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译人笔记 你会拒绝老板的“情怀”文案吗?
译人笔记
你会拒绝老板的“情怀”文案吗?
聊一件有点宏观却并不抽象的问题。相信不少人平时也遇到过,快下班时,老板神秘兮兮地交给你一项任务,说找人给公司写了个东西,请你翻译成英文,其实是老板憋了好几天自己弄的,下午“妙笔终成”,自觉文采斐然,心中甚是得意。
也可能一位久不联系的中学同学,突然在QQ上夸赞你英语了得,什么“八级”、“雅思”实在了不起,后面还多半跟着个“不情之请”,说“有个东西,其实没几句话,你上厕所的工夫就给翻译一下吧,快点传我哈,等着用呢。”
这些不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不是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业界通常将之称为“非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主张“信”“达”“雅”,其中最难的是“信”。有译家说,多年笔耕,尚难求“信”,遑论“达”“雅”。可非文学翻译则另是一套;这种译文的目的性、交际性大于文字本身,翻译理论称之为“skopostheory”。今天说的就是这另外一套。
举个老例子。已故原外文局局长段连城在新华社对外部曾主办的《对外宣传参考》1988年10期中记载了一段描写龙舟胜会的译事。
■ 轻快的龙舟如银河流星,瑰丽的彩船似海市蜃楼,两岸那金碧辉煌的彩楼连成一片水晶宫,是仙境?是梦境?仰视彩鸽翔飞,低眸漂灯流霓,烟火怒放火树银花,灯舞回旋千姿百态,气垫船腾起一片春潮,射击手点破满天彩球,跳伞健儿绽空中芭蕾,抢鸭勇士谱水上凯歌,还有雀鸟争鸣,花卉盆景争艳,书画工艺展览铺出琳琅满目的画廊。
这大概算不上什么传世佳作,但也称得上所谓“高考满分作文”吧,中文里类似的散文数量不少,也有不少出于名家之手。下面是一段较有质量的译文。
□ The Lightsome dragon-boats appear on the river as though the stars twinkle in the milky way.The richly decorated pleasure-boats look like a scene of mirage.The splendid awnings in green and gold chain into a place of crystal.Is this a fairyland or a mere dream? Looking above, you can see the doves flying about;looking below, you can see the sailing lamps glittering.Crackling are the fireworks, which present you a picture of fiery trees and silver flowers.Circling are the lantern-dancers, who present you with a variation of exquisite manner.Over there, motor-boats are plowing the spring water, thsu a tide stirs up.Over there, the marksmen are shooting to their targets, the birds chirping, the potted landscapes' charm, the exhibition of arts and paitings, all claim a strong appeal to you.” 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读了英文稿后忍俊不禁,他评论说:■ “很不幸,我的第一反应是发笑,因为首先文字错误百出。它没有提及关于龙舟会的必要信息,譬如其历史渊源和举办时间。这些材料是重要的……文本企图用种种离奇夸大的说法“镇住”读者,表明划龙舟有多么了不起,但无意中使用了滑稽的语言,让读者边看边笑,得不到什么信息……宣传册还缺少必要的背景信息,假定读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已熟知……也没有告诉你该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何时开幕闭幕、要花多少钱等。这些都是去参观的人们想知道的。为什么中国许多导游材料,不管介绍哪里,读起来都差不多,都夸大其词,不讲分寸?别夸张,倒显得更可信。”
笔者算是学了些粗浅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公司干过几个月,又做了几年表现平平的对外传播,读到这个例子时仍然感触良多。
翻译公司的工作,接触到的基本都是“非文学”和“实用性”的文本。相比法律文书、商业策划甚至药品说明书等专业性材料,笔者更害怕这些主打“情怀”的文字。专业性的自然不容易,尤其你不甚熟悉时,可翻翻资料、做些研究毕竟能学出个模样来,大差不差吧。后者就没有一定之规了。作为一个译者,原文写的如何,似乎不是你的事,你照译便是,效果如何也并非你一方的责任。可实际工作中,译者的身份往往暧昧不清。作为公司的职员,翻译只是你的一项任务,产品推广效果好不好,也与你切身相关。那么你到底该如何做呢?说说房地产的文案吧。你是否见过如下风格的?
“用一片绿地的胸怀,装下整个蓝天;用一棵梧桐的眼光,发现生活之美;用一汪池水的心情,承载成功喜悦;用一扇窗户的声音,亲切交流自然。”
“高尚,流淌在建筑的精神中;品味,流露在建筑的细节间。” “向上,是一种气质;向上,是一种格调,向上,是一种境界。” “流泉清溢,响灵动,万物隐于水。飘致叶雨,沐朝夕,万灵隐于林。日落明霞,似锦尘,池塘飞白鹭。妙建奇筑,吟风韵,斯人居异域。”
“黑与白的辩证,就是人生的进退、得失。简易,却现繁华。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好吧,我承认,这些我一个也译不好,好在我没那么沮丧——从国际传播角度说,这五个文案都没有下面这个好。或许西方人缺少点“情怀”,英语讲究“信息”和“逻辑”。可换个难听的说法,如今的中文不过是“假大空”。
特意加上“如今”,因为读《左传》不觉得空,《水浒传》不空,《毛选》也不空。除了“汉赋”有点空,就属如今的文风“空”,所以不敢把汉语一棒子打死。
文风的差别在中文内部也是存在的。比较两段描写科学家黄大年的文字。
“心有大我,让他的行止有了山的巍峨;至诚报国,让他的胸怀有了海的辽阔。他以战略科学家的气魄,为国家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运筹帷幄;他以教育家的身姿,为培养学生尽心尽责;他似一朵浪花撞击着梦想的礁石,又像炽热的熔岩冲出地壳,奔涌燃烧,光芒四射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民日报》7月12日长篇通讯
出租车司机刘国秋说,黄大年经常坐的航班是CZ6180,这是晚上11点从北京起飞的航班,凌晨1点左右抵达长春。之所以让刘国秋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是最晚到长春的一趟飞机。”坐这趟航班,可以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但代价是,黄大年回来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新京报》7月13日文章《黄大年的最后30天》
这是不同的两种行文风格。能写出半白半韵的四六句来,通讯作者想必颇有些“大笔如椽”、“激扬文字”的得意,不似《新京报》那般“小鼻子小眼”,“拉拉杂杂”,难当扛鼎之作。可出于译者的私心,第二个文本自然更好操作。出于国际传播者的公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一段文字恐怕要适得其反。
作为译者,没有责任、多半也没有办法直接将第一种文字转译为第二种文字。作为国际传播者,本该有责任说清其中的问题,但实际工作中,出于种种原因,挺难的。说回到房地产文案吧。且不提你直言“这个文案狗屁不通”把老板怼回去,就算是虚与委蛇、打打折扣,译文简化处理一下,也冒着被发现并遭到批评的风险。
“我这个‘响灵动’、‘沐朝夕’、‘似锦尘’、‘吟风韵’是点睛之笔,你怎么给漏了。年轻人,要多学习啊。古人云,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给我补充一下,下班前送到我这里来。” 1839年,袁德辉将林则徐致英国国王的照会译成英文,林接见英人喜尔时征求了他的意见。喜尔有记载:“林则徐给英女王一封函件,文辞仍是一贯的浮夸口气,令我不禁失声而笑。他见状问是否不合适,我们推说只是几处讹误。” 喜儿所言“浮夸口气”,实则是文中所言“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斯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等盲目自大的陈腐之见。
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文风尚且如是,遑论你家老板?观世界,学英文 《英文联播》新闻精读课程
精选、精读、精听、精译、精讲两日精读 | 每日多推入圈不分先后课时存量开放100次精讲+学习笔记+互动交流300元
回复“小密圈”试听
下载“小密圈”,扫描二维码准备开始学习之旅
第二篇:你会拒绝买保险吗?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还有很多的人不是死于无知,而是死于贫穷;没有人计划要失败,可是很多人却失败于没有计划!从事寿险业,遇到很多的阻力,大部分来源于客户拒绝的理由,现在总结最常见的:
一、保险是什么,我还没考虑过。买保险是您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体现。回答我一个问题:什么是保险?其实保险就是:“我爱你”。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他没有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当风险不幸来临,那么,也许他就不会再有机会跟家人团聚,更不会有机会对家人说:只要你在,我就会保护你。可是,有了保险,他的那份无言的爱将会延续,生命的价值也就在那几份保单上体现出来了。
二、我已经给孩子买了保险,所以不要买了。家庭的重担一般落在大人的身上,如果一个家庭的两个顶梁柱没有买保险,就等于没有了保障,万一顶梁柱有一个闪失,那么整个的家庭必然陷入一片混乱的危机,家庭经济必然垮掉,进而危及到子女的安全和生活。试问:两个大人倒下了,孩子谁来照顾?
三、我老公做生意,我们在家没有什么风险的。现今社会竞争激烈,有的家庭一个人养活几个人,那么,那个人就相当于一个拉车的车夫,而车子上坐的是一家的老小,为了生活好,车夫要拉车上坡,万一拉车的绳子断了,那么整个的车子就会滑下坡.....人的一生就像上坡,不进则退,你一出生就无法选择后退,只有向前.那么如果车夫只要出不多的钱雇佣一个人在后面推车,那么情况就两样了,不是吗?
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今天我推销保险是为了我自己?当我跟您谈保险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听到了掌声响起来,您知道是谁为我鼓掌吗?是您的那位可爱的孩子,他鼓励我一定要说下去,他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假设今天你没有买保险,最大的受害人可能就是孩子。所以,今天我是为了您的孩子和亲人而工作,我已经得到他们的掌声,因为我已经尽心尽力了,问心无愧的为他们工作,当您现在看完这封信,我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今天你是否也能像我一样的,尽心尽力,采取行动,让您的儿女亲人们也能为你鼓掌。
我的忠告:1.投资保险不能以做生意的眼光来看,做生意可以左算计、右算计,看看是否合算,而保险的利益是不能计算的,是不能以合算不合算来看的,您说人生病了、去世了、遗产继承了的时候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款是合算了还是吃亏了?
2.如果您能计算出未来的1秒钟将会发生什么事,那么,您就不要买保险了
保险------------------是爱
保险------------------是责任
保险------------------是急用的现金
保险------------------是一笔不上税的资产
保险------------------是今日为明日准备
保险------------------是父母为儿女做准备
保险------------------是年轻时为年老时做准备
保险------------------是健康时为不健康时做准备
第三篇:面试时候被“无条件拒绝” 你会怎么做呢?
那家中韩合资公司开始在各大报纸上做招聘广告时,我的心顿时有些蠢蠢欲动了。女友说那家公司赫赫有名,就像韩国棋手李昌镐古板的脸,要得到他的笑容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发之前,我仍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因为比照招聘启事上的要求,我还有诸多不完美的地方。不过,名企的魅力和写字楼的诱惑,还是让我毅然来到了那家公司的面试现场。名企就是名企,简直就是“一呼千应”,为数不多的几个职位迎来了黑压压一片求职者。走廊里有人在议论:“求职成功率只有二百分之一。”我不禁有些咋舌。
面试共4天,我被排在了第3天。不过,在等待的这两天里,我仍然和一群等待当天面试的求职者呆在一起。我盯着人事部那道暗红色的大门,盯着每张走出来的人的脸。一个个看上去都是垂头丧气的,大约是求职失败了。问了几个求职者,他们有的告诉我莫名其妙就被拒绝了,有的说自己被“无条件拒绝”了。
终于轮到我了,我心底忐忑不安,轻轻敲开那道藏着玄机的门,我告诉自己豁出去了,说不定幸运会眷顾我。我坐在事先安排好的凳子上,对面是人事部经理和韩籍老总。年轻的人事部经理热情而细致地询问我的情况,让我心底暖暖的。当得知我的兴趣是文学,而且有千余篇作品发表时,他有些惊讶。随着这个话题深入,人事部经理对我好感大增,还鼓励我说了一些对公司的建议。气氛非常轻松,我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了。人事部经理扭头问一边的韩籍老总,是否可以当即决定留用我。谁知道,韩籍老总想都没想,便一脸严肃地说:不要!人事部经理礼貌地向我摆摆手,眼里有一丝遗憾。我找不到被拒绝的原因,也不想莫名其妙地失去机会。于是,礼貌地询问老总我被弃用的原因。韩籍老总说:“我拒绝别人从来是无条件的!”听到这样的回复,我勃然大怒:“我是慕贵公司的名来应聘的,不是来参加无聊的游戏的。您的无条件拒绝对求职者是一种伤害,给出您拒绝的理由很难吗?”说完这些,我预备告辞,却意外地看到韩籍老总站起身,还露出了笑容。韩籍老总说:“我们需要的是有骨气、有恒心的青年,如果被无条件拒绝仍然不吱声,那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青年才俊。我已经对619名求职者说了“NO”,只有你向我‘示威’,只有你向我们追问理由。这只是我的面试策略,请原谅!你愿意加入我们公司吗?”越过无条件拒绝,我终于成功地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公司,开始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来源:人才市场报
第四篇:让人无法拒绝你的13种方法
让人无法拒绝你的13种方法
1.如果客户说:“我没时间!”那么营销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 不够用.不过只要 3 分钟,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对你绝对重要的议题……” 2.如果客户说:“我现在没空!”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美国富豪洛克菲 勒说过,每个月花一天时间在钱上好好盘算,要比整整 30 天都工作来得重要!我们只要花 25 分钟的时间!麻烦你定个日子,选个你方便的时间我这些天都会在这边,所以我会能明天再来拜访你一 下!” 3.如果客户说:“我没兴趣.”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是,我完全理解,对一个谈不上相信或者手上没有什么资料的事情,你当然不可能立刻产生兴趣,有 疑虑有问题是十分合理自然的,让我为你解说一下吧!” 4.如果客户说:“我没兴趣参加!”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我非常理解,先 生,要你对不晓得有什么好处的东西感兴趣实在是强人所难.正因为如此,我才 想向你亲自报告或说明.星期一或者星期二过来看你,行吗?” 5.如果客户说: “请你把资料寄过来给我怎么样?”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 “先 生,我们的资料都是精心设计的纲要和草案,必须配合人员的说明,而且要对每 一位客户分别按个人情况再做修订,等于是量体裁衣.所以最好是我星期一或者 星期二过来看你.你看上午还是下等比较好?” 6.如果客户说:“抱歉,我没有钱!”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我知道 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不过,现在告急帮个全盘规划,对将来才会最 有利!我可以在星期一或者星期二过来拜访吗?”或者是说:“我了解.要什么 有什么的人毕竟不多,正因如此,我们现在开始选一种方法地,用最少的资金创 造最大的利润,这不是对未来的最好保障吗?在这方面,我愿意贡献一己之力, 可不可以下星期三,或者周末来拜见您呢?” 7.如果客户说:“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业务发展会如何.”那么营销员就应该 说:“先生,我们行销 要担心这项业务日后的发展,你先参考一下,看看我们 的供货方案优点在哪里,是不是可行.我星期一过来还是星期二比较好?” 8.如果客户说:“要做决定的话,我得先跟合伙人谈谈!”那么营销员就应该
说:“我完全理解,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跟你的合伙人一起谈?” 9.如果客户说:“我们会再跟你联络!”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也许 你目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愿,不过,我还是很乐意让你了解,要是能参与这项 业务.对你会大有裨益!” 10.如果客户说:“说来说去,还是要推销东西?”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我 当然是很想销售东西给你了,不过要是能带给你让你觉得值得期望的,才会卖给 你.有关这一点,我们要不要一起讨论研究
看看?下星期一我来看你?还是你觉 我星期五过来比较好?” 11.如果客户说:“我要先好好想想.”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先生,其实相 关的重点我们不是已经讨论过吗?容我真率地问一问:你顾虑的是什么?” 12.如果客户说:“我再考虑考虑,下星期给你电话!”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 “欢迎你来电话,先生,你看这样会不会更简单些?我星期三下午晚一点的时候 给你打电话,还是你觉得星期四上午比较好?” 13.如果客户说:“我要先跟我太太商量一下!”那么营销员就应该说:“好, 先生,我理解.可不可以约夫人一起来谈谈?约在这个周末,或者您喜欢的哪一 天?” 类似的拒绝自然还有很多,我们肯定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是,处理的方法 其实还是一样,寻就是要把拒绝转化为肯定,让客户拒绝的意愿动摇,营销员就 乘机跟进,诱使客户接受自己的建议.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教养笔记:老师,你会扫地吗?
幼儿园教师教养笔记:老师,你会扫地吗?
一天午饭后,孩子们在玩桌面游戏。我发现伟霖桌下面有撒的米饭,可能是郭老师扫地时没扫干净,我一边想着一边拿来扫帚扫地。正在这时,坐在旁边的铧锐突然问道:“老师,你会扫地吗?”看着孩子诧异的目光,我一怔,但马上明白了,平时主教老师只负责组织教学活动,诸如扫地、擦桌子、擦窗等清洁工作,都由保育员郭老师去做,孩子们没有看见过我扫地,难怪有这么好奇的一问。
看似幼稚的问话,实际反映出了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真地反思着自己:教师的榜样做得如何,如何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品质呢?现在我认识到,主教老师不能认为自己只负责教学。其他事情都该由保育员老师去做。传授知识及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人人都是施教者,所以,主教老师和保育员老师在工作中既有分工,更需要合作,保教一体,相互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
我平时教育孩子们要爱劳动,却忽略了自身对孩子们的影响,甚至很少在孩子们面前参与劳动,就连扫地这样的事情都让孩子看在眼里,提出疑问,严重地影响到教育的说服力。只有说教而没有身教,我深感惭愧。
此后.我在日常工作中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常协助保育员老师做些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我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增设了劳动课,教他们擦桌子、椅子。我又开始培养小小值日生,让每个孩子都有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并要求他们在家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很配合。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教孩子们为自然角的植物浇水、松土,在我们的精心照顾下,自然角的花开得更加艳丽。
现在,爱劳动的行为在孩子们身上体现得越来越多了。老师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通过我们的施教和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看到真善美,健康成长,教师自身也在施教的同时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