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14年中药鉴定学

2014年中药鉴定学



第一篇:2014年中药鉴定学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汇总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一)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一)

A型题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 与疗效的关系 正确答案:A 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 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 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正确答案:B 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正确答案:C 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正确答案:D 5 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正确答案:B 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正确答案:D 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 正确答案:E 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 正确答案:B 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 正确答案:A 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C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二)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二)11 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蒙筌》 C.《本草衍义》 D.《本草原始》 E.《图经本草》 正确答案:D 12 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B 13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正确答案:C 14 RhizomaCoptidis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C.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15 SemenArmeniacae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正确答案:D 16 “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正确答案:B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三)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三)

推荐阅读: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汇总 17 “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正确答案:A 18 下列除哪一项外,各科药用植物均在一百种以上 A.石竹科、天南星科、禾本科 B.伞形科、百合科、豆科 C.毛莨科、大戟科、蔷薇科 D.萝摩科、唇形科、茜草科 E.玄参科、兰科、菊科 正确答案:A 19 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 A.紫萁贯从 B.绵马贯从 C.狗脊贯从 D.荚果蕨贯众 E.峨嵋蕨贯众 正确答案:B 20 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 A.12~14% B.4~6% C.8~11% D.2~3% E.6~7% 正确答案:C 21 下列除哪项外,产地加工时均需经过发汗处理 A.厚朴 B.杜仲 C.玄参 D.白芷 E.续断 正确答案:D 22 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温度是 A.40℃ B.75℃以下 C.60℃以下 D.80℃以下 E.90℃以下 正确答案:C 23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 A.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 B.天麻蒸透后断面呈角质状 C.山药熏硫后表面变白 D.胆矾风化变白

E.苍术久置后断面“起霜” 正确答案:D

201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四)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四)推荐阅读: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汇总 24 一般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 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 B.花将开放或正盛开的时期 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 D.果实成熟期 E.种子成熟期 正确答案:B 25 中药染有下列哪种害虫后医学全在www.feisuxs,短期内即发霉变质,且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传播多种疾病 A.药谷盗 B.米象 C.螨 D.谷蛾 E.谷螟 正确答案:C 26 下列哪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首次收载了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 A.1953年版 B.1963年版 C.1977年版 D.1995年版 E.2000年版 正确答案:B 27 原植(动)物的鉴定的目的是 A.确定其中药的名称 B.确定其药用部位 C.确定其中药拉丁名 D.确定其生物种的学名 E.确定其中 医处方用名 正确答案:D 28 有一植物的根皮、茎、叶、果实等部位分别都是常用中药,此植物是 A.菘蓝 B.枸杞 C.肉桂 D.桑 E.益母草 正确答案:D 29 燃烧时有松香气的是 A.雄黄 B.艾片 C.琥珀 D.血竭 E.沉香 正确答案:C 30 取粉末少量撒入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色残 渣者为 A.沉香 B.降香 C.乳香 D.安息香 E.麝香 正确答案:E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五)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五)31 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的是 A.血竭 B.海金砂 C.青黛D.艾片 E.琥珀 正确答案:C 32 入水后,水被染成黄色的是: A.竹黄 B.苏木 C.乳香 D.血竭 E.番红花 正确答案:E 33 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 A.车轮纹 B.同心环纹 C.星点 D.云绵花纹 E.罗盘纹 正确答案:A 34 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可观察 A.淀粉粒 B.多糖颗粒 C.菊糖 D.草酸钙结晶 E.橙皮苷结晶 正确答案:D 35 制成解离组织片主要目的是 A.使淀粉粒溶解 B.使草酸钙结晶溶解 C.使细胞壁的中间层溶解 D.使色素物质溶解 E.使脂肪油溶解 正确答案:C 36 能使显微特征中的碳酸钙晶体溶解,产生气泡,而不能使草酸钙晶体溶解的试剂是 A.稀醋酸 B.稀盐酸 C.20%硫酸 D.稀碱液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37 下列除哪项外,均含晶纤维 A黄连 B.甘草 C.苦楝皮 D.黄柏 E.石菖蒲 正确答案:A

2014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六)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六)小编推荐: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汇总

观察荧光时,若无特别说明,通常使用的紫外光波长为 A.254nm B.365nm C.265nm D.3650nm E.2540oA 正确答案:B 39 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质限量,尤其应当测定 A.总灰分 B.生理灰分 C.炽灼残渣 D.酸不溶性灰分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40 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 A.纸色谱 B.薄层色谱 C.气相色谱 D.高效液相色谱 E.吸附柱色谱 正确答案:B 41 测定中药中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最常选用的仪器是 A.高效液相色谱仪 B.气质联用仪 C.气相色谱仪 D.薄层扫描仪 E.红外光谱仪 正确答案:C 42 目前,灵敏度和准确性高,能用于绝大多数有机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是 A.气相层析法 B.薄层扫描法 C.紫外光谱法 D.高效液相层析法 E.原子吸收光谱仪 正确答案:D 43 《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 A.薄荷 B.丁香 C.干姜 D.当归 E.白豆蔻 正确答案:B 44 《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于甲苯法 A.儿茶 B.薄荷 C.马钱子 D.番红花 E.红花 正确答案:B 45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药组织粉末进行显微测量时,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是 A.cm B.mm C.μm D.nm E.oA 正确答案:C 46 在显微观察中,要区别脂肪油滴和挥发油滴时,应加的试剂是 A.50%甘油 B.水合氯醛试液 C.50%乙醇 D.90%乙醇 E.苏丹Ⅲ试液

正确答案:D

2014执业药师中药师考试题库(七)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师考试题库(七)47 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 A.间苯三酚、浓盐酸 B.苏丹Ⅲ试液 C.氯化锌碘试液 D.三氯化铁试液 E.水合氯醛试液 正确答案:C 48 制备一般显微鉴定所用粉末的细度,一般要求过《中国药典》几号筛 A.三号筛(孔径355±13μm)B.四号筛(孔径250±6.6μm)C.五号筛(孔径180±7.6μm)D.六号筛(孔径150±6.6μm)E.七号筛(孔径125±5.8μm)正确答案:C 49 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 A.淀粉粒 B.挥发油滴 C.糊粉粒 D.菊糖 E.粘液质 正确答案:C 50 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 A.乙醇装片 B.水合氯醛透化装片 C.稀碘液装片 D.水装片E.5%KOH装片 正确答案:D 51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含有分枝状石细胞 A.厚朴 B.黄柏 C.虎杖 D.黄芩 E.北豆根 正确答案:D 52 《中国药典》规定,在进行化学定性鉴别时,所用试液的“滴”,系指在20℃时1ml水相当于 A.10滴 B.5滴 C.20滴 D.30滴 E.12滴 正确答案:C 53 测定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常用的酸是 A.稀H2SO4 B.稀HCL C.稀HNO3 D.稀醋酸 E.浓H2SO4 正确答案:B 54 某药材粉末少许加1%NaOH液显红色,再加10%的盐酸后又恢复原色,说明其含有 A.糖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生物碱类 E.皂苷类 正确答案:C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师考试题库(八)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11-21 执业药师论坛

执业药师中药师考试题库(八)55 遇碘液呈蓝紫色的多糖是 A.菊糖 B.淀粉 C.树胶 D.纤维素 E.粘液质 正确答案: B 56 不能用苦味酸钠反应检查是否含有氰苷的药材是 A.苦杏仁 B.桃仁 C.垂盆草 D.枇杷仁 E.郁李仁 正确答案: C 57 某混和粉末,镜检主要特征如下:石细胞类圆形,金黄色;花粉粒圆球形,具三个萌发孔;鳞叶表皮组织碎片的

细胞壁弯曲;腺毛头部由10多个细胞组成。柄部由2~4个细胞组成,还可见单细胞非腺毛;网纹细胞木化,具卵圆形壁孔;油管碎片红棕色;草酸钙簇晶细小。该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A.人参、黄柏、金银花 B.黄连、红花、五味子 C.黄连、金银花、小茴香 D.小茴香、洋金花、麻黄 E.天 麻、金银花、五味子 正确答案: C 58 测定中药浸出物的含量时,控制干燥温度应是 A.85℃ B.95℃ C105℃ D115℃ E.125℃ 正确答案: C 59 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 A.草酸钙结晶 B.碳酸钙结晶 C.硅质晶体 D.菊糖结晶 E.橙皮甙结晶 正确答案: B 60 《中国药典》规定’精密称定”是指被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A.万分之一 B.千分之一 C.百分之一 D.十分之一 E.十万分之一 正确答案: B 61 测定中药灰分的温度应控制在 A.500-600℃ B.100-105℃ C.250-350℃ D.300-400℃ E.400-500℃ 正确答案:A 62 《中国药典》的”鉴别”项系指 A.药材质量优劣 B.药材的纯度测定 C.检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 D.测定药材主成分的含量 E.测定药材水溶 性物质的含量 正确答案: C

第二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第三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第四篇:中药鉴定学实验

中药鉴定学实验

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理论1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实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1、品种 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 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矗”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2、品种混乱的原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拾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

多源现象 石斛 本属10余种

大黄 同属 3种

川贝母 同属 4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叶甙。

半夏商品 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掌南星治宫颈癌有效,商品称虎掌男星。

地区习惯用药 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全国海风藤—————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3、品种是变化的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4、质量:地道药材品种退化、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地理变化:内蒙黄芪栽培在河北,分枝多,柴性大,甜味低。

生态变化:柴胡栽培,主根小,须根多,柴性大,显微结构改变。

不当加工:苦参水泡切制——提不出苦参碱

伪制假药:

五味子提取了浸膏;

金银花粘附杂质40%

海金砂含砂——30%

没药含树皮、砂石要求<10%,广东销毁一批,杂质>30~50%

5、中成药鉴定

1)显微鉴定

针对含有中药材粉末的成方制剂,借助显微镜观察检品种是否含有各组分中药材的粉末,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实验》。

2)理化鉴定

对待检中成药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光谱或色谱分析,检验是否含有其有效成分及含量的多少。

1.2 继承遗产,整理品种

1)本草考证,理清源流

几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三千多种中药的宝贵药学史料,它是指导现代用药的基矗但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有些又难免出错,需要本草考证及研究。

虎掌和南星纲目上为一物,根据调查,虎掌为半夏属掌叶半夏的块茎,含多量生物碱,为治疗宫颈癌的南星品种;天南星为天南星属 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的块茎。

2)整理品种,澄清混乱(一物一名)

我国幅员辽阔,品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不尽相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亟待整理。

例 贯众 来源6科 35种

东北 绵马贯众 含绵马酸类 杀虫效好

中南 紫萁贯众 含促脱皮甾酮,促进代谢

又如金钱草、连钱草、广金钱草等,分别以不同药材名入药。

3)研究调查,继承发展。参考本草,不唯本草,不以本草为唯一尺度

青蒿:菊科青蒿和黄花蒿,青蒿不含青蒿素,90典删去

茵陈:茵陈传统用苗,但花蕾期利胆有效成分6.7 –二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色酮等含量高,现茵陈蒿与茵陈(苗)同入药。求同存异,现代与传统共存,新苗与老茎共存,共同发展。

1.3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1、《药品管理法》

首次 1984.9.20 颁布 1985.7.1实施

2001.2.28修订 2001.12.1实施

2、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标准含义: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

新中成药

老药再评价

④标准和政策

1994年 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

1999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2002年12月1日实施 SFDA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现阶段我国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 只是部分药材和制剂有1个或数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仅靠这些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能达到较好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 如在使用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中常有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这与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不规范, 从而造成制剂质量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 可以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描述, 采取适当模糊的处理方式, 达到整体质量控制的目的。

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识。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要求, 首先要求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并正在抓紧进行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工作, 以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必然模式: 将全成分指纹图谱和效标成分定性定量测定相结合,建立起符合中医用药特色规律的中药系列质量控制统一智能方法系统.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复习

中药鉴定学复习

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药鉴定学复习。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

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3、产地

4、贮藏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参假

8、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质纹图谱等方法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

十、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的原则和要求:制定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复习》。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

十一、我国中药资源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情况

1、中药的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

2、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种,民族药1500~2000种

3、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

4、资源保护: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十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