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第一篇: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周金辉 学号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09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学 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202_ 年 6 月

摘要

这里是摘要内容。本文档格式由周金辉提供,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关键词:词,词,词

I

Abstract Write your abstract here.This document is made by Tecyle.Ban quan suo you, fan ban bi jiu.Keywords: Word1, word2, word3

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第 1 章 一级标题...............................................................................................................1 1.1 二级标题.....................................................................................................................1 1.1.1 三级标题..............................................................................................................1 第 2 章 新章节分页...........................................................................................................3 2.1 新章节标题.................................................................................................................3 参考文献...............................................................................................................................5 致

谢...............................................................................................................................6 附

录...............................................................................................................................7

目录是自动生成的,如果刷新目录后格式跑了请自行调整。

III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一级标题

第 1 章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这里是正文设置要求。标题的应用可以直接点快速样式里的标题

1、标题

2、标题3进行设置。本科毕设要求论文只有三级标题。三级标题都会自动编号。如果不是有特别要求,不要删除这个自动编号,不然插入的题注可能不正确。英文和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已经正确设置,无需修改,直接大胆往上面打中文和英文就可以了。

插图要放在正文提及它的后面,要先文后图,尽量不要跨节排列。插入图像的时候会自动插入题注,建议将一张图片占据一正行,如下图所示:

图 1-1 图像的文字说明

插入图片之后在上方的样式中选择“插图样式”即可完成图像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 1-2 图像插入样式

表格的插入采用三线表的方式,题注会自动插入,自动完成编号,如下所示:

表 1-1 表格样式示例

标题1 1 6

标题2 2 5

标题3 3 4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中断的胶片 从今以后 Abs0418

一级标题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新章节分页

第 2 章 新章节分页

2.1 新章节标题

新的章节需要另起一面。用普通的分页符分割就可以了。如果用下一页,页码可能需要自行调整。

页眉上的章节名称会自动更新,页眉的格式也已经设置好了,不用去管它。图像和表格的题注会自动根据章节进行编号,您只需要修改对应的文字描述即可。

图 2-1 新的图像说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新章节分页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_:179-193.[2]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J].1957(1)-1990(4).北京:北京图书馆,1957-1990.[3] 毕设要求至少10篇以上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简述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给予支持的老师和同学。

当然,最好的话可以感谢下周金辉同学提供了这么优秀的论文格式模板

这里写上一页纸就好,不要写太多。

202_年6月 你的名字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包括与论文有关的非必要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计算书、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测试精度等。

第二篇: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反思

学 生 刘杏杏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202_年7月

目录

一、绪论

二、准则建设中的优点

三、准则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一)探究不充分

(二)《准则》和《制度》的关系不够清楚

(三)在可能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彻底

(四)不同会计准则讲解的风格不完全一致,讲解的内容也不够充分

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有计划地组织会计准则的研讨,确保会计准则的基础探究

(二)充实气力,逐渐完善准则的制定机制

(三)尽快研制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四)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新题目摘要

五、后记

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从1997年5月22日我国颁布第一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表露》开始,在短短的5年多时间里,财政部已经正式颁布了16项具心得计准则和一项《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前不久又发布了4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是大家公认的。截止到202_年,国际会计准则共颁布了39项,其中仍然生效的有34项。因此,可以说,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的征途上已经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在此时评价和反思一下这期间准则建设中的长足之处和不足之处将会更加有利于今后会计准则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

评价

反思

制度

一、绪论

从1997年5月22日我国颁布第一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表露》开始,在短短的5年多时间里,财政部已经正式颁布了16项具心得计准则和一项《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前不久又发布了4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是大家公认的。截止到202_年,国际会计准则共颁布了39项,其中仍然生效的有34项。因此,可以说,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的征途上已经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在此时评价和反思一下这期间准则建设中的长足之处和不足之处将会更加有利于今后会计准则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在我国准则建设中对相关新题目的探究不是很充分。基本准则的搁浅、早期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即时废止、具体准则颁布后的随即修改以及目前准则和制度中某些规范的不一致等都是探究不足的直接结果。

基本准则是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

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探究实力及科学公道的准则制定机制。只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气力在实质上增强了,才有能力进行充分的理论探究、国情探究以及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探究;只有逐渐完善现行的准则制定机制,包括如何立项、如何定位、如何协调等,才能保证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总之,会计准则不仅保护市场主体,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而且也不断解放“市场主体”自身,使之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会计准则并生成会计信息,以公平地兼顾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

二、准则建设中的优点

当然,如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比较好地对待政府利益、进而科学地界定会计准则的目标,也能使供需双方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益关系人的多元化已使除政府以外其他众多的利益集团在企业财务呈报中拥有利益,政府在取向于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安排社会资源和分配社会财富的情况下,不应当再拥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转向以“三公”原则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机制,把政府利益要求融入公众利益,以一种与其他用户平等的位置来引导会计准则的制定,确保企业财务信息揭示的真实与公允

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从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特殊“公共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评析会计准则之公共物品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会计准则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会计准则供求的因素,对实现会计准则的效益化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供求理论是分析一系列会计准则问题的有效工具,更是会计准则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一般来说,当会计准则运作过程置于会计知识总量递增和行为模式优化的背景之下时,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日益复杂化,市场主体对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程序、方法等会计准则资源的需求就愈加广泛,政府部门的会计准则供给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会计准则越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长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摘要:

一是定位较准。将会计标准定位在“尽可能和国际会计准则(IAS)保持一致”上,充分考虑到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信息技术推动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今后国际社会必将形成对国际会计准则旺盛需求的局面。

二是制定的效率较高。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中,通过“拿来鉴戒”,巧妙地以较低的本钱获得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三是结合国情,边制定边修改,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是尽可能注重了《准则》和《制度》之间的衔接。五是准则简练、逻辑性强,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探究不充分

三、准则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准则建设中对相关新题目的探究不是很充分。基本准则的搁浅、早期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即时废止、具体准则颁布后的随即修改以及目前准则和制度中某些规范的不一致等都是探究不足的直接结果。

不管目前具体准则已经取得了多么喜人的成绩,对准则理论探究的忽视始终是个缺憾!从逻辑角度看,作为一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应该有先有后,在目前国际上准则建设比较成熟的今天,“先探究理论,后形成准则”似乎比较符合逻辑,否则在具体的准则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准则体系的内在不一致而出现被动的局面。事实上,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建设中就存在这种尴尬的局面。比如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具体准则的讲解中,多数都夸大某项准则是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这无疑代表着准则制订的基本导向,然而,在具体的准则中却又尽力回避能够导致相关会计信息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而较多地使用能够导致一种可靠会计信息的账面价值,这种目前状况的存在应该是由于我国的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订之初没有明确界定准则制订的目标造成的。基本准则从颁布以后基本上就“丧失了功能”;财务状况变动表在颁布并对会计职员普遍培训后尚未实施应用就被废止;《债务重组》等准则在颁布之后一两年之内就进行了修改,还有准则和制度在某些方面缺乏衔接,比如固定资产,在其确认标准、应提折旧额、无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的判定标准等方面都出现了不一致等现实,也都是对国情探究不透彻、匆忙上马造成的结果。

《准则》和《制度》的关系不够清楚

(二)准则最初是作为指导会计制度的规范出现的。根据当初会计制度体系的设计,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出发点是《会计法》,会计准则是在《会计法》指导下制定的原则性的会计规范,而会计制度是在会计准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的会计规范。这样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应当由三个层次构成摘要: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它们之间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各有所用。然而,从目前实际发布的会计准则来看,很难验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摘要:

1、现行的会计准则实质上和制度是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存在谁指导谁的关系

2、从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来看,它由三部分组成摘要:正文、指南和讲解。指南中详尽地阐述了准则的运用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会计准则具有了可操纵性。如此下往,未来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之间的最大区别恐怕只是会计科目的设置、解释和运用了。

(三)在可能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彻底。

我个人以为,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建设目标应该坚持这样一条原则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IAS等国际流行的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当条件不具备时,应该考虑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凡做法。但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仍然保存了一些我国过往一直流行的、但并非公道的会计惯例。以存货为例,从国际惯例上看,低值易耗品不属于存货,价值低时可直接计人用度,价值相对较大时应该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原因很简单,由于低值易耗品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它是一种劳动资料。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将低值易耗品作为存货来处理,而且至今仍保存了这一特色做法。另外,我国存货准则中单独规定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本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而除此之外的存货采购本钱同时还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回属于存货采购本钱的用度。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规范的存货采购本钱来看,它们对商品流通企业和非商品流通企业都没有进行区分,原因很简单,存货的采购本钱没有理由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而我国保存了这一独特的做法。

笔者以为,我国会计准则中保存这些特色的做法是没有理论根据的,它反映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在可能情况下的不彻底。总之,从长远的眼光看,准则中保存一些没有必要保存的“中国特色”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国情答应情况下的同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

(四)不同会计准则讲解的风格不完全一致,讲解的内容也不够充分

本人在对具体准则进行比较探究中注重到,我国具体准则在讲解中没有注重保持一致的风格,这使人感觉整个准则体系有失严密性和严厉性。比如,在对于准则制定中究竟如何和《制度》进行协调和同一的新题目上,《存货》和《固定资产》准则中的阐述风格完全不一样。在《存货》准则的讲解中,多处考虑了《制度》中的做法,并经常使用“为了和《制度》保持一致”等语言以尽量和《制度》取得一致;然而在《固定资产》准则讲解中,几乎没有一处阐明该准则应该和《制度》相一致的观点,而且每当解释制度和准则对固定资产规范上的差异时,准则中总是使用“《企业会计制度》也仅仅规定了„„”这样一种明显带有局限性语气的语言。又比如,我国很多准则在讲解部分都有有关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对某个准则相关规定的说明以及我国相同准则产生某种具体规定的简单思路,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讲解风格,既有利于人们充分理解和熟悉有关准则,也有利于社会对准则制定的恰当性做出判定。但本人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准则讲解都是这种风格,比如《建造合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准则几乎没有这部分的说明。

中国准则发布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正文之后的指南和讲解,这多少有些国际会计准则流行发布模式的“味道”,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准则的讲解部分对相关新题目及说明还不够透明。比如,尽管我国多数准则在讲解部分都有国际流行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说明和我国产生某种规定的一般思路,但几乎所有已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都没有解释准则的立项经过、制定背景、主要反馈意见、主要分歧、官方态度、决断依据等准则制定中深层次的内容。

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有计划地组织会计准则的研讨,确保会计准则的基础探究

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中国会计界的一件大事,是会计准则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严厉而重要的新题目,不是几个人、几篇文章就能解决得了的新题目。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经常性的课题探究、专家研讨,并组织调查小组不断地深进实际,调查探究和准则相关的一些重要新题目,使每一项准则的立项、颁布和修订都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从而确保会计准则的质量。

(二)充实气力,逐渐完善准则的制定机制

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探究实力及科学公道的准则制定机制。只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气力在实质上增强了,才有能力进行充分的理论探究、国情探究以及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探究;只有逐渐完善现行的准则制定机制,包括如何立项、如何定位、如何协调等,才能保证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三)尽快研制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目前,我们已经正式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和一个非常全面的、有实质性规范功能的《企业会计制度》,而且还颁布了一些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应该说在全面建设中国准则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根据目前已经颁布和正在颁布的具体准则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及原则,立即进行回纳、探究和制定我国的概念框架或者试行草案,以此作为指导未来一系列准则的基本依据。

(四)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新题目摘要:

1、会计准则在颁布时应该继续坚持“准则——指南——讲解”的一贯风格,而且要注重这种风格的一致性和阐述、讲解的透彻性,以会计职员能够操纵为标准,为将来终极取消制度做好预备。

2、在可能(指对本国经济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和有条件(指本国的会计职员能够清楚地理解和运用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彻底抛弃不必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处理方法,使本国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高度一致。

3、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规范的关系。笔者以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各项规范之间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我国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包括未来规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不仅在内容上要尽对地协调一致,不能出现彼此不

一、使企业难以适从的现象,而且它们的适用范围要尽对明确,保证一个企业只能适用一种会计规范,而不是模棱两可。

五、后记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设计框架到具体各部分的编写,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正是有了导师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最后综合我通过中国农业现代大学远程教育的学习经过和对中国会计行业的见解与展望,从《准则》建设的优缺点和整个过程的长久性,以及几点建议综合陈述了我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反思,至此要感谢中国互联网时代,让能我接受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并从中得到一生受益的知识和无穷的力量!感谢你们的培养,让我从对会计一无所知到现在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并能熟练的运用到我未来的工作中。谢谢!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单亮方。谈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202_;12

[2]郭向平。济南市历下区财政局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做法[J]。财务与会计,202_;1 [3] 《企业会计准则》 [4] 《小企业会计制度》 [5] 《会计法》 [6] 《会计电算化》

[7] 陈美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02_版[1]202_-01-01 上海财大 [8] 董丽,吴莹《会计实务》 202_-12-1 立信会计出版社 [9] 徐金仙《会计基础》202_-08-01立信会计出版社 [10]《会计学原理》

[11]《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企业会计实务 [12] 《财务会计》

[13] 《税务会计与实务操作》 [14] 《小企业会计制度解读》 [15] 《基础会计实训》

第三篇: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中农大教字„202_‟1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教育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初步尝试。

第二条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具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独立研究,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组织与领导

第三条 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全面负责,教务处、院(系)分级管理,分工协作。

第四条 教务处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明确学校的总体管理目标。组织协调各院系的有关力量,分解实施管理目标并布置全校的毕业设计工作任务。

2.负责具体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协调有关问题;负责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校级开题与毕业答辩。

3.做好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编印工作。

4.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5.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教务处毕业论文(设计)文档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院(系)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规定,布置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组织有关系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审定指导教师名单,审定题目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汇总《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报教务处备案。组织选题与开题、定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组织评选、推荐本院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

2.做好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控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3.做好本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于春季学期末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送教务处,并按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选编撰写规范》撰写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一并送教务处。

4.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本院毕业论文(设计)等文档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第三章 指导教师职责

第六条 指导教师一般由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由系安排,主管教学院长审批。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不得超过6人(不含指导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学生)。

第七条 在校外单位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由学生所在学院聘请校外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同时确定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导师。

第八条 凡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教师,应本着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认真做好选题与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工作。不仅要负责业务指导,还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九条 确定题目,拟定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提出论证意见。认真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并签字。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答辩申请给予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结论。

第十条 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指导教师必须保证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答疑和检查。

第十一条 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指导。

第十二条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

第四章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条 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第十四条 要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成果,否则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并要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与后果。

第十五条 在设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既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第十六条 无论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校(实习单位)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含四分之一)者,取消答辩资格,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第十七条 答辩后,学生应交回所有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阶段资料、实验原始记录、译文、软件文档等)。

第五章 选题与开题

第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第十九条 选题尽可能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题目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不同条件选择。减少假拟题目的数量。结合实际的选题,如果综合训练不够,指导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题目的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通过努力能完成工作任务。原则上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几名学生共同承担一个较大的课题时,必须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十条 选题要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对于方案设计、实验与数据处理、绘图、资料查阅和外文翻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综合考虑。选题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十一条 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题目筛选审核,必要时对题目进行论证。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批准后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二条 学生自主选题,由系主任组织相关教师对选题进行评定,认可后确定相应指导教师并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三条 主管教学的系主任负责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各设计题目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并组织学生选题,学院协调平衡后,确定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由主管教学的系主任签发正式的任务书。

第二十四条 组织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开题指导讲座。第二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必须在第七学期初下达给学生,学生可以结合所选的题目选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

第二十六条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撰写论文的基础,也是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依据之一,毕业生必须认真完成。

第二十七条 学生在接到任务书后按学校要求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给指导教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学生提交开题申请。

第二十八条 各专业组织所有学生进行开题。同时学校、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10%比例的学生进行统一开题,结果在学校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九条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文献综述(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主要参考文献;主要研究(设计)的目标内容、拟采用方法和技术路线;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途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技术资料、主要仪器设备等)。

第三十条 取得开题资格要求:广泛研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提交一份文献综述(3000字以上)并列出研读资料目录;完成与论文相关的专业领域外文资料翻译一篇(3000字以上),并由指导教师评阅签字通过;提交《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

第三十一条 开题报告论证须由不少于3名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论证组进行论证,并在学生报告后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后由论证组成员签字认可。首次未通过论证的学生,必须在三周内重新完成开题工作。

第三十二条 所有学生应于第七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第六章 质量监控

第三十三条 质量监控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学校、学院、系三个层面分别组织检查,校、院视导组参加检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各学院检查开题是否按时完成,重点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否及时下达到每个学生。

第三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学校、学院、系三个层面分别组织中期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

第三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各学院、系着重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质量进行检查,对学生是否具备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查。

第七章 答辩与评分

第三十七条 各专业应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答辩工作可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参加。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答辩资格的审查标准,明确是否同意其指导的学生参加答辩并评定成绩。如果指导教师认为答辩申请人不具备答辩资格,答辩申请人需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重新修改,再提交答辩申请,直到符合答辩条件,方可参加答辩。评阅、答辩程序按各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细则进行。第三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分。采用“结构分”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构分由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人的评分和答辩评分按2:2:6结构组成,具体的评分标准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评阅人评审标准、答辩评审标准执行,各学院可根据专业选题的特点另行制定,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答辩委员会给定综合成绩,答辩委员会有权独立评定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各专业学生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得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20%。

第八章 总结

第三十九条 毕业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系)要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及毕业答辩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并于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两周内,将书面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送教务处。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以前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相符的,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水稻陆两优996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测定与分析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rice luliangyou 996

critical nitrogen dilution curve

学生姓名:衣启乐

学 号:201042144125

年级专业及班级:202_级生态学(1)班

指导老师及职称:刘向华 副教授 学 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2_年 5 月

目 录

摘 要:.....................................................................................................................关键词:...................................................................................................................1 前言.....................................................................................................................1.1立论背景.............................................................................................................1.2氮素水平对作物生物量积影响的研究进展.....................................................1.3作物临界氮浓度与稀释曲线的研究进展.........................................................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2.2 试验设计............................................................................................................2.3 测定项目..........................................................................................................2.3.1 干物质测定...................................................................................................2.3.2 氮的测定.........................................................................................................2.3.3 成熟期产量测定...........................................................................................3结果与分析............................................................................................................3.1 数据处理..........................................................................................................3.2 实验水稻移栽后地上部干重变化情况............................................................3.3 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产量分析......................................................................3.4 临界氮的计算..................................................................................................4 讨论与结论.........................................................................................................4.1氮素水平对水稻氮浓度的效应及其临界氮浓度模型...................................4.1.1水稻临界氮浓度模型分析............................................................................4.1.2临界氮累积模型在氮素运筹中的应用........................................................4.2结论...................................................................................................................参考文献.................................................................................................................致

谢.....................................................................................................................2

that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n ri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dilution curve of the critical feed rate was less affected, the model has good stability.The parameters of “a”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nitrogen specific dilution curve wss a little bit different for this cultivar.Keywords: rice;biomass;nitrogen accumulation;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model 前言

氮元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当前世界水稻种植国在水稻施肥方面仍以氮肥为主[1]。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也是以氮素的高投入为基础。过量施氮不仅增产效果甚微,而且给环境造成负效应[1-4]。目前我国水稻氮素利用率较低,导致稻米生产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已成为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氮素合理运筹可在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同时,提高作物的氮素利用率,减少因过量施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适时定量施肥已成为现代农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作物施氮量的准确预测是以作物生长需氮量信息为基础。研究表明[5],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地上生物量的氮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在作物生长不受氮素制约、地上生物量氮浓度值达到临界氮浓度且生物量达到最大累积时的施氮量为最适宜氮素水平。由于超级水稻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在不同生态区间的通用性等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空白。

为此,关于在大田条件下通过作物生长对氮吸收进行调控的问题至今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超级水稻临界需氮量模型属于水稻科学前沿问题,基于水稻氮素水平试验,开展该领域研究,弄清水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稻生产中的氮肥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1.1立论背景

传统作物适宜施氮量的确定是以收获时获得最高产量为标准,这种方法是假定作物整个生长期的氮需求量为恒定,而且在各生长阶段氮供应与需求的偏差对其生长无影响,该假设显然不成立。作物适宜氮需求量是根据一定环境条件下某一时期内作物生物量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氮吸收量确定的[5],作物需氮量的预测是在氮肥供应充足且作物氮浓度值在临界水平上时,作物生物量增长速率达到潜在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的。

作物生物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可以用多种模型表示,其中二次方程和指数模型使用较多[6-l6],虽然选择哪种模型受作物种类和氮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作物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从低施肥到高施肥均表现为:慢、快、最大和慢4个阶段的变化形式,作物生物量随生育进程表现为S型曲线,而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地上生物量氮浓度值也在不断变化[17],从而导致氮需求量亦随生育期呈s型变化。因此,在作物的每个生长阶段均有一个独特的氮需求值,这一需求值可使作物在该生育阶段内生长速率达到最大,且氮浓度值在临界水平上。

由于作物生物量的累积速率在不同生育阶段存在差异,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量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而变化,每个生长阶段均存在一个适宜的需氮量使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而传统施氮量的确定可能或者低估了作物在最快生长阶段内的瞬时需氮量,或者过高估计了作物生长速率较慢阶段对氮的需求量。

作物生长早期和晚期生长速率较慢,对于前者主要归因于:(l)正在进行分裂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2)因苗期叶面积指数低而使光截获量和光合作用能力降

b为系数。由方程(1-1)确定的曲线分为3种类型:在临界曲线以下,作物生长受到氮制约,位于临界曲线以上,作物生长不受氮的限制,只有临界曲线上的氮浓度最为适宜。

基于模型(1-1)Greenwood等于1990年提出了关于C3,C4植物临界氮浓度与地上生物量间的通用定量模型,但所建模型实际上是在植物生长不受氮素制约的试验条件下确立的,供试C3植物有酥油草、紫花首楷、马铃薯、小麦、油菜、卷心菜、豆类,C4植物包括高粱、玉米等。事实上以上两模型是在作物生长不受氮素制约条件下的平均曲线模型,而真正的临界氮稀释曲线应该低于它们。在大量研究基础上,Lemaire和Gastal对Greenwood的模型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以下定量模型: C3 作物: N=4.8W-0.34

(1-2)C3 作物: N=3.6W-0.34

(1-3)

模型(1-2),(1-3)表明,在吸收相同量氮素的条件下,C4植物的生物量累积较C3植物多25%,但所有作物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斜率相同。然而,不同的植物由于其生长发育期、植株生长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各不相同,氮稀释曲线也应有所不同,有关学者建立了对牧草、马铃薯、油菜、玉米和卷心菜的氮稀释曲线模型,且这些模型参数均存稳定性。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作物生长早期,由于植株间对光照无竞争现象,临界曲线斜率参数b值下降不明显,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认为在作物生长早期,氮浓度值因稀释现象较轻而维持不变,但不同作物间生长初期的氮浓度值不同,其中牧草和小麦的值分别为4.8%和4.4%。但Justes的研究表明,尽管小麦苗期的自 我遮荫现象己经存在,生物量在1.5 Mg/hm2时仍可维持这一恒定的氮浓度值。

综上所述,临界氮浓度的存在和稳定性使作物最大生长量条件下氮吸收的模拟和预测越来越成为可能,使作物需氮量的预测和氮营养状况的诊断亦成为可能。有人己经尝试将氮临界稀释曲线用于确定作物氮需求量、计算氮营养指数和用于包含氮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模型中,临界氮浓度还被用于诊断作物是否有氮亏缺现象。

上述研究所得到的模型形式与Greenwood等提出的假设一致,但参数不同。但针对水稻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的研究至今仍为空白。由于超级水稻属于转基因或杂交作物,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亦存在一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若存在,其参数的系统变化如何?这些问题均有待于研究、解决。

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纵观国内外氮素对作物生长发育、氮吸收、适宜施氮量研究的研究较多。由于超级稻具有不同于传统稻的生长性状,对水稻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生育阶段或几个关键生育期,系统、定量地研究水稻生物量累积还没见报道。水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的确立是基于地上生物量、氮累积的动态监测,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将为生产中水稻的合理氮肥运筹提供依据。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为:首先是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区进行大田氮素水平试验,水稻移栽后定期进行田间取样,并测定其干物重和含氮量。从而为水稻田的精确施肥提供具有合理、有生理基础的理论依据。

根据图3分析各处理的氮与地上部干重呈现稀释曲线,并且各曲线都分布于由N1和N8所组成的虚线内,且N1在标准曲线的内侧,N8在标准曲线的外侧,N5几乎位于标准曲线上。讨论与结论

4.1氮素水平对水稻氮浓度的效应及其临界氮浓度模型

4.1.1水稻临界氮浓度模型分析

水稻地上部分氮浓度随生物量的增长为一稀释过程,二者间的关系符合Greenwood等人的假说:N =aW-b(其中N(%)为临界氮浓度,W(kg/hm2)为地上最大生物量,a、b为参数).根据Justes提出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确定方法,水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

N=2.7W-0.31 Greenwood等人的假说:

C4 作物:

N=3.6W-0.34 对比假说与试验结果的参数b值基本相同,表明生态条件对水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斜率影响较小,即模型存在较好的稳定性。参数a存在明显差异,则表明不同生态区域有其特定的临界氮稀释曲线。

氮素水平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和氮浓度值均有显著影响,过多施肥前两者均无增加现象,但氮浓度值呈上升趋势,表明水稻生长有一临界需氮量。

已有的研究表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氮浓度与其生物量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继1990年Greenwood, Lemaire和Gastal等[23,30]提出关于C3、C4植物的临界氮浓度通用模型,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尽管所得模型形式与Greenwood等提出的模型一致,但参数不同。本研究得到的单位面积水稻田地上生物量累积量与其临界氮浓度值间的关系模型形式符合Greenwood等的假设,试验对应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参数b相接近(为0.31),但参数a存在一定差异,这与上述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参数值在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均一致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

4.1.2临界氮累积模型在氮素运筹中的应用

传统的水稻田最佳施肥量的确定是以收获时的最高产量为依据,而对氮素在生长生育阶段的贡献并不清楚,通常将不同阶段的需氮量视为相同,并由此确定不同阶段的施肥量,而水稻植株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素的需求量存在阶段性差别,由此,传统施肥量的确定对于快速生长阶段氮素需求量的估计可能低于实际需求,而对缓慢生长阶段的需肥量的估计则可能高于实际值。根据模型的计算结

[13] Cerrato M E, Blackmer A M.Comparisons of models for describing corn yield response to nitrogen fertilizer [J].Agronomy Journal, 1990,82:138-143.[14] Hanks J, RiTchie J T Modeling plant and soil systems.Madison [M].Wisconsin.-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91.[15] Keen R E, Spain J D.Computer simulation in biology: a basic introduction [M].New York: John Wiley.1992.[16] Zebarth B J, Bowen P A, Toivonen P M.Influence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broccoli yield,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apparent fertilizer-nitrogen recovery [J].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1995,75:717-725.[17] Plenet D, Lemaire G.Relationships between dynamics of nitrogen uptake and dry matteraccumulation in maize crops.Determination of critical N concentration [J].Plant and Soil,1999,216:65-82.[18] Ingestad T, Agren G I.Theories and methods on plant nutrition and growth [J].Physiologia Plantarum, 1992,84:177-184.[19] 杨京平,姜宁,陈杰.施氮水平对两种水稻产量影响的动态模拟及施肥优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2_,14(10):1654-1660.[20] 上官周平,李英,陈培元,等.氮肥与底墒对小麦同化产物累积与运转的调节效应模型.[J],西北农业学报,1994,3(2):63-68.[21]Damisch W.Biomass yield-A topical issue in modern wheat breeding programmers[J].Plant Breeding, 1996,107:11一17.[22] 孟亚利,曹卫星,柳新伟,等.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动态模拟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202_,30(4): 376-381.[23] Michael S, Watt, Peter W, et al.Above-ground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nitrogen fixation of broom(Cytisus scoparius L)growing with juvenile Pinus radiata on a dryland site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2_,184:93-104.[24] Shibu J, Sara M, Craig L, et al.Growth, nutrition,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responses of longleaf pine seedlings to light, water and nitrogen [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2_, 180:335-344.[25] Bassett D M, Anderson W D, Werkhoven C;H E.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in irrigate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J].Agronomy journal, 1970,62:299-303.[26] 张旺峰,李蒙春,勾玲,等.北疆高产棉花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J],棉花学报,1998,10(2):88-95.[27] 张旺峰,李蒙春,杨新军.北疆高产棉花生物量积累的模拟.[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87-92.[28] 沈秀英,刘俊文,给宗兰.两熟棉田五种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生物量积累与分配.[J],作物学报,1985,11(2):131一137.[29] 肖世和,陈孝.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分析.[J],作物学报,1995,21(2):155-160.[30] 张洪全,齐沛君.春玉米子粒灌浆及产量构成因素与追氮量关系研究.[J],玉米科学.1994,2(4):56-58.[31] 金继运,何萍.氮钾互作对春玉米生物产量及其组分动态的影响.[J],玉米科学.1999, 7(4):57-60.[32] 覃夏,王绍华,薛利红.江西鹰潭地区早稻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_, 4:691-698

[33] 李刚华,丁艳锋,薛利红,王绍华.利用叶绿素计(SPAD-502)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和推荐追肥的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_,3:412-416 [34] 梁效贵.华北地区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研究[J],作物学报,202_-12-11 [35] 薛晓萍.棉花花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建立及在施氮量调控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2_-06-30 [36] 阙金华;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_-11-30 [37] 张小平;栽培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研究 202_-03-15 [38] 陈德新,邹应斌.水稻实地施肥技术介绍.[J],作物研究,202_,3:177-180 [39] 姜龙.实地氮肥管理对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2_,5:13-18 [40] 聂守军,史冬梅,谢树鹏,刘静.叶龄诊断施肥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2_,1:38-39 [41] 陈新红,叶玉秀,周青,耿凯.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_, 13:258-260 [42] 程效义,徐海,马作斌,何广生,刘迪,李景波,陈温福.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杂交水稻,202_,5:77-80 [43] 贺帆,黄见良,崔克辉,曾建敏,徐波,彭少兵, R.J.Buresh.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_, 1:123-132 [44] 李国生,张耗,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_, 4:116-121 [45] 刘代银,伍菊仙,任万军,吴锦秀,杨文钰.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子粒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_, 3:514-521 [46] 吕忠贵,杨圆.浅析氮磷化肥的使用,利用及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 3:30-34 [47] 钱银飞,张洪程,李杰,吴文革,郭振华,陈烨,张强,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粳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_,3:522-528 [48] 孙芙英,张凤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7, 5:46-48 [49] 孙伟晶,王伯伦,陈丛斌.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_,20:9411-9413 [50] 滕斌,李之林,肖立中,张瑛,吴敬德,朱学桂,宣红.施氮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_,7:30-33 [51] 王春香,刘阳.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_,18:13-13 [52] 王庆胜.施肥方式对白浆土水稻SPAD值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_,5:40-42 [53] 王子臣,张岳芳,周炜,陈留根,郭文善,郑建初.氮钾肥用量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米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特征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2_,2:236-242 [54] 魏宝磊.氮肥运筹对南粳44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_,20:54-55 [55] 杨国才,游艾青,胡刚,刘凯,陈志军,李三和.施氮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早稻两优3418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_,12:2944-2946 [56] 于乃军.利用叶龄诊断技术指导水稻施肥.[J],北方水稻,202_,4:52-53 [57] 于晓慧,王广元,李广信,梅青,石红卫.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晋稻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_,4:45-47页

[58] 邹长明,秦道珠.水稻氮肥施用技术Ⅱ.看苗施用氮肥的叶片诊断指标.[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_,1:29-31

本论文是在刘向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刘向华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两年来刘向华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吴小玲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完成了实验室的测定工作,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吴小玲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梁运珊教授对于我的科研工作和论文都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验室工作及撰写论文期间,张竞元、冯成利等同学对我论文的分析部分书写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第五篇: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精选)

学号:

题 目: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湖南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XXX

经济与管理系

企业财务管理

摘 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比较薄弱,这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欠缺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会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会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中小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ail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have become the mainstay of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our country’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which develops continuously, while also constantly improve own internal control.However,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is imperfe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relatively weak, the outstandingly the performance of which is the weakness of entrepreneur's managed capacity, the faultiness of enterprise governs the pattern, the lack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o on.If these problems cannot be solved for a long time, which not only affect the continu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even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state economy order seriously.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needs to unify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optimize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 crystallize their control objectives, improve th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onstantl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internal control.Keyword: SMEs;internal control;issue;strategy.Ⅱ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绪论....................................................Ⅲ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1

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1

2、内部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3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5

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5

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6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建议............10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重视人的因素.................10

2、明确权责利关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11

3、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12

4、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13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事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但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地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从内部牵制原则出发,沿袭相互制约、相互检查和相互协调的思想,尝试着在组织结构、业务程序、处理手段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其所属部门的人员及工作进行组织、制约、激励和调节,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控制方法。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内部控制框架,该框架要既与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准则、法规相互衔接,在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能顺利过渡,又能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

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不仅是一种面大量广的基础性管理,而且也是一种成本低廉、作用长久的治本性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系统网络中的基本环节。它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已为无数实践所证明,内部控制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企业组织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织内部为实现其业务和管理目标,实施自动防措、变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已普遍认识到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管理和发展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应当涉及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范围扩展得越大,控制就越是严密,作用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任何一家企业,要达到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一定的经营目标,必须拥有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管理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监督不力,就无法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了经济活动的成果,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经营活动各环节之间保持协调,也有利于促进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防止错弊现象的发生,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有利于防止资产的流失。当前,资产流失现象严重,探究其原因,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监督措施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财产物资管理混乱、小金库现象严重,以及灰色消费现象的频频发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可以有效的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4)有利于防范违纪违法的行为发生。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在实践中严加执行,有利于消除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隐患。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内部监控,从制度上加以防范,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减少企业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作为一种严密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界的肯定与重视,精明的企业家在向管理者要效益的同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防范错弊行为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企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2、内部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是指企业在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依据内部控制的理论和规范,借鉴内部控制先进经验,立足于企业实际,在企业整体有效的视角中来构建科学、合理、动态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一般坚持一下原则:

①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是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几率就很低。

②成本效益原则。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 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一般来讲,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

③岗位责任原则。内部控制的设立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紧密联系的,企业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工作岗位,并赋予其责、权、利,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

④协调配合原则。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相互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⑤系统网络原则。按照系统网络原则的要求,各项控制点应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控制之下,设立要齐全且点点相连、环环相扣、不能脱节。

(2)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而只有在建立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正确灵活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一般有以下方法:

①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②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明确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③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④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⑤财产保全控制。广义的财产保全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而狭义的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定期盘点控制等。

⑥风险控制。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的结果。风险分为来自生产经营方面的经营风险和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单位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对市场和形势谨慎估计,并能随着国内的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转换经营方式和理念,设臵风险管理机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202_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我国中小企业以其48.5%的资产,安臵了69.7%的职工就业,创造了57.1%的社会销售额,还为国家创造了43.2%的税收。事实也证明,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好的地区也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江浙、广东地区可为例证。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不容乐观。

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迹于20 世纪80 年代的短缺经济,发展于90 年代国有经济的 调整时期,近几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

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相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对大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大多采用了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关键环节突破等经营策略,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然而,或许正是这些优势造就了它们的诸多劣势:多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法不学,有法不依,有的逃避金等;有的企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系统严重失真,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有的企业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有的企业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臵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企业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追根寻源,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生存风险,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包括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这种机制,在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中小型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为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只好在账目上做手脚。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难免账务处理不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南京索龙公司(下称SL)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拥有相当知名度和规模的企业,主要从事食品饮料制造、加工和销售。SL 1997会计报表由SL本部及苏州SL食品工贸公司、浙江绍兴SL皇家实业公司、浙江SL集团镜湖保健饮料厂、浙江SL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五家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报表汇编而成。1997年合并会计报表反映,该公司年末资产总计45,382万元、负债总计27,296万元、所有者权益18,086万元、利润总额217万元。当年会计报表未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1999年7月,财政部门派出检查组,对SL及其下属四个子公司1997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SL财务管理混乱、会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计核算不规范、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经检查后调整会计报表,该集团实际资产为20,098万元、负债为15,667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431万元、利润总额为3,271万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虚增了126%、74%、308%,利润虚增达3,488万元。检查结果被财政部门公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一些民营业主受到个人意志的限制和利益驱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现象在当前还普遍存在。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作为企业科学管理、良好运行的基础,以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SL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以铁证事实说明了这一任务的紧迫性。

(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

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臵或不足。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臵;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臵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②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帐。③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④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费严重。

(3)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性

我国企业上演了多年的“ 三国演义”,即1/3企业赢利、1/3企业亏损、另有1/3企业账面基本持平但实际仍属潜亏。企业绩效低下与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实力、资金及知名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大多难逃亏损的厄运。而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更加缺乏合法、合规性。例如对现金的控制只考虑现金收支的量,不考虑现金收支的质,即现金收支活动没有完全在合法状态下进行;对存货的控制只考虑生产对存货的合理需要,不考虑存货在合法状态下流转。

(4)中小企业的控制环境存在明显的不足

企业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秩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只是将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看待。其实不然,企业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因素能否发生作用。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由于股权的相对集中(大多为非上市公司),外部因素对其制约能力较弱。因此,应加强企业控制环境的建设,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切实发挥以董事会为主体和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即使在董事会成员较少的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情况下,也应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如中小企业应发挥所有董事成员的集体智慧和潜能,进行集体决策,尽量避免董事长或执行董事与总经理合为一人。其次应加强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操守及价值观等软控制的培养与建设,塑造长期、全面、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其成员能自觉把诚信尽责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并团结一致使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吻合;最后,要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分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公司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4],为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备件。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特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重视人的因素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物,外部坏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企业的内部控制,表面上是管理和会计的控制制度,实际上所有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内部控制的关键都在于人,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须要从“人”这一要素入手。由此,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以下几点:①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保证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②被委任的会计岗位领导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位任职资格,绝对不可以滥竽充数。③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任用标准、聘用程序、教育培训等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贯彻落实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2、明确权责利关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通常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管理跨度小,管理幅度窄。由于受规模、人力、财力等限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臵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避繁就简,避虚务实,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注重实际运作控制。为此,中小企业应从会计控制、实物控制、批准控制等环节做好控制工作。

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人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履行的职责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和惩罚。

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是指哪些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多项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对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臵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监督与制约的作用。

3、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资产管理运作方面所暴露的弊端,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

①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营运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对资金的调拨进行严密的权限控制,从而减少资金的流失。中小企业特别要注意对库存现金的控制: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结、严防白条抵库。

②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现今中小 企业陷入的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账龄分析,并根据合同等建立一系列的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施,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

③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④杜绝重钱不重物的错误思想,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应定期与会计对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以便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

4、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①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②虽然建立了但很不健全,如较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经济往来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③虽然制定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不执行 不落实,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制约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之所以内部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一些领导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制度。企业管理者的自身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安排上。企业领导者必须自觉接受内部控制的制约,力求内部控制在企业中随时发挥作用。会计监督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但现行会计监督存在局限性,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加大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的力度,为会计监督提供良好环境;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让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结论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适应生产经营的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职能的调整、人员的更替、管理手段的更新,都可能造成内部控制的某些失效,现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三、五年后会不再适应。因此,应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控制功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更大的效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_ [2]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教程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3]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 [M].中国商业出版社,202_.[4] 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_.[5] 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2_.[6] 李 戈.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J].冶金财会,202_,(7): 37-38.[7] 门培、金王成.企业内部控制经典案例 [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2_.[8] 饶军.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J].经济师,202_,(6): 208 [9] 宗秀松.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J].会计之友, 202_,(3): 21-22.[10] 熊南永、彭林君..审计学 [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_ [11]刘春泉、张 涛、矛燕峰.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 [J].农业科技管理,202_,26(1): 89-92.[12] 张跃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_.[13] D.C.North(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c 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 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4] Jaekc.Rorbortson(1998).Auditing(Englis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15]AlvinA Arens,JamesK Loebbecke RandaljEiderand Marks.BEasley.(202_).Auditing-An Integrated AP P roach(English Addition).清华大学出版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致 谢

弹指一挥间,转眼四年的学习生活就将结束了。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曾玉林老师这个学期的悉心教导,曾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令我敬佩至深,受益匪浅。他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所教会我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着做人的原则与风骨。同时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曾老师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曾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其次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支持和帮助,在此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我同宿舍的其他同学,谢谢他们在这大学四年里给我的帮助和关心。

最后,特别感谢父母和亲人在我求学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