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光耀纪事年表(小编推荐)
李光耀纪事年表
202_年3月23日
我常被指干预人民的私生活。是的,如果我没有这么做,我们不会走到今天。我可以无悔地说,如果我们不干预很私人的事,如谁是你的邻居,你如何生活,你发出的噪音,你如何吐痰,你所用的语言,我们不会有今天,我们不会取得经济进步。我们决定什么是对的。其他人怎么想不重要。
——国庆群众大会 1986年8月17日
我们也许是个小国,这我们承认,但我们也拥有‘成就情结’。那是我们的情结。我们能够面对全世界,我们正眼面对全世界。每一名国民服役人员手上握着的枪,都是我们自己付钱买的。没有人免费送我们那把枪,而我们因此能够正眼面对全世界。
——《成就情结》 安顺民众联络所
国庆日庆祝活动演讲1972年8月12日 1923年
9月16日:在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号家中诞生。1936-39年
在莱佛士书院和莱佛士学院求学。1946-50年
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在伦敦获得执业律师资格。1950-59年
执业当律师,出任多个工会的 法律顾问。1950年
8月:从英国返回新加坡。9月:同柯玉芝结婚。1952年
长子李显龙出世。1954年
11月:人民行动党正式成立,当选秘书长。女儿李玮玲出世。
4月:在根据林德宪制举行的大选中,当选进入新加坡立法议会,成为反对党领袖(人民行动党赢得三个议席)。
1956年
5月:参加由首席部长马绍尔率领的首个各政党宪制代表团到伦敦进行争取自治的谈判。谈判失败,马绍尔辞职,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长。
1957年
次子李显扬出世。
3月:参加由林有福率领的第二个各政党宪制代表团到伦敦谈判,达成自治协议。
12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市议会选举,赢得13个议席。1958年
3月:同共产党地下组织领袖方壮璧(马共全权代表)进行第一次秘密会谈。
5月:参加各政党宪制代表团第三次到伦敦谈判,双方对成立新加坡自治邦的宪法达成协议。
1959年
5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在新宪制下举行的第一次自治邦议会大选,在51个议席中赢得43席。
6月5日:人民行动党执政。宣誓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时年35岁。
1961年
8月:人民行动党分裂,党内的亲共分子在李绍祖医生领导下成立社会主义阵线(社阵)。
1962年
11月:开始下乡访问全国51个选区。1963年
2月:一批共产党人及其支持者在“冷藏行动”中被拘捕。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成员包括马来亚、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印度尼西亚对马来西亚展开“对抗”行动。
9月21日: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获胜,并在全部三个以马来人为主的选区里击败新加坡巫统。
1964年
3月:人民行动党派出九名候选人参加马来西亚大选,只赢得一个议席。它同联邦政府的关系恶化。
7月21日:新加坡于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发生种族**。
9月:新加坡发生更多种族**。1965年
5月:人民行动党召开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大会,宣扬“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概念。
1月-7月:修订马来西亚宪法的尝试失败。
7月:东姑阿都拉曼在伦敦决定新加坡必须退出马来西亚。
8月9日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1968年
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独立后第一次大选,夺得国会全部58个议席,总得票率是84.43%。本身以94.3%的得票率,第五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理。到温哥华和哈佛大学进修三个月,并考察美国的总统选举,同时研究美国的社会与政治制度。
1972年
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夺得全部65个议席,总得票率是69.2%。本身以82.5%的得票率,第六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理。
1973年
把在国外演讲所得的演讲费悉数捐给教育部,以所得利息设立“总理书籍奖”,每年颁发给双语学习表现特出的学生。50岁生日,全国职工总会出版论文集《朝向明天》作为献礼。
1976年
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夺得国会全部议席,总得票率是72.4%。本身以86.9%的得票率,第七度成为丹戎巴葛区议员,并连任总理。
1980年
8月:母亲蔡认娘去世。
12月: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赢得国会全部75个议席,总得票率是75.55%。本身以76.6%的得票率,第八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理。
1983年
60岁生日,全国多个公私部门和民间团体举行宴会祝寿。
1984年
第一次在大选中无对手当选,第九度担任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理。同年10月19日,提出实行民选总统制以保护国家储备金的建议。
1988年
在大选中以79.4%的得票率,第十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第八度出任总理。
1990年
11月28日:吴作栋接任总理。继续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自1959年6月起,担任总理长达31年又5个月。
1991年
参加大选,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连任丹戎巴葛区议员。民间举行“全国人民向李光耀先生致敬”的盛大晚宴,有4000人出席。
1992年
11月:辞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职位。除了1957年一小段时间,先后担任这个职位长达38年。
1997年
连任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续任内阁资政。10月:父亲李进坤去世,享年94岁。1998年
9月16日:配合75岁生日举行《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首发仪式。这本书是他个人亲自执笔,历时三年完成的著作。
202_年
9月16日:举行《李光耀回忆录(1965-202_)》首发仪式。同一天,也获吉隆坡透明与廉洁学会颁发首个“环球廉洁奖”(Global Integrity Medal),以表扬他在担任新加坡总理期间杜绝贪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02_年
11月:大选,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连任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继续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
202_年
9月16日: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千人盛宴庆祝80岁生日。会上,时任总理吴作栋宣布设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11月14日:弟弟李金耀因患癌去世,享年77岁。202_年
8月12日:长子李显龙担任我国第三任总理。8月16日:以他名义设立的学府“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正式成立,该学院研究重点是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与社会政策时所面对的挑战。
202_年
5月:大选,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连任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继续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
202_年
11月19日:与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为“通商中国”主持启动仪式,推动新中两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双向交流。
202_年
6月25日:公用事业局以他名字设立“李光耀水源奖”,以肯定他在本地水供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2_年
6月22日:政府设立“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旨在奖励以远见和创新思维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或解决许多城市面临的环境挑战的杰出人士或组织。
202_年
10月2日:妻子柯玉芝在家中安详逝世,享年89岁。202_年
大选,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连任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继续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
5月14日:与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从内阁退休,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
5月18日:受委任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高级顾问。1月21日和9月16日:分别出版《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英文和中文版本。该书主要收集《海峡时报》新闻工作者与李光耀所做的一系列访问,谈到新加坡政治制度未来的发展、新加坡与邻国的关系、移民问题、中国与印度的崛起、气候变化等一系列课题。
10月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福特剧院获颁林肯勋章(Lincoln Medal),成为首位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人。
11月28日:推出新著《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同时也成立李光耀双语基金,用来设计适合学前教育孩童使用的英语和母语教材,以及提升师资,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更有利教导双语的环境。
202_年
2月15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类似中风症状,首次无法出席选区的新春团拜宴会。
3月27日:收录了他从1990年至202_年言论的第二套言论集《李光耀言论集:演讲、访谈与对话》面市。
6月4日:获颁国大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以肯定他带领新加坡晋升第一世界国家级别的卓越贡献。
6月29日:三弟李天耀逝世,享年85岁。
8月6日:新著“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李光耀观天下》)在总统府推介。
202_年
8月6日:本地第一座李光耀塑像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落成。这座半身铜像是里昂—新加坡协会请法国知名雕塑家凯奴制作的。
9月5日:获三华社组织颁发“通商中国丰功伟业奖”,次子李显扬代他出席晚宴并领奖。三个组织是通商中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以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9月6日:新加坡报业控股推出以中英文撰写的图片集《李光耀图片人生》(Lee Kuan Yew: A Life in Pictures)。
9月16日:90岁大寿这天,他出席国会,国会领袖黄永宏以四分钟的赞词向他致敬。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同日主办了“李光耀的宏大治国理念”研讨会。
9月18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李光耀创新型城市中心,以及宜居城市研发中心,举办“李光耀与新加坡城市建设研讨会”。
9月:由前新闻工作者编写的《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九册丛书面市。
202_年
11月2日:出席丹戎巴葛集选区与拉丁马士区的植树节活动。
11月7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出席人民行动党在维多利亚音乐厅举行的建党60周年纪念仪式。
202_年
3月23日:凌晨3时18分在中央医院逝世,享年91岁。陈庆炎总统在发给李显龙总理的唁电中说,李光耀为打造一个唯才是用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做出了深远的贡献,他是“现代新加坡的建筑师”。
当人民行动党提名我参选时,我有25个选区可以选择。我选择了丹戎巴葛,丹戎巴葛的人民有权利知道原因。丹戎巴葛是一个属于工人阶级的地区,在比例上,没有另外一个选区比它有更多工人、工薪阶层和小商家,同时又有更少的富有商人和地主。我要代表工人、工薪阶层和小商家,而不是富有商人和地主,所以我选择了丹戎巴葛,不是东陵。
——《为什么我选择 丹戎巴葛》 1955年立法议会 选举竞选演说 1955年3月17日
在一个定期举行自由且秘密选举的制度下,每个公民都有一张选票,执政的权力最终属于人民。一个政党或一个集团,权力再大,其力量也不比人民的权力更大。一个政党执政的权力源自人民。
——丹戎巴葛区补选演说 1957年6月26日
我认为,只要你继续工作,新加坡未来五年将能持续运作。不要期望能得到什么免费的东西。如果相信富有的国家会免费给我们什么,那我们是笨蛋。他们从来不这么做。一旦你习惯不劳而获,你将永远无法取得进步。
——《是什么能让 新加坡持续运作?》 人民行动党成立 18周年庆祝会演讲 1972年4月16日
我们的社会面对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想要传达一个信息,你就必须使用四种语言,也许也须用另四种方言,才能让老人家听明白。我们因此需要尝试找到一个共同基础,无论是马来语、淡米尔语、华语、旁遮普语或约都语,你都需要学习你的母语,维系自身历史和过去联系的生命纽带,以了解自己。否则,讲英语的你将完全失去文化。我认为,新加坡面对的其中一个挑战是,要在英语中找到这个共同基础。英语是国际贸易、科学与科技的语言,而那些放弃英语,尝试促进母语的国家,都退步了。
——《新加坡的治理: 合作的共同基础》 甘榜加卜民众联络所 国庆日庆祝活动演讲
1972年8月19日
我早就在想,如何建立每个公民跟国家以及国家前途之间的利害关系。我要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人们购买住屋和租赁组屋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屋主能为购买住房而感到自豪,而政府津贴的廉价租赁组屋则被严重滥用,维修也差。这使我深信,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国家将会更加稳定。
——《李光耀回忆录(1965-202_)》 202_年出版
如果人民的另一选择仍是——而我相信依然是共产分子,那你将无法有一个可行的两党制度,因为一旦另一方胜出,你唯有将权力交给他,不再举行选举,或是说声对不起,这次不算,我们下次再抛骰子选过。但如果区域取得稳定,我们接下来五至七年能维持过去10年来的那种增长,那我相信一个非共产主义的选择可能会清楚地浮现。就像世界各地的人一样,人民过了一阵子都希望能尝试不同的事物。他们认为那也许会更好,虽然一般上并非如此。但他们投票时就是一意孤行。因此,只要对方多20%的选票,大多数票就不在我这边。
——全国记者协会演讲,针对两党制的询问 1973年4月6日
他们说我把新加坡治理得很好。这让我有点担心,因为我这阵子离开这么久。它仍继续运作。这完全否定了只有我能使新加坡继续运作的论点。
——李光耀访问美国 华盛顿,在白宫国家 宴会厅同尼克逊总统 敬酒后的演讲 1973年4月10日
真正的问题和压力不来自国会中的反对党,而是由经济、社会与国际力量造成。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而国会里风趣且吸引人的解释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裹上了糖衣、被润饰或更合人意,但他们没有获得解决。只有透过实施精明且讲究实际的政策,才能解决问题。
——法新社访问 1978年9月23日
民主制度的假设存在一些缺陷。它假定所有男女都是平等或应该是平等的。因此一人一票。但是平等实际吗?如果不是,坚持平等必然导致退化。
——日本《朝日新闻》 主办的研讨会 1992年11月20日
当领导和人民忘记,或失去他们的方向,不了解我们面对的局限。基盘小、组织力强、人民很能干、在国际上有绝对的自信,有能力与大国共事。我们失去这些,就完了。而且很快就完。
——对新加坡的 最大恐惧
《李光耀:新加坡 赖以生存的硬道理》
公共服务中有一项特别义务,而这义务给予公务员获得养老金的权利,那就是他们必须比别人更有诚信。比起一个在新加坡最重要私人企业服务的员工,公务员掌握了更大的、能影响新加坡人生活的权力。公务员做任何决定都必须根据公共利益。新加坡是一个政府与行政体系都不容忍贪污、裙带关系或徇私的新国家。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中,这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公务员的责任》 公共雇员联合会开幕演讲 1972年4月2日
我相信,比起一个不健康及无趣的长寿人生,一个短暂、健康和充实的人生比较好。我们大家都得死,而我希望我的死是无痛的。如戴高乐所说,‘别怕,就连戴高乐也得死’,而他最终是死了。他在睡梦中心脏病去世,多么幸运的死法。
——《短暂、健康和充实的人生比较好》 第五届亚太心脏科人员研讨会晚宴演讲 1972年10月13日
http://www.feisuxs/news/singapore/story20150323-460137
第二篇:李光耀讲话稿
环球网11月30日消息,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发表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披露了李登辉当年自比“摩西”(纪元前13世纪的犹太人先知)、以及导致后来两岸和新加坡合作设立船运公司失败的旧事。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书中提到,1994年4月李登辉接受日本小说家司马辽太郎访问时,自比为“摩西”,要“率领人民出埃及到应许之地”。大陆方面对此非常不满,导致两岸和新加坡合设船运公司的提案因此破局。
李登辉谈“摩西”,最早可能要追溯到1993年的年初,他在接见“立委”时就触及“摩西”的话题,虽引起了一些注意,但并未形成波澜,然而到了一年多后的1994年3月,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福田辉一)对谈,再次提及“出埃及记”时,就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包括大陆对此的痛击。
这次谈话中,李登辉还提出了“身为台湾人的悲哀”、“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的说法,而引述《旧约圣经》出埃及记摩西带领子民出埃及的故事,用以形容“台湾应该进行的政治追寻”。
李登辉当时跟司马辽太郎说,“我曾和内人商量过,在和您谈话时,什么话题比较好呢?她说《台湾人与生俱来的悲哀!》于是夫妇二人就谈到了旧约圣经上的‘出埃及记’。”司马辽太郎回应:“出生地,是由上帝所决定的咧!我想今天就和‘总统’来谈谈生长处所的痛苦„„虽然说是汉民族,但台湾总归是台湾人的‘国家’”。
李登辉回说:“台湾如果独立,(中共)必将攻打过来。”李登辉还在这次谈话中说,“以前,掌握着台湾权力的,全都是外来政权。最近,我可以满不在乎地说:即使是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噢!只是为了统治台湾人而来的党!必须把他改成台湾人的国民党。”
这番言论在当时喧腾一时,并且大陆也注意到了,并在当年的《人民日报》与香港《文汇报》都有所指责(当时两岸关系尚属良好,前一年才举行了“汪辜会谈”),《文汇报》以警惕李登辉的“台独”言行为题发表社论。而《人民日报》则进行罕见的激烈抨击,指责他背叛了“一个中国”的想法。
另外,对于学华语,李光耀表示,如果他不会中文,当年就无法和蒋经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台湾也不会代训新加坡的军队。李光耀还说,能与中国大陆之间营造某种融洽关系,主要是早期中国对美国及西方世界还缺乏足够了解,但现在不再需要新加坡当中间人了。
第三篇:纪事
大学生村官纪事: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当她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田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迈进时,她的青春,自此就充满了土地的芳香、群山的葱绿。
一、抓住机遇,选择“村官”道路
202_年5月,还在学校上学的她,偶然看到了招生就业处张贴的甘肃省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招聘信息,回家后,她将招聘信息递给父母,想征求家人的意见,但没想到母亲坚决不同意让她报名,父亲也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说让她自己再考虑考虑。她明白,自己是家中的独女,父母视她若掌上明珠,从小到大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环境一点也不熟悉,怎能忍心让她去从没去过的农村工作?他们希望女儿毕业后报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距离报名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她理解父母的苦心,但她还是反复的对父母解释、沟通,告诉他们,她选择的人生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前途非常广阔并且充满希望。她的坚毅和执着终于赢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202_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甘肃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被党组织安排到秦州区中梁乡三湾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二、坚定信念,理清发展思路
学生气未脱,社会阅历不足,农村生活未经历的她,带着满腔热情走向了她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中梁乡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上任后,村里人都听说来了个新村官,还是大学生,大家都纷纷议论,有人说:“这大学生村官能干啥?城里来的娃娃可吃不了我们乡下的苦,过不了几天就不来喽!”也有人说:“你懂个啥,人家南方的大学生村官可受欢迎咧,大学生思想开放,观念新颖,有知识,会上网,给我们能带来好多致富信息。”岳康博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让大家认可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一年多以来的基层工作让岳康博学到了很多,经历了磨练,经历了坎坷,从刚工作时的那种新鲜和盲目感到现在对农村工作思路渐渐清晰和明朗,农村工作对她来说变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她保持旺盛的激情和不竭的动力,从而使她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三湾村村民以种植苹果为主,种植方式多是一家一户,不仅产量低,形不成产业,而且苹果栽植技术落后,卖不上好价钱。要致富就要彻底抛弃旧的种植方法。岳康博认定这个理后,便和村支书王全录商量,王书记认同她的想法,但他深知做群众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些村民思想落后,他们还是喜欢旧有的种植方法。治穷先治愚!岳康博意识到,一定要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经济发展凝神聚气。
三、精心谋划,转变致富观念
在村支书王全录的帮助下,岳康博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建立了一间“农业技术培训课堂”,邀请了市果业局林果专家来村上给村民们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利用村上的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除了文化局配备的图书之外,村委会自筹资金到书店购买了实用的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充实到农家书屋里。培训班和农家书屋开放以来,许多群众都来听讲座,汲取丰富的知识。但是有些村民来了一两次以后再也不见了踪影,这让岳康博很纳闷,后来从王全录书记那里得知,一些村民不识字,培训班老师的专业术语较多,他们听不懂,农家书屋的书他们更不会去看了。岳康博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她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套果树修剪、套袋技术的教学光盘让大家观看,这既解决了培训专家专业术语难理解,又解决了部分文盲群众得不到新技术的问题。有一天,村民师军发现自家5亩多果树上的虫子越来越多,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岳康博拿出光盘,陪同师军一起学习,并帮师军做好记录。看完后,她和师军按照片子里教的配药比例,调制出了杀虫剂,不几天将虫子杀死了。之后,师军按照光盘教学的内容,结合果业专家讲授的技术对自己的果园进行科学化精细管理,这一年,师军5亩果园收入达到4万多元。202_年底,他还被中梁乡政府评为“十佳种植能手”。
从此,村民们都说:“别看我们这新来的女村官秀秀气气的,做起事来还有些想法。”
四、创新模式,增加村民收入
通过学习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积极配合村支部的规划,并主动对产量低,品种旧的果树改换成了“俄矮”、“阿斯”、“天旺”等新品种。目前,三湾村共建成果园202_余亩,三湾村一跃成为中梁乡的果业种植大村。202_年底,经果岳康博的精心规划,三湾村新建果园3000亩,这为三湾村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湾村仅苹果种植一项,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3000多元,几乎是202_年的2倍多。
岳康博看着成片的果园已成规模,她想,村民们一年来辛辛苦苦地种植苹果,一定要让这些苹果卖得出,卖得好。她上网看到,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村都有特色产业,并依托产业建立起专业合作社,保障农产品的产销结合。她立即到工商局去咨询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岳康博动员了全村12户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了“中梁红鼎果业专业合作社”,师军也积极加入合作社,并且担任合作社董事长。合作社成立后,岳康博帮助社员们制订了详细的合作社章程、制度、合同、会员职责、权利、义务等,使合作社的运作更有条理。202_年8月,她与合作社董事长师军、经理何美全成功注册了“红鼎”商标。202_年9月,在市果业局王喜林局长的帮助下,岳康博带着三湾的“红鼎”牌苹果参加了“202_年中国苹果年会暨麦积区花牛苹果节”,合作社董事长师军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苹果种植能手”的荣誉称号。带着荣誉归来的三湾村“红鼎”苹果一下子成了畅销货,202_年10月,合作社所有的苹果被浙江、广州、上海、福建、湖南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岳康博看着大家丰收的喜悦,终于体会到了选择村官这条路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五、积极组织,改善村容村貌
在中梁乡,岳康博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202_年10月,村支书王全录和她商量,趁天气还没有冷,把三湾村的巷道进行硬化,方便村民出行。于是,岳康博立即写报告,乡政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给三湾村巷道硬化工程下拨水泥20吨,她召开广播会,动员每家每户抽出1名劳动力,在半个月内完成三湾村巷道硬化工程。广播会后,全村共抽出100多人,参与到硬化巷道的劳动中。岳康博感动地说:“叔叔大婶,感谢你们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一定和大家努力把我们三湾村变成一个漂亮富裕的新农村。”村民们说:“应该感谢的人是小岳你啊,这修路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更何况这路是修给我们自己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来参加劳动呢?”
如今,巷道硬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平整一新的三条主巷道全长三公里蜿蜒在村里,犹如三条威武的银龙。从此,三湾村的村民们再也不因“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而苦恼了。
青山有情,郁郁葱葱的苹果园已经开始给她丰厚的回报;长路有爱,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已成为她工作的动力之源。“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岳康博,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以土地承载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凭责任成就精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人生画卷。
第四篇:如何评价李光耀?
几天前谣传他去世的时候,就有人邀请我答题,我没有说话。毕竟“盖棺论定”是对一个人的尊重。
现在李光耀去世了,维基百科页面被挤爆。各大媒体纷纷发文评论。
我也写点东西。
李光耀这个人,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得承认他是一个少见的明白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都明确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到治国的时候,他也非常明白新加坡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
李光耀祖上是客家人,生活方式却已经西化。小时候家里想让他上华文学校,他去了一段时间,嫌老师水平太低,执意要去英文学校。
高中时遇上日本侵略。日本人没来之前,亚洲殖民地对日本还是很自豪的,认为这是打破西方优越神话的象征。日本人来了之后,亚洲殖民地人民无比怀念英国。
日军撤走后,李光耀去英国念书。去伦敦一开始接触的是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接触过费边主义,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按照李光耀自己的回忆,他从拉斯基那里学到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从费边主义那里汲取了殖民地争取独立和经济平等的重要性,从毛那里学到了政治斗争的技巧。也在这个时期,他对列宁式共产主义的憎恶扎下了根。这个人读书是真正“拿来主义”的,他觉得什么值得吸收借鉴,就主动去读什么。真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剑桥毕业后,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当选议员。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一道以马来西亚联邦的形式独立。
李光耀当时的设想是要留在马来亚联邦,成为大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曾对与他一道谋求新加坡独立的共产党开刀,动用各种强硬手段压制共产党。马来亚对他的反共政策是认可的,但是马来族害怕华人影响他们的主导地位,64年新加坡接连爆发种族冲突,65年马来西亚踢开新加坡,新加坡被迫独立。当时李光耀在电视上一度失态,记者会中止20分钟。
当时的新加坡就是一片渔村,第三世界水平,国内还有华人、马来人、各种来自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移民,国际上与印尼关系不好,马来人还要抢回他们贸易中转地的位臵。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光耀开始超神。
李光耀的第一个举措,是练兵。
被踢出马来西亚4个月后,马来西亚驻新加坡步兵旅的准将来见李光耀,以保卫他安全的名义坚持要护送李光耀去国会开会。一国元首被另一国警卫队护送去开会,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光耀当时什么也没说,默默同意了。同年,新加坡秘密向印度、埃及、以色列求助他们帮助训练军队。前两个国家拒绝,以色列答应了。
也是在这一年,新加坡开始组织人民卫国军。李光耀的想法是用十年时间达到像以色列那样,虽然不要全民皆兵,但至少要有一批能够迅速动员成为战斗力的人民。
以前我曾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谈起,抛开意识形态偏见,单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讲,以色列和朝鲜的策略其实是类似的。它们都是地缘政治争端夹缝中的小国,都要强调共同体的团结一致、纪律严明,都要依靠反撬大国博弈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形势使然,没有办法。新加坡也不例外。
当然,金家在治理内政方面,基本是纯粹的垃圾。
在没有稳定国际环境的前提下,小国要想成功地生存,必须走集体主义、纪律严明、准军事化的道路,这是那些批评新加坡缺乏自由的西方媒体根本无法理解的。
李光耀有多硬?68年处死在新加坡引发爆炸事件的印尼突击队员,当年印尼就在新加坡旁边海面上搞军事演习。69年新加坡华人和马来人爆发激烈冲突,李光耀有先见之明从以色列进口了坦克和装甲车,开上街震慑暴徒——当时新加坡还很穷,没有钱,但马来西亚还没有坦克,被李光耀的坦克震慑了,所以没有敢在族群冲突中支持马来人。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腾飞之前的。新加坡一直实行全民服役,该你服役了,你不去公司工作,老板受损失,这些在大家眼里,都理所当然。
这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共同体。
我们的生存原则很简单,只有一个:新加坡必须比本区域其它国家更加刚强勇猛,更加有组织和富有效率。——李光耀
李光耀的第二个举措,是发疯一样地招商。
现在大家只看得见新加坡的辉煌,看不见在此之前李光耀为了招商愁白了头。
新加坡一开始尝试过开造纸厂、陶瓷厂、造船厂,甚至还有鱼钩厂,全部失败。
67年李光耀访问马耳他,看见码头工人因为苏伊士运河关闭没工作,领着全薪打球,大为惊讶,一问,英国人因为该地的战略意义,给予全面支持。
李光耀当即决定,新加坡绝对不能走这样的依附道路。68年,英军开始撤离新加坡,到71年撤完,新加坡因此损失大笔好处费,李光耀眉头都没眨一下。
67-68年,李光耀多次亲自去美国招商。凭着优秀的口才和准确的判断力,一些美国商人被他吸引了。
当时的经济学受左翼思潮影响,批判发达国家对殖民地的剥削。但李光耀的观点是,反正新加坡没什么自然资源好剥削的,你无非是看着我们的人勤劳。我们的人本来就勤劳,有工作不是很好?难道所有人都一样懒,才叫不受剥削?
为了招商,李光耀提出第二个举措,那就是动用群众组织,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在公共安全、个人安全、教育、服务方面能跟第一世界相比的国家,为投资者服务。
中国共产党如果能够利用这个办法,消灭所有的苍蝇和麻雀,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协助人民改掉第三世界国家的习性。——李光耀他不是反共吗?你看看他怎么从共产党身上学习长处!
人民行动党虽然是一党独大,但快到大选的时候,党干部/候选人老老实实拉一张桌子去小区听选民意见,听选民说你去年哪里做得不好哪里要改善。这个一党制跟群众紧密联系的程度,根本不是某些党能比的。
新加坡为了把自己建成城市花园,连口香糖都会禁止。
当时恰好赶上大陆搞文革,很多人认为台湾、香港离大陆太近。李光耀把新加坡搞成全心全意为投资者服务的天堂后,吸引了一大批美资企业。到裕廊工业园区设立,新加坡就此开始走上腾飞道路。
李光耀的第三个举措,是把新加坡打造成金融中心
当时新加坡有一位经济顾问温斯敏,对新加坡助力良多。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广泛流传:他去见美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副总裁,说新加坡要打造金融中心。对方说,好,你过来。然后给他看地球仪:整个金融世界的活动,最早是苏黎世。苏黎世上午9点开市,然后是法兰克福,然后是伦敦。下午苏黎世先闭市,然后法兰克福,然后伦敦闭市,纽约就开市了。纽约完了之后是旧金山,等旧金山闭市了,全世界金融活动就睡觉了。而如果你新加坡做起来,全世界金融市场就会第一次全天候运作。
然后李光耀决定,做。
开始做之后,李光耀的原则就是,不向大国压迫新加坡货币汇率的要求低头,不向大公司的裙带关系要求。还是上文中那个副总裁,有一次为了国际信用商业银行跟李光耀求情,李光耀坚决没答应。91年,该银行因信用不佳停止一切业务。
李光耀对谁都不卑不亢。形势逼人的时候,他可以默默忍受,但从不低头屈服。
新加坡是个小国,周围所有国家都会下意识用大国心态来看他。不管李光耀怎么成功,他都改变不了新加坡不可能成为大国的事实。
想象一下今天的马云走在路上,来一个市长还能对他颐指气使的情况,你觉得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李光耀就是这么过来的。
跟马来西亚的恩怨就不说了。
苏加诺访问新加坡的时候,指着新加坡的楼说,印尼人的钱都花在你们这盖楼了。
李光耀什么话也没说,一直看着苏加诺后来被推翻。
菲律宾政要曾经就阿基诺被刺之后的局势征询过李光耀的意见。李光耀委婉指出菲律宾不适合采纳美国式的分权制度,菲律宾没有听。
呵呵。李光耀跟中国的缘分很有意思。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在东南亚的政治地位一下子变得很高大,毕竟是跟美国正面干过。李光耀在国内推行的许多举措,比如推广英文教学,比如关闭传统华人为主的南洋大学,比如反对共产党向该处渗透革命,其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70年代的时候,周恩来曾托人带话给李光耀,奇怪他一个华人为啥这么害怕中国入侵新加坡。李光耀回复,他根本不担心中国侵犯新加坡,因为这样对中国一点好处都没有。他讨厌的是中国不断告诉其它东南亚国家应该搞共产主义革命。
76年,李光耀来北京见过毛泽东。毛对他来说,是一个巨人,他的国家一直都在这个巨人的影子里。而他对毛来说,什么都不是。
但李光耀看到的是这个巨人垂垂老矣,口齿不清,说话需要张玉凤递纸条。
李光耀坐车经过长安街的时候,大概暗暗比较了这里低矮的平房和灰蒙蒙的天空,与新加坡的城市花园。然后他坚信,尽管巨人依然横亘在他面前,但他自己才是对的。
李光耀跟邓小平之间的关系也很有意思。他第一次是在人民大会堂见邓小平,对大会堂里的痰盂印象极为深刻。新加坡全国公共场合都没有痰盂,78年邓访问的时候,李光耀专门让人准备了痰盂,但是邓没用。后来人民大会堂也不设痰盂了。李光耀专门在回忆录里记了这一笔。
插一句,1982年的时候邓小平跟撒切尔会谈,吐痰吐得把撒切尔看愣了。联想到78年邓到新加坡没用过痰盂,看来吐痰也是他的外交武器。
李光耀跟邓交谈的时候,曾经当面对邓说,中国不应该再输出革命。他没想到,邓接下来问他,我该怎么做?
李光耀愣了一下,然后说,停止对印尼和马共的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
邓小平照做。马共总书记陈平彻底丢掉了在湖南的电台主播这个工作。
78年越南入侵红色高棉政权,现在还有人拿这个黑TG。但当时东南亚国家,比如像泰国这样的,人心惶惶。李光耀当时就致电泰国首相克良萨,绝对不要接受越南人开出泰国保持中立的条件。同年见到邓小平的时候,李光耀告诉邓,克良萨决心把泰国生死托付给中国,只看中国是否对越南举动不闻不问。
邓小平面色凝重。第二年,中越战争爆发。
李光耀在位时鞭打过美国人,美国官方说他是理解中国的最好桥梁。
李光耀一生坚决反共,***说他是值得尊敬的长者。
因为这个在最绝望的时刻领导一个国家摸爬滚打出来的人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用哲学,他用这套哲学不偏不倚地对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股力量,不会有隐瞒,不会有偏袒。他自信跟着这套实用哲学走,而不是跟着某些主义或意识形态走,才会成功,不管对谁都一样。
这个人尽管自我,但是公道,所以他说的话可靠。所以他的对手还是朋友,都会尊重他。
看看李光耀的奋斗史,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成功史,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史。李光耀的故事基本上跟马云一样励志。
我认为这才是对李光耀的正确理解:他是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国家。
李光耀74年的时候成立淡马锡控股公司,这家公司到13年投资组合价值大概1690亿美元,年盈利83亿美元,比腾讯高10亿美元。这家公司全面控股新加坡的银行、报业等机构,规模比东南亚其他地区华人银行资本加起来还要大。
这家公司的CEO是李光耀的儿媳妇何晶。
新加坡还有一家更神秘的公司,就叫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控制的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甚至还持有盛大12%的股份。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就是李光耀。
这两家银行加起来,能够掌控新加坡绝大部分的不动产、金融、媒体行业。所以新加坡的事,李家人在饭桌上就能决定。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大资本为底气,新加坡才能成功地搞公积金制度和居者有其屋制度。新加坡人想要有房,基本都能有房。李光耀在评价新加坡福利制度时说,我们不搞施舍,不学欧洲那一套。新加坡不养懒汉。
当然了!如果你从企业高管的角度出发,你肯定不愿意雇懒汉!新加坡人在李光耀眼中,就是他的员工!所以他那么重视住房和教育,提倡新加坡人要早结婚多生孩子,这一切都是劳动力资本再生产!
我觉得看明白这一点,就能客观看待新加坡了。新加坡的问题跟不民主、不自由没有什么关系,而在于这个家族企业选的接班人可靠吗?家族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靠谱吗?少了第一代创业者,企业董事长的眼光会不会出问题?
在目前可以预判的将来,新加坡的国际优势,也就是马六甲海峡通道和金融中心地位尚难改变。跟香港不同,新加坡离大陆足够远,暂时不会受到上海崛起的挑战,但受到影响是难免的。李光耀不卑不亢的作风能使他赢得周围大国的尊重,但李显龙有没有这个本事,那就难说了。
至于国内,我对新加坡反对派的看法跟香港年轻人差不多。他们没有生于动荡因而不理解新加坡为什么要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他们不是英国人而做着英国梦,想要改变却不知道要变到哪里去。真正靠谱有为的年轻人,是关注新技术、新产业这些真正改变世界力量的人,而不是上街闹革命的人。新加坡的未来系于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以及威权政府是不是能像过去一样成功吸纳这些有为的年轻人。至于这条道路到底好不好,我不评价。
我只能说,在这个世界上,政治组织形式丰富多样的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道路的好与坏,最终只能以是否能够可持续地保障其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标准。
第五篇:李光耀中英文简介
Late founder remembered
李光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Lee Kuan Yew, the founding father of Singapore and one of postwar Asia’s most revered and controversial politicians, passed away at 91 early in the morning on March 23, the Singaporean government announced.新加坡政府日前宣布,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于3月23日清晨逝世,享年91岁。他是二战后亚洲最受尊敬、也是最具争议的政治家之一。
Lee, a Cambridge-educated lawyer of Chinese descent, led Singapore from 1959 to 1990 and remained a member of parliament after leaving the office of prime minister.He resigned as “Minister Mentor” in 202_.His son, Lee Hsien Loong, is Singapore’s third and current prime minister.身为华裔的李光耀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法律,并获得律师资格。1959至1990年期间,他一直担任新加坡总理。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但仍以议员身份留在国会;直至202_年,李光耀辞去“内阁资政”一职。其子李显龙是新加坡的现任总理,也是第三任总理。
“To many Singaporeans, and indeed others too, Lee Kuan Yew was Singapore,” Lee Hsien Loong said in a televised address to the nation’s 5.4 million people.President Xi Jinping praised Lee as an “old friend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said he was widely resp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a strategist and a statesman.在电视讲话中,李显龙对540万新加坡人民说道:“不论是在很多新加坡人眼中,还是在其它国家的人眼中,李光耀就是新加坡。”习近平主席曾称赞李光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表示,他是一位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Lee oversaw Singapore’s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and separation from Malaysia.A New York Times article says that Lee saw himself in a never-ending struggle to overcome the nation’s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a potentially hosti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a volatile ethnic mix of Chinese, Malays and Indians.李光耀见证了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也见证了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评论道,为了克服新加坡匮乏的自然资源、应对潜在的恶劣国际环境、稳定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动荡不安的民族关系,李光耀一直在不懈努力。
Lee cemented Singapore’s status as the most business-friendly location in the region by eliminating corruption and building a politically neutral jurisdiction based on the British legal system.A BBC obituary says: “His greatest achievement was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good governance in Southeast Asia, a region long plagued by corrupt, inefficient governments.”
通过消灭腐败,并以英国法律体系为基础建立政治中立的司法机构,李光耀巩固了新加坡在地区内“最友好商业环境”的地位。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讣告中写到:“李光耀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饱受政治腐败和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困扰的东南亚,推广了‘良政善治 ’的理念。”
Up the ladder 勇攀高峰
That helped propel Singapore from an economically adrift port city in the 1950s with a 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just $550 to an Asian financial powerhouse with a GDP per-capita of $55,000, says a Financial Times article, citing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金融时报》所援引的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二十世纪50年代时,新加坡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港口小城,人均GDP仅有550美元;在李光耀“良政善治”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新加坡已经成为人均GDP55000美元的亚洲金融中心。Lee was famous for his “Singapore model”, sometimes criticized by the West as soft authoritarianism, including centralized power, clean government and economic liberalism.李光耀以其“新加坡模式”闻名于世。该模式包括中央集权、廉洁政府以及经济自由主义,但这种模式也一度被西方批评为“软权力主义”。
Lee was a master of “Asian values”, a concept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adopts a paternal role and the good of society took precedence over the rights of the inpidual.His strict rule was reflected in the clean, modern and affluent city that Singapore is today.With low taxes, good schools, low crime and investment-friendly laws, Singapore became a popular plac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o base their employees and operations focused on Sou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李光耀同样精通 “亚洲价值观”。这一观念强调政府的“父亲角色”以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权利。他严明的治理铸就了今日整洁、现代、富足的新加坡。加之低税负、良好的教育、低犯罪率以及有利投资的法律法规,这些都让新加坡成为诸多跨国公司东亚或东南亚总部的首选之地。
A New York Times article says Singapore reflected Lee: efficient, unsentimental, incorrupt, inventive, forward-looking and pragmatic.《纽约时报》的另一篇文章则认为新加坡反映了李光耀个人的品质:高效、冷静、廉洁、富有创新精神、高瞻远瞩、脚踏实地。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Lee’s sharp intellect meant his advice was sought by US presidents from Lyndon B Johnson to Barack Obama, and by European leaders such as Helmut Schmidt, the former West German chancellor with whom he remained close,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Times.据《金融时报》报道,在国际舞台上,李光耀智慧过人,包含林登•约翰逊和奥巴马在内的美国总统都曾向他请教。此外还有一些欧洲领导人,比如西德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曾与李光耀一直交往甚密。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spot the potential of China under Deng Xiaoping, the former Chinese leader whose pro-market reforms unleashed the economic juggernaut that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on purchasing parity terms, says the 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还写到,李光耀也是最先看到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潜力的人之一。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市场化改革释放了中国的经济活力。若以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controversial video
[,kɔntrə'və:ʃəl]
adj.有争议的;有争论的
Singaporean video
[,siŋɡə'pɔ:riən]
n.新加坡人adj.新加坡人的;新加坡的
hostile ['hɔstail,-təl] video
adj.敌对的,敌方的;怀敌意的n.敌对
volatile ['vɔlətail] video
adj.[化学] 挥发性的;不稳定的;爆炸性的;反覆无常的n.挥发物;有翅的动物
ethnic ['eθnik] video
adj.种族的;人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