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岔沟林场简介
五岔沟林场简介
五岔沟林场位于林业局所在地,始建于1959年,现有经营施业区管护面积62482公倾。东与西口林场、明水林场毗邻,南与特门林场、海力斯台林场相连,北与牛汾台林场、白狼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毗邻。海拔在570—1749米之间,年平均温度为-3.2℃。森林覆盖率69.22% ;公益林地面积61561公顷;有林地面积39954公顷 ;宜林荒山荒地面积14806公顷。
五岔沟林场现有职工总数450人,其中林业在册职工273人。退休职工177人。全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
2009年新建标准化办公楼面积1766平方米,职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齐全,场区绿化、美化、硬化近2000平方米。
现林场领导班子五人,机关工作人员18人。管护队伍40人。五岔沟林场严格管护队伍工作制度,实行场、站、员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分工明确。各检查站配备完好的对讲机,所有管护员实行“人员着装,摩托车挂牌”巡护,管理方式规范。
家庭生态林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施业区内家庭生态林场总数为 91 户,其中生态林场退出经营的24户,实现转型经营的2户。同时完成了5户1000米以内家庭生态林场 的红瓦白墙标准化建设,落实了十有标准,使家庭生态林场做到环境优美、科学管理,体现绿色生态特色。
私有化造林逐年提高,家庭生态林场累计实现私有造林面积12895亩,成活率、保存率明显提高。退耕还林承包到户、专人管理、连年进行补植。其保存率和成活率经上级验收合格。按时完成 “三北四期”造林任务。560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
2009年秋季完成人工林生产3330立方米,正在作业中的商品林生产11543立方米,伐区作业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经国家林业局三总量检查,获得好评。
“一村一品”项目明确、成绩喜人。2009年与万佳公司签订350亩收购合同后秋季9户种植户中有8户利润平均达600元/亩以上,实现每户种植20亩土地年收入达万元以上。今年确定卜留克种植面积1000亩。这将大大带动五岔沟地区的种植产业和订单农业的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按照局计生办下达的各项指标完成各项工作。全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2010新建育苗基地一处,育苗面积 181 亩。
党建工作成效显著,森林防火已经取得连续二十一年无人为火灾和重大伤亡事故的好成绩。
第二篇:羊圈沟林场简介
羊圈沟林场
羊圈沟林场位于管涔山林区西北部,五寨县东南境,芦芽山主峰荷叶坪脚下;地理坐标111°48'-----112°,北纬38°44′-----39°;东西宽约8.5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场境轮廓大致呈不规则的狭长形;场境东北与山丛林林场相接,东与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林场相邻,南与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水门林场毗邻。
林场经营范围纵跨涉五寨县李家坪乡﹑前所乡和孙家坪乡,场部驻五寨县城内迎宾西街。国有经营面积107119亩。
林场境内地貌属吕梁土石山类型区。岩石以灰岩、花岗岩、片麻岩、沙岩等为主。土壤以棕壤为主,次有褐土;林业用地土层薄、中、厚面积比为2:2:6,有林地立地条件Ⅰ、Ⅱ、Ⅲ级面积之比为3:3:4。
林场境内海拔1350---2700米,属中、亚高山天然林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泠少雪。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在5.2℃,年积温2646.9℃,年平均降水量500㎜,年日照时数为2900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10天左右。
林场范围内有16个自然村,农村居民约700户,耕地面积1000亩。农作物主要有豆类、谷子、玉米、胡麻、莜麦、马铃薯等。
林场属国家黄河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1949属林业局第二分局五寨办事处;1952年属管涔林区五寨管理所;1956年属管涔山林业局店坪管理区;1962正式建场。
林场林业用地面积为107119亩,共涉5个营林区,9个林班,560个小班。其中有林地91012亩,疏林地5763亩,未成林地和灌木林地7503亩,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用地)2841亩,国有森林覆盖率84.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82万立方米。
有林地中乔木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云杉、山杨、白桦;灌木有沙棘、刺玫、绣线菊、虎榛子、忍冬;草类有苔草、羊胡子草;林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等野生动物。
林场2006年被林局评为营林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林局评为基础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林局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被林局评为2006-2008
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林局评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被省厅评为全省林业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2010年被林局评为先进单位,2011年被林局评为造林工作先进单位,2011被林局评为2009-2011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忻州市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全场设党支部1个,共16名党员。
第三篇:中共五岔沟林业局海力斯台林场党支部
——中共湖光农场厂机关政工党支部
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着党委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强化内部管理,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我支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构建和谐发展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目标,抓好落实、注重创新、力求实效,不断地加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农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切实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支撑点”、“提升点”,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理顺关系、搞好活动、发挥作用,使党建工作为农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就是无声地命令,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首先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进行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奉献岗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积极热情,团结协作,践行职责。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按照党支部的要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在工作任务面前,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从不推脱,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推动农场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
在党委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确带领下,以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以富民强局理念和服务宗旨为根本,从强化自身管理入手,积极谋划市场妥善应对、勇于闯市场,打硬仗。我们作为一个基层支部,重点开展有“一个好的思路,一套好的制度,一套好的程序,一个好的承诺,一套好的监督机制,一个好的形象”的工程建设,努力将林场创建成为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效率型、廉洁型的农场。与此同时,做到“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使党员成为诚信公正、爱岗敬业、大公无私地先锋模范。
三、加强素质教育、团结合作、积极发展党员。
农场的发展需要每个职工的共同努力。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整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活动来加强对党员的素质教育,使党员的自身素质、团结合作精神和凝聚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党支部非常关心后备党员培养,共发展预备党员一名、积极分子三名,并指定专人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指导,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组织他们参加支部的学习,关心工作学习,并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从思想到行动上都得到了大程度的提高。
四、组织生活会规范严谨。支部生活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若工作需要即随时召开。在保证正常开好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前提下,我们在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和内容上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会上和会下的讲座相结合、积极营造宽松而不失严谨的学习讲座氛围。在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上,能够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时事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在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讨论,既解放了思想,又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信心。
综上所述,我党支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海力斯台林场党支部的差距还很大。海力斯台林场党支部决心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找出党支部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边学边改,达到四个增强,即:党员先进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政治业务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在本职工作中的领导或骨干作用进一步增强,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克服不足,凝聚和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为不断推进农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奋力开创海力斯台林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林场简介
林 场 概 况
平阳林场创建于1959年,位于平阳县中西部山区,属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型林场。总场设山门镇大岭脚村,下设满田、怀溪、吴洋、进士、苗圃5个林区,分布在山门、顺溪、南雁3个乡镇,与苍南、文成、泰顺三县接壤,平均海拔750米。
林场共有职工185人,其中退休职工149人。林场总面积31785亩,有林地面积3098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0274亩),森林覆盖率为97.5%,林木总蓄积达147000多立方米,林木总资产超过8000万元。林木主要以柳杉、杉木、松和毛竹为主,亦有部分亚热带阔叶林,其林相整齐,森林资源丰富,是敖江上游的重要林区,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灾抗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林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等工作。同时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步伐,已在满田景区投入1600余万元资金,建设道路、通讯、电力、供水、招待所、停车场等设施,已初步具备旅游接待能力。
满田森林公园
满田森林公园是于1992年以广袤的植被和美丽的风景被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的山门镇,北与文成县交界,西与晓坑乡接壤,此处有古老幽雅的白岩洞、高耸神奇的神剑峰,处处怪石奇险,瑰丽多姿,引人入胜。然而最吸引游人之处的还是本着融自然生态与保健养生为一体的森林氧吧旅游胜地。
第五篇:林场简介
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简介
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创建于一九五八年,地处仙游县西北部,与永春县相毗邻,离县城17公里,地跨永春县的湖洋镇和仙游县的龙华镇、大济镇、度尾镇四个乡镇,总经营面积
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0万多立方米,资产总价值达8000多万元。现有干部、职工111人,离退休职工89人,分四个管理区进行管理,场部行政机构设办公室、生产科、经销科、计财科和森林派出所。
几年来,我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突出林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将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增强林场综合实力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进新一轮创业,取得森林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实现连续六年保持盈利的良好势头,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近几年分别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国有林场系统先进单位”、“十佳标兵林场”、“场务公开先进单位”,被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林业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第二护林联防区授予“护林联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我场作为全省国有林场系统十六个科技示范场之一,肩负科研、生产两重使命,多年来,我场增强搞好林业科研攻关与先进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转变传统森林资源培
育观念,实施科技兴林兴场战略,逐步在种苗选育、速生丰产林培育、优良阔叶树的引种、名特优经济林开发等领域取得显著科技成效,锻造了一支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林业科技队伍。与省林科院协作完成的“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速生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项目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1998年被省政府评为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协作完成的“桐棉马尾松栽培区域性试验”项目,1998年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1999年被省林业厅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协作完成的“马尾松纸浆材及建筑材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项目,2000年9月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近年来本场积极推行“一场多制”,鼓励职工在不影响林场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参与山地综合开发,实现职工富裕,林场富强的奋斗目标,争取在“十五”计划末期,全场职工基本实现“五个一”:10亩果树基地、一部手机、一辆摩托车、一套房子、年创收1万元。
。二是加大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林分总体质量。从挽救一代林分的长远利益出发,有效地促进了林分速生、优质、丰产,为建设高效林业积累经验。
根据市场动态,客在传统木材产销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摸索切实可行的活立木招标销售新模式,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出山场活立木包产包销方案,进行山场活立木招标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2000年起,我场以“温饱靠林场,小康靠自已”为基本框架,走自我投资、自我经营、自我受益,勤劳致富,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逐步向“以地养人,以业养人”的多种经济并存的新格局转变,打破林场所有制结构单一局面,培植林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壮大林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职工富裕,林场富强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场职工开发现有果树(枇杷、文旦柚)基地四百多亩,养殖蜜蜂500多箱,兴建养猪场1处,年可出栏1000多只猪供应市场。
切与教学、科研部门的合作,抓好马尾松种子园建设、福建柏母树林基地建设以及种苗国债工程建设。,发挥林场自身种苗繁育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多种渠道从省林业厅、广西等地调进子代良种,做到非良种不育,非壮苗不用,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确保造林面积和造林成活率的双达标,为森林后备资源的速生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快扩充林地的建设步伐,增强林场发展后劲。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场多次组织两委成员、管理区主任、技术人员、市局有关专家深入实地考察论证,在多次协商的基础上,本场与凤山乡白岩村就本场承包经营该村2.2万亩林地达了协议,为林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林场的实力与后劲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初我又成功地收购度尾镇屏山村828亩的林业用地面积,新增林木蓄积量1千多立方米。
凤山白岩林地和度尾屏山林地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能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流部分职工就业,扩大了林场有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场发展后劲,为了保证新扩充林地的建设,保证森林资源的有序增长,我场采用场与管理区的双重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节约投资成本。
把森林资源培育与市场需求来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和森林培育模式,推进速生丰产林的培育和工业原料林的营造。用活用足林业优惠政策把抚育与培育优质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林分结构,提升资源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加快实施168工程计划,加大多种成份所有制经济的力度和广度,大胆改革探索国有、集体、个人融资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开放式经营模式,构筑好功能、多方位、多层次的林场经济新格局;,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准则、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经销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要求经销科、生产科、计财科统一协调,顾全大局,树立“服务第一,顾客至上”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服务承诺制度,明确经销人员岗位职责及奖惩制度、木材进出仓制度,打破8小时上班制,随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本场为着全省十六个林木良种基地场之一,承担中央国债福建林木良种工程的投资项目。根据文件要求,场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场长亲自挂帅,分管场长主抓实施工作,以“严管理、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按建设项目严格实施国债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资金投资101.17万元,基本按计划完成国债建设项目的工程,并做好验收前的扫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