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群英荟萃,共享胃肠肿瘤微创治疗新观念

群英荟萃,共享胃肠肿瘤微创治疗新观念



第一篇:群英荟萃,共享胃肠肿瘤微创治疗新观念

群英荟萃,共享胃肠肿瘤微创治疗新观念

——我院成功承办甘肃省胃肠肿瘤腹腔镜微创治疗高级研讨班

11月19日上午,由我院承办的“2016年甘肃省胃肠肿瘤腹腔镜微创治疗高级研讨班”,在庆阳市正阳国际酒店顺利召开。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达明绪,胸外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苟云久,乳腺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黄海云等专家莅临庆阳传经送宝。来自庆阳市、县、区的领导、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我院党支部书记钱映华主持,院长王振运致辞。会议全方位介绍了近年来胃肠、结直肠、肝胆胰脾、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对微创外科的治疗经验进行推广和讨论。达明绪、苟云久、黄海云、刘天祥、邱志胜、邱志胜分别作了《围术期规范化管理-快速康复外科》《微创技术在胸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直肠癌诊治思维及手术技巧》《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技巧》专题学术讲座。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在研讨会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临床,着重于肿瘤手术、规范化治疗及进展,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自身手术技巧有很大的帮助,是一场思想盛宴和学术大餐。

本次大会在精彩而热烈的讨论声中圆满结束,极大推动了我院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市微创外科技术的创新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为我市各个医院共同发展,共谋医疗事业新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外科综合实力强劲、团队蓬勃向上,已开展庆阳市第一例3D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腔镜下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医院为了实现医疗质量水平、医疗服务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医院综合实力“四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将借助国家新的政策导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逐步建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技术一流”的三级综合医院,努力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满意、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委员

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委员

影像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低能核素,碘-125和钯-103两个新型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特别是在数字影像的发展及伴随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技术的进步,形成了现代肿瘤微创治疗的新技术。

放射性粒子治疗属于肿瘤微创治疗范畴,通过影像引导实现肿瘤局部内照射,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势,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规范化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粒子引进中国已经有十年的历程,2001年我国企业自主研制成功碘-125粒子、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和植入器等,中国学者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尝试、在颅内肿瘤、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肝癌、肝转移癌、胰腺癌、复发直肠癌和椎体肿瘤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随着临床工作的广泛开展,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及问题,2009年中国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粒子治疗的管理规范,把粒子治疗列为三类医疗项目,理由是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规范的临床研究证明。因此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美丽的广东东莞凯景酒店召开《首届中国粒子高峰论坛》,召集全国的粒子治疗专家一起启动一些病种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为粒子治疗寻找循证医学证据。这样可以大大提升了我国放射性粒子治疗领域在国际肿瘤学界的地位和学术水平。使粒子治疗早日进入肿瘤治疗的指引,进入肿瘤治疗的主流手段,为粒子治疗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首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已按章程完成了本届委员会的任务,已届满,根据总会的要求进行换届选举,在本次会议上进行。望所有委员参加,另外新的有意愿为粒子治疗工作尽力的专家也可以参加。我们会根据您在粒子治疗工作中的贡献增补一部分委员。为了培养粒子治疗的新生力量,这次会议补充一部分的青年委员,40岁以下的学者,经粒子治疗分会推荐,专业委员会批准授予。

本次会议还有精彩主题和大会报告,介绍当前国内外肿瘤粒子治疗领域最前沿、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欢迎开展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外科、放疗科、介入治疗科、内科、影像科和核医学科等积极参加。

大会执行主席 张福君 王俊杰

大会名誉主席(Advisory Committee)吴沛宏

大会主席(Chairman)张福君 王俊杰

组织委员会(Organizing Committee)主任(Chairman)陆骊工、朱康顺、黄金华、聂大红、柴树德、盖宝东、牛立志、肖跃勇、姚 波、胡效坤 委员(Member)

张福君、史季桐、郑广君、王若雨、王娟、李庆霞、柳力军、戴浩洁、李家开、黄明、林延鹏、顾玉明、王荣福、李玉宝、崔雅丽、孙新臣、刘冰熔、安虎杰、张大析、胡江、周志刚、李伟明、李玉、秦庆亮、刘元伟、王阁、杨瑞民、朱丽红、张宗春、李成利、陈高峰、丁学强、安永恒、高万勤、徐浩、梁克明、姜平、伍伯聪、江新青、孙研、王晓波、何报宁、程敬亮、刘增义、毕晾佳、程红岩、江澜、邹卫、程玉峰、张元生、曲兴龙、穆永旭、高剑波、张洪亮、靳风烁、李祀松、赵斗贵、李俊龙、李新民、陈云海、郭金和、夏建国、金震东、孙自勤、茅乃权、孙贵银、孙继泽、王大伟、王辉、冯华松、马庆杰、孙继泽、王文辉、汪步海、杨志杰、余建军、付少兵、罗植权、徐辉雄、王波、唐程福、邓运宗、吴轩、覃谦、彭齐荣

学术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主任(Chairman)王俊杰、张福君、张建国、范卫君、张红志、修典荣、黄毅、向华、周伟生、陈俊辉 委员(Member)

马学真、高剑波、冯威健、曲兴龙、王文辉、徐浩、秦庆亮、程敬亮、孙尧、高万勤、张杰、冉维强、袁慧书、杨瑞杰、布静秋、杨勇、许勇、张海钟、张汝森、李挺、付改发、雷光焰、黄学全、王振豫、柯明耀、马庆军、郭廷

九、李险峰、冯贵生、邹德环、王耀明、武云、白静、甄鹏、吴锦昌、周正、王继英、洛小林、朱京丽、俞炎平、曹秀峰、马旺扣、王洪武、刘瑞宝、王昆、孙峰、张阳、叶鑫、马胜利、谢建平、周芳坚、李家开、白海山、王彦斌、刘勇谋、冯威健、张志民、许明、李镝、朱勇、李辉、汪步海、刘庆涛、廖旺军、罗丁、徐鹏远、肖越勇、赵洪、王希成、汤日杰、林华明、陈汉威、谢宗贵、肖承江、徐锐、左建生、张燕燕、张阿

七、谢强、毛宇、丁月云、王彦华、谢晓燕

秘书处(Secretariat)

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周 棱 秘书(Secretary):王云燕、叶 景、赵成杰

第三篇:肿瘤治疗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不受假药、劣药之欺骗,不延误患者治疗时间,经济上受损失,现有甲乙双方签定以下协议:

1.甲方医师根据乙方提供的病历资料和确诊证明或口述病情;结合临床症状,并说明理由,有权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甲方根据乙方的身体状况,判断出此病属轻、重、缓、危等病症。并开出确切有效的抗癌验方_________等药物,随症加减;辨证论治,抗癌中草药验方不少于_________种,中期费用为_________元,晚期费用为_________元(扩散转移者例外),一个疗程为_________天(特快邮寄另加_________元)。确保无假药、劣药出现。

3.经甲方医师开出的抗癌中药验方,对食道癌、胃癌、贲门癌、肺癌、肝癌(肝硬化)、舌癌、鼻咽癌、肠癌、肾癌、皮肤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骨瘤、脑瘤、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无论是病情轻、重、缓、急,一般一周左右见效(自我评价)。见效后可连续用药3-5个疗程,均可使癌瘤萎缩、软化、消失或延长寿命数月至数年。无效者不需任何理由和解释凭收据10日内免费凋方或按余药退款。对药物保存不妥致使药物霉烂变质、拆开药品包装者、无收据或超期用完者不再退款。

4.对购药时间太晚,乙方未能用上药或在用药期间突发意外,甲方可按余药(自服药之日起_________日内)退款,双方决不以其他借口纠缠。

5.凡我科治愈的患者,我科有权举例宣传。

6.本协议以购药收据日期为准,双方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四篇:肿瘤治疗评价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冯奉仪

一.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美国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2)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对于某一病种的特殊病人群体,是否获益是该试验的预期目的,这些临床试验常常需要随机对照或历史对照。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客观肿瘤疗效常用临床获益的其它方法代替最终研究目的(End points)如到死亡时间(Time to death、TTD)、到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生存、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包括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的症状控制。由于随机变量和选择的偏差、已知和未知因素的影响、在小样本和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是难而不受影响的,以致提供假阳性的结果。一个新药或方案的最初评价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在充足样本大规模的III期临床研究前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3)肿瘤疗效是临床医生、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1.肿瘤病灶的测量

(1)肿瘤病灶基线的定义 肿瘤病灶基线分为可测量病灶(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用常规技术,病灶直径长度 ≥20mm或螺旋CT ≥10mm的可以精确测量的病灶。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它病变(包括小病灶即常规技术长径 <20mm或螺旋CT <10mm)包括骨病灶、脑膜病变、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和囊性病灶。

(2)测量方法 基线和随诊应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评估病灶。(a)临床表浅病灶如可扪及的淋巴结 或皮肤结节可作为可测量病灶,皮肤病灶应用有标尺大小的彩色照片。(b)胸部X片: 有清晰明确的病灶可作为可测量病灶,但最好用CT扫描。(c)CT和MRI:对于判断可 测量的目标病灶评价疗效,CT和MRI是目前最好的并可重复随诊的方法。对于胸、腹、和盆腔,CT和MRI用10mm或更薄的层面扫描,螺旋CT用5mm层面连续扫描,而头颈部及特殊部位要用特殊的方案。(d)超声捡查:当研究的End poinst是客观肿瘤疗 效时,超声波不能用于测量肿瘤病灶,仅可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的淋巴结、皮下结节和 甲状腺结节,亦可用于确认临床查体后浅表病灶的完全消失。(e)内窥镜和腹腔镜:作 为客观肿瘤疗效评价至今尚未广泛充分的应用,仅在有争议的病灶或有明确验证目的高 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应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活检标本可证实病理组织上的CR。(f)肿瘤 标志物:不能单独应用判断疗效。但治疗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水平时,临床评价CR 时,所有的标志物需恢复正常。疾病进展的要求是肿瘤标志物的增加必须伴有可见病灶 进展。(g)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在少数病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可用于鉴别CR 和PR,区分治疗后的良性病变还是残存的恶性病变。治疗中出现的任何渗出,需细胞 学区别肿瘤的缓解、稳定及进展。2.肿瘤缓解的评价

(1)肿瘤病灶基线的评价 要确立基线的全部肿瘤负荷,对此在其后的测量中进行比较,可测量的目标病灶至 少有一个,如是有限的弧立的病灶需组织病理学证实。(a)可测量的目标病灶:应代表 所有累及的器官,每个脏器最多5个病灶,全部病灶总数最多10个作为目标病灶,并 在基线时测量并记录。目标病灶应根据病灶长径大小和可准确重复测量性来选择。所有 目标病灶的长度总和,作为有效缓解记录的参考基线。(b)非目标病灶:所有其它病灶 应作为非目标病灶并在基线上记录,不需测量的病灶在随诊期间要注意其存在或消失。

(2)缓解的标准 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 ≥ 30%。P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 ≥ 20%或出现新病灶。S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非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SD :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PD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3.总的疗效评价(见表1)(1)最佳缓解评估 最佳缓解评估是指治疗开始后最小的测量记录直到疾病进展/复发(最小测量记录作 为进展的参考);虽然没有PD证据,但因全身情况恶化而停止治疗者应为“症状 恶化”并在停止治疗后详细记录肿瘤客观进展情况。要明确早期进展、早期死亡及不能 评价的病人。在某些情况下,很难辨别残存肿瘤病灶和正常组织,评价CR时,在 4周后确认前,应使用细针穿刺或活检检查残存病灶。

(2)肿瘤重新评价的频率 肿瘤重新评价的频率决定于治疗方案,实际上治疗的获益时间是不清楚的,每2周 期(6~8周)的重新评价是合理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应调整为更短或更长的时间。治疗 结束后,需重新评价肿瘤决定于临床试验的end points,是缓解率还是到出现事件时间(Time to event、TTE)即到进展/死亡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 / Time to death、TTD)如为TTP / TTD那需要常规重复的评估,二次评估间隔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

(3)确认 客观疗效确认的目的是避免RR的偏高,CR、PR肿瘤测量的变化必须反复判断证实,必须在首次评价至少4周后复核确认,由试验方案决定的更长时间的确认同样也是合适的。SD病人在治疗后最少间隔6~8周,病灶测量至少有一次SD。对于以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end points的临床研 究 并不需要反复的确证肿瘤大小的变化。(4)缓解期 是从首次测量CR或PR时直到首次疾病复发或进展时。

(5)稳定期 是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时间,SD期与临床的相关性因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分 化程度而变化。缓解期、稳定期以及PFS受基线评价后随诊频率的影响,由于受到疾病的类型、分期、治疗周期及临床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不能确定基本的随诊频率,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试验end points的准确度。

(6)PFS/TTP 在一些情况下(如脑肿瘤或非细胞毒药物的研究)PFS/TTP可考虑为作为研究的end points,尤其是非细胞毒作用机制的生物药物的初步评估。

(7)独立的专家委员会 对于CR、PR是主要的研究end points,强调所有缓解都必须被研究外的独立专家委 员会检查。4.结果报告

试验中的所有病人包括偏离了治疗方案或不合格的病人必须判断对治疗的疗效(Intend to treatment、ITT),每个病人都必须按如下分类 CR、PR、SD、PD、死于肿瘤、死于毒性、死于其它肿瘤、不明(没有足够的资料评估)。所有符合标准合格的病人都应包括在RR的分析中,所有PD和死亡都应考虑为治疗失败。结论是基于符合标准的病人,其后的进一步分析可在病人的不同亚群中,并提供95%的可信限间隔。

5.WHO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比较见表2。表1 总疗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病灶 非目标病灶 新病灶 总疗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CR 无 CR

CR 未达CR/SD 无 PR PR 无PD 无 PR SD 无PD 无 SD PD 任何 有/无 PD 任何 PD 有/无 PD 任何 任何 有 P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 WHO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WHO RECIST(两个最大垂直径乘积变化)(最长径总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 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 PR 缩小50%维持4周 缩小30%维持4周 SD 非PR/PD 非PR/PD PD 增加25% 增加20% 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NHL疗效评价标准 多年来,NHL的疗效评价借用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但这对NHL并不合适,很显 然NHL不同于其它的实体瘤,有其特殊的共同特征。各NHL研究协作组都发展了各自 判断RR和有效期的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差别无法具有可比性,为了确保临床试验间具有 可比性,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早在1987年,Dixon等提出NHL要用临床、实验室和 影像学的研究,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特别强调CR率、生存、到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和CR复发时间,但由于始终未能提供几个主要end points的准确 定义,一直未能解决NHL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1998年5月代表肿瘤/血液内科、放射 学、放射肿瘤学、病理学的美国和国际淋巴瘤专家在回顾、复习了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讨论、认可,取得了共识,制定了成人惰性和进展NHL的疗效评价标准。标准包 括治疗后CT扫描正常淋巴结最长径可达1.5 cm,CR/CRU(unconfirmed/uncertain)为疗后 肿瘤缩小 ≥ 75% 但仍有残存肿块。1.诊断、分期和重新分期(1)淋巴结活检 对可疑淋巴结足够的标本的活检是淋巴瘤最断所必须的。标本不够充足在区别惰 性与弥漫性淋巴瘤、纤维化或硬化病变、T细胞淋巴瘤、富B细胞的T细胞淋巴瘤或在淋 巴结仅是部分淋巴瘤侵及是困难的。(2)骨髓评估 疗前骨髓的评估对临床分期是重要的,采用双侧髂骨多部位活检取得骨髓侵犯从10% 提高到20%。在低度恶性淋巴瘤病人中,在鉴别骨髓侵犯与良性淋巴样增全是困难的,对 于淋巴瘤骨髓报告不仅仅是阳性或阴性,应描绘侵犯的百分比和淋巴瘤的亚型。(3)正常淋巴结大小 淋巴瘤病人的疗效评价是以增大的淋巴结及淋巴结肿块缩小为基础,因此多大淋巴结 属正常淋巴结是关键。通过没有恶性疾病病人的淋巴结活检、尸检和CT扫描大量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正常淋巴结上限考虑为1cm,但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如纵隔、腹部、盆腔是有差 别的。在NHL病人治疗中,有时候以淋巴结大小的变化评价疗效是困难的,淋巴瘤肿块可存 在正常结构,一个淋巴结可部分复发或全部复发。有效的治疗后肿块可缩小不消失,而是 正常的淋巴结;亦可因纤维化、坏死、炎症而导致增大;此外,融合成肿块的淋巴结治疗 后可变成数个小淋巴结,参考了英国Cotswolds会议确定HD病人正常淋巴结标准为 ≤ 1.5cm,使用最长横径能提供更准确的疗效。在治疗后的随诊中,有残存的肿块并不总意味着有残存的肿瘤,尤其是腹部残存的肿块物理检查可以是正常的,但有影像学的异常,没有其它临床和实验室疾病的证据,这些病人剖腹探查重新分期仅有部分病人有残存肿瘤。有研究者曾用“可能CR”的术语,腹部或纵隔肿块经历了缩小>50%,稳定了2~4月无其它可测量的病变应不妨碍其评价为CR。2.疗效评价(见表3)(1)CR:(a)所有临床上、影像学上可发现的疾病及疗前与疾病相关的症状、生化异常(如LDH)全部消失。(b)所有的淋巴结及肿块必须缩小至正常(疗前最大横径 > 1.5cm者缩小至 ≤ 1.5cm,疗前最大横径1.1~1.5cm者缩小至 ≤ 1cm)或两个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Sun of products of greatest diameters、SPD)缩小 > 75%。(c)疗前CT扫描脾增大,必须回缩并物理检查不能扪及。疗前其它器官的增大如肝、肾考虑为淋巴瘤侵犯,必须有大小的描述。(d)疗前骨髓侵犯,需重复同样部位的穿刺或活检。目前,流式细胞计数、分子学或细胞遣传学的研究尚不常规作为疾病存在的依据。(2)CRU: 包括上述a和c且具有如下1个或2个特征。(a)残存淋巴结肿块 > 1.5cm但与疗前比较SPD缩小 > 75%,单个淋巴结与疗前融合肿 块相比SPD缩小>75%。(b)不确定的骨髓侵犯。(3)PR:(a)6个最大淋巴结或淋巴结肿块SPD缩小 ≥ 50%。所选择的淋巴结应该是:二个垂直 径能准确测量;尽可能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若纵隔、腹膜后受侵,应包括这些部位。(b)其它部位淋巴结、肝、脾不增大(c)脾、肝结节SPD缩小 > 50%。(d)除脾、肝结节外,其它器官的侵犯考虑为可评价但不能测量的病变。(e)骨髓侵犯作为可评价和不能测量的病变。(f)无新病灶。(4)SD: 缩小未达PR但不是进展。(5)PD:(a)任何疗前明确异常淋巴结在PR或无效时的SPD最小值基础上增加 ≥ 50%。(b)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出现新病灶。(6)CR/CRU复发:(a)任何新病变的出现或疗前侵犯部位增大 ≥ 50%。(b)疗前在短轴大于1cm淋巴结其最长径增大≥ 50%或超过一个以上淋巴结的SPD ≥ 50%。3.最终目的(End points)临床试验的end point 应包括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或到治疗失败时 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是指失败或任何原因的死亡;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到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全部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其它的临床试验目的还有有效率(response rate)、有效期(response duration)、无病 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到下次治疗时间(time to next treatment、TTT)、与 疾病相关死亡(cause-specific death、CSD)。

表3 NHL疗效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物理检查 淋巴结 淋巴结肿块 骨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CRU 正常 正常 正常 不确定

正常 正常 缩小>75% 正常或不确定 PR 正常 正常 正常 阳性

正常 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肝/脾缩小 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Relapse/PD 肝/脾增大 新病变或 新病变或 再发 新病变 增大 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4 临床试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疗效范畴 定义 测量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S 所有病人 任何原因死亡 进入试验

EFS CR/CRU/PR 失败或任何原因死亡 进入试验

PFS 所有病人 疾病进展或NHL相关死亡 进入试验

DFS CR/CRU 到复发时间 到首次复发时间

TTP CR/CRU/PR/SD 到进展时间 到首次进展时间 RD CR/CRU/PR 到复发或进展时间 到首次复发时间

TTT 所有病人 当需要新的治疗时间 进入试验 CSD 所有病人 与NHL相关死亡 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诊 诊断NHL复发最敏感的方法是镓扫描、物理检查、LDH,随诊的策略基于基本的影像学方法(X线、CT、MRI)和血液学检查。临术试验的病人在完成治疗后2年内,至少每3个月重新评估,然后每6月评估3年,5年后每年1次至少5年。随诊常规内容包括病史、物理检查淋巴结、腹块、脏器的增大和包括血细胞量和LDH的血液学检查。

5.特殊技术的应用 镓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新技术已用于判断残存的肿瘤,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研究。MRI或免疫闪烁图可提高骨髓侵犯的准确性。

三、HD疾病的评估和分期

20多年来,国内外一直采用的Ann Arbor分期方法,但该方法并没有包含决定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因素的病变大小、病变淋巴结部位的多少及新的诊断病变范围技术如CT、MRI的广泛应用。1989年在英国的Costwolds会议上病理学家、放射学家、肿瘤内科学家重新评价了Ann Arbor分期,并在此框架上进行了修正补充,用“X”代表巨大病变,巨大病变的标准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融合淋巴结最大直径 ≥ 10cm,腹部巨大肿块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融合淋巴结在CT、MRI、淋巴造影、B超上最大直径 ≥ 10cm,纵隔巨大肿块是在后前位X片上,纵隔肿块的最大直径 ≥ 胸椎5/6水平胸腔内径的1/3。由有病变的淋巴结直接有限地播散至横膈同侧邻近的淋巴外组织,为结外病变,局限的结外病变以“E”表示,广泛的结外病变为IV期。对Ann Arbor主要的修正是(a)CT扫描在发现、测量腹内及胸内病变与淋巴造影有同样的作用,确立了CT扫描在腹内病变的作用。(b)在Ann Arbor分类中,剖腹探查研究已证明肝脾临床侵犯标准不确切,CT扫描虽不如肝楔形活检或脾切除,但已增加了准确临床分期的可能性,对临床上肝脾侵犯重新定义。(c)巨块是预后不良的因素,确定巨块肿块的概念。(d)放、化疗后残存的影像学异常并不总是意味着有活动的肿瘤,引起了对不明确CR(CRU)的注意。1.疗前评估 应作全淋巴结外科活检病理检查,如其它部位存在可疑的淋巴结,尽量不作腹股沟淋巴 结活检。详细的组织学资料应获取病人年龄、性别、有否原因不明的发热及延续时间、原因不明的夜间出汗及其严重性、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及范围和严重性、一般状况(PS)、酒精性疼痛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包括有各种细胞分类和统对数的血象检查、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这些检查虽然不直接影响分期,但它与治疗的改变和指导其它可能疾病部位进一步研究。影像学检查应包括胸部X片、胸腹盆腔的CT增强扫描、两下肢的淋巴造影。

2.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的评估方法 应包括同位素镓扫描、超声波检查、MRI及需要解决临床症状体症的其它扫描、骨髓检 查、经皮或腹腔镜的肝活检、CT指导下骨活检、经皮或开胸肺活检、任何结外组织部位的活检。剖腹探查一般在疗后进行。

3.临床分期(1)淋巴结侵犯:临床上可疑的淋巴结增大有理由选择病理排除;X线、CT、淋巴造影可显示淋巴结增大。(2)脾侵犯:与影像学不一致的肋下扪及或与影像病增大一致的扪及,既不是襄性病变也不是血管病变。(3)肝侵犯:至少二个成像技术证实既不是襄性也不是血管病变。(4)肺侵犯:缺乏其它可能,尤其是感染的放射学上实际侵犯。(5)骨侵犯:有X线改变支持或其它影像学症据(同位素、CT、MRI)的疼痛史或AKP增高。(6)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脊髓X片、CT和/或MRI支持发现脑脊髓膜沉积物;(7)其它部位侵犯:其它结外部位的临床侵犯,只有在此部位相邻或近瑞淋巴结已知肿瘤侵犯(即E病变)可诊断。E的范畴可包括一个明显不连续,但从侵犯淋巴结区域扩展的单个结外病变,但不包括多个结外病变。4.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决定于特殊部位如:骨、骨髓、肺、肝、皮肤等的组织学证实。

5.B症状标准(1)诊断前6月内原因不明体重下降 > 10%。(2)诊断前1月内原因不明反复发热 ≥ 380C。(3)诊断前1月内反复夜间监汗。

6.分期标志 对于临床分期(CS)和病理分期(PS),有症状均注明“B”,无症状注明“A”。I~III 期为淋巴结疾病。I期:单个淋巴结区域或淋巴样组织如脾、胸腺、韦氏环侵犯。II期:膈肌同侧二个或二个以上淋巴结区域淋巴结构侵犯,侵犯部位的数目应标明(如II 3)。纵隔内所有的淋巴结数目考虑为单个淋巴结区域。III期:膈肌两侧淋巴结区域或淋巴结构侵犯,III1为脾、脾门、腹腔及肺门淋巴结侵犯;III2 为主动脉旁、回肠或肠系膜淋巴结侵犯。“X”:代表巨块疾病。“E”:代表结外病变。IV期:广泛的结外病变。病理分期:分别用M(骨髓)、H(肝)、L(肺)、O(骨)、P(胸膜)、D(皮肤)标明。7.疗后评价标准 CR:没有临床上、影像学或其它HD的症据,需考虑治疗的影响,如放射性纤维化。CRU:病人缓解情况不清楚,处于健康的状况,无临床上HD症据,但存在影像学异常。PR:所有可测量病变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 ≥ 50%,无法评价的病变有改善,但临床上有 恶性病的证据,“B”症状缓解。PD: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变增大 ≥ 25% 或出现新病灶,无法解释的“B”症状重新出现。

8.随诊 完成治疗后,第1、2年每3月重新评估,第3年每4月,第4、5年每6月,以后每年 随诊重新评估,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部位应反映最初疾病的部位,相应的检查应包括任何 有关的症状和疾病可能复发的体症及治疗后长期并发症的判断。

参考文献

1.Patrick Therasse, Susan G.Arbuck, Elizabeth A.Eisenhauer, 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NCI.92(3): 205-216, 2000 2.Bruce D.Cheson, Sancra J.Horming, Bertrand Coiffier, et al: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o standardize response criteria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s.JCO.17(4): 1244-1253, 1999 3.T.A.Lister, D.Crowther, S.B.Sutcliffe, et al:Report of a committee convened to discuss the evaluation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Hodgkin,s Disease: Cotswolds meeting.JCO.17(11): 1630-1636, 1989

第五篇:中医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身体一定是阴阳失衡,五行不和,导致了气血津液的紊乱,而致气郁血滞、痰浊成积,积而成癌。中医治疗癌症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扶正祛邪、通调气机、固本补虚、袪积消癌的方法,辨证施治,统筹兼顾,药理直接作用癌细胞进行灭癌。

中医治疗癌症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对癌症患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状态等进行分析辨别的辨证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取得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该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的六大优势:

1、药源相对丰富,价格相对低廉

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一人一方,方便且价格较低廉,绝大多数病人都能接受。

2、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带瘤生存

减轻癌痛、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延长生存期。

3、有效缓解症状、迅速减轻癌痛

以患者的整体病情为治疗基准,进而消除肿瘤灶,缓解症状,减轻癌痛。

4、调节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可将损伤降到最低,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快速提高机体免疫力。

5、配合放化疗、实现增效减毒

具有扶正祛邪、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消除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的阴阳恢复平衡,而且安全无副作用,使癌症的治疗更为顺利地进行。

6、缓解症状、迅速减轻癌痛

根据患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对患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治疗,整体化调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206917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