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机性访谈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的影响
动机性访谈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_年4月~202_年4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及D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Q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良好率(95.8%)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DR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DRS评分[(2.1±0.3)分]低于对照?M[(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Q评分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BQ评分[(1.2±0.3)分]低于对照组[(2.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化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癌性疼痛自我控制水平,是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晚期肿瘤;化疗依从性;疼痛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_)09(a)-0155-03
Motivational interview on effect of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and pain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WANG Xing-ying HE Ye▲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Radiology,Jiangxi Tumor Hospital,Nanchang 33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interview on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and pain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Methods Altogether 9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_ to April 202_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chemotherapy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motivational interview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The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and the DR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BQ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good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95.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2.9%),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DRS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but the DR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2.1±0.3)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3.8±0.6)poi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BQ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but the BQ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1.2±0.3)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2±0.4)point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Motivational interview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enhance the self-control level of cancer pain,which is an ideal way of nursing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Motivational interviews;Advanced cancer;Chemotherapy compliance;Pain control
据统计,在患有癌症的患者中有30%~50%伴随有疼痛,如果是晚期癌症患者则达到60%~90%[1]。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针对晚期癌症患者一般都采用综合化疗手段治疗,化疗药物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样常常会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化疗的依从性。动机性访谈是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达到克服患者心理矛盾的目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3]。相关研究表明,动机性访谈用于疼痛管理中效果确切[4]。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化疗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运用动机性访谈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_年4月~202_年4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4.3±5.5)岁。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4.5±5.4)岁。入选标准[5]:①确诊为肿瘤晚期的患者;②有疼痛症状且疼痛评分>4 分;③预期寿命>4个月;④具有正常沟通能力;⑤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进行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和恶心等)的相关预防与处理以及皮肤护理与饮食方面的指导,对患者进行止痛教育,全面讲解止痛药物的相关知识。观察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以外,还要采取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动机性访谈的形式主要为护士和患者当面交流,一对一进行指导。第一步是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友好地关心患者,耐心听患者描述自身情况,让患者对责任护士产生信任,为访谈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步是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全面地介绍肿瘤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过程、医学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后可能会达到的效果以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着重说明化疗对治疗晚期肿瘤的作用,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化疗药物可能会带来的相关副作用。对患者说明化疗依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一些通过化疗取得成功的案例,以此激励患者,让患者拥有战胜肿瘤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化疗与护理。第三步是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掌握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提醒患者并督促患者按?r按量的服药,指导患者记录自己的疼痛次数,绘制疼痛曲线,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等,动机性访谈1次/d,1 h/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情况,比较护理前后的疼痛控制程度评分(DRS)与疼痛控制障碍问卷评分(BQ)。疼痛控制程度的评价通过DRS评分评估,采用0~10分表示,7~10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0分表示无痛。采用我院自制癌性疼痛控制障碍问卷对癌性疼痛控制水平进行评价,问卷有8个方面,每个方面采用0~0.9分的10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控制水平越差。化疗依从性测评患者平时用药、饮食、肿瘤知识、健康行为习惯以及良好心态5项指标的进行情况,4~5项完成的好则为好,3项做的好为一般,2项及以下则为差[6]。良好率=(好+一般)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RS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DR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DR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Q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Q评分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BQ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临床上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化疗,而且一般都是选用特定的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虽然能杀死患者的肿瘤细胞,但是对患者的正常细胞也同样具有破坏性。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患者一般都会产生剧烈的恶心、呕吐等现象,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使患者白细胞急剧减少以及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7]。加之患者承受躯体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化疗依从性[8]。
动机性访谈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患者打开心理障碍,让患者真切地表达出内心最深处的想法[9]。动机性访谈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可以促使患者独立思考,让患者查找自身问题,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去改善。相关研究表明,动机性访谈对早期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也有其独特的作用[10]。对晚期肿瘤患者采用动机性访谈,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达到提高患者对癌症的诊治知识掌握的目的,让患者正确地认识化疗的必要性,提高化疗过程的依从性,使治疗能够按计划进行,也可以促使患者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预后措施。有研究表明,动性访谈还能促进患者家人的心理健康,让患者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与温暖,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11-12]。本研究结果提示,运用动机性访谈干预治疗,患者的依从性(95.8%)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晚期肿瘤患者一般都会伴随剧烈疼痛,主要包括癌症本身、病变以及化疗等引起的疼痛,这些疼痛可能会引起患者各种病理生理反应,使患者情绪低迷,对治疗失去信心。若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的化疗也会因此中断,甚至终止[13]。有关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癌症疼痛控制障碍问卷评分中有一定作用[14]。在动机性访谈时全面向患者讲解晚期肿瘤疼痛的原因,指导患者正确识别疼痛次数,让医生了解患者疼痛程度,使用对应剂量的镇痛药,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度[15]。本研究结果提示,给予动机性访谈的患者,其癌性疼痛控制障碍问卷评分以及疼痛控制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动机性访谈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化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控制水平,是优质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果.动机性访谈对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_,22(15):39-40.[2]王磊.动机性访谈对Kawase入路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西部医学,202_,27(6):932-934.[3]黄皿,谢蓉芝,李粉玲,等.动机性访谈在特诊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_,11(7):67-70.[4]刘谆谆,顾保娣,张兰凤,等.动机访谈干预模式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_,12(4):395-398.[5]周丽静,平荣,张翠萍,等.临终关怀在50例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_,33(2):323-324.[6]林宁,吴爱珍.晚期肿瘤合并?c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全程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_,18(20):48-50.[7]张小利.优质护理在肿瘤晚期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2_,6(4):83.[8]姚建琴,朱一军,吴敏,等.集束化干预在肿瘤晚期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_,12(13):1213-1214.[9]顾佳君,徐英能,励贞,等.肿瘤晚期患者最佳压疮预防策略的循证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2_,11(11):1027-1030.[10]刘静,谢慧丽.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_,23(2):211-212.[11]吕文静.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评估与护理[J].吉林医学,202_,12(1):239.[12]金玉爱,元美华,陈细秀,等.晚期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_,33(11):1118-1119.[13]刘珍青,闫芳,董艳红,等.优质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_,54(7):154-156.[14]周兴平,屈伟娇,方仙芬,等.规范化流程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癌痛发生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_,37(1):94-96.[15]张伟.优质护理对减轻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_,8(10):141.(收稿日期:202_-06-30 本文编辑:孟庆卿)
第二篇: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缓疗护。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活质量;疼痛舒缓;晚期癌症;舒缓疗护
晚期癌症是临床公认的不治之症,一旦确诊则意味着患者要“等待”死亡,而在这一期间,因大多数患者都有求生意识,当患者得知生存时间不长时,很容易出现害怕等心理,加之受疼痛影响,很容易扩大患者的负性心态,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基于此,为使患者在生命最后时段能安然、舒适度过,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舒缓疗护属于全面照顾型护理手段,通过防止、预测及对痛苦的处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予以优化。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给予舒缓疗护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_年1月-202_年12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依照均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7.4±2.5)岁;病程l~3年,平均(1.2±0.4)年。参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68.3±2.6)岁;病程l~3年,平均(1.3±0.3)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向患者的简单介绍晚期癌症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改变态度、言语及行为等方式,拉近和患者间的距离,使其能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常规安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缓疗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治疗过程中,需依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还要对症状缓解和身心照护的治疗予以加强,对患者的癌痛感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叮嘱患者家属要时常给予患者照护及关心,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患者沟通时,告知其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它是不可抗拒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则意味着“等死”,因大多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很容易出现焦躁等心态,对此,护理人员需最大程度安抚、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如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情况,需即刻采取止痛药治疗,并对用药后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评价标准: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显著。选择VRS(数字疼痛评分法)评定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其中涵盖11点数字评分,剧痛为10分,无痛为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进行计数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两组精神健康与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与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相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l。
讨论
晚期癌症是临床无法治愈的疾病,伴随患者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的不断恶化,以及机体各项系统功能的降低,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一旦患者得知自身生命所剩时日不多,且受疼痛影响,则易使心态进一步恶化。对此,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有报告显示,对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医治的同时予以护理支持,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对癌痛情况能有效抑制,使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压力得到最大程度降低,让患者安详度过最后时光。舒缓疗护属于特殊型护理,它集合了多?N方式,即心理、护理及医疗等,通过给予患者全方面照护,将人文关怀理念有效凸显出来,这样可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缓解患者病症疼痛。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舒缓疗护的应用能使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量提升。
总之,给予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第三篇: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相关治疗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小于20min者16例(8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另外,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数和并发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质控组,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
PICC置管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对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的穿刺插管,其操作比较复杂,置管过程中的穿刺次数和出血量等众多因素都会对置管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1],因此,在置管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置管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回顾性总结40例相关资料,旨在探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_年9月-202_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共计40例,其中包括男性24例和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42岁-75岁,平均年龄为(57.3±14.8)岁,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进行护理的20例设为对照组,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进行护理的2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化疗方案和生活质量评分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肿瘤患者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的插管护理质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首先成立病区质量控制小组:通过考核方法选拔出三名具有较强责任心、护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护士组成质控组,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护理和病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维护、宣教和质量控制。具体方法:一是规范制度,尤其是对导管的维护制度要严格加以规范,制定维护检测列表,内容包括患者信息、导管的型号和品牌等、维护记录以及拔管的时间和原因等。二是规范宣教制度,质控小组成员应该对每个进行置管的患者从入院开始就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和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与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的患者积极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1.3统计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数、拔管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以此评价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间分类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值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2结果
观察组肿瘤患者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的护理下,PICC置管护理质量获得明显提高(P<0.05),主要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结果比较表
项目
观察组 16 4 12 8
对照组 12 8 7 10 3
8.65
<0.05
χ2值 9.22
P <0.05 置管操作时<20min 间 >20min 置管成功所1次成功 需的穿刺次2次成功 数 3次及以上0 成功
拔管情况 计划拔管 17 16 4
1.27 >0.05 非计划拔3 管
并发症 静脉炎 血栓 导管堵塞 炎性反应
3讨论 3 2 4 1 1 1
4.38 <0.05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肿瘤患者,经过反复的化疗治疗后,其机体的免疫力和外周血管情况均处于较差的状态,这大大增加了picc置管的困难,也提升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2_年成立病区质量控制小组以来,对肿瘤患者的picc置管护理质量获得较大的提升,与202_年以前未实行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数和并发症情况等均获得比较明显的提升。
质控小组通过制定严格的导管维护制度,能够保证肿瘤患者有一份完整可查的置管监测I了,方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法,通过循环反复的评价达到逐步改进的目的。规范的制定完善的宣教制度的原因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不但与护士的维护有关,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可以使患者在置管治疗过程中更密切的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治疗成功率[2-3]。参考文献
[1]金晓燕,尚少梅,刘洋等.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2_,24(24):2248.[2]张艺,王翊,姜秀文等.110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_,45(12):1140.[3]任文芳,曾凤霞,郭云等.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_,29(32):39.
第四篇: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的防治效果和负性情绪改善状况。方法:将我院4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循证护理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实验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其负性情绪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负性情绪;脊柱转移癌患者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或受物化因素的长期刺激,而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营养紊乱,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的营养不良、缺血进而发生软组织的坏死。它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很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回归社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脊柱转移癌患者由于病变部位以下感觉缺失、大小便失禁、神经麻痹、活动受限等原因,即使治疗后往往也需要长时间卧床,不能随时改变体位,故压疮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难点之一;此外,由于需要坚持治疗和反复住院,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对疾病控制不利。我院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和负性情绪的防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_年1月至202_年6月期间各种晚期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活检病理学确诊,并且均经骨ECT或椎体MRI证实为脊柱转移者,其中包括:直肠癌6例,肝癌6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2例,食道癌6例,肺癌9例,肾癌4例,原发病灶不明3例。将受试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实验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5-73,平均年龄6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治疗方案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采用一般的压疮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要保持床单的整洁,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洁与干燥,保持患者皮肤干净,帮助患者每隔3个小时翻身一次;若评分大于8分,????护理人员要尽快为患者提供气垫床,及时补充营养,同时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与健康指导并做好心理辅导。1.2.2 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①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料,系统地总结出脊柱转移癌患者压疮发生和负性情绪的高危因素、有效防治手段、护理过程应注意事项等问题。如:潮湿、压力、摩擦力、营养不良等。②循证护理干预。根据以上总结的危险因素,在日常护理因素当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药治疗,解决局部组织受压的情况,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控制压疮演变过程及着力促进愈合。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指导患者的营养搭配原则,以加大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等。②有效减压。指导患者及家属分散垂直的压力、避免摩擦、剪切力、受压时间等技巧。患者应当每隔1小时翻身一次,并且采用30-45°倾斜体位,仰卧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保持床铺的平整、整洁、干燥等;建议患者使用增强型透明贴等皮肤保护膜减轻摩擦力及阻断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等,以保护皮肤等;及时更换床单、清理伤口渗液等,以排除潮湿的影响等。③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及照料者开展关于压疮危险因素、防治方式和处理等内容的持续培训与教育。④实行心理护理。构建融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应该用亲切柔和的态度、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其照料者,操作时与他们亲切地交谈,讲解疮面的情况,减轻自卑感,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水平,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⑤对医护人员开展实时的教育。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时举行讲座、会议等形式的研讨会,使得医护人员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培训。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调查表【【】李霞, 华靖, 杨贤云, 等.手术患者压疮评估申报表的设计与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 202_(1): 130-131.】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3]对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情况和负性情绪状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2 结果
2.1 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为20.0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5.00%),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小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情况 组别
被试例数
压疮例数
压疮发生率
χ2值
对照组 4 20%
实验组 1 5%
2.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状况 干预前2 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SAS 和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表2 干预前后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对照组
45.12±8.51
42.47±8.10 0.89
实验组
44.61±8.43
39.25±9.04
2.77**
t值
0.27 1.71☆
注:干预前后比较 *P<0.05,**P<0.01;2组比较☆P<0.05,☆☆P<0.01 表3 干预前后2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对照组
48.21±8.33
46.14±8.05 1.14
实验组
47.86±8.04
41.73±9.11
3.33**
t值
0.19 2.39☆
注:干预前后比较 *P<0.05,**P<0.01;2组比较☆P<0.05,☆☆P<0.01 循证护理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 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 作为临床护理依据的过程。根据循证医学将其进一步理解为/ 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 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 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0。
临床中压疮的主要依据护士的临床经验或过时的、不完善的理论知识来处理, 缺乏先进理论知识的指导, 更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 为临床实践制订指南, 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针对我科老年患者居多, 首先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性评估, 评估首次在患者入院24~ 28 h 完成, 长期住院患者每间隔7 d 再次评估, 针对评估判断压疮发生危险性的高低, 进行循证护理。对从家中带来的压疮也进行系统评估, 行循证护理,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预防褥疮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褥疮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针对脊柱转移瘤息者的特点,在肿瘤疾病的护理工作中,预防压疮既是护理重点,也是护理难点。由于晚期肿癌患者身体极度衰弱需长期卧床,活动受到限制,特别是经过化疗、放疗后身体各种机能减弱,摄入量少于机体消耗,导致营养不良及全身低蛋白水肿,与此同时身体机能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压疮,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特别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的频繁注射,饮食的控制,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焦虑、抑郁等负性心态会促使体内分泌一些应激激素,对疾病的控制不利。有报道[4 ]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与患者的社会支持、经济情况、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 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干预4 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护理干预,可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内心的痛苦,为其寻找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科学的控制方法。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让患者对疾病形成了比较客观正确的认知,并掌握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给患者鼓励安慰、情感支持可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维,重建心理平衡;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及人际互动使患者建立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科学的饮食方式[5 ]。
心理护理干预对病人心理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S AS、S DS 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干预后干预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 提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通过干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能有效缓解并减轻心理障碍, 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 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3.3 心理护理干预的注意事项(1)充分利用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其心理、生理和社会状态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2)做好心理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通过与病人交谈, 使其发泄出内心压抑的感受,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设身处地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意在交谈中做到大方、自然, 并通过眼神、表情来显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同情, 使他们感到亲切, 增加信任和安全感, 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接受治疗和护理, 以取得最佳的疗效;(3)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 指导其在生活上照顾, 在感情上关心、安慰患者, 鼓励患者的亲友探视陪护, 强化社会支持, 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循证护理是受到循证医学观念产生的护理成果,又称为实证护理。循证护理是依据临床护理实践为中心,结合患者需求及护理经验和研究成果的护理方案,及时
处理患者实际情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实验组进行评估,在预防压疮方面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再系统查找压疮护理的相关资料证实进展的理论与研究成果[2]。经过循证护理的实践,解决诸多护理问题,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也为护理实践提供有力证据。在工作当中,护士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了解患者愿望及需求,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好工作,提升患者对护理的顺从性。循证护理根据患者实情,采取最好的护理方法,提升了患者的生存信念,加强更新护士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余新颖.压疮预防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2_, 27(7): 601-602.【】章哲华.压疮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J].护理与康复, 202_, 11(1): 77-78.【】廖林英, 陈佩莲, 曾锦霞, 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 202_, 25(9).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_,28(12):36-37.护理干预对双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第五篇: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苏强 李浪 黄伟强 周游 王江友 文伟明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B》202_年第12期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