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结婚礼仪
结婚礼仪 铺床
巧媳妇,喜洋洋。咱给新人来铺床。褥子新,被子光。恩恩爱爱幸福长; 被子光,褥子新,白头偕老不离分。被子宽,褥子长,生个后代状元郎; 褥子长,被子宽,生个娃娃做大官!一铺金来二铺银,麒麟送子喜盈门。三铺床是桃花园,恩爱夫妻一百年,四铺铺上四季财,金银财宝滚滚来,五铺六铺来致富,七铺八铺堆金库,九铺天长又地久,十铺好运年年有。大枣红,花生香,喜庆糖果撒床上。桂圆栗子都上床,新媳妇明年就当娘; 水果糖果撒满床,生活甜蜜又吉祥。一撒长年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三元及第,四撒龙凤呈祥。五撒五福临门,六撒子孙满堂。七撒万事如意,八撒家业兴旺。九撒平安昌盛,十撒地久天长。
撒帐以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为不可或缺之抛撒物,就是巧妙地借用了“早(红枣)生(花生)贵(桂
圆)子(栗子)”的谐音。因为新人是坐在床上帐内接受祝愿的,所以“撒帐”之夜的受孕,亦称“坐床喜”,表示着对此应验。其他如玉米、谷粒、芝麻、赤豆等物,也无不蕴含着催生繁殖的文化涵义。
迎亲仪式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1、入府:百鸟朝凤凤求凰,龙凤呈祥喜洋洋,古有唐寅点秋香,今天xx要迎娶x姑娘。庭院已为新人扫,府门始今向君敞。有请x府家人前面引路,让x公子去叩启x姑娘的闺阁之门。
2、入阁:严严实实一道门,隔开一对心上人。闺阁门,紧紧关,快用红包敲门砖。
3、献花:xx先生,现在你对面的就是你梦中常见,但只有梦醒之后才能找到的心上人。请你将手中的这束世界上最美丽的鲜花献给你心中最高贵的女神!双手擎花单膝跪,献上一束红玫瑰,发誓真心呵护你,让您终生都富贵。亲爱的,嫁给我吧。(略)有请新郎给新娘戴上新娘花。新娘戴花,花开满地,地久天长,长命百岁,岁岁平安,安康美满……
4、交换婚戒:接下来,伴娘为新郎新娘献上结婚戒指,请新人交换结婚信物,彼此将戒指戴在对方左手的无
名指上——也就是在通心指上佩带你们一生的承诺,锁住你们的爱情和幸福。戒指戴在手上,爱人放在心间。这真是: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请新郎手牵手请新娘出闺房!(奏乐)
6、拜见父母
——新郎携新娘拜见岳父岳母大人。跪--一叩首:泰山在上福荫深,一对新人拜双亲; 再叩首: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 三叩首:一个女婿半个儿,孝敬二老要用心。
改口叫爸妈。赠送红包啦!
7、照全家福
请全家人台前就坐,让摄影师为你们留下这一美好时刻的永久记忆。
8、新娘抓福
喜气盈门,东风入户。新人抓福,福满全屋。女方家人用茶盘(铺红纸)装硬币,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9、戴红盖头
大红盖头戴起来,娇柔玉容遮起来;辞别娘亲婆家来,美好生活要到来!
10、燕鹊绕梁,龙凤呈祥,长命富贵,金玉满堂。——送新人上车,鸣炮奏乐!
11、新郎给新娘穿鞋
龙朝凤来凤迎龙,龙凤呈祥耀门庭。宝马香车换新鞋,荣华富贵一起来。
12、启程
花花轿车轿花花,锣鼓唢呐陪伴它,娘家亲友放宽心,一路顺风到婆家。请了,请了——轿车上路!
鸣炮奏乐!
迎新人
一、迎喜车:鼓乐站立两厢,吹打起来。花车到门前,福寿两双全。吉星高照起,荣华万万年。笙箫迎淑女,鞭炮响连天,亲友齐喝采,添喜又添财。
二、燎喜车:
两个玉女把车燎,红红火火步步高; 夫妻合谐甜如蜜,一生平安乐逍遥。
三、开车门:
天高地广,人海茫茫,二位新人,鸾凤呈祥,这是上苍的旨意,是天赐的良缘。新郎还不赶快把车门
打开!
四、新郎抱新娘下车:
天上牛郎会织女,地上才子配成双,新娘今日抱回家,荣华富贵万年长。
五、进入花堂:此刻正是“新人到堂前,宾主坐两边,才子配佳人,掌声响连天。”有请新人入花堂啦……
结婚仪式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二位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第一项:典礼开始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栏桥上伊人来。吉时已到,我宣布:闫府结婚典礼现在开始,鸣炮奏乐!第二项:拜天地
喜气盈门,天降吉祥;鼓乐齐鸣,天地同喜!新人共拜天地,祈求天长地久。跪---一拜天地:一心一意,苍天为凭; 再拜天地:两全其美,大地为证; 三拜天地:百年好合,心想事成。起---第三项:拜高堂
有请令尊令堂,喜公公、喜婆婆台前就坐。新人礼拜公婆,跪---一拜高堂:养育之恩,终身报答; 再拜高堂:孝敬父母,端饭倒茶; 三拜高堂:喜成新家,不忘爹妈。起---相亲相爱一家人,从今改口叫爸妈。新娘子,上前一步。对喜公公改口(喜公公,儿媳妇喊得甜不甜?甜,掏钱);对喜婆婆改口(喜婆婆,儿媳妇喊得亲不
亲?亲,发奖金)。高堂退位 第四项:夫妻对拜
有请新人面对面,夫妻对拜三鞠躬。一鞠躬:天作之合,一路相随; 再鞠躬:你敬我爱,早生贵子; 三鞠躬:地久天长,白头偕老。第五项:新人向来宾、亲朋好友三鞠躬
帮忙的,贺喜的,亲友邻居送礼的;音响的,拍照的,花车司机放炮的;洗碗的,扫院的,厨房师傅做饭的;趴在窗台偷看的。全体都有啦!新人给大家道喜啦!
一鞠躬,祝大家身体健康!再鞠躬,祝大家万事如意!三鞠躬,祝大家四季发财!第六项:揭盖头拥吻
新郎,你现在可以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拥抱你心中的太阳,亲吻你一生的至爱了!让我们祝福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七项:喝交杯酒
喜字当头笑在口,新人要喝交杯酒。碰杯!祝你们同心同德,情深似海;勾手!祝你们琴瑟相伴,鸾凤和鸣;喝酒!祝你们笑迎比翼鸟,花开并头梅!夫妻共饮交杯酒,生活事业两风流;夫妻共饮交杯酒,早生贵子乐悠悠。第八项:照全家福
既然已成一家人,拍段录像永久存,起名就叫全家福,常看常乐喜盈门。请一对新人偎依在爸爸妈妈的身边,让我们的摄影师按下快门,永远留下这个充满亲情、爱情、温情的难忘镜头吧。第九项:坐帐
五福临门呈吉祥,夫妻恩爱百世昌,天赐良缘结连理,西屋南间来坐帐!第十项:结婚典礼礼成,送入洞房。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喜庆祥和日,花好月圆时,祝一对新人 :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祝街坊邻居: 一年四季交好运,东西南北发大财!
礼成,送新人入洞房!
婚 礼 主 持 词
各位来宾、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
好人好梦好姻缘,好歌好语好时节!
一、婚礼第一项: 新人登场,鸣炮奏乐!主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栏桥上伊人来。吉时已到,鸣炮奏乐!
二、婚礼第二项: 拜天地
主持词:天降吉祥,地孕五谷;花好月圆,地久天长!新郎新娘拜天地——跪
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石上有姻缘;——一叩首!二拜日月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她;——二叩首!再拜春夏和秋冬,风调雨顺五谷丰!——三叩首!
三、婚礼第三项: 拜高堂
主持词:有请喜公公、喜婆婆夫妇就坐。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尊老敬贤白发双亲,接下来是二拜高堂,父母双亲——跪 一叩首,喜成新家,别忘爹妈; 再叩首,养育之恩,终身报答;
三叩首,祝父母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四、婚礼第四项:改口献茶
主持词:新郎新娘请听真,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千万勿忘敬双亲,下面,请 女士用最甜美的声音喊一声“爸”,喊一声“妈”,从此生活在一家,幸福在全家。(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千万不能忘了爹娘。养育之恩比海深,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报母恩。贤惠媳妇孝顺儿,时刻不忘敬双亲。现在由儿倒茶,媳妇端茶,甜甜蜜蜜喊声爸叫声吗。)
五、婚礼第五项: 夫妻对拜
主持词:接下来是夫妻对拜,二位新人向左向右转,在咱们这里有这么一个风俗,夫妻对拜的时候啊谁鞠躬鞠得越深说明谁爱对方爱得越深:
一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白头偕老,风雨同舟——一鞠躬
二拜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光耀门庭——再鞠躬
三拜勤俭持家,同工同酬;志同道合,尊老爱幼 ——三鞠躬
六、婚礼第六项:向来宾行新婚大礼
主持词:接下来就有请我们的二位新人以夫妻的身份向在座的所有来宾行新婚大礼。请新郎新娘向来自四面八方、大街小巷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各位挚友、各位大爷大娘、大叔大婶、街坊爷们、大哥大嫂们深深的三鞠躬!
一鞠躬,感谢各位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培养; 再鞠躬,谢谢各位亲朋好友来贺喜;
三鞠躬,衷心祝愿全体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七、婚礼第七项:揭面纱拥吻。
新郎,你现在可以揭开新娘的面纱,拥抱你心中的太阳,亲吻你一生的至爱了!让我们祝福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八、婚礼第八项: 喝交杯酒
喝了交杯酒,幸福跟着走,天长又地久。
分3口喝,先绕对方手喝,先一人来一口,愿你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小两口;然后喂对方喝,一人喝一半,愿你们今生今世永相伴。最后绕对方脖子喝,干了这杯酒愿你们相爱到永久。
九、婚礼第九项:照全家福像。
既然已成一家人,拍段录像永久存,起名就叫全家福,常看常乐喜盈门。(录全家福)
十、婚礼第十项:入洞房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来共枕眠。在此,我们恭喜二位两颗丹心呈俊秀,百岁结发度春秋,衷心地祝愿二位新人共结百年偕老,相伴地久天长。让我们以热
烈的掌声对他们两位的幸福结合表示祝贺!新郎新娘携手入洞房。
安坐礼
今日喜事,承蒙众位宾客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学生前来安坐,请客人入台座,撒毡为礼。跪,叩首……
敬酒礼
1、男方家长
送嫁光临,路受风尘,主家安杯水酒,略表寸心。(之子之归,理当伴送,敬酒实不敢当,请回吧。)
2、新郎敬酒
(谢女方男客)亲家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学生来敬杯水酒,以示敬意。(今日送嫁,承蒙厚待,深表谢意,请回吧。)
劣酒薄菜,招待不周,叫学生敬杯水酒,以弥补不足之处。(拒之不恭,受之有愧,恭敬不如从命。)
尊贵客人,座上嘉宾。一路风尘,前来送亲。新郎感激,情切意真。三杯喜酒,略表寸心。万莫推辞,开怀畅饮。.(谢女送客).伴娘女士,护送新娘,一路辛苦,半日繁忙。劳苦功高,感动新郎。敬酒一杯,表表心肠。一口喝干,万事吉祥。永远年轻,美丽漂亮。(谢其他亲友).各位亲友,八方宾朋。前来贺喜,十分欢迎。喜酒三杯,表达真情。干杯赏脸,不喝不行。
女方请两天或三天礼
女陪:新婚光临,有失远迎,礼尚有缺。男邦:来迟来迟,让亲家久等了。
女陪:陪嫁前来,劳力费心,有请寒舍待茶。男邦:从命,请。(至客屋门外)高堂悬主,俺先拜一拜主。
女陪:房屋浅狭,从未请主,免礼。
男邦:请出尊长,俺给尊长叩叩喜。(如老人出见)敬祝岳父岳母身体康泰,贵婿给二老叩喜头。(每人一个喜头)
女陪:今天客多事忙,改日再见吧。请新冠上升台座。
男邦:新客年幼,不称其位,请年高有德者上升尊座。女陪:台座为新客特设,座无二让。男邦:从命,谢座。
少坐片刻,让新客到院里叩喜。
第二篇:结婚礼仪
结婚礼仪
谈论到结婚礼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婚礼上的种种礼仪。婚礼的前夜最是累人,往往忙的人一夜不眠,次日还得打起精神进入正题。可就是这些最累人,最繁琐、最不被别人注意到的结婚礼仪才是婚礼当天的基础。
在一些民间,结婚礼仪还都保留着旧时的习惯。男方家前一夜需要做的事情最多。最后核定迎亲的人数便安排剩下的人做些零零碎碎的事。女人一般被安排往箱柜等地方撒放硬币,就是我们常说的“压箱底”。压箱底原是指女方家的陪嫁,不知怎么近年来男方家也时兴这项结婚礼仪了。
最后要由婆婆把裁剪好的红纸叠好放在箱柜之中,这项结婚礼仪是必需要由婆婆的做的,可不要一时忘记随意让别人放进去。硬币与箱柜和红纸取“富贵荣华之意。
而女方的压箱底含义在古代就并不如此单纯。在古代的结婚礼仪中,女方的压箱底在平时起到驱邪避祸的作用。等到女方家的女子出嫁前一天,女子的母亲会把这个特殊的“结婚礼仪”交到女儿手上。此物多为一些陶土和瓷器做成男女交合时的形态,平时都装在桃木小盒里,由母亲收着。一代一代传下去。
诚然,各地的结婚礼仪都不可能一样。但是在井上铺红纸这个结婚礼仪应该是一样的。这项结婚礼仪多半是男人们在迎亲队伍还没出发前就早早做好的。为了不让红纸随风飘走,会在红纸上面压一块砖头之类的重物。如今世人尽出妙招,苹果取代了砖头,在红纸上压一个苹果,意为一路平安!真真好想法。
还有一个结婚礼仪也是不引人注意的,就是过桥要扔硬币。一般都用新娘的朋友或亲戚家的孩子。
新娘自己也有一项这样微不足道的结婚礼仪要做。如今婚礼都是在酒店举行,难免会遇到同一日结婚的新人。这时新娘与新娘要交换红手帕,不至于冲了自家和对方的喜气。但有的新娘不注重这些结婚礼仪,也不知道有这样的结婚礼仪,所以没有手帕可以交换。这时有准备的新娘就要往地上扔一个西敏卡子,寓意挟住,不让对方冲走自己的喜气。
在结婚前夜,女性是不能随意进入新房的。一般年长的或知道这些结婚礼仪的人都会告诉晚辈的女孩子,叫她们不要到新房去。
可以在新房里压床的人都是挑选年龄小一些的男孩子,或弟弟或子侄辈的。结婚礼仪众多,大人怕小孩子一时贪玩,记不得结婚礼仪而坏了传统,都是时不时的提醒一句两句。
有的亲友会急着想看新娘长什么样子,主人们便拿婚纱照给他们看。婚纱照的外包装都很精致,常写着婚纱店的名字,如南阳婚纱摄影。如今结婚都照婚纱照,就像结婚礼仪中的敬酒一样必不可少。档次高的影楼还会有自己的网站,如喜缘结婚网等。
结婚礼仪多种多样,有的地区还不准男方家里没有人。大家都去观礼,谁来看房子呢?这里就将结婚礼仪做了些变通,放一把笤帚当做人来看家。
还有很多结婚前一天的结婚礼仪没有写到,且各地的结婚礼仪也多有不同,若结婚礼仪做的全,那也是不知者不怪。沾些新人的喜气,活的快乐才是真理。
第三篇:结婚礼仪主持词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
喜紫燕翔黄道日,鸳鸯佳偶美景时,红梅吐芳成连理,芝兰永谐结伉俪。今天是公元 年 月 日,在这春风荡漾、生机勃发、大吉大利的日子里,我们喜酒相逢,欢聚一起,共同庆贺 二位新人的结婚庆典。一会儿,婚礼的乐章将要娓娓响起,有情人的心灵将要在这里碰撞出人类最灿烂的火花,一对新人将要双手相牵步入神圣的殿堂。
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二位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接下来我宣布新婚庆典仪式现在开始!好,请我们的音响师奏响庄严的婚礼进行曲,让我们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二位新人登场!
一、婚礼第一项: 新人登场 鸣炮奏乐
主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栏桥上伊人来,身披着洁白的婚纱,头上戴着美丽的鲜花,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佳人在庄严的婚礼进行曲当中心贴着心、手牵着手,面带着微笑向我们款步走来。朋友们,让我们衷心的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为他们欢呼,为他们喝彩——鸣炮奏乐!
二、婚礼第二项: 拜天地
今天,我们的 先生和 小姐怀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历经数载终于走上了这庄严神圣的婚礼圣堂!<莲山课 件>
这正是,才子配佳人,织女配牛郎,花好月圆,地久天长!新郎新娘拜天地——
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石上有姻缘;——一鞠躬!
二拜日月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她;——二鞠躬!
再拜春夏和秋冬,风调雨顺五谷丰!——三鞠躬!
三、婚礼第三项: 拜高堂
主持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尊老敬贤白发双亲,接下来是二拜高堂,父母双亲,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
一拜父母养我身,——一鞠躬!
再拜爹娘教我心,——二鞠躬!
尊老爱幼当铭记,和睦黄土变成金!——三鞠躬!
四、婚礼第四项: 夫妻对拜
主持词:接下来是夫妻对拜,二位新人向左向右转,在咱们这里有这么一个风俗,夫妻对拜的时候啊谁鞠躬鞠得越深说明谁爱对方爱得越深:
一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白头偕老,风雨同舟——一鞠躬,谢谢您选择了我;<莲山课 件>
二拜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光耀门庭——再鞠躬,白头偕老;
三拜勤俭持家,同工同酬;志同道合,尊老爱幼 ——三鞠躬,永结同心!
五、婚礼第五项: 庆典结束 喜宴开场
主持词:让我们为幸福的恋人起舞,为快乐的爱侣歌唱,为火热的爱情举杯,愿他们的人生之路永远洒满爱的阳光,好,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在此良辰美景,让我们举起酒杯,向新人们表示真诚的祝福。
那么最后呢也祝愿我们在场的所有来宾所有的朋友们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好,请大家尽情吃喝!吃好喝好!
买家点评:
2xx-xx年8月1日杜xx先生和叶x小姐结婚庆典圆满礼成,让我们祝福他们俩在2xx-xx年2月14日前生下他们的龙凤宝胎,干杯
第四篇:结婚礼仪致辞
今天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在此良辰美景,让我们举起酒杯,向新人们表示真诚的祝福。
祝福你们,新郎新娘,祝贺你们的美满结合。从相识、相恋到喜结良缘,你们经历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你们的爱情是纯洁的、真挚的。千里姻缘,天作之合。在对理想和事业追求中建立的新家,正是你们谱写美妙爱情交向曲的延伸。
祝福你们,新郎新娘,祝贺你们新婚快乐。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性结合的爱情是人间“天伦之乐”的最大快乐。今年洞房花烛夜,来年生个胖娃娃。愿你们良霄花烛更明亮,新婚更甜蜜。真诚祝愿共浴爱河的俊男倩女,赏遍人生欢愉和甘甜。
祝福你们,新郎新娘,祝贺你们爱情之树常青。愿你们相新相敬,恩恩爱爱,和和睦睦,白头偕老;愿你们尊敬父母,孝心甘情愿不变,依然是个好儿子、好女儿,这要当个好女婿、好媳妇;愿你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步步称心,年年如意。
衷心祝福沉浸在新婚欢愉中的你们,幸福美满,心想事成。
第五篇:陕北结婚礼仪 文档
陕北婚俗传统礼俗
陕北是我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主要交融带。由于陕北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条件,使之至今保持着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结婚礼俗就是诸多文化传统中的突出代表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习俗不仅随着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改变,而且在空间横向联系中,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也总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习俗具有联系传统与现实的性质,它不仅是以往已经消逝岁月的文化痕迹,也是当时、当代社会正在进行演变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弥散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的各个角落,万象纷呈、异彩缤纷,它既表现为一定物质的、有形的、可直接感觉到的具体事物,同时又表现为观念的、无形的、只能意会和理解的抽象形式 奴隶社会时期,陕北存在“群婚”、“收继婚”、“服役婚”、“转房婚”等婚姻现象,这在有关历史资料中均有反映。进入封建社会中叶,受汉族礼教先进文化的影响,陕北地区各民族普遍进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少数富有者除外),婚姻礼俗大同小异,与近世个仿。但还是较多保留了原始、愚昧的一些婚姻观念和游不知所牧民族的某些婚俗习惯。
陕北人择亲时非常注重门户,即看清其家族有无狐臭史,认为“穷不扎根臭扎根”。其次,重视人气及对方家庭社会上的威信。再次,重视生辰八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法。另外,还讲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说。至于同族是决不可成婚的,因鲜有近亲成亲。再加上陕北各各族杂居共处,使陕北人种优化,所以陕北人大多身高强健,仪表俊美。婚嫁无论贫富都有比较完整的聘娶程序,将中原地区古之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简约为“放话”、“定亲”、“娶亲 ”三道程序。婚仪则有繁有简,还有闹房、听房之俗。婚后还有“会亲”(相当古之“归宁”)等议程。
在经济贫困的乡间,婚聘所需财礼颇重,形成事实上的买卖婚姻,换婚现象至今时有发生,而且婚礼往往受社会落后观念的制约,大办、奢办造成不必要的靡费和负担。
民国前,男女婚事,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而定,本人没有自主权,婚姻多属买卖性质。婚姻过程一般为择亲、提亲、订亲、商话、嫁娶、婚礼等程序。
旧时,男女自 13 岁起,父母便托人给儿女挑选对象,了解对方家庭根本(一般往上推三辈祖宗亲路,有无狐臭者、外地人、吹鼓手、轿夫和拉驴公子等),门风(一般指一家人为人处世情况,若外界影响不好,称其人气不正)、光景(主指钱、粮、家产)、人品(泛指一家人的品格,主指所择对象的品貌)、八字(指所择对象出生年、月、日、时是否“犯月”相克,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法)等情况。另外,还讲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说。至于同族是决不可成婚的,因鲜有近亲成亲。再加上陕北各各族杂居共处,使陕北人种优化,所以陕北人大多身高强健,仪表俊美。若门当户对,即约请一合适的中间人(即媒人)说合提亲。期间,男女均不知其中缘由,更不曾会面。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亲,即使女方家长相中的,也是通过媒人示意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此时,媒人扮演主角,对方家长领会来意后,通过亲戚朋友侧面了解其根本、门风、光景、人品、八字等情况,视其合适与否,拿出主意,通过媒人传话,媒人发现是小妨碍,必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合。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认可,选吉日(一般为双月双日)举行订亲仪式。一般县北在男方家举行,县南在女方家举行,由男方拿出烟酒喝订亲酒,后媒人根据提前与双方家长分别议定的钱物而宣布“彩礼”及订亲衣物,并由男方家长把钱物一一交予媒人,再由媒人交予女方家长。女方也通过媒人送男方(即新女婿)鞋袜及裤带,民间称鞋为“稳根鞋”,裤带为“长命带”,以示婚姻关系能稳固、长久。男女双方到结婚年龄,男方准备结婚迎亲,由媒人传话,在结婚前几个月与双方家长商定婚嫁日期、新娘衣物及迎亲仪式等事宜,后双方均按协议筹备婚嫁之需。
嫁娶在民间,男家称“引(迎)媳妇”,女家称“出嫁女”。旧时,办喜事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次日早饭后迎亲队伍准备出发。迎亲队伍一般由七人组成,其中有一名迎人妇女(或婶娘、或嫂子),俗称迎人婆姨。(民间讲究“姑不迎,姨不送”)。迎亲队伍中必须有一名懂礼节及能说会道的领头人,若遇女方出难题,能善于应付,巧于化解,出发前要准备携带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饰银器、大馍(10个)、猪肉(1块)、离母糕(2卷)、清油(半瓶)、筷子、白面(1小包),揣怀钱、坠箱钱以及未交完的彩礼钱。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畜随后。若逢庙宇、村庄须鸣号、吹乐而过;过河、过崾崄也得吹长号(俗称“张号”)。
事前,女家也按协议准备,办嫁妆,备酒饭,约亲朋,组织送人队伍(一般由8人组成,其中有2名妇女陪送,俗称“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内设一桌案,摆上烟酒,由管事人向迎亲领头人敬酒三杯,以示欢迎,迎亲领头人将所带之物一一摆于桌案交待,谓之“表礼”。饭后,女方家总管向迎亲领头人交待陪嫁之物,添坠箱钱、揣怀钱、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回。一切就绪,准备起程。新娘换上嫁妆,蒙上“盖头”(用红花被面或红绸子挽结成的)上轿,迎送婆姨抢着上马,长号一鸣,吹手先行。迎送队伍以迎人婆姨为先,新娘居中,送人婆姨在后,有序而行。此时,唢呐声声入耳,摇摇摆摆、浩浩荡荡出村。若遇好事者,可摆烟酒于路旁,迎送队伍必须停止前进,吹手就地吹奏三曲,三起三落,方才放行。途中,若有两家迎送队伍同向而遇,则有“抢路”之俗。抢路时,一般双方领头人为免纷争,经协商,往往让先者用圪针条耱路,示意为后行者的新路;若相向而遇,双方新娘应互换裤带或针线包,都用圪针条耱出新路而行。进村时,速度须放慢。吹手大显身手,或吹“得胜令”,或吹“将军令”、“大摆队”等乐曲。村人围观,热闹非凡。此时,公公婆婆入洞房,夹起枕头走一圈,俗称“抱孙子”,家人应遮盖碾、磨,怕青龙白虎“冲喜”。一切就绪,专候新人进门。
迎送队伍进门后,分设专房招待,新娘需“送人的”领头人扶下马(或轿),由新郎揭“盖头”,两人一前一后踩着红毡走向洞房(俗称“帐房窑”)。在此之前,吹手须进去张号,叫“冲帐”。随即有一人手端一碗麦叶、小钱、五谷边撒边唱,谓之“撒帐”。新人入洞房后,由一小孩端水让新娘洗脸,新娘得给少许钱,以示酬谢。新娘上炕,将席四角已压之物(有针线、核桃、红枣、钱币等)收存起来,谓之“踩四角”,后静坐前炕。随后,“送人的”坐席(吃“八碗”)。新郎要敬酒施礼,送亲领头人应以钱相报,民间称之谓“折席口”。饭后举行上头仪式。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让新人背靠背坐于水桶上,将二人头发拢在一起,边梳边唱:一木梳青丝云遮月,二木梳两人喜结缘。三木梳夫妇常和气,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好像杨宗保,新媳妇好像穆桂英。荞麦根儿,玉米芯儿,一个看见一个亲。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子戴顶子;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天作良缘配好的,夫妻恩爱一辈子。随即,将红枣,核桃从新人头部倒下,夫妻二人争抢捡入自己衣兜。接着,主持人还要将新娘头盘成髽髻,意为结发夫妻能白头到老。随后,姐夫、姑夫老姑夫以及结拜兄弟还要闹房(俗称“骚房”)即让两个新人当众做出各种亲热动作。客人出节目,新人表演,令观者捧腹大笑。闹房毕,婆母由窗口向里撂儿女馍,盼望早日抱孙子。此晚“帐房”(洞房)灯光应彻夜不熄。
第二天清晨,小两口要吃儿女扁食,饭后举行“拜人”仪式和“亮箱”及见婆婆仪式。是日,男家发客,新娘回门,新郎带认亲礼品同去。翌日,小两口又由岳父母送回,谓之“送回面”。八日后,新娘需到娘家住七天再归,曰“对七对八”。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纪实
(一)前期准备
这里的男女自17~18岁起,父母便托人给儿女挑选对象,了解对方家庭根本(一般往上推三辈祖宗亲路,有无狐臭者、外地人、吹鼓手等),门风(一般指一家人为人处世情况,若外界影响不好,称其人气不正)、光景(主指钱、粮、家产)、人品(泛指一家人的品格,主指所择对象的品貌)、八字(指所择对象出生年、月、日、时是否“犯月”相克)等情况。若门当户对,即约请一合适的中间人(即媒人)说合提亲。期间,男女均不知其中缘由,更不曾会面。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亲,即使女方家长相中的,也是通过媒人示意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此时,媒人扮演主角,对方家长领会来意后,通过亲戚朋友侧面了解其根本、门风、光景、人品、八字等情况,视其合适与否,拿出主意,通过媒人传话,媒人发现有小妨碍,必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合。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认可,选吉日举行订亲仪式。由男方拿出烟酒喝订亲酒,后媒人根据提前与双方家长分别议定的钱物而宣布“彩礼”及订亲衣物,并由男方家长把钱物一一交予媒人,再由媒人交予女方家长。男女双方到结婚年龄,男方准备结婚迎亲,由媒人传话,在结婚前几个月与双方家长商定婚嫁日期(商话)、新娘衣物及迎亲仪式等事宜,后双方均按协议筹备婚嫁之需。
一家村民家,正在为明天准备嫁女儿和娶媳妇忙碌着。
下午,为了了解当地在结婚前的准备情况,一人来到这家,看到他们的亲戚正在忙碌做着准备,几个人围成一圈,正在剥蒜皮、剥葱皮。这是这家二女儿和他的亲戚正在忙绿着。
这是该家的全貌,院子里面,小鸡在悠闲地寻找食物,男人们在院子里也是谈笑风生,非常开心。女人们则在忙碌的准备着...这三位是这家的亲戚,在窑洞内正在做饭,主要是亲戚们、帮忙的朋友下午要吃饭,她们正在切土豆,准备做臊子汤。
晚上,由主家找的总管安排次日的主要工作,以及娶亲队伍的组成和帮忙的人员安排
这位就是主人,正在联系婚礼事项。看起来是非常开心的。
婚礼,男家称“引(迎)媳妇”,女家称“出嫁女”。婚礼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
(二)结婚新郎家的准备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17日早晨8点,聘请来的乐队就开始奏乐,乐声的响起,预示着娶亲的开始。由于天气较冷,主家就会给这些乐队的人点起篝火,让他们取暖。如果招待不周的话,这些乐手就不会卖力的去吹、去敲了,那么娶亲也就不热闹了,在当地人眼里,就是说娶亲没有办好。
这位就是主家请的总管,这会正在安排人员布置彩车。这不找出来被面。总管就是主持操纵娶亲的一切事宜,对今天参与的帮忙人员的人事安排、调动,以及临时性的调整,有全权处理的大权。陕北过事情,必须要有一套强硬的帮忙班子,以总管为主,下面有礼谱账房记账收礼、保管(主管烟酒饮料等物品的发放)、大厨、小厨、洗锅刷碗的、看客的(招待来客,兼有倒酒倒水的工作)等等,这一套班子强硬,那么喜事一定能办的充满喜庆、欢乐的结果。娶亲的前一天晚上,新郎官必须彻彻底底的洗个澡,意味着清除身上晦气,告别以往的单身生活,从此就走向了成人生活。同时,洗完后,新郎官要穿上里外全部是新的衣服。新郎官刚起来就开始准备了,大冬天在院子里盛了一盆水就开始洗漱了。
郎
这位吹气球的小男孩,就是娶亲队伍不可缺少的一位。不管是谁娶亲,队伍里必须有一个拉马娃娃,这个娃娃必须是新郎官的弟弟或者叔伯弟弟。在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娶亲都是马或者驴,那么就需要一个人来牵马,就这样产生了拉马娃娃。他参加主要是主家希望自己的孩子结婚后,也能给自己家里添加带把的男孩,也就是把好运能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在到新娘家里,新娘家还要给拉马娃娃礼钱,一般是20-50元。院子里的人都开始忙起来了,吹气球的、叠花、准备鞭炮..娶亲的人员已经开始吃饭了,这顿饭主要是为娶亲人员,主要有新郎官的叔叔、叔母、姐夫、弟弟,还有司机、乐队人员等等.女人们则在厨房了为这些即将出发的人员做着准备工
姐夫在给娶亲的车上放被褥,这些被褥到最后还是要带回来,只是后面还有一个议程。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新郎官不去女方家,主要有新郎官的叔父带队去迎娶新娘的。新郎官终于武装好自己,穿着暂新的西装,身上披着2条红色丝绸被面。这里娶亲,新郎官的婶婶和姐夫在家里准备娶亲所需要的物品
这就是要参加娶亲的人女人代表,一位是从当地聘请的美发师,也就是穿白色外套的姑娘,另两位就是新郎官的婶婶。迎亲队伍一般由八人组成,其中有两名迎人妇女(或婶娘、或嫂子),俗称迎人婆姨(在北方,结婚的女人叫婆姨,没结婚的叫女娃娃,不管多大岁数.....)。(民间讲究“姑不迎,姨不送。”)。迎亲队伍中必须有一名懂礼节及能说会道的领头人,若遇女方出难题,能善于应付,巧于化解,出发前要准备携带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饰银器,大馍、猪肉、离母糕(其实就是块大的米糕)、清油(半瓶)、筷子、白面(1小包),揣怀钱、坠箱钱以及未交完的彩礼钱。
新郎官和娶亲的女人们从家里准备妥当,走出了新房(石窑洞),准备出发了...总管宣布娶亲的队伍出发了 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随后。若逢庙宇、村庄须鸣号、吹乐而过;过河、过桥也得吹长号(俗称“张号”)。不过在这里是从家里出来,乐手要一直吹到看不到主家的地方,就可以不吹了。
前面说了,新郎官并不是娶亲队伍的一员,他只是随同娶亲的人员一起从家里出来,在新车上坐上行驶10-20米,就下车回家等待娶亲队伍带回他的新娘。出了院子,走在大道上,乐手们吹吹打打,一路好不热闹。娶亲的车队跟随在乐手后面,缓慢的行驶...转过弯后,就看不到主家的院落,乐手们就停止了奏乐,开始乘车前行了。一到村口,乐手们又开始了吹吹打打的营生了。因为,在陕北就有这个讲究,在路上,遇到村、会等都要奏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讲究也在不断的更新。一般都是到了村口奏乐,意思是告诉新娘家,娶亲的队伍来了。这个时候,新娘家也就要有人迎上来,把娶亲的人全部迎回家,还要热情的招待的。
(三)娶亲的人到新娘家
上篇是娶亲的队伍来的村边,乐手们就开始了吹吹打打的,意思给亲家报信,我们来了。在远处,看到一顶帐篷,和许多人,那就是新娘的家里。
新娘家的人已经站在门口,准备迎接新亲戚进门。门口打着一堆篝火,烟雾腾腾的。
女方家的亲戚和村民都站在大门口迎接娶亲的队伍。
这幅刚好看到女方人家迎接娶亲的队伍。
事前,女家也按协议准备,办嫁妆,备酒饭,约亲朋,组织送人队伍(一般由8人组成,其中有2名妇女陪送,俗称“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内设一桌案,摆上烟酒,由管事人向迎亲领头人敬酒三杯,以示欢迎,迎亲领头人将所带之物一一摆于桌案交待,谓之“表礼”。进入院子,新娘的嫂子端起酒杯给娶亲的女士敬酒.新娘家的总管在门口处早已经准备好2个小菜,一瓶白酒,凡是迎亲的人们,都要喝上一
杯,不会喝的也要端起来,以示礼貌。
由于天气较冷,新娘家在院子搭起了一座帐篷,这就是亲戚朋友们就餐的地方。院子内,大厨正在给娶亲的人们做饭。主要有粉汤、油糕、麻花、饸络面,来迎接新亲戚。这些就是新娘家陪得嫁妆,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和一些被褥等。
主家正在窑洞的灶台上炸油糕
娶亲的人被迎进窑洞内,一般上炕女人是要盘腿而坐,显得庄重稳当。这两位因为年轻,没有盘腿的经验,也就随意坐下了。之后女方家就要给他们端上粉汤、油糕、麻花、饸络面。
外面的厨师们和帮忙的人们正在做粉汤这就是新娘子,在我们到之前,她还没有化妆打扮。因为化妆打扮是有男方家雇化妆师给打
扮的。
化妆是在一孔窑洞进行的,窑洞有不少家具和一些零碎,空间比较狭小。化妆师再给新娘子化妆打扮中...这张是她们二人的间隙拍摄的,窑洞内空间有限。只好凑着机会拍摄了。
乐手们再使劲的吹奏乐曲,大冷的天,个个头上冒汗...看起来这些乐手们挣钱也是不容易 亲戚朋友前来上礼钱,这里原来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任何人来上礼钱,都有喝一杯酒。现在这个讲究已经慢慢淡化。很多妇女来了,仅仅是礼节性的端一下杯子就放下吗,也是最主家的尊敬。
相堂:主要是给新娘家的叔叔、爷爷等长辈们称之为位家,位家在婚丧嫁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陕北人对位家是特别的尊重。这项议程,女方家总管把吹手是请来,给来参加婚礼每一位位家吹一首曲子,这位就要给一些小费,以答谢吹手。同时,吹手吹完一曲,位家人还要给吹手敬酒或者两人碰一杯酒。相堂的同时,是要喝酒的,参加的人可以敞开嗓子猜拳行令,以此赢酒行乐。给财礼:这位拿钱的是男方家的叔叔,这是两家在婚前就协商好的一项必备的议程,男方一次性拿出3.9万元的衣服钱给女方。这是两亲家在点钱验实。娶亲的负责人,也就是新郎官的叔叔,给女方家彩礼钱 化妆师再给新娘最后的补妆 新娘穿衣,这是娶亲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议程。男方的女人代表,也就是新娘的婶婶,把带来的新娘装(从里到外全新一套),要亲自给新娘子穿上的。这会的新娘子特拽,什么都不用动手,真可以说是衣来伸手了 硬衣钱:再穿衣之前,男方的婶婶要把硬衣馍馍放在新娘的腿上,再在硬衣馍馍下面压上钱(硬衣钱),也就是说,如果男方不给这个钱,新娘就不穿新娘衣。所以说这也是活动中的一项很有趣的风俗。
在新娘穿好衣服后,新娘就站起来,硬衣馍馍掉落在炕上,新娘就把这些钱全部收进自己的口袋,归自己所有勒了。给新娘佩戴新娘花这是最后打扮出来的新娘子,就等待一切就绪,准备出嫁了。
风俗:抽底,女方家为了酬谢娶亲的女方的女代表,由女方家父亲准备现金,放在一个盘子里,用馒头压住(男方家来几位女士,那就要准备几份抽底钱),在女方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由总管拿出来,按规矩来讲,馍馍和钱男方的女代表都要带上的。但现在风俗有了不少改变,一般的情况下,只拿馍馍下面的钱,而馍馍则由总管拿着放回主家。上图就是总管拿出盘子,放在女宾的席上。
娶亲的两位女宾抽掉馍馍下面的钱,装在自己的兜里。这也是女方家感谢女宾的一种方式。在后面,也就是男方家也有同样的风俗,那是回应女方家的女宾的。压箱钱:这个风俗是在双方家长在结婚前共同协商好的,在结婚这天,娶亲队伍准备出发前,由双方的主事人一起。先由女方家长给盆里放钱,男方的主事人根据女方父亲压的多少,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比例说明:如果女方压100元,那么男方主事人就要压200元,以此类推。
等双方把钱压完,由总管把钱收起来,当面点清,交由新娘。这个钱就成了小两口的以后备用钱。
攒被褥:由新娘新郎家的女宾各一个,把男方带来的和女方陪嫁的被褥,用针线缝合在一起。一是为了返回途中牢靠;二是让小两口心连着心,白头偕老的意思。
这期间,男方来的姐夫就派上用场了,它主要负责娶亲过程中的苦脏累的活计。这会他就要找人,并一起把女方陪嫁的东西要办在车上,并绑扎牢靠。
梳头:在新娘临出发前,还要娶亲的女宾(男方的婶婶)帮她梳头,这也是在娘家的最后一次梳头。
盖上红盖头:红盖头是由新娘的嫂子盖的。盖头一盖,也就要出发了。
新娘子红盖头盖好之后,就有新娘的嫂子和来娶亲的女宾一起陪同走出家门。敬老酒:再出门后,由娶亲的两位女宾,给女方家的长辈敬酒,以示感谢亲家之意。
给新娘的父母敬酒。这里因拍摄角度问题,没有能拍上给她的父亲敬酒的场面只拍上给母亲敬酒的镜头。
这个议程一完,在新娘家的所有已成全部完成。也就是该开始出发了。鸣炮三响,鼓乐手开始奏乐,娶亲打道回府。
由于道路崎岖,车子都在山上停放。所以,娶亲和送女的人们,都必须步行上山到车子跟前由于道路崎岖,车子都在山上停放。所以,娶亲和送女的人们,都必须步行上山到车子跟前乐手们也必须吹打到看不到村庄后,才能停止吹打。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
(六)路戏新人
在离新郎家还有一公里的地方,娶亲的车辆就被一群小伙子和大姑娘“虏着"新郎官拦住了娶亲的车队。这会的新郎官和新娘就是这群人的玩物了。因为,在陕北就有这样的风俗习惯,除了长辈以外,亲戚、朋友、同学(尤其是年轻人)这会就可以放开的玩,随意逗乐、拳打脚踢都是可以的,但不管怎样,玩也是有一个度。新郎官在两个小伙子的挟持下,一起来接新娘。陕北的风俗,娶亲时新郎官不去新娘家。新郎官在距家500-1000米处等待接新娘回家。这次他们拦在约1公里的道路上,刹那间一大帮小伙子、小姑娘围上来,起哄、逗玩新郎,强迫新郎官把新娘从车上抱下来。
在众人稍不留神,乘坐新娘的司机瞬间加油门,从众人眼皮子下面溜走了,把新郎官和几个小伙子撇在后面。这可就让一对新人少受了一些罪。但也没有走多远,又被前面的人群拦住,迫使新娘下车。
两位送亲的女宾做着新娘的保镖,但是终究寡不敌众。还是被众人强行拖走。
人群中,手持礼花弹的大姑娘、小伙子趁势将礼花弹全部对准新娘喷发。
众人强行把新娘子往新郎官身边拉,意思是让新郎官背着新娘子。这个场面各位朋友是否见过,像这样的场面,一般都是在打群架的时候才会出现,但这可不是打群架。这是新娘子、新郎官想着法子躲避众人的“凌辱”(因为,这会任何人都可以用拳头、巴掌、脚踹打这对新人,不堪众人的拳脚捶打),这个时间一对新人必须做到打不还口骂不还嘴境界。目前他们只能是忍受一切,强颜欢笑,面对这一切。
新郎终于在众人的促使下,把新娘背在背上。但是就这样也不行,在前方总有人给他们设置障碍,阻碍新人的前进方向。在众人的折腾下,二人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依旧是强颜欢笑,笑对一切。
放炮点火把:在新人即将到家之际,总管要派出两位小辈,也就是和新郎官一辈的两个年轻人,一人一边手持蒿草,点燃火把从公路边燃烧到大门口。其意思主要是避邪驱灾,因为鬼神都怕火,用火把回家的路邪气逼走,让新人走着干净的路回家。
背柴担水:也是在同时,由两位长辈把门外面的柴背上一捆,背回家。挑水的则在外面挑一担水,挑回家。其意思是这对新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缺柴(财的谐音)不缺水,生活美美满满。这个风俗因为再回来前已经举行,所以就没有拍到。
不到一公里的路程,这对新人就走了一个半小时。这会的新人早已经是累的精疲力尽了。不管怎么总算是走到家门口了,这才是他们所庆辛的。这一切,还是在总管(村主任)大声呵斥下,几位长辈力促下,才得以让他们回家。
刚到大门口,又被一群人堵在大门了,他们又要玩耍新人。这会人多过于拥挤,也就没有拍上这一段的镜头。见谅!
新娘新郎回到家,经过稍事休息,婚礼议程就开始了。这里的议程和我们那里的还不一样,比较简单,但很有意思。下面就是主持人的讲话:
结婚庆典仪式: 众亲朋请安静,听我把这桩婚礼庆; 今遇黄道是良辰,善结良缘是吉庆;
天上降下紫微星,满园锣鼓鞭炮鸣;(鸣炮、唢呐声)
一、腊月初三喜开门,迎来喜花接来财;
添加人口又添财,新郎新娘入席台;(奏乐:纤夫的爱)
二、男婚女嫁大吉庆,了却两家父母心;
送客亲朋到院中,冷寒受冻行一程;请送客高朋到台中。(奏乐:十里送红军)
三.松柏四季绿又青,父母就是育花人;
从小到大育成人,今天又把大事成;
夫妻二人深鞠躬,感谢父母养育恩;
二十年养育恩情比海深,父母是天下最亲的人;
你们夫妻再三鞠躬,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恩;(奏乐:父亲、母亲)
四、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虽然你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少不了穿针引线的人;
夫妻二人深鞠躬,感谢媒公恩:(奏乐:将军令)
五、今日良辰拜花堂,鸳鸯一对配成双;
请众来宾到台旁,共庆这对姻缘的好时光;(奏乐:十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