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瞻仰如皋烈士陵园有感》(范文模版)

《瞻仰如皋烈士陵园有感》(范文模版)



第一篇:《瞻仰如皋烈士陵园有感》(范文模版)

紫色四月

——《瞻仰如皋烈士陵园有感》

四月,是紫色的,因为紫色代表了残缺的美„„

2011-4-1日,我们机械工程系学生会四十七名学生代表乘车前往如皋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的英雄事迹,重温那艰苦为革命、人民奋斗的伟大时期。

四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四月,令人向往,让人感伤。人们总是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今天,我们犹记小学到大学,老师的教导——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深深扎根在心中的最深处。

今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

清晨,我们47位同学还有三位老师,乘车到了如皋烈士陵园。路上,我们重温了《黄河大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两首革命歌曲,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光明。进入了大门,我们从一排排树木前穿过,站在用大理石铺的台阶,整队站在纪念碑前,看着陈毅大元帅题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锡金大字,让我感受到感受到了一种庄严,严肃的气氛。

接着,我们鲜花,瞻仰烈士仪容,了解烈士事迹,看烈士遗物„„ 时间过的很快,到了回学校的时间。但是那种感伤,那种由心的佩服,那来自心底的祝福,让我一次次的忍不住回头,希望他们——英雄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革命时期,我国大部分人民正在悲惨中逃生,正在被敌人押入监牢,我们的国家正在反抗这极大的耻辱。无数个战士奔赴前线,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英勇丧生。历史虽然过去了,可是,我们如何弥补这个永恒的伤疤?难道就让它“永恒”吗?不!绝对不能,历史总归历史,现在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让历史重现!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只有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卫好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尊严,用知识的武器,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来向他人展示我们的风采、展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形象!

战士们走了,我们可以让他们放心的走了。因为,我们继承了先烈们的光荣传统,继承了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没有辜负先辈们的重望。我们今后的路将会越

走越远,也将越走越好。

苍松劲柏,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它们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也告诉我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四月是紫色的,因为那是红色记忆、红色岁月的“红”的最深处„„

2010-4-1

孙修杨

第二篇:清明瞻仰烈士陵园有感

湖北保康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弥漫的硝烟,隆隆的枪炮声。这里曾经留下过贺龙的脚印,洒下了先烈们的鲜血。在烈士们倒下去的地方,现已建造了一座烈士陵园。

临近“清明节”,我又一次踏上通往烈士陵园的百步台阶,这是一条连接着现实与历史的通道。当我从现实走进历史,似乎每次都能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烈士们轻微的呼吸,仿佛看见了那浓烈的战斗硝烟,听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

踏着石子小径,我来到烈士们用身躯和鲜血铸就的烈士塔前,抬头仰望塔身,烈士塔直指云天,顶天立地,支撑着一片历史的天空。在它的身旁,左右各有一个朱红色的亭子,就好似两个克己奉公的哨兵。

记得第一次看见烈士塔时,塔身上“永垂不朽”四个字便吸引了我。“永垂不朽”是什么,我站在塔前沉思良久,是烈士们的名字?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名字都已无从考证;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可他们身躯早已溶入这青山绿水中。我环顾着陵园,塔前摆放着很多美丽的花圈,花圈上的白色小花经细雨的浸润,变得半透明,花圈上也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周围苍翠的柏树枝上挂满了洁白的小花,这是青年团员和学生们扫墓后留下的,他们在祭奠烈士们。我忽然明白,人固有一死,躯体终归会融入大地,但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却能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中,这不正是对革命先躯们的人生写照吗?先烈们的躯体倒下了,站着的是他们永恒的精神—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们用鲜红的血液换来了今天的红旗飘扬,换来了现在的崭新生活。他们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对革命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不断奋斗,不断前进!

我围着陵园慢慢前行,当你感受着一种伟大精神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感觉。

在烈士塔的另一面上镌刻着“为人民鞠躬尽瘁”几个大字,在白色大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正是烈士们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山区的解放,他们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追击敌人。为了剿灭深山的土匪,他们毅然离开亲人长期同敌人展开斗争。他们把一身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这是何等壮美、何等充实人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也是一种惊天动地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魂”,正是有这种“魂”,我们的山城才会如此和平安逸,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繁荣富强。

今天,烈士塔依旧默默地伫立在那里,经历着风吹雨打,象一位深思的哲人。我漫步在陵园中,耳畔间响着烈士们的呐喊声,眼前不断浮现出在滚滚的硝烟中奋勇杀敌英雄们。

第三篇:瞻仰烈士陵园

瞻仰烈士陵园

戴梦盼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那一日,烈阳当头,似乎想透过皮肤照到人的身体内部去。我们一群人,怀着敬重深沉的情感来到烈士山,缅怀在革命中为了人民为了党为了国家而抛热血撒头颅英勇献身战士们。

顶着炎炎烈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烈士山前,拾级而上。看到一块块墓碑,曾经鲜活的生命现在去在阴暗潮湿的土下长眠,我的内心一阵抽搐,仿佛被人揉了一把碎玻璃刺进心脏中,一点一点渗入深处,浑身的血液凝固了,停止了……世界安静了,只有风吹得枝叶在不停的响动,这是大自然为烈士们在哭泣吧。

革命烈士们,多么伟大呀!他们用鲜血,把五星红旗染得鲜红。他们用生命,换来现在的和平时代。他们的身体倒在了通往胜利的道路上。他们用自己的躯体,建造了成功的大厦。他们的英雄事迹,记录了革命的艰辛,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用坚定的信念,赢得了胜利女神的眷顾,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邱少云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虽然旁边有条小河,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黄继光,抗美援朝时期,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为了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战友得以击败敌人。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如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有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叶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他们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这些爱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让我们铭记在心中;尽管先烈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交付给正义、真理,交付给历史发展必然的民主;当其为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就由此而燃烧并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令人肃然起敬。我想,我一定会珍惜先烈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时光,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牺牲我一人幸福十三亿人的精神。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但我们也应该发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我要从现在起,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认真学习,用加倍的努力去拼搏,掌握更多的本领,学习革命烈士们的精神,使自己成为新世纪有用的接班人,让令人感动的革命精神永远传递!

第四篇:瞻仰烈士陵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快到了,这是缅怀先烈的日子。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瞻仰革命烈士陵园。远远望去,陵园大门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大门上方刻着江泽民总书记提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两侧傲立的雪松,生机盎然,给我们以一种生命活力之感.踏上台阶,我们好象置身于那杀生阵阵的杀场,体验到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子孙万代抛头颅撒热血的满腔激情。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我们专心聆听了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然后,低缓的哀乐奏响在烈士陵园的上空,我们全体师生低头为革命烈士默哀一分钟,最后,我们有秩序地绕烈士纪念碑一周,并献小白花来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接着,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了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壁画,我仿佛身临其境。我低着头,脑海里闪现着无数画面——勇敢的革命烈士们在战场上顽强抗争着,抛头颅洒热血,坚持用自己的身躯为人民英勇的抗战,为共和国的成立贡献着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爱国的含义,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蓝天,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的心情很激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继承烈士遗志,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力量。

第五篇:瞻仰烈士陵园

记得几年前,我来到了位于重庆歌乐山的“11.27”烈士陵园。在这里,安葬着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里被杀害的许晓轩、谭沈明、刘国志等200多名烈士同志。漫步园内,我仿佛又看见了当年哪些受尽百般酷刑的烈士,让我敬佩不已„„其中,我最崇敬的烈士,就是着名烈士江竹筠。

在1948年6月14日,由于无耻的革命叛徒涂孝文的出卖,江竹筠在万县(如今的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并被关押在国民党的“魔窟”——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并且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趱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手指,十指连心啊!可想而知,她该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啊!

可恶的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找到“缺口”,以破获重庆的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一致是用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加领导监狱斗争,被亲切的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我一边默默的想着,一边默默的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