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防外交
一.选择题。
1.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2.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这一时期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建交。④万隆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3.20世纪60年代,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原子弹、导弹、氢弹研制成功。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国重返联合国。
4.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B.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C.中美已建交。D.“文化大革命”结束。
5.新中国成立后,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基于此,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决议。请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哪一年。()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
6。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有利于()①加强我国的国防。②维护国家安全。③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④实现军事大国的梦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尤其()所体现的思想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和平、自主。D。“一边倒”方针。
8.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瑞典。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C.阿富汗。D.美国。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①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互利互惠,达到双赢。④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1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①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改善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③中国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④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下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2.()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
1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说明了()①中国经过长期正义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③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错误政策的失败。④中国从此迈入世界大国的地位,不再受美国控制,将成为超级大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4.()田中角荣首相的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15.()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多边外交活动。A.世界贸易组织。B.上海APEC会议。C。亚运会。D。万隆会议。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为了()A.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C.激发国有企业的内在活力。
D.利用境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材料题。1.读图后回答问题。
图一: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图二:202_年中国承办的会议发挥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2)APEC的全称及202_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3)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4)联系所给信息,谈谈你的感受。
2.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反映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件史实。参考答案:
1.B.2.D.3.B.4.A.5.B。6。D。7。B。8。B。9。A。10。A。11。C。12。C。13。D。14。C。15。B。16。D。二.材料题。
1.(1)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亚太经合组织。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政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题。
2.(1)1955年,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召开。(2)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
(3)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得到恢复。
第二篇:国防
小店镇中学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上级政府和教育局的工作要点提出的国防教育和各项工作任务,并把国防教育和各项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德育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
充分认识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学校领导从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国防教育和军政军民团结的重大政治意义,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这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年级组长体育教师担任组员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防教育工作实施计划。在工作中做到了思想上有认识,工作上有安排,经费上有保障。拓宽国防宣传教育平台。
2、依托各种教育阵地,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国防宣传教育。开辟了广播、宣传栏、手抄报等宣传媒体,加强经常性宣传报道。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日和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影视展播等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
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1、我校结合实际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播放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国防教育影片和纪录片,组织学生反复观看了国庆阅兵式,并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掌握军烈属家庭的情况,节假期间由领导班子组织师生拥军和慰问军、烈属。鼓励军人家属支持亲人在部队安心服役,勉励复退军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3、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现场参观、知识问答、项目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育了他们认真学习消防知识、关心支持消防事业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三、把国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活动以后,都表示要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为将来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建功立业。
2、通过学科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将国防教育作为“三维目标”之一,特别是语文、品德、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一些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来实现国防教育的情感和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项内容。
我校在国防教育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按照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在国防教育工作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小店镇中学 20131.7
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小
店
镇
中
学
小店镇中学
国防教育课任课情况
郝会兰
韩杏花
白广勋
第三篇:国防文档
这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国防的作文。什么是“国防”?我也说不好,但是肯定跟战争、打仗有关,跟国家生死存亡有关。从电视上,从爸妈的谈论中我感受到了国防的重要。国防搞好了国家就会强盛,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们。国防不行,国家,人民就会任人宰割。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着最先进的武器,什么航空母舰啦,战斗机啦,空天飞机,导弹等等,军事基地遍布全球,军队力量超强,许多国家都要看美国脸色,他想打谁就谁。例如轰炸南联盟,攻打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都被欺负惨了。
再说我们的近邻日本,一个弹丸小国,原来也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受西方国家欺负,后来发愤图强,很重视国防建设,从而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竟然发动世界大战,侵略足迹遍及亚洲。尤其对我国的侵略,给我们造成深重的灾难。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国防不行,肯定会挨打,闹不好就得国破家亡。
回想我国清代末期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等,割让台湾、香港、澳门给西方各国,赔款更是不计其数。这真是我们国家的奇耻大辱。再看现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混乱,分裂,贫穷,落后。为什么这样?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前段时间听爸爸和妈妈说中国和小日本要打仗。后来爸爸给我解释了这个问题。原来我们跟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等一些国家有领土纠纷。这些国家要么是大国,实力很强,要么受美国的支持,我们周围面临的战争风险很大。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国防,这样一旦打起来,我们才能赢,才能保卫我们的大好河山,人民的生命财产。
加强国防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今天我们是小学生,小主人。明天就是祖国的栋梁。我们要从小做起,好好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壮大我们的国家,为祖国拥有强大国防而奋斗。只有强我国防,才能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强我国防 保家卫国
第四篇:外交文书(本站推荐)
外交文书
(1)适用范围及特点:
又称外交文件。进行国际联络和外事活动使用的专用文书。使用于国家及其外交机关、派出机构、外交代表与他国及其外交主管机关之间,或国家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间。其特点:①体现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申明和承担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作用。②主要文种和文件格式为国际间公认,行文须遵循国际惯例并体现对等的原则,讲究书写格式、用纸规格、用印及签署等。③注重交际礼貌用语和措词慎重。如身份称呼,依照惯例,称呼对方为“先生”、“阁下”、“陛下”、“尊敬的××”等;对有争议的事件,酌情写“表示遗憾”、“提请注意”、“抗议”、“强烈抗议”等。
(2)特殊要求:格式 使用对外文书首先要注意格式,不要用错。如外长和外交代表使用正式照会,不要用普通照会的格式,非外交代表机构使用对外函件,不要用照会格式等等。
人称 人称要与文书格式相适应。正式照会、外交函件、电报均是以签署人的口气用第一人称写成。在正式照会中,一般不用“我们”一词,普通照会一般以单位名义用第三人称写成,称对方亦用第三人称,不可用“贵方”或“贵馆”等措词,而是重提受照机关的名称。
以机构名义书写的对外函件亦用第三人称。
另外,签署者与受文者要相适应,即人对人、单位对单位。如:正式照会是人对人,普通照会是单位对单位。在个人对个人的外交文书中讲究身份对等,如元首对元首,总理对总理,外长对外长。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大使作为国家的全权代表可对外长、总理、元首,而代办一般只对外长。其他的对外函件可根据实际情况书写。
客套用语 客套用语要与格式相适应。如普通照会开头的“×××向×××致意”这一客套用语不能用作个人函件中的开头语,非外交机关发的对外文书也不用这一套语,照会结尾的致敬语使用时要注意与双方的身份、关系和场合相适应。如,致代办处的文书一般用“顺致敬意”或“顺致崇高的敬意”;给外交部和大使馆的文书则一般用“顺致崇高的敬意”。事务
性的文书,亦用“顺致崇高的敬意”。致敬语不能自成一页,应紧跟正文后另起一段。
称呼 文书抬头即受文人的职衔、姓名等要全称,文中第一出现职衔、姓名也要全称。第二次出现则可用简称。
国名 文书信封和文中的抬头的国名等均用全称。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可用简称。但有些国家由于情况特殊,如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名则须用全称。有些国家由于发生革命、政变或其他原因,国名可能改变,须随时注意,不要写错。
译文 对外文书一般以本国文字为正本。但为了使收件人能够确切理解文件的实质内容,往往附有收件国文字或通用的第三国文字的译文。在本国向外国常驻代表机关发送事务性函件,也可仅用本国文字,不附译文。较为重要的文书则附以
译文为好(有的国家译文本上注有“非正式译文“字样)。各国套语用法以及行文格式与中文不同,翻译时应注意,要符合各种文字的用法。一般函电也可用接受国文字或通用文字书写。
(3)常用文种:有二三十种,包括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外交声明、公报、宣言,照会、备忘录,外交信函、电报,国书、颂词、答词,全权证书、批准书、委托书、领事任命书、领事证书,护照、签证等。狭义的外交文书仅指照会、备忘录、函件3类。
用法:
(一)照 会
照会分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两种。
正式照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大使、代办、临时代办等人签名发出,并用第一人称写成。一般不盖机关印章。普通照会由外交机关(外交部)或外交代表机关发出,行文用第三人称,加盖机关印章,一般不签字。但有的国家要求加盖印章后再由使节或受权的外交官签名。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的区别还在于它们使用范围不同。正式照会用于:
1.重大事情的通知。如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大使、领事的更换,承认、断交、复交等事项的正式通知。
2.重要问题的交涉。如建议缔结或修改条约,建议召开双边、多边国际会议,互设领事馆,委托代管本国财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访问以及其他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问题的交涉。
3.隆重的礼仪表示。如表示庆贺、吊唁等等。
4.为了表示对某一件事的特别重视,也有使用正式照会的。
普通照会用于进行一般交涉、行政性通知、办理日常事务、交际往来。由于外交文书日趋简化,普通照会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政府之间关于重要国际问题的来往,现在也多使用普通照会。
普通照会以同样内容普遍分发给当地各外交代表机关的,亦称通告照会。例如,外交部用以向外交团发送各种事务性通知、规定、条例等照会,以及各外交代表机关用以通知大使、临时代办离任、返任,外交官到离任、例假日等。这类通告照会可复印,受文机关可写“各国驻××国外交代表机关”。
(二)对 外 函 件
对外函件(包括外交函件)形式简便,使用范围较广。国家领导人、外交人员以及各部门各机构写给外国相应人员与机构的书信都可采用这种形式。根据内容情况,凡属重要者,视为正式函件,凡属事务性者,视为便函。一般说来,领导人和外交代表之间的亲笔签名信即属外交函件。
(三)备 忘 录
备忘录是外交代表机关之间使用的一种外交文书,用来说明就某一事件、问题进行交涉时在事实上、立场上、法律方面的细节,或用来重申外交会谈中的谈话内容。可面交或送交对方,无客套语、致敬语,开头就叙述事实。在会谈或交涉中为了对方便于记忆谈话的内容或避免误解,可预先写成备忘录面交对方,也可在谈话后将要点用备忘录送交对方。为了叙述事实或陈述、补充自己的观点、意见或驳复对方的观点、意见,如果用照会过于郑重时,可使用备忘录。有时为
了提醒某一件事,作为一种客气的催询,也可送交备忘录备忘录也可 以作为正式照会或普通照会的附件。
面交的备忘录,不编号、不写抬头、不盖章;送交的则要编号、写抬头、要盖章。有的标上“备忘录”三字。
(四)电报
国家领导人、外交代表,各部门和机构亦常用电报同外国相应人员及单位进行文书往来。电报多用于祝贺、慰问、吊唁及各种事务性联系。抬头应写清受电人国名、地名、职衔、姓名,发电人亦应具职衔和全名或机构名称。
电报可直发收电人,亦可发有关国家外交部转或通过驻外使馆转交。司法文书
(1)适用范围及特点:侦查、检察、审判、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
特点:其制作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定生效之后的判决书、裁定书等,在执行上具有强制性。司法文书作为书面依据和凭证,代表国家意志,适用法律,惩罚罪犯,保护公民,调整国家、集体(团体)、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社会秩序。(2)特殊要求:
1.具有统一、固定的行文格式,目的在于明确反映参与人的身份事项、案由、案件的事实、证据、理由、结论。审理的组织方式和人员等基本内容,体现法律程序要求的特定项目,以保证司法文书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具有实事求是、严肃庄重、准确精练、逻辑严密的语体风格。
3.内容主要包括叙事、举证、说理和结论等,要求符合哲理、事理、法理、文理四者统一的原则。
4.结构相对固定,除标题、首部、尾部外,正文多数按照事实、理由、结论的顺序排列。
5.书写要求用钢笔黑墨水写,字迹端正、标点正确、数字正确,文中的发案时间、有关人员年龄、金额及实物数字等均用阿拉伯数码。(3)常用文种:判决书、裁定书、诉状
司法文书的种类很多,按参与诉讼活动的不同职能的机关分:
侦查机关,主要有控告、检举书,控告、检举笔录,自首书,讯问、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立案报告,案件侦查终结报告,提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通缉令等;
检察机关,主要有起诉(免于起诉)决定,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起诉书,抗诉书,补充侦查意见书等;
审判机关,主要有诉状,开庭通知书,案件审理终结报告,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审判庭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刑事判决布告等;
在公证机关形成的有证明书、委托证明书等公证书。
计划文书
适用范围及特点: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现步骤等而作出的预测和设想,并把这些设想写成系统化、条理化的书面材料。这类文书虽未列为国家正式公文,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组织经常用到,使用的频率较高。
特点:
1、超前性
2、创新性。
3、指导性。
4、客观性。
特殊要求:
1、基础材料要准确。
2、任务指标有余地。
3、使用朴实的语言。
常用文种:计划、规划、方案、纲要、要点、打算、设想、预测和意见 会计文书
适用范围及特点:
特殊要求:
常用文种:
科技文件材料
适用范围及特点:在科研、设计、生产、建设等工作中,以特定的图形、符号、文字、数字和音像,描述自然现象、专业技术活动与传递科技思想的最初记录。是科学技术档案的前身。
特殊要求:科技文件材料的正确形成和有效运转,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①编制科技文件材料要实现标准化,以提高科技文件材料的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有: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种类及其完整性;统一的名词、术语;编号原则和方法;审核签署的规定;图样更改办法;图样幅面大小、书写技术、标题栏组成格式和质量要求等。②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要纳入生产技术或科研、设计管理。具体指在下达科技任务计划的同时,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要列入计划;在检查科技工作进度与质量状况的同时,要检查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与管理效能;科技成果、研制产品、基建工程等,在进行技术鉴定与验收的同时,要检查验收有无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文件材料。③每一项科技工作活动结束或告一段落,其中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科技文件材料,经过整理后按照归档制度向档案部门移交,是科技工作最后一道工序。档案部门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和科研、设计管理,有检查、协助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等工作的职责。
常用文种:①工程图样②技术文字材料③目录式文件材料④声像文件材料
第五篇:大外交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
译作《大外交》是中国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的一本著作。本书既有经验的系统梳理,也有理论学识的丰富研究,对我们了解外交现象、洞悉外交本质大有裨益。而这既得益于基辛格的学者身份,又得益于他丰富的政治经验。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于1957年至1969年在哈佛大学任教,担任过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及福特政府国务卿。在政治观点上,基辛格倾向于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强调行动自由观点,在国际关系理论上突出均势理论,并提出有限战争理论。基辛格的主要著作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的前景》、《国家的战略问题》、《美国对外政策(论文三篇)》、《白宫岁月》、《**年代》、《大外交》、《和平、人生与哲学---池田大作与基辛格对谈集》、《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对大西洋联盟的重新评价》等。此外在政治事件中基辛格对于中美关系做出过巨大贡献,1971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大外交》(Diplomacy)涵盖广泛。首先,这是一本国际关系史著作,时间上从“三十年战争”记述到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其次,这是一本美国外交史专著,本书大部分是对美国20世纪百年外交的梳理。再次,这是一本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政治学方面的理论著作,本书的大量论述都超越了经验的层次,极富哲理。最后,这是一本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现实政治的书,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双重视角,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有力结合。
本书共分为31章。除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是对世界秩序及走向的看法外,作者以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与以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为两条线索,记述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的“三十年战争”至冷战后的世界新形势之间的重大国际事件,论述其外交运作,点评其优劣得失。其中大事件包括三十年战争的进行,维也纳会议的召开,1871年德国的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和约的达成,苏德协定的签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冷战的爆发,朝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匈牙利事件,柏林危机,越南战争,三角外交以及冷战的终结等等。
读完本书,我也获益匪浅。下面说说我的收获。外交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基点,以国家对外目标为指挥。现代外交除了受对象国家、国际环境、决策者的影响外,国内的民意,社会舆论及国内权力部门的相互制衡(如美国三权分立下国会对行政部门的制衡),利益集团,跨国公司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总之,考量一国外交,离不开国际,国内,个人和集团这些重要因素的作用。
外交作为一种政治上的相互博弈,对信息的要求很高。既要知己知彼,又要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同时,当代外交已不仅仅只关注政治问题,经济,文化,环境,国际犯罪等众多新问题也已列入一国外交的职权范围之内。
国际政治思想流派中虽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分,但是,外交必须以一国利益的现实为基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有恒的利益”才是一国外交本质的追求。同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不能排斥天下一家的先人遗产。这一点上,我赞赏美国在其外交政策中较他国有更多的理想主义成分,追求道德与正义,当然美国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取向,也着实令人担忧。总之,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在《大外交》一书中,作者基辛格描述了自三十年战争至冷战的结束近三百年的历史,再现了黎塞留、拿破仑、俾斯麦、梅特涅、史特莱诗曼、威尔逊、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那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各国政治家的风采。而在书中所描述的众多伟人中,我最崇敬的是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915—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为德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他曾经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正如俾斯麦任宰相后在邦议会上说的那样“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既为他赢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从他的早年经历中也可以看出,他属于主张使用武力的强硬派,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些为他日后利用欧洲各国的矛盾,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以实现德国的统一和强大打下了基础。
俾斯麦为实现德国的统一,主要是通过1864年的普丹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又名七周战争或德意志战争)、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这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
俾斯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强硬,更在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透彻的分析能力。这也体现在他实施“铁血政策”实现德国统一之中。
“铁血政策”第一步,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邦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俾斯麦抓住了这次扩大势力的机会。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对丹,就在于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增强对丹麦的力量。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第二步,就是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盟主的战争。为了对付强大的奥地利,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以领土报酬换得了拿破仑的中立。这样,稳住了法国。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面对奥地利预想中的反对,普鲁士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1866年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俾斯麦没有听从,他知道在欧洲这个大均势里,其他强国不会坐视普鲁士势力膨胀,尤其是普鲁士的近邻、欧陆强国法国。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普奥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给普鲁士。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而且,俾斯麦也知道普鲁士在中欧的独大,会招来俄、法等国的反对,所以,保留奥地利对日后的外交斗争有利。第三步,兼并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实现最终的统一。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这样,普法战争就不可避免。于是,他稳住俄、奥等强国,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依靠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
《大外交》对外交运作与国际关系的深刻剖析,对我们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