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传承传统文化,戏剧走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戏剧走进校园



第一篇:传承传统文化,戏剧走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戏剧走进校园 ———— 戏迷票友走进沌口小学

图0

沌小人与戏剧票友们的温馨合影

图1 “快看!这些爷爷奶奶穿的衣服简直像神仙下凡吖,他们是不是表演穿越剧啊„„”五(1)班一个鬼灵精怪的学生带着满心的好奇与兴趣马上上前打量。原来是开发区戏剧票友协会的艺术家们走进沌小,给孩子们带来了铿锵动听的戏剧节目。6月2日下午两点,报告厅迎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本次活动由周娟老师担任主持,谢小玲校长致欢迎词,五年级全体师生等参与了这次戏剧进校园活动。

(图2:周娟老师身着一袭古典长裙主持)(图3:谢小玲校长致词观剧时笑靥如花)

戏曲小天地,人生大舞台

开场秀京剧舞伴戏《梦北京》拉开了本次戏剧演出的序幕,掷地有声的唱词,精湛娴熟的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这首歌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掩藏在这背后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艺术家们演绎的《红梅赞》这折戏,则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民族命运风雨飘摇,而中华儿女却铁骨铮铮的年代。江姐的扮演者用她如火纯青的表演,征服了在场所有观众。(图4 :霓裳羽衣,歌声飞扬)(图5:仙衣化蝶,舞姿婀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形同涓涓细流浸润我们的心灵,陈秋武老师用他爽朗浑厚的嗓音,唱出了母爱的情真意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他的诗情画意写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歌,万郁红、刘庆安老师,则用他们精湛专业的唱腔,唱出了这段爱情故事的缠绵与唯美。接下来的《洪湖赤卫队》则通过韩英母女在牢中的心灵对唱,表达出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大无畏气慨,以及“让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壮志豪情。本土黄梅戏《新爱歌》,将起伏跌宕的剧情与大气厚重的舞台呈现相结合,加之表演艺术家们极富韵味的唱腔,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图6:孩子们最崇拜穿军衣的英雄了呢!)(图7:看剧时,爷爷奶奶们脸上阳光般的微笑)

京剧清唱《甘露寺》则给舞台吹进了一股阳刚之风,我们仿佛能从唱词中感受乔国老劝诫时的娓娓道来与良苦用心。压轴戏剧是京剧经典《智取威虎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后依旧盛演不衰,成为影响了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朽之作。表演者们用惟妙惟肖的艺术形式,将革命志士的智勇双全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8:大人们戴红领巾也和我们一样“靓丽”呢!)(图9)

艺术促成长,戏剧润心灵 “你最喜欢戏剧里面哪个角色?”五(2)班的涂思瑶询问身旁的同学们。“我最喜欢江姐了。她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有一颗正义善良的心„„”五(3)班的肖雨薇如是回答。可见,通过艺术家们的精彩传唱,孩子们已经渐渐把革命志士们也当做自己的偶像来崇拜了呢!(图10)

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在本次戏剧进校园活动中,不仅能感受到戏剧的独特魅力,也能充分领略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璀璨与博大精深!我们期待零零后的孩子们中间也出现一批萌萌哒的“小戏剧迷”!

第二篇: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策划[范文模版]

传统文化进校园

策划书

一.项目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计划。

 项目主题:传统文化进校园  实施对象:  实施区域:  项目期限:

 希望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传统文化要进校园?何为传统文化?在哪里体现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 预期达到的目标: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二.项目背景分析

为了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道德观 价值观,廊坊师范学院决定在全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 三.项目问题分析

随着中西文化的日益密切,西方文化不断流入中国,一些西方文化被人们所接受。西方文化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日益增加。学生的文化思想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忽略,严重的阻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分必要。

四.项目目标

目标就是让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1)计划在10月13日晚自习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朗诵结束后让同学们谈谈朗诵后的感想以及对内容的理解。(3)鼓励同学们向自己的朋友宣传《弟子规》。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所阅读的国学经典以及读后感,同时,增加大家对国学经典的了解。(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宣传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3、进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班会。

(1)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此次主题班会。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对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

(2)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或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随机选取同学)。(3)讲解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4)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及活动效果进行总结

第三篇:传统文化传承

传 承 传 统 文 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们对中秋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可尽管有上述呼吁,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目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轻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烦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地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目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文化,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

第四篇: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

第一单元

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音乐组

姜明

课标解读:

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开设是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丰富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本模块主要是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影视配乐等。使学生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能选配适当音乐,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词、童话等文学作品;选择适当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小型音乐剧;能有表情的演唱我国戏曲唱段,中外歌剧选段。了解我国传统戏剧,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拓展艺术视野,培养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教学目标:

(一)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概念、基本特征、种类);

(二)了解话剧的发展史,基本特点。通过观看《雷雨》片段,体会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台词片段;

(三)掌握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体验京剧“四功”里的“唱、念、做、打”及做功里的“手、眼、身、法、步”。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教学难点:

(一)通过观看《雷雨》片段,能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台词片段;

(二)体验京剧“四功”里的“唱、念、做、打”及做功里的“手、眼、身、法、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戏曲知识介绍。

1、什么是戏剧?

师:旧时专指戏曲。后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 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演员装扮人物,表演故事的表演艺术形式。 戏剧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故事性,表演性,综合性。

2、介绍戏剧课程具体学习的内容?

 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配适当音乐,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词、童话等文学作品。 选择适当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小型音乐剧。 能有表情的演唱我国戏曲唱段,中外歌剧选段。

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

3、戏剧的种类

A、按容量大小,戏剧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B、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C、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

D、按表演形式,可以分为戏曲、歌剧、音乐剧、舞剧、话剧、影视剧、傀儡戏(木偶戏、灯影戏);

二、话剧

1、简单介绍话剧的发展史,总结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穿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2、出示话剧的经典作品的剧照。

3、观看《雷雨》台词片段,感受背景音乐的风格,观察人物的表演

4、请学生上台有感情的朗诵、表演《雷雨》台词片段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三、戏曲

1、简单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史。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品种。它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

2、考考学生戏曲小常识

A、你知道哪些戏曲剧种及代表作品?

京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豫剧、吕剧等。B、京剧的起源?代表人物?

“四大徽班”进京

“老生三杰”

谭鑫培、梅兰芳(四大名旦)C、京剧两大唱腔?

西皮、二黄 D、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3、介绍京剧“四功”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中的四种主要艺术手段,也是京剧演员们的四项基本功,通常称为京剧四功。“唱”指歌唱,“念”是念白,“做”指表演,“打”是武打。这四功在不同的行当身上,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4、观看两段视频分辨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功?

5、介绍“五法”: 手、眼、身、法、步 互动:基本手位练习

单山膀、双山膀、双托掌、提襟、云手、穿掌 注意:圆、曲、收

6、观看视频《卖水》片段,观察“五法”的运用。互动:模仿做功中的手、眼、身、法、步。数板: 红花姐,绿花郎。

干枝梅的帐子,象牙花的床。

7、欣赏京歌《说唱脸谱》,注意歌词中脸谱颜色对应的人物

8、教唱《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四、课堂小结

五、学习效果检测题

1、下列不属于戏剧特点的是:()

A、故事性 B、歌唱性 C、表演性 D、综合性

2、话剧以演员的------和-------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3、被称为东方“歌剧”的是------,起源于-------进京。

4、京剧的“四功”指的是----、-----、-----、------。“四大行当”指的是-----、------、-----、-----。

5、将下列各地方代表剧种连线 山东 花鼓戏 浙江 黄梅戏

安徽 豫 剧 湖南 越 剧 河南 吕 剧

6、你知道京剧的哪些代表人物?请列举3个

第五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

班会流程:

主持人1:张逸群 主持人2:熊海妮

主持人

1、主持人2: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中学生应传承中华美德,将 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宣布初二(2)班“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开始。

主持人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尊老就是尊敬老人,即是人们所说的孝;爱幼是爱护年幼者。中国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明训,从古到今,尊老爱幼的佳话就更不胜枚举了,像黄香为父母暖被,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了千家万户的美谈。现在请欣赏小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 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自古以来还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正如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是老师给了我们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有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堪称是尊师重教的典范。

主持人1:不止“程门立雪”,中国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些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2 : 在如今,“勤俭”一词仿佛离我们十分遥远。向年轻人们提起它,他们会轻蔑地瞥你一眼,轻轻地说一句“老土”。然而,勤俭真的失宠了吗?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真的就不需要勤俭了吗?

主持人1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三国时诸葛亮留下的名句。凡成大事者,都具有节俭惜物的美德。鲁迅先生生前从不愿换藤绷或棕绷,盖的棉被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据毛主席身边的同志回忆说,毛主席即使身上的衣服已打满补丁,却仍然不肯换下。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不得浪费。可现在,与此相反例子比比皆是。用到一半的学习用品就将它打入“冷宫”,原因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用旧了”。同学们,勤俭是生活富裕的奠基石,我们应该让勤俭成为我们灵魂中的优良品质,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让我们的精神也一起崇高起来。下面请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2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这说明,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主持人1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今天像这样为人类解放献出宝贵的生命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而远去,可是平凡中孕育的伟大才更能显出奉献的真谛,只有这样生命的价值才能闪光。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优秀品质初露端倪。然而就在这玉兰花开的时节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永远离开了我们,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下面请听医护人员叶欣的故事 表演者:左倩

主持人2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奉献伟业,史无绝书,浩然正气,代代相传!

主持人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最高的美德。中国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将国家兴亡视为己任的人便大有人在,像远古时代的大禹,为了治理水灾,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无暇见面;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心为国献计献策,最后因救国无望自沉于“汨罗江”中;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发现鸦片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毅然发起虎门销烟;最后还有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他在日本学医期间,发现国民精神上的愚昧比肉体上的痛苦更难“治愈”,因此他断然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以笔为刀,拼尽全力,向落后愚昧的封建文化挑战。

主持人2:有些人也许会奇怪:他们哪来那么大的决心,那么坚定的信念,竟有如此饱满的自信?因为他们爱他们的民族,这是他们自信心的源泉。请听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1:我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在这五千年的光辉文化历史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然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谓“仁”,即为孔子的中心思想。“仁”字在现代汉语大字典中可查到:“仁爱”——同情、爱护、帮助人的思想感情;仁慈——仁爱慈善;仁厚——仁爱宽厚……在当今社会中,不正是提倡人们互帮互助吗?

主持人2:今天我们举行募捐仪式,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献上一份爱心,何尝不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提倡的一种品质?让我们在一曲《爱的奉献》中进行捐款活动,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主持人

1、主持人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但要传承中华美德,更要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初二(2)班“传承中华美德 发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到此结束。全体起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217485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