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推荐)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
最近看了《弘扬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光盘,看后感想很多。在此之前我看过陈大惠老师和蔡礼旭老师所讲的,学习《弟子规》怎样做人的一系列书籍和光盘。关于传统文化我也不是很懂,但看了这张光盘后知道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但不幸得很被我们抛弃了。今天我们又重新拾起学习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心浮躁、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与《弟子规》的要求相去甚远,说白了就是不会做人。在论坛上讲演的老师们,他们所讲的内容非常感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后,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学习前和学习之后判若两人。其中有位来自北京叫张华的老师,她讲的特别感人。她本人是位癌症患者,她曾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所证劵公司。收入颇丰,很快就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当今社会上让人羡慕的一切。于是,她拼命的消费享受,不懂得惜福,接下来果报也就跟着来了。先是事业上不顺利,婚姻上也亮起红灯,身体上也出了问题,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于是她开始抱怨上天对她不公平,甚至想到自杀。学习了传统文化后,她明白了发生这一系列的不幸的原因所在。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当你的德行不够时,(没有德行)你去享受大的福报,那么灾殃也就跟着而来。张华老师讲,她从小就不听父母的话,和长辈顶嘴,长大后也不懂得孝顺父母,和《弟子规》所讲的怎样做人完全相悖。
现在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弟子规》之后,懂得了孝顺父母,认识到过去的行为错了,她在父母面前磕头忏悔,发誓一定改过。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佛教里常说“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由于她的心念转变了,身体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她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惊奇地发现肿瘤缩小了,可以做手术了。后来通过医生们的努力,手术很成功,她也终于恢复了健康。张华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去做人、去孝敬父母、去爱你身边的人,那你的一生一定平安快乐。古人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古人的话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呀!
我皈依佛教多年了,但我看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光盘后,感到很惨惭愧。与那些在论坛上讲演的老师相比,我做的太不够差距太大了。我明白了为什么学佛多年,而进步缓慢呐,原来是没有学好怎样做人。《弟子规》讲“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见跻”,我一定努力向他们去学习,先学做人。做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让身边更多人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老祖宗的教诲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让更多的人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最终会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净土!
第二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篇一
听了王财贵教授讲了中华传统文化,让我深受教育,他经典的演讲升入人心,开始重新反省自己到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多少。
王财贵教授其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从小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不要做文化的侏儒,是啊,在当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知道学会感恩和孝道,知道感恩的真正含义,知道怎样生活才道德,怎么样做人才不会失去尊严。现在的我为人母亲了真正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熟话说”养女才知父母恩“真是一点都不假。弟子规,我们可以发现首孝悌是当头第一篇,“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就是告诉大家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百行之首,以孝为先。让我们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篇二
最近看了《弘扬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光盘,看后感想很多。在此之前我看过陈大惠老师和蔡礼旭老师所讲的,学习《弟子规》怎样做人的一系列书籍和光盘。关于传统文化我也不是很懂,但看了这张光盘后知道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但不幸得很被我们抛弃了。今天我们又重新拾起学习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心浮躁、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与《弟子规》的要求相去甚远,说白了就是不会做人。在论坛上讲演的老师们,他们所讲的内容非常感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后,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学习前和学习之后判若两人。其中有位来自北京叫张华的老师,她讲的特别感人。她本人是位癌症患者,她曾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所证劵公司。收入颇丰,很快就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当今社会上让人羡慕的一切。于是,她拼命的消费享受,不懂得惜福,接下来果报也就跟着来了。先是事业上不顺利,婚姻上也亮起红灯,身体上也出了问题,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于是她开始抱怨上天对她不公平,甚至想到自杀。学习了传统文化后,她明白了发生这一系列的不幸的原因所在。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当你的德行不够时,(没有德行)你去享受大的福报,那么灾殃也就跟着而来。张华老师讲,她从小就不听父母的话,和长辈顶嘴,长大后也不懂得孝顺父母,和《弟子规》所讲的怎样做人完全相悖。
现在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弟子规》之后,懂得了孝顺父母,认识到过去的行为错了,她在父母面前磕头忏悔,发誓一定改过。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佛教里常说“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由于她的心念转变了,身体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她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惊奇地发现肿瘤缩小了,可以做手术了。后来通过医生们的努力,手术很成功,她也终于恢复了健康。张华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去做人、去孝敬父母、去爱你身边的人,那你的一生一定平安快乐。古人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古人的话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呀!
我皈依佛教多年了,但我看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光盘后,感到很惨惭愧。与那些在论坛上讲演的老师相比,我做的太不够差距太大了。我明白了为什么学佛多年,而进步缓慢呐,原来是没有学好怎样做人。《弟子规》讲“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见跻”,我一定努力向他们去学习,先学做人。做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让身边更多人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老祖宗的教诲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让更多的人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最终会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净土!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第三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弟子规》,创建幸福美满人生
宁强县荣程中学教师-------马小方
一.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纵观当今世界,灾难频发,人心浮躁,道德沦丧,矛盾与冲突不断,人类苦不堪言。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与自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等之间永远不能和谐,人类被痛苦,悲观,绝望等情绪折磨着而不知如何出离,也不知其根源。然而,这些问题早在四、五千年前的中国,我们的老祖宗不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合著的《二十一世纪展望》一书中所预言的:“人类如果要想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灾难,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而孔孟学说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就是儒家文化,其最高理念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让人类共享幸福快乐。东方人(中国,日本,韩国人等)皆尊称儒家创始人孔子是“至圣先师”,“人天师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而儒家文化的具体落实就是《弟子规》。
二.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体会其博大精深
1.何为传统文化?简单解释就是:传---是途径,方法。是传承下来的,为什么要传?而且一传就是几千年,为什么?因为它值得传,是精华。统----是贯通,能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跨越时空,无边无际,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文----是它的内容,是用文字写成的,文就是经典,即传统文化在经典里。所以学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读经典。化----是目的,就是落实,是学了以后要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并以此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真实意义。
2.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儒家文化,还包括佛、道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这些文化相互融通,相互交融,成为文化的共同体,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正如“中华”二字,就是“儒”与“道”的结合体,“中”即中庸,中道,不偏不倚即为中,中即正,是儒家文化。而“华”在道家文化里表“因”,即“因果”,有因必有果,先开花后结果。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人民”的广义即是众生,是佛家救度的主要目标;而“共和”即是“大同世界”,是儒家教学的终极目的,“国”即是“圆满”,“人人幸福快乐”之意,是世界的圆满与和谐。而儒家文化主要调节三大关系:(1),人与人的关系,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3),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即“敬鬼神而远之”。
3.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纵观四大文明古国,三大文明均已毁灭或中断,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从未中断。而且中华文化已被公认是当今世界“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灾难”的唯一法宝,可见其“魅力无穷”,非同一般,不可小视。
4.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底何在?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我们不能不佩服祖宗的智慧与恩德,祖宗慈悲,把无穷的智慧与经验用经典的形式留给我们后人,让我们去悟,去落实。单就童蒙养正读本《三字经》即是奥义无穷,义趣深远。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
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礼记•学记》最后总结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故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重视“教育”,而且把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方方面面。中国人相信“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故教育在中国自古以来是处于至高的地位,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教育的核心内容即是教“孝”,教“敬”,即在家能孝养父母,在外能恭敬师长,并把此“爱敬”之心无限扩大,即可“爱敬”天下所有父母师长,”正如《弟子规》中强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人人遵从,则天下太平,万民安乐,世界大同。
三. 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与途径-------重视教育
1..教育的目的:《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即教学的目的在于长养孩子的善行,纠正孩子的过错,培养高尚道德,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接班人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构建和谐家园。即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读书则“志在圣贤”。2.教育的内容:即“道德”的教育。教人知道何为“道”?何为“德”?道者----即宇宙人生运行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德者----即顺应其自然法则是为德,是道的落实。而人世间之道即是儒家讲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此五伦即是道,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而五伦之间的关系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落实了五伦即是德,古人讲“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儒家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3.古时教育的途径:(1)。家庭教育:重在学前教育,所谓是“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而家教的核心是“重身教,次言教”,是父母长辈先自己做到,然后再言教,孩子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家教的内容就是“五伦八德”的具体落实,也就是《弟子规》的落实,是孝与敬的落实。而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教,不守规矩,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缺乏诚敬心,是因为现在社会已没有了具体的规则,只有法规制度,而没有道德伦理,而“法”只可治标,不能治本,而本在人心。学习了传统文化的人他会“羞于作恶”,“以恶为耻”。如《弟子规》中“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作恶会对不住父母。亦如《孝经》开篇即云,曰:“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人自律,社会和谐。而今天社会之所以**不堪,是因为“失教”,所谓是“先人不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恕无怪也”。所以说要高度重视教育啊!(2)。学校教育:古时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是,正如韩愈先生云:“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天的教育,只有“授业”,而没有了“传道”,更没有“解惑”,也不知什么是“道”,什么才是宇宙人生最大的“惑”。如今的学校变成了学店,变成了工厂,加工的是商品而不是人才,更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这才是当今社会**的根源。为人师者,也不知自己的职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当今的老师身上也很难看到落实,在讲台上老师高谈道德,走下讲台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如此身教,言教能让学生信服吗?故现在学校教出的学生是: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更不会有智慧。而不像古圣先贤拥有的是智慧而非知识。(3)。社会教育:即娱乐,媒体,公众人物,文学,艺术等,古时候这些社会人物媒体等,其活动均自觉遵守一个基本原则“思无邪”,他们的言行不仅要向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向社会责任,肩负着引领社会风潮的作用。故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深怕自己违背社会道德,引起公愤,承受因果。但看今天的媒体艺术,公众人物,只管自己唯利是图,追求离奇古怪,哪管道德伦理,社会危害。让多少幼稚男女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造成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与包袱,也酿成这些受害者们的人生悲剧。难怪台湾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教授预言:未来毁灭美国、台湾、乃至世界的首要因素就是媒体,媒体整天宣扬杀、盗、淫、妄,而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跟着媒体一起长大,受它的影响可想而知。故管好媒体就是救世界,救人类,救众生,不可不重视啊!“净化媒体,拯救人类,刻不容缓!”。(4)。宗教教育:古时的国君还非常重视宗教教育,不仅因为宗教宣传因果,让人不敢作恶,非常利于治平天下,更是因为宗教它本身就是教育,而且是最好的教育,故名曰“宗教”。它的奥理至深,至今人类还在探索,研究,并且把它还放在很高的地位给予重视,况且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确实不可小视,我们应该尊重它,并发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
中国自古以来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向善,主要就是得益于以上的四种教育的有机配合,而且统治者自西汉汉武帝以来,就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加以推崇,并通过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加以推广普及,以“礼”“乐”治天下,以“礼”调身,使身正,人人懂“礼”崇“礼”,社会秩序井然,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就各位,各尽其职,社会和谐。以“乐”调心,让人心境平和,心安理得,心情愉悦,幸福快乐。“礼乐文明”,天下太平。
四. 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落实《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经典也浩如烟海,最基本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十三经》,再大一点还有《四库全书》,对今天我们学人来说,那真是茫茫书海,无边无际,穷其一生也只是冰山一角,何况祖宗以文言文写成,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起码的文言文功底,否则则无法穷极其奥理。古大德慈悲,他们深知我们后学的根性,便把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加以整理,提炼浓缩,以便于我们后学学习与落实,这就出现了贯彻儒家思想与精神的简易读本,如《三字经》,《童蒙养正》,《弟子规》等。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先生所作,其底本依据南宋学者朱熹所编的儿童读本《童蒙须知》,并结合儒家的其它经典而编成。全书共1080个字,360句,113件事,通俗易懂,内容全面,奥理至深,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总概括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内容丰富,义趣绵长,只有深入经典,才会受益无穷。愿全社会都来学习《弟子规》,推广《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则和谐社会就一定能建成,人人即可过上幸福美满的 生活。
2011-8-26.
第四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这一标语是最先进入我们学习者眼帘的!
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的领会到做有道德的人是先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古圣贤的贤德与德行。但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弘扬文化、成为有道德之人又是谈何容易!因此,道德论坛给我们一个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学会和拥有道德向古圣贤学习的一个良好的机会。道德论坛学习的过程中把“道德”和“做人”作为一个桥梁贯穿学习的前后过程。
在“道德”中以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事种良好的优良传统,没有孝就没有和睦的家庭、没有和谐的社会,让每一位学习者从内心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把“孝”注入了我们深深的心灵中,在我们的灵魂上烙下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印迹。
在“做人”以道德为基础,以道德为规范来督促自己,做好人、做有道德的人、做有对社会回报奉献的有用人等。在做人时要“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让我们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熏陶与感染,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改善自己的方法。
总之,幸福人生是一个提高人道德、教会人如何去做人,在生活中更让我们体会到这一切。来到道德论坛的这次学习经历,我相信将会对来到的每一位学习者的以后人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温州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这里学习,学习中华民族优良的传
统文化,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我们受益匪浅!
第五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池北区第二初级中学 九年一班 孙艺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
儒学——崇高情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儒家所弘扬的学说中,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学习,可以从另一面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深遂。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见利思义,这是多么干净的灵魂。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社会就真的和谐了,就不会有毒瓜子;不会有口水油;不会有病猪肉;不会有苏丹红;馒头里不会有敌敌畏;喝牛奶不会得肾结石„„
我们的民族,以前不是这样的。这些血淋淋的事已经显示出了传统道德缺失的危害。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发生了,永远永远。
诗经——高尚情操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春秋时代,人们便知道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而如今,众却渐渐遗忘了这一点。“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已是习以为常的事。
“妈,给我钱!我去买衣服!”“爸,饭做好了没?我快饿死了!”诸如此类的话现如今已是习以为常。可是新一代80、90后的孩子们啊,你们可曾听说过“百善孝为先”“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
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些话,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们早已将它广为传诵,而如今呢?这些话早已被风吹散的不知踪影。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他人呢?!
当社会在不断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在逐渐完善,正是由于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文化、美德、精神,才有今天我们这个强盛的民族!
指导教师:李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