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临骏:睡眠的“撒切尔基因”
一些研究表明,深植于每个个体的基因,亦即生物学因素才是每个人睡多睡少的主要原因。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睡得少的代表。撒切尔夫人从1979年至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惟一的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工作繁忙,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睡眠时间极短,每晚只需要4个小时的睡眠就够了。
撒切尔的新闻秘书英厄姆回忆称,撒切尔夫人经常让官员一直工作到凌晨,然后她又很早起床收听《今日农业》节目。撒切尔夫人的这种生活方式连其丈夫丹尼斯也感到不习惯,他不时会大声喊叫:“夫人,睡觉吧!”
很多人认为,撒切尔夫人这种极短的睡眠时间是与其职业有关,因为这是一个日理万机的工作,而且前首相丘吉尔在战争期间每晚也只睡4个小时,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天睡6个小时。但是人们也发现,无论撒切尔是否担任首相,她的睡眠基本上都是4-5个小时,远远低于正常人的7-8个小时。因此工作性质和职务,亦即文化因素并非是撒切尔夫人睡眠少的主要原因。
生物学因素
现在,研究发现一些人睡得少是一些基因在起作用,例如DEC2基因如果发生变异,就会少睡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学系的何英(Ying He)在2009年8月14日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由DEC2基因编码的蛋白上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替换突变会导致人睡眠少。携带有p.Pro384Arg基因变体的人每天只睡6.25小时,但同一个家族中不携带这个突变基因的人平均每天要睡8.06小时。
此后,美国费城应用基因组学中心的雷纳塔·佩雷戈里诺(Renata Pellegrino)等人也对DEC2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选择了100对双胞胎(59对同卵双胞胎和41对同性异卵双胞胎)进行熬夜研究。先让双胞胎在实验室睡两晚正常的觉,然后让他们在38小时都不睡觉,同时在不睡觉的时间内每两个小时接受一次反应测试,以检测他们在不睡觉的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反应时间长于500毫秒即可认为是缺觉影响了他们的反应能力。结果发现,携带有p.Tyr362His基因变体(在DEC2基因编码的蛋白第362位上的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p.Tyr362His)的人比不携带该基因变体的人睡眠时间要少一些,一般每晚只睡6小时。在连续38小时未睡觉的情况下,携带有这个基因变体的人比未携带者的精神状况也要好得多。上述研究表明,深植于每个个体的基因,亦即生物学因素才是每个人睡多睡少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人把p.Pro384Arg或p.Tyr362His基因变体称为撒切尔基因,但是,撒切尔夫人体内是否有这两种基因尚无具体研究证实。
当然,并非只有DEC2基因掌控着人的短睡眠。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生物学家蒂尔·伦内伯格(Till Roenneberg)从7个欧洲国家征集4260名志愿者,研究他们睡眠习惯与基因差别,发现ABCC9基因是一种少眠基因,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可以每晚只睡4个小时,但白天仍能精神饱满地工作。ABCC9基因在进化上很古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心脏、骨骼肌、大脑和胰腺中。这一基因同时还能在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病机理上发挥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ABCC9基因才称得上少眠基因。
然而,无论是DEC2基因还是ABCC9基因在人群中都属于非主流,研究发现,只有1%的人拥有变异的DEC2基因。所以,多数人的睡眠时长当然会超过4小时,即7-8小时。每个人需要睡多长时间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的是遵循自己的感受。如果睡6个小时或9个小时才能精神饱满,说明你的基因决定了你必须睡如此少或如此多的时间。强行要求自己只睡7小时并不适宜每一个人。而且,睡眠时间也与年龄有关。对于普通成年人(包括老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学龄儿童一天睡10个小时,青少年一天睡9-10个小时可能是适宜的。
第二篇:肖临骏:香炉峰情思
一个雨后初霁的春晨,我听到了山的呼唤。
瑶家阿妹伴我踏着幽僻的小路走进碑记“茶坪岭”上,观赏瑶胞“司公”家珍藏的祭祖还愿图,拜谒了盘王庙,又朝“罗仙岭”旁资兴县“古八景”之一的“炉峰袅烟”走去。
凝眸远望,这峰,刚从混混忳忳的迷醉中苏醒,特别峻奇秀美。挺拔的茎,扁圆的头,孤根突兀在陡峭狭窄的岩脊。它既象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挽着紫气俨然腾空出世;又像乳乳青青的铜锣菌,泛着幽香长在百丈崖巅;晴光紫气中,它更像一只硕大的香炉,云烟袅袅,雾霭无际。
“炉峰袅烟”,人们称之为“蘑菇岩”.“石菌山.”“香炉峰”。本县贡生黄如润有诗咏道“仿佛人间伟丈夫,全无倚着倩谁扶?片云头上轻飘袅,跃入天门作御炉。”县志记载:“炉峰者,县(原资兴县城)三十里罗仙山胁出之枝山也”。
瑶民传说,“罗仙岭”又名“落仙岭”。很久以前,相距五.六十里地的罗围.桥口一带来了个衙御奉命收租,农户欲杀鹅款待,衙御萌生恻隐之心,掏钱买下。白鹅绕膝一圈,忽悠驮起新主子振翅而飞,落于花红草绿的岭上。从此,衙御淡泊红尘,以鹅为伴,情归山岭。之后,接来兄弟,建刹盖亭,终日修炼,三人得道成仙,为民驱邪司雨。
宜人的气候,秀美的山川吸引瑶民和汉人相继迁来定居。人们将“三仙”居住的三个山头分别称作“罗(落)仙”.“峰仙”.“岩仙”,称祈雨的山洼地为“摇垄”。每逢干旱,山下百姓纷至沓来,烧香祭拜,使得云烟袅绕炉峰,香飘云天。祈雨者还将竹筒插入“摇垄”溪水,快速转动,水从竹筒喷薄而出,霎时,电闪雷鸣,雨水哗哗淋落。
来到这里,果然养眼。真如古人描述的那样——
“满山结绿,莎草茸茸”。红的.绿的.白得.紫的.黄的大大小小蘑菇撒落在郁郁芊芊的草丛.红格英英的荆蓬里。
山地产出的优质煤.大辣椒闻名遐迩。
这里,钟灵毓秀,气象万千。峰炉岩石刻有砂列八卦图,旁边还有莲花石.龟纹石和禅刹仙亭。狼烟飘渺的那一年,著名爱国宿将程子楷宁死不为日寇的“五斗米”而折腰,他寄情山石,镌刻下隐逸的渴望:“仙人住所,万古流芳”。其仙风道骨赫然跃于岩石上„„
往事如烟。云悠悠,天清清。沉默的山岗,星星点点缀着起色花蕾,神秘而静谧的丛林传来鸟儿的声音。我追寻古人“西望玲珑邈画图,屏风几迭胜香炉”的诗画意境,沿荒芜的山径,走过摇垄,登上棋盘山.莲花石.龟纹石„„.,绮丽的山石风情驱走了旅途的劳顿。甜丝丝的清风,荡涤了诸多尘世的苦恼烦闷。
踩着败枝腐叶弥足炉峰岩下,云蒸雾绕,整个山峰好似飘游在香雾的海洋。若问山峰边仙亭庙宇安在?惟见颓坍的断墙.零落的瓦砾.青森的石砖。躬身掬一捧废墟中湿漉漉的泥土,仿佛闻到庙宇里散发的陈年烟香。涧峡谷里,涓涓溪水叮咚叮咚地吟唱着古人清婉的诗句: “仙鸟飞来晴霭静,梵钟敲断暮云孤„„”
沿嶙峋石峰攀援而上。依托凹凸的石块和石壁中长出的裸根虬枝,我们的身体忽而伸展成“大”字,忽而拉长成“岁”字,缓缓移动,好不容易才攀上峰巅。
“哇,好大一朵石菌!”峰巅脊背上挺拔出酷似蘑菇的石柱,比一比高度,一米六几的我还不及它的四分之一。小心翼翼地从石柱边绕过去,峰脊上还有块重叠而成的石墩,踏上石墩回头横观石菌,它仿佛摇身一变成了一尊高尔基头像。大文豪正聚精会神鸟瞰人间,注视着风起云涌。
顺着文豪的视线往下瞧。嗬,底下巉崖百丈,古柏拥翠,怪石林立。我想,幽幽壑谷,莫不是当年游击队员的避身之地?风啸水吼,莫不是兵士吹响的冲锋号角?
眼下,云归沟壑,雾从壑底而升,一簇簇一袭袭沿峭壁袅袅升腾。
极目远眺,山岱延延绵绵,云海茫茫,海天融成一色。我的心在起伏着.跌宕着„„
这峰,虽不威壮,却是一道坚挺的脊梁!
第三篇:肖临骏:《起风了》,努力活下去
肖临骏:《起风了》,努力活下去
“起风了”取自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著名诗篇《海滨墓园》中的一句:起风了,努力活下去!这就是宫崎骏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即使再糟糕,也还是值得活下去的。
自从上一部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上映之后,宫崎骏退休的传闻就不绝于耳,对于喜欢动画的观众来说,这是再遗憾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当2013年他最新一部动画《起风了》上映的时候,观众的激动和期待之情可想而知。
这部动画片和宫崎骏曾经的作品大相径庭。那曾经在动画中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充满了日本民族的鬼怪精灵和像《龙猫》那样的纯真美好都已消失不见。这部动画的主人公已经长大,不再是少男少女。这是一个关于大人的故事,一部似乎不是很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电影。
但当我们真正地静下心来看完这部两个多小时电影的时候,就会发现,宫崎骏依旧还是那个制作了《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制作了《龙猫》的那个宫崎骏,他始终没变。《起风了》像一条线般串联起曾经的那些动画作品,是某种延续,更是对其的总结。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真实存在于上世纪的日本年轻人,并且因其后所制造的著名“零式战斗机”而享誉世界,他叫堀越二郎。故事讲述的便是他从小热爱飞机,并梦想以后要建造出美丽的飞机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在二战中日本用于大肆侵略他国的战斗机的制造者,这个角色本身就存在着矛盾与争议。而宫崎骏在最开始也或多或少因此而不愿意制作这部电影,但他最终愿意制作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或许正是被这个故事中的“矛盾”所吸引。
当我们仔细地回顾宫崎骏曾经那些作品的时候,不难发现,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思想充满了矛盾。典型的便是在《幽灵公主》这部电影的最后,人类与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始终在那里。
在关于《起风了》所有的争议中,“反战”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宫崎骏制作这部电影的同时,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正处于右翼保守派的笼罩之下,再加上宫崎骏一直以来督促日本对于曾经犯下的罪行道歉,使得他在日本国内遭受了众多的指责与批评。
在网站公开的企划书中,宫崎骏就制作意图做了如下解释,“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他一直反复言说着那些“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无论是那个勇敢美丽的那乌西卡,还是曾经胆小自私的千寻,她们始终都走在自己成长和梦想的路上,都在努力地不断奋进着,而堀越二郎同样如此。
作为主人公生活的背景,电影用了很大篇幅向观众介绍上世纪20-30年代的日本。那时的日本动荡不安,贫困与疾病横行,加上不景气的经济和破坏力巨大的关东大地震,年轻人普遍感到未来的迷茫和不可捉摸。宫崎骏通过一系列细节来展示那时日本年轻人在外所受到的轻视与鄙夷。或许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二郎的同事本庄,他在电影里反复地强调国家的衰败和落后,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我们也很难否定在二郎想要制造飞机的这一动机里不存在为了国家这一因素。
这是宫崎骏在电影中必须面对的矛盾之一,他必须面对那个年代的日本,面对曾经的贫穷与落后。面对过去,实则是为了寻找为何日本最终走上侵略者道路的原因。这样的矛盾在电影中贯穿始终,宫崎骏小心地走在其中,点到为止,并未过多的渲染。这或许也是许多批评者的不满之处,认为他迷恋在清新优美的田园中,而忽略外面世界的残忍战争。肖临骏:《起风了》
第四篇:肖临骏:中产梦的艰难
中产阶层是“反脆弱”能力最低,最经不起风险打击的一群人。为了保住现有的社会文化地位,他们必须尽量避免任何冒险,阉割种种不合时宜的冲动,这便形成了他们“保守”的阶层特点:老实、勤恳、厚道、兢兢业业,同时又懦弱、平庸、循规蹈矩、忍气吞声、缺乏勇气。
“中产梦”如此艰难,是走向保守的一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守住本心、守住原则?
“知道”带你从走红韩剧《未生》看职场与中产梦的艰难。
不久前,一部名为《未生》的电视剧在网上引起热议。《未生》为2014年韩国有线电视台收视冠军,并在韩国官方或民间举办的各类电视剧排行榜评选中高居榜首。《未生》在中国内地视频网站播出后,在豆瓣得到了韩剧有史以来的最高评分9.3分。这确实引人好奇,这部墙内开花、墙内墙外都香的电视剧究竟高明在哪?
反类型的职场剧
在惯常的想象中,走红的韩剧一般是爱情偶像剧,或是那种动辄上百集的家庭剧,但《未生》与这两个类别都不搭边,它是一部正儿八经的职场剧。
何为职场剧?顾名思义,职场剧是以当代现实职场为背景、反映职场生活的电视剧。几经发展,职场剧已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类型,并且形成了几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最常见的一种,是以现实职场故事为背景,讲述刚入行的职场菜鸟是如何在职场的打磨和锤炼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这类职场剧的内核是“成长”。其间也描述了大量职场经验,穿插各种职场技能,并分享了关于升迁加薪、职场潜规则、职业规划的种种知识。这方面,2010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就是相当典型的样本。
《未生》具备了职场剧的很多元素,它描述了张格莱、张百吉、韩锡律、安英怡四个新人进入韩国一家排名全国前五的贸易公司之后发生的一切。《未生》将“成长”的主题集中体现在张格莱身上。虽说杜拉拉是菜鸟,但她好歹是大学毕业生,并通过各种严格的筛选才得以进入大公司,可张格莱则连“菜鸟”都不够格。身边的职场新人都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熟练掌握几门外语,而张格莱高中都没毕业、也不懂什么外语,甚至上班第一天,他连复印机都不懂得使用;他之所以能进公司,不过是领导隔了几层关系、做了顺水人情介绍的。可想而知,张格莱的职场生活的起步是多么艰难。但起点越低,整个“成长”过程就越具戏剧冲突和看点,在这一点上,《未生》确实下足功夫,无论是剧情还是细节都相当好看,是名副其实的精品剧。
张格莱的确“成长”了。他勤学、肯学、好学,悟性不差,加上他的两个直属上司金代理和吴科长又不吝传授经验,张格莱进步得很快,终于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公司也崭露头角。按照职场剧的类型模式,张格莱最后应该是在职场上扬眉吐气:或完成了某项其他人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或在某次重大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使公司转危为安;或受到同事与领导的一致赞赏,被提拔了„„
杜拉拉便是如此,她从不起眼的销售助理升为独当一面的人力资源经理,收入从月薪四千涨到年薪二十七万。但《未生》却没有给出这样的允诺。结果是:张格莱这一合同工,成绩有目共睹,但合同一到期,他还是被辞退了;韩锡律被无赖上司的种种故意刁难所困扰,无能为力;安英怡虽赢得组里同事的认可,可却深受马部长歧视„„如此的设定,《未生》显然是反类型的。
那么,杜拉拉与张格莱,究竟谁更契合职场新人的形象?
“中产梦”的艰难
近十年来,各种以“职场”为主题的小说、影视作品大量涌现,“杜拉拉”能从图书走出发展成一个价值数亿的庞大产业,其背景是以都市白领为主力的中产阶层的兴起。虽然目前学界对于“中产阶层”的定义并不统一,指标也不尽相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中产阶层队伍正日益庞大。
有研究指出,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职场类型剧的走红,根本就在于其击中了不少都市白领的“中产梦”:一无所有的开始,但凭借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并最终过上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中产阶层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像杜拉拉那样起步月薪四千、住出租房、每天上下班挤地铁的新兴都市白领被划入中产阶层,但那些年薪数十万上百万、住高档小区、出行有名牌车的都市白领也是中产阶层;确切地说,都市白领的“中产梦”,就是从中产阶层的最末端上升到中上游的位置。《未生》同样是聚焦于都市白领这一群体,它在都市白领中引发的集体式共鸣,其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信息?
作为一个草根,杜拉拉努力、勤恳、兢兢业业,她最终成功了;因为起点更低,张格莱面对比杜拉拉更多的挑战,付出更多,虽也得到同事与领导认可,可最终却被辞退了。如果说杜拉拉是为都市白领提供了一个有规律可循、仿佛触手可及的“中产梦”,张格莱最后遗憾的离开则是浇在“中产梦”上的一盆冷水。换言之,《杜拉拉升职记》等职场类型剧呈现的是都市白领“中产梦”的华丽一面,而《未生》映射的则是“中产梦”背后的艰难。
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服务型经济的建立,大多数中产阶层不以出售劳动力为主,而是以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为立身之本。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专业和技术人员的人数不断扩大,中产阶层在职场中确立了优越和体面地位,并以此为傲。纵然如此,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中,人力资本并非不可取代。在庞大的资本生产链中,多数个体只是组织中不起眼的螺丝或切片,少了你,可以在市场上迅速找到取代的人。
《未生》中,从职场新人张格莱到中层干部吴科长,始终处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赶项目也时有发生。即便如此,张格莱合同一到期,虽然领导层认为培养新人不容易,他还是被解雇了;吴科长为人耿直,工作能力出众,却因为工作风格不受欢迎,被迫辞职。中产阶层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技能,杜拉拉们信仰的正直、努力、奋斗,在赤裸裸的职场现实中,并不见得总是与回报相对应。尤其是吴科长的遭遇,更遗憾地说明了,与其说公司更注重你个人的努力、品德,毋宁说,公司更看重的是你为它创造了多少利益,无论获得利益的手段是干净的或是肮脏的。
从网友发表的对《未生》的评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职场的艰辛、白领的不易、“中产梦”不止一步之遥,职场中虽然存在着杜拉拉,但更多的是张格莱叹息的背影。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在艰难中实现“中产梦”?
拒绝保守与反抗的可能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当问及中产阶层的第一印象时,甚少人会联想到斗志昂扬的追梦者形象,如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也鲜有人会将其与新潮、时尚联系起来,比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那个身着各种名牌的杜拉拉;人们更常讲到的一个词是“保守”,它近乎中产阶层的代名词。这或许与美国一系列反映中产阶层危机的影视作品的塑造和影响有关,但归根结底,中产阶层的保守属性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中产阶层虽然无法匹敌上流阶层,不过它仍拥有比底层更多的资源,歆享更好的物质条件,生活也更为体面。中产阶层的这种“稳定”生活是由终身雇佣制所支撑,但是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终身雇佣制面临诸多挑战;退一步说,即便是在经济前景良好的时候,中产阶层也得勤勤恳恳工作才能保住饭碗。在《未生》中,张格莱这样的合同工被解雇就是随时随地的事,即便是工作出众、身为中层领导的吴科长,其饭碗也不是稳固的。
一旦失业,中产阶层往往缺乏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又面临着房贷、车贷和供养家庭的压力,体面生活随之失去。吴科长失业后,还得负担着三个小孩,只能在不起眼的小餐馆送起外卖。好在吴科长还能乐观应对,但多数中产阶层一旦失业往往堕入绝望,日本导演黑泽清的《东京奏鸣曲》更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切。可以说,中产阶层是“反脆弱”能力最低,最经不起风险打击的一群人。为了保住现有的社会文化地位,他们必须尽量避免任何冒险,阉割种种不合时宜的冲动,这便形成了他们“保守”的阶层特点:老实、勤恳、厚道、兢兢业业,同时又懦弱、平庸、循规蹈矩、忍气吞声、缺乏勇气。
保守并非贬义词,在艰难的“中产梦”之路上,这确实是最利己的选择。但事实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保守也常常异化为唯领导是从、唯个人利益是从,异化为自私、利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犬儒与投机。无数的职场厚黑学作品,都是宣扬这样的价值观,而在职场现实中,它确实是更多人的选择。那么,对于《未生》中的张格莱与吴科长来说,保守是否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未生》没有选择保守,恰恰相反,它反抗庸常,敢于向保守发起挑战。像吴科长,他的同期均早已升职,可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科长,其原因就在于他耿直中正的为人处世原则与那一套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职场升迁规律相背离,这条虽少有人走、但却正确的路,是他主动选择的。在最后,如果不揭穿潜规则,他完全可以凭借机会得到升迁,可他还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
“中产梦”如此艰难,是走向保守的一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守住本心、守住原则?《未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导演很仁慈地为吴科长与张格莱等人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尾,他们几个人合伙开了一个小小的贸易公司,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似乎在昭告着:实现“中产梦”,也有不忘初心的方式。
显然,这样的结尾太过美好和浪漫,但可贵的是,《未生》敢于提出另一种可能,并且相信这种可能。
第五篇:肖临骏: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社会各部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管理规范。可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向利好的方向快速发展,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市场竞争力都是必要且关键的。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在各个角度的不同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维持企业平稳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由于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及存在的潜藏风险,并及时采取规避和防范措施,是企业降低由于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并保障运营平稳。其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的相关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真实,以及对于经济成果的巩固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为及时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及存在不真实或不客观全面的财务信息,也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审计,这样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合法顺利的进行,以及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提供必要的保障。再有就是在企业服务质量、产品品质、安全生产和运营等诸多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保障性作用。
2.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须注意的问题
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体系在的有效性,是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关键,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保障企业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有效性,是推行企业内控制度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重点针对企业管理方面开展的以管理质量为主的内控制度,另一个方面就是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经济活动开展的审计性质的内控体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以管理为主的内控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平稳运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的;而以经营活动为主要审核目标的内控则主要是为了规避由于企业经济活动不合法、财务信息不客观不准确导致的经营风险。有些企业两种内控制度分别执行,有的企业单独执行。虽然两种制度和体系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其之间却有存在一定程度的密切关联,因此充分的利用两种制度的优势和相互制约,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对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有效性,笔者在此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和方面。首先要注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和及时发现潜藏的风险,其主要作用是在问题和风险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并预防,而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处罚措施只是促进和保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问题的手段而已,并不是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核心和重点。其次,企业内部管理的层次和方面十分众多,如果对各个方面和层次的工作都展开内控,那么内控工作无异于将企业内部的所有管理工作复制重做了一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于保证工作效率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也是毫无益处的。因此,有效的选择关键的内控工作点,就成为保障内控制度和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和核心。另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度和范围的设定,对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是十分关键的。对于内控的范围和程度设定时要做到,在保证内控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冲突和隔阂。而且要通过制度激发企业员工对内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1)企业文化是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具有成型企业文化的企业,对于任何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效率都是较高的。首先,统一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制度执行的统一性。另外,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对于企业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了保障作用。由于企业文化的统一和影响,使企业内部所有成员对于制度的认识是一致的,对于制度的规定是遵守的,对于制度的执行也是规范的,所以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和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想通过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该制度的执行和有效的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文化,就是为内控制度体系顺利和有效推进和开展的必要保障。
(2)由于内控制度体系仅限于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关键点开展风险防控和预防,因此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所以,另外建立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专门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使其与内控制度体系相互呼应,最终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标。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远期愿景。归根结底一切制度和体系的建立都是为了推动企业向利好的方向快速发展,并以实现企业愿景为最终目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也不外乎其中,因此,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建设企业内控制度体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的内控制度,才能有效的运行并且实现通过内控制度的实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4)建立健全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内控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但是发现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因此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预警和风险决策制度,才能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对于发现的风险,通过相关的决策将其解决在萌芽中。也可以避免企业由于没考虑到相关风险,而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出现疏忽和失误,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
结束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结构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因此,企业内控制度对于企业发展是必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