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历史人物:玛格丽特 撒切尔
英国历史人物:玛格丽特 撒切尔
作者:沪江英语 来源:网络
人物介绍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三届,任期11年。若只以连续而单一的任期计算,则是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伯爵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2004年,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撒切尔的评价在20世纪英国首相中位列第四。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was a British politician who was the Prime Minister and the Leader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She was the longest-serving British Prime Minister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is the only woman to have held the office.A Soviet journalist called her the “Iron Lady”, a nickname that became associated with her uncompromising politics and leadership style.As Prime Minister, she implemented policies that have come to be known as Thatcherism.Thatcher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serve as the opposition leader in the House of Commons.As party leader, Thatcher made history in May 1979, when she was appointed Britain's first female prime minister.Margaret Thatcher died on April 8, 2013, at the age of 87.Thatcher's policies and actions continue to be debated by detractors and supporters alike, illustrating the indelible impression that she has left on Britain and nations worldwide.撒切尔夫人的名言
If you just set out to be liked, you would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 on anything at any time, and you would achieve nothing.如果你一心为了讨喜,那你就要准备随时随地的屈就,并且你会一事无成。
I am in politics be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good and evil, and I believe that in the end good will triumph.从政是因为有正邪之争,而我坚信邪不胜正。If you want something said, ask a man.If you want something done, ask a woman.如果你需要信口开河、会说的人,得找个男人;如果你需要找具体做事儿的人,一定要找个女人!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And where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Pennies don’t fall from heaven — they have to be earned here on Earth.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脚踏实地去挣。
We want a society where people are free to make choices, to make mistakes, to be generous and compassionate.This is what we mean by a moral society;not a society where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everything, and no 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te.我们想要一个人民可以自由的选择、犯错、持有宽容及同情心的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社会;不是一个国家要负所有责任,而没有人须要为国家负责的社会。
Being powerful is like being a lady.If you have to tell people you are, you aren't.做大人物就像做淑女一样。如果你告诉人们你是,那就说明你不是。
Any woman who understands the problems of running a home will be nearer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of running a country.了解持家难处的女性,较易明白治国之难处。
银幕上的撒切尔夫人
突破性别、阶层的重重阻碍,从一个食品杂货商的女儿变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这看上去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出现的故事,却是撒切尔夫人的亲身经历。尽管人们对她的评价不一,但她一生的拼搏向上的精神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铁娘子:坚固柔情The Iron Lady(2011)
导演: 菲利达·劳埃德
主演: 梅丽尔·斯特里普 吉姆·布劳德本特 奥莉薇娅·柯尔曼
An elderly Margaret Thatcher talks to the imagined presence of her recently deceased husband as she struggl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death while scenes from her past life, from girlhood to British prime minister, intervene.影片重点聚焦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度过的17天,这17天也是她整个政治生涯的转折点。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获胜而告终,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也成倍增加,并在来年成功赢得了连任。
第二篇: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
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作者:沪江英语 来源:网络
人物介绍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1926-),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加冕于1953年6月2日)。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Elizabeth II(born 1926)becam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pon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George VI, in 1952.She was a popular queen who was also respected for her knowledg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tate affairs.The prime ministers who served under her were impressed by her knowledge of state affairs—gained by conscientious reading of state papers contained in the Red Boxes, dispatch cases which followed her everywhere.Her popularit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disputable.The queen, perhaps in part influenced by her strong-willed and perceptive husband, started some new trends toward modernization and openness in the monarchy.Her efforts were not unsuccessful.The queen and her activities command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respect.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个月)。以她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女王继位: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国内外关系: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
王室家庭与形象: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
支持度: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的支持及爱戴。据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而据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的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
银幕上的伊丽莎白女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举国悲痛欲绝,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民众反王室的情绪相当高涨,紧急形势让王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面对此刻棘手的情势,必须尽快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让王室摆脱信任危机,女王重新修好与国民的关系,而自己也在当中树立权威。电影《女王》(The queen)2006年获6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获1项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女王The Queen(2006)
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 海伦·米伦 迈克尔·辛 阿历克斯·杰宁斯
After the death of Princess Diana, HM Queen Elizabeth II struggles with her reaction to a sequence of events nobody could have predicted.当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世界震惊。大众对英国皇室产生了怀疑,皇室信用急剧下降,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时并没有站出来,而是和家人们躲到了度假行宫巴尔莫罗堡的高墙之后。首相托尼·布莱尔一上任就要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皇室情绪,压力颇大,他必须尽快找出办法,令女王和人民的关系再次和睦起来。
第三篇: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人物介绍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1926-),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加冕于1953年6月2日)。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Elizabeth II(born 1926)becam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pon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George VI, in 1952.She was a popular queen who was also respected for her knowledg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tate affairs.The prime ministers who served under her were impressed by her knowledge of state affairs—gained by conscientious reading of state papers contained in the Red Boxes, dispatch cases which followed her everywhere.Her popularit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disputable.The queen, perhaps in part influenced by her strong-willed and perceptive husband, started some new trends toward modernization and openness in the monarchy.Her efforts were not unsuccessful.The queen and her activities command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respect.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个月)。以她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女王继位: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国内外关系: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
王室家庭与形象: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
支持度: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的支持及爱戴。据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而据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的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
相关阅读:
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回顾伊丽莎白二世生平>>>
英女王登基60年: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伊丽莎白女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演讲(视频+双语)>>>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钻石庆典”纪念日!>>>
英国女王2012圣诞致辞 首次3D形式录制播放>>>
在位60年,英国女王时刻与时俱进>>>
银幕上的伊丽莎白女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举国悲痛欲绝,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民众反王室的情绪相当高涨,紧急形势让王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面对此刻棘手的情势,必须尽快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让王室摆脱信任危机,女王重新修好与国民的关系,而自己也在当中树立权威。电影《女王》(The queen)2006年获6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获1项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女王The Queen(2006)
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 海伦·米伦 迈克尔·辛 阿历克斯·杰宁斯
After the death of Princess Diana, HM Queen Elizabeth II struggles with her reaction to a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sequence of events nobody could have predicted.当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世界震惊。大众对英国皇室产生了怀疑,皇室信用急剧下降,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时并没有站出来,而是和家人们躲到了度假行宫巴尔莫罗堡的高墙之后。首相托尼·布莱尔一上任就要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皇室情绪,压力颇大,他必须尽快找出办法,令女王和人民的关系再次和睦起来。
“成千上万人疯狂下载。。。
更多价值连城的绝密英语学习资料,洛基内部秘密英语,技巧,策略
请在 网上 申请报名”
http://www.rrting.net/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第四篇:撒切尔夫人:永远的英国“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永远的英国“铁娘子”
2009-12-24 22:26:17 来源: 网易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网易12月24日报道
人类所有的成就都建造在沙滩上,我们的胜利和我们的不幸转瞬即逝。我们不能预见未来,更不用说决定未来„„作为首相,当时我渴望取得的最大成就也就是给予我的继任者一个更为美好的国家。
——玛格丽特·撒切尔 撒切尔夫人的别样精彩 历史的惊鸿一瞥
随着工党执政,撒切尔夫人感到自己在的国内得到的掌声越来越少,因此她更多地想在国外寻找昔日的光环。1997年她举行了近20场演讲会,但只有3场是在英国举行的。然而,撒切尔夫人仍未放弃掌控保守党的企图。从梅杰到前任保守党党魁黑格,她都没有放弃控制。在2004年10月3日的保守党代表大会上,尽管大会没有安排她发言,但这丝毫也阻止不了她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她还明确赞扬像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一样站在她身边的保守党主席、年仅39岁的黑格。
撒切尔夫人:永远的英国“铁娘子”然而,撒切尔夫人还是失败了,黑格还是在大选中名落孙山,英国国民已经对“撒切尔主义”没有多少兴趣了。布莱尔甚至明确指出,“撒切尔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撒切尔夫人的高大形象和她叱咤风云的十一载,却永远不会消失。每一个英国人都知道她,她曾住活跃在20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对当时及以后的全球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广泛与深刻的影响。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走近她,去体味这个伟大女性的别样人生„„
如果世界要树立一位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走向人生辉煌的楷模,那么撒切尔夫人是绝对胜任的。
如果世界要评选一位最伟大的成功女性,那么撒切尔夫人是当之无愧的。
作为杰出的、成功的一位女性,撒切尔夫人是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女首相,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因此,她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她执政十一载,风云十一年,屹然鹤立于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领地”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她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从小镇杂货商的家庭中走出,然后一步步地踏向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闪光的政治思想:撒切尔主义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她按照保守党的既定方针,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撒切尔夫人推行的以经济改革为核心的内外政策,构成了撒切尔主义的基本内容。
概括起来,撒切尔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主义作为整顿经济的基本方针。撒切尔夫人一反过去那种实行国家干预的做法,而采取了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作用的做法,以此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的局面。
第二,大力推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政策。通过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大量出售给个人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国营领域等办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把大量公房出售给私人,使拥有私房的家庭显著增加。
第三,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强硬政策,以取代过去所采用的协商、谈判和妥协方针。
第四,实行有利于中上阶层的税制,并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是降低所得税,实行“人头税”,削减教育经费,改革国民医疗服务制度等。
第五,实行强硬而务实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中努力提高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在教育领域,撒切尔夫人也进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她首先废除了1976年由工党政府制定的教育法,从而取消了对综合制改组的强制性。1979年执政后,她采取进一步行动,停止综合教育运动和强化独立学校。1980年实施“补助学额计划”,该计划规定,政府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进入独立学校学习提供全额或部分学费补助。这项计划的实施使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拥有与富裕家庭同样的选择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撒切尔主义延续了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维持了现有制度,它反对触动现有制度的变革,反对社会主义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反对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因此,我们可以说撒切尔主义是脱胎于古典保守主义的当代新保守主义。
撒切尔的各项措施,像一支舰队,虽然阻力重重,但由于有她的领航,还是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到了1988年,英国经济一片大好: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增加,人均收入提高,财政出现盈余,出口增加,人均实际产量增长率超过美国、德国和法国,而英国的国际地位,也开始回升。
用撒切尔的话说,这是“经济奇迹”,反对党人士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还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任何一位不持偏见者,都会为这种深刻的变化感到震惊。” 撒切尔夫人的生平大事记
姓名: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1925年10月13日。出生地:英格兰肯特郡格兰瑟姆。学历: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职务:原英国首相。
1943年,进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
1947—1951年,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1953年,林肯律师协会批准她为律师。
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
1961—1964年,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1970年,任下院保守党前座发言人。1970—1974年,任教育和科学大臣。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
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
1984年12月,访华时与中国政府总理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
1993年5月,任威廉—玛丽学院第二十一任名誉院长。„„ 撒切尔夫人:只有时间能让她倒下
200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风光地度过了八十寿诞,650多名尊贵嘉宾光临生日宴会现场,其中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但在寻常日子里,这个卸下了权力的女人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平凡、孤独的老妇人。与撒切尔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达·麦克道佳尔曾在撒切尔夫人77岁生日前夕拜访她,发现这位昔日结交广泛的政治强人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这个孤独的老人把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摆放在壁炉台上,虽然她曾经期望起码可以收到几十张。”
尽管如此,她的继任者却发现,“撒切尔”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无论你支持她还是反对她,她都在那里。1997年,工党战胜了保守党,新首相布莱尔上任后立即表示,他的政府要继续贯彻“撒切尔主义”,并结束英国人习以为常的社会福利制度。3年以后,布莱尔在撒切尔下台10周年之际又迫不及待地宣布“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连保守党代理主席彼得·黎利,过去撒切尔夫人最忠实的助手之一,也公开表示撒切尔主义已经过时:“公众的最大不满在于保守党对福利制度的敌意,保守党必须直认不讳,自由市场机制在推动医疗、教育和福利等公共事业方面能力有限。”
但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如今已经深居简出的老妇人息息相关——她仍然影响着这个国家。
“布莱尔的新工党和撒切尔的老遗产——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塑造了今日英国。”一家英国媒体这样评价,“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时间。”
“我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于是去落实、去执行。大英帝国再次壮大了。”
撒切尔上台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削弱工会组织的影响,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私有化。1982年,英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民众抗议之声不断,撒切尔眼看就要结束她短暂的政治生涯。就在此时,英国和阿根廷陷入外交纠纷,两国对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归属问题互不相让,最终导致谈判破裂。4月1日,阿根廷派出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占领了马岛。撒切尔在议会上院演讲中慷慨激昂,宣称“大英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受到撒切尔的感染,英国国会全票通过议案,出兵马岛。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阿根廷守军投降,撒切尔因此获得“铁娘子”称号。马岛一役直接稳固了她在英国国内的政治地位。
在一次被问到“你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的问题时,信奉“自由主义”经济观、作风强硬的撒切尔夫人毫不犹豫地说:“我唯一能给你的就是:让你更自由地为自己做事。”
给中国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大概是撒切尔与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博弈与交锋。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签字仪式。这是关系到香港前途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一刻。签字仪式结束后,年近花甲的撒切尔夫人出席中方举办的国宴,乘兴豪饮了三杯。当她酒意微醺地走出大会堂,突然在台阶上打了个踉跄,单膝跪倒。附近的记者端起相机,抢下这一镜头。这一跪,成为各国报纸第二天最抢眼的新闻。
“我喜欢争辩,我不希望任何人干坐那儿,一味地附和我。”
英国人对撒切尔爱恨交加,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十几年过去了,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在BBC举办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丘吉尔、黛安娜和莎士比亚。仅仅一年后,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并且没有关在监狱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现任首相布莱尔和大胸艳星乔丹。
2002年,在与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马得拉群岛度假庆祝50周年金婚纪念日时,77岁的撒切尔夫人轻度中风,此后又发作了数次,撒切尔被迫不再进行公开演讲,并退出一切公众活动。虽然撒切尔夫人办公室发表声明说,这只是预防措施,撒切尔夫人并未因中风丧失说话能力或瘫痪,但英国舆论还是纷纷直言:撒切尔夫人的引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保守党党魁们对此表示“难过”,内心却深感从此可以摆脱撒氏阴影,消除外界对保守党仍由铁娘子“垂帘听政”的印象。
“政治上,假如你想要的是空谈,去找男人;假如你想有些作为,去找女人。” 虽然撒切尔夫人坚持照顾家庭,甚至坚持为丈夫和孩子亲手煮早餐,但她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女权主义倾向,早在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之前,撒切尔就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假如伊丽莎白女王即位,真能消除反对有抱负的妇女登上最高权位的最后一丝偏见的话,那么一个妇女解放的新时代,就真的即将来临了。”
在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前,英国朝野普遍担心她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两个强大的女人将会如何相处,但事实上,撒切尔这个从来不把男人放在眼里的女人,却对另一个女人保持了终其一生的谦恭与忠诚,她也因此获得了女王的尊重与信任。在女王所有首相中,撒切尔夫人被认为是“最顺从的仆人”。
即使是钢铁般的女人,在时间面前也无能为力,琳达·麦克道佳尔2003年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写道,她被老年撒切尔夫人的变化“震惊”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羡慕她那股自信,但现在,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惧和不安。”
2003年年底,丹尼斯因心脏病去世,不知疲倦的铁娘子突然陷入孤独,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衰老,逐渐丧失了参与政治的兴趣与体力。布莱尔在国内提出一项颇具争议的提案,认为应该为撒切尔夫人举行风光国葬,使之成为继前首相丘吉尔逝世四十多年后,首位享受国葬待遇的英国平民。目前,这位年过八十的男爵夫人暂无任何生命危险,但照料她的人员已开始连续数月讨论葬礼的细节。
撒切尔夫人:铁骨柔情真女人
在现代世界政治中,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铁娘子”绰号无疑是非常著名的。她的这个绰号最早出现在1976年。
很多人相信,这个绰号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形象,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且帮助她赢得了三次英国大选。人们一直认为,这个特定的绰号是苏联当局炮制的,其本意是为了给她的脸上抹黑。如今,关于这个绰号的真实来历以及它的最初构想者已经水落石出了。
但是,不论她是怎样的“铁娘子”,作为女儿身,骨子里流淌的,始终都是一脉柔情。美丽端庄的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邂逅了最真挚的感情。就是这份简单婚姻简单爱,不哗众不取宠,却成为她政治生涯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铁骨柔情真女人”才是她的真实写照。
“铁娘子”绰号的来源之谜
1976年,当时的尤里·加夫里洛夫是个年轻军官,在苏联红军的《红星报》当记者。有一天,他突然冒出个念头,决定把撒切尔夫人和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相提并论。最近,他首次公开了这一事件的内幕。
将她与俾斯麦相提并论
加夫里洛夫说:“这的确是我的想法,我也没有受过任何人的启发。我把这个称号写在了1976年1月24日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当时,似乎人人都喜欢这个说法,她的反对者认为这准确地点明了她的倔强和顽固,而她的支持者则把这看成是力量的象征。”
加夫里洛夫是在读了撒切尔夫人的一份演讲稿后,想到这个绰号的。
当时,撒切尔夫人还是英国反对党的领袖,她的那份演讲稿的题目是《唤醒英国》,她在演讲中特意警告世人要注意苏联的威胁。
加夫里洛夫说:“我脑子里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俾斯麦,他的称号是铁血宰相。但我无法用一个男性化的词汇来形容撒切尔夫人,因此我把首相一词换成了娘子。我至今还为能够想到这个绰号而自豪,但我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只是,我那时候的确感到苏联正面临着一个强劲的对手。她不会没完没了地谈论和平和友谊,她会无视英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并成为美国的最坚定的盟友。”
在撒切尔本人的自传中,她曾把这个绰号的来历归之于苏联的新闻机构塔斯社。她写道,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不久,在去东京参加7国首脑高峰会议的路途中,她曾在莫斯科短暂停留。在那里她意外地受到了苏联总理的接见。
“苏联如此关注我的动机不久就很清楚了,”她写道,“他们想知道关于铁娘子的更多的信息,这是我在1976年的一次演讲后,塔斯社给我的一个绰号。”
事实上,当时塔斯社是从《红星报》借用了这个绰号。
在加夫里洛夫的文章标题出现之前,英国之外对撒切尔夫人还知之甚少。因在担任英国教育大臣期间取消了英国学校的免费牛奶,她曾被奚落为“牛奶掠夺者”。
被撒切尔夫人当成荣誉徽章
在被贴上铁娘子的标签后,她的形象陡然高大起来,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她把这个绰号也当成是荣誉徽章,在她赢得的1979年、1983年和1987年的三次英国大选中,她将这一绰号视为自豪的资本。
加夫里洛夫说:“在1979年的英国竞选期间,英国保守党的标语上就写着,‘英国需要铁娘子’。在这个称号下,撒切尔夫人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右翼分子。在我的文章标题出现之前,苏联漫画家们还把英国描绘成没有牙的狮子。但此后撒切尔夫人受到了苏联的敬重,尽管两国关系不好,在意识形态上互相对抗。”
加夫里洛夫比现年81岁的撒切尔夫人小16岁,在红军预备役中官至中校,如今过着退休的生活。
加夫里洛夫对撒切尔夫人的钦佩一直有增无减。“我一直认为她是个很有魅力的女性,”加夫里洛夫说,“她具有一种贵族式的美丽,如果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或许会用一个更具诋毁性的绰号来形容她。”
如今,撒切尔夫人健康状况欠佳。2007年2月,在英国威斯敏斯特为她的一尊青铜塑像举行的揭幕仪式上,她又间接地提到了自己这个不朽的绰号。
她一语双关地说:“我过去或许喜欢铁的,不过青铜的也行。”
加夫里洛夫虽然没见到过撒切尔夫人,但给她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女王封你为女男爵,这是很高的荣誉,不过周围的女男爵还有不少。而我给你的绰号则是唯一的,你是历史上唯一能够配得上这个绰号的人。”
“铁娘子”的美满爱情
1979年,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该党自1975年以来的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了国家的首相。她是西方各国担任如此要职的头一个女性,也是全世界头一个担任首相的已婚妇女。在之前担任此种职位的有斯里兰卡的西丽玛·班达拉奈克、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和以色列的果尔达·梅厄,但她们不是寡居就是离异,只有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婚而有夫。但是,既有丈夫,也就自然出现了棘手的“丈夫问题”。
其实,这也是女人担任大使或大臣时常常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按照礼仪常规,撒切尔夫人的下属的太太们要比她丈夫的荫庇来享受荣华,但是,丈夫靠着妻子而尊贵的事却还没有得到公认,尽管在英国、荷兰等帝制国家,女王的丈夫也是个常常听到的人物。撒切尔夫人闺名玛格丽特·罗伯茨,1925年生于英国林肯的格兰瑟姆,父母开着一家小店。
幼年生活贫寒,但是养成了好的工作习惯,深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靠着奖学金在牛津大学学完化学课程。她长着满头金发,一张大脸,精力充沛,博闻强记,具有惊人的工作能力。她生平只有一大喜爱:政治,觉得保守党组织就是自己的家。1948年,在为一家化学公司工作期间,被提名为担当肯特郡工人聚居地区达福特的代表候选人。也就是在达福特庆祝她获得提名时,她认识了丹尼斯· 撒切尔。丹尼斯的祖父原是农民,后来弃农从商;丹尼斯本人婚后离异,是个风流倜傥的富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法国,战后当了一家油漆公司的经理。她敬慕他仪表堂堂、成熟老到(他比她大10岁),觉得他“很了不起”。他常开着他的美洲豹汽车带她兜风,在闲聊中,他们发现彼此志趣一致:都喜欢读书、听音乐和研究经济,而最重要的是还是他支持她从政的愿望。
他们准备结婚了,但是新娘是小店掌柜的女儿,新郎则是离婚再娶,双方家长都不满意。玛格丽特是个孝女,生来不曾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次却硬着头皮。1951年,他们添了一对双胞胎卡罗尔和马克,玛格丽特说孩子要由“丹尼斯出钱”抚养。他们夫妻二人都具有传统价值观,但是,他比她更右倾。他们在根本问题上看法一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他喜欢运动,尤其是高尔夫球,她却一点也不喜欢。他抽烟,她不喜欢,但能加以容忍。他也喜欢饮酒。
她的爱好只有一个:不断地搬家,不断地装修。她研究过法律,几度参加补缺选举都不曾成功。到1959年才当选为伦敦北区芬奇利地下议院议员,从下议院回到家中时,孩子们都已入睡,不过她每天晚上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夫妇对待孩子都很严格,不肯溺爱,撒切尔先生常常外出,但是,撒切尔夫人说:“他帮我在选区里做了许多事,算是对外出的一种补偿。”1963年,撒切尔先生卖掉了自家的公司,但保留了经理的职务和一辆罗尔斯-罗伊斯汽车。撒切尔夫人一直坚持每天亲自为丈夫做早餐,一直做到1979年她担任首相,实在抽不开身为止。他称她为“老板”,默默无闻地多方支持她,却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但她遇事总是征询他的意见。有些聚会他不便陪她出席时,她就单独坐在一边,因为她手下的大臣们不十分喜欢她,他们的夫人对她更无好感,当然,她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她有她的支持者。
谛听撒切尔:灵魂深处的感动 作为大英帝国的掌门人,撒切尔的生活中并非只有至高无上和威严,她的背后,有多少双或贪婪,或觊觎的眼睛在虎视眈眈。对于这一切,她只是淡淡地笑笑,依旧云淡风轻。在1984年躲过一场爱尔兰共和军的暗杀(她所住的旅馆发生爆炸,三人死亡)后,她便随身带着一本小诗集作为自励。其中有一首令她读后非常感动。
Life owes me nothing
One clear morn is boon enough for being born
And be it ninety years or ten,No need for me to question when
My life is mine
I find it good,And greet each hour with gratitude
生命不欠我任何东西。
拥有一个晴朗的早晨就已不虚此生。无论是活九十岁还是十岁,我不需要知道何时会离开这里。我的生命只属于我自己。我发现她是那样的美丽,所以我心怀感激地走过每一分每一秒,丝毫不愿浪费一点一滴。
所以,每一个虔诚的人都应该心怀感激地生活,努力地生活,把每一分钟、每一小时,都当做上帝赐给你的礼物。并且你应该用这样的礼物,去倾听他的声音,去实现他给你的生命的价值。
撒切尔夫人的成长小故事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在重大国际、国内问题上,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强硬,做事果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气质、兴趣等都深受父亲的影响,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罗伯茨是英国格兰文森小城的一家杂货店主。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五岁生日那天,父亲把她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记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啊。这是爸爸赠给你的人生箴言,是爸爸给你的最重要的生日礼物!”从此,罗伯茨着意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下定决心要塑造她“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有了父亲这样一个“人生导师”,玛格丽特坚实地成长着。
玛格丽特入学后,她才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劳动、学习和礼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广阔和多彩。他们一起在街上游玩,可以做游戏,骑自行车。星期天,他们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一切都是那么诱人。幼小的玛格丽特心里痒痒的,她幻想能有机会与同学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有一天,她回家鼓起勇气跟充满威严感的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罗伯茨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见孩子不说话,罗伯茨缓和了语气,继续劝导玛格丽特:“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听罢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再也不支声了。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她想:“是啊,为什么我要学别人呢?我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刚买回来的书我还没看完呢。”
罗伯茨经常这样教育女儿,要她拥有自己的主见和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撒切尔夫人以满分当选20世纪英国最佳首相
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史杂志》28日公布一项研究结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选20世纪英国最佳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名列第四,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则排在了中后位置。
撒切尔夫人得了满分
据悉,这次研究主要是由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贝克特为20位英国首相打分,从零分到5分不等。他打分的依据是这些首相实现自己的观念、改变英国的成效等。撒切尔夫人获得满分5分,排名第一,原因是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削弱工会组织影响的措施。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任英国首相,贝克特说,这名“铁娘子”把“一种社会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社会类型”,因而得分最高。
贝克特对撒切尔夫人评价道:“她打破了(战后)艾德礼(首相)建立的、持续长达三十年的制度,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她的意志力而成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位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与撒切尔夫人同获5分,排在第2位。他在1945—1951年在任期间,建立了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领导工党政府实现工业国有化并建立福利国家。
丘吉尔排名受争议
与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现任首相布莱尔,他虽然在英国推行了公共事务改革,但之后却因为参加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而导致公众支持率一路走低。布莱尔得到的分数是3分,排在第12位。
在《历史杂志》中,贝克特对丘吉尔的政绩表示了认可,但同时强调,丘吉尔的这个名次是因为他在1945年的大选中失利。此外,贝克特也对丘吉尔1951年再次担任首相之后推行的国内政策表示质疑。
1937—1940年在任的张伯伦与战后首相艾登都只得到零分,列在榜尾。排名倒数第一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执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
政策效果成评判标准
《历史杂志》编辑戴夫·穆斯格罗夫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在评判这些领导人的政策,而是他们落实政策的效果。撒切尔夫人毋庸置疑地排在最前。我知道许多人反对‘铁娘子’执政期间英国政府推行的政策,但是无人可以否认:她做到了她想做的。”
首相评分前四名
1玛格丽特·撒切尔:5分;任期:1979—1990年。
2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5分;任期:1945—1951年。3爱德华·希思:4分;任期:1970—1974年。4温斯顿·丘吉尔:4分;任期:1940—1945年;1951—1955年。撒切尔夫人:字字珠玑
撒切尔夫人一向以言辞犀利闻名于世,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往往将其“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5年,“在政治上,如果你只想闲聊,听听典故,那么你可以去找男人,但如果你真想干实事,你就该去找女人。”
1976年,“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我,就是来自西方国家的铁娘子。”
1979年,“哪里有争论,我们就带去和睦;哪里有谬误,我们就带去真理;哪里有疑问,我们就带去答案;哪里有失望,我们就带去希望。”
1980年,“我喜欢争论,我喜欢辩论,我不希望任何人干坐在那儿,一味地附和我,那不是他们的工作。”
1980年,“对于那些终日为某个著名媒体的言论而小心翼翼,甚至处事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变的人,我只想奉劝一句,你可以随时改变立场,如果你想那样做的话,但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
1980年,“金钱不会从天而降,它必须由地上的人一点一点地赚取来。” 1983年,“假如我能始终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我会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 1987年,“我不会关心我的下属们说了多少话,只要他们能按我说的去做就行。” 1990年,“我要战斗下去,直到胜利为止。” 撒切尔夫人:大选的前一天
6点:早餐。在唐宁街寓所的小厨房里,首先她冲好一杯浓浓的速溶咖啡,喝的时候,再放进两片维生素C。她一边听着BBC电台的广播,一边打开标有“ER”王室印记的红提箱,那里面装的是刚刚送来的文件。她一边浏览着部长们的汇报和外交电函,一边等着理发师的到来。9点:简况讨论会。下几步楼梯,就到了她那“神圣”的办公室,一伙忠实的合作者在那里等她来开每天的常务会议。会议桌上摆满了纸张,桌子上显眼一点的东西只有装插着野花的花瓶和红皮面的拍纸簿。这位政府领导人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是:她主要的随身秘书尼克尔·维克斯,是来自蒂卓尔的超级内阁官员,由他来权衡诸事然后起草日志;还有外交部引人注目的外交官卡尔·布艾尔,任外交顾问;其他三位大员是从事公共事务的杰出人物。还有发言人助理伯纳尔·因哈姆,他为首相等人概述早晨的新闻,大家说他是最能领会“撒切尔夫人一班人”的思想的人。
10点:内阁会议。22名内阁成员来到大厅,在每周举行内阁例会的镀金天花板下各就各位。没有硬纸片标记,每个人都能认出自己在棕色椭圆桌旁的位置。他们进来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并不站起,而是坐着迎接他们。
11点:接见。白厅的会客室十分优雅,长条沙发和靠椅都是深棕色的。撒切尔夫人在这里接见苏联副外长,一位翻译坐在旁边。谈话主题: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最近提出的裁军新建议。撒切尔夫人的“笔杆子”卡尔·艾布尔做记录。所有到唐宁街来访问的人都会为这里房间的朴素而惊奇,这套砖房朝着圣·亚莫斯公园,周围是一种乡间式的宁静气氛。
14点:首相用了15年的达莫莱轿车仍是光彩照人,它载着首相、她的贴身警卫维克斯先生以及艾布尔先生来到下议院的门口停下。来到首相办公室里,撒切尔夫人叠起了笔记本,娓娓不倦地开导着议员们,为将来的竞选给他们打气。首相办公室里,永远燃烧着一堆红旺的炭火。
15点:下议院。撒切尔夫人坐在政府的席位上,离反对派的坐席只有三米之遥。这是习惯性的强词夺理争辩会,有时甚至达到谩骂的程度。撒切尔夫人总是不动声色地听着。然后,她一跃而起,目光逼人:“可敬的先生至少应该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吧„„”
17点:温暖的官邸。首相回到唐宁街十号接受《快报》的两位记者采访。在伦敦,撒切尔夫人几乎从不举行记者招待会,她更喜欢在炉火旁发表电视讲话。不,她根本没有考虑过引退,她想再执政十年。糖茶凉了,她坦诚的谈话也到此为止。
18点:提名。为贝尔明哈摩的圣公会主教易人问题绞尽脑汁(在英国圣公会里,政府对重要人物的任命问题在教士会议上有发言权)。候选人分为激进派和第三世界派。首相要提出自己的方案。
18点30分:款待200名农业界代表的招待会在餐厅举行,大厅墙上挂着奈尔森和威灵顿的画像。撒切尔夫人注意到所有的细节,从来客名单到桌面的摆设,从饮料(从不上香槟)到花束。没有浪费:被招聘录用的经管人对这一点已心领神会。首相要了一杯加苏打水的英格兰威士忌酒,一边慢慢地啜饮着,一边走入群客之中。
20点30分:回私人住宅。由于她那令人敬仰的家里既没有厨师,又没有侍者,所以撒切尔夫人要自己动手做晚饭。她用的是冷冻的肉和豌豆胡萝卜罐头,从不用餐后甜点。首相的饭量很小,因为她时时都注意着自己的线条。在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她在烟雾中放上一张玛莱的唱片,在长条沙发上一靠便又工作起来。她在闹钟敲响12下时才睡觉。这天晚上,她睡前看的书是《一些原材料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近年来,撒切尔夫人已经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但是,今年的八十寿辰无疑使她重新回到了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在她的生日10月13日到来之前,她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和问候,其中充满了对她的敬佩和称赞。现在执掌保守党的迈克尔·霍华德高度评价了撒切尔夫人,将她与著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相提并论。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激烈攻击过撒切尔夫人的前议员洛德·豪也表示,虽然撒切尔夫人执政的十一年经历了成功和失败,但不可否认那是一段辉煌成就期。13日晚上,伦敦的东方文华海德公园大酒店举行盛大的生日宴会,650多名尊贵嘉宾都应邀参加,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现任首相布莱尔。此外,撒切尔夫人的继任者英国前首相梅杰、曾经在撒切尔夫人领导的内阁中担任要职的多名成员也都会出席宴会。撒切尔夫人的一对双胞胎儿女也会在晚宴上亮相,给母亲送上生日祝福。
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怎样,对于所有的英国人来说,撒切尔夫人都是他们心目中一个永远不可回避的伟大领袖。她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英国低迷的经济曾一度飙升;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构建自己心中那座美好的理想大厦上,而事实上,她的确给予了英国人民一个最完满的答案。
遥想当年,那个在爸爸面前撒娇的小女孩,在羡慕别的孩子游山玩水之时,被爸爸教导“做事要有主见,不能随波逐流,特立独行方能卓尔不群。”这也是她最早的启蒙教育;后来的牛津岁月,更是赋予了她完美干练的气质,让她从当初不起眼的毛毛虫,逐渐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继而翩翩起舞,舞姿曼妙。
在教育领域,撒切尔夫人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1980年实施的“补助学额计划”,该计划规定,政府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进入独立学校学习提供全额或部分学费补助。从而使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也拥有与富裕家庭的学生同样的选择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流动,也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深得民心。
身为女儿身,美丽的撒切尔夫人却在世俗眼中那个只属于男人的舞台上尽情地旋转着自己,她的确曾经是那个偌大的舞台上,一位伟大而华丽的舞者。灯光妖娆,扑朔迷离;她的笑靥,灿若桃花;那轻盈的舞步,自信而又优雅。
在时间的帷幕终要落下的时候,她来了一个漂亮的大转身,并把自己的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定格成为大英帝国一道最炫目耀眼的风景。
这个有着执著个性的铁娘子,注定要成为世界政坛上,一颗永远璀璨的星星。
第五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4月8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英国首相官邸说,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不是国葬,但礼遇将与英女王的母亲和王妃戴安娜一样。遵从撒切尔的意愿,她的遗体将不会供瞻仰。
英国首相卡梅伦称撒切尔是“伟大的英国人”,英国女王也对她的去世表示悲痛。唐宁街10号当天降半旗,以哀悼这位伟大的英国前首相。
被世人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在英国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