馆“麦垛房子”的独特造型让世界各地游客为之震撼。林德森板业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该公司全球第一家投入量产定向结构麦秸板生产线就设在杨凌。

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生产商和制造商,上海世博会葡萄牙国家馆的主要赞助商阿莫林集团,其在华的第一家软木生产基地也已落户杨凌,杨凌阿莫林公司为世博园葡萄牙馆的展出提供了从材料到人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大力支持。

杨凌入区企业、美国嘉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公司,202_年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美元,也是202_年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的主要合作伙伴。杨凌外资企业在世博会上的纷纷亮相,标志着示范区国际化招商取得突破性成效,展现了杨凌在现代科技、健康生活与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风采。

随着示范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投资者来到这里办厂兴业。作为第一生命线工程,示范区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优质贴心的服务,努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202_年,示范区成立和组建了投资服务局,专门负责项目入区后注册、建设环节各项服务和协调工作,使项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投资,实现投产经营;最后由经贸局负责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这种完善的无缝衔接的投资服务体系,大大加速了项目的投资建设进程,同时,也成为了杨凌吸引投资的一个新优势。

林德森板业控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皮埃尔对杨凌的投资环境印象深刻,“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示范区管委会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我公司的热情支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针对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出谋划策、积极协调,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

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包扶制度,遇到难点、重点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促进企业迅速建设和顺利投产。202_年3月,管委会专门成立了“杨凌示范区招商项目决策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项目入区流程,建立了快速决策反应机制,加快了项目入区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示范区领导对招商引资新入区的企业非常关心,经常深入项目工地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引导了全区上下齐心努力为入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多年来,社会各界对示范区各级政府部门服务的满意度高达 95%,入区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在96%以上。

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杨凌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建设了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示范区日均供水量5万吨;电网、天然气管网已实现全区覆盖;“全国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显示了优良的人居环境;亚洲最大的人工水上运动中心,设施先进的高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则昭显着杨凌的独特魅力。

栽得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美国嘉吉集团、葡萄牙阿莫林、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杨凌;台湾今日集团总投资3.6亿元的中国西部精品花卉交易展示中心暨今日花卉产业园项目、世界著名动物营养企业集团德国萨诺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动物饲料项目,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总投资4.5亿元建设猕猴桃深加工项目等已入区开工建设;香港帝宝集团总投资5800万美元的年产18万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线项目将在杨凌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动物用益生菌生态制剂基地;荷兰板业控股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欧元建设全球第一家林德森麦秸秆定向结构板OSSB生产线项目,全省第一家法国独资企业项目,世界排名第一的专业隧道模具商法国CBE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隧道模具生产项目,以及台湾美庭集团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品种引进工厂化育苗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均已建成投产。此外,还有美国杜邦先锋、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荷兰安莎、美国圣尼斯、丹麦迈瑞博等6家国际著名的种业公司开始入驻杨凌国际科技合作园。

中国华电、中农资集团两大巨头投资入区;陕煤集团总投资30亿元的东南亚风情园项目、陕西步长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医药产业园项目、陕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的天然气(LNG)调峰工厂项目正式签约入区;北京汇源、靖杨果蔬、东方希望、广东黑牛、四川熊猫王酒业、元启物流、天科塑业、恒力压缩机、福锦米业、欧迪亚汽配、西安工程机械专修学院、生物医药技术专修学院、华西大学、西安金融财贸专修学院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另外,江苏雨润、湖南唐人神、江苏宝利、中兴林产、金荞荞麦、来富油脂以及陕西医科学校、陕西国防工业学校等重点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展望未来 打造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202_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6月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下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中强调,以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为目标,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

目前杨凌已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新格局,通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环保农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重大项目的持续入驻,特色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已形成以花卉、工厂化育苗、良种繁育、果蔬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肉、奶、蛋、酒、粮油、饮料、蜂产品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以板材、隧道模具、变压器等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以生物育种、生物制药为主的生物产业基地;以嘉吉、萨诺、东方希望、唐人神、华秦等为代表的饲料产业集群;以大学、职业教育为特色的西部教育硅谷。

未来,示范区将按照打造涉农工业战略高地的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低碳涉农工业园、陕西台商产业园、粮油物流园、饲料工业园、科教产业园、体育产业园,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绿色食品、节能环保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一河两岸”开发以及产业链策划项目,大力开展策划式招商和选择性招商。加快建设台商产业承接园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台商投资。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要求到202_年,杨凌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近200亿元。去年3月,陕西省政府与民政部在北京签署了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合作协议,支持在关中地区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格局,标志着杨凌设市工作全面启动。目前,示范区已经完成了杨凌次核心城市发展战略总体策划和次核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随着杨凌次核心城市建设和设市进程的加快,将在基础设施、科教体育、文化娱乐、房地产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未来杨凌将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服务环境,完善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配套,以“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现代招商理念,吸引国内外更多企业在杨凌投资兴业。

招商决定发展,招商决定未来。凭着良好的体制优势、区位优势、科教优势、环境优势、品牌优势和后发优势,杨凌正蓄势待发,向国家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内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稳步迈进。

第三篇:按照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

按照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定靖)示范区规划,靖边东坑镇示范区规划为“一区两园,其中”一区“辐射东坑镇19个村,11000户,5.2万人。两园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科研、物流园”和生态休闲创意园”,其中“加工园、科研、物流园”规划于东坑镇政府所在地南1.5公里处,空置面积一万亩,规划面积0.8万亩,该园分两期建设。东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全面完成了两园的总规、详规、勘界、测绘、环评等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了园区发展模式的论证和园区建设证用地协议的签订工作。同时两园各3000亩的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其中农副产品加工、科研、物流园宽50米,长3公里的创业大道已开工实施,采摘园宽30米,长2.5公里的入园道路已进入规划阶段。在了解项目用地还存在困难时,李永奇说,要灵活套用省市县各项政策,一边建设,一边报批,把困难分类分批逐步解决。

今年东坑镇被确定为全省30个重点镇建设之一,今年省政府给东坑镇下达了四大项五小项的重点镇建设任务。要求完成城区规划编制工作,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区保障性住房和居住区建设工程,建成区改造提升工程等四项工作。东坑镇确立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完成了重点镇的总规、详规、控规工作,并结合近期省、市、县各级领导检查指导意见,对重点镇规划进行了修编,将重点镇、农业园区规划为占地10平方公里的重点镇新区,完成了总投资760万元的重点镇文化广场、文化站、环卫设施、307国道集镇过境段路肩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同时重点镇500亩建设工作将于近期开工。

本刊靖边讯(通讯员 王江宏)靖边县东坑镇位于县城西22公里处,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总人口 5.2万人,是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202_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镇,也是全市仅有的两个重点示范镇之一。靖边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省级重点示范镇这一目标,坚持按新旧区改造建设并举的原则,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步伐。在新区建设方面,坚持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征收土地996.99亩,完成新区的总规、控规、详规和10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任务。下一阶段,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启动建设中心大街、建设路、东环路、常乐路等五条市政道路,以及配套建设给排水管网工程;计划投资2.4亿元建设总面积26.6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同时建设新区供电、供热、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在旧区改造方面,完成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工程,硬化307国道过境段路肩1万多平方米,已建成公共绿地面积6000平方米,商业服务区面积23000平方米。下一阶段,全面完成307国道过境段和旺琴路等旧区主要街道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及地下管网工程。新旧区建设和改造并举,实现一体化发展,不断改善提升东坑镇基础设施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到“十二五”末,将东坑镇建成城镇总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5万人的全省一流重点示范镇。

第四篇: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十二五”(202_—202_)时期,是杨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是新亚欧大陆经济区域合作加深、国内国际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关中城市群加速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并切实用好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促进杨凌示范区特色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国家、陕西省和杨凌示范区各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和依据,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并结合杨凌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一)发展现状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17.61平方公里,用地西起新桥路、东接近杨凌东界、南起河堤路、北至宝鸡峡二支渠,主要规划分六个功能区,即农业机械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商业配套服务区、综合区。六大区块之间通过“两纵、三横、两带”道路网相连通,两纵即以新桥北(南)路、杨扶路为 1

纵轴的城市主要产业发展轴;三横即以北干渠路、渭惠路东段、南环路为横轴的次要产业发展轴;两带即以西宝高速公路、陇海兰新铁路的防护绿地为区域主要景观带。现有入区企业86家,其中,农业机械产业4家、农产品加工产业11家、现代物流产业22家、生物医药产业24家、其他产业25家。(附件一:入区企业名单)

根据目前园区发展态势预测,202_,园区工业总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贡献接近7000万元元,产业增加值可突破2亿元。

(二)发展优势

----品牌优势:示范区品牌独领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农高会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会展品牌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为杨凌围绕高新技术农业发展工业营造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体制优势: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的领导体制,管委会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为杨凌围绕高新技术农业加速发展工业提供了强大的体制保障。

----政策优势: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等等,为杨凌发展工业提供了综合政策优势。

----科教优势:示范区拥有一大批科技人员,农业科教实力雄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工程学校,该校的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产业园区,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技 2

术)研究中心18个,可以为机械加工产业、食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生物产业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区位优势:杨凌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地带,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地处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和大中城市天水、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的中央,依托大中城市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已成为周至、武功、扶风、眉县、杨陵区“四县一区”的科技、经济、人居的聚集辐射中心,有广阔的农业大后方支撑;北靠国家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保障充分便捷。

----基础优势:公路、铁路、航空、电信、网络联通世界,周边交通通讯四通八达,新兴城市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人居环境相当优越,工业发展已聚集了较大能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1、产业分区不明确

目前已经建设投产和正在建设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桥北(南)路东侧开发区管委会附近,用地零散,产业分类分区不明确,这样对园区相关产业的集群效应和产业链条的形成极为不利。

2、配套设施不完善

规划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比较滞后,除会展办公区已基本成型以外,现有基础设施对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工业用地规模的迅 3

速扩张。规划区主干路基本形成,但还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求;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缺乏停车场。交通管理落后,机非混杂,存在乱停乱放等交通问题。

3、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制约因素较多。示范区经济总量小,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较少。企业的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缺乏,企业融资、铁路货运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较多。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自身财力来源十分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集中还贷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农业和涉农企业多,政策性减免税企业多,财力十分紧张,不能满足加快发展和进行科技示范的需要。

4、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牵引力不足。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尚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不健全,资本市场薄弱。

5、体制问题制约发展空间

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如示范区法律地位不明确,金融、电力、司法等体制不顺,成为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城市建设和产业用地趋于紧张。示范区行政区域狭小,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的一些重要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有限,难以支撑独立发展区域经济。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依托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围绕示范区总体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发展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创新融资体制打破发展瓶颈,以涉农工业、特色工业和配套工业为发展方向,以低碳适产高效为发展标准,坚持上争支持下求理解、内凝合力外聚要素,坚持打好高新农业牌、走好特色工业路,坚持党政宏观推动、市场具体运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力争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配套,管理体制、招商政策、用人机制日益完善,企业数量、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核心区、GDP主要生成区、税收贡献主要来源区和涉农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化样板区。

在规划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西高新、宝高新)的关系:

杨凌东临西安,西接宝鸡。西安高新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四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宝鸡高新区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型机电以及软件产业为发展重点;陕北地区以能源、5

化工产业为发展重点,陕南地区以生物产业为发展重点。杨凌作为中间地带,工业园区建设既要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对接,又要突出杨凌特色,加快发展与现代农业紧密相关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产业,走特色工业化之路。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建设要实现与上述二高新区的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目前,杨凌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之拥有高校、研究所的创新力量,生物产业潜力巨大。但是,杨凌作为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不应把发展重点局限于生物医药,除生物医药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优势,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其中,目前杨凌的食品加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其果汁加工、乳品饮料、蜂产品、肉制品加工等产业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食品加工业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虽然目前杨凌的装备制造业还较薄弱,但杨凌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在农业机械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而且关中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发展经验,杨凌正处于关中装备制造产业带的中心区域,一批机械装备制造业项目即将在杨凌落户,今后将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农业机械产品。杨凌已成为陕西重要的农产品物流集聚地,规划了4.2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区,正在建设的530万吨的铁路货场,其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不言而喻。确立10年 “赶西超宝”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科学规划。从国家和省的宏观优惠政策导向中确定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从示范区的整体布局中统筹研究特色工业园区各项工作,做到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政策引导、体制激活。借鉴先进地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对特色工业园区的管理、招商、用人、考核和奖惩等方面制定全方位、全领域、全环节的激励政策,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以此增添发展动力,形成持续发展活力。

——坚持共建体制、跨越发展。继续争取国家和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厅局的全面指导,争取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具体领导和支持,实现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在宏观上始终能够正确定向定位。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在示范区内部实行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 “两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具体对外运作由与“两办”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独立法人和市场主体地位施行。

——坚持农业特色、工业路径。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对外影响力,继续做大做足现代农业发展这篇大文章,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扩大影响、吸引投资,以农高会展示形象、搭建平台,促进涉农工业、低碳工业和相关产业向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集聚,开创一条独具杨凌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_年,利用两年的时间,确保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基本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工业园区的雏形。累计新增“引进项目30个,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3.5亿元,实现产值40亿元,实现税金3亿元”。

中期目标:到202_年,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具备较大规模,总规划面积为27.61平方公里(包括另选址规划10平方公里的新型特色工业产业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为完备,在周边地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内外也有较大影响力,累计新增“引进项目80个,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15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税金1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规划及实施方案,改革体制机制,出台新的政策,树立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完善园区内的水、电、路、气、热网等设施建设,园区标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新成效,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202_年就业达到2万人,形成2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10个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10个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力争上市企业2家。202_年就业达到4万人,形成6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30个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20个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力争上市企业3家。打造国际知名、国内 8

一流的生物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基地、西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西北最大的粮油仓储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农机批发市场、全国最大的锣鼓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附件二:“十二五”期间园区重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揉谷乡再选择不少于10平方公里的未建设净地,规划新的特色产业园。以总部经济区、承接国内外经济板块转移区、服务外包区、高科技产业区、高档产业服务区等功能,打造全新的新型特色产业园,打破行业界限,发展加快推进杨凌城市化进程的新型产业。

三、产业发展方向

(一)农业机械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成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加工及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符合国内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特别是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农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入区发展。发展重点:机械加工及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平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 “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高新机械加工和农业运输机械,结合西北地区农业的特点,积极研究开发智能化土壤整理、节水型灌溉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机械设备,带动电子、液压、零配件等配套产业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以安全、绿色、有机食品为主导,吸引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区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重点是:

果蔬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和延伸“种子—特色果蔬—果蔬精深加工—果蔬皮渣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以汇源果汁、李华葡萄酒、圣桑饮料等企业为骨干,加快开发优质苹果、猕猴桃及精细蔬菜、反季蔬菜、野生蔬菜等特色果蔬产品新品种研发,加强种子基地、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果蔬汁、果蔬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果蔬脆片、干果等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以“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附属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为发展方向,以本香集团、雨润集团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稳步发展地方特有品种专用型和适应商品肉类市场发展需求的猪肉、牛肉、羊肉深加工产品以及畜禽毛发等附属品的深加工。

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牛奶—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利用国家级克隆羊基地的优势,加快奶牛、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以晨光乳业、圣妃乳业为主要企业,重点发展消毒鲜奶、液体奶、酸奶、风味奶、奶粉、乳饼、乳酪等系列产品。

(三)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设成为西北最大、辐射全国、高效快捷的农资产品、粮油仓储和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基地。以粮油仓储加工物流区、农资产品物流区、综合物流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多功能区为主导。发展重点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和现代农产品营销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加快杨凌530万吨货场、杨凌粮食物流中转站和四七七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关中粮食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扩大和加强杨凌仓储配送货运的能力,加强物流配送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配臵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将杨凌建设成为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为重点发展领域,同步发展其他关联性生物工程企业,促进示范区生物技术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同时,整合集聚相关企业,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集群核心区。发展重点是:

生物医药:以聚集生物新药和中药提取企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现代中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加快推进中药标准提取物和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的产业化,吸纳药物流通企业,实现研——产——销一站式的生物医药发展模式。

生物农业:(1)微生物肥料。包括传统微生物肥料、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2)微生物饲料。包括单细胞蛋白、饲料微生物活菌制剂、饲料酶制剂。(3)微生物农药。包括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杀虫剂。11

(4)微生物生态修复剂。主要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与水体中农药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与有机废水微生物净化。(5)微生物发酵剂。主要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及畜禽粪便等有机固态废弃物的发酵脱臭。

四、推进措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组织建设。为加快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便于协调示范区内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对上、对外、对内沟通,成立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党工委副书记、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为组长,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建树、王亚杰、冷劲松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经贸、纪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落实,办公室主任由冷劲松同志担任。

(二)加强项目载体建设。一是突出园区规划实施。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布局摆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项目摆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突出土地征用与储备。针对当前实际无土地可用的现状,先期征用和储备部分土地,储备土地最少要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围绕规划先期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小型“园中园”,做出亮点,再以点带面做大做强。三是突出园区闲臵土地管理。根据园区规划,对建设进度缓慢、投资额度不到位、产出效益低、长期闲臵的项目,依 12

照合同和相关法规,明确时限,坚决进行清理,将整合出的闲臵土地用于建设好项目,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四是突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启动区路、水、排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按照示范区规划和低碳产业园规划,抓好衔接配套,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最近两年项目建设需要。

(三)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面对我区投融资平台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投融资领域对外开放度低、水平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没有形成,未来几年资金需求巨大的实际,进一步健全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加快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在促进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方面的作用。一是依托财政投入融资。抓紧示范区财政资本金注入,争取2年6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尽快到位,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依托发行债券融资。积极与共建相关部委和省直相关部门联系对接,进一步对示范区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进行整合,做好与发行债券有关各项审批工作。三是依托信贷投入融资。通过示范区金融办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的协作,搭建一个银、政、企三方长期合作的融资平台,做好入园企业办理土地按揭贷款等融资工作。四是依托以地生财融资。在加强土地收储的同时,转变观念,对小块出让困难的土地进行挂牌,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五是依托投资公司融资。结合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特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搭建政府性投 13

资项目、土地收储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经营性国有资产等投融资平台。

(四)加强项目开发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示范区特别是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想,全力以赴抓项目,一切为项目建设让路,一切为项目建设服务,人人都来抓项目,力争实现“四项突破”,即在争取国家及省重点项目上有突破、在标志性项目建设上有突破、在基础设施改善上有突破、在争取政策和资金上有突破。一是多渠道搞好宣传。依托省部共建体制、农高盛会以及西农大的优势,大力宣传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我区的资源优势、农业优势、地域优势、科技优势,吸引各方的投资和关注。建立宣传网站和宣传手册,利用参加西洽会等展会机会广泛宣传,同时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建立18平方公里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模拟沙盘和制作三维立体宣传光盘。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在继续推行原来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招商引资办法,实现政策倾斜的最大化。组织到“珠三角”或“长三角”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特别是到“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进行对口招商,通过切实加强人员交流、干部培训、产业对接等形式,协商经济板块转移的合作方向、优惠政策等相关事宜,制定出台互利双赢的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板块转移创造有利条件。除积 14

极组织参加省、示范区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外,重点抓好园区招商,列出园区发展重点项目和以农业机械、物流服务、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园区规划项目。三是细化分解项目建设任务。逐级逐部门分解项目建设任务,使各级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按照分配的任务,落实配套资金,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四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大协调服务和督查工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按时竣工,尽快投达产。对新入园项目,明确开工期限,倒排进度,力争做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促进项目开发与园区建设良性互动。五是完善项目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制度,强化全方位服务,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领导,一个驻企人员,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确保项目从立项到建设过程中环境优异、政策到位。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科学设臵机构。面对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特点,确定内设机构,招录好调配好工作人员,细化人员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紧密配合,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工作开展。二是严格内部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化上岗,优化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明确细化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招商奖励政策,鼓励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开展六个创一流活动,即健全制度,实现管理水平创一流;提高素质,实现队伍建设创一流;规范行为,实现服务作风创一流;提高效率,实现工作效益创一流;加强学习,实现理论水平创一 15

流;严明奖惩,实现考核指标创一流。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全员发展意识,致力于营造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办事环境、宽松有效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实施“一站式”代办制,包括入区审批、建设项目规划、土地、环保、房产、市政、园林、人才交流服务、工商登记、年检、税务等各项业务。引导干部职工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全力营造“重商、尊商、亲商、富商、留商”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建立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互动机制,主动深入项目现场、建设工地,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及时性,强化责任意识,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做到不积压、不耽误。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对已明确任务要毫不动摇地抓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杨凌示范区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杨凌示范区农业机械产业园发展规划

杨凌示范区农业机械产业园发展规划

一、现状基础„„„„„„„„„„„„„„„„„„„„„5

(一)国际农机产业现状„„„„„„„„„„„„„„„„.5

(二)国内农机产业现状„„„„„„„„„„„„„„„„.6

(三)杨凌农机产业现状„„„„„„„„„.„„„„„„„6

二、环境形势„„„„„„„„„„„„„„„„„„„„„7

(一)面临机遇„„„„„„„„„„„„„„„„„„„„.8

(二)面临挑战„„„„„„„„„„„„„„„„„„„„.8

三、思路目标„„„„„„„„„„„„„„„„„„„„„9

(一)发展思路„„„„„„„„„„„„„„„„„„„„.9

(二)基本原则„„„„„„„„„„„„„„„„„„„„.9

(三)目标体系„„„„„„„„„„„„„„„„„„„„10

(四)功能分区„„„„„„„„„„„„„„„„„„„„11

四、重点产业„„„„„„„„„„„„„„„„„„„„..12

(一)积极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12

(二)大力培育发展相关配套业„„„„„„„„„„„„„15

五、重点任务„„„„„„„„„„„„„„„„„„„„„15

(一)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合力„„„„„„„„„„„15

(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名优企业 „.„„„„„„„.16

(三)加速产业集聚,构建专业化园区„„„„„„„„„„17

(四)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农机产业竞争力„„„„„.1

(五)有序推进农机市场建设,切实增强农机产业公共服务能.18

(六)大力推进农机产业国际合作„„„„„„„„„„„„18

六、实施步骤„„„„„„„„„„„„„„„„„„„„.18

(一)启动发展期(202_年——202_年)„„„„„„„„„.19

(二)加速发展期(202_年至202_年)„„„„„„„„„19

(三)规模形成期(202_年——202_年)„„„„„„„„20

七、政策保障„„„„„„„„„„„„„„„„„„„„„20

(一)财税政策„„„„„„„„„„„„„„„„„„„„20

(二)金融政策„„„„„„„„„„„„„„„„„„„„21

(三)其它政策„„„„„„„„„„„„„„„„„„„„21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科资源丰

富,抢抓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机遇,发展壮大农机产业,是建设陕西涉农工业发展战略高地,提

升农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

展的意见》、《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2_-202_年)》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

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2_—202_年,规划主体范围

为杨凌工业园孟阳路以北区域,园区规划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一期建设2.46平方公里。

一、现状基础

(一)国际农机产业现状

目前,世界农机市场一直处于稳步发展态势。在国际市场上,美国迪尔、凯斯纽荷兰、美国爱

科公司三家全球最大的农机公司占据着世界农机市场份额的1/3。迪尔公司,扎根深美国市场,占据北美农机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我国黑龙江、天津、北京、河南、宁波等地建立基地,主

要生产25-135马力的拖拉机、76-203马力的联合收割机。凯斯纽荷兰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

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之一,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打捆机的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凯斯纽荷兰公

司总部设在美国,年销售额在160亿美元以上。凯斯纽荷兰公司目前在我国推广的农业机械品牌

主要为凯斯(CASE IH)和纽荷兰(NEW HOLLAND)两个品牌。凯斯纽荷兰公司在我国已经投资建立

了哈尔滨纽荷兰拖拉机有限公司、凯斯纽荷兰机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纽荷兰农业机

械有限公司等。爱科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农机生产、设计、分销厂家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乔治亚

洲顿卢斯市。爱科集团农机产品销售世界140多个国家。目前,爱科集团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奎屯、伊犁、喀什、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及广西都设有农机备件库及维修人员和车

辆。爱科集团以海斯顿品牌、弗格森品牌、凯斯品牌服务于广大农村、农场,赢得了用户的广

泛赞誉。

另外,国外其他主要农机企业还有德国雷肯、克拉斯、日本洋马农机、久保田、井关农机、3 韩

国东洋农机、大同、以色列耐特菲姆、拉合喜等等。国外农机产品主要集中在拖拉机、联合收

割机、农机具等大型农业机械方面,目前国外大部分农机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

(二)国内农机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机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总量指标已经迈入世界前

列。202_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38亿元,是202_年的两倍多,一大批龙

头骨干企业茁长成长,其中,中国一拖是拖拉机行业代表;福田雷沃是收割机行业代表;东风

农机是旋耕机行业代表;农哈哈是播种机行业代表;富来威是插秧机行业代表等。目前,我国

主要农机产品呈现区域专业化分布特征(表1)。

表1:

我国主要农机产品区域分布

域 主要农机产品

东北地区 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深松整地机械

华北地区 玉米花生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农业航空机械;

长江中下游 水稻育插秧机械、油菜直播机械和联合收割机、园艺机械等

南方低矮丘陵区 甘蔗、茶业、林果收获机械及畜牧养殖机械;

西南丘陵山区 粮油作物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中小型耕种收割机植保机械

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 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及草业生产机械、抗旱节水机械

(三)杨凌农机产业现状

我省农机产业整体发展滞后,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202_年,全省农机产值实现产值6.9亿元,仅占全国的0.24%。为了加快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发展,202_年,省政府第五次常务

会议决定在杨凌建设“杨凌农业机械产业园”。示范区农机产业资源现状如下: ——农机企业。示范区农机企业主要有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杨凌金叶烘干设备有

限公司、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杨凌秦川未来新材料有限公司、杨凌三田机械有限

公司等。其中,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节水灌溉设备品种最齐全、规模较

大的厂家之一。202_年秦川节水公司实现产值3500万元。杨凌金叶烘干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

产烤烟房及相关设备,202_年金叶公司实现产值7319万元。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长

期从事节水灌溉工程和设施农业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相关产品研发,202_年公司销售收入

超过1000万元。杨凌秦川未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环保建材、室内外建筑型材、汽车

内饰件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及相关技术的咨询服务。近年来秦川集团研究院和秦川未来公司塑

机研究所联合研发了木塑复合新材料(WPC),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突破进展。杨凌三田

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机械改造、销售、维修、保养等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公司。

——农机市场。杨凌农机市场是一所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国内一流的农机超市。目前,农机

市场占地42亩,建设有农机展示区、农机交易区、农机体验区、农机具配件及维修交易中心、商务办公五大功能分区,截止202_年底,杨凌农机市场已经入住企业100余户,农机市场年均交

易额超过1亿元。

——农科资源。示范区农科教资源相对丰富,驻地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实力较强。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一所专业从事农业机械化学院。学院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 5 站,农业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

程、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博士硕士点,是国内农业机械研究综合实

力较强的高等院校之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是专业从事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

自动化技术、工程机械控制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院校,技术实力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处于领

先地位。

总体上,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制造资源较少,农机产业园建设发展面临的

困难较大;另一方面,杨凌示范区农科资源丰富,体制机制优势突出,农机产业后发优势突出。

二、环境形势

杨凌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面临许多风险挑战,需要科学分析,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才能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面临机遇

1、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市场对适用性、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高效率的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精细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空间将更为广阔。

2、国务院、省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购置和更新农机具补贴政策以及农机减免税政策,大

大提升了农机市场购买力,增强了农机企业发展后劲,为农机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氛围。

3、杨凌示范区丰富的农科资源优势,以及省部共建体制机制优势,农机产业“赶超发展”的环

境条件较为优越。

(二)面临挑战

1、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机企业巨头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等省

份农机产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使得农机产业发展项目、人才、市场等要素争夺更为激烈。

2、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农机产品功能、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

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所需的技术和资金门槛越来越高,投资风

险在不断增大。

3、示范区农机产业基础薄弱,资金缺口较大,农机产业园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艰巨。

三、思路目标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重要的黄金期,围绕全省工业规划及示范区十二

五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国际化、产业化、集团化为目标,大力

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推进农机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突破

发展。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园林园艺、清洁植保、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相关加工配套业、金融、物流及中介服务业,努力打造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农

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

心、国际合作中心,加快构建农机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到202_年,初步建成面向西部干

旱半干旱地区规模较大的农业机械产业园,辐射带动陕西农机产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化推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引导产

业快速发展。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引导、政策导向和协调服务,扶持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关

键技术突破发展,迅速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坚持承接产业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体制、技术优势,积极承接优势农机企

业和产品,实现技术和生产本地化。统筹科教资源,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发展适用先进新型的农机具,开发研制“精、深、细”加工

成套设备,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

——坚持发展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相结合。立足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节能环

保、园林园艺、植保清洁、农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业机械,满足全省及周边区域农业以及农艺

需求。积极发展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维修保养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机产业与

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注重突破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导产业向园集中,大 力支持专业园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主导产业引领,配套产业

支撑的现代农机产业体系。

(三)目标体系

——规模实力。到202_年,规划投入30亿元,确保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加快现代农机产业园支

撑平台和农机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农机产业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其中农机制造业销售收

入达到50亿元,物流、信息及其中介服务业实现收入30亿元。

——企业规模。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推动农机产业升级。初步形成集科研开发、主机制造、关键件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

企业集团3户,聚集一批专业化农机具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培育形成节能环保、园艺植保、设施

农业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推进新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

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

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四)功能分区

按照“功能完善、集约发展、分区布局”的原则,重点打造“一个基地、五个中心”功能分区

。即:一个基地:农机产品制造基地。五个中心:农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

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国际合作中心。

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园林园艺、植 9 保

清洁、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装备制造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农机展销交易中心。依托杨凌农高会品牌展会优势,以“展示成果、扩大交流、推动合作、促

进发展”为目的,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展销中心,交流展示各类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动力机

械、农用工程机械及农田水利施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园林机械、食品加工

和包装机械等。

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加大实施农业机械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筹集并管理农机科技开发基

金,资助和组织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推广。开拓农机科技市场,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发展技术贸易。建立农机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合作交流。

实用人才培养中心。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机具、农艺种植、经营管理技能知识培训。加

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

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坚持技术推广和维修服务并举,切实抓好新机具、新产品、新

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同时,注重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

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

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机产、供、销、售后服务网络体系。

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农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积极争取国际农机巨头企业来杨凌设立办事处、研发中心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争取国际项目合作。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管理、服务

经验,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组织引导竞争优势的技术和机具出口创汇。

四、重点产业

结合全省及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基础和国内外新型农机产业发展趋势,示范区农机产业园重点

产业定位如下:

(一)积极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

农业节能环保机械。围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农用动力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种肥药精准施用装备、农作物秸秆

储运机械、新型节水机械,加强耕地、水、肥、药、种等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和防

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与可持续发展型转变。

专栏1:农业节能环保机械

主导产品。节能型降温和升温设备;温室大棚内安全高效低毒低污染植保机械化设备;微灌、微喷灌设备;节能与能源多元化利用设备;秸秆粉碎还田装备;行走式节水灌溉复式作业机具

;移动式卷管喷灌技术与装备;膜下滴灌技术与装备;复合材料农业大棚;雨量记录仪、便携

式农业环境监测仪、小型打捆机、废旧塑料造粒机、智能一体化水资源控制器、节水型灌溉塑

料储运桶、吸污车等。

国内外主要企业。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东维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阳机械科技有 限公司、山东省曲阜市圣鑫机械厂、江苏省灌溉防尘工程公司、河南省东方机械公司、缙云山

石机械厂、神农企业集团、科斯特(厦门)节水设备公司、张家港市金水机械公司、山东顺发吸

污车制造有限公司、天津晶瑞丰灌溉科技有限公司等。

园林园艺机械。围绕都市园林、园艺建设,重点引进和生产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园艺机械

设施,创建名牌产品,实施产业化经营,发挥规模效益。

专栏2:园林园艺机械

主导产品。园林剪刀、花卉工具、园林机具(草坪修剪机、割灌割草机、绿篱修剪机、油锯、水泵、打孔机、起草皮机、打药机及各款园林工具)、草坪养护机械、温室环境自动监测控制

设备。

国内外主要企业:美国迪尔公司、瑞典富士华全能、美国美特达、美国草蜢、日本爱丽斯、美

国老熊、瑞典百固、意大利好玛克、日本丸山;绿友集团、浙江利欧股份、林海股份、杭州园

林机械厂、江苏沃得集团、山东华盛中天集团、武义中基园林、深圳绿华环保、石家庄绿欣园

林机械等。

清洁植保机械。满足现代农业、园林园艺不同种类、不同生态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下清洁、植保、安全生产需求,重点发展高效植保通用机具、清洗设备。

专栏3:清洁植保机械

主导产品。人力(手动)植保机械、畜力植保机械、小动力植保机械、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机械、精量低污染施药机械、超低量或防滴式低量雾化装置、清洗

机械、吸尘设备等。

国内外主要企业。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四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卫士植

保机械有限公司、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西北林业机械、泉州中侨汽配公司、河南大农

机械公司、华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总公司等。

农产品加工机械。重点围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新型农机具、农产品在线检测控制

设备及现代物流成套设备。

专栏4:农产品加工机械

主导产品。粮食加工机械、谷物干燥设备、油料加工机械、棉花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种

子清选机械、种子处理设备、制淀粉和粉丝的成套设备、瓜果类洗涤分级机械、豆制品加工机

械、果品加工机械、烟草调制设备、发酵和酿造设备以及乳制品加工机械、种子活性卫生安全

检测仪器等。

国内外主要企业。大连瑞威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科农环宇(北京)机械技术研究院、上海一

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济南宏大科创机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鲁曹 13 高

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东方纸箱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星火包装机械公司等。

设施农业机械。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及土壤环境,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与设施农

业的特殊农艺紧密结合,有重点、有步骤地研制开发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坚固耐

用和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农业需要的系列化成套作业机械。

专栏5:设施农业机械

主导产品。温室卷帘机械、温室开窗通风机械、温室耕整地机械、蔬菜播种机械、氧化碳气肥

增施器、温室病害防治机械、控温机械设施、灌溉机械设施。

国内外主要企业:山东绿园温室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第二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寿光市中通农业

机械设施有限公司、成都温室大棚设施工程公司等。

(二)大力培育发展相关配套业

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1、培育发展现代农机具驱动桥、变速箱、底盘、焊架结构、钣金覆盖件、箱体铸件、冲压件、液压件、齿轮、轴承、轮胎等部件加工业。

2、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及其他中介服务业,推进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服务等市场建设,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机。

五、重点任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示范区农机产业超长发展。

(一)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合力

建立杨凌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省工信厅主要领导担任,省农

业厅(农机局)、省水利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及相关省级部门业务主管领导参加。联席会议

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制定园区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促进政策,加强相关部门在项目

审批、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园区建设、资金支持、进口设备、农机补贴等方面的协调配合。

工信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农机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工作;农业部门加强农

艺与农机相互融合的研究,将机械作业的适应性作为农作物种植模式推广的重要依据;水利部

门做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机械设备,积

极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基本建设投资;财

政部门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资金,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业机械化项目实

施的监管;科技部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科研开发支持力度;质监部门加强农机产品

质量监管;工商部门加强农机市场管理;商务部门加强对农机对外合作交流和商务贸易的指导

;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督促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加强同中

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系沟通,充分分享农 15 机

产业协会渠道资源,促进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名优企业

充分发挥杨凌农高会知名品牌,综合运用政府采购、购置补贴和投资补助等方式,通过兴办合

作园区,设立农机4S店,培训农机专业人才的形式,引进国内外名优农机企业集团,积极推进

区内农机企业与名优企业合作,加大农业机械企业传统工艺和设备改造,开发高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且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推进产业集聚,构建专业化园区

全面启动示范区农机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招商

引资规划,明确园区建设发展定位、产业重点及招商引资策略。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机

项目和企业向园区集中,构建农机专业化园区。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成、重大项目引入科学化运作机制,成立园区经营发展公司,大力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及各种公用配套设施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农机产业竞争力

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发动机、传动、电控、液压等核心部件研发,增强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围绕科研手段和条件改善,提升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

开发、试验试制能力;围绕科研机制创新,支持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依 16 托

优势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抓紧建设重点农机产品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动力机械、配套机具研发制造人才的引进,增加技术储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凝聚优

秀人才,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形成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积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机零部

件的检测和可靠性分析,规范新产品和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机研

究学科建设,强化农机工程基础教育。完善农机培训体系,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农机制造

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

(五)有序推进农机市场建设,切实增强农机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有效整合农机市场资源,建设一流农机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和农机交易大市场。合理布局,建设

依托杨凌农机销售服务中心,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辐射周边

市县的农机销售服务网络体系。科学制定农机销售企业市场准入规范,引导农机销售企业有序

竞争。强化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监管,建立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使用监管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机

作业、维修服务,加强农机试验、推广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完善推广目录管理办法,组织开

展在用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 17 机

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六)大力推进农机产业国际合作交流

鼓励具有实力的农机企业与国外合作开发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

究开发能力;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生产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园林、植保、设施农业机械及现代农机具智能化、现代化水平;积极

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扩大优势农机产品出口;加大领军人

才的引进,增加技术储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提高农机产品开发、制造和

管理水平。

六、实施步骤

为了确保示范区农机产业园总体目标任务的实现,分步推进实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启动发展期(202_年—202_年)

全面启动示范区农机产业园规划制定工作,做好园区范围划定、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完

善园区基础设施及各种公用设施,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密切跟踪研究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爱科集团、日本久保田公司、瑞典富士华全能、美国美特达、美国草蜢、日本爱丽斯、美国

老熊、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江苏沃得集团、山东福田公司等农机企业近期对外投资动向,力争

大项目、大企业入驻园区。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引进中小农机企业入驻。初步实现园区建设有 投入、有形象、有企业、有增量。策划启动陕西省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科研单位、销售服务中

心整合工作,依托示范区现农机产业园,探索推进陕西农机装备企业集团组建工作。

(二)加速发展期(202_年至202_年)

加快推进示范区农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基地五中心”功能区初步建成,大力推进

农机产业园定点、定向招商,到202_年力争入区企业30户以上,园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

。企业优化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具备条件的农机企业完善上市前期准备;完成杨凌及周边市县

农机销售服务中心、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站点建设。推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技术中

心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三)规模形成期(202_年—202_年)

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进展,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关键产品形成生产能力,研

发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园

区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潜力明显增强。到202_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节能环保、园

林园艺、清洁植保、设施农业领域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配套率显著提高,优势农机产业集群

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农机研发、生产、销售及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机产业园。

七、政策保障

围绕示范区农机产业园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营造农机产业发展良好环

境。

(一)财税政策

制定《杨凌农机产业园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指南》(202_-202_年)。依据指南,在全省工业发

展各类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对从省外、国外引进并建成投产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亿元

以上的农机制造项目,按照引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省应用技

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将农机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攻关项目予以优先支持;进一

步加大农机补贴额度,在杨凌农机市场已有的补贴基础上,每年增加相应补贴额度,吸引更多 的农机企业入驻园区;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机产业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公共平台建设

。全面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减轻农机企业税费负担。

(二)投融资政策

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企业贷款力度,在符合条件的县区设立各类法人金融机

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按照上年末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给予奖励。将为园区中小企

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纳入全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组织搞好各类

银企对接活动,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组建

主要开展农机融资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

(三)其它政策

对园区内新建农机产业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调整、土地调剂使用、环评等开通绿色通道;园

区新建、扩建项目除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不再征收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出资扶持的农机采购项目、已办和新办农机合作社,在

新购或更新农机装备时,加大对示范区农机产业园产品的采购;支持园区融资、质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园区符合条件的农机制造企业进入国家或外省补贴目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257990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