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养生课纲及导师介绍
中医养生内容课纲
导师:王占新
授课老师简介:王占新
王占新
九型人格导师
人本教练研究中心训练师
中医心理学心平健康学研究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CETTIC企业教练
王老师1996年开始从事企业教练工作至今,十几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演讲与授课,同时还亲自带领出一批功力深厚的讲师和训练师,王老师有着深厚的国学文化功底,深谙中医心理学,擅长咨询实战,把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突破性的应用在企业管理实战中,为企业咨询创立了典范。
课程纲要:
1、为什么要学习祖国医学
A《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B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C可以认知自我-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 识 聪明 D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E对天地自然的感悟 F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2、祖国医学《黄帝内经》讲什么? A顺其自然(因天之序)B健康长寿靠自己 C天人合一
3、什么是健康? A生理 B心理 C社会适应
4、健康要靠自己来维护——中医养生 A情志养生 B时辰养生 C季节养生 D脏腑养生 E经络养生 F饮食养生
5、中医全息诊断及原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6、情志养生
A疾病与情绪、性格有什么关系? B如何解读身体上的疾病?
C如何解读生活工作中的“疾病” ? D孩子的疾病是否与家长有关系? E自己如何疗愈自己的疾病?
7、子午流注养生方法
子时(23点_ 1点)胆经最旺
丑时(1点_ 3点)肝经最旺
寅时(3点_ 5点)肺经最旺
卯时(5点_ 7点)大肠经最旺 辰时(7点_ 9点)胃经最旺
己时(9点_11点)脾经最旺
8、五行学养生
A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B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 C事物属性和五行分类法
9、八段锦实操和太极养生实操
10、脏腑养生 A五脏六腑的功能 B五脏六腑的原理 C五脏六腑的养生方法
11、经络、穴位养生 A经络的循行
B穴位的作用及重要性 C穴位保养调理方法
12、饮食养生 A食疗的历史 B食疗的作用 C食疗的选择
14、总结
课程内容及方法:
1、中医传统平衡理论,从案例的事件和心念来体验平衡理论,当我们能够接受生命中被抗拒的另一面时,尊重真实,尊重自然力,心回到平衡,身体也恢复健康。2中医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结合,身体不适或疾病一一对应特定的心理规律。身体就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把曾发生的一切都详细收入到细胞记忆中。当时的事件或关系、你的心情和想法、发生的时间,都变成现在的不适或疾病,表现为身体特定部位、感受(症状,比如酸麻疼痛等)和时间(自觉症状的时间,比如早、晚、夜里)。通过规律,探索和找到身体不适或疾病背后的原因和事件。
3、运用平衡理论,对过往事件和心念进行转念调治,通过内因治病。
4、放松法。用案例和练习的方式,实践如何将平静和放松的品质带入那些影响我们的事件和身体的各种感受中。
5、太极揉球法,教授如何将这个方法带入日常生活中练习(每日的观照练习),现场用个案的形式讲授。
6、八段锦太极拳练习课程时间:一天
第二篇:中医养生三堂课[范文模版]
养生之道第一课
善养生者,必善养精。精为何物,在男人指精液,在女人,指爱液。很多人会说,学生时代,没结婚之前,精气是不会丢失的,因为没有房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今社会,诱惑很多,尤其是黄片泛滥,男生很多喜欢看着黄片打手枪,女生很多看完黄片,晚上自己偷偷自慰,很显然,男生的精液流失了,女生的爱液也流失了。这是一种习惯,一旦养成,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人会持续一辈子,对自身的危害极大。手淫和自慰会使精气流失,有些人没有节制,一天五六次,甚至十多次,时间一长,精气耗竭,那么,这个人会死掉的。很多古代的皇帝都是荒淫无度,早早的离开人世。所以,从现在开始,对黄片说不,对手淫和自慰说不。
养生之道第二课
这第二堂课说的是睡眠,很多人会说天天都睡觉,不值一说,可是,你真懂睡眠吗,其实,你不懂。睡眠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的五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延年益寿。很多人都喜欢熬夜,这种习惯不好:很多人睡了觉却还是犯困,这是方法不对。我们尽量一天睡两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中午以15至45分钟为宜,晚上以8小时为宜。很多人躺下了,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这时,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户外运动,另外你也可以睡前用力攥拳,直到感觉无力了。经常熬夜对身体危害极大,可以导致不孕不育,因为晚上11点正是精气生发之时,无精何谈孕育,另外可以导致精神衰落,出现早衰。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熬夜说不。
养生之道第三课
这第三课我们谈饮食,你会吃吗?很多人问我,你既然懂中医,可不可以给我开个方子,补一补啊,我说,其实好好吃饭就是补。另外男人要经常吃点韭菜,因为男人有房事了容易耗阳气,吃韭菜可以补一下;女人要经常吃点藕,因为女人有月经耗气血,吃藕可以补一下。另外男人不可以经常吃芹菜,因为经常吃会杀灭体内的精子,导致不孕不育。春、夏、秋是不需要补的,因为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补也没用,那怎么补,冬天补,中医讲冬藏,冬天多吃点牛羊肉,配合着吃一些青萝卜,可以补身体,来年身体会变得硬朗,不容易生病。想美容的女士注意了,你可以多补充一些胶原蛋白,像猪蹄、鸡腿皮、软骨含量是很高的。另外,最重要的,要做到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尤其是晚上吃少,不然会得病。
第三篇:中医养生课学后感
中医食疗与养生课学后感
虽然这门课的课时很少,自己也只是学习了一些皮毛而已,但是仅仅一些皮毛就让我大大增长了见识,而且所学的都是很有用的知识,了解了这些基础之后可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我选修这门课的最初目的。
接下来我想就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中医养生的知识以及网上搜索的相关辅助信息加以中和,从平衡、超然、习惯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中医养生。
平衡不仅仅在进食上。人与自然,休息和休憩,进取和退却,七情六欲都要平衡。人就是水里的鱼,气氛就是人的水。咱们可以清楚地觉失掉鱼在遭受污染的水里生涯是如许地恶心。但对自己的环境却经常没有感觉。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遭受严酷破坏的时候,咱们所有的团体勤劳都将变的一文不值。所以人和自然环境要谐和。人不勤劳,吃进去的能量得不到消耗,肯定导致进出的不平衡,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疾病。然而太辛苦,不注意休憩,或超负荷任务,也肯定导致身材外在的机理失掉平衡,疾病也会来临。特地是情感适度地沉湎在某个方面,也肯定要打乱优秀的肉体形状。咱们在向他人祝愿的时候,经常会说祝你快乐。阐流畅乐是一种最佳的肉体形状。然而大喜过旺,就不免不“快乐死”。更何况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超然是一种置身于物外的境地,是理性应答曲折的形状,是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品质。世界上心灵遭受锻炼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这种人要么是从高处跌落到公开的人,庞大的反差使他的灵魂倍受煎熬。要么是诉求无奈实现的人,一生郁郁不失意,真的是很痛苦的。人间之人也都被世事缠绕着,谁也免不了因得意而癫狂,因失意而懊丧。所以每团体都应当有优秀的心理准备,在需要置身物外的时候,就可以置身物外。把幸运和倒霉看淡,自然还能找到幸运。所以说,超然也是一种可以在庞大的肉体平稳中找到闲适的身手。
咱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劝解---要有一颗往常心。有了往常心,心态就温和了。心态温和了,自然要少生多少闲气。不生机、少生机。气机就顺畅。气机顺畅当然就心绪快乐,心绪快乐就说暗处于优秀的肉体形状,健康当然就成为肯定。
习惯是什么?习惯就是一以惯之。比如吸烟的人,早上一醒悟来,先躺在床上,腾云吐雾一番好愉快哉(哈哈)。比如爱晨炼的人每天都要进来跑跑步,打打拳。比如爱思索的人,任何一件小事,一句话都能够使他发生新的想法,等等等等所有常态的行为就都属于习惯。然而必须是健康的习惯才有益于健康。喝酒是人间十分罕见的饮食行为,妥帖喝点酒对健康有益有害。然而有些年轻人经常酗酒,经常喝的井井有条,一是抽象不好,二是经常因酒误事,三是物极必反,酗酒一定会损害身材。因此酗酒就不能说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规定。规定在则能墨守成规,能墨守成规当然就少了抵触,少了抵触。身材这架机器就能一般任务。一般的任务形状就是健康的形状。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重。比如抽烟有害健康,似乎形成共识。然而很多抽烟的人一经戒烟,反到使身材出现不适。这其实是一下子改变习惯出现的生理紊乱。也反证了习惯对于人的健康有如许地主要。那么曾经有了抽烟的不良习惯,还不能改的太快,而要渐渐地改变,渐渐地适应,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再比如多吃肥肉等油腻的食物,是导致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然而有报道说:一位将近百岁的老人,一生就是爱吃肉,而且是肥肉。每天都要吃一斤肥肉。这又该怎么注释。这能够和团体的先天素质有极大的联系。但我想还是一个生涯习惯的效果。人的器官也是有适应性的。象一团体的才能一样,有后劲可挖。只要成为习惯,能够就增加了趋利避害的才能。这个案例也从另外的角度,证实了习惯对于健康是何等的主要。
然而看法到养生主要的时候,也经常进入中年期。这个时候注重养生固然还能受益,但终究是有些迟了。所以我有个口号,那就是“保护身材,从小做起”。怎么样使咱们的儿女从小就懂得养生,那就不仅仅是个养生的话题,而首要的是需要来一次胜利的教育了。
谁都知道心态和健康有极大的联系。然而可以做到心态好却真的不是一件冗杂的事件。
养生其实并不难,张传授有个十分清楚的观点,他说“养生是一种健康的生涯习惯”,由这一句话又衍生出了另一个观点,即“养生生涯化,生涯养生化”,其实讲的还是习惯。
所有病象都是外在失衡的外在体现。人,营养缺失肯定会弱不禁风,然而营养过剩也会导致疾病。就是咱们所常说的贫贱病。有养生专家断言,明天大少数人是吃死的。此言模棱两可。人体是一个需要不断供入能量的机器。然而这个能量怎么供应,供应多少,原本是有考究的。然而因为科技还没有开展到完整盲手段时代,所以不能够都在严厉的业余指点下进食。然而大体的平衡还是可以根着感觉走。最起码要掌握一个不偏不废。这是在进食上讲的平衡。
中医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假设将阴阳五行再概括一次,我感觉就两个字---平衡。西治疗病的基本大法实践上就是“调节”。就是将不平衡的形状调整到新的平衡的形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谋求的是一种平衡。生理平衡了,病自然也就消除了。
还有一个效果----为什么说健康的生涯习惯就能养生?这应当和人体的生理运动有关。人体是一个机器,也是由很多组件组成的。咱们都知道有心、肝、脾、肺、肾。有胃、大小肠、膀胱、胆。还有脑、筋脉、五官(七窍)、四肢、胸腔、骨骼。再往细里说有津、血、气、细胞等。其中的脏器都是依照自然的合作有规定地任务着。比如胃是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它什么时候任务,有多大能量一是取决于先天。有的人生来身材就棒,食量大,身材衰弱,而有的人生来就瘦小有力。这就是先天。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先天的濡养,取决于一个优秀的习惯。有很多人,年轻时不注意,或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爱吃的、好吃的,吃个死。不爱吃的,不好吃的却又死不吃。或许是早餐不进食,或许是加夜宵。或许是食不定时,嗜食辛辣等抚慰性滋味。都能够使胃无所适从。久之肯定要带来疾病。咱们在生涯中都有这样的阅历。就是一旦改变习惯就会感觉很不习惯,做起事来也不如过去随手。假设任务不法则了,就会发生消沉厌烦的心情,进而给自己带来一些反面影响.咱们身材里的器官固然没无看法,然而有性情。违犯了他的性情就要找省事。所以培养优秀的习惯是健康的主要保障。至于什么是优秀的习惯,概括起来我想有这么多少点: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不偏不废。远离毒品,烟酒少陪。定时定量,油腻五味。劳逸有度,依山傍水。起居守时,循规蹈矩。
其实天下的事件,都讲的是个平衡。平衡了,自然就谐和。不平衡了,肯定就成为抵触。当抵触开展到足以完整推翻原先的平衡形状时,更新换代就成为肯定。
谁都不能够真正掌握这个世界,谁都不应当谋求伟大。以超然的姿态应答生的考验,就不会被结果战胜。这就是超然对于健康最大的关爱。
第四篇:中医养生结课论文
浅谈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学 号: 201420050138
姓 名: 李阳靖
班 级: 1420501Z 专 业: 测绘工程 课程名称:中医与野外作业生活保健
指导老师:赵宝贵
2016年12月 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承魂宝,它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防病,在当今,它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养生长寿优势。就老师于课堂所讲、个人于课堂所学,现以“养生之道”“养生之法”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段论述,最后浅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便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医药,来运用中医药,从而获得健康长寿。
一、养生之道
想要健康,必赖养生。何谓养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传承三千余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生保健理论,如善循此道,则天命可期。
养生之道,贵在有术,现将中医养生之道总括如下:
(一)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张景岳云:然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这讲述的就是“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相应,就像水中的鱼,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天地有所变化就会影响到人,因此,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养生准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天6个枣,长生永不老”„„
“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如“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弹琴练字,可以养指;逍遥步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骨。”
(二)调畅情志,厚德载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思,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又有“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此皆情志变化会导致人体产生各种反应,如“喜则气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因此,有医论曰“百病皆生于气”。
调畅情志需和喜怒、去忧愁,节思虑、防惊恐。正如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因此,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
养生始于养德。大圣孔子曰:“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行其寿。”《黄帝内经》亦云:“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孙思邈曰:“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养生重养德,德高者长寿的理论已被现代人考证,故善养生者应“勿汲汲于所欲”,“旦起欲专言善事”„„
(三)饮食有节,药饵有功
脾胃者后天之本。《黄帝内经》:“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则易致人体多病早衰,例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咸则脉凝气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之论。故慎和五味以养五脏。医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宜忌,以助养生延年。如“食不可饱,务令皆少”“常宜温食”“常宜清轻甜淡之物”,故科学的饮食有节乃养生的保证。
在饮食方面,春季肝木旺盛,应“多辛甘少酸”以养脾气,并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适合吃春笋、香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尽量少吃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寒、肥腻之物。
在起居方面,可引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的一句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得,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应当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另外,春季传染病多发,消灭传染源,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二)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中医把夏季分为夏和长夏,夏五行属火,长夏五行属土,在五脏关系中分别属心、脾,而心的生理机能是主血脉和主藏神,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在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当暑邪侵入人体,人会多汗,导致体液减少,耗气伤津,即见气短口渴、心烦、乏力、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烦等症。而且暑多夹湿,湿为阴邪,湿邪易困脾阳,因为脾是喜燥恶湿的,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这将导致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易出现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小便不爽的症状。
在情志方面,夏季除了顾护阳气以外,同时也应养阳,要重视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癿情绪,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大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此为养生的境界。
在运动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选择的锻炼方式有瑜伽、晨运、游泳等,注意要尽量避免过量剧烈运动而导致中暑,也要注意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在饮食方面,夏季出汗较多,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宜适食酸味及咸凉食品如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生脉饮等。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咸凉属寒,可起到清火散热的作用,同时补充出汗过多丢失的盐分。饮食宜清淡——夏季属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芹菜、小白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可以清热解暑,消除疲劳,预防肠道疾病。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热解暑为主,因此不宜多食温补、肥腻厚味之品。另外,多喝水并不意味着大量补水,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
在起居方面,夏季睡时最短,提倡“夜卧早起”,以便充分地接受大自然阳气的沐浴;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合理安排午休时间。
(三)秋季养生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收敛,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保养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身心健康。所谓养生之道就是顺应自然变化,“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我们应当在了解和掌握握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顺应阴阳的变化,以中医养生的理论,顺阴阳而调摄机体,以维持天人相谐,阴阳两衡,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三、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对中医养生有了实质性的认识,“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俗话说,求医不如求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中医养生学习,并在生活上努力实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四季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如我们冬季可以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养脾肾的阳气,秋季气候干燥则要多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津液;春夏季节又有不同,这就是四季养生的大意,也是做好四季养生所必备的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是一个大学问,并且通过最近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也总结了不少自己体会到的中医养生之道,得出了一些养生的方法。首先,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也就是养精神,调情志,故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人的情志及精神活动需要脏腑之气的支持才能完成,所以反过来说,调养精神,调节情志,也可养护脏腑之气,所以保持健康的情志是养生防病的重要保障。其次,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本能,谁还不会吃吗?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真的没有学会科学地吃,所以才会吃出那么多的疾病。现代营养学提出要保持健康就需饮食多样,营养平衡。第三,大自然是人类的守护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如果不顺从这种规律,大自然和人就都会遭受灾害;顺从它,自然就和谐,人就不会生病,这样做的话,就是得到了“道”,即养生的本质。
同时,“人的睡眠实际就是一种归根,一种复命,即恢复生命的活力,是人体阳气得到收藏、得以蓄养的过程,没有复命,生命就难以延续。”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调整好睡眠,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
此外,中医养生中提倡多做锻炼,多做户外运动,多与人交往,多想积极开朗的事,这样心情才能畅达;而“养静”就是要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之抑郁燥热散发出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宁而神安,从而达到养生的最终目的。
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适当正确的坚持对气功的练习对中医养生养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气功的锻炼可以对人体的强化锻炼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故我认为在我们加强对中医养生的学习和了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气功的学习和锻炼。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他是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且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此期间需要我们的努力坚持,并且在生活,处事,心态等方面时时保持好的习惯。比如,在膳食营养方面,我们不应该不注意国情,盲目崇洋媚外,太过沉溺于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垃圾食
第五篇:中医课教案——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秋季气候特点。以及秋季常见疾患。
2、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秋季养生常识。教学重点:学会秋季如何养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现在已经到了秋季,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秋季的景色
出示幻灯秋季图片,提问学生:秋季给人什么感觉?秋季是什么颜色的? 生回答
师: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瓜果飘香,天高气爽,秋季的确是个好季节。但是每种食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秋季也不例外,我们到医院去看看。
出示秋季常患疾病图片 提问学生自己有无疾患
师,秋季易出现两眼发红,鼻干口渴,咽喉疼痛,便秘,腹泻,老年人的血管病,感冒等因此有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为顺利度过多事之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秋季如何养生(板书:秋季养生)二:新授
1、提问秋季气候特征
生回答:“昼夜温差大”“燥”(板书:燥)
师:秋分以来,天气由热变凉,人体内的阴阳之气随之转换,“燥”成为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特征。像前面提到的鼻干口渴,咽喉疼痛,便秘等多是由于干燥引起的。
2、讲解肺脏有关常识
师:在学习五行与五脏关系时,学习过秋季对应人体的那个脏器? 生回答
秋季养生养的就是肺部 幻灯出示人体肺部图,师:肺为华盖,为人体其他脏器挡风遮雨,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通过口鼻与外界联系,是人体吐故纳新,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肺为较脏,喜润恶干,司呼吸,主皮毛”而秋季气候干燥,伤害的就是人体的肺阴,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以滋阴润燥为主。(板书:滋阴润肺)
师:人离不开吃饭睡觉,这节课我们着重从饮食起居方面学习如何养生。俗话说“---------” 提问学生周六周日几点起床?
师:“秋三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季之应,养收之道也。”晚上9—11点是人体肺部最弱的时间,适合早卧收敛肺气,早杀那个7-9点肺部功能最强,适合锻炼,增强肺部功能。所以秋季起居适宜早睡早起。(板书:早睡早起)
“春捂秋冻”秋季不要过早加衣服,增加耐寒能力。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大家都离不开吃。饮食最重要,要学会健康饮食(板书健康饮食)问问大家都喜欢吃什么? 生回答
这些食物是否适合秋季食用?是否对人体健康?下面我们小组讨论一下,看你喜欢的这些食物是否适合秋季食用? 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 这些饮食是否健康,出示幻灯,健康的饮食注意四个方面 幻灯出示
1、少辛多酸多饮水 师:什么意思?我们看一下视频
师:秋季少辛多酸,以收敛肺气,要多喝水,以防止秋燥 现在对照讨论结果,看自己的选择是否合理 依次出示幻灯2、3、4 学习了饮食养生,我们以后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防止病从口入。下次课我们将从其他方面学习如何养生。
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季养生的两个方面,你都学到了什么? 最后养生歌结束今天的课程 学生读一读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