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获奖作品目录
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获奖作品目录
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获奖作品目录
美术作品佳作奖(61 幅/组)乾坤-3
胡雅儿
阿联酋
布面丙烯油画 迪拜Creek
朱
晴
阿联酋
水彩画 水中情
萧
青
法
国
水墨画 猫1
林子红
芬
兰
国画 草原父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飞来飞去(系列)
记忆中的小森林
梦湖
海上人家
泊
记忆之二
千手观音
云山如梦
Rond.De.Jambe2
裂变
中国梦千禧年陈逸飞像
日出印象
大地之音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谢晋
美丽的西藏
恋人
印象-枫桥夜泊
传承
梦系水乡(组画1)
(组画2)
晨妆
快乐弹琴人
乡山三月
四时节气(现代剪纸组画)白露
大雪
惊蛰
芒种 天界子民
心和万事安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春曲
光辉岁月
山乡暖阳
张颂南
刘新民
常
虹
孙昌茵
胡祖德
陈瑞祥
刘瑞莲
刘丁榕
丛志远
曹
俊
靳雪萍
林
峰
强冠超
孙家珮
马
骁
黄传伟
吴令平
任建辉
张春雷
汤瑛玲
穆
迅
冯玉薇
翁美娥
朱晓祥
赵希刚
王红梅
古
干
金程斌
陈
枫
胡立火
杨小岚
加拿大
油画
加拿大
纸质烙画白色彩铅淡彩 加拿大
油画及综合材料 加拿大
油画
加拿大
丙烯纸本油画 马来西亚
油画 美
国
水彩画 美
国
油画 美
国
铜版画 美
国
国画 美
国
油画
美
国
丙烯等混合材料 南
非
油画 日
本
油画 日
本
泼墨水墨画
本
油画 泰
国
油画 新加坡
油画
新加坡
丙烯油画 新西兰
油画
新西兰
重彩画 意大利
油画 中国台湾
油画 中国安徽
国画 中国北京
剪纸
中国北京
油画
中国北京
油画
中国福建
漆画
中国福建
国画
中国福建
版画
中国福建
版画
日
我的父亲我的家
叶美琴
中国福建
版画
走向光明
陈维星
中国福建
版画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崇山新村 崇山新村 当前离线
积分1285 查看详细资料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23:06 | 只看该作者
陇中晨曦
杨
红
人文中国—清华国学才俊
董益友
记忆 家园
陶振兴
历史的火焰?共同的命运
胡振江
雪景寒林
武
伟
童年
张德清
和谐中国系列剪纸56 幅
何敏文
故乡深秋
刘建林
牧歌
王
硕
十二生肖系列12幅
李梦雪
西部情思
董振辉
羞涩
王承昊
雷雨天
陈鹏刚
油画1
端详功
梦里老家1
丁宗华
夕阳
哈斯鲁
天地间-吉祥蒙古
哈斯乌拉
林羽图
冯玉平
牧曲
王金志
静
刘超超
庄稼地的留守农妇
李
剑
终南听泉
万
鼎
太阳雨
陈景峰
傣族少女
刘
勇
美术优秀奖(149幅/组)
安哥拉港湾印象
宫
晨
同沐阳光
陈明杰
鼎盛中华
邓国祺
牧牛
张
威
中国甘肃
中国河南
中国河南
中国河南
中国河南
中国湖北
中国湖南
中国湖南
中国江苏
中国江苏
中国江苏
中国江苏
中国江苏
中国江西
中国内蒙古
中国内蒙古
中国山东
中国山东
中国山东
中国陕西
中国陕西
中国四川
中国四川
安哥拉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熏版画
雕塑
国画
版画
油画
国画
剪纸
油画
油画
插画
水彩画
油画
版画
油画
版画
油画
油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油画
国画
油画
画布彩铅油画
版画
国画
油画
中国湖南
晨韵
陆惟华
比利时
国画
静,湖
殷
子
波
黑
油画
童话伴随我们成长
柯本佑
丹
麦
丙烯画
人像
罗国华
荷
兰
碳粉画
粉色女孩
胡
军
加拿大
油画
夜
陈锡波
马达加斯加
油画
黄山飘雪之二
西门陈
马来西亚
油画
梦中的家乡瀑布
黄艺天
美
国
亚克力画布
幸存者的呼吸
张振国
美
国
版画
翠韵
群英会
山乡春雪
逸秀
活水-千里共婵涓
(二)水云涧
藕花深处
印象曼德拉
抱朴
春的信息
春丽
深雪
幽谷晴雪
碧空尽
暮金莲
宇宙信息
清迈古寺
人参果
故乡的云之每去一个地方
拯救地球系列2
新西兰鸟岛
黄胶带
遥远的家
赏秋图
佛事兴盛系列三--胜乐之乐
金果图
初夏游
石仔路上同萌会
寒香
和气图
静物
梁
维
美
国
段昭南
美
国
徐
楠
美
国
梁蓝波
美
国
华之宁
美
国
林
萱
美
国
孙钧钧
美
国
崔
宁
南
非
顾
问
日
本
江
屹
日
本
沈和年
日
本
赵龙光
日
本
范民峰
日
本
顾哲刚
日
本
郑
彦
日
本
王荻地
日
本
沙
提
泰
国
林威千
泰
国
刘
丹
西班牙
忻泰华
西班牙
姜宏光
新西兰
王朝晖
意大利
欧
汶
意大利
容均祥
印
尼
周俊宇
中国香港
刘
清
中国香港
廖郎乔(4岁)中国香港
潘锦玲
中国澳门
刘富业
中国澳门
简瑞震
中国台湾
许坤成 中国台湾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布面丙烯油画
油画
日本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布面墨绘
油画
彩墨画
油画
丙烯画
混合材料
油画
彩墨重彩
油画
国画
国画
油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油画
花语无声
汪有喜
中国安徽
国画
老哥仨
曹司圣
中国安徽
油画
皖南晨雾
黄善元
中国安徽
油画
花鸟画
吴俊友
中国安徽
国画
秋水无声
茆吉邦
中国安徽
水彩画
访问安达卢西亚组画(8幅)
王睦崴
中国北京
水彩画
雨林春色
马书强
中国北京
国画
和谐家园
申宗海
中国北京
国画
遇见
王
鹏
中国北京
国画
暖冬
灰山系列之六
听琴图
午后阳光
开心时刻
修缘
茶禅一味
创业热土
红色记忆
外婆的嫁妆
玉带余晖
山中习静观朝槿
千古之谜中国瑶族女书 2号
大象吉祥
榕荫小憩
春之韵
清荷
苏州园林
天高云淡
青山千仞耸高秋
醉在山水间
荷花
物质到精神的跨越之八
海南博鳌千舟湾
守望
暖阳
师说之二
落红成阵
圆明园的历史
碧叶清露一品茶
朝阳
高海军
中国北京
王
旻
中国北京
万
岭
中国北京
赵文明
中国北京
蔡
丽
中国福建
葛礼成 中国福建
严希铭
中国福建
叶锦荣
中国福建
王永祯
中国福建
谢发树
中国福建
童丽仙
中国福建
冯俊昌
中国甘肃
曾玉华
中国广东
陈志雄
中国广东
陈向军
中国广东
李日辉
中国广东
万伟民
中国广东
汪昌俞
中国广东
何明彪
中国广东
岳
亚
中国广西
黄
文
中国广西
李兆宗
中国广西
夏玉清 路统宽
中国贵州
卢耀聪
中国海南
段
炼
中国河北
高光照
中国河南
常慧霞
中国河南
王宏伟
中国河南
蒋明林
中国河南
安颜博
中国黑龙江
李凡丁
中国黑龙江
油画
油画
国画
油画
版画
版画
版画
版画
版画
水彩画
版画
国画
油画
国画
国画
油画
国画
油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铜版画
钢笔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油画
版画
国画
版画
炉火正红
李坦航
中国黑龙江
版画
蛰伏
董晓畔
中国黑龙江
国画
飞 Fly
彭
帅
中国湖北
石版画
苍灵
邓德强
中国湖北
国画
草原石林
梁尔谷
中国湖南
钢笔画
赤子百年
蓝大雪
中国湖南
水彩画
牛蛙
梁学先
中国湖南
版画
雪霁
陈
蕾
中国湖南
油画
锤钉子
景
杨
中国湖南
油画
法国巴黎远眺
龚志勇
中国湖南
油画
金色田园
谢争艳
中国湖南
水彩画
静谧系列之五
李臣重
中国湖南
油画
瑞雪
刘宾来
中国湖南
版画
铁之船系列2
蒋伟华
中国湖南
水彩画
核·合朱昌森
中国吉林
版画
萨克斯1
刘雪明
中国吉林
油画
天空之城
闫
然
中国吉林
水彩画
兄弟
吴锡军
中国吉林
国画
延边风土人情
李胜龙
中国吉林
版画
圆梦
阮凤平
中国吉林
油画
魔兽与少女
章文熙
中国江苏
水彩画
生生不息
孟怀良
中国江苏
国画
照相机变形记
曹
洋
中国江苏
动漫插画
朝圣
冯思尧
中国江苏
综合材料
家的守望
颜克疾
中国江苏
版画
岁月
罗志刚
中国江西
素描
梦里畬乡
王雯萱
中国江西
水粉画
宁静峡谷有泉音
罗满生
中国江西
国画
金婚
徐
珅
中国辽宁
油画
那是我的海洋
曹雁楠
中国辽宁
国画
近海人家
葛
闯
中国辽宁
漆画
天凉好个秋
高环新
中国辽宁
国画
边关
文
丰
中国内蒙古
油画
搏
张国圣
中国内蒙古
国画
寒池
邹佳金
中国山东
国画
红椒
吴
帅
中国山东
油画
华岳峥嵘
王倩兮
中国山东
国画
猫石图
周峰
中国山东
国画
蒙山晨曲
冯文亮
中国山东
国画
泰山风景--龙潭飞瀑
鞠达青
中国山东
油画
小石潭记笔意
李长三
中国山东
国画
远古-中国梦
宋元鹏
中国山东
国画
两条鲶鱼
高文兵
中国山东
水彩
夏韵
李冬香
中国山东
油画
北武当山图
李德仁
中国山西
国画
晋祠
刘铜明
中国山西
国画
黄河岸边枣儿香
刘宏详
中国陕西
套色木刻
自信的白领
赖礼庠
中国上海
油画
上海情怀
李利民
中国上海
水彩画
嘻哈青年系列
迟婷婷
中国上海
国画
鱼乐图
悟
雨荷图
Color Baby
燎原
雅室兰香
古韵清音
千秋泪痕
云岭赞歌
在这!无争议
家园-红房子之三
飞花
记忆中的历史
断编的风景之二
儿时关帝庙
书法作品佳作奖(30 幅)
李峤诗
海日楼题跋二则
木兰辞
录李白诗句
草书
出师表
录李白诗二首
古文选抄数则
罗万象春日游大觉寺
道德经
陋室铭
屈原列传
心经
曹瑞祥
王
亮
陈秀庆
贺思恩
阮
阳
王
志
谷
彬
刘
榕
吴新林
王
亮
任克兵
朱
颖
左
晨
龙智勇
彭子缙
晋
鸥
肖德权
禤丽玲
刘忠义
姚世进
姚志军
朱
进
杨龙培
董泽武
纪
红
彭
捷
韩
榜
姚俊干
中国上海
中国辽宁
中国辽宁
中国四川
中国四川
中国四川
中国天津
中国云南
中国云南
中国云南
中国云南
中国浙江
中国浙江
中国重庆
中国重庆
日
本
意大利
中国澳门
中国安徽
中国安徽
中国安徽
中国安徽
中国安徽
中国安徽
中国北京
中国广东
中国河南
中国河南
国画
油画
国画
版画
版画
油画
水彩
油画
版画
版画
国画
国画
国画
油画
油画
行草
行草
瘦金
草书
草书
行草
行草
行书
草书
书法
甲骨文
楷书
行草
爱莲说
钱晓慧
中国黑龙江
隶书
春日忆李白
刘文胜
中国湖北
行草
录李白诗
张
威
中国湖北
草书
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刘
戈
中国湖南
小楷
篆书对联
刘擒虎
中国湖南
篆书
心织而衣笔耕而食
月舞若水文行若生
林
尔
中国江苏
篆书
袁中道游居柿录
吴成斌
中国江西
行书
颜氏家训节选
张之方
中国江西
行书
修身如执玉 种德胜遗金
王维词
归有光文两篇
苏东坡题跋数则
滕王阁序
醉翁亭记
洛神赋
古文选抄
华侨六颂
书法优秀奖(52幅)
永明山居
录习近平诗词
集古人句并书
刘温之卖邯者言
林散之诗
录毛泽东诗词
国风
宋词渔家傲-秋思
爱莲说
礼义廉耻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祖咏诗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心经
自作诗
四言对联
风云对联
唐诗八首
刘小平
梁能伟
李平基
王为国
王思桐
陈红卫
褚
暄
陈光键
范国明
严昌庭
陈秉奎
林伟才
商建舜
林传仁
陈瑞麟
赵翼舟
孙悦新
束路强
尚壐宸(10岁)钱少敏
屠新时
孙
豪
刘洪友
高
彤
郭同庆
徐宗挥
孔令广
中国江西
中国内蒙古
中国山东
中国陕西
中国陕西
中国陕西
中国浙江
中国重庆
中国重庆
阿根廷
法
国
柬埔寨
罗马尼亚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英
国
捷
克
美
国
美
国
美
国
美
国
日
本
日
本
日
本
日
本
西班牙
新加坡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楷书
楷书
行草
行书
楷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篆书
行书
行草
隶书
篆书
篆书
草书
楷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
章草
心经
杨昌泰
新加坡
篆书
苏轼诗词
施清彬
中国香港
楷书
唐寅诗
戴桂冠
中国香港
行草
王勃诗
吴
任
中国香港
草书
诗词四首
赵
强
中国安徽
楷书
走向复兴
张
力
中国北京
篆书
董其昌诗
袁
波
中国北京
行书
董仲舒句
赵增福
中国北京
篆书
卢沟晓月
晏
辉
中国北京
行书
祖国颂
杨佐桓
中国北京
行草
人生金文条幅
宋健雄
中国广东
金文
章草条幅
何玉海
中国广西
章草
行草条幅
申承勇
中国广西
行草
南怀瑾对联
靳晓慧
中国河北
楷书
且进一尊酒
长推四海贤
刘宝平
中国河南
金文
录李商隐咏史诗
陈可乐
中国河南
隶书
岳阳楼记
郑度存
中国黑龙江
楷书
苏东坡题跋
周立福
中国湖北
楷书
万里南行眼界宽
张尚弘
中国湖北
草书
浏阳河赋
张
文
中国湖南
隶书
秋瑾诗一首
曹
辉
中国湖南
草书
陶渊明饮酒诗三首
张守跃
中国江苏
楷书
刘禹锡乌衣巷诗一首
常汉平
中国江苏
隶书
文心雕龙数则
洪有辉
中国江西
楷书
一片冰心在玉壶
哈斯巴根
中国内蒙古
篆刻
陆游诗二首
张浩荣
中国山东
篆书
道德经
章钟鸣
中国陕西
楷书
岳阳楼记
杜彦钦
中国陕西
楷书
西湖游记两篇
白井刚
中国四川
草书
黄庭坚宜州家乘选钞
胡正好
中国重庆
行草
甲骨文诗
黄世龙
中国重庆
甲骨文
狂来醉里联
郑启超
中国重庆
草书
清平乐会昌
李
建
中国重庆
草书
古诗数首
李
勇
中国重庆
草书
获奖作品292 幅/组(佳作奖91幅/组,优秀奖201幅/组)
IKFK转换一直都是装配的老大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很多种,我所知道的,方法一:最简单的是,一套骨架,通过ik手柄的属性ikblend来直接控制
方法二:通过maya自带的set ikfk key这个命令来转换
方法三:三套骨架,一套是ik控制,一套是fk控制,一套用于蒙皮,然后通过属性控制决定约束到ik骨架还是fk骨架
方法四:也有用复杂脚本实现的,这个我就不深究了。
顺便提一下fbik,这个装配其实是motionbuilder里的,自从被收购后,就嫁接到maya里,可惜不太好使,有的时候控制器会飞掉,动画修改也有点麻烦。没有motionbuilder好使(mb的使用经验我也是写了教程的,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下面来讲我个人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一:优点是简单,很多时候,一个项目里,简单稳定是最重要的,复杂的绑定也许效果不错,要是出错想修改就很难很难了。缺点是,ikfk互转的时候,骨架会移动,并且动画修改有些麻烦,因为ik有动画的时候fk没有,fk有动画的时候ik没有。
方法二:这个是方法一的升级版,maya那个命令其实就是同时给ikfk打关键帧,优点也是简单,还有就是无缝,切换的时候,骨架是不会移动的。可惜每次都要点那个命令,没有直接按s爽。移动关键帧也是有问题的,不能同时移动ikfk的关键帧,造成麻烦。
方法三:这个似乎是主流,但是我觉得效果和方法一没有太大的区别,你要修改fk动画数据还得找fk骨架,修改ik动画还得去找ik控制器。切换的时候也不是无缝的,骨架也是会动的,也是不能同时移动ikfk关键帧的。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复杂。一个角色还好,角色如果太多,复杂的绑定的很多问题就会出来的。
方法四:这些装配一般都会无缝,缺点是复杂,修改也是有问题的。
好了,我费了这么多口水,讲了这么多。其实是,我想隆重推出我自己的一个ikfk解决方案。它简单,只有一套骨架,它无缝,ikfk转换骨架不会移动,它易操作,直接按s就搞定了,它易修改,直接在时间条上移动关键帧就可以了。
ok,等不及要看看怎么做的吧,下面是步骤
步骤一:创建一个骨架,这个是范例,所以,你只需要建立三个关节就可以了,然后个它一个ik手柄,然后再加一个极向量约束,到目前为止没什么新鲜的。
步骤二:给骨架加上控制图标,不能用子父或者子父约束,我们用其他的办法,创建一个多边形立方体,然后选择根骨骼,按p,子化给根骨骼,然后把,立方体的位移和旋转数值归零,你可以发现,立方体移动到了根骨骼那里,旋转也和骨骼一致
下面是精彩的了,在outline窗口里,菜单display里,确保shape的勾勾在那里,然后选择立方体的形状节点,ctrl加选根骨骼,在命令行里,输入parent-r-s回车(意思是让立方体的形状节点成为根骨骼的子物体,这个和直接子父是不一样的)
ok,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在视图中,你点击那个立方体,你会发现,你结果选择了根骨骼。不用立方体,用曲线也可以的,这个立方体确实看着很扎眼,实体显示的时候,他也显示出来,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接着做,让它在实体显示模式的时候,显示为线框
outline里选择立方体的形状节点(不要在视图中选,你选不到的),然后在hypergraph里展开上下游节点
选择这个形状节点与右边的材质组节点中间的连线,然后按del删除,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步骤三:选择两块骨骼,ik手柄,还有极向量约束物体,然后创建一个角色,名字为ikB,还是选择刚才的物体,除了ikblend属性,创建子角色,名字是ik,这样做的目的是你可以按s就可以打关键帧了,分成两个,下面会说。
步骤四:让ik手柄的ikblend属性驱动这些控制物体的显示,当ikblend=1的时候,是这个样子
ikblend=0的时候,是这个样子
这样做会自动切换控制的显示
步骤五:创建脚本,切换到FK的脚本如下
setKeyframe-v 0-ott “step” “ikB.ikHandle1_ikBlend”;setAttr “ikHandle1.ikFkManipulation” 1;hide ikHandle1;
showHidden pCubeShape3 pCubeShape2;setAttr “ikB.ikHandle1_ikBlend” 0;切换到IK的脚本如下
select-r ikHandle1;MoveIKtoFK;
select-r locator1 ikHandle1;setKeyframe-shape 0;
setKeyframe-v 1-ott “step” “ikB.ikHandle1_ikBlend”;setAttr “ikHandle1.ikFkManipulation” 0;hide pCubeShape3 pCubeShape2;showHidden ikHandle1;
setAttr “ikB.ikHandle1_ikBlend” 1;
里边的名字根据情况要更改,对于这个例子就不必了。
至此,这个装配就完成了,操作方法是,在这里选择ik,然后选择模式执行脚本(即使你现在在ik模式下,还是要先执行一下ik那个脚本)移动控制,需要打关键帧就按s,如果你需要切换模式,比如你现在是在fk方式下,那就执行切换到ik的脚本(你可以做成按钮或者图标),然后接着打关键帧就可以了,没有问题的,修改曲线的话,选择控制器,然后在曲线编辑器里修改,没有问题,如果需要移动关键帧,这个时候,请在这里选择ikB 然后在时间线上移动缩放关键帧就可以了,切换的地方也会顺利移动的。
我这个装配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切换的时候要执行脚本,做成按钮只需要点一下,还有个小问题,就是控制归位,这些控制都不能归零的,如果想归位,可以做个脚本,到时候点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篇: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征稿启事_16605
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征稿启事
为促进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两岸同胞了解与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侨联联合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台湾中华侨联总会、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澳门归侨总会,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侨联、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台湾中华侨联总会、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澳门归侨总会
二、组委会
由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士组成三、评委会
由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评审规则、评审工作流程和评委守则,明确违规的处理办法,组织评审并公布结果。
四、征稿对象
1、具有侨的身份或热心、支持侨联事业的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和各省(区、市)美协、书协会员。
2、海内外具有专业造诣和影响的美术家、书法家。
五、作品要求
1、美术作品,形式不限,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等各种形式均可。尺寸不限,欢迎六尺整张作品。
2、书法作品,字体、体裁、尺寸不限,欢迎六尺整张作品。草书、篆书请另附释文,个别异体文字请附文字出处说明材料(电子扫描件)。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侵犯第三方著作权,如有侵权组委会将取消其参选资格,并由作者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六、评选
本次展览设佳作奖100件,优秀奖200件,由评委会评定,佳作作品作者和部分优秀作品作者将受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和相关活动。
参展佳作作品和优秀作品由主办方统一装裱展出,并出版作品集。本次展览作品将根据作者意愿退稿,或捐赠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用于支持公益事业。
七、展览时间、地点
展览将于2014年12月在北京举办,计划展览10天左右,展览开幕式拟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观展。
八、作者待遇
1、主办单位向佳作作品、优秀作品作者颁发证书、作品集;全部作者每人赠送本次展览作品集一册。
2、欢迎将作品捐赠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届时由该基金会向作者颁发捐赠证书等。
九、征稿日期
本启事自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4年9月15日截止征稿。作品请一律以电子版方式提供,(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为:国家或地区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获奖并确定参展作品将另行通知寄送作品实物。
十、联系地址及其他
1、电子邮箱:sjhqhrmssfz@126.com2、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
3、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贾素颖(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项目部负责人):
86-10-84033886,64063954(传真)
张亮(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处长):
86-10-59957980,59957511(传真)
4、作者需填写《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作品登记表》(附后),并请将该表电子版、身份证(护照)扫描件电子版随作品一并发出。
5、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组委会。
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作品登记表
注:每件作品登记表填写一张,请将此表的扫描电子版随作品电子版、身份证(护照)扫描 件电子版一同发到:sjhqhrmssfz@126.com。
第三篇:华侨华人分布
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
2010年NO.4 研究与探讨 作者:庄国土 等
按:为加强侨务理论基础研究,国务院侨办在组织2007—2008课题中先后立项7个相关课题,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对东南亚、À¬美、中东、中亚等地区华侨华人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科学的估算,并预测分析了华侨华人人口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现摘编如下,供参阅。
目前,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约4543万。
就整体而言,近3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的迅速增长和教育及¾¬济水平快速提升。近年来,由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新移民的大量增加,加上海外传统华社人口的自然增长,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已有较大增幅。而相对于老移民,新移民的教育水平和¾¬济实力有较大的提高。新移民中,有近1/3为来自港台和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及其眷属,与老移民多为农民有根本差别。
二是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已被大规模的新移民所改变。现今东南亚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比例降为73%左右。北美华侨华人多达530万,2007年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近12%。欧洲华侨华人200余万,2007年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近5%。华侨华人聚居区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尤其是À¬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现在也出现多个华侨华人聚居区。
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移民通常被称为新移民。在中国新移民潮中,东南亚并非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标。随着199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对外国移民日趋严厉的限制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¾¬贸关系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前往发展中国家寻求商机,并定居于当地。这些新移民,其出国动机、教育程度、¾¬济能力、职业结构和定居状况和老移民有较大不同,他们具有学历高、有一定¾¬济能力、流动性大和来自全国各地等特点。大陆新移民中有相当大比例是高学历者,本身就是社会精英或潜在精英。来自港台的新移民大部分也具有高学历。他们移民的动机并非谋生存,而是求发展。依出国目的、途径和职业结构,中国大陆新移民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留学生。二是非熟练劳动力,他们主要以亲属团聚理由申请定居身份,少部分人则选择非法途径前往海外定居。三是商务移民,包括投资移民、驻外商务人员和各类商贩。四是少部分留居当地的劳务输出人员。至2008年,中国新移民数量可能达958万。其中,来自港台的约160-170万,来自中国大陆的约800多万。
表2 2007£¬2008年中国新移民数量估计、分布和职业构成(单位:万人)
一、亚洲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1.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东南亚是世界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到2007年,东南亚华侨华人总数约3348.6万,包括约250多万的新移民及其眷属,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6%,约占全球4543万华侨华人总数的73.5%。
表3 东南亚华侨华人分布及在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单位:万人)
*文莱新移民可能仅数百人。
印度尼西亚
印尼是东南亚,也是全球华侨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现今,印尼华侨华人总数应当在1000万以上。由于印尼缺乏对华人人口的全面普查,且印尼华人有相当大部分同化于当地人,故关于印尼华侨华人人口数量的估计差距很大。但如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推估,再与较有权威性的印尼官员或专家的估算印证,大体得出2007年印尼华人约为960万。加上来自福建和其他地区的新移民、劳务输出人员,以及印尼数以万计的台商及其眷属,可推估印尼华侨华人约1000万人。
泰 国
与印度尼西亚一样,泰国华侨华人数量大且特别难以估算。按泰国华人自然增长率与全国的人口增长率大体相当、泰国华人占泰国人口10%来估算泰华数量,再加上近20年涌入泰国的新移民,则2007年泰国华侨华人约有700万人。但华泰混血儿数量很大,如果他们大批认同华人身份,则这个估算数据可能偏低。
马来西亚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2006年,马来西亚人口约26 64万人。如按2004年华族占总人口23.7%的比例,2006年华人共631.37万。如加上尚未加入马来西亚国籍的中国新移民以及中国劳工,2006年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总数约在645万。
新加坡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的总和,应当是新加坡华族人数和定居的外国人中的华侨,以及中国劳务人员的总和。截至2007年6月,新加坡华族约277.5万。如加上暂住居民中的华人,则新加坡的华侨华人总数约在353.5万人。
缅 甸
对缅甸华侨华人人口数量的估计分歧最大,主要涉及对近20年进入缅甸的中国新移民数量的估算。综合各方面信息,截至2007年底,缅甸华侨华人数量估计可达250万。其中,中国新移民及其后裔当在110万人以上。
2.东北亚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日 本
截至2008年底,在日中国人登录者达655,377人,比2007年增长8.0%。在日中国人已超过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数量,跃居外国人榜首。此外,已取得日本国籍的华人总数达110,135人。在日中国人主要聚居在东京首都圈,高达290,287人,占在日中国人登录总数的44.30%。
韩 国
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总体上保持在2-3万人的水平。中韩建交以来,大量新移民进入韩国。韩国2009年6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居住在韩国的中国人已达587,481人。其中朝鲜族人为376,563人,占在韩中国人总数的64.1%。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人为179,954人。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华侨华人为26,977人。
1991-2008年间,加入韩国国籍的中国大陆侨胞共有67,875人(其中朝鲜族人48,516人)。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也迅猛增加,至2008年末已达到56,197人(其中朝鲜族留学生3775人)。
3.中亚地区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课题研究显示,中亚国家约有60万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哈萨克斯坦有侨胞约30万人。其中维吾尔族约22万人,回族约2万人,东干人约5万人。吉尔吉斯斯坦现在约有各族侨胞16万人。其中,维吾尔族约4万人,回族(含东干人)约10万人,汉、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各族约2万人。
二、中东地区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中东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0万。其中伊朗华侨华人3000-4000人,以色列的华侨华人10000-25000人,埃及4000-5000人,阿联酋10万-15万人,沙特阿À¬伯15万-18万人,土耳其6万-8万人,中东维吾尔华侨华人有20万,哈萨克族华侨华人2.5万,回族华侨华人2万,汉族华侨华人15万。
三、美洲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由于1980年代以后中国新移民的大批涌入,导致美洲地区尤其是北美地区华侨华人数量的激增,使该州成为华侨华人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人移居À¬美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但大批中国人移居À¬美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据估算,整个美洲地区华侨华人约有630万(新移民350万),其中北美约有530万(新移民275万),À¬美约有100万(新移民75万)。
1.北美地区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美 国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9月公布的2007年社区普查数据,2007年美国常住人口中,华人人口达353.8万多人,是亚裔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族裔。非美国本土出生的223万华人中有132万已入籍,尚有91万没有入籍。加上未计入的中国台湾地区华人,美国华人总数几近400万。
根据庄国土教授主持的《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美国华人人口数量由1960年24万,1970年43.5万,1980年81万,1990年165万,至2000年增加到288万(含华裔),几乎每十年•¬一番,2007年更是达到353.8万人,增长十分迅速,新移民约占一半。美国华人已遍布美国的53个州,华人分布呈现大聚居、小分散的状态。加州是华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区,其他如纽约州、新泽西州、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德州、宾州、华盛顿州等也是美国华人较集中居住的区域。
加拿大
截至2006年5月16日,加拿大华裔人口为1,216,570人,占全国少数族裔总人口的24%,全加总人口的3.9%,是仅次于南亚裔的第二大少数族裔。如加上未进入统计者和无合法居留身份者,加拿大华侨华人人数当在130万以上。目前仍保留中国国籍(包括港澳居民)的人数为226,025人。保留中国台湾地区户籍的人数为33,720人。大多伦多地区有486,330名华裔。大温哥华地区有华裔人口381,535人,显示华裔移民高度偏好聚居于大多伦多和大温哥华地区。
2.À¬美地区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截止到2007,À¬丁美洲华侨华人约在100万人左右,其中新移民约75万人。À¬美华侨华人的来源多为广东和福建,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华人从1960-70年代开始移民À¬美。
四、大洋洲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大洋洲华侨华人总数约为95万人,其中新移民约为60万人。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及新西兰统计局2006年人口普查资料,截至2006年8月8日,澳大利亚华人人口为66.989万人。截至2006年底,新西兰华侨华人数量已达147,570人。塔希提有华侨华人3万余人,巴布亚新几内亚大约5000人,所罗门群岛大约1000人,斐济现有华侨华人5000余人。
表4 À¬丁美洲华侨华人人口统计表(1995-2007)
澳大利亚
根据澳大利亚人口普查资料,截至2006年8月8日,澳大利亚华人有669,890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有206,590人,来自中国香港的有71,793人,来自中国台湾的有24,371人。据澳大利亚移民部2009年2月公布的《2007-2008移民人口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估计出生于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有281,009人,出生于香港的新移民86,320人,出生于台湾的新移民31,123人,比2006年人口普查时的人数又有显著增加。该报告还称,截至2008年6月30日,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31,511人,排名第二。
新西兰
据新西兰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人口普查资料,华人是新西兰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之一,已成为亚裔中最大的移民群体。截至2006年3月7日,华人人口已上升到147,570人,已占新西兰人口总数的3.7%左右。以出生地分析,两岸三地新移民共有96,564人,占新西兰华人总数的65%以上,其中出生于中国大陆者78,117人,出生于台湾者10,764人,出生于香港者7,683人。
五、欧洲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欧洲华侨华人总数约为215万人,其中新移民约170万人左右。另外,中国在欧洲的留学生已达到17万人。欧洲主要国家华侨华人人口分布情况为:法国和英国各约55-60万人,意大利26万人,俄罗斯20万人左右,西班牙16万人,德国15万人,荷兰12万人,爱尔兰约7万人,奥地利3万多人,匈牙利约2万人,葡萄牙1.5万人左右,捷克4000多人。
法 国
根据2008年初法新社报道,法国有60多万华人,大半集中于大巴黎区。来自浙½¬的中国移民约占60-70%。另按保守数据估计,法国华侨华人的数量约为55-60万人。大巴黎区是全欧洲最大的华侨华人聚居地,法国华侨华人一半集中于此,其余散居在马赛、里昂、里尔、波尔多、南特、斯特À¬斯堡等大城市。
截至2007年底,在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登记的在法留学人员总数为19,210人,若加上未登记的自费生,在法中国留学生约为4-5万人。
英 国
英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4月29日,英国华人人数约为247,000人。2008年初,英国华夏文化Ь会会长贝学贤先生认为,据不完全统计,英国有五六十万华人、华侨及留学生。英国华人人数估计为55-60万人左右,这包括新老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等。根据英国内政部公布资料,1991-2008年间,共有143,500名香港移民加入英国国籍。
俄罗斯
俄罗斯的华侨华人以新移民为绝大多数。俄罗斯的中国人以¾¬商为主,流动性很大,其数量难以估算。据俄方统计,真正拥有俄罗斯长期居留身份的新华侨华人只有不足万人,其余二三十万人大多是有劳动许可证的暂住中国人,他们以¾¬商为主。据俄联邦移民局官员介绍,目前有23.5万中国人在俄罗斯办理了暂住手续,而10.3万人是根据俄罗斯企业的劳动配额暂时在俄罗斯工作。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谢•普里霍季科称,常住俄罗斯的中国公民不超过20万。
意大利
2008年1月,意大利Ismu(多民族活动与研究)基金会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华人移民总数增加到约26万人。中国新移民主要来自浙½¬省,占意大利华侨华人总数的69%左右,另有15%的华人来自福建省,只有7%左右的华人来自中国北部地区。
中国新移民主要聚集在伦巴第、托斯卡尼和À¬齐奥地区。米兰是意大利华侨华人最多的城市,也是欧洲第三大华人社区,现有华侨华人约6万人。普À¬托有将近3万名华侨华人,绝大多数为浙½¬温州、青田籍人。
六、非洲的华侨华人与新移民
1990年代以后,中国人开始大量涌入非洲,华侨华人已遍布非洲53个国家。目前,关于非洲地区华人人口说法不一,相差较大。近年来,中国人更大规模涌入非洲¾¬商、务工、留学等,华侨华人数量急剧增加。目前非洲的华侨华人约有55万人,90%左右为新移民,主要是来自浙½¬、广东和福建等地的华商。
南 非
至2006年初,根据南非中华工商总会的统计,南非华人已达20万人,其中来自福建的新移民有10万人,福清人就约达7万人。
南非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等地,约翰内斯堡是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集中了南非半数以上的华侨华人。南非华人主要为新移民,以¾¬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服装和日常生活用品及进出口贸易,从事餐馆、旅游等也为数众多。另外,在南非投资设厂的华商也日益增多。
毛里求斯
目前,毛里求斯有华侨华人4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半数以上居住于首都路易港。毛里求斯的老华侨华人约有3万多人,以广东梅县地区客家人为主(约占90%),大多已加入毛里求斯国籍。最近20多年来,近1万名左右来自中国大陆(主要为广东、浙½¬、福建和½¬苏省)、香港、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新移民以投资、劳务或跨国婚姻等方式赴毛里求斯定居及就业。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现有近5万华侨华人,80%以上是近20年抵达者,3万多人集中于尼日利亚À¬各斯地区。尼日利亚的老侨大多数是香港人,新侨则以浙½¬、福建新移民居多,主要从事纺织、搪瓷、塑料、钢铁、电缆、建材、家具、金属制品、餐饮等行业,开设有100多家工厂和9家集团公司,主要分布于À¬各斯、卡杜钠等州。-
(课题组负责人系国侨办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本文系国侨办2006-2007重点课题)
第四篇:挪威华侨华人概况
挪威华侨华人概况
挪威华侨华人不足万人且移民方式具多样化特点。
(一)人口数量。
根据挪威统计局发布的Minifacts about Norway 2014提供的最新数据,挪威国土总面积为385178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5109056。挪威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对外国移民具有吸引力,根据挪威统计局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外国人移民挪威以及在挪威出生的外国移民后裔共759185人,其中外国人移民633110人,在挪威出生的外国移民后裔126075人,这些移民群体来自全世界22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亚裔移民(包括土耳其)数量为242699人,是除欧洲移民外的第二大移民群体。
在挪威,来自巴基斯坦的移民最多,超过3万人。截至2013年,在挪威的华侨华人(若无特别标识,本文所指“华侨华人”是指祖籍中国大陆者)及华裔第二代总人数已达9025人,约占挪威总人口数的0.18%(图一)。其中,仍拥有中国国籍的有4715人,占中国移民总数的52.24%,超过半数(图二)。而且,从数据可以看出,移民挪威的中国人数量自1970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在这一态势中,自1996年以来,女性人数又持续多于男性(图三)。
(二)移民方式。
早期中国移民进入挪威应该算是劳务移民。一开始,他们从本土或者香港受雇于挪威的船只,从事厨师和杂务等工作。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游历之后,随挪威船只返回挪威,并定居在这里。上岸后的华侨华人,大多仍旧以开餐馆为生。
还有一种是通过婚姻方式移民挪威,通过与挪威公民结婚而移民到挪威的中国女性。
第三种方式是工作留居。之所以用“留居”而非“移民”,是因为这一类人群通过留学海外毕业后找工作而获得工作合同留居挪威,他们中大部分人是在挪威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在挪威找到工作,获得留居。也有一部分人在欧洲或者北美其他国家完成硕士或者博士学业后获得在挪威的工作。还有人在国外完成学业后,回国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又寻找机会到挪威工作。
此外还有一种状况:一部分青年人通过中、挪文化合作项目如互惠生(Aupair)等出国后,又申请当地大学,获得学生签证,得以在项目结束后继续留在所在国学习并获得学历。也有一部分青年人在这两年间遇到合适的人结婚获得留居或移民。这种情况,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劳务移民,也不是工作移民。而这些青年人在出国前未必有移民打算,只是在出国后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才有了其他的想法。
二、挪威的中国人社团
挪威全国约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中国人社团,其中有规模的包括中华商会挪威分会、挪威华侨华人联谊会、挪威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挪威华人促进国家统一联合会、挪威华人学生学者联合会、卑尔根学生学者联合会、特隆赫姆学生学者联合会、斯塔万格华侨华人联谊会等,另外,奥斯陆的中文学校和在卑尔根的孔子学院也是一些中国文化和艺术活动的策划者。
其中,活动最有规律,最方便找寻的,要数各个城市的华人教会。挪威的华人教会属于在香港的北欧华人教会管辖,他们派出牧师到挪威的许多城市去建立教堂、发展会众。一般而言,他们在每个周日都有礼拜活动,对参与者不设门槛。信徒来自各行各业。教会还根据会众的需求设立多种学习班,比如针对初信者的讲经班,针对年轻信众的读经班,针对华裔第二代的语言培训班、特长培训班等。并在每年的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各种传统活动,吸引教内教外人员。教会的功能有很多,比如为新来者提供帮助等。
挪威华人学者联合会的创立初衷是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可以交流的圈子。所以一开始,希望会员是在高校或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以及博士、博士后等,但在具体活动中,并不排斥其他职业的人员参与。
卑尔根学生学者联合会是卑尔根较大的华人社团,主要成员是在卑尔根的留学生、访问学者以及从挪威或世界其他地方去卑尔根工作的毕业生。学联的现任会长是一位1986年生人的年轻小伙子,他从挪威克里斯蒂安桑的阿哥大硕士毕业后到卑尔根工作,在寻找住处等方面获得学联的帮助,因此他愿意回馈学联。他表示,学联没有什么组织架构,也没有会员登记注册制度,因此不向会员收取会费,这使得他们无法向挪威政府申请社团资助,每年组织活动都向中国驻挪威大使馆相关部门申请经费。会长也不是靠推选,而是前几任会长及骨干成员提议,获得候选人同意即可。而对于学联事务的处理,也没有相对稳定的机构,虽然会长以下也设立了各种“部长”,但日常事务皆是会长一人说了算。实际上,这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大家全凭一腔热情服务于留学生。
斯塔万格华侨华人联谊会主要是由在斯塔万格各个石油公司工作的中国人组织起来的。联谊会设会长一名,各种“部长”若干。大家对于协会发展都有很多期待,但无人肯主动担任会长一职,主要原因是各种事务都需要会长出面组织安排,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协会主要在每年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各个节日组织会员及家庭参与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是野外烧烤、亲子游园、聚餐等。协会向会员收取每人每年150挪威克朗的会费,并具备向挪威政府申请社团资助的资格。经过十几年的运作,大家对于千篇一律的聚餐类活动都觉得审美疲劳,希望更换一些新的活动方式。目前,协会正考虑策划成立斯塔万格石油专业人士联谊会,希望调动专业人士的力量为中、挪石油行业合作提供协助,同时也为在斯塔万格工作的石油专业人士提供对外接触的机会,达到双赢。
设在卑尔根的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8月,是挪威唯一一所孔子学院,由挪威卑尔根大学与中国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承办,因此,除了通常的汉语言教学之外,主要特色是中国武术教学。其中,汉语语言教师从全国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及在职教师中选拔,武术专业志愿教师则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卑尔根大学之外,孔院在挪威博德、奥勒松和弗莱卡还有三个教学点。在挪威开展全免费的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志愿教学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声誉。孔院主要专注于传播汉语语言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但当地学联在举办各类活动的时候,也会与孔院联合,以获得资金和人员的支持,把活动办的更加热烈、丰富。
斯塔万格有一个“交谐中国文化语言中心”,是当地华人金宇红于2011年与2012年之交创立的。主要进行汉语言培训,提供语言私教服务。但是到中心学习汉语的挪威人并不是很多,当地华侨华人的孩子则更多地选择教会开设的廉价语言培训班。因此,中心的经营从盈利角度来讲并不乐观。
挪威也有各种同乡会、宗亲会等侨团。据相关人士介绍,一些宗亲会、同乡会的成员只有三五个人或者七八个人,没有太大的组织意义和影响力。
三、问题及分析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移民挪威的中国女性数量持续多于男性的原因分析。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女性移民明显多于男性的情况,笔者尚未找到有力证据。据了解,可能存在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女性通过婚姻移民挪威的人数增多,第二是挪威人从中国收养的女性儿童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大大多于同期收养的中国男童数量(图四)。挪威统计局2013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挪威公民收养来自中国的儿童51人,比2011年下降22.7%,比2002年下降75.5%。虽然2012年挪威公民跨国收养的儿童人数已经比前两年有所增长,但其数量仍是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而继子女收养在经历了两年的下降之后,其数量在2012年有所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大多数跨国收养儿童来自中国。2011年大多数跨国收养儿童来自哥伦比亚,但是2012年又是来自中国的儿童占大多数。2012年,在所有被收养的外国儿童中,22%来自中国,17%来自哥伦比亚,13%来自韩国(表一)。
(二)关于认同与融入问题的分析。
在挪威,一些华侨华人讲当地语言,他们对当地的法律法规有比较透彻的了解,而且达到了可以做教师的程度,他们有许多当地人朋友,会在工作中给予帮助和建议,也有私人聚会,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融入了当地社会,只是找到了令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而已。他们表示即使他们与导师或者团队合作愉快并取得成绩获得认可、得到工作,并不能消除他们认为自己是“外国人”的心态。当然,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其他种族移民也有类似心态。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从文化心理上得到真正透彻的理解与安慰。他们是在成年以后移居外国,其心理和行为方式有着深深的本国文化烙印,这些会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导致了与当地人的各种不同。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渴求,只有从熟识的、同种族的好朋友那里才可以获得贴心的安慰。这种错位的根源应该追究到文化背景的差异上去。
(三)挪威华侨华人社团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问题。
首先,松散的组织形式无法长期吸引参加者的兴趣。在挪威,有制度有章程有组织的华侨华人社团并不多。松散的组织形式导致参加者对社团活动越来越缺乏兴趣,而组织者的服务意愿也随之不断减弱。
其次,无创新的活动安排也无法激发参加者的热情。许多协会的活动多年来就是“老三样”,吃饭、烧烤、游园。参加者抱怨年年参加一样的活动使人兴趣减弱,而组织者则由于良苦用心不被认可而觉得失落。
再次,社团内部人员之间的私人矛盾会导致社团解体。一些社团开始是由一帮朋友倡议发起,其中的成员之间有着复杂的经济及社会往来,而社团仅仅靠口头约定一些规则,因此,如果其中一部分人因为私人关系导致矛盾,而社团本身又没有制度维持运行,就会导致社团解体。
第四,一些社团有名无实。一些所谓的社团,可能仅仅是几个同乡或者朋友相聚提议发起,也许就只有三五人或七八人。他们的发起是有善意的,也不乏有人给自己安排个“会长”之名。
2.解决对策。
社团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对这些弊端都十分了解,他们其实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努力维持社团的良性运转。比如,卑尔根学联现任主席认为,做社团要有奉献精神,要有感恩回馈的精神。针对创新活动方式的问题,斯塔万格华侨华人联谊会提出在联谊会之外创立石油专业人士协会,倡导大家一起讨论、合作研究专业问题,并寻求拓展机会。
(四)关于留学生与社团。
本文作者所采访的留学生中,所有人都说自己没有加入过任何华侨华人社团,他们只是参加过一些华侨华人社团组织的年节活动。
各地的学生学者联合会组织活动,参与者绝大多数是留学生。他们也有QQ群等联络圈子,大多数留学生出国后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络页面,拥有众多好友,并加入了相应的“小组”。
留学生具有短期性和流动性。他们学习两三年之后,就面临去哪里就业的问题。因此,对他们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第五篇:华侨华人博物馆参观心得
侨乡魂,共传承
来到江门之前,无论是对江门还是对五邑地区我都没有过深的了解。踏入境内,感受到的是这一片土地结合中华文化、华侨文化的全然不同的文化气息,淳朴自然、浓厚温存、而又备具新鲜感。片面的了解后,仅仅悉知,五邑地区是广东省内著名的侨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大江门籍的侨胞遍布,其对侨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谓首屈一指,引以为傲。是该走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了。
或许是因为难得的视觉冲击,又或许是因为地处空旷的自在感丛生,复古怀旧交杂现代耸立的整体建筑外型让人眼前一亮,有难以言说的赏心悦目。我想这就是江门的魅力,侨乡文化的魅力,既有走出本土的创新和发展的绝妙构思,也保存着驻地传承遗世精髓的翩翩倩影,相互交融又不觉排斥、各显特色又亮点罗列。
这是一个综合性华侨华人博物馆,分了6个主题展馆,展馆所命之名韵味悠长,按照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形成、侨乡新篇、华人之光的历史发展时间顺序展现在游众面前,精彩纷呈。整个展馆以文物为展示主体,装潢和布局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段,以配合文物、文字的展示。
入馆后同学们都先后散开去,各自观赏学习。这个博物馆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包容性极强,能让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对这座城市尚存陌生的诸多学子都找到自己专注的文化模块学识。我亦沿着木质的梯道而下,感受展馆所展现的侨乡文化发展的魅力。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海外创业展馆,展馆外形为一船舱,入口即为舱底,入内能直接感觉到展馆的大幅度晃动,宛如置身海上,风浪同行,漂浮不定,船舱木质壁上都是电脑制的展品。这是运用声动、光感、电变化等新时代的技术和影视技巧,将海外创业这一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览客面前。另一方面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物和华侨历史进行阐述和解读,增强动感和互动性;而在碧血丹心展馆,则以一副夕阳红砖色大字提凿刻书“碧血丹心”四个大字,暗灯交错辉映。在大字的周围,这个面积较大的展馆则是展示了各种华人的碧血丹心史实,文字、图片都镌刻在了玻璃壁中,形成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记忆,让众客感染颇深。
如此,在整个博物馆里,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宏大的五邑华侨历史,还可以感受到穿越氛围的时代特色。最让人惊叹的便是馆藏所存的文物了。像新宁铁路、早期五邑地区建筑的呈现,其中包括裁缝店、中药铺、杂货店、电话亭、报社等,反映的便是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华侨归乡给这个地区带来的变化。说起来倒是与早些时候的上海、香港的建筑风格有些类似,是不及今日的科技先进的,却是繁华充实的、详略有秩的、稳步发展的,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古色古香又赶着与时代并进的年华痕迹,缅怀了时光;而在各个廊道玻璃壁中展示的各式出国口供簿(纸)、华侨书信、银信(侨批)则是微微泛黄,字体龙飞凤舞,与现今我们所书的文字有微妙的笔风之差,不禁啧啧感叹当年华人们的绝代风华;另外,馆内还展示了五邑海外社团、筹款抗日、航空救国、各类华侨证照及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过程的实物、史料,更者,还有清朝后期华侨的出国护照——迄今为止最早的华侨护照、清末海外寄回五邑的账本、民国时期孙中山铁路计划图等历史遗留的及其珍贵的文物。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说,五邑地区的华人华侨博物馆不仅有量大的特点,精品率还极高,果真是值得我们参观学习的宝贵文化财富!
这趟行程毕后,我无疑是心潮澎湃的。短短一日,对江门、对华侨文化,我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喜爱和向往。华侨华人博物馆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五邑地区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这些文化优质而先进,朴实而铅华,简单地就能和时代发展水乳相融、齐头并进。而我们正是在这样不断传承的文化的熏陶之下,才成长、培养出自强、果敢的华夏魂。至此,我们更应乘浪御行,深入地接触、学习、感受、发展,以更好地传承发展华侨文化,为其注入富有青春的激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