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14考研经验:北大法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大全5篇]

2014考研经验:北大法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大全5篇]



第一篇:2014考研经验:北大法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2014考研经验:北大法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从面试结束到被预录取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星期了,一切都还像昨夜之梦境一样既遥远又清晰,当一个人闲坐在宿舍时,当某个温暖的午后走过图书馆时,当某个似曾相识的人物场景再次出现在眼前时,那段日子里的一幕幕又会清晰地浮现出来,仿佛又把我拉回那个奋力拼搏的战场,战歌高昂,战场较量,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依然会让人一阵紧张。然后在心底淡淡一笑,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不论多惊心动魄多热血沸腾,这一段记忆都已经成了飘散在风中的历史,云淡风轻。把曾经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这里,一方面算是对过去的总结,提醒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另一方面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后来人一些经验和提醒,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高效利用宝贵的时间。

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

2014考研经验:北大法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一)心理准备

浩浩荡荡的考研[微博]大军如今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走上了考研的道路,竞争的激烈程度让人咋舌。以我所考的北大经济法专业为例,每年统招的名额是

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4个,但每年报考的人数达到140、150左右,录取率一直维持在不到3%,毫不夸张地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虽然已经在北大读了三年多的书,或许有一些“主场优势”,但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坚定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还记得12年暑假的时候,我已经有了想要考研的念头,但还是处于很迷糊的状态,对未来还没有清晰的规划蓝图,或者说是我没有勇气去考虑。转折出现在那个夏天和一位关系很好的师兄也是朋友的谈话后。我去师兄实习的地方一起吃饭,中间说起了我对未来选择的困惑、迷茫与烦躁,师兄和我考虑了各种未来的假设,分析了各种选择的利弊,让我认识到读研将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事情。在回学校的地铁上,我做出了丢掉一切杂念、抛开手头一切事情,专心准备考研的决定。很感激与师兄的那番谈话,也很庆幸自己做出的那个坚定的决定。至今我都还记得北京的那个炎热的夏天,记得地面上闷热的空气吹进地铁通道的味道。

讲述我的这段经历主要是为了说明决心和心无旁骛的重要性。考研经常会被拿来与高考[微博]相比较,但它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在于,高考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经历的,是不可逃避不可跨越的,但考研则不同,这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这也就意味着完全可以不选择考研,甚至在考研道路上走到一半时再回头走其他道路,在我周围的同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坚定的决心并不是考研成功的充分条件,但绝对是必要条件,在数个月的时间里一直紧绷着神经持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工作,在同学都已经拿到工作和国外大学的offer而自己却要忍受着枯燥、疲倦、紧张日复一日地复习,那种强烈的对比感有时甚至让人绝望。这种时候多想一想自己的梦想,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赢得一张体面的入场券,让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时刻提醒自己,这是我的梦想,这是我的选择,这是我的未来,做出了决定就要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二)复习

1、关于时间

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当我决定考研的时候已经是8月中旬了,搜集完资料、试题后,从9月开始了考研复习。但由于没有适应以及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等原因,第一个月看书效率极低,磨磨蹭蹭花了一个月时间才看了两本专业书籍,后来发现其中一本书对于笔试是完全没有用的,而另外一本书由于没有整理笔记后来又只能重新看了一遍,也就是说9月份实际上被浪费了,真正有效的复习是从10月开始的。这里必须要提一下凯程考研辅导,给我们讲课的是北大法学院非常有经验的博士和老师,以历年真题为线索,在讲解真题答题方法的同时梳理了各科的知识框架和重要知识点,帮助我把握住了出题特点和复习方向,课后他又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这对于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是莫大的帮助。所以在凯程上完课后,我的复习才算真正步入正轨,如此算来也就是3个月,在这3个月里,我每天7点起床,中午在图书馆休息半小时左右(虽然经常会睡过头o(╯□╰)o),晚上12点之前睡觉,这样的时间在考研大军中应该算是比较短的了。因此我也一直很感激命运的垂青。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考研和复习时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复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这也证明了“疲劳战”、“时间战”是不可取的,战线拉的过长会导致后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我复习了3个月实属无奈之举,个人认为4-5个月比较合适,当然前提是合理安排好并利用好时间。

这是我开始复习时制定的每天的时间安排,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遵守,比如英语和政治的时间有时会被专业课挤掉,再比如最后一项背单词实际上完全给了专业课复习,但大致上是按照这个时间框架复习的。

2、英语与政治

首先是英语,我的最终得分是76分,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如下:

黄皮书系列之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黄皮书系列之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

黄皮书系列之考研英语阅读理解PartB高分突破

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黄皮书系列之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高分突破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技巧标准全书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的复习资料里没有单词类的书,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该抛弃的部分果断抛弃。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比如六级570以上)完全没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一遍遍的看单词书,这对考研英语来说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事实上英语经常会有很多重复的生词,有些词甚至基本每年都出现,因此,准备一个本子,在做完每一篇阅读理解后,仔细阅读文章,将文章中的生词、熟词僻义、词组,总之就是你不认识的所有词都抄在本子上(除了一些过于生僻的专业词汇),当做完所有真题后也就有了一本自己的生词本,这样的背单词效果应该会远远好于啃单词书。而对于基础不好,甚至四级都没有过的同学,那就有必要好好地背单词书了,毕竟单词还是学英语的基础,没有单词量,技巧再多也是绣花枕头(这里再多说一句,对于那些所谓的技巧我一向持不肯定不否定的态度)。

每天我大约用1-1.5小时复习英语,基本都是用来做阅读理解,因为阅读理解在英语中属于“战略要塞”,得阅读理解者得英语,自然失阅读理解者也会失英语,因此大家对阅读理解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练习。上面也说了做阅读理解的方法,这里还要强调一下真题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模拟题的质量就一定比真题差,而是考研英语有自己的风格,而这是模拟题所模拟不了的,因此多琢磨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完形填空是很难短期内有显著提升的一项,更重要的还是看以前的积累和语感,我基本没有专门复习完形填空,最后得分是8分。基础不好的同学最好早些开始背单词阅读文章,争取熟读真题的每一篇文章。翻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今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把真题阅读理解的每一篇文章当成翻译题来练习,一定要将翻译写下来,而不能仅仅是看,那样很容易漏掉不会翻译的盲点。作文大家切记的一点是千万不能套用模板,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这里的模板并不是指某一个句子的句型,而是指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所以大家也不要被这一条束缚住而不敢借用优秀的句型,我推荐的方法是:不要试图去记忆网上给出的整篇文章的结构,这很容易写出模板作文,比较好的办法是,准备一个本子将看到的优秀句型摘抄下来,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比如小作文可以根据题材的类型整理,大作文可以根据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来分类,也就是说我们将作文细化为一个个比较小的部分来准备,我们所记忆的也仅仅是某一句比较漂亮的句子,而不是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起合转承。说来惭愧的是,除了考前按照上述方法稍作整理外,我在考前甚至都没有写过一篇作文。

其次是政治,我的最终得分是77分,客观题43分,主观题34分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如下:

大纲解析

肖秀荣系列之命题人1000题

FZJC(我三本都买了,事实上只需要核心考点一本就够了)

各种最后/冲刺/终极预测X套题

政治我是在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政治没有必要早早开始复习,因为如果说考研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话,那么政治就是付出和回报最不成比例的一科。正因为此,所以我把政治复习安排在每天最容易犯困的午饭后,和英语一样也是1-1.5小时。复习过程主要是,首先对着核心考点把大纲解析认真看了一遍,将核心考点上漏掉的少部分内容补充上去,每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命题人1000题》,将做错的题标注出来,第一遍的时候错误率真的很高,这和知识没有掌握固然有关系,但和1000题中某些题出的过于抠细节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家不要被自己的错误率吓倒。在第一遍过完之后,就可以将大纲解析放在一边,作为备查,开始第二遍看核心考点,配合做《命题人1000题》中做错的题,把再次错的还未记住的知识点在核心考点上用彩色笔标注出来,这也是考前冲刺时记忆的重要依

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据。政治的主观题实际上没有必要大段大段的背,针对客观题准备和记忆的内容基本已经够应付主观题中比较死的考题了,其他题目考试时自己稍稍发挥一下,字写的好看一些,所有空白尽量填满,根据改卷师兄透露的标准,做到这些10分的题基本都能拿到6、7分了。考前把比较好的各种最后/冲刺/终极预测X套题的选择题部分都认真做一遍,主观题大致浏览一下就基本可以了。

3、专业课

北大经济法专业是不指定考试范围不指定教材的,这其实是北大法学院一向的风格,在本科阶段,我们各种课程也是没有所谓的统一教材的,老师最多是提供一系列参考书,而上课也没有哪位老师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所以复习时看什么书也成了考研时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有考研经历的师兄师姐们多交流,参加比较好的辅导班都是不错的选择。凯程考研请的都是北大法学院牛人,同时凯程考研自身也搜集了较多的可靠信息,因此在这里能够获取到关于北大考研的最新动态和可靠的复习指导,这对于成功是事半功倍的。我的复习资料如下:

《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宪法的司法化》,王磊著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著,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法》,魏振瀛著,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潘剑锋,北大出版社

《中国刑法论》,二杨&郭自力,北大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科时各种老师的课堂笔记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大出版社

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金融法概论》,吴志攀,北大出版社

《中国证券法学》,彭冰,高等教育出版社

《证券法学》,朱锦清,北大出版社

+本科时各种老师的课堂笔记

在看专业课的书籍之前先看一遍历年考题,把握住出题风格和出题方向,便于复习时有的放矢。第一轮复习着重于构建各科的知识框架,不必过于纠结某个细小知识点的记忆,根据对历年考题出题风格的把握,在复习时以考题的形式整理出书本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份自己的复习笔记,便于后期的集中背诵。专业公共课不必过于深化拓展,从历年的考题可以看出其对知识点的考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基础的,有很多都是记忆性的知识,所报专业的专业课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从10月到11月19号,我花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将专业课看了一遍,并整理出了一份自己的笔记,以考题的形式基本覆盖了考过以及可能会考察的知识点,而对于像民法中的婚姻家庭法部分这些基本不可能考的部分则过段放弃,这样节省了看书的时间也有利于后期集中精力背诵重点部分,另外,我还将历年考题在笔记中标注出来,这样对于历年考察的重点可以一目了然,这一方法是我想向大家推荐的。第二轮专业课的复习从11月21号开始,这一轮主要就是背诵笔记,背诵时注意边理解边思考边背诵,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再回到书本中相应的章节查阅,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查阅其他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背诵时质量和速度都要兼顾,不要妄想第一遍就能将所有知识全都记住,背了后面忘了前面是很正常的,第一遍只要能记住六成左右就差不多了,牢固的记忆还是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达到的。第二轮复习一直持续到12月14号。14号之后一直到上考场的这段时间,我是以较快的速度一遍遍的背诵笔记,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要比每次花大量的时间过完一遍而只过一两次效果要好一些。最后我还想提的一点是,北大法学院考研的某些科目带有较重的老师的个人特色,尤其像专业综合卷的刑诉、经济法学卷的经济法总论,基

第页

www.feisuxs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本上没有对应的传统教材,老师们上课讲授的和试卷中考[微博]察的都是极具其个性的知识,因此,如果有条件有途径,建议大家获取一下这些老师的课堂笔记看一遍,对复习是大有帮助的。

(三)答题

在这一部分我想着重强调的是时间的安排,尤其是专业综合卷。专业综合卷分为六科,每科一般是两题,今年还出现了三题的科目,三小时的考试时间平均到每一题上也就只有15分钟,这就要求对于知识比较熟悉,能够看到题目立即想到所考察的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的框架,所以大家复习时要注重在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反复记忆知识点。这也是凯程考研一直强调和坚持的理念,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即使遇到自己一时不会作答的题目也不要慌张,静下心来在心中的知识框架图中依次搜索,找到其所处的相应位置,即使真的无法准确定位,也不能空着,而要寻找最接近最相关的知识写上去,当然这是万不得已时的下策。每一题的作答一般以写满一页答题纸为宜,比如我在答专业综合卷时答了14页,而每道题基本没有花很多时间思考,最后也仅仅在考试时间结束前10分钟答完。答题时还要注意的是作答必须要点化,每一题的答案都要以1、2、3的形式写出来,并将核心要点写在开头,然后对其进行阐述和解释,因为任何标准化的考试都是踩点给分。而字迹清晰、书写工整之类的注意点我想应该就不用再重复了。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以流水账的形式,也算是大概介绍和总结了我的整个考研历程。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回过头回忆自己考研的经历时,依然还是会心有余悸,考研时的压力和疲惫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万幸的是如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而我也为我成功经历这一切而感到骄傲。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有需要的后来人一些帮助,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也能让我很欣慰了。最后祝愿所有的有志者事竟成!希望如一篇小说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第页

www.feisuxs

第二篇:考研复习经验

考研复习经验

先说一下应该怎样记忆大量的单词,并能够准确应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记忆,但都应该有相似之处的。有必要先提一下我在大二时的单词水平,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老师提到handsome就把我给难住了。当时的单词量甚至让室友怀疑我的英语是怎么考的。后来为了准备四六级考试才开始复习。时间大概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先用的书是TOP WAY,就是封面上有个青蛙的那本,不是给这书做广告,而是我觉的单词量小的同学不应该一开始就记忆按顺序排列的单词,那样会很枯燥没有背完A字头的就已经没有兴趣了。所以在初期都应该先从乱序的书背起,就不会因为不熟悉而产生混淆。这一段持续比较久,我比较懒大概用了一学期才解决掉。拖这么久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对基础阶段比较重视,所以背过以后还认真的复习了。背完这本书我开始看星火词汇觉得它对词根等部分的总结很不错。是本很好的扩大词汇量的书。等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大三下学期了。这时候已经开始准备阅读理解和其他内容。所以这一学期单词的重点就是不断的翻看温习,结合阅读和其他内容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背过的单词来加深印象。在大三暑假的时候建议再将单词对着词汇书系统的过一遍。这可能是考前最后的机会系统的复习单词了,所以应该认真完成。在记忆过程中,我一直用到一种方法,就是在背的过程中将我忘记模糊混淆的单词在旁边标记,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重点攻破。从九月开始正式进入考研状态后单词只能在平时看其他项目

时顺便复习。遇见大纲上有但你不会的单词不仅要记住单词本身还要记住与它相关的单词。这样个个击破的效果效果很不错,至于词汇书只能用很少的时间翻看,且重点是以前做过标记的单词,现在拿出来再看不会再标记再看,反复记忆总会消灭它。扎实做到这些应付英语考试已经可以了。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考研的重点是上线拿到分数,所以我们在背单词是只需要知道它的几个重要意思,除了一些最基本词汇的用法,其他的用法搭配之类的应先放弃,现在并不是做学问的时候。

说完单词再说一下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就不重复了,我个人的方法也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三月到六月。这个阶段我用的是《石春桢220》,就个人感受而言这本书适合在考研前期使用。因为它的思路与真题相差较远。它文章长生词超纲词多问题设置过与直接简单。所以这本书可以用来预热培养培养感觉。文章后面的超纲词没必要记忆。但文章还是要认真对待,我每天都是花了一到两个小时精读的。考研的任何环节都应该认真对待。在这期间,对其他部分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还有对于语法取胜的同学在这期间还应看本长难句分析之类的书。这阶段复习的最好检验就是六月的四六级。我之前从大一考了几次都没过,这次顺利通过,这学期的复习起到了很大作用也让我对英语更有信心了。

第二阶段是暑假,建议在暑假里解决一本思路接近真题的阅读。我用的是毕金献的。这本书比较适合在这阶段使用,方法还

是第一阶段的精读消化。刚开始会错的比较多,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第三阶段很重要,就是真题(9-11).考过了当然不会再考一样的。但命题思路每年都大同小异,常考的知识点几乎是固定的知识,换汤不换药的改了文章,聪明的同学应该从真题中找到规律并熟练应用。自己实在总结不出来的可以听一下老师的讲座,在他们的引导下完成这个工作。对于每一年的真题都应该非常非常认真的研读。我几乎是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一年的真题,用一天的英语时间做完真题再分别用一天的英语学习时间精读每篇文章。这阶段我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是三小时。最初四五年的阅读我都能背下来,很多人不理解,但事实证明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至于其他题型我放弃了完形,它涉及太多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是没有办法突击的。对于新题型也是认真做,遗憾的是最后没有找到太有效的方法。但在考试中我做对了四个,错的那一个还是在最后时刻用我罪恶的手改错的……所以在复习阅读的过程中对语感逻辑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对新题型也是有帮助的。至于作文,我考场上两篇鸡肋作文让我完全没有发言权,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这个阶段最好的检验是六级,我就是在十二月通过了六级,信心大增。最后是冲刺阶段(12月),买本模拟题做,不要太难免得打击信心。最好安排在下午,不用精读做完对答案就好。

做完这些就可以安心等考试了。上线应该没问题。我参加的08年考研,英语六十分.对于英语复习的经验就这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可以顺利过关。

第三篇:2018北大经济学院考研心得:复习经验分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北大经济学院考研心得:复习经验

分享

彷徨跌倒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你本来就一无所有。

请问“三跨”是“跨系,跨校,跨地”吗?那么大概说的就是我,理工本科,外地考生。

一、先说说这一年的阻力吧:

一年中,我修了40来个学分,两门实验课导致我3月在ppt与报告中度过,而6月在试卷纸中度过。

大四上修了三门课,其中一门院系必修课考试时间在1月7日早10点,即考研转天,因为不好过,导致我考前一个月开始每天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复习,6号晚上通了个宵,一罐红牛,所幸最后擦边通过,不用延毕。

3月至5月都在重感冒,后来得了慢性病,考试前“大姨夫”频繁来访,较为疲惫。

7月前一直都是打算考道口的,后来说变专硕,12万8,压力有些大,遂转考经院,备考道口而看的专业课“货银(易纲),国金,宏微观(高鸿业)”后来用处不大。

这些好像也都不是事儿,但是小事同时发生,就有点麻烦,这么说并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厉害,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智力方面真的很普通,只是想说,既然我这样也能考上,那么后来的同学们,不要因为你复习得晚,杂事闹心而灰心放弃,记得一句话,阻碍的存在,是为了让你证明自己能变得更强。

我的考研成绩是政治69,英语77,数学145,专业课107,总398。

我复习总的策略是书不多,但学得精。

关于公共课,我只说几个自己看法,详细的大家可以参考其它经验帖。

二、政治

我用的材料有:田维彬10题,肖4,任4。

今年的政治我个人感觉有反压题的趋势,考前把田维彬10题,肖4,任4背的还可以,但印象里最后只压到了一个点。

三、英语

材料:凯程考研单词乱序版,10年张健阅读黄皮书(基础+提高),13年张健黄皮书(基础),10年凯程分类阅读高分进阶(120篇),13年凯程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唐静),13年凯程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江涛),1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partB高分突破(新题型50篇)(高教版),黄皮历年真题,凯程作文的28道押题(最后压到了大作文)。

英语单词我在5月10号前反复过了x(约等于二十多)遍,之后再没记过,后来阅读都看得懂,但是抠一些细词就记不住了。

阅读9月前做得猛,后期放松,考前状态每天一篇,直接导致考时生疏,所以建议平均用力。

真题做了两遍,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要买成海豚出版社的)。

7月10号至9月10号把全书做了两遍(一题题做);后来把解析做了4遍,前2遍一题题做,后来只看错题和自以为比较经典的题目,最后把真题做了一遍。

对于660,400,我没做过,不算有发言权,但是„„(此处省略)

大家都说12年的真题简单,但是这是我做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只看了这些书,最后考了107的不高分数,但是复试的时候跟同学交流,有个科班出身的同学可能基础的确比我好一些,她说宏微观也只看了张延张元鹏(不知道她政经看了哪些),最后考了120+。

总结:

出结果的这些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考上的是我,而我身边一起备考经院的同学没考上。

首先,我没有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内部消息„„

其次,我也没有比他们更努力,在考研后来的两三个月,我每天睡8个小时,平均起床时间是8点;

再次,我觉得我的复习效率也不算高,就是普通的样子;

最后,我也没觉得我的理科背景有什么优势,我的智商也不高,普通而已。

不过,虽然我没有内部消息,但是我把手头的资料都吃得比较透;虽然我起的不早,睡得不少,但是我精神都还可以,到自习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趴半个小时;虽然我的学习效率不算高,但是我持之以恒,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事给自己找个理由放松,喜欢看电影与看书的我,9月以后没看过一部电影,一本新书;

最后,我觉得我的心态一直还不错,考研期间我跟人聊天都说今年可能考不上,但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家都觉得我是说丧气话,为自己的放弃找借口,其实我没有沮丧,没有放弃,说明年再来也不代表我今年就不努力,只是做好面对糟糕情况的心理准备,所幸的是,我今年就考上了。

对了,还有一点,在暑假后的六个月,我一直很专心,像找工作,保研这些事情想都没想,也许也是一个原因吧。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我明白一个道理,当你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停下来休息一下,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应用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

祝同学们一切顺利!3 页 共 3 页

第四篇:+++++北大心理学考研经验

北大心理学考研经验

2006-5-22 17:23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个人经历部分:

我一直以为北大是所有崇尚自由和信仰的人的圣地,打小就希望有机会在这片圣地成长和学习,在这所中国最好的学府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证明自己的价值,数一数有10年了。我渴望正确的了解一切,但在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我连自己都不了解,这就是起初我学习心理学的原因,我对任何不明白的东西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一定要弄明白。快到大三时,就自然而然有了报考北大应用心理学的想法,而且因为自己的理工背景,学习工业与组织管理方向也很有优势……

最后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的体会备考过程关于时间安排,这个东西比较难一致,因为每个人能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去年这个时候,我是大三的在校学生,在北大选了实心和普心(花了父母1600金,心痛死了),虽然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但自己的功课总得稍微顾一下,生怕老师觉得我太不给他们面子直接给挂了,考研的人都怕两头空,这种心情在10月左右还会有。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时间段,供大家参考

1入门在七月之前,我差不多在北大听完了每周的课,平时也看了看相关的书,基本上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变成了个小虾。不过听实心的时候有时在睡觉(它的课在中午,往往是我本校的课上一会我就往那边赶,赶到时特累,午觉时间也到了,然后直接睡到听到老师说下课之类的话,特别奇怪人在上课的熟睡中对这类词的觉察域限扎就能这么低呢,谁明年上了去研究研究)

记得那个时候会在课余跟民族大学的一个研友(她也考上了)和其他的研友用书上的术语看看玩笑,学以致用。

英语的阅读基本上是天天做,这个相当重要,一定要持之以恒。

2暑假专业课开始学第二遍,我没有查漏补缺的习惯,比较懒,之前学过的就是复习了,之前没学的和老师讲课睡过去的就稍微多花一些时间,还有些不懂的能问就问,因为不懂还是比较多,心里就想反正之后还有不少遍,就暂时留着。

政治还是没有开始英语的阅读还是天天在做3 9-11月花了一段时间强化背单词,这是这段时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按照艾宾浩斯那种记忆曲线背的,大家在网上能查到(顺序:1 2 4 7 15 30),其实这种方法大家不怕麻烦也可以在政治和专业课上效仿。

阅读还是在天天做。

政治开始每天看了,我的计划是比较详细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每天看多少章,怎么复习,怎么做题,只是没全完成。产生挫折感的同时,深深地感觉到,做个细致的量化的计划,一定比没做这种计划学的东西多。但挫折感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点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不知道是不是算扯平了:)。

对策呢,就是这种时候去做点自己喜欢,能放松的事情,太憋自己了不好,玩一会,有点虚度的内疚感了回来学习保证状态巨好(好像是废话)11月—考前但需要提一下的是,至少在11月中旬后专业课这边所剩下的工作就应该是巩固和背诵了(心理素质巨好的另当别论),所以大家在制订大致计划时一定要要注意。

我在考前两个月没怎么看进书,包括公共课,就是因为专业课还有一些不懂的,心里老究着不放,一翻开书,就在想这还有不懂的,那还有不懂的,很郁闷,干脆一怕脑袋,回去看柯南解解闷,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柯南的主线全看完了。那段时间特别痛苦,整日都是不看书空虚,看书郁闷的状态。呵呵,实在把我逼急了,去报了一个凯程的考前冲刺班(关于京城的辅导班下面有些介绍。绝对良心)。

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好好计划,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考前翻开书头会大(至少我和我熟悉的几个人会这样),解决的最好方法还是说自己在之前有个精简的笔记(或者像普心或实心那种大题作为提示性线索),最后阶段就是看着它们,对自己复述或写,想不起来再看书,否则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哪些能答出来,到了考场才知道的话…………

5、最后的结果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复试通知。

一般来说,考生需要在接到复试通知后跟导师联系(不在北京的邮件最好,电话有点唐突),说明自己的背景,询问老师是否还能带研究生,自己怎么准备复试。

偶觉得这个相当重要,比如我的导师让我去看一本新的书准备复试,而另一个文化方向上的女生就被告知复习和初试一样的内容就行,这样应该说进去问的问题会有些不同。

关于研究计划,一般会先包括自己介绍(跟简历一样,要会显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之后再是自己的计划,偶是跨专业的,写不出什么细的,只是写了一些对与自己工科背景的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看法

复试时要看看导师和相关方面最新的研究了,至少把北大心理系网页上那些大的研究看看,再是就看看相关学术杂志的研究,对写研究计划很有好处,而且复试时老师会问你到“最近有没有看看什么研究之类的。至于去哪查,北京的可以去北大图书馆或心理系图书馆(5RMB/次),里面的老师都很和善:),外地的一般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会有不少期刊,偶也用过。

复试完等消息的时候很难受,什么也不想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去想,但会有朋友和同学问到,特别痛苦。等了一个礼拜吧,没有消息,就自己过去看。结果教务处的老师告诉我没什么问题,北大是先通知被淘汰的,所以上周还好没接到消息:)。然后头很空,估计被幸福撞晕了,有点缓不过来,马上到哲学楼西边的小操场去坐了好一会,然后给爸妈打电话……专业课信息部分:

1、参考书的选择:

多看些官方指定外的书,特别是普心类的,对了解心理学的全貌有很大的好处,一般看书,需要遵循这样的流程故事——理论——实验统计的话(推荐从英文书看起,最后考试的大多数东西是基础的,看英文书

有助于深入理解),可以和这些书并行着看,因为话语相当相当的简单,如果有点不明白的话,看看甘老师的ppt上的东东很快就ok了。

普心《人格心理学概要》?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心理学思想的流变》《现代心理学发展趋势》实心 除指定教材外推荐参考书《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适合大家入门看)? 《心理学实验纲要》(北大版)? 《心理实验方法》(吉林教育出版社)

统计《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 Firs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的多元回归,因素分析这两章《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因为出得很晚,所以我没怎么看1-17章跟讲义上差不多,18-20没怎么看,所以今年的那几个选择题基本上靠猜但是21章是很值得大家多看看的,类似于这种东西很能让人深入理解和比较各种方法,就比如像英文统计书上的box这种东西,大家学完基本的东西后了,一定要把它们都看懂

3、关于辅导班:

考北大心理的,双跨的人太多,所以大家都会有选择的上一个辅导班。

去年正式的也就2个,今年突然冒出很多,eel不知道怎么样,没资格评论。

4、复习方法。

上周末的时候,有的朋友问,怎么用好书,每一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心理学这种东西我觉得是一种思想流的问题,因为根据基础和悟性,或者说个人兴趣,必然会出现有的板块比较熟,比较懂,有的还得等到好几遍之后才明白,之后才是说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打个比方,因为感兴趣,普心里社会和决策那块我很快就能说出个所以然,但感知觉那块始终不得劲,一直有点一片混乱的感觉。所以学习时一定要做到学习完做题,做完题后好好总结,之后不定时复习的习惯

至少该达到的程度:是第一遍二遍下来,你能在迫选中做对大部分,第三第四遍下来,那些名词,现象,理论及阐述性的大题能自己闭上眼睛吹上一下。大家一定都在抱怨题太少,真题没答案(但除了统计,大多数答案其实就是就是根据书上的理论阐述,大家看一两编书后就不会这么着急了)但个人觉得其实没多大问题。

对统计来说 无论你用的是什么(3样东西内容大同小异,看英文能加深理解,)看完一章就得做下面的东西

1北大上课的习题(大家都有吧,有答案的)

2前面的题量是远远不够的,英文统计书课后的习题(偶数题有答案)才是最大的来源,自己做题需要按甘老师讲义上的步骤做,一来考试时可以多拿分,二来思路清晰,便于尽快掌握方法。

3北大版的中文统计书(这本书18-21章是英文书和ppt没有的,去年考试考了一些概念性的东东)——综合性练习,适合在学习后期做4历年真题 这个东西一定要在考前弄得七七八八。绝大部分分数都是很基础的,需要拐弯的地方不太多,只要把前3项做好,至少能拿80%的分数。

P.S 统计做题,在平时做题需要提高速度,但不是说就以降低正确率为代价。因为最后和实心一起考,一般来说先做统计是明智的选择,它的题会就会,不会就不会,答题时应该尽量把时间留给可以发挥的实心上:)

普心:看完书

1从心理学与生活的配套习题做起,每看一章就该好好做每章相应的题,上面题型丰富(简答,选择,判断等),基本上覆盖了核心知识点

2本科生的小测验,半期,期中考试题,历年真题

3gre中psy sub的题目,以前的有师兄说可以参看参看,但从我的感觉来说做了上面的题有百益而无一害。它的出题方式让你很容易的理解和比较相关知识。

自己总结一个普心的知识结构也是很重要的,换一种方式贯穿知识点比自己机械的重复看好得多,打个比方,总结关于中西方个人和集体主义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原因,爱,在集体中表现,自尊,)。

实心:不同于普心,纯粹背的和比较难理解的东西更多,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这样,(虽然我也没全做到),在第二遍开始看书时就应该边看边记下每章的要点或者总结出结构,这样看完之后,马上看着笔记去想或者复述,想不起来的就看看书,做做标记。一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但得用小本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讨论请教和回顾。(这个方法对普心,统计也适用)

但需要提一下的是,至少在11月中旬后专业课这边所剩下的工作就应该是巩固和背诵了(心理素质巨好的另当别论),所以大家在制订大致计划时一定要要注意。

小结:

罗嗦一句,计划的制订(包括公共课)需要量化和具体化(每月,每周,每天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潜能。

具体多少施行一段时间自己再合理调整调整。稍微松一点,前几天校运会里比赛时那些对自己状态心里没数,先冲得最快的人往往最后跑不起来,得不到前面的名次。

我最爱的运动除了足球就是马拉松,每年在国际马拉松的后半程里,很多人的腿都是拉伤或者抽筋了,但是很少见人放弃,你能看到很多人瘸着腿完成最后一段,因为我们都清楚我们都完成了很多很多,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胜利了。考研是一场更艰辛的马拉松,但是很多人在最后放弃学习,去找工作,或者什么的,就是因为他看不到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了。如果有人会觉得自己没希望而放弃时,提醒自己:那些考上的并没比自己多做多少,只是他们坚持了下去。

So,永不言弃!

——from m-eel-y

第五篇:2018考研:苏州大学法学学长分享复习经验

2018考研:苏州大学法学学长分享复习经验

苏大法学综合实力全国15-20这样。这几年一直在进步,法学论文数量全国第九左右 行政法是苏大最强的 貌似全国第七。可以说 法学算是苏大比较好的专业之一。进几年来考研苏州大学王健林法学院的有很多,难度不小,现在聚英考研网就为大家分享一位苏大法学研究生学长的考研经验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就是其经验分享。

本人今年1月份考的苏大王健法学院。前期准备司法考试花费九个月时间,司法考试通过后,从十月二十多号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

初试排名第七。民商法今年总共招8个人,一个苏大保送,另外再招7个,总共10个人进入复试。(本来再招8个,进入复试后,法学院临时调整学硕的名额,各个专业都砍掉了一个名额,但是砍掉的那个名额会调剂到法律硕士专业)

但是面试发挥较好,最后名单公示,排名第四(第一名为保送,即初试+复试成绩排名第三)。在这里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考研的心得体会。

前期苏大的初试指定书目有:

专业一:

《法理学》周永坤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杨海坤、上官丕亮、陆永胜著:《宪法基本理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

张千帆著:《宪法》,北京大学出版2008年出版。

魏振赢等著:《民法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基本原理》和《中国刑法罪刑适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专业二:

《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物权法》梁慧星、陈华彬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侵权责任法》杨震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合同法》崔建远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虽然只有三个月不到的复习时间,成绩也不算特别高,但是有些经验和误区还是值得各位学弟学妹借鉴和避免。

所有推荐书目其实都是考得重要的内容,关于序言书目的大可不看。平时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可能是苏大专业课的出题内容。所以“重者恒重”是复习的关键!

其次,就是主要历年真题所涉及的章节,如果连续5年真题,有2年以上都考了这个章节,那么这个章节一定是重要考点!

一、关于宪法

相信很多学弟学妹也注意到了,宪法有两本书,实际上,今年考试的内容都是出自于杨海坤、上官丕亮、陆永胜编写的《宪法基本理论》。但是这本书在市面上基本上找不到了,没有再版的,所以我是买的复印版。所以在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我只是看了《宪法基本理论》。(仔细的同学也应该注意到了,张千帆教授的《宪法》里面有一个章节是苏州大学法学院上官丕亮老师编写。如果不放心的同学,大可只看此章。)

二、关于法理

周永坤教授的《法理学》是重中之重,大家一定要仔细看。法理学总共分为

四个部分:法存在论、法本体论、法运作论、法发展论。法理学的真题重复考察频率比较高。特别是关于第一编内容,法的存在论,有真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每一年都有题目出现,而且都是简答。

三、关于刑法

当我以为专业一的试卷会和往年一样,每个学科只有四五道题目的时候,今年考研的刑法题目就让大家目瞪口呆了,一拿到试卷,发现还有一堆名词解释,其他题型的分值也非常少,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专业一的刑法考点开始偏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无论是总则还是分则,我们都应该非常重视。

四、关于民法

魏振瀛教授的书,内容比较丰富,适合入门者看,但是整体深度不够梁慧星教授的民法系列。如果是民商法专业的学生,我建议可不看这本,只看专业二的四本书。这个好处在于,用专业二的深度知识回答专业一的民法题,答案更有含金量,也更容易获得老师的亲睐。如果是其他专业的同学,看魏振瀛教授的民法也不会太吃力。主要重点还是在民法总论和物权法的部分。专业一的民法从09年开始,分单双年,一般都是四道题,单号一般是民法总论2题,物权法1题,债权法1题或侵权法1题;双号一般是民法总论1题,物权法2题,债权法1题或侵权法1题。这个推论仅供参考,至于以后是否这样,我也不敢保证。但这至少说明民法总论和物权法部分是重要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