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戳破中国明朝航海技术的谎言
戳破中国明朝航海技术的谎言
14570 次点击 77 个回复
闻香知人 于 2011/1/30 20:23:5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明朝航海技术世界第一;这个主要是根据郑和宝船大小来的,郑和宝船一般说船长44丈4呎合125.65公尺, 宽18丈合50.94公尺比一个足球场还大,光看尺寸还不觉的有问题,换算成吨位,问题就大了;郑和宝船因为不晓得船深,所以吨位的估计从1万吨到5万吨都有这个数字有多恐怖??二次大战的老美航空母舰也才4万多吨,其实搞造船的都晓得郑和宝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木头船因为木头本身强度限制根本不可能造的这样大,而且那来的动力驱动这样大的船,怎麼操控都是问题,更大的问题是:
造这样大的船到底要装什麼??这样庞大的船队要停什麼港口??
郑和整个船队照推算大概要大於200万吨,200万吨是什麼观念?? 号称史上最大海占的雷伊泰湾海战;日军与盟军投入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也才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
中国简直要领先世界6-700年,连二次大战的老美日本都比不上郑和了
根据日本二OO三年度「防卫白皮书」指出,台湾海军总吨数二十万七千吨;中国总吨数九十三万四千吨;北韩十万三千吨;
南韩十四万四千吨;日本三十九万八千吨;俄罗斯远东兵力七十五万吨。美军太平洋舰队六十一万吨。总共也才310万吨
崛起后的中国海军总吨位居然不到600年前郑和舰队的一半,这个再怎麼热心拥护郑和船队的人都不会相信的这样大的船队居然后世连根毛都找不到,以后中国也从来没有造过那怕只是1/50大小的船,也根本没有千吨以上船的任何痕迹被发现过,事实上中国自己古籍写的很清楚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不要说郑和舰队的那怕一根木头都找不到,连明朝皇帝自己都已经找不到郑和舰队的资料, 到底郑和宝船大小的根据是那来的??台湾学者仔细研究,原来郑和宝船的根据居然是来自一本神怪小说
“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这根本就是西游记一样的神怪小说,郑和宝船上居然还有花园,真是令人捧腹大笑
有人大概又会说,.中国古人很利害,拥有现代人没有的超级科技 我说是啊,中国古书还很清楚告诉你技术来源:
原来是碧峰长老法力无边,木匠的祖师爷鲁班都亲自施工,连上界左金童胡定教真人都现真身帮郑和造船了
Louise Levathes在她写的When China Ruled the Sea 《当中国称霸海上》放了一张郑和宝船和哥伦布的比较,一般人看了不会觉得有问题,要是他放了一张郑和宝船和二次大战航空母舰的比较,会发现居然差不多,这个随便那个白痴都会觉得作者是骗人吹牛的
郑和宝船为什麼在中国空前绝后??很简单,因为是引进的技术,等技术用完了,当然就没了
中国航海技术真正进步是在元朝,严格来说,.当时中国只是蒙古人的一个殖民地而已
蒙古从当时航海技术最进步的阿拉伯引进航海技术,所以造成中国航海技术的进步
证据??最好的证据就是郑和,郑和根本不是汉人
“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丄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
中国学者一直不肯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郑和像都划成一个英武挺拔的汉人
其实郑和最有可能是阿拉伯人,被元朝从中亚引进,一个阿拉伯人率领中国世界第一的船队远征南洋 这也太搞笑了一点
为什麼明世祖要找个阿拉伯人郑和领队不找自己汉人??很简单,郑和小时候就去过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朝圣过了
算是当年的南亚通,不只郑和去过,连郑和自己老爸祖父都去过好几次,怎麼去的??主要就是坐船
那时早就有阿拉伯人经营的从中国到阿拉伯的定期航运,根本不需要郑和去探险的
早在唐朝,.就一大堆阿拉伯人到中国做生意,多到有10几万阿拉伯人可以被黄巢屠丄杀
就可以知道南洋航线热闹的情况说
郑和的航行,说穿了就好比在今天,就是在早就开通的航线上航行而已,只是船大一些, 多一些,在世界航海史的意义根本就是零,明朝的官员说是
“劳民伤财”
正是一针见血的评论
大到不可以的郑和宝船
(2008/05/11 01:06)(●作者孙亨利,电脑程式师,曾在台湾任教於大学,赴美后从海运船务主管退休,现居加州。孙亨利
有关郑和宝船的名著大作,笔者都有兴趣阅读。归纳各方论著,郑和船队主要有下列5种大船:
宝船:长44丈4尺 宽18丈 9根桅杆 马船:长37丈 宽15丈 8 根桅杆 粮船:长28丈 宽12丈 7 根桅杆 坐船:长24丈 宽9丈4尺 6 根桅杆 战船:长18丈 宽6丈8尺 5 根桅杆
若依中国旧时营造业惯用的旧尺来换算,一旧尺等於0.32 公尺(米)来计算,宝船相当於142.1公尺(466呎)长、57.6公尺(189呎)宽。上列最小型的战船也有57.6公尺(189呎)长、21.8公尺(71.5呎)宽。很多论著都称宝船资料来自《明史:兵志》,但《明史:兵志》里根本没有这些记载。该志有云:「舟之制,江海各异。」
即江船和海船各不相同,江船的特色是平底,不怕上滩;而海船的特色是底尖上阔,可耐风涛。该志对明代最大的各型海船 有如下之描写:
「海舟以舟山之乌槽为首。福船耐风涛,且御火。浙之十装标号软风、仓山,亦利追逐。广东船,铁栗木为之,视福船尤巨而坚
。大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舵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炮床。…」全篇并无宝船等大船之记载。其实传说中郑和这五种大船完全来自明代神怪小说《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以下简称《西洋记》)。只有在《明史:宦官列传》的「郑和」一节中有一句:「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就这一句,恐怕也是当时编写列传的人不小心直接或简接采用了该小说里的一些夸大资料,而未经主编张廷玉发现其为「荒诞无稽浮夸失实」的漏网之鱼。笔者认为,郑和下西洋虽确有其事,但世上不可能有如此大而能适航於海洋的木船。
《西洋记》明代罗懋登著於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书中第十五回,碧峰长老为皇上设计用於下西洋的五班船都画在他呈给皇上的经折儿上,该书说:「只见头一班画的船,约有三十六号,每只船上有九道桅。那小字就填著说道:宝船三十六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接著描写第二班「战船」一百八十号,五道桅,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八尺。第三班「坐船」三百号,六道桅,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第四班「马船」七百号,八道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第五班「粮船」二百四十号,七道桅,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
只读这些船的长、宽、桅数还不觉有什麼怪异,但若读了书中其他情节,就会使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兹将书中四处情节简述如下 :
〔一〕皇家的木材都在山上,因久未下雨,河流乾旱,无法使原木顺流而下运到船厂,碧峰长老法力无边胸有成竹,在预定原木到厂的前一天还毫无动静,但在当晚忽起大水,次日一早原木全已自动漂流到厂。
〔二〕巨木坚硬,加工困难,各地招来的木匠不知如何下手,眼看时日荒度,宝船何年何月能造成?确是疑问。忽有一个打扮怪异的人来厂帮忙,所有的工作都顺利起来,经过7个月后,一千四百五十六号船只全部造好。原来此异人也是国师碧峰长老施法将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请来,化身为厂中的火夫暗中帮助。〔三〕铸造巨型铁锚,困难重重,不知换了多少铁匠,都未铸成。一日忽来一个钉碗的人【注】,他先显了一手钉碗的绝技,把碎成千百小片的碗一下子就钉好。然后说他也能造大锚,宝船厂就让他一试,供他所需材料,把指定的山坡地围起来让他作法,经过二、七,一十四天后,说锚造好了,叫人到山坡地去挖还热的大小铁锚,要多少挖多少,不受限止。果真如此,人们再要去找此钉碗人时,早
已不见踪影,原来此是上界左金童胡定教真人现身。
〔四〕宝船队开航时,元帅上元帅府宝船;副元帅上副元帅宝船;国师上碧禅寺宝船;天师上天师府宝船,各上各的宝船。这些宝船被形容得像陆上的殿堂和庙宇,有亭台楼阁,山门、头门、仪门等一应具全,还有花园,园中植满奇花异草,千树桃花,四时不谢。最不可思议的是:船在海上航行中,此四人都可互相到他人船上走访,如履平地。
当今学者专家纷纷发表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论著,若有作者叙述郑和的船队有此五种大船,而未提及资料来自《西洋记》,甚至还说是来自《明史:兵志》者,则其必为人云亦云者流。有作者承认其宝船资料来自《西洋记》,但辩称:「这虽是一部小说,但它的描写是可以作为明代的船舰历史来读的。」笔者惊奇竟有大学及研究院教授级的人如是说。好一部可作历史来读的小说,而且是神怪小说。难怪当今武侠小说家都能获颁荣誉博土学位。
郑和的宝船传说中除有四十四丈四尺长、十八丈阔之外,一向都是九桅。中国式帆船都是一桅一帆,宝船桅高帆亦大,布帆中还衬有竹木条,洋人称此为 battened sails, 孟席斯也许想到这种帆太重了,所以他设想到用丝绸做帆较轻,在他的书里,郑和的船都是丝绸做的帆。这实在是不切实际到了极点。
宝船的描述还一再被人改写,由九桅改为九桅十二帆,由尖底改为平底。2005年7月12日至19日北美洲世丄界日报的「上下古今」版上有连载的文章,把郑和宝船改成为十二道桅杆的平底大沙船。大家都不顾木材的物理性质在材料结构上与钢铁大不相同,要造466呎长的木船根本是违反自然科学的事,和《圣经:创世纪》故事里的「诺亚方舟」一样,在现代真实世界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笔者按:圣经所记,上帝叫诺亚用木造的方舟,长450呎,宽75呎,郑和宝船〔长 466呎,宽189呎〕比方舟更长更宽。)
从一般人观念里,近代用钢铁造的船,动辄长一千多呎,造一艘四、五百呎长的木船应该不成问题,又把造船与造屋的观念混在一起,所以很多人不但对郑和宝船传说之大,毫无存疑,反而还一味渲染。
船舶在水中要靠浮力托起,根据阿基米得原理,浮力的大小等於船体浸在水里的体积换成同体积水的重量,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排水量」(船体浸到水中所排开水的量)。海水每35立方呎重一吨,若船体排开224000立方呎海水,则该船的浮力有就有6400吨。也就是说船有6400吨压在水上,水也有 6400吨托在船下。重量有一个重心,往下拉;浮力也有一个浮力中心,往上拉。重心在下,浮力中心在上,两心间的连线因相拉的作用,形成一组力矩,此线必随时保持垂直,若有外力使浮体摇摆,因此使此线倾斜,则必受此两心相拉之力恢复到原来的垂直状态。两心间的距离越大,力矩的臂越长,恢复力也越大;反之,两心间的距离小,恢复力也小。若重心与浮力中心接近在同一点上,就如一段圆木的两心,圆木在水上滚动,无固定的上下;若船的重心移到浮力中心上方,则船必翻覆。为使船的重心低,浮力中心高,在海上保持平稳,这就是《明史:兵志》
上所说的海船「底尖上阔」的设计用意。古时帆船都不用压舱水,通常在尖的船舱底部放压舱石,使重心下移;「上阔」则使浮力中心趋向上方。陆上的木造建筑架在地上有固定的支点,若要加长,只须在延长的建筑下再加支点就行。而船在海洋中随波浪起伏,无固定支点,浮力与重力随时在拉扯平衡。例如当船头和船尾浪高,船中间浪低畤,船体就会弯向上(即凹面向上,concave upward);反之当船中浪高,头尾浪低时,船体就会弯向下(即凹面向下,concave downward)。船在水中不同情况下船体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应力,除上述之弯力外,还有剪力、扭力等,并且随时在变。这些应力加之於船体,不一定是风浪的关系,船上各舱载负的重量不同就会产生弯力和剪力的变化,有帆桅和无帆桅的相邻舱位间就会产生弯力和剪力的不均匀。
木材较铁易於弯曲,受力后弯曲移位较大,木结构越长,弯曲程度越大,弯曲后,船板相接处就会漏水。世界各地所造纯木船超过200呎者,都无适航能力,结果都以下沉收场,有些新船在下水时就沉没,连停泊在水中,供人观赏都不成。
英国18世纪海军纳尔逊将军的旗舰胜利号,现在是海军的博物馆,名义上还在服役中,不算船首斜桅,船身长227呎,宽51呎10吋,橡木船体骨架厚达两呎,骨架内外两层船壳板,榆木制龙骨,三根直桅和船首斜桅及帆桁为枞木制造。该船在船底外层水线以下都钉上一层油帆布外加一层铜皮,所以不会漏水,铜皮的作用主要是生铜绿,用以防止介壳类附生船底影响航速。如此做法也只能超过两百呎以上27呎长度,若要再超长恐有困难。
19世纪闻名於世的商用大帆船,英国的「短衫号」(Cutty Sark)长212呎5吋,宽36呎,外壳虽是木制,但船身骨架全是钢铁结构。
近年来世人为求打破纯木船长度记录,有将船身长度从伸出船首的斜桅(bowsprit)开始算起,例如号称当今最长的适航纯木船,瑞典18世纪古船 Gotheborg号的复制船,资料显示,船的长度为58.5公尺(191.9呎)。可是若不算伸出船首的斜桅,该船实际只有40.9公尺(134.2 呎)长。
有人将大木船造在地上或水底基础上,虽号称「船」但实在不能算船。例如科威特有一大富翁造的「诺亚方舟」,登入金氏世界纪录为「全球最大的木船」。笔者认为这项纪录名称不妥,应该改为「全球最大的木船模型」,因为能称得上「船」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适航性」
中国的那个所谓“万里长城”就是个最可笑的怪物。面对远道而来的北方军队,没有能力组建一支机动部队,反而修了一道世界最长的墙,把自己圈起来,在里面作威作福,自己人之间烧杀抢掠,豢养各级奴才,主子无能,奴隶们更是蠢笨,几千年来都毫无进步,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笑话。
第二篇:戳破浙大教授郑强的谎言2
戳破浙大教授郑强的谎言
2004年12月30日 来源:PaulZhao 评浙大郑强教授的“富国强民”演讲 灰色空间
郑教授快人快语,针对时弊的抨击也是痛快淋漓。赢得被中国科研教育体制扭曲了的学子们的阵阵掌声。尤其是郑教授的民族气节,更令愤青们热血沸腾。
不过,如果让郑教授这样的书呆子设计中国的改革方案。中国非改到茄子坑里不可!不错,郑教授的确看出中国教育、科技、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但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矛盾混乱的。
郑教授一会儿痛心“中国的民族工业或者可以称为自己的工业”不争气,以及为“到底有哪几项科研在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而感到羞愧。一会儿又承认企业没必要搞尖端科技。明知道尖端科技是学者、科学家科技“玩儿”出来的,是文化传统和教育科技体制问题,与企业没关。却偏偏把他们搅在一起。在现实的中国,企业家要是听从这样书呆子的意见,非赔得倾家荡产不可。
至于以下郑教授对浙江省领导的质问-----“我问张书记:第一,浙江省现在的经济总量中有多少具有科技的含量?第二,浙江省目前的经济有几个是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命脉的、民生的、大的工业?第三,浙江的经济真的有一天在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能抗得住吗?”------更是不懂经济的白痴才会提的。你一个浙江省把“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命脉的、民生的、大的工业”作为发展目标?该不是有病吧?!一个浙江省根本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又如何能抗击亚洲金融风暴?
莫不是郑教授有心要闹独立?张书记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恐怕也没胆量按郑教授的意见行事。
本人能够理解郑教授对美国人日本人的反感,以及其民族自尊心。但郑教授不从文化传统和制度上分析中国人目前的行为的原因,把中国民众对国家民族的冷漠归罪于短视的观念,妄想以郑教授“德”的理念去治国,真是本末倒置。郑教授只看到欧美人民的爱国情感,却看不到从文艺复兴以来文化的沉淀;只看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却看不到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虚心向给自己带来屈辱的民族学习的史实。郑教授本人养尊处优,有钱有名,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大谈拒绝出国,拒绝英语。但那些在现行体制下被学霸们压抑的、有能力的才子们可不会拒绝,那些在就业压力下苟延残喘的学子们,以及被高考战车绑得死死的孩子们也不会拒绝。我清楚的知道中国未来十年人口问题对将来就业的压力。也清楚知道我不是有钱有权有名的郑教授,也没有见风使舵、拉关系巴领导走后门的能力来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素质教育”的环境。因此,小民我只有鼓励自己的孩子好好学英语、该记记该背背,长大一定离开中国这个鬼地方。什么?你说我不爱国?不错!小民我还没蠢到在这个郑教授眼里一团漆黑的国度里,拿自己孩子前途当赌注的程度。我爱国是没办法的,而我孩子是否爱这个国家,那是他的自由,本人无权替做选择。您如果认为我这是短视,则只好羡慕您深远如共产主义理想般的眼光了!
能够大胆说出现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弊端,固然是郑教授可贵之处,但这样缺少思想深度、有些哗众取宠的大炮居然获得“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称号,也是中国大学生的悲哀。这样的文章居然在“广大研究生网友”中得到热烈响应,更说明中国年轻学子弱智到什么程度。其实对中国科研、教育体制稍微了解一点的人就知道缺少学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管理体制和儒家文化形成的学霸传统(在国民党执政时学术界就十分盛行)是中国教育科技落后的直接原因。中国学霸的学术专断,想必这些研究生们有切身体会,中国学霸在各名牌大学的近亲繁殖,以及在争夺科研项目上面的霸道,想必在国内从事科研的才子们不会陌生。我不敢说这个郑教授是否有以权谋私行为(个人的),但根据他的演讲可以看出其学霸行为----“这次我通过省委宣传部同意,准备在浙江大学建立第一座高分子的科技大楼。校长批给我800万,让我去捐300万”。
这样的人如何能把浙江的科研搞上去?不从体制上着手,呼吁政府建立有序合法的项目竞争科研体制,自己利用声望和关系带头搞不正当竞争,我看这1100万元十有八九不过多搞个面子工程。其项目不是靠公平竞争而是靠关系声望获得的。当然,对浙大来说,这绝对是好事,但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看,对这笔钱的使用是否合理,很值得商榷。一个靠日本教育成名的人大骂日本人,一个有名有地位的人声称“我从来是看人不看学历的,学历不等于能力”。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总让人感到有些虚伪。
最后,顺便提及郑教授的一个低级错误:两弹一星并非“依赖不成”才搞出来的,恰恰相反,没有苏俄专家的帮助,凭中国那些科技官僚和学霸们,打死他们也搞不出来。正像没有中国的帮助,巴基斯坦休想搞出核武器一样。按说郑教授这样的著名专家不应该不知道这些学术界的基本常识呀!方舟子按: 我补充几句。
郑教授讲的“日本首相讲英语”的笑话是一个从网络看来的笑话。郑教授连笑话里简单的英文对话都转述错,犯下学过半年英文的人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I am husband of Hilary.”“Too me.”),可知郑教授的英文能力极其糟糕,难怪如此仇恨别人学英文。(没有人会说“Too me”。口语一般用“I am Hillary's husband”这种表达法,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用“husband of Hillary”,而且这么用时前面必须加定冠词。该笑话的原文如下: Prior to meeting President Clinton,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Yoshiro Mori, who doesn't speak English well, was advised to ask the president how he was, wait for an affirmative response ,then add ,“Me, too.” According to the As ahi Evening News newspaper, Mori asked instead, “Who are you?” When Clinton replied,“I'm Hillary' s husband ,”Mori added ,“Me, too.”)
“在中国卖的进口胶卷比日本、美国的都便宜”,并不等于就是倾销,否则按郑教授的倾销定义,在中国卖的大部分国外公司的产品都算“倾销”。这些国外公司产品在中国卖得低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在中国生产的,并非在做赔本买卖。
这位教授思维混乱,逻辑不清,缺乏许多基本常识,不知何以成为浙大名教授?就靠云山雾罩卖弄嘴皮子?还是因为他那种由日本大学培养却最恨日本人的变态心理?有如此日本大学中国毕业生,日本大学不情愿给中国人奖学金,你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巴山按:
如今中国就充斥着这类变态的“民族主义”自大狂,这些人往往不自觉的成为种族主义或种族歧视者。lihe按:
像郑强这样的经常能出国看看的,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十分清楚,决不是什么“不自觉”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强调科技的民族性,并且极力和商业竞争搅在一起,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低水平不会因为国际交流而受到冲击。
你低估了他们的智力。他们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海龟。如果我(不特指)回去,他们这种水平,不靠民族主义很难竞争得过了,虽然不谦虚的说。郑强代表的是一类土博士的少壮派,他们是海龟的主要竞争者。
对郑强是什么人,我十分了解,他损英语和计算机,因为他的英语和计算机都很差。他在强调他是做材料的,看不起理论和模拟,所以他故意丑化那些搞计算机的。实际上,他那高分子材料一块,由于轻视理论,全都是在搞配方。以郑强在做的炭黑增强橡胶来说,论文就是将炭黑浓度从零变到100%,测一遍拉伸强度,然后在将温度提高5度,再作一遍。实际上,如果他弄懂了WLF方程,作出一些普适曲线,意义更大。
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嘴皮子厉害,说起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将来也是当官的料。学术上一直作“共混”,搞配方,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学术前途,查SCI就知道了。从他这篇讲话来说,作个科技干部还行。
我也是干这行的,对国内做高分子材料的几个所谓人物了如执掌。将科技交流与商业竞争故意混淆,充斥民族主义观点。由于是针对年轻学生的讲话,这种误导十分严重。我想他这么做还有个人原因,主要就是他所在学科与国际水平相差太大,不用民族主义这张牌,自己也不好混。另外,时刻不忘吹嘘自己的独到见解,实际是都是道听途说。
~~~~~~~~~~~~~~~~~~~~~~~~~~~~~~~~~~~~~~~
浙大教授郑强,哗众取宠的演员
作者:温小康 提交日期:2007-12-29 1:18:00 访问:8485 回复:133 最近看了浙大教授郑强的视频,我断定此人:
1.并不是热爱教育,而是热爱出名。2.并不是担心中国,而是危言耸听。3.并无真知灼见,而是信口开河。
4.并无坦荡正直的胸襟,反而插科打诨黄色笑话宛如黄色二人转演员。5.并无改良中国的系统的方案,只有脱口秀的三板斧。
6.被舞台、掌声、鲜花、名声迷乱了心性,表演比教育更让他醉心。结论:
浙大教授郑强,是个:哗众取宠的演员 我鄙视他
同时为乐于传播郑强名声的人悲哀,你们有眼无珠,素质低下,分不清楚搞笑和教育。
一方面反对按关系办事,一方面炫耀说能够帮着走后门将孩子安排进浙大幼儿园。一方面自称热衷搞教育的教授,一方面在党课上说:“已婚的人应该知道勇猛的男人是什么意思”
一方面反对英语,一方面不时蹦出几个单词。
一方面反对少年宫的各种才艺教育,一方面反复炫耀自己歌唱、乒乓球、京剧的才能。有郑强的市场,就证明有广大的愚昧者和愤青者。
愤青的逻辑是:
自己的生存状态不好,全是环境原因。如果有人骂环境,他就支持。如果有人发表长篇的声情并茂的3个小时的演讲,只要里面有5分钟骂环境,那么愤青就将其奉为偶像和代言人。愚昧者:
愚昧者只知道发泄和痛快,却找不到改善自身状态的方法。愚昧者最容易被忽悠,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我国无法实行普选的重要原因。连郑强这样明显迷失于舞台的小丑,都能让愚昧者们奉为神明,那么大陆出现了陈水扁,愚昧者们肯定将其奉若神明。有蒙蔽性的东西,更利于传播。因为广大受众是半脑人。
~~~~~~~~~~~~~~~~~~~~~~~~~~~~~~~~~~
逼大家都不吃饭饿死那样做就不是错不错的问题,而是用心邪不邪恶的问题,钟子期不食周粟饿死当阳山,但他却没拉几个来饿死垫背,你要称雄找人去单挑,别人不愿意的你休想去强迫,陶渊明要纠正一下,他不折腰但包公海瑞在皇帝面前却没说不则腰,是不是都是没骨子的官,非得见了皇帝还撑着腰叫板才是硬汉,英雄?真正的骨气不是草莽理解的那样吊吊就行。陶的问题有待考究,就像“为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话现在研究表示不是我们固有的解释,其实陶不折腰就相当于人家发工资时谢谢都不说,这个就是骨气的最好表现?真差劲。~~~~~~~~~~~~~~~~~~~~~~~~~~~~~~~~~~~~ 1.关于朱自清先生的问题
首先我要告诉你朱先生饿死不是因为骨气,而是因为对人民的爱,他不会不懂得人人生而有生存,自由和获得幸福的权利,正是有于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美国国会出与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一定数量小麦,国民政府优先分配给社会精英们,朱老是一个,但是他想到自己一个人能靠援助小麦活下来,那那些不能得到小麦的普通百姓怎么办?只能饿死,正是由于对人民的关切的爱使他不愿一个人苟活下来而选择从容赴死,你的意思却是他饿死是骨气,是不受美帝的援助,多么荒谬的民粹主义,你应该好好接受些人性教育,而不是奴化教育了,你的声音只能迎合那些不明真相就胡作非为的红小将,实在不愿看到朱老人性光辉的形象被你幼稚邪恶的扭曲了为民族主义。
2.陶翁的问题,我不说陶翁那样是错的,但并不是你所肤浅的理解为他穷但他有骨气,其实他那样的人是不适合浮躁的官场的,不管什么理由走掉未尝不是好的选择,他的文学抱负在官场上就显得格格不入,你把骨气简单理解为那对上司的一次不屑,他不折腰的原因可能很多,不排除发放工资时那位官员一些方式和语言让他不痛快,你应该知道有文才的人都很傲气,像李白就敢要高力士为他拖鞋,而他官却比高小,你说人家发工资给你谢不谢谢你爱说不说,确实,你坐车时来个老人你不让座人家也不会骂你的,这是体现一种现代文明意识的做法,不用强迫,但依据你的口气你大有人家发工资时你还恨不得骂他发少了,互相尊重,懂得感恩这些对你太遥远了,人家基督徒们吃饭时要感谢上帝赐予他们食物,但上帝并没有亲手给他们食物他们也懂得去谢谢,你好好想想你那玩世不恭老子天下第一对人爱理不理的姿态吧,希望你能明白些否则我说这么些就真是找错对象了。当然也欢迎你再次批判我,我向来不排斥批判精神,恰好我喜欢智慧文明的批判,当然前提是条理清晰些,意思明确些,如果你能做到的话那么用词也可以客气些。
~~~~~~~~~~~~~~~~~~~~~~~~~~~~~~~~~~
====“民族主义是人类的荨麻疹”
一切极权主义的来源都来自对民族主义的煽动,从希特勒的纳粹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后极权主义社会,党一方面限制极端民族主义,令一方面鼓噪民众盲目排外,加以利用(政府主办的强国论坛,遍布网络的网警都有说明这一点),盲目排外的同时转移矛盾矛头,就像当年清廷利用义和团,让他们排外的同时维持了自己的苟延残喘,一个招安就把义和团的那群人糊弄的从本来的“反清”到后来的“扶清灭洋”了,后来又来了个斩首,哎„„今天,看看那些人天天谈国家天天将人民挂在嘴边是什么?垄断国企老总,高高在上的公仆,畸形文化产生水漂文人学者。。于丹郑强!~~~~~~~~~~~~~~~~~~~~~~~~~
民族主义在一个强国与弱国交流时尤其突出,何止朱自清,朱自清时代的古典文人都有这种反美倾向!维新时期,康有为曾经叫嚣“中国人上不跪天,下不跪地,留此膝何为?”(中国人不拜天不拜地要膝盖干什么?),他叫嚣誓死不割长辫子(清朝初期,那些汉人们也是誓死反抗金人绝不蓄长发留鞭子,几百年后他们却为了留辫子要死要活!)当年伟人如康有为者说出今天看来如此可笑之话!有趣的是,康有为的晚年,他革了自己的长辫子,一头散乱的短发„„ 鼓噪民族主义者多小人,他们没有丝毫爱国心只有权利欲,(这与同学们盲目爱国完全不同),看看当年那些货色后来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们当时的真实想法了。龙应台说“(谭嗣同一样的湖南人)流的是自己的血,而另一部分人却鼓噪放别人的血”而对自己的性命却倍加在乎„„读读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的著作(李《暴力与政治》,陈《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瞿《多余的话》),感觉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他们做不了那个组织的领袖,他们那么清白哪里做得了?还是熟读二十四史精通厚黑之道,马克思加秦始皇的天才才能胜任,印证出哈耶克说的那句名言“社会主义的架构保证一种结果-----最坏者当政!”
再就是陶渊明那个例子压根和朱自清不是一会事,你应该举吉鸿昌„„
第三篇:航海技术
姓名:宋大鹏学院:海洋学院班级:103-2 学号:201060503217
航海技术说白了就是船舶驾驶,考三副,升二副,考大副,考船长,挣钱很多,不过得在海上,有一定的危险性。
就业前景
一、前景
根据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的调查显示: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3%,27%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78,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主要原因:海员终年漂泊在海上,海上的气象瞬息万变,不时
遭遇风、浪、涌、雾的袭击,经受着风浪的考验。机器的噪声,船体的颠簸、震动,时差的变化,都会影响休息;
远离亲人,思亲恋眷之情难以倾诉,家中的困难无法分
担;船上活动范围小,信息传递慢,精神生活单调枯燥;船上工作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随时会遇到许多艰难
困苦。
二、就业率
据安博教育集团的调查显示: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中,75%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5%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7.5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
就业方向:第一:跑船,可以跑国际航线,可以跑东南亚航线,可以跑中日韩航线: 第二:上船,可以在中石油或者中海油工作,但是在近海,第三:在港口工作,可以正常上下班 第四,可以去船厂,但是要的人少 第五,考海事局,运气好的话前途不错 第六,可以到航校教书。
三、工资待遇
毕业1年薪酬指数
73%的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航海技术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27,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毕业2年薪酬指数
63%的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3%。按照十分制计算,航海技术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4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毕业3年薪酬指数
51%的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按照十分制计算,航海技术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53,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姓名:宋大鹏学院:海洋学院班级:103-2 学号:201060503217
素质要求
随着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船舶驾驶台将配备先进的组合导航系统(IBS),各导航
仪器均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船舶配员人数越来越少,先进的航海仪器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海洋运输业与
陆运、仓储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海员素质要求越来
越高。因此,当代海员仅靠传统航海技能已无法适应现
代航运的需要,不仅要有精湛的航海技术,还要具备经
营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科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自己的规划
在校期间:获得四小证、七门大证。四小证,分别是雷达,消防,急救,安全等等包括实操和理论。
毕业后,从事海员工作7~8年。期间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大副证书,在工作期间努力自学为下船后考取公务员做好准备。
第四篇:汉译英(航海技术)
航海技术
航海科学技术主要研究船舶如何在一条理想的航线上,从某一地点安全而经济地航行到另一地点的理论、方法和艺术。航海技术是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使航海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空间卫星技术在航海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航海技术主要包括船舶航行与导航定位、船舶操纵与避让、船舶种类与性能结构、船舶设备与属具、助航仪器及设施、海洋水文地理与气象、港口与航道工程等内容。早期航海
早期航海者的勇敢世人皆知,他们不断的通过伟大的创新来弥补旧时代落后的航海技术。其中早期的北欧海盗在航行时,船长十分熟悉海面和海中自然物,如鸟类、鱼类、水流、浮木、海草、水色、冰原反光、云层、风势等。9世纪时,北欧著名航海家弗勒基,总是在船上装了一笼乌鸦,当觉得船即将靠近陆地的时候,他就会放飞笼中的鸟儿。如果鸟儿在船的周围漫无目的的飞翔,说明离陆地还远;如果乌鸦朝某个特定的方向飞去,他就会开船追随鸟飞去的方向,而这往往是驶向陆地的方向。当然,这种方法仅仅在距陆地比较近的情况才起作用。那时航海者在海上总是保持与岸边比较近的距离航行,通过他们能够看到陆地特征来判断航向是否正确。通常他们白天进行航行,晚上就停泊在港内或抛锚在海面上。像中世纪盛期欧洲各城市的商船大多采用沿岸航行,他们宁愿沿着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海岸作迂回航行。也不肯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向东直航。总之,没有一个船主敢冒险出海到望不见陆地的洋面上去,因为他们认为,那碰到暗礁和浅滩的船难的危险程度,总不如沉没在大海里可怕。而他们不敢穿洋直航,有三个原因:一是怕迷失方向;二是害怕远洋中的风暴;三是害怕遭到海盗袭击。但归根到底还是第一个原因!后来导航技术有了进步,虽然仍有第二、三个原因的存在,但船只却敢作穿洋航行了。因此,在远洋航行中,确定船只的方位是第一位的。最初航海者通过白天观察太阳的高度,夜间观察北极星的方位来判断所处的纬度,依靠天体定位,航海家使用一种很简单的仪器来测量天体角度,称之为“雅各竿”。观测者有两根竿子在顶端连接起来,底下一根与地平线平行,上面一根对准天体(星星或太阳),就能量出偏角。然后利用偏角差来计算纬度和航程。这种技术被称做“纬度航行”,在测量纬度比较成功,但确定经度却非常困难。尽管如此,“纬度航行”的方法仍在西欧被很普遍地采用,把自己置于与目的地相同的纬度线上,然后保持在这条线上航行,就能直到目的地。不过这并不是完全科学的,即使在今天,利用天文定位误差仍会在1-2海里左右,那时几乎没有象样的航海工具,误差之大可以想象。最著名的是哥伦布西航,他自认为先南下与印度相同的纬度后,再直线往西航行就可到达,可实际上发现的只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尽管他临死时都坚持自己到达的是印度。人类最早被发明的航海工具是罗盘,也就是指南针的雏形。最初的时候,人们仅在天气情况恶劣,无法看到太阳和北极星,也不知道船首驶向何方才使用罗盘。航海者会在一块磁石摩擦一个铁针,使其产生磁性,并将其固定在一根稻草上,并悬浮于一碗水中,这样有了磁性的铁针就会自动指向北方。指南针约在12世纪由中国传入欧洲,后来又被欧洲的航海家改造成“指北”方向。到1250年左右,航海磁罗盘已发展到能连续测量出所有的水平方向,精确度在3°以内。但磁罗盘并不是很快地为欧洲人普遍接受。由于人们还无法科学地解释指针为什么能“找到”北方,而且人们很快发现,这些针所指的北方经常不准确。因为他们不知道铁针所指的是磁北极,而并非真正的北方(期间的角度被称为磁偏角)。在那时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因而在一个未知的地方航行就并不是很相信罗盘的指针。所以最初罗盘很具有神秘色彩,一般的航海水手都不敢使用,只有那些大胆而又谨慎的船长才暗暗地使用,把它装入一个小盒内,不让别人看到。而指南针在欧洲得以广泛使用,则是13世纪后期的事情。
航海事故
由于海洋气象和海况恶劣,航行环境复杂与船舶条件受限,加上海员疏忽和失误,海难事故频繁发生,往往造成海上人命和财产重大损失以及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难事故通常分为碰撞、浪损、触礁、搁浅、火灾、爆炸、沉没、失踪等。就20世纪发生的特大海难事故来说,众所周知的是1912年4月15日英国Titanic号豪华客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后沉没,1500多人遇难。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同年9月28日,日本Kicker Maru号客轮在日本沿岸遭遇风暴沉没,也造成1000多人遇难。在20世纪,导致1000人以上丧生的海难事故还有十余起。1987年12月20日菲律宾Dona Paz号海上渡轮因台风在马林杜克岛附近与Vector号油轮相撞而爆炸起火,20分钟后两船都沉没,4386人遇难。20世纪1000人以下遇难的海难事故不胜枚举,就不必说前年中国“大舜”号船在渤海海峡翻沉而导致282人丧生的“11.24”海难了。由此可见,航海风险如何巨大,航海安全如何重要。在我们纪念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时,也应弘扬郑和船队的中国古代海员们不畏艰险,勇战惊涛骇浪的英雄气概,这种崇高的精神仍在现代中国海员中发扬光大。环境影响
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石油大规模开采和化学工业发展,海上运输石油和化学品的船舶数目越来越多,尺度越来越大,发生海难往往造成石油或化学品泄漏,严重污染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事件逐渐增多。例如1967年3月利比里亚籍超大型油轮Torrey Canyon号在美国西南海岸因避让渔船不当而触礁沉没,8万吨石油泄漏海中,造成当时史无前例的最严重的海上污染事故,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1978年3月利比里亚籍超大型油轮Amoco Cadiz号在英吉利海峡靠法国一侧航行时遇强风偏航导致触礁沉没,泄漏23万吨石油而污染整个海面和法国海岸,其污染严重程度远远超过Torrey Canyon号污染事故,引起世界舆论强烈谴责。
专门负责海上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将其宗旨和工作目标从“海上安全(Safety at Sea)”改为“航运更安全、海洋更清洁(Safer Shipping, Cleaner Ocean)”。该组织通过制定国际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采取各种措施,在增进海上安全的同时,致力于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几十年来,因航海而伴生的海上人命安全与船舶污染日益收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致力于很好地实现航海的功能和目的,而且同时致力于增进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安全航海,清洁航海已成为航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IMO为增进海上安全而主持制定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COLREG)、国际载重线公约(LL)、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国际搜寻和救助公约(SAR),以及为防止船舶污染海洋而主持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防止倾倒废物和其它物质污染海洋公约(LDC)、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INTERVENTION)、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等,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做出了规定并设定了标准,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规则、指南和决议案。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措施是强化港口国监督(PSC)和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中国航海事业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运输航海、渔业航海、科学考察航海、军事航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在海运方面,到2002年底,我国拥有沿海运输船舶7987艘,载重量978万吨;远洋运输船舶2337艘,载重量2316万吨。在世界各国船队中排名第四。作为中国远洋运输“航空母舰”的中远集团(COSCO)现拥有或控制船舶550艘,2560万载重吨,2002年完成海运量1.83亿吨,基本上成为世界一流承运人。
中海集团(ChinaShipping)成立5年来发展迅速,现拥有船舶330艘,总运力1061万吨,2002年完成货运量2.13亿吨。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的集装箱船队按2002年全球船公司排名,分列第7和第14位。在2002年全球集装箱港吞吐量排名中,上海港和深圳港分列第四和第六。中国现已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中国多年来连续被选为IMOA类理事国,在国际海事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渔业航海方面,自从国务院于80年代初提出“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的要求后,中国渔船队从沿海走向远洋。中国远洋捕鱼船和渔业加工船配备较先进的航海仪器设备,航行到欧洲、美洲、非洲附近海域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作业,为中国渔业早日跻身于世界先进渔业国家做出了贡献。中国水产总量和水产总值多年来一直名列世界之首。在科学考察航海方面,1984年底中国“向阳红10号”和“J121”船首航南极考察。1989-1991年首次对全国海岛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查后,又大力进行海上油气田勘探和金属结核矿调查。在我国极地考察船“极地”号于1986年-1987年顺利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航行后,今年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完成了第二次北极考察。“雪龙”号在北冰洋考察作业航程6853海里,深入北纬80°开展现场调查,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最北的记录。在军事航海方面,我国人民海军为执行海上国防,保障海洋科学考察和试验,护航护渔,海上搜救等任务,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舰艇及其航海装备水平、水面、水下和远航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和保障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海军舰船越洋航行到世界各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活动频繁,也表明了国产舰船及其航海装备的水平提高。在航海安全保障方面,中国海上交通安全主管部门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于1998年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MSA),在维护国家权益,保障海上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船级社(CCS),在制定船舶规范与技术标准,验船和发证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船级社。为加强我国海上救助能力,交通部在今年成立了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救助局,配备了先进救助船舶和直升飞机,中国立体化海上救捞系统正在形成。在航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各科研院校、高等院校与航运企业、海军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航海科学技术和装备系统的基础上,努力加快自主研究和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高等航海院校成功地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屏幕船舶操纵模拟器和基于虚拟技术的轮机模拟器,受到国外专家和同行的赞扬。
中国航海学会团结和组织全国海运、渔业、海洋和海军系统的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积极从事航海学术活动,在国际和国内航海学术界颇有影响。在航海专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航海专门人才培养数量列世界第一,质量也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航运事业、海洋渔业、海洋科学考察和海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之为中国“航海家摇篮”的大连海事大学,在90年代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为世界上少数“享有国际盛誉”的航海院校之一,正朝着江泽民同志视察该校题词所确定“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的目标前进。本科专业编辑
本科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船舶驾驶、船舶运输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海洋船舶驾驶、船舶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识别和运用各种海图、导航仪器仪表GMDSS通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指挥和组织船舶航行的能力。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主要课程:航海学、船舶避碰与值班、航海气象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货运、航海英语、船舶安全与管理、船舶操纵、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航海仪器、航运业务与海商法、船舶原理、轮机概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GMDSS操作训练、船舶教学认知实习等。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船舶驾驶模拟实验、罗经应用实验等
第五篇:航海技术个人简历
航海技术个人简历
目前所在:新疆乌鲁木齐 年龄:23
户口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 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水手证书 身高:180cm
诚信徽章:未申请 体重:85kg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水手
工作年限:1年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上海育海公司起止年月:2013-03~2013-06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担任职位:水手
毕业院校:上海海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专业:船舶驾驶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待人热情,真诚,做事认真。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有时间观念,责任心强,爱好广泛。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