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我的岳母去了(5篇)

我的岳母去了(5篇)



第一篇:我的岳母去了

十月二十七日

当早晨六点多,老家的小舅子来电话,低哀地说:妈不行了!

啊?我霎时呆住,脑中一片空白。

我立即把脸转向妻子,妻子已经嘤嘤地哭了起来。

喃喃自语地念叨:前两天回去,妈妈还好好的呢!

像来自远山的声音。

我的岳母去了!走完了九十一岁的人生路程。

岳母的去世,像一根针猛刺我的心上

顿使那一早的天,雾霾一般地黯然,哀恸的咽哽锁住我的嗓子。

我的岳母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我的岳母叫张崔氏,一九二三年生。

她只知道姓啥,没有名字,更不知道生辰八字了。六月十八日的生日还是儿女们后来给想出来的。

这是与岳母的苦难身世分不开的。

我的岳母,是一个苦命人。是河北蓟县(现归天津)杨各庄人。听岳母说过,杨各庄在一道河川里,河畔布散着数十户人家,靠几片河滩地讨生活,一到发大水的年份,人们眼巴巴看着庄稼被洪水卷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岳母,三岁丧父,十一岁丧母,是在姥姥家长大。由于是女孩子,姥姥家的人也不善待她,也没有念过书,裹了小脚,十四岁就送到岳父家当了童养媳,十七岁就嫁给了岳父。是典型的受到封建社会压迫的女人。

岳母说,她姥姥家,跟我与岳父家不远。她们那地方,村庄与村庄都很近,东庄用刀剁菜,西庄都能听到。

岳父结婚后,在杨各庄终于不能度命,就闯了关东,他跟老乡千里迢迢来到东北,来到奈曼旗,当时在一个修枪所干活。

岳母当时带着两个女儿在婆婆家生活,由于生的是女孩,婆婆家也没有好脸色,婆婆欺,小姑子厌,吃尽了苦头,过的也很艰难。又是小日本在的年代,每天脸上要摸锅灰,花脸似的,躲到地洞里,厢房里,道壕里........每天担惊受怕的。

看在老家呆不下去了,岳母就抱着两个女儿辗转从蓟县,到围场,坐小船,转马车,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到东北来找岳父。

那时的东北,战事频繁,土匪出没,岳母战战兢兢东躲西藏一路走,满身泥土一脸风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来到奈曼,与岳父团聚了。岳母每每提起那段漫长的屈辱而颠簸的岁月,没有饿死在路上,算是幸之又幸了。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

这也是好多年,老家的人也没有再联系的缘故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岳母有个表弟来过。

岳母记着表弟来看她时的一幕幕。那次,她在野地里领着几个女儿挖苦菜,见岳父领着一个人远远的走了过来,母亲离那么远就认出是表弟,岳母喊着,提了筐子跌跌撞撞地追,这样一直追回了家。

岳母说,姥姥家的人,就属这个表弟,把我当人看了。当了童养媳后,唯有这个表弟去看过她,为她抗争过。她见到表弟,第一次痛哭。

据说,岳母用那一口的河北话,念叨了好长时间,老家终于来人了。陶醉在老家的人来看她时的幸福里。

岳母,一共生了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是最小的,也许就是为了要这个儿子吧。

岳母没有文化,也不能工作,受孩子多的拖累,家里就靠岳父一人工资生活,家庭负担就重。日子过得总是那么难。

孩子们都是五六十年代生的,是困难时期,那时岳父还吃小灶,就那点口粮,能让全家人不挨饿,这可难坏了岳母。起码的温饱,简单的满足,就够岳母精打细算,运筹张罗一气了。岳母心疼孩子们,临到自己,就只是锅底了,吃糠咽菜,总是留给自己的,维系着一大家子的生活。岳母从无怨言,总是默默地劳作,开心的过着清贫的生活。家里总是传出女儿们银铃样的笑声,撒遍了房前屋后&&做了六十多年邻居的王树有老人跟我说,你妈那个人是个刚强要面子的人,从不东家借,西家求的,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呀。

文革时,岳父由于是工商联副主席,非党干部,解放前又在修枪所工作,文革,又不站队,受到了冲击,关进了人委大院。岳父是性格刚烈,岳母怕岳父想不开,就在一天漆黑的夜里,顶着嗖嗖的冷风,拐着小脚,走了好长时间才到人委大院,跟看守的造反派好说歹说才见了岳父。岳母回来的路上,看见前方出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朝她走来了,岳母想喊叫,竟喊不出声来!岳母忽然横下了心,扯开嗓子喊道,是人是鬼现身来,她伸手一抓,是一团干枯的芨芨草,在风中滚动&&

也是文革那年,岳母的大女儿怀孕,丈夫在工程公司,也当了造反派,好像是井冈山司令部的,每天打打抢枪的。那是冬天的一个夜里,岳母不放心,怕大女儿生产,就拐着小脚,去大女儿家里。不曾想大女儿已经生了,大出血,满炕的血水血块。孩子掉在尿盆里,岳母掀开衣服,用温热的肌肤将冰冷的孩子焐着。连忙叫喊着,左邻右舍的来了,可是大女儿渐渐失去了知觉,就去世了&&岳母已经傻了,几乎要晕了过去,看怀中的孩子活了,躺在身边。许多年了,那个叫立新的孩子,常常说,没有姥姥,我的命也就没有了。这个孩子,是对姥姥最孝道的一个外甥,也是一个最孝道的一个人,现在他还服侍瘫痪在床的父亲和继母,已经好多年了。那副敦厚的神情,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总也挥之不去&&

岳母对哪个儿女也放心不下,在她六十岁那年,儿女们都参加了工作。那时,她鬓发已见斑白了。

可是只有最小的女儿还在乡下,也就是后来成了我的妻子。岳母就三天两头去找岳父单位的领导,最后把小女儿也调到了身边。妻子依然记得,那天大雪在淡淡的夜色和呼啸的寒风中飞舞,岳母兀自站在道口昏黄的路灯下,雪已经埋住了她的小脚,淡黄的灯光里,岳母像一尊雪雕。妻子快步走了过去,当她冰凉的手攥在岳母手里的瞬间,她叫了声妈,便紧抱在一起,哽咽在一起。

无论在最低限度的生存时代,还是丰衣足食的日子里,儿女们在成长的苦闷历程中,任何雄辩滔滔的语言,都绝不可能比慈母的爱更有说服力。只要是性本善良的儿女,除非是冥顽不灵之辈,才会任由慈母心碎心灰。

我见过岳母做的衣被,针线活做的精致,衣服做的秀气,有模有样。

在我的记忆里,岳母从不说脏话,即使岳父生气骂她,她也不还嘴。更不会哭闹。

在岳母几个儿女中,没有一个儿女失足于歧途,陷身于泥淖,迅疾避开那些致命的诱惑,都硬硬的站起来了,我想,这正是岳母所欢喜的。

这时,岳母的喜悦远远超过了儿女,心里似乎生出一丝慰藉。岳母对自己的苦难是全然不觉了,她把一切献给了儿女们,儿女们的幸福,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

那是一九八五年,我成了岳母的老女婿。

或许是我从小母亲去世,岳母有怜悯之感;或许我是老女婿,岳母对我高看一眼。

我受到岳母的格外关爱,在这里我找到了母爱那种感觉。

我由于工作忙,家里在城边,就在岳母家吃。

岳父退休后,做的一手好菜。我也乐得。

女儿出生后,几乎是岳母看大的,岳母喂着吃,岳父搭个棚让她在地上耍.......女儿说:我是姥姥喂奶豆长大的!

后来我调离了奈曼,妻便跟我离开了奈曼。妻子是岳母的心尖,是眼中的珠子。

我是挖岳母的心尖,掠走了岳母的眼珠呀。多少年来,我始终在这样想。

那时,岳母逢人便说老姑娘怎么样,过几天就回来,常常站在路口发呆。

开始那段时间,妻子给她打电话时,岳母说,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呀,你没有妈呀。每次妻子都是泪流满面。

希望有一日,能归来。

时间久了,岳母也许是心情淡了,也许是心里无望了。

每次打电话时,说到我时,嘱妻子:给小孙做点好吃的,老喝酒胃不好。让小孙,少喝点酒,身体要紧。

我们几乎失去了关怀岳母的间隙和心情,只有逢年过节时,回去一两趟。每次匆匆来,匆匆走。

每回一次家,明显地感到,岳母变得身材瘦小,嘴唇干瘪,眼窝深陷了。她的身体一年年地垮下来了。

每次离开时,都再三劝说,我们走了,你回屋吧。我走了很远,透过迷蒙的泪水,我望见岳母,依然伫立在风中,那光亮渐渐吞噬了她那蹒跚的、已被生活磨蚀的背影。

说实在的,我也是一个冷漠的人吧,忽视了了岳母的感受,看淡了岳母对儿女的爱。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待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很痛。

我看过岳母四十二岁的照片,年轻、优雅,有大家闺秀之态。满脸是秀丽的沧桑,仿佛前朝一幅尘封的淡彩仕女。日子好过了,岳母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岳母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只是七十多岁时,做过一次胆结石手术。

岳父得了脑血栓后,半身不遂,十几年时间,几乎都是岳母侍奉的。前两年发生了腿部骨折,岳母依然拄着拐仗,领着家里个小狗,去街道转悠。

岳母跟儿子一家住,儿子、儿媳对她也很好,平常也不让她干啥活。可是她也闲不住,有时自己做些家务,都九十岁高龄的人了,耳不聋,眼不瞎,头脑聪敏。

可是岁月销蚀了岳母的容颜,尤其是相濡以沫的岳父去世后,她开始吸烟了,吸不进的烟雾却吞食着生活的孤独。岳母的岁月跌跌撞撞朝前走,却绊不住她的小脚。岳母处理衰老,还有沉默。

在今年八月八日,岳母得了脑梗,瘫痪了。

女儿们都回去了,妻子和女儿也回去陪岳母几天。

我也回去看了岳母,她还能认出我来,她老了,只是那透着明白的眼睛,身体渐渐衰弱。脸上满是温和,坦诚与坚韧,有时候抬头笑一笑,有时侯喊两句身边的儿女,稍有迟缓,你们没有妈了呀。我知道,她希望儿女陪在身旁。

我感到了岳母暗淡晦涩、万念俱灰的眼睛,我难受极了,心里怅然,怆然的雪原一样,铺展心底。

回来后,妻子每天都给她弟弟打电话问情况,可是一天不如一天,后来干脆吃不进,喝不进了,舌苔上满是白色的茧,犹如一层层盐巴。

在去世的前天晚上,我让在旗医院的外甥女领着大夫去看看,告诉我,情况不是太好,有并发症,嗓子有痰了。也不说话了,好像与这个世界无关了。

就在岳母得病八十一天,去了,我深深的感到,岳母虽是高寿了,但也有老这么拖累儿女,还活着干什么?你爸爸也等我好几年了,该陪他去了!的潜语。

岳母在世时,没有出过远门,到女儿家住,也就是几天功夫。更没有出去旅游过。

岳母去了,我感叹她的悄无声息,不愿打扰别人,不愿给儿女添负担。

这就是我的岳母,辛劳一世,上苍给她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望着高远的铅色的天穹,我无奈而绝望&&

在岳母去世的那天,我们全家赶回奔丧。

在岳母的灵前,我哭着说,我来晚了,没有见您最后一面。妻子哭晕在那里,嘴里不停地说:我没有妈了!

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没有妈了,家就散了,儿女们就开始流浪了呀。走得多远,走得多久呢?

夜里,我守在岳母的灵前,依稀看到一个年轻的岳母抱着女儿瑟瑟发抖,坐在马车上,在黄尘漫漫的路上;依稀看到岳母挽着篮筐,领着女儿在野地一起一落的挖野菜;依稀看到岳母房前屋后、围着锅台掂量袋子了那一钵粮食;依稀看到岳母站在老屋的街口,望着归来的儿女.......依然那么平和慈祥,沐着黄昏的灯光,在那里恬然静卧&&

我凝视着天空,星星也累了吧?不然,何以疲倦的风声也断续而凄楚呢?突然的,岳母生活六十多年的院子里,沉入永远的静寂,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这痛苦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最残酷的吧。

让土地爷引渡亡灵和送盘缠指路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下了小雨,也是上苍为岳母感怀,天空也很悲伤。

岳母下葬那天早晨,来了很多人为老人送行。

起灵时,一群大雁从天空鸣叫着飞过,在静静的天空为老人鸣唱着凄凉的挽歌,也许是给老家捎去消息;教来河从她安息的公墓流过,向人们诉说着老人一生的忧伤、苦难和悲哀和幸福&&

我跪在岳父和岳母的墓前,泪流满面地想着:善良、宽厚、纯洁而伟大的岳母啊,在九泉之下,与岳父一起守着那份爱和魂。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翁婿、姑婿。

那天夜里,我梦见岳母,一袭红袍,面色恬静,样子很安详,向我慈祥地笑了。

刹那间,岳母那一头的白发,开出了一朵朵莲花。好像突然闻到幽幽的香气。

附:挽词

为了怀念岳母,我写了挽词,委托小舅子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代读:

..........岳母一生为人慈祥厚道,本分行事,善结人缘,邻里相处融洽,长幼皆尊,情厚人和,深得儿女爱戴|,深得邻里尊敬。

岳母晚年得福,虽老益坚,耳不聋眼不花,虽有孤独寂寞之苦,却仍牵挂儿女之累。虽扫自家瓦上霜,仍顾儿女心中凉。

岳母虽然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刚强一生,支撑起张氏的大家庭,为儿女们支撑起一片蓝天。

岳母虽然是三寸之足,却始终引领儿女好好做人,走稳人生之路。

岳母虽然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却能教会儿女读无字之书。

岳母,一生无贪无欲,却有涵养之德,当属贤妻良母。

一生默默无闻,却是大爱无疆。

她没有名字,却永远留在儿女的心中,温暖着她熟悉的每一个人。

岳母,去了,一生苦乐有得,福寿共享。嘉风美德永志千秋,厚泽隆恩常照百世。她的灵魂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她的爱永远伴随着儿女及其后人的血脉。

岳母,儿女们永远记住您的教诲,也一定会实实在在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第二篇:我的岳母去了散文

十月二十七日,当早晨六点多,老家的小舅子来电话,低哀地说:“妈不行了。”

“啊?”我霎时呆住,脑中一片空白。

我立即把脸转向妻子,妻子已经嘤嘤地哭了起来,喃喃自语地念叨:“前两天回去,妈妈还好好的呢。”

我的岳母去了,走完了九十一岁的人生路程。

岳母的去世,像一根针猛刺在我的心上。

我的岳母叫张崔氏,一九二三年生。

她只知道姓啥,没有名字,更不知道生辰八字了,六月十八日的生日还是儿女们后来给想出来的。

这是与岳母的苦难身世分不开的。

我的岳母是一个苦命人,是河北蓟县(现归天津)杨各庄人。听岳母说过,杨各庄在一道河川里,河畔布散着数十户人家,靠几片河滩地讨生活,一到发大水的年份,人们眼巴巴看着庄稼被洪水卷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岳母三岁丧父,十一岁丧母,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由于是女孩子,姥姥家的人也不善待她,十四岁就被送到岳父家当了童养媳,十七岁就嫁给了岳父,是典型的受到封建社会压迫的女人。

岳母说,她姥姥家跟我岳父家不远。她们那地方村庄与村庄都很近,东庄用刀剁菜,西庄都能听到。

岳父结婚后,在杨各庄终于不能度命,就闯了关东,他跟老乡千里迢迢来到东北,来到奈曼旗,当时在一个修枪所干活。

岳母当时带着两个女儿在婆婆家生活,由于生的是女孩,婆婆家也没有好脸色,婆婆欺,小姑子厌,吃尽了苦头。又是日本在的年代,每天脸上要摸锅灰,花脸似的,躲到地洞里、厢房里、道壕里,每天担惊受怕的。

看在老家呆不下去了,岳母就抱着两个女儿辗转从蓟县到围场,坐小船,转马车,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到东北来找岳父。

那时的东北战事频繁土匪出没,岳母战战兢兢东躲西藏一路走,满身泥土一脸风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来到奈曼,与岳父团聚了。

岳母一共生了六个女儿、一个儿子。

岳母没有文化,受孩子多的拖累,家里就靠岳父一人工资生活,家庭负担就重了,日子过得特别的难。

文革时,岳父由于是工商联副主席非党干部,解放前又在修枪所工作,受到了冲击,被关进了“人委大院”。岳父性格刚烈,岳母怕岳父想不开,就在一天漆黑的夜里,顶着嗖嗖的冷风,拐着小脚走了好长时间才到人委大院,跟看守的造反派好说歹说才见了岳父。岳母回来的路上,看见前方出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朝她慢慢走来了,岳母想喊叫,竟喊不出声来,她忽然横下了心,扯开嗓子喊道:“是人是鬼现身来!”她伸手一抓,原来是一团干枯的芨芨草在风中滚动。

也是文革那年,岳母的大女儿怀孕,丈夫在工程公司当了造反派,好像是井冈山司令部的,每天打打抢抢的。那是冬天的一个夜里,岳母不放心,怕大女儿生产,就拐着小脚去大女儿家里。不曾想大女儿已经生了大出血,满炕的血水血块。孩子掉在尿盆里,岳母掀开衣服用温热的肌肤将冰冷的孩子焐着。连忙叫喊着,左邻右舍来了,可是大女儿渐渐失去了知觉,去世了。

岳母对哪个儿女也放心不下,在她六十岁那年儿女们都参加了工作,那时她鬓发已见斑白了。

可是只有最小的女儿还在乡下,也就是后来成了我的妻子。岳母就三天两头去找岳父单位的领导,最后把小女儿也调到了身边。妻子依然记得,那天大雪在淡淡的夜色和呼啸的寒风中飞舞着,岳母兀自站在道口昏黄的路灯下,雪已经埋住了她的小脚,淡黄的灯光里,岳母像一尊雪雕。妻子快步走了过去,当她冰凉的手攥在岳母手里的瞬间,叫了声“妈”,便紧抱在一起,哽咽在一起。

岳母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只是七十多岁时做过一次胆结石手术。

岳父得了脑血栓后半身不遂,十几年时间几乎都是岳母侍奉的。前两年发生了腿部骨折,岳母依然拄着拐仗领着家里个小狗去街道转悠。

岳母跟儿子一家住,儿子儿媳对她很好,平常也不让她干啥活。可是岁月销蚀了岳母的容颜,尤其是相濡以沫的岳父去世后她开始吸烟了,在今年八月八日,岳母得了脑梗,瘫痪了。

女儿们都回去了,妻子和女儿也回去陪岳母几天。我也回去看了岳母,她还能认出我来。我感到了岳母暗淡晦涩、万念俱灰的那双眼睛,我难受极了。

在去世的前天晚上,我让在旗医院的外甥女领着大夫去看看,告诉我情况不是太好,有并发症,嗓子有痰了。

在岳母去世的那天,我们全家赶回奔丧。

在岳母的灵前,我哭着说:“我来晚了,没有见您最后一面。”妻子哭晕在那里,嘴里不停地说:“我没有妈了。我没有妈了。”

夜里我守在岳母的灵前,依稀看到一个年轻的岳母抱着女儿瑟瑟发抖,坐在马车上,在黄尘漫漫的路上;依稀看到岳母挽着篮筐,领着女儿在野地一起一落的挖野菜;依稀看到岳母房前屋后、围着锅台掂量着袋子里那一钵粮食;依稀看到岳母站在老屋的街口望着归来的儿女,依然那么平和慈祥。

岳母下葬那天早晨,来了很多人为老人送行。

起灵时,一群大雁从天空鸣叫着飞过,在静静的天空为老人鸣唱着凄凉的挽歌。

那天夜里我梦见岳母,身着一袭红袍,面色恬静,向我招着手,慈祥地笑了。

刹那间,岳母那一头的白发开出了一朵朵莲花,我好像突然闻到了那幽幽的香气。

第三篇:①、早晨问好、“我上学去了”

①、早晨问好、“我上学去了”。

②、放学,“我回来了”、“您辛苦了”。

③、记住长辈生日、年龄。“祝您生日快乐”。

④、知道长辈喜欢吃的食物,要让食。

⑤、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⑥、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不让家长操心。

⑦、家长生病,主动侍奉 安慰。

⑧、主动与家长交谈、商量。不发小脾气。

孝“八心”:

常问好,讲礼貌,让长辈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长辈省心; 求上进,走正道,让长辈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长辈开心; 遇难事,勤商量,让长辈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长辈顺心; 忌盲从,不迁就,谏长辈真心;重感恩,能迁移,献社会爱心。

《朱德小时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从小就热爱劳动,4岁就帮妈妈干活,到8岁已经能挑能背,干了不少农活。

朱家附近没有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妈妈再也没有力气去挑水。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却发现缸里的水满满的。妈妈感到很奇怪。于是连着集体那不打水,可是每天水缸都是满满的。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妈妈起了个大早,这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悄悄地在挑水。妈妈又惊又喜,紧紧地把朱德搂在怀里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第四篇:奶奶,我上学去了(剧本)

微电影剧本

普光泉

奶奶,我上学去了 老宅 日 内

一个盲眼老人坐在房门口,一线光线从屋顶上斜射而下,照亮老人一摞白发。老人的手在藤椅边缘轻轻抚摸,一个幼稚动听的声音响起:“奶奶,我上学去了。” 老人的手轻轻拍拍椅子:“好,好,英子,注意安全。”

(背景)光线昏暗处,一个中年男人(盲眼老人的儿子)轻手轻脚收拾收音机,放在木架上。

(特)破旧收音机,传递着深沉的时光。2 老宅 日 内

老人在藤椅上慢慢睡去。中年男人在菜板上剁菜。

剁菜声音持续,陷入记忆中的往事。(回忆)公园 傍晚

作为供销科长的唐大发经人介绍与年轻漂亮的钟英认识。恋爱。公园内的柳树下面,夜色渐近,行人稀少。两人挨近。话不多。

唐大发:“今天怎么会想起要约我从来了?” 钟英:“想哥哥了啊!”

钟英停顿片刻:“还有,就是采购咱们单位产品的份额,还得请唐哥多通融。” 唐大发(做出为难状):“这个„„”

钟英做扭捏状:“啊呀!好不好嘛?就只是质量稍微差一点,这进不进,进多少还不就是唐哥一句话。”

钟英抚摸他的手臂,动作温柔。唐大发(脸红,有点紧张):“嗯„„” 办公室 日 内 钟英办公室。

唐大发敲门,进来。唐大发坐在沙发上,环顾:“钟妹你这环境蛮好的啊。” 有同事冷眼看看钟英与唐大发,出去。

钟英:“唐哥,我这地人多嘴杂,以后找我,还不如约我出去。” 唐大发:“钟妹,我来是公事,当然要到办公室找你啦。” 钟英为唐大发倒开水。

唐大发:“妹妹不问问我来有什么事?” 钟英:“你都来了,就直接告诉我吧,还用问?” 唐大发笑:“妹妹果然聪明!”

接过钟英递过来的水,顺势摸了一下钟英的手,钟英抽出手:“讨厌。”

唐大发:“妹妹,明天我要出远差,特意今天向你们主任说了,借用一下你这个人才。” 钟英:“你给我们主任说了?他答应了吗?” 唐大发:“你们还等着我签字审批,他能不答应!”老宅 日内

唐大发做好饭菜,端一碗进屋,到床边扶起老人靠在床头:“妈,吃饭了。” 老人颤巍巍地抓住儿子的手:“茵茵呢?又不回来?” 唐大发扶住老人:“妈,英子在老师家补习„„”

老人颤抖的手握住筷子:“这英子,最近学习紧张,除了早晨叫我一声,平时话也不和我说了。”

唐大发(心里难过地,眼泪将流出):“妈,多吃点肉。”

老人:“哎,这大热天里,我怎么感觉越来越冷,右边胸口难过„„” 唐大发眼泪滚落下来。(回忆)酒店 日 内

钟英换上透明睡衣,对着镜子左右看,喷上香水。

敲门声。钟英:“谁。”

唐大发声音:“钟妹,那个签字的事我和你商量下。” 钟英:“太晚了,还是明天吧。”

唐大发:“钟妹,能签我就现在给你签了。” 钟英对着镜子看看,咬咬牙,打开门。唐大发空手出现在门口。钟英:“唐哥,你拿什么签字?” 唐大发猛然抱住钟英,关上房门。8 办公室 日 内

主任正在看报纸,钟英将合同放在他面前,盯着他。主任抬起头,仔细看合同,露出笑容。

看看钟英,语带双关:“钟英,果然能干,不错,不错。” 9 家 日 内

母亲正在洗菜,唐大发在里面看电视。钟英走进来:“伯母,唐哥在吗?”

母亲看看钟英,扭头进去不言语(不喜欢钟英)。钟英径直进去:“唐哥,这么多天不见,也不想我。” 唐大发将钟英拉进怀里:“怎么不想,想死我了,小宝贝。”

钟英打唐大发的手:“唐科长,你就别拿话搪塞我。我来可是有急事。” 唐大发:“什么急事,有我想你那么急?!” 钟英:“我怀孕了。”

唐大发盯着钟英:“你可别蒙我。” 10 民政局 日 内

唐大发与钟英在婚姻登记书上签字。

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个大红结婚证。11 家 日 内

钟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母亲慢慢走过来:“钟英,这碗里是才敲的核桃,你多吃点,对胎儿好。”12 家 夜 内

钟英睡在唐大发身边:“大发,和你商量一个事。” 唐大发:“什么事?”

钟英:“这间房子我也住够了,不如咱们搬去妈那间大房子。”

唐大发:“那妈住哪?” 钟英:“来住我们这间。” 唐大发,“得看妈答应不。”

钟英生气:“还答应,我都要给你们唐家生孩子了,也没个大房子住。” 唐大发哄她:“好,好,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 13 医院 夜 内

钟英进入待产室,唐大发坐在外面守候。妈在门口不停踱来踱去:“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14 家 夜 内

婴儿哇哇大哭,钟英隔着房门叫:“妈,妈,来一下,英子哭了。” 老人忙不迭地答应:“就来,就来,在穿衣服。” 钟英缩在被子里继续睡觉。15 公园 日 外

奶奶看着小英子蹒跚学步,小英子踉跄地要一个人走。

奶奶弯腰跟在后面,紧张地扶着小英子:“英子,我的小英子。小宝贝慢慢走。” 小英子勇猛地要向前走。奶奶走走直起身锤锤弯累的腰身。16 幼儿园 日 外

花朵绽放,代表时间过去。老人头上的黑发逐渐稀疏。奶奶在幼儿园门口接小英子。看到奶奶,小英子蹦跳着扑向奶奶。

夕阳下,老人牵着孙女的背影,影子拉得老长。传来小英子稚气的声音:“奶奶,我读刚学的儿歌给你听。”

奶奶:“好,好。”

小英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17 新房 日 内

唐大发带着老婆、女儿在看新居。

唐大发搂着老婆:“老婆,你看新房子要怎么装修。” 英子蹦蹦跳跳,指着小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钟英四处走走,眼神挑剔:“这个地方我准备买一个大衣柜,我那些衣服早该有大衣柜挂好。”

钟英走在前面:“这个地方放置个梳妆台。” 钟英转头:“对了,床也换新的。” 唐大发:“老婆,咱们那床是才买的。”

钟英斜乜唐大发一眼:“新房子,当然什么都要换新的。一辈子就这么添置一次。” 唐大发顺从地:“好好,老婆说了算。” 18 家

钟英坐在镜子前比试新衣服。

小英子跑来,“妈妈,读这个故事书给我听吧。” 钟英不耐烦地:“去,我还有事,你找奶奶读给你听。” 小英子委屈地:“奶奶睡了,妈妈,你就读给我听嘛。”

钟英拎上包,一边开门,一边喊:“妈,我出去了,你给小英子读读书。” 小英子委屈地看着妈妈出门。门砰然关上。19 办公室 日 内

唐大发进入局长办公室:“局长,您找我。” 局长递给唐大发一根烟:“坐,坐。”

局长吸烟,半响。委婉地:“大发,你在这里干了多少年了?” 唐大发略一思索:“十九岁就开始在这里。”

局长:“你也是老同志了。”局长吸烟,思索怎么开展下文。

局长:“大发,最近企业改制,你也了解。企业有企业的难处,我这个局长也有局长的难处。是吧。”

局长眼神躲避着唐大发。

唐大发狠狠吸烟一口:“局长,有啥您就直说,这样的心里痛快些。”

局长将烟掐灭:“好,大发就是性格豪爽。我也不拐弯抹角。咱们企业改制,必须精简员工,综合考虑咱们企业的情况,需要更多高学历的人才„„”

局长停顿。

唐大发看着局长:“是,我是文凭不高,文化不高。只是我在这里干了一辈子,单位就是我的家!” 局长点头:“是,我理解,我完全理解。这也不是个人意愿可以决定的事„„” 唐大发吸烟,不再言语。20 家 日 内

唐大发提一瓶酒回来,坐在桌前闷喝。

小英子蹦跳着进来,要扑进爸爸的怀里,陡然打破了桌上的杯子。杯子在地上破碎,一地狼籍。

唐大发气愤地拍打女儿:“你这个败家的。” 小英子哇哇大哭。

奶奶迈着小步颤巍巍走出来:“大发,你有什么事?拿小英子出气?”奶奶心疼地报过小英子,“英子,乖宝宝,打痛了没有。奶奶看看。”

英子委屈地躲在奶奶怀里。21 家 日 内

钟英哼着歌进屋,看到唐大发在喝酒,钟英一边脱外套:“哟,今天有什么雅兴一个人喝酒。”

唐大发抬起发红的眼睛:“老婆,我下岗了。” 钟英倒上一杯水:“怎么,一回来就和我取乐。” 唐大发吞一口酒:“真的,老婆。”唐大发语中有感伤。钟英转头愣愣地看着唐大发。22 家 夜 内

床上,窗纱轻飘。

唐大发的手试探着要抱钟英。钟英打去他的手,背对着丈夫。唐大发睁眼听着时钟一滴一滴走过。23 家 日 内

钟英下班回家,径直换套衣服,又要出门。唐大发:“老婆,才回来又要出去?”

钟英语带不善:“单位有应酬。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有收入,我不多应酬哪来钱。” 唐大发:“老婆,我这几天也在到处找工作,还没找到。”

钟英:“你现在要文凭没文凭,年纪又大了,要找工作自然不容易。” 唐大发:“老婆,真委屈你了。我还在给你做红烧肉,你吃点再出去?” 钟英:“不了,我们在大酒楼有酒席。” 唐大发看着老婆出去的背影。24 家 日 内

小英子在桌上涂抹。钟英进门,换衣服。

小英子扁扁嘴:“妈妈又要出去?” 25 家 日 内

奶奶拿着抹布擦桌子,陡然弯腰痛的蹲下去。进门的小英子,着急地:“奶奶,奶奶。”

小英子眼泪急下来。奶奶爱怜地抚摸小英子的头:“乖宝贝,奶奶没事。” 26 医院 日 内

唐大发拿着医院的诊断书,上面肝癌两个字赫赫刺目 27 家 夜 内

唐大发独自睡在床上,时钟一分一秒过去。

凌晨一点,唐大发在床上辗转反侧。坐起身,拨打钟英手机,传来手机关机的声音。时钟转到三点,钟英醉醺醺地回来,倒头便睡。唐大发推推她:“老婆,我们得谈谈。”

钟英不耐烦地挥手:“谈什么,有什么好谈的,先睡觉。”

唐大发:“老婆,女儿越来越大,你这样每天在外面玩,对孩子影响很不好。” 钟英不耐烦地翻身:“别拿孩子说事儿,孩子那么小,她懂什么。睡觉,睡觉!” 唐大发看着钟英熟睡的面容,重重叹气一口。28 家 夜 内

唐大发再次独自看着时钟。凌晨四点。凌晨五点。29 家 清晨 内

唐大发坐在桌前,满眼通红。钟英憔悴地回来。

唐大发:“你还知道回来?!”

钟英双目圆瞪:“我在外面还不是为了家多挣钱。” 唐大发:“挣钱会整夜不归?挣的什么钱?”

钟英:“你男人没有出息,不能养活家庭,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奶奶应声出来:“别闹了,别闹了,让小英子听到她又要难过了。” 30 街道 日 外

唐大发试探地询问路边的餐馆:“请问你们在需要人?” 餐馆老板看看唐大发,挥手:“不要,我们要年轻的。” 唐大发失魂落魄走在街上。31 家 日 内

唐大发进屋,桌上显赫地方摆着一张离婚协议书。32 家门 日 外

唐大发帮助钟英将箱子搬到门口。看着钟英上一辆黑色的轿车离开。33 家 日 内

奶奶躺在床上,虚弱不堪。

小英子乖巧地坐在奶奶旁边,抚摸奶奶的手,将脸贴在奶奶手上。奶奶的手干枯,微微地抚摸孙女的脸蛋。34 家 日 内

奶奶试探着下床,扶着床艰难地走动:“大发,大发。” 唐大发过来:“妈,什么事。”

奶奶:“大发,是不是天黑了没开灯。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了。” 唐大发拿着正在洗的菜松落地上。35 公园 清晨 外

小英子扶着奶奶:“奶奶,你就坐在这里,我去买了菜就来接你。” 奶奶点点头,安静地坐着。

小英子:“奶奶,你坐好了。这边上有很多花,好香好香的。你能闻到吧。”奶奶乐呵呵:“乖孙女,能闻到,你过马路小心点。” 36 街道 日 外

唐大发带着女儿上学。“乖女儿,爸爸要上班,以后就不来接送你了。” 小英子懂事地点头,“爸爸放心,我放学就早回家。” 37 公车 日 内

公车在前行中颠沛。

一个老奶奶上车来,小英子乖巧地让位给老奶奶。扶着凳子站在公车中央。公车摇晃,车上的人也在摇晃。前方突然一个小伙子疯狂跑过街道。

公车陡然急刹车。小英子还来不及呼叫就被车连接处的口子吞没了进去。38 街道 日 外

唐大发急急赶来。

公车停在街道一边,围观的人表情骇然。

唐大发看到女儿在地上扭曲的身体,一切空白,周围人声模糊。40 家 日 内

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唐大发在里间洗菜。奶奶:“大发,大发。” 唐大发出来:“妈,什么事?”

奶奶:“大发,怎么最近都没有听到小英子的声音。”

唐大发抹抹眼泪:“妈,最近小英子学习任务紧张,她就住在学校里面。她经常说想您,要您保重身体。”

奶奶点点头:“哦。”眼睛里面满是空洞。41 家 夜 外

奶奶坐在门口。

大发:“妈,天晚了,夜气重,您回去休息。”

奶奶摇摇头:“我想小英子,好多天没有听到她声音了。学习任务再重礼拜天也该回来啊!”

大发:“妈,小英子新换了班主任,又是期末,特别忙。现在孩子压力也大。小英子自尊心又强,考试不好会难受。”

奶奶不言语。

唐大发扶着她:“妈,咱们进屋了。” 奶奶顺从地跟着儿子进屋。42 家 日 内

唐大发整理着小英子的东西,眼泪簌簌往下掉。

年迈母亲坐在藤椅上,背着光。唐大发摸到一个收音机,里面传出小英子稚气的声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奶奶,我上学去了。” 43 家 日 内

奶奶还在床上。

奶奶猛然双手挥动:“英子,我听到小英子的声音了。” 奶奶呼喊:“大发,大发。” 大发假装过来:“妈,什么事。” 奶奶:“英子,英子回来了?”

大发:“妈,英子昨晚回来,看太晚了,没吵醒你,刚才去学校了。” 奶奶放心地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44 家 日 内

唐大发按下收录机按键,发出小英子的声音:“奶奶,我上学去了。” 奶奶微笑回答:“好,乖,注意安全!” 45 日 外

日月轮换,时间流逝。44 家 日 内

唐大发按下收录机按键,发出小英子的声音:“奶奶,我上学去了。” 奶奶微笑回答:“好,乖,注意安全!”

家 日 内

(现实)唐大发在菜板上切菜,切菜的声音清晰可闻。传来奶奶的声音:“大发。” 唐大发放下菜刀:“妈,怎么了?”

奶奶的眼神似乎望向无限的天边:“大发,把收录机给我抱抱。” 唐大发看着母亲平静的脸。顺从地将收音机递给母亲。

奶奶摸索着在收录机上拨弄,收录机静静的,不出声音。奶奶:“大发,你去吧,你去忙你的。”

唐大发给母亲盖一条毛毯:“妈,你就好好休息,菜就快做好了。” 奶奶点点头。唐大发进屋切菜,剁菜的声音断断续续传出来。

奶奶抱着收音机,头慢慢地、慢慢地低了下去,停止了呼吸„„

第五篇:我的童年哪儿去了?

我的童年哪儿去了?

童年

是一片羽毛

它,越飘越远

我走遍田野

问了小溪

“我的童年哪儿去了?”问了小树

“我的童年哪儿去了?”问了小鸟

“我的童年哪儿去了?”但它们都没有回答我我,只好摇头而走„„

啊!我的童年究竟哪儿去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236345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