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转发)
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
——中国政法大学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王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同学们:你们好!
六月像一个舞台,啤酒、眼泪和电闪雷鸣是它的布景和音响。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我们要和你们说再见了。
2003年的秋天,你们带着中学时代的辉煌走入法大校园,在军都山下度过了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千四百个多日子。过去的四年,你们变了很多。脸上长着青春豆的小女生,变成了律所干练大方的律师助理;酷爱网络游戏的小男生,变成了忧国忧民的可爱的“愤青”。甚至你们都有了沧桑的感觉,在社团的告别宴会上极其自然地呼唤师弟师妹为“孩子们”。
当然,过去的四年,你们也有成功与失败的差异。也许你很成功,奖学金、辩论赛、学术十星,“一个都没有少”,甚至“三个代表”知识竞赛你都名列前茅了;也许你很失败,学习和感情都是一团糟,你仿佛是被法大遗忘的角落。不过,你一定要知道,这些都不是你现在对未来乐观或者灰心的理由。因为这只是人生的第一章,也许现在的一切,在后面的章节中很快就面目全非了。许多人物传记不就是这样写的吗?所以,所谓“毕业”就是电脑EXPLORE页面上那个“刷新”键。
你们要毕业了。有许多话,课堂上我们没有说,但是,现在应该说一说。法学是大多数同学的专业,但是,实际上,你们要知道,世上最珍贵和最深奥的学问不是法学,不是什么“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也不是什么“公司人格否认”,而是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理解和获取“人生幸福”的智慧和能力。你们将面对艰辛的生计和复杂的社会,焦虑乃至畏惧在所难免,但是,人通常不是被生活本身所击倒,而是被焦虑和畏惧所击倒。正如罗斯福在1933年面对陷入经济危机而几乎绝望的美国人民所说的那样:“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当然,如果像明朝哲学家王阳明那样说“心外无物”,也许是唯心的,但是,“心”确实是你们痛苦的源泉,因为生活再苦,也苦不过你们的父辈和祖辈。所以,你们应当在精神上尽快成熟起来,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你们也必须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成熟、独立、客观、坚毅、善于反思,并富有责任。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多种多样的精神财富,帮助和武装你们去应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侧面和困境。手中仅有史尚宽和王泽鉴的“天龙八部”,那是远远不够的。你们需要柏拉图、需要康德、需要鲁迅,甚至还需要尼采和王朔,学会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表述。你们还要学会宽厚。不要轻易地嘲笑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种理想,世界是如此的广博,我们需要细细的体味、静静的观察和深深的思考。
再说说法大。法大近几年的发展就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迅速,但是,法大欠你们的太多。听课和自习中的抢座和占座,给你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法大的校园也一直像一所乡村中学,直到最近“外籍楼”的矗起,才让我们有了一种“农转非”的感觉。但是,法大的精神永远充满着一种桀骜不驯的活力,一种直透事物本质的力量,她是高贵的、美丽的、自信的,她“只向真理低头”,她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影响着中国的法治进程。“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你们的血液中已经流淌着法大气质。但是,也许毕业之后,你们又会像一颗颗“疯狂的石头”,在房子、车子和票子的压力下,迅速地陷入心理学上的拜金主义和攀比主义。母校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希望你们成为富足的中产阶层,但是,母校更希望你们永远是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你的母校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中国政法大学”。
当然,在这温馨道别的时刻,还需要说几句警醒的话。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说: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从校园迈入社会,你们的风险指数就从绿色变为红色。风险有多种,可能是政治上的风险,贪赃枉法,锒铛入狱;可能是经济上的风险,幻想天上掉馅饼,交友不慎,受骗上当;也可能是健康的风险,一时放浪形骸,不幸染上艾滋病。人生是单程道,一些致命的风险一旦降临,它就是终局的,是不可变更不可撤销的。在社会学上,这些风险是一种抽象的恒定的概率,但却总是以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的命运作为它的注解。所以,你们一定要警惕啊!当然,即使遇到意外,也应冷静应对,不做傻事。上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就拥有了人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财富,珍爱生命才是人生的要义,其他的都是那小数点以后的事情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是的。苍天对你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会有一种特别的安排。在你们的壮年,也是你们许多老师的晚年,或许早点或许晚点,你们将经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这是你们的幸运。作为法律人,你们应当也一定会有你们的贡献。“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保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你们的成功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临。法大祝福你们!祝你们幸福和顺利!
2007年6月27日上午 昌平礼堂
第二篇: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
毕业致辞: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
同学们:你们好!
六月像一个舞台,啤酒、眼泪和电闪雷鸣是它的布景和音响。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我们要和你们说再见了。
2003年的秋天,你们带着中学时代的辉煌走入法大校园,在军都山下度过了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千四百个多日子。
过去的四年,你们变了很多。脸上长着青春豆的小女生,变成了律所干练大方的律师助理;酷爱网络游戏的小男生,变成了忧国忧民的可爱的“愤青”。甚至你们都有了沧桑的感觉,在社团的告别宴会上极其自然地呼唤师弟师妹为“孩子们”。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多种多样的精神财富,帮助和武装你们去应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侧面和困境。手中仅有史尚宽和王泽鉴的“天龙八部”,那是远远不够的。你们需要柏拉图、需要康德、需要鲁迅,甚至还需要尼采和王朔,学会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表述。
你们还要学会宽厚。不要轻易地嘲笑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种理想,世界是如此的广博,我们需要细细的体味、静静的观察和深深的思考。
再说说法大。法大近几年的发展就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迅速,但是,法大欠你们的太多。听课和自习中的抢座和占座,给你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法大的校园也一直像一所乡村中学,直到最近“外籍楼”的矗起,才让我们有了一种“农转非”的感觉。但是,法大的精神永远充满着一种桀骜不驯的活力,一种直透事物本质的力量,她是高贵的、美丽的、自信的,她“只向真理低头”,她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影响着中国的法治进程。
“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你们的血液中已经流淌着法大气质。但是,也许毕业之后,你们又会像一颗颗“疯狂的石头”,在房子、车子和票子的压力下,迅速地陷入心理学上的拜金主义和攀比主义。母校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希望你们成为富足的中产阶层,但是,母校更希望你们永远是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你的母校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中国政法大学”。
当然,在这温馨道别的时刻,还需要说几句警醒的话。
上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就拥有了人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财富,珍爱生命才是人生的要义,其他的都是那小数点以后的事情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
是的。苍天对你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会有一种特别的安排。在你们的壮年,也是你们许多老师的晚年,或许早点或许晚点,你们将经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这是你们的幸运。作为法律人,你们应当也一定会有你们的贡献。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保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你们的成功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临。
法大祝福你们!
祝你们幸福和顺利!
王涌
2007年6月27日上午 昌平礼堂
第三篇:最经典毕业致辞: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
编辑。
同学们:你们好!
六月像一个舞台,啤酒、眼泪和电闪雷鸣是它的布景和音响。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我们要和你们说再见了。
2003年的秋天,你们带着中学时代的辉煌走入法大校园,在军都山下度过了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千四百个多日子。
过去的四年,你们变了很多。脸上长着青春豆的小女生,变成了律所干练大方的律师助理;酷爱网络游戏的小男生,变成了忧国忧民的可爱的愤青。甚至你们都有了沧桑的感觉,在社团的告别宴会上极其自然地呼唤师弟师妹为孩子们。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多种多样的精神财富,帮助和武装你们去应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侧面和困境。手中仅有史尚宽和王泽鉴的天龙八部,那是远远不够的。你们需要柏拉图、需要康德、需要鲁迅,甚至还需要尼采和王朔,学会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表述。
你们还要学会宽厚。不要轻易地嘲笑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种理想,世界是如此的广博,我们需要细细的体味、静静的观察和深深的思考。
再说说法大。法大近几年的发展就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迅速,但是,法大欠你们的太多。听课和自习中的抢座和占座,给你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法大的校园也一直像一所乡村中学,直到最近外籍楼的矗起,才让我们有了一种农转非的感觉。但是,法大的精神永远充满着一种桀骜不驯的活力,一种直透事物本质的力量,她是高贵的、美丽的、自信的,她只向真理低头,她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影响着中国的法治进程。
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你们的血液中已经流淌着法大气质。但是,也许毕业之后,你们又会像一颗颗疯狂的石头,在房子、车子和票子的压力下,迅速地陷入心理学上的拜金主义和攀比主义。母校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希望你们成为富足的中产阶层,但是,母校更希望你们永远是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你的母校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中国政法大学。
当然,在这温馨道别的时刻,还需要说几句警醒的话。
上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就拥有了人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财富,珍爱生命才是人生的要义,其他的都是那小数点以后的事情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
是的。苍天对你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会有一种特别的安排。在你们的壮年,也是你们许多老师的晚年,或许早点或许晚点,你们将经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这是你们的幸运。作为法律人,你们应当也一定会有你们的贡献。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保有一颗不同凡响的心,你们的成功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临。
第四篇:转发《一颗散落的珍珠》
转发《一颗散落的珍珠》
非常感人,值得一读,特此转发,愿天下珍珠闪现应有光彩!
2013年11月18日临夏民族日报晩刊5版
一颗散落的珍珠
■马自东
在我的办公室的一个小柜子上一直摆放着一双手工非常精细的棉布鞋,我几乎每天能看到它。三年来,每当看到它的时候,我的本能和天职让我总是对刘晓同学的不幸感到无限惋惜。我总是默默地提醒自己,不管面对再多困难的学生,都要用足够的耐心和合适的方法积极地教育和引领他们,对他们的成长一定要尽最大努力,绝不留下任何遗憾。
刘晓是2010年我们学校自主招生来的,来自临夏西南片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里有五口人,父母、爷爷、妹妹和他。去他家招生的老师回来后告诉我,他们家里让刘晓上学的主要支持者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的近70岁的爷爷。他的父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不要说他照顾自己,就在平常的时候都需要刘晓的爷爷紧紧看管。刘晓父亲谁的话都不听,只怕爷爷一个人。爷爷有时候帮他的母亲干点农活,忙不过来一不留神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从家里逃走,苦得爷爷满山满洼地找,有时候一两天都找不到他的影踪。等终于找到他的时候,他可能就在隔壁人家的场院草垛里,或者在离家很远的山坡上、大树下,没日没夜地痴坐或睡觉。
据他母亲说,刘晓父亲的精神病是几年前乡上干部来家里,强行赶她去做了绝育手术后的当天夜里发作的。那天夜里他的母亲被乡上几个干部连推带搡地带走后,他的父亲蜷缩在自家偏房里,一整夜都没敢出来。他整夜一眼不眨、彻夜未眠,一直哭喊到天明。第二天,精神彻底不正常了。好在他们家有一个历经无数苦难的坚强的爷爷,一直在当家。在如此严重的遭遇面前,全家人平静的日子还是照样运转。困难并没有将他们家摧垮。
看着刘晓父亲整天疯疯癫癫的样子,有一天,爷爷把刘晓叫到面前说:“孩子,爷爷知道你喜欢读书。我可能等不到你成功的那一天,可爷爷今天告诉你,也请你记牢,我们这个没文化的穷家将来的命运就靠你改变了。只要你考上大学,爷爷死后才能闭上眼睛。”
刘晓听了爷爷的话,点了点头。早早懂事的他擦掉满面泪花,背起书包走出了低矮的柴门。从此他悄悄地在心底埋下一个夙愿,将来一定要遵照爷爷的嘱托,苦读书考大学,改变这个穷家的命运。
刘晓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厚道贤惠的农村妇女。丈夫患病后,料理精神病丈夫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爷爷的头上,而家里所有农活都由她一人承包了下来。就在他们家面临极度
困难的时候,大儿子刘晓从当地的初中学校顺利毕业了。这所学校离他们家不远,加上学校三年来也没收任何费用,他的初中读书阶段就这样比较轻松地结束了。刘晓非常喜欢读书,成绩始终在班里遥遥领先。尽管家里特别需要刘晓来帮忙,但爷爷还是坚持让孙子读书,希望将来能从孙子的身上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
刘晓初中毕业考试成绩是630分。这个成绩在他们县要数非常优秀。爷爷和妈妈得到他考了好成绩的消息后,高兴了好几天。可是考虑到读高中不像初中,还得需要给学校交学费、书费等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个家毫无经济来源,他们又一次烦恼起来。虽然本县的高中老师就在刘晓初中毕业考试一结束,就来到他家动员他去县里的高中就读。还答应给他免除书费、杂费等优惠条件。可是刘晓想到家里的窘况,想来想去,学校这个优惠条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家的后顾之忧。他经过详尽地计算,即使学校把书费、杂费全部免除了,也还需要一笔不小的生活费啊!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学校的招生老师走进了刘晓的家门。招生老师看了刘晓的成绩,又看到他家的困境,当场答应刘晓,他可以来我们学校珍珠班上学,学校不但给他免除一切学校的费用,而且给他每年解决2500元生活费。连续资助三年,直至他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还可以每年解决4000元后续资助,直至大学毕业。学校告诉他和他的爷爷、妈妈,这笔钱来自宝岛台湾很多爱心人士的爱心捐助。他们在我们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珍珠班,来资助许多临夏籍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的学生。学校已经有好几个这样的珍珠班,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刘晓和爷爷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当场决定来我们学校上学。
刘晓顺利地来到了我们学校,成了一名珍珠班的学生。当他想到接下来的三年读书生活,由于基金会的资助而不会给爷爷和妈妈增加额外负担时,一阵少有的喜悦涌上心头。2010年秋季,刘晓坐在学校西教学楼六楼教室靠窗边的座位上放眼望去,那一幢幢连片的高楼如森林般直插云霄。这样的读书环境就是他一直梦想的地方。他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爷爷的嘱托,全力以赴发奋读书,一定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他要创造机会让苦了一辈子从没走出过山沟的爷爷看看大城市的样子。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目标,最初几次检测,刘晓总是处于班级前几名的位置。让数学老师尤为吃惊的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竟然全班唯一考了满分。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在全年级近1000名学生中夺得第七名。这样骄人的成绩令他的所有科任老师一致看好他的前景。大家觉得他将来考一所名牌重点大学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了。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让全班同学每人给资助同学们的台湾爱心人士代表李先生写一份感谢信,刘晓的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李叔叔:
您好!我的名字叫刘晓,来自遥远的大山深处。我们那里由于贫困和偏远,曾和我一起读过小学的伙伴们现在已经辍学,到社会上去打工了。
刚升入初中时,我曾因为能够读中学而感到自豪。时间飞逝,一眨眼就要升入高中了,我必须面对辍学和上学两条道路的选择。当我即将选择辍学的时候,是您给了我继续读书的机会。在我们村子里读高中的学生共有三个,我就是其中一位。当听到我被录取为珍珠生时,我在喜悦中沉默着,脑海中一次次浮现出您慈祥的面孔。虽然我没有真正与您相见,但我想像当中的您的慈祥且充满爱的面容,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
当我每次听到别人称呼我为“珍珠生”时,您慈祥的面容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学生:刘晓
2010年9月16日
刘晓在信的字里行间真诚流露出他对台湾爱心人士代表李先生的无限感激之情。看得出来,当时的他多么珍惜这个难得学习的机会。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一想起爷爷对他的嘱托,他心潮澎湃,觉得现在的他离爷爷的殷切希望已经不太遥远了。三年后一所理想的大学内一定会有他刘晓的位置。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有一天,刘晓的班主任对我说,刘晓这次从家里回来后明显有些不正常,他的精神好像不对劲。他无缘无故地对班上好几个同学说他要杀他们。说完总是偷偷摸摸拿出一个小小的铅笔刀神秘兮兮地给他们看。于是班上同学们的情绪开始紧张和不安。他们总是觉得刘晓的举动、眼神和以前根本不一样了。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嘱托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安排班干部轮流监视刘晓的行动和表情,切实严防他在别人不防备时真的动手伤人。班主任回去不到一个小时,又马上疯跑到我的办公室。说刘晓的精神不正常得很明显了,他连老师的话都不好好听。特别是那呆滞的表情更让人害怕,也不和任何人说话。于是我将信将疑地来到了高一珍珠班的教室。
刘晓坐在靠窗户最后一张桌子上。别的同学都在忙碌地看书做作业。他一直不眨眼地望着窗外。我走过去,在他肩上轻轻一拍,他慢慢转过脸,呆滞地看着我。我问他:“刘晓,大家都学习,你怎么不学习?”他半天不回答。我又问了一次,他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话:“爸爸找不到了。”我没有听懂他的回答,于是又问:“你的爸爸怎么了?”他转过脸,望着远方,喃喃私语:“在哪里?在哪里?”
下午,我们经过商议,决定通知他的家长赶快来学校。可能是路途远的原因,直到傍晚快放学的时候,他的妈妈姗姗而来。焦急的班主任把刘晓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老师的介绍,也没有多说什么,既然这样,她还是先把孩子带回去在家休息几天再说。
一星期后的周一,刘晓在他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她说孩子在家整天埋头看书,也不和他们说话。一看见他的疯子爸爸,他的表情就开始变化,有时候突然嚎啕大哭。她说孩子老呆在家也不是个办法,她想还是把刘晓送来学校再试试看,如果真不行,再作打算。这一次我专门接待了他的妈妈。
我说:“孩子上次来学校前,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她说:“孩子爷爷最近身体不好,一直卧床不起,吃药打针。除了爷爷,谁都不害怕的刘晓的父亲整天乱跑乱叫。他不但不听难得周末回家的孩子的规劝和说服,反而有时候动手打孩子。刘晓上次回家的时候,他不拿起一根木棒打得刘晓半天趴在地上起不来。返校的前一天夜,孩子突然俯在我的怀里大哭不止。我问他,他前言不搭后语的说
话让我也突然害怕起来。
听了他母亲的话,我仿佛一下明白了好多。她临走的时候,我让班主任先给她预支了刘晓的生活费1000元,用于刘晓爷爷的看病吃药。我们也同意她把孩子留在学校,继续观察几天再说。后来几天的情况表明,这孩子的精神还是受到了一定原因的明显刺激。只是我们还无法断定这刺激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接下来他异常的表现令我们不得不再次通知他的妈妈来学校。
他的妈妈来了。虽然才不到一星期时间,自己疼爱的孩子患病的压力使她雪上加霜,她的着装明显不如上次,头发凌乱了好多。她阴郁的表情和语无伦次的言语告诉我们,这个农村女人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她的到来表明,她还没有被眼下的处境完全压垮。但是她的心灵煎熬程度我们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当班主任还没有说完这几天刘晓的情况,她爽快地说:“老师,我还是带回去吧。谢谢你们大家!”她几乎是带着哭声说出这句话的。说完,她牵起刘晓的手匆匆向校门走去。刘晓口里说着“我要读书,我要读书„„”就是不走。最终还是被他妈妈拽出了校门。
这一去,刘晓和他妈妈就再也没来过学校。我们估计孩子的病可能还是没有大的好转。要不,这个有爱有梦想的孩子是会回来读书的。我们大家也都带着极其遗憾的心情慢慢忘却了他们母子。
可是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的办公室的门上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就在我准备开口问她找什么人时,我突然认出来她就是刘晓的母亲。那个来自临夏西南片山区的普通的农村妇女。我马上把她请到了办公室。给她递了把椅子让她坐。她说:“校长,我不打搅你。我是专门给你送一份心意的。”说完,她从一个旧包里掏出了一双黑色条绒棉布鞋。她平静地说孩子在我们学校读了半学期书。虽然现在病了,再读不下去了。可是她觉得,班主任老师,还有校长对她的孩子照顾得太好了。她今天来是想给我送这双自己做的布鞋。她说:“你们城里人一般不穿布鞋,布鞋难看。但是有时候把布鞋当拖鞋穿穿,对身体是很好的。它透气,柔软,对脚好。”我还没有来得及说一句感谢的话,她就起身告辞了。她说两个精神病患者和身体一直不好的刘晓爷爷在炕上躺着,她必须赶快回去照料他们。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好酸。
转眼,日子到了2013年的7月。当年和刘晓同一个珍珠班的学生毕业了。全班56个同学中有38个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其余考进了省内外二本院校。刘晓当年的同桌马冬冬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
有一天,班主任拿着一份当年学生初次来学校时的花名册给我看,他说:“校长,你看看,我们这届珍珠班只有辍学回家的刘晓一个人没能上大学,其余都考走了。刘晓多遗憾啊!”说完,他把那本已经保存了三年的花名册递给我。全班56个学生的名字都排列在上面,刘晓的名字排在第三的位置。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已经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意思可能是表示这个学生已经不是他的班的学生了。
手拿着花名册,我的眼睛透过窗外,看见许多学生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我似乎觉得刘晓就在他们中间。我问班主任:“你还听到什么关于刘晓同学的病情和他们家的消息了吗?”他告诉我说,半年前的一个夜晚,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里对方说了
半天,他终于听出来,打电话的就是当年的刘晓。刘晓告诉他,他的病好了许多,现在临夏市一家餐厅打工,每天吃得也很好,还算比较愉快。他向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问好。说自己离开学校后,只要情绪稳定,他就特别想念同学和老师们,还有校长。他说等他的病好起来后,他还是想来学校上学。最后他问班主任老师,要是他来了,学校还要不要他。班主任给了他一个明确的回答,只要病好了,什么时候来上学,学校永远要他。而且他仍然是相应年级珍珠班的学生。听了他的回答,电话那头说话声变成了哭声。电话就在哭声中挂断了。从那以后,刘晓再也没有打来一次电话。
后来据班主任老师说,他的班上有几个同学自发去刘晓家看他。回来告诉班主任,刘晓的病还是不见好转。他们在村子看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完全认不出班里的同学们了。他和一群小孩儿在一块空旷的场院里疯玩,根本没有理睬他们。刘晓的爷爷告诉他们,他借了5000元钱带刘晓去兰州看了一次病,但是效果不大,那次回来后再也没有去看。爷爷说家里困难,没有经济来源,看不起病。现在刘晓和他的同样病情的爸爸都由爷爷一个人照看。农活由他的母亲一人张罗。
不久前,刘晓老家那个村子来了一位家长,是送学生的。我借机问他可曾知道一个叫刘晓的孩子。他说他很熟悉他们家的情况,说那孩子患了病后一直不见好转。给本来很穷的家庭带来了灾难。好在那孩子的爷爷硬朗刚强,一直在照看着全家。他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现在可能有一些低保了。但给孩子看病还是有困难的。那个家的支柱就是他们的爷爷。一个月前,75岁的爷爷去世了,真不知他们家以后可怎么过下去。学生家长说完,就和我告别,转身走了。我的心情却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我知道,作为校长,我的责任和权限仅限于学校和在校就读的孩子。但是对于这个早已走出学校的不幸的孩子面临的遭遇,我很同情。我觉得我有责任去他家看看他,看看今天的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虽然考上名牌大学是他当初的梦想,今天看来,这个梦想对于刘晓来说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我突然决定,我要跑一趟刘晓的老家,去看看他,去看看他的父母。
文已拜读,感慨万千······“我突然决定,我要跑一趟刘晓的老家,去看看他,去看看他的父母。”作为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你说到做到了;作为校长,关注每一位失学学生,你继好局长 王建军后,做到了;你还觉得我们的能量是多么的有限,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知晓后伸出援手,帮助像刘晓这样遭遇不幸而身处困境的学生。下次若还要去,就请叫上我,我陪你一起去!甘肃临夏慕容丰
第五篇:一颗热忱的心
浅谈教师作风建设
珠市中心小学
李琼刚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充斥着各行各业,日趋白热化。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和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就必须建立一支有知识素养、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为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搞好教育战线的行风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教兴国、师德师风尚佳”的氛围。多年来教育系统的相关部门组织的以及我校的每周一的思想政治业务学习会上,各级领导、校长为我们做了一场又一场极富教育意义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报告。聆听了这些优秀而富有启迪意义的个人先进事迹、师德师风报告后,我深受感动,倍受启发。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在职在岗的我们应如何去构建自己的师德形象,从而以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履行好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呢?祖国历史先哲韩愈在其文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感知,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还要启迪学生心灵,为他们 的崇高理想布道等。根据先人的旨意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事迹及报告会等。我个人认为做好师者的表率及塑造自我职业的良好形象,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好人品,人品是我们每个人做好人的坚实基础,作为教师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思想、规范,从中练就自己的良好人品,完成自我心灵的塑造。具备完善的人格,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努力做到“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奋斗。
其次,拥有真挚的关爱,师爱是一切爱中最为无私的爱。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实的生活中,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随时都会影响其学习,曾看到相关文章说:当前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经济困难所致。除了政府、社会给予救助外,我们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其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提供一些学习用品,使其感受到老师在关爱他(她),从而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争取上进;有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残疾,同样常会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感到关爱的温暖而没 有受冷落、遭嫌弃的感觉,从而鼓起勇气,奋发前行。
再次,教师应具备务实的作风和渊博的学识,对于任何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投入极大的热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实效,走向成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性要强,才能有实效;有准备的操作好每一节课,有机的结合好课内外的知识点;做好教学课后的反馈工作,批改好学生作业,收集信息,及时总结,避短扬长。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具有实效的工作方法,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人们还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一桶水是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眼奔涌而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方可满足学生不断吸吮知识琼浆玉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孜孜不倦的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不仅要在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所建树,有所突破,而且要在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上广泛探索、积累。
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和资源的利用能力,我们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 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通过科研创新来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应该具有创新能力,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大胆创新,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举措,方式、方法。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党和人民对我们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不懈追求,做到业务精通、学识渊博、理想崇高、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去肩负起我们应该肩负的神圣职责,贡献自己一份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