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级口译考试大纲
本部分为客观试题。阅读材料均选自英语原版书刊,共6—8篇文章。试题形式为选择题。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词汇量,推理与释义能力以及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相关的知识。
(4)选材原则
(a)以中等难度阅读文章或摘录等材料为主。
(b)内容与题材可多种多样,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难度适中。
(c)每篇文章长度在350~500词,文章总长度为3000词左右。
3.英译汉本部分测试时间为30分钟
(1)测试要求
要求应试者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英语书刊上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速度为每小时340词左右。译文要求忠于原意,语言流畅。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170词左右的英译汉文章或段落一篇。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对英汉翻译技巧与能力的掌握。
(4)选材原则
(a)英译汉选材取自英语报刊或书籍。
(b)文章或段落的内容具有普遍性或现实意义,难度宜适中。
4.汉译英本部分测试时间为30分钟
(1)测试要求
要求应试者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介绍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等的文章或段落。速度为每小时340词左右。译文应忠于原意,语言通顺。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词左右的汉译英文章或段落一篇。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对汉英翻译技巧与能力的掌握。
(4)选题原则
(a)汉译英选材取自中文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以及现实意义,难度宜适中。
5.口语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英语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语调、措辞与句法、语句的连贯与说话的流利度。
(2)题型
可采取以下任何一种:
(a)按所给题目的要求作命题发言。
(b)按所给图表或图片及要求作叙述或发表评论。
(c)按所给书面短文(长度为300词左右)和要求回答问题或发表评论。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4)选材原则
口语题目应带有普遍性,为考生所熟悉,也可给出带有争议性的辩论题目。
6.口译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基本技巧。口译应准确传达原话意思,注意语气表达,语音语调正确,用词与句法基本准确,保持说话的流利与速度。
(2)题型
口译采用段落翻译。翻译量为四段,每段长度在140词左右。逐句翻译,每一句英语或汉语后有15—30秒间隙供口译。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能力。
(4)选材原则
(a)在致词、讲话、讲座等口语体的文字记录材料中选取口译材料。
(b)口译材料的题材应带有普遍性,紧扣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内容,但深度与难度宜适中。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大纲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经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确认的紧缺人才岗位资格培训项目之一。
英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外资机构、涉外单位等考核与遴选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人才。
凡获得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者均具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和基本口译技能,可从事一般话题的口译工作。
据此,本大纲规定了以下考试原则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
根据大纲要求,检查考生是否具备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语言技能。凡通过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含笔试和口试)的考生,可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二、考试的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标准化考试。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笔试,第二阶段为口试。只有通过笔试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口试。笔试包括听力、阅读、英译汉和汉译英;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
三、考试时间与命题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于3月和9月举行笔试,并择时举行口试。笔试和口试由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负责命题与实施。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根据口译特点,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测试力求科学、客观、可行。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阶段的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35%,主观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65%;第二阶段口试全部是主观试题。
五、考试内容
第一阶段笔试分四个部分,依次是: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第三部分:英译汉;第四部分:汉译英。总考试时间为l50分钟,其中听力45分钟,阅读45分钟,英译汉30分钟,汉译英30分钟。第二阶段口试分两个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1.听力
听力测试分三个部分:听写、听力理解和听译。
1-A.听写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所听英语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填写出试题中的空缺部分。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听写文字内容长度为300个词左右,听一遍。语速为每分钟130个词左右,试题中有20处标号的空缺部分要求考生填写,填写部分的词语、短语长度为l至4个词。听写内容播放后有2~3分钟的间隙供考生填写。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听力理解、短时记忆及笔录能力。
(4)选材原则
(a)在一般话题范围内选材,体裁多样,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
(b)听写内容的语言难度和词汇量适中。
1—B.听力理解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一般话题范围内,能听懂英语讲座、广播或电视短片以及交际场合中的英语会话、对话和讲话,理解说话者的主要含意。
(2)题型
听力材料有单句陈述,也有讲话、对话(采访)、广播、讲座等类型。语速为每分钟l50个词左右。试题形式为选择题,每一节听力材料后有一至数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后有l5秒左右的间隙,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通过听力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选材原则
(a)单句长度为25个词左右,句子结构一般不超过两个分句。
(b)对话、讲话、讲座内容题材与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有关,难度适中。
1—C.听译(英-汉)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听懂和理解原话的基础上,译出其主要内容。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听译内容分为单句和段落两个部分。单句长度为25个词左右,段落为80个词左右,朗读一遍。单句后有45~60秒、段落后有l50~200秒的间隙供考生笔译。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听力理解、短时记忆、笔录和翻译能力。
(4)选材原则
(a)内容多种多样,难度适中。
(b)选自一般话题并以口语体为主的材料。
2.阅读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熟练阅读英语原文篇章、摘录、说明、书信、纪要、广告等的能力。
(2)题型
本部分为客观试题。阅读材料均选自英语原版书刊,共6~8篇文章。试题形式为选择题,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概括中心思想能力、推理与释义能力、词汇量以及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相关的知识。
(4)选材原则
(a)以中等难度阅读文章或摘录等材料为主。
(b)内容与题材多种多样,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
(c)每篇文章长度约为500个词,全部文章总长度为3000个词左右。
3.英译汉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英语书刊上的文章。速度为每小时340个词左右。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意,语言流畅。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个词左右的英文文章或段落一篇。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英译汉的技巧与能力。
(4)选材原则
(a)材料取自英语国家的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及现实意义,难度适中
4.汉译英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介绍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等的文章或段落。速度为每小时340个词左右。译文应忠实于原意,语言通顺。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个词左右的中文文章或段落一篇。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汉译英的技巧与能力。
(4)选材原则
(a)材料取自中文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以及现实意义,难度适中
5.口语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英语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的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语调、措辞、句法、语句的连贯与说话的流利度。
(2)题型
可采取以下任何一种:
(a)按所给题目的要求作命题发言。
(b)按所给图表及要求作叙述或发表评论。
(c)按所给书面短文(长度为300个词左右)和要求
回答问题或发表评论。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英语词汇量?
(4)选材原则
供命题发言的题目带有普遍性或争议性,为考生所熟悉。
6.口译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口译基本技能,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基本技巧。口译应准确、流利地传达原话意思,语音语调正确,用词与句法基本准确。
(2)题型
口译采用段落翻译或对话翻译:段落翻译量为四段,对话翻译量为一段;英译汉与汉译英总量为650个词左右,每一句段的英语或汉语后有l5~30秒的间隙供考生口译。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译汉、汉译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4)选材原则
(a)从一般话题范围内的对话、致辞、讲话、讲座等材料中选取口译材料。
(b)V1译材料题材带有普遍性,围绕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内容,难度适中。
7.笔试项目一览表
8.口试项目一览表
第二篇:中级口译考试大纲
中级口译考试大纲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经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确认的紧缺人才岗位资格培训项目之一。
英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外资机构、涉外单位等考核与遴选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人才。
凡获得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者均具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和基本口译技能,可从事一般话题的口译工作。
据此,本大纲规定了以下考试原则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 根据大纲要求,检查考生是否具备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语言技能。凡通过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含笔试和口试)的考生,可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二、考试的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标准化考试。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笔试,第二阶段为口试。只有通过笔试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口试。笔试包括听力、阅读、英译汉和汉译英;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
三、考试时间与命题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于3月和9月举行笔试,并择时举行口试。笔试和口试由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负责命题与实施。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根据口译特点,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测试力求科学、客观、可行。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阶段的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35%,主观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65%;第二阶段口试全部是主观试题。
五、考试内容
第一阶段笔试分四个部分,依次是: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第三部分:英译汉;第四部分:汉译英。总考试时间为l50分钟,其中听力45分钟,阅读45分钟,英译汉30分钟,汉译英30分钟。第二阶段口试分两个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实考试卷汇编及解析套餐 1.听力
听力测试分三个部分:听写、听力理解和听译。
1-A.听写(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所听英语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填写出试题中的空缺部分。(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听写文字内容长度为300个词左右,听一遍。语速为每分钟130个词左右,试题中有20处标号的空缺部分要求考生填写,填写部分的词语、短语长度为l至4个词。听写内容播放后有2~3分钟的间隙供考生填写。(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听力理解、短时记忆及笔录能力。(4)选材原则
(a)在一般话题范围内选材,体裁多样,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b)听写内容的语言难度和词汇量适中。
1—B.听力理解(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一般话题范围内,能听懂英语讲座、广播或电视短片以及交际场合中的英语会话、对话和讲话,理解说话者的主要含意。(2)题型
听力材料有单句陈述,也有讲话、对话(采访)、广播、讲座等类型。语速为每分钟l50个词左右。试题形式为选择题,每一节听力材料后有一至数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后有l5秒左右的间隙,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通过听力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4)选材原则
(a)单句长度为25个词左右,句子结构一般不超过两个分句。
(b)对话、讲话、讲座内容题材与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有关,难度适中。
1—C.听译(英-汉)(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听懂和理解原话的基础上,译出其主要内容。(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听译内容分为单句和段落两个部分。单句长度为25个词左右,段落为80个词左右,朗读一遍。单句后有45~60秒、段落后有l50~200秒的间隙供考生笔译。(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听力理解、短时记忆、笔录和翻译能力。(4)选材原则
(a)内容多种多样,难度适中。
(b)选自一般话题并以口语体为主的材料。
2.阅读(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熟练阅读英语原文篇章、摘录、说明、书信、纪要、广告等的能力。(2)题型
本部分为客观试题。阅读材料均选自英语原版书刊,共6~8篇文章。试题形式为选择题,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概括中心思想能力、推理与释义能力、词汇量以及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相关的知识。(4)选材原则
(a)以中等难度阅读文章或摘录等材料为主。
(b)内容与题材多种多样,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
(c)每篇文章长度约为500个词,全部文章总长度为3000个词左右。
3.英译汉(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英语书刊上的文章。速度为每小时340个词左右。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意,语言流畅。(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个词左右的英文文章或段落一篇。(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英译汉的技巧与能力。(4)选材原则
(a)材料取自英语国家的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及现实意义,难度适中。
4.汉译英(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介绍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等的文章或段落。速度为每小时340个词左右。译文应忠实于原意,语言通顺。(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个词左右的中文文章或段落一篇。(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汉译英的技巧与能力。(4)选材原则(a)材料取自中文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以及现实意义,难度适中
5.口语(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英语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的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语调、措辞、句法、语句的连贯与说话的流利度。(2)题型
可采取以下任何一种:
(a)按所给题目的要求作命题发言。
(b)按所给图表及要求作叙述或发表评论。
(c)按所给书面短文(长度为300个词左右)和要求 回答问题或发表评论。(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英语词汇量?(4)选材原则
供命题发言的题目带有普遍性或争议性,为考生所熟悉。
6.口译(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口译基本技能,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基本技巧。口译应准确、流利地传达原话意思,语音语调正确,用词与句法基本准确。(2)题型
口译采用段落翻译或对话翻译:段落翻译量为四段,对话翻译量为一段;英译汉与汉译英总量为650个词左右,每一句段的英语或汉语后有l5~30秒的间隙供考生口译。(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译汉、汉译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4)选材原则
(a)从一般话题范围内的对话、致辞、讲话、讲座等材料中选取口译材料。(b)V1译材料题材带有普遍性,围绕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内容,难度适中。
第三篇:英语中级口译大纲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最新版)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经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确认的紧缺人才岗位资格培训项目之一。英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外资机构、涉外单位等考核与遴选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人才。凡获得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者均具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和基本口译技能,可从事一般话题的口译工作。据此,本大纲规定了以下考试原则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
根据大纲要求,检查考生是否具备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语言技能。凡通过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含笔试和口试)的考生,可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二、考试的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标准化考试。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笔试,第二阶段为口试。只有通过笔试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口试。笔试包括听力、阅读、英译汉和汉译英;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
三、考试时间与命题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于3月和9月举行笔试,并择时举行口试。笔试和口试由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负责命题与实施。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根据口译特点,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测试力求科学、客观、可行。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阶段的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35%,主观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65%;第二阶段口试全部是主观试题。
五、考试内容
第一阶段笔试分四个部分,依次是:
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第三部分:英译汉;第四部分:汉译英。
总考试时间为l50分钟,其中听力45分钟,阅读45分钟,英译汉30分钟,汉译英30分钟。
第二阶段口试分两个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1.听力 听力测试分三个部分:听写、听力理解和听译。
1-A.听写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所听英语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填写出试题中的空缺部分。(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听写文字内容长度为300个词左右,听一遍。语速为每分钟130个词左右,试题中有20处标号的空缺部分要求考生填写,填写部分的词语、短语长度为l至4个词。听写内容播放后有2~3分钟的间隙供考生填写。(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听力理解、短时记忆及笔录能力。
(4)选材原则
(a)在一般话题范围内选材,体裁多样,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b)听写内容的语言难度和词汇量适中。1—B.听力理解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一般话题范围内,能听懂英语讲座、广播或电视短片以及交际场合中的英语会话、对话和讲话,理解说话者的主要含意。
(2)题型 听力材料有单句陈述,也有讲话、对话(采访)、广播、讲座等类型。语速为每分钟l50个词左右。试题形式为选择题,每一节听力材料后有一至数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后有l5秒左右的间隙,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通过听力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选材原则
(a)单句长度为25个词左右,句子结构一般不超过两个分句。
(b)对话、讲话、讲座内容题材与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有关,难度适中。
1—C.听译(英-汉)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在听懂和理解原话的基础上,译出其主要内容。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听译内容分为单句和段落两个部分。单句长度为25个词左右,段落为80个词左右,朗读一遍。单句后有45~60秒、段落后有l50~200秒的间隙供考生笔译。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听力理解、短时记忆、笔录和翻译能力。
(4)选材原则
(a)内容多种多样,难度适中。
(b)选自一般话题并以口语体为主的材料。2.阅读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熟练阅读英语原文篇章、摘录、说明、书信、纪要、广告等的能力。
(2)题型 本部分为客观试题。阅读材料均选自英语原版书刊,共6~8篇文章。试题形式为选择题,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概括中心思想能力、推理与释义能力、词汇量以及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相关的知识。
(4)选材原则
(a)以中等难度阅读文章或摘录等材料为主。
(b)内容与题材多种多样,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
(c)每篇文章长度约为500个词,全部文章总长度为3000个词左右。3.英译汉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英语书刊上的文章。速度为每小时340个词左右。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意,语言流畅。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个词左右的英文文章或段落一篇。(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英译汉的技巧与能力。
(4)选材原则
(a)材料取自英语国家的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及现实意义,难度适中。4.汉译英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介绍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等的文章或段落。速度为每小时340个词左右。译文应忠实于原意,语言通顺。
(2)题型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70个词左右的中文文章或段落一篇。(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汉译英的技巧与能力。
(4)选材原则
(a)材料取自中文报刊或书籍。
(b)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遍性、社会性以及现实意义,难度适中。
5.口语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英语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的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语调、措辞、句法、语句的连贯与说话的流利度。
(2)题型
可采取以下任何一种:
(a)按所给题目的要求作命题发言。
(b)按所给图表及要求作叙述或发表评论。
(c)按所给书面短文(长度为300个词左右)和要求 回答问题或发表评论。
(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语口语技能。(4)选材原则 供命题发言的题目带有普遍性或争议性,为考生所熟悉。6.口译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具备口译基本技能,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基本技巧。口译应准确、流利地传达原话意思,语音语调正确,用词与句法基本准确。
(2)题型 口译采用段落翻译或对话翻译:段落翻译量为四段,对话翻译量为一段;英译汉与汉译英总量为650个词左右,每一句段的英语或汉语后有l5~30秒的间隙供考生口译。(3)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英译汉、汉译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4)选材原则
(a)从一般话题范围内的对话、致辞、讲话、讲座等材料中选取口译材料。(b)V1译材料题材带有普遍性,围绕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内容,难度适中。[注]:笔试通过方可参加口试,笔试通过者在两年内有4次机会参加口试
第四篇:中级口译考试段落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这一简单定义的含义使文化包括了这样一些内容,即一个民族的风俗、传统、社会习惯、价值观、信仰、语言、思维方式以及El常活动。文化还包含了文明史。从广义上说,有两种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具体的、可见的,而精神文化则比较蕴蓄、比较抽象。
Culture means 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a people.This simple definition implies that culture refers to the customs, traditions, social habits, values, beliefs, language, ways of thinking and daily activities of a people.It also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In the broad sense,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ulture, that is,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Material culture is concrete and observable, while spiritual culture implicit and abstract.由于人类语言是文化的直接表现,所以第二语言的学习涉及了第二文化的学习。第二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并了解他们所学语言的文化内容。包括理解外族文化的价值观,掌握外族文化的礼仪,了解外族文化与本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Because human language is a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nvolves learning a second culture.For the teacher of a second language, he or she should make sure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y are learning.This includes understanding the values of the target culture, acquiring a command of the etiquette of the target culture and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culture and the students' own culture.随着学生外语学习的深化,他们会增进对所学语言民族的文化特征的认识。这种开阔了的文化认识可以涉及文化的所有方面:外族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外族社会的地理、历史、经济、艺术和科学等。我们知道,每个民族的文化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礼仪规范。因此,学生在上外语课时应该学习操目标语的民族那些恰当得体的礼仪规范,学习如何理解陌生的文化习俗,学习在与外族人交际时应有的言谈举止。
As students progress through a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 it is expected that they will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akers of the language under study.This broadened cultural knowledge may touch on all aspects of culture, the people's way of life as well as the geographic, historical, economic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aspects of the target society.We know that each culture has different etiquette patterns.And therefore, in a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students should learn the appropriate etiquette patterns expected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country where the target language is spoken.Students should also learn how to interpret unfamiliar cultural conventions and how to act appropriately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the persons of the foreign culture.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逐渐崛起成为政治经济强国,海外人士学习汉语的现象与日俱增,海外孔子学院也成了人们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首选之地。//通过学习汉语,他们对这个和自己文化大相径庭的古老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有机会了解中国的哲学、艺术、医学、饮食文化,亲身体验这个文明古国的风采。//作为第二文化,中国文化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观。可以说,这个潮流方兴未艾 As china is rising a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world power, thanks to its three-decad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overseas countries start to learn Chinese and turn to a Confucius Institute in their own countries as their first choice for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learners concurrently develop their interest in this ancient land,whose civilization is so vastly different from theirs.And during the learning progress,the learners hav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bout Chinese philosophy, art, architecture, medicine and catering culture and experience first-hand the splendors of this venerable civilization.// Meanwhile, Chinese culture has enriched the life and world outlook of the learners.This trend, so to speak, is gathering momentum and is there to stay 越来越多的学习汉语的美国人除了对中国菜肴赞不绝口之外,也在尝试针灸,草药和武术。//他们也看功夫电影,学习东方时装潮流和手工艺,不知不觉的在日常生活中谈及中国的点心,人参、银杏,乌龙茶等。目前在美国最热门的中国文化是道家学说和有着神秘色彩的风水学。
It'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apart from their love for Chinese cuisine, more and more American learners of Chinese language are turning to Chinese acupuncture,herbal medicines, martial arts.// They are also interested in kongfu films, fashions and crafts.Seemingly outlandish words such as dimsum, ginseng, gingko, oolong cha have crept into their everyday language.The latest Chinese cultural icons to make its impact there are Taoism,and ancient school of thought, and fengshui, an ancient art of placement.//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大学将如何通过旨在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呢?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变数的社会,大学又将如何培养那些善于取精用弘的学生呢?//今天我演讲的重点是大学创新与研究的作用,因为创新是大学精神之所在,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和新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与研究紧密相连。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可以探寻新知识、带来新发现的氛围,将教学与研究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可以培养一批活跃在探索前沿、聪颖开放的青年才俊。//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向社会传播发明创造的知识。
What will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be in this globalized economy? How will the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society through innovation that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pport economic growth? How will they prepare their graduates who will extract the best and explore the greatest in this increasingly complex society?//Most of my remarks will focus on the roll of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 since that is university spirit ,as well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new technologies.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re tightly linked to research.Our education program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students are learning in anatmosph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ursuit of new knowledge and process of discovery.An interrelated educational program will create a flow of young, bright and uninhibited minds to work on the frontier of discovery.//The process of graduation will disseminate the knowledge of new discoveries and innovations.大学最的使根本的使命就是创造新知识,虽然大学所创造的新只是有时会立即产生实际应用价值,但这决不是大学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将获取实际应用价值的目标定位大学的主要目标是一种短视行为。基础研究也同样是大学的使命,而且大学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选对人是确保创新型研究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选人要选三种人: 第一种人是浮想联翩的思想家,第二种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探索家,第三种人是不受常规约束的实 干家。//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a university is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which sometimes has immedi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s.But that can never be the only goal.And making it a primary goal will frequently be short-sighted.Basic contributions to knowledge should be valued for being exactly that.Our university has an almost unique role in fostering such contribution.//Choosing the right people is the first and perhaps the most crucial step in ensuring an innovative environment.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that can be important.The first class of inpiduals consists of fanciful visionaries.The second class of important people in innovative environment consists of revolutionary explorers.The third class of inpiduals consists of uninhibited executors.//
第五篇:中级口译
我认为AIG作为中国的创新者之所以会成功取决于它四个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愿意试验和用新的商业模型和产品去冒险;对于开发本土雇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视;以及我们想要同时帮助中国用户和AIC的渴望。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昌盛是至关重要的时代。用老方法做生意的确很舒服,但是创新是困难的因为它通常意味着改变。创新需要新想法,新流程和新组织。新的科技和方法可以激进地改变一个现有的市场,创造出新客户和竞争对手。但是优秀的领导力,长期的战略以及优秀的人才可以管理住创新以及其所携带的颠覆。胡锦涛主席在今年年初说过:“创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少女同样不被鼓励成长成成年人。年龄增大是一个巨大的禁忌。虽然男孩子们被允许且鼓励成长为成熟的成年人,女孩子们被鼓励继续做小女孩,保持被动和依赖,永不长大。莫名地被放在了这个进退两难之境,她们既要性感又要冰清玉洁,富有经验而又要天真烂漫,充满诱惑又要纯情。
大学的角色必须是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探索的鼓励着。我们必须确保能够将学术探索得到的好处转移到学府的墙外,让他们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提供高等教育的学府已经存在超过了800年,但是研究机构可能只存在了一半的时间。即便如此,我们所做的研究已经进化并且获得了比我们教学任务要大得多的改变。显然,这个改变很可能会继续下去。
我已经讲过大学创造和传递知识的角色。你或许会问我对于大学的梦想和预测是怎样的。我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斯坦福渡过,并且去了好几次硅谷,但是我总是会回到大学里来。我回来,是因为我有跟斯坦福第一届校长David Starr Jordon相同的观点:他对于研究和教学的整合是真心相信的,以及相信学生从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新知识和研究的学者那里学习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最棒的地方就是,它是一个珍惜并且要求个人责任的地方。对于责任的鼓励并非意味着想找替罪羊,而是良心。并且即便它需要牺牲,它带来的是更加深层的满足感。我们并非从选择而是从承诺中找到生命的满足。并且我们发现孩子和社区是让我们获得自由的承诺。
美国是慷慨的,强大的,好的,并不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自己,而是因为我们的信念是超越自己的。当这个公民意识不在了,没有政府组织可以取代它。当它在的时候,没有罪孽可以撼动它。
Culture means the way of living of a nation.This simple definition lets culture embrace these elements, which are a nation’s customs, traditions, social habits, value system, faith, language, way of thinking and daily activities – they are all under the area of culture.Culture also includes cultural history.On a macro level, there are two cultures: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Material culture is concrete and tangible, while spiritual culture is somehow subtle and abstract.As a resul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second language in transmitting the second culture, dig deeper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for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its important bridging and connecting function.In today’s world, environmentalism is a common concern among governm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dustries.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rates of sea level’s rising and deforestation are unprecedented;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the distinction of specifie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green house effect, acid rain and land desertification have already severely impacted on humans’ living conditions and health.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ina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ist activities while trying preserving its own environment, promote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ist collaborations, and faithfully commits to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All of these strongly showcase how sincere and determined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are to protect the global environment.These problems deserve every one of us’ attention, because they can impact on everyone’s quality of living.These problems originate from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They are national and even international problems.These problems are accompanied b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we can not avoid them, but the only way out is to learn to deal with them.The changing society not only brings us problems, but also brings us opportunities.Change could be thought of as constant births of changes and crises, but we view challenges as the opportunities to build a better society.In Chinese, “crisis” consists of two Chinese characters “danger” and “opportunity”.So crisis also breads opportunities.China’s social changes have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society but also have brought people more opportunities.In today’s age when global economy is more and more integrated, let us face challenges, embrace opportunities, take responsibilities, and build a better future together.The vibrant growth of martial art can be attributed to not only its own charm but also those martial art masters who were also early emigrants abroad.The older generation of martial artists spread the seeds of martial art oversea, rooting martial art-a sport that can not only self-defend but also build shapes – in new grounds.Today, skilled martial artist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number of martial art lovers is also growing everyday.说话者用有限的规则组合来创造和理解有限的句子组合。这些规则组成了一个语言的语法,是你在习得这个语言的时候学习到的。一个语言的语法包括发音系统,词如何被组合成词组和句子,以及音和含义如何被关联的方法。
语言的知识,或者说语言表达能力,是跟语言的行为,或者说语言表达,不同的。如果有天你醒来决定不说话,你依然拥有你语言的知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语言,你没法说它;不过如果你知道这个语言,你可以选择不讲话。
但我们的“程序”远更复杂,以至于我们要把“思考”定义为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科学和科技的创造力。这个意义上来说,计算机肯定没法思考。但的确,如果一台计算机能被弄得足够复杂,它可以跟我们一样有创造力。如果它能和人脑一样复杂,它就和人脑一样,并且能做一切人脑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