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北大生命科学院长饶毅教授的讲座记录

北大生命科学院长饶毅教授的讲座记录



第一篇:北大生命科学院长饶毅教授的讲座记录

中国人思维与自然科学精神 饶毅

首先,中国历史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作为传统很短暂,甚至不过是2002年至今十来年的事。过去或者看不起,或者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概念模糊,常常用四大发明之类的技术应用来说科学发展。其次,技术应用很重要,但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行业或家族化,影响社会效益。和古希腊的几何思维相比,科学因素不多。中国虽有祖冲之,但没有代数,是制约发展的缺陷。第三,近现代社会,从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三科的不均衡发展,到建国后我国的政治环境,能连住七年教学的情况没有。这是现在谈论自然科学的历史背景。四,以基因和遗传而言,世界上这个科类开始于1866年前后,由一位孤独的天才孟德尔创立。他在穷苦中进入教堂任神职,读书,实验,写作,终于在1866年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通过豌豆实验,提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光环下三十多年后,最终被摩尔根、沃森等数学家认可。五,关于转基因,民间,政府,媒体,科学家,各有理解,最终还是科学态度和实验才能决定。

一、中国的科学精神急需培养,急功近利意识太浓重。1883年,美国科学家罗兰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有几句话非常刺激。他说,“如停止科学的进步,只留意其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应用,却从未追问过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中国人知道火药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正确探索其原理,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这话有部分真理在里面。二,历史上,我们和欧美相比固然落后,我们建国后曾经的辉煌在老一辈那里,如西南联大时的陈省身和华罗庚。我们的“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一个六十年代,一个七十年代,而且都是工程运用方面的。我们的科学精神和传统的培养任重道远。现在正如老师说的,重视和拨款都不是问题了,问题是有多少款项真正被用来搞基础科学研究?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真的解放并发展这个生产力,必须改革,这不仅仅是科技部门和高校方面的事,也是政府改革的事。

第二篇:饶毅 2015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饶毅 2015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做自己尊重的人是北京大学教师代表饶毅教授在201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精彩演讲词,堪称中国最高学府最短的毕业典礼致辞,演讲中受到学生们的九次鼓掌。饶毅教授告诉毕业生如何面对人生的得与失。

饶毅 2015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做自己尊重的人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无神论者也就是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大灾小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但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缚、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第三篇:北大海归院长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 宣布永不再参选

北大海归院长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 宣布永不再参选

2011年08月18日 02:09 来源:北京晨报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昨天,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昨晚,饶毅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截至记者发稿,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新闻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在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

1996年起,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协助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全职回国。

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然而,对于这位神经生物学家,公众更熟悉的不是他研究的领域,而是他大胆、犀利的言论。2004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表示关心,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和建议。

5个月前就写好博文

饶毅在博客中写道:“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毅说,“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在落款时间上,饶毅写的是,“2011年3月5日写,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结果早就预计到了”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饶毅在北京大学的办公室电话。对于为何发出这样的博客,饶毅表示不愿多说,“我该传达的意思都已经传达得很清楚了,我想说的都在我的几篇博客中,为什么答应参选,为什么今后不再成为候选人,这些博客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不想再另外说明。”

至于为何早在3月已经写好博文,而在昨天才对外发出,饶毅解释说:“我总要等到别人公布结果后才发吧,其实我早就预计到了这样的结果,在3月就已经想好了。”至于为何落选,他给出耐人寻味的回答,“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记者翻看了饶毅在之前发过的一些博文。就在昨天博文发表的两天前,他的一篇《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的博客文章似乎透露了蛛丝马迹。“对于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

方舟子:第一轮就被刷纯属侮辱

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引发公众关注并不是第一次。2007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和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施一公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回国前,饶毅就曾对中国教育科技问题提出过直言不讳的批评。去年年底,两人还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而在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施一公名列其中。截至记者发稿时,通过施一公秘书转发的短信尚未得到回复。

记者看到,一些网友对饶毅落选深表惋惜。有网友称,饶毅落选是中国院士的悲哀,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为人坦荡,学术贡献大过很多中科院院士。方舟子对此也评论说:“我觉得饶毅居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纯属侮辱人。连肖传国当年都进入了院士选举第二轮。”

何祚庥:评选不像考试那样简单

昨天,曾经和饶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有过深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看到博文后给饶毅打了电话。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何祚庥表示,谁该当选院士,谁不该当选院士,大家见仁见智,虽然评选院士有一定标准,是基本公道的,但大家会有不同看法,并不像考试高低分数那样简单。具体看谁对科学贡献大,这个评判的标准本身就很复杂,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

何祚庥认为,当选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我在电话里对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必要太在乎谁该当选或者不当选,公道自在人心,也不能一次就盖棺定论。” 同时,何祚庥指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并不是最终院士名单,在饶毅所属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包括施一公在内的初步入选30人也不会全部最终选为院士。“饶毅和施一公的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属于新东西,新事物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就比如爱因斯坦提出新理论的时候,就有很多年龄大的研究者反对,他的理论是在多年以后才被承认的。”

相关新闻 段振豪刷出名单

晨报讯昨天,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原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14人,进入初选名单的为145人。此前曾因涉嫌贪污被刑拘的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在初选名单中没有出现。

在145名初步候选人中,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40岁。最终将从中选出不超过60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同时发布公告,表示“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严肃严谨之科学荣誉团体。院士增选工作严格按照增选程序进行。广大院士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反对增选工作中的不当行为。请相关个人、单位、部门自重自爱,一旦发现并查实有不正当行为者,我们将严肃处理。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总名额不超过60人。

博客文章

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表达了的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2011年3月5日写 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有关林可胜、冯德培、邹岗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84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23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434 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 精选

已有 16665 次阅读 2011-8-15 12: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职称 博士后 助理教授

在中国科研经费相当多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至少在生命科学方面,难以达到中国近代史上的高峰?

进一步还可问,为什么普遍人们觉得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浮躁?

原因之一和解决办法

原因可能有多个,但有一个重要的、可以通过简单办法加以显著改善的问题。

这就是:在对科学工作者增加支持的情况下,降低职称。具体而言,博士后起步的教职应该是助理教授,享有中国目前“正高”的所有待遇(独立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导师、等等),而且工资可以提高,但必须经过晋升副教授和正教授的两轮评审。在研究所,相应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中国的教育科研机构,在条件改善的前提下,逐步全面实施。并且需要考虑,以前的教授系列人员,愿意和可以加入低职称、高要求体系者,也可以竞争加入并获得提高的待遇,也就是高待遇必须和高要求同步。”

生命科学是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以此为例。

不在学术界的人不一定都知道,而对于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科学程度一般(不是所有人)到此为止。

也就是说,在国际优秀大学晋升副教授的时期,在中国可以做院士。而中国做了院士以后,各种事情又多起来,做科学的时间减少。如此造成中国比较好的科研人员的科学活跃期结束比较早。

如果中国的科学,至少生命科学,只以做到美国好大学的副教授为学术退休的标杆,那么,虽然中国科学有非常优秀的人、认真工作的人。但因为目标比较低,往更高、更深发展的非常少。在中国科学本来不如国际先进的情况下,活跃时期还比国外教授短,中国科学可以再中和低层面追世界,而在高深层面追就不切实际。

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70年代、80年代的教授,条件比现在差,科学热情高很多,为例听学术报告骑自行车、搭公交车全市去听。现在,很多单位,国际学术报告来了,教授不听。更有甚者,所长邀请了人,自己不听。

以助理教授起步,需给予必要条件:工资高于或比照以前招聘的正高;应该独立领导课题组;可以独立带博士学位研究生;可以独立申请国家研究经费;可以参加国内同行评审(课题、经费),等等所有目前中国正高职位享有的条件。

降低职称的必要性

中国职称普遍太高,原因是历史性的。90年代迄今,因为中国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比较低,不能竞争国际市场的人才,我们只好以高职称作为补偿来吸引人才,是一个不得已的措施。

这个不得已,现在还存在于一些院所。但是,对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不是问题。落后于国情继续廉价高职称,是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重要原因,如果不是关键原因的话。

为什么需要降低职称?

第一,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尊。一个生命科学的博士后,在美国5流大学也只能从助理教授起步;在全世界华人聚居地区如香港、台湾、新加坡,博士和博士后结束后起步的第一个职称是助理教授。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目前绝大多数教育和科研单位,包括北大、清华和科学院的生命科学部分,却常常直接让博士后以正教授起步,本身就是说我们自己不认为自己是“„流”。不时出现回国就做正教授的人,职称马上高于自己国外的导师,对方自然知道中国要求和自视较低。

第二,更重要的是,有职称晋升才能真正提出要求和严格考核。招聘教授一定有错误率,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失去冲劲,招聘几年后评审,安排晋升评审可以淘汰不合适的人选。如果从正高开始,我们对于其约束就比较困难,引进后只能但愿他们自觉。而事实上有些人却积极拥抱不良社会习性,这样单位也没办法。人群中自然有投机分子,没有晋升压力,他们如鱼得水。几年前,我遇一位国外博士后回国直接做某著名研究所正研究员的年轻人,他说回国就不是为了科学。事实上,几年来他学术没有长进,经费非常多,研究生很多,压力没有。这样的人,如果中国没有晋升程序,导致中国好的单位还继续滋养这样的人,对国家是浪费,对单位是羞耻。短期对于单位领导没有影响,但是,不合格的人留在单位,长期对于单位可以有很大而且不良的影响。而如果从助理教授开始、需要两次晋升,那么,对于一般的人,都需要10年左右时间、而且需要有较好的工作才能升为正教授、资深研究员。经过两次评审后能生存下来的人,会养成好习惯,以后也会珍重自己,对于改变中国目前的浮燥,可以起清凉剂作用。

降低职称的可行性

在一些重要的机构,中国已经有条件可以改为助理教授起步。改职称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大家不知道要改,而在于各个单位的领导的选择:在条件好的情况下,继续给高职称有利于竞争国内其他单位、而在近5到7年内“政绩”很好看。给从严要求给低职称的效果在10年、20年后才能显出。有些单位怕得罪人,不敢或者不愿负责任,继续送高职称可以表面上“皆大欢喜”,其代价是单位的发展过程不能淘汰不行的人,而给积累问题留给后任领导和单位。一般来说不会在自己任上出现,头痛的是7、8年后新的所长和院系主任,一上任就恨不得开除一些无能无德而有占据很多资源包括误人子弟的研究生导师,但人家正高多年,所以所长院系负责人也没有办法。因此,如果他们负责任的话,他们不得不再想办法出台新的改革,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改革到位,给他们遗留和制造问题。当然,他们也可以继续不负责任,也不改革,再把问题拖到十几年以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从2004年建立起,一直以Assistant Investigator起步,为了对应中国实际情况,其中文职称是研究员(以后是Associate Investigator=高级研究员, Investigator=资深研究员)。现在,NIBS总经费已经明显低于科学院多个同类性质、相近规模研究所,而NIBS的效果明显较好。对于国家来说,NIBS现在是价廉物美。NIBS职称低、要求严是重要原因。要不然,只做6年的NIBS,有几个刚刚晋升Associate Investigator高级研究员的科学家,在其他单位不仅可以被提名院士、而且实际超过基础生物学目前中国院士的平均水平。只是因为他们职称低、因为国内对NIBS全体有些打压和排斥,才没有进入这个轨道、而不得不安心做科学,否则在其他体系他们也可以浮躁起来。

施一公在清华生科院最近也改了以助理教授起步。从我的理解,中国科学院,也会全面从助理教授相应职称起步,只是时间安排问题。

北京大学的化学系一直做得比生物(不仅北大的生物)好,其起步从不给正教授、而一般从副教授起步。我们的校长1980年代初获国外博士回国,做了好几年讲师才升副教授。而比他回国晚的陈章良到生物系马上做正教授。结果很有代表性:化学系的老师,普遍需要认真做学术,导致北大化学系整体力量很强。生物系无法要求教授做多少学术,有些人主业是在外面玩。

我于2007年9月到北大生科院以后,新聘的起步课题负责人都只给英文职称助理教授、中文职称研究员(原因和NIBS相同,以后是Associate Professor 高级研究员、Professor教授,也就是直到做正教授,才能英文和中文都称为正教授)。我认为不仅为了对北大负责应该这样做,而且对于招聘来的人员,他们其实是中国比较早进入正轨体系,如果做的好,也就比较早成为中国真正和国际接轨的正教授。

我相信,这是中国各个单位在适当时机都会实行的改变。中国不可能每个单位十年后还给海外博士后回国直接任正教授。

减少中国科学界的浮躁,需要的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办法,但降低职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2011年1月13日初稿,7月28日定稿,201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以“改变科学界浮躁的一个步骤--回国博士后从助理教授做起”为题发表。

以前相关文章:

1)中国工作难度实例:化学的今天和生物的明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19937

2)中国如何招聘教授,十年的变化和今后的趋势:http://www.feisuxs/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248167

居高临下前不妨看清事实 精选

已有 4744 次阅读 2011-8-13 20: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台湾 署名

因为和台湾科学家合作出现地址问题,我直接致信台湾主管科学经费的李罗权,希望他放弃今年1月规定台湾科学家和大陆科学家合作时只能用Taipei Taiwn和Taiwan ROC的规定,而允许使用Taiwan China,与大陆科学家使用的地址(如Beijing China)同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7469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74698

博文出来后,有留言:

[5]dyjin 2011-8-13 14:02 事实是很多学术期刊上美国的论文根本不写USA,只写到州。我发表的论文大多数只写Hong Kong,不写Hong Kong, China。这样做难道有问题吗,关“爱国”什么事?如果我们的地址加上China,邮件(包括FedEx)多数送到中国,经常被中国海关无故拖延几个星期。你在论文上写什么地址是你的权利和自由,人家在论文上的地址要怎么写你首先要尊重人。非要人写Taiwan, China不仅是强加于人,是狭隘的观念,更是侵犯人家的署名权、著作权和版权。

这个居高临下的留言,有点奇怪。

Google结果,作者金东雁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现任香港大学生物化学系副教授。

我旅美22年回国,其中十几年任教,从来没有听说过“事实是很多学术期刊上美国的论文根本不写USA,只写到州”,对于这样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一般人想都没有想过:美国工作的科研人员发表论文会不写USA。我从来没有见过。金博士既然说“事实上”“很多”,应该举证,看看百分之几的美国不写USA,而不是在否定常识的时候忽略举证,说服孤陋寡闻如我者。

金博士的第二点,“我发表的论文大多数只写Hong Kong,不写Hong Kong, China。”,说的是他自己,查PubMed,最新他几篇论文如Cell Bioscience,Plos One等等,确实没有China,我们相信他有理由其他其他论文也没有用。

而我在香港学术界最熟悉的朋友,是叶玉茹Nancy Y Ip。从2000年起,我将在北京办过一次的Gordon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biology搬到香港,我们共同主持2000年那次会议后,一直在香港科技大学延续至今。叶玉茹是香港人,我们随便查她发表文章是否用Hong Kong China,结果是:近年的全部用China,例如。

Neuron.2011 Jun 23;70(6):1029-32.Career development for women scientists in Asia.Ip NY.Division of Life Science,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Hong Kong, China.Nat Cell Biol.2011 May;13(5):568-79.Epub 2011 Apr 17.Cdk5-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f endophilin B1 is required for induced autophagy in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Wong AS, Lee RH, Cheung AY, Yeung PK, Chung SK, Cheung ZH, Ip NY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Kowloon, Hong Kong, China.Nat Neurosci.2011 Feb;14(2):181-9.Epub 2010 Dec 26.APC(Cdh1)mediates EphA4-dependent downregulation of AMPA receptors in homeostatic plasticity.Fu AK, Hung KW, Fu WY, Shen C, Chen Y, Xia J, Lai KO, Ip NY.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 and Molecular Neuroscience Cent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Hong Kong, China.对于金博士是否用China,我无兴趣、也无意见。

对于台湾学者和大陆共同作为作者的论文,大家都要认可发表的文字时,台湾科研经费掌管部门规定不允许用Taiwan China,是否合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金博士严正斥责“侵犯人家的署名权、著作权和版权”,欢迎起诉。

对于金博士谈到的“爱国”,我两份原文丝毫没有提起,我也没有在和台湾教授交流中任何时候提起。金博士提出是否只反映金博士对“爱国”较敏感?

欢迎身在香港的金博士批评和教育在大陆的我,告诉我美国学术界的“事实”。但在居高临下以前,先有事实依据,可能比较合适。

第四篇:北大教授现场讲座口语(范文)

北大教授现场讲座(练习口语的6种技巧)

本文乃北大教授王强的关于英语口语的讲座摘录.【讲座摘要】

有没有机会在美国生存、发展下去,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和别人交流。如果你学的是哑巴英语,到了美国你将十分困难。而目前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是有缺陷的。学一种语言,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我们往往把英语仅仅当做一门知识在学,从小学到大,到最后,还是不会说英语。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我建议要把我们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我认为有6种技巧,是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如果我们能掌握这6种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以上就是我所说的学会用美国人思维方式的6个技巧。中国学生如果能做到这6点,用较短的时间肯定能学好口语。

再说说英语语音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像一个本地人,只要我们的发音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就可以了。我们在平时,不需要迷信什么科学方法,只需要记住一点: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标准的英语或美语。在模仿的基础上,每天保持1个小时的自我口语练习,这个练习必须假想一个双向交流的场合,即仿佛有人与你交流一样。

第五篇:北大教授健康讲座原文

凉白开——放置不能超过3天,但是凉白开超过3天之后就不宜饮用。因为储存过久的凉白开会被细菌感染,并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为产生的亚硝酸会影响红细胞的带氧能力;时间再长会产生亚硝酸胺易得食道癌、胃癌、肝癌。亚硝酸盐一旦大量进入人体,能使血液中的红血球失去携带氧气的作用,致使组织缺氧,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症状,严重的还能使人因缺氧而致死。

六种保健饮料:

绿茶——含有茶多酚抗癌,每天4杯防治癌细胞分裂;绿茶含氟用其饭后要漱口,使牙齿坚固没有蛀牙;茶丹宁能增强血管柔韧性;补充钾,防止夏天没有劲儿。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等。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红酒——红葡萄皮含有逆转醇可以抗自由基(自由基,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从而延缓衰老;抗氧化防治心脏病,防止心脏促停(30岁-50岁死亡率高于老年人,每两个人就有一个高血脂,心脏容易突然停博。注意过大过粘过硬食物容易突停。);还能降血压降血脂。

吃红葡萄可以不吐葡萄皮,白葡萄要吐否则拉肚子。但应洗净再吃防止吃进去农药。

(红葡萄酒每天不能超过50-100毫升,白酒10毫升,啤酒300毫升,小量饮酒健康之友。)

豆浆——牛奶含有乳糖,不易吸收,豆浆含有寡糖100%吸收,而且豆浆含有的钾钙磷镁不少于牛奶。且牛奶不含抗癌物质,豆浆含五中抗癌物质,尤其是叶黄铜专门预防和治疗乳腺癌。但也不必停牛奶定豆浆。

酸奶——维持菌群平衡可防病。注意酸奶应注意保存在冰箱里,有条件应长期食用。

骨头汤——含有脘胶延年益寿,吃完肉不要把骨头扔掉。蘑菇汤——是促进免疫力最好的。

主副食、粗细粮、静动比例6:4(黄金分割0.618)。新生婴儿5个月之内母乳好,5个月之后应注意外加营养。

谷豆菜应多吃:

老玉米——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每五个人就有一个高血压。买点玉米面早上煮玉米粥喝很方便。

小米——健脾除湿、镇定安眠。晚上喝一碗小米粥促进睡眠。荞麦——含有亚油酸,防治糖尿病,含有纤维素,不得肠胃病。

淘米水——碱性的,可以用淘米水洗瓜果蔬菜,农药是酸性的正好中和。薯类——比如地瓜、山药、土豆、马铃薯。可以吸收水分、滑润肠管不易便秘;吸收脂肪、糖(防治糖尿病)、毒素。燕麦——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对肥胖的糖尿病人和发育期小孩好。芝麻——含铁较多。

豆类——中国人缺少优质蛋白。大豆行动计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大豆含有宜黄酮专门防治乳腺癌。

禁忌食物——松花蛋含铅不能常吃,臭豆腐含硫化氢损坏脏器,味精含有谷氨酸加热即变焦化谷氨酸,致癌,超过10克,影响生殖细胞。方便面含有防腐剂,葵花籽含有饱和脂肪酸影响肝功能。菠菜40岁以上不要吃,因为含有草酸辛没有抵抗力与钙结合使缺钙。猪肝1公斤含有400克胆固醇。烤牛羊肉,含有苯和荸都是致癌物。腌菜泡菜含有亚硝酸胺致癌不能长期吃。油条是明矾含有铝,损坏肾脏,影响记忆力。

胡萝卜——含有维生素A,养眼;还有一点抗癌作用;保护粘膜不得感冒;养头发,养皮肤,养粘膜。有美容作用。

南瓜——刺激β细胞产生胰岛素不易得糖尿病。苦瓜——产生类胰岛素物质也不易得糖尿病。

番茄(西红柿)——需要加热才产生番茄素,番茄素抗癌。尤其抗妇女科癌症,如子宫颈癌;还抗前列腺癌和睾丸癌;其它还抗膀胱癌和胰腺癌。注意生吃不抗癌,所以要经常使用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

大蒜——要生吃,切片或捣碎,空气中放置15分钟后使其氧化,产生大蒜素,再食用。忌加热,若炒菜时放应在菜快熟时放。抗癌之王。

黑木耳——防治心肌梗死,比阿司匹林效果还好。(过年时应吃)

花粉(强烈推荐)——植物中最好的东西。(花粉是一种生命体,是植物传宗接代的精细胞,几乎含有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的全部营养成分,是人类史上完美的纯天然营养佳品。)不同品种的花粉有不同的功能,如降血压、软化血管、抗病毒、调节内分泌、防治习惯性便秘、促进睡眠、提高免疫力、减肥、减少脂肪、减少血脂等等;对前列腺增生的治愈率达97%;花粉还有美容、去斑、去皱的作用。生产花粉的工艺包括破壁、消毒、脱敏等高科技程序,所以需要购买有品牌的产品,质量才有保证。适合的人一定要坚持食用。

螺旋藻——21世纪最优质蛋白、营养价最全面最均衡的碱性食品。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为糖尿病人补充蛋白,维生素,稳定血糖,防治合并症;促进溃疡病愈合;治疗肝炎;含有藻辐康可抗辐射;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力。

血癌由于家用电器,尤其微波炉辐射面7.5米以内。房屋装修甲醛,半年后入内。小孩子癌症发病率较高应注意预防。多喝绿茶,萝卜抗辐射。

有氧运动——国内外最经济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其定义为运动后能增加氧气的吸入,运输和利用的运动。耐久性运动。中等强度,有一点气喘。运动量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每周3-5次。比如散步和慢跑、游泳起自行车、爬楼梯、健康舞。放风筝等等。不要一心二用。不要促停。不要马上喝水和洗澡。

锻炼时间——9点以后开窗户。早上不要锻炼,尤其老年人早上不能剧烈锻炼,可以散步等。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较浓,还有一些有害物质沉淀,下雨和有雾的时候也不要锻炼,因为雾是细菌和微生物的载体。午觉应在饭后半小时,睡一小时左右。晚上开始睡觉应在十点到十点半。睡觉前最好洗个热水澡,帮助睡眠。

良好心情——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若不得不生气请不要超过五分钟。应学会躲避、转移和释放。要多笑。心情不好应该发泄、尤其男生要哭出眼泪。

听说今天下午许多同志要看球。我想比球还重要的是人的健康。有句格言说:地位是临时的,荣誉时过去的,金钱是身外的,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许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愿意借此机会想大家传达信息。

我刚开完人大政协会议,海军总院院长代表医务界向大家做一个宣讲。题目是:当前我国人民健康值得担忧。这里提到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问题,第一个根据我国体育局,教育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从98到2000年3年来的测定,我国人平均身高降低了3公分,体重增高了3公斤,这个现象很不正常。从这个现象里能派生很多的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6年来。现在职的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是52.23,这个数字值得警惕。大家知道不算学前教育,小学6年。大学3年。硕士3年。博士3年。博士后3年,都念完了到点了。陈景润、张广厚他们都是一流的数学家,50岁死的。还有其他很多科学家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如果这样培养科干部我们怎么科技兴国呢?都念完了到点了。大概和我们没个人都有关系。北京最近做了个调查。国家每2个人就有1个高血脂。5人一个高血压。5个小孩1个小胖墩。联合国一再提出:无知是健康的杀手,无备是生命的隐患。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人既无知也无备,所以很危险。最近联合国表扬了我们的邻过日本。战后他们是寿命冠军,他们女士的平均寿命87.6.。男82.4,都超过80岁100岁以上的人超过5000人,所以他们80多岁能到我们这里旅游。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公布的数据,50年我们平均寿命35岁。60年57岁。以后***没有统计。最近是67.8岁。这个数字和日本比差20岁。是一个东方邻过,差1.2年没什么问题。但是差20岁这就说不下去了。这里面反映一个问题说明我国大多数人不重视保健。所我们的潜力很大。过际上有个标准。我曾经问过北大学者人应该活多久,可我们的很多学者都糊涂了,他告诉我5.6十差不多了,我们都差不多了。有人更奇怪,说管他呢,撮合着,他对健康毫不负责任。就因为这种思想妨碍了很多人的健康。联合国有规定被世界所公认的,是生长成熟期的5—7倍,什么是生长成熟期,应该是20—25岁。所以应该最少100岁,上限到175岁。根据我所知道。很多人都超过这个数据。英国一个今年整整209岁。11个王朝,人家还活着呢,你要不信你打个电话问她一下。罗马尼亚有个104岁的老太,这个不奇怪。奇怪的是她90岁时候生了个健壮的胖娃娃,你不信的事太多了。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信息。你觉得这个不是,那个不信,那你信啥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纽约,我参加张学良的100寿辰。他一进门。大家吃了一惊。因为他眼不花,耳不聋,头脑清楚,很多人问他:少帅你怎么活这么久。他的回答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说。不是我活的久而是别人活的太短了。我想这句的意思是你活的短还嫌我活的长。在北大有人问我。你活这么长干什么。那我问他。那你活那么短干什么,不羡慕人家活的长。你要知道,咱们把学业完成了就活结束了。怎么对得起国家。比如在美国我见到宋美龄、陈立夫,他们都活者,这个陈立夫是快不行了。但是他们都超过100岁。他们能活为什么我们不能,他们总结一句话:他们都会保健,我回国以后我发现很多人不听保健课。日本人所以是寿命冠军,就是因为他们重视保健。他们以社区为单位,每月一次的保健课,你没听必须要补上。美国是每次100美圆,而且人挤不动。我回国第一个感受是去成都,很多人不听保健,说保健有什么听的。还不是早起早睡身体好。他们把保健看的很简单,还提的问题特别奇怪。问我发不发红包,给不给奖品。我不明白,你听保健课还要红包。你说我一分钱不要你还要我的红包。

下面谈下如何保健,最有名的是维多利亚宣言。他提了三个里程碑。是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平衡。三条永远不变,但是内容老是在变。所以我们保健要不停的学习。我们很多年不讲一次,讲一次还不来。问他为什么不来,他说是没有时间,你怎么就那么忙啊。一个半小时都没时间,但是你总有时间住院。非常奇怪。工作怎么就那么忙?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就不听保健课。我们的群众现在还听点,不客气的讲谁不听谁倒霉。为什么。因为变化太大了。不信你仔细听。不是你想的那样。

饮食包括饮,食两方面,饮就是饮料了。我在北大问过学生。什么饮料最好。学生都讲。可口可乐,公司都不承认,联合国也不承认,我们自己承认。所以联合国说不要死于无知。我们大多数人死于无知。我还要顺便说。从医学说大多数人应该老死不是病死。但是现在有个反常的现象就是大多数的人都是病死的而不是老死的,很少听到有人老死。出生你不知道,但是死亡你是知道的。而且非常痛苦。我在医院干了40多年,医院不会让你那么轻易去死,就是邻死了还要打强心针。本来老死是很自然的规律,睡觉一下就死了。所以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力争老死。不要病死。

下面我谈下饮食问题。饮料谈的很多。凉白开水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放了三天以后就可以产生亚硝酸,而亚硝酸最大的问题就是影响了红细胞的带氧能力,所以我们会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很多人到医院看医生不是因为他有病,是喝凉开水喝的。时间再放长一点跟氨结合变成亚硝酸氨,而亚硝酸氨是促进得食道癌,胃癌,肝癌;所以喝凉水喝的不对还要得癌症;还是属于死于无知;就是无知啊。很多人很懒的。烧开的水喝了一个多礼拜还在喝呢。国际上公认的饮料有6种,要有防病治病,有保健作用。国际公认饮料一是绿茶,二是红葡萄酒、第三是豆浆、四是酸奶而不是牛奶、五是骨头汤、第六是蘑菇汤,大家知道为什么是蘑菇汤呢,因为蘑菇汤是提高免疫力的。有些人老是生病呢,因为免疫功能不行,而蘑菇汤是最好的提高免疫机能的东西。为什么要提骨头汤呢,皇帝内经提到骨头汤里面可以延年益寿,为什么可以延年益寿呢,因为它含有脘胶,德国有个营养学家,他写了本书叫《被遗忘的角落》。他说很多人吃肉。吃完了把骨头给狗吃了。让狗去延年益寿。所以我们要知道,世界发达国家都有骨头汤,而我们没有。根据调查我们现在苏州南京已经有了,北京还没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喝酸奶,欧洲酸奶消耗量非常大,国内很少。现在研究清楚了,酸奶是维持菌族平衡的。它能消灭有害的细菌,助长有益的细菌。所以他是防病的,而牛奶没有这个功能。所以大家有条件的话尽量喝点酸奶。现在宴会经常当他做饮料,欧洲也经常拿他做饮料。很多人并不知道,豆浆的问题我等下在后面谈,我想谈两个问题,一个是绿茶,一个是红酒的问题。这个绿茶的问题呢。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会议上要提出来呢,而且是欧洲提的,因为欧洲人喝咖啡,但他不提咖啡,因为他们是以科学态度看问题的,绿茶里头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是抗癌的,茶多酚是最好的抗癌物质,茶多酚是在绿茶里,大家知道茶文化在我国最浓厚,兴与唐盛盛于宋,唐宋已经很有名了,很多皇帝都是喝茶有名的,尤其是乾隆,乾隆一辈子喝茶是所有皇帝里面最多的,他一天喝三遍茶,早中晚,他茶碗的茶垢必须老工给他刷,史记上记载,85岁高龄,他想让位给嘉庆,老丞跪下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的回答是君不可一日无茶。你说他喝茶喝到什么程度了,可是这个皇帝在235个皇帝里面他寿命最高,他外号叫老寿星,89岁死了。在那个时候人到70古来稀,所以他是老寿星,我们这个时代他赶不上,大家知道,最近吴阶平委员长已经接受了联合国的寿命的指标,被世界所公认的,大家应该知道一下,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寿命的指标是45之前是青壮年;45-60为中年;61-75为中老年,老年前期,准老年,还不是老年;76-90为老年。我看了看,包括我在内,咱们全不是老人,我每次讲课确实有人精神焕发,不是我讲的好,他刚知道他是青壮年,你45是青壮年都过不去,好多人刚到40岁他不行了,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不行了,你差的太远了,你应该了解国际形式。我不再多说了,下面说说绿茶有茶多酚说你有证据吗。有,日本最近做了研究,他们说如果一天喝4杯就可以使癌细胞不分裂,即便分裂也可以活9年以上,所以日本开展了一个一杯茶运动,从小学开始每天一杯茶,可是我们很遗憾,到现在我们的小学里面包括老师还不知道,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世界上已经很风行了,那么现在北京有一条街,叫马莲道,这条街整个卖茶叶的,外国人都去了,但是中国人很少去,各位你们有空去看看,我特意去了趟,好多外国人去了,可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客观上已经存在了,所以我感到是一条很好的一条风景线,对我们保健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现在很多青年人你问他他就可口可乐,你问老年人,他说我喝红茶,红茶加面包曾经在欧洲流行过,但是他现在不流行了,因为他没有保健作用,现在他跑到北京来了,并且还喝起来没完。老北京他更加有意思,你问他喝什么,他说我喝茉莉茶,我说你为什么喝茉莉茶呢,他说那玩意儿香。我说,你要香,我建议你喝香油。为什么,我们现在最怕的是癌症,喝茉莉茶他没有这个作用。所以我给你说,得癌瘤的情况在北京挺多的,我看跟喝茉莉茶有关系,干吗非要喝茉莉茶,你现在得了癌瘤谁能治,绿茶他就防癌的,他也不费什么事。他还有第二个作用,你问卖牙膏的,药膏皮上写着本牙膏含有氟,其实绿茶里面含氟做多,苏东破在他的东坡杂记里面说,每天吃完饭拿中下等茶漱口,我的目的是坚固牙齿,日本人给他发展了,不但坚固牙齿,还杀菌,所以到老了不但坚固,还没有虫牙,但是他那茶水漱口就这么简单,咱们的人不要说拿茶水漱口,就是连白水漱口他也不漱,不信今晚咱们调查下,吃完饭就走,他连漱口都不漱,他更本不懂,你要知道,所以他到30多岁就掉牙,50多岁就镶牙去了,现在医院里头牙科最忙,牙科里面镶牙师最忙,你想那是原装的吗?就那样很多人还镶不上呢,很多岁数大的人在那里喝粥呢,你想能健康吗,你和人家欧洲不能比啊,人家雪白雪白的牙,现在可好,30多岁都掉牙了。物理消化没有了,只剩化学消化,你想能长寿吗,生活质量能高吗。难办吗,不难,但是就要从你们这个年龄开始,等到70.80岁开始保健,已经到点了,现在年龄很是个宝啊,是要从你们这里开始的,还有一个,他有茶丹宁,茶丹宁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其实茶丹宁是柔韧我们血管的,很多人一到岁数脑动脉硬化,非常容易破裂,那天有人说梅兰芳让他儿子给气死了,我当时没有调查,现在我想呢,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喝绿茶,所以我现在就早早的喝上了,为什么呢,有时候别人不气我,我还自己气自己呢,岁数大了你早点喝,喝完了这个血管柔韧性好,你拍桌子瞪眼睛多少回他也不会破,为什么,你要是破了谁能治。一个脑出血谁能治。到时候你就拄个拐棍满街走,痛苦不痛苦啊,我现在就不破啊,为什么,我的血管柔韧性好。还有一个特点呢,平常夏天我们钾低,出汗多,所以老觉得没劲。这个喝茶呢他把钾给补上了。所以茶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只是简单的说几项,其实他的好处远不止这几项。他的内容很多,我说大家记住这两句话:你慢慢的品,慢慢的尝。还能品出人生的真谛来,说的是有点悬乎,可是你预备点绿茶喝点没什么坏处,但我得声明,我和卖茶的没什么关系,我这个是联合国说什么我就传达什么。咱们国内还有个毛病,就是说什么就怀疑有什么关系,我和谁都没关系,我在北大是血液科教授,不过我在美国参加了参加了很多联合国的会议,第二个就是红酒的问题,红酒就是红葡萄酒,近5.6年才知道,这个红葡萄皮上有个东西叫逆转醇,他起码有4个作用。第一是他是抗自由基的,抗自由基就是抗衰老。我们人为什么会衰老。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是世界公认的衰老学说。他对抗DNA,对抗蛋白代谢,所以人表现出衰老。人如果要延缓衰老,就要抵抗自由基,什么能对抗呢,就是逆转醇,而逆转醇在葡萄皮上,现在已经搞清楚了,所以在欧洲,男女老少都喝红葡萄酒是这么来的,根据医学来的。有人说,这下可好了,咱们喝吧。联合国都说了。我告诉大家。联合国从来没有告诉你让你喝酒,人家是怎么说的,对酒量提的很严格,红葡萄酒每天不能超过500毫升,白酒不许超过10毫升,啤酒不许超过300毫升,人家没让你放开喝,的出8个字的结论:小量饮酒,健康之友。而且要注意小量两个字。人家谁也没让你随便喝。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红葡萄皮有什么作用,皮上的逆转醇对抗自由基,对抗衰老,第二是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心脏病,能减少1/2。第三,防止心脏突然停博。我们医学叫猝停,现在我们死亡率最高的不是老年人,是30-50岁的人,为什么,每2个人就有一个高血脂。高血脂的作用就是使心脏突然停搏,你没有心脏病,他也可以使心脏停搏,前几天我们到师范大学聚会,有一个博士后35岁,早上活蹦乱跳的。到中午就没了,什么原因,抽出来的血是乳糜状的,血脂太高,血脂高可以使心脏停搏。所以年龄是个宝,应该画问号,看什么年龄,什么情况是个宝,35岁死了博士后也白念,胡吃海塞根本不懂营养。还有一个病例,她在街上买了一个有大又硬的又粘又热的大年糕,回家以后让她老妈妈快点吃,她妈妈刚吃几口就躺下了,背着老太太上附属医院,我们没有抢救过来,后来我们问她你为什么给她吃这个,她说我不知道,所以我们一再声明,食物可以引起心脏停搏,第一任铁道部长就是这样死的,不管你级别多高,所以过大过粘过硬过热的东西可以引起心脏停搏的,是不是死于无知啊,她妈妈如果不吃这个,起码还能活20年,她的亲女儿害死她了,她不知道啊,还是死于无知。所以这个倒霉就倒霉在这里了。

还有一个早晨锻炼,很多人很盲目的锻炼,我在美国斯坦福待了6年,但是我没有看到人家很多人早上锻炼。到晚上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我回国以后发现,好家伙老头老太太早上5.6点就起床锻炼了。等到晚上一看,一个也没有,都回家看电视去了,这个怪不怪呢,这个有个误导,认为反正早晨我锻炼了。可是盲目的锻炼不行啊。现在我们没说年轻人早上不能锻炼。可是老人早上不能锻炼。因为生物钟的规律。早上体温高。而且基础体温高。尤其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要比往往高4倍。所以我们的心脏多少有点毛病。这时候非常容易停搏。所以我们不建议老年人早晨锻炼。可以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这都可以,但不能是剧烈运动。还有一个我们有教训,98年我开展长跑运动,踞我所知已经跑死4个老头了,再跑不定谁倒霉,党委组织大伙爬香山,说谁爬的越快活的越长,这是谁出的主义,领导的无知更加糟糕,所以我想不要组织这个了,不定谁爬死就麻烦了,因为早上我们反对剧烈运动,所以好多知识我们要注意。但是红葡萄上有逆转醇可以防止心脏突然停博。还有一个他能降血压,降血脂,所以起码有这么四个作用。所以红葡萄就很受欢迎,我们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受欢迎,它是从医学来的,所以男女老少都来点红葡萄酒,但是我告诉大家这个红葡萄酒喝是可以喝,但是不能喝的太多。在香港开会的时候很多人提出来我不会喝酒怎么办,医学会主席奥得曼做了解答,说你不会喝酒难道你不会吃红葡萄吗?吃红葡萄可以不吐葡萄皮吗?所以第二天香港日报就登出来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是北京人说相声说的,实际这个话记者写的有毛病,吃了白葡萄拉肚子找谁去。人家说的是红葡萄。大家注意,今天听课的人都会买葡萄。没听课的让他吃白葡萄去吧,谁让他不听课呢。我说有人就是不重视保健,一个半小时没时间,他总有时间住院。

还有人提出来我没钱怎么办。我还要说两句,在联合国已经统计的全世界最健康长寿的地方都是无钱的地方。巴基斯坦的罕萨,第二是前苏联的高加索。第三个厄瓜多尔的比尔卡旺巴都是没钱的地方,而且都是长寿的地方。有人说你说的是外国的,中国也有,在海南岛的三亚市(其实我认为广西巴马应该是一个。可能太偏远了,教授不知道),他们100岁以上的人已经有800多人。一个南山小区96个人100岁,你看得了吗?得了三条经验,第一条劳动者。第二条杂食者。第三条乐观者。没条是有钱人。有钱好不好,鸡鸭鱼肉,玉米白糖,吃的脖子粗,将军肚,还有人说这真有派。我告诉大家,我们医学会已经统计完了,很难越过65岁,为什么因为他是酸性食品,我们人体需要弱碱,什么是弱碱,蔬菜水果。所以那天我们开玩笑说***犯不用枪毙,吃都能把他吃死。他根本就不会吃,还是我们挣工资的好,规规矩矩的,还长寿。你以为吃的越多越好,没那回事。下面谈谈我们在食物上注意什么呢,在食物上在旧金山开了个会,认为食物有两大类。

分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什么最好呢,那就是亚洲金字塔,什么是亚洲金字塔,是谷豆菜,谷类豆类菜类的一个金字塔,当时好多人认为是错误的,尤其是美国医生,他说中国人已经不吃谷豆菜了,已经吃我们的汉堡包。当时我有点不信,因为我在美国待的时间比较长,我没看到有很多人去麦当劳去,他们的快餐店很多,他们叫汉堡包的英文名翻译过来叫垃圾食品,所以他们不去吃,是给领生活补助的人吃的,从国外回来的人很少吃这个,长期吃麦当劳的人他的体形会有变化,上下细,中间粗。可我回国以后还真是这么回事,我也去了趟麦当劳,结果楞是把我挤出来了。你说这麦当劳多厉害,麦当劳老板我认识,他说一人吃一个就行了。他一年拿走20多个亿。你的承认人家有优点,简单干净环境好,他的缺点也很大,你要长期吃这个肯定出问题,将来可别找我减肥,太难了。所以现在我们的饮食有问题,2个人就有一个高血脂,他是高热量的东西。对我们人体不是都有利。现在人家提谷,在国际会议上第一个提的就是老玉米,人家没有提大米白面,为什么提老玉米,原来欧洲做了次普查,发现原始的美国人就是印地安人没有高血压没有动脉硬化,什么原因,他们吃老玉米吃的,从这里面发现问题,为什么吃老玉米就不得高血压呢,原来含着大剂量的卵磷脂,所以现在很多人买卵磷脂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我们现在北京人每5个人就一个高血压,你还不吃啊。在美国一个老玉米2.5美金,在我们这里1快人民币,多便宜啊,但是我们很多人不了解,也不吃,所以从那次会议后,拉丁美洲到美州,欧洲,直到亚洲,甚至非洲,很多有条件的人都吃玉米了。广州早点都吃玉米粥,从那时侯开始我也开始吃玉米粥了,在美国时候我就买玉米面,放在水里面一煮,非常简单,每天一碗,我今天早上喝完玉米粥才来这里的。一天不拉,我已经喝了5.6年了,我今年70多岁了,但是我个人的感觉体力充沛,精神饱满,而且嗓音洪亮,低气十足,脸上没有皱纹,什么原因喝玉米粥喝的。我在北大讲课前面一排全是教授,第二天全喝起玉米粥了,人家谁傻,人家比谁都不傻。去年7.8毛一斤,年底1块。最近我又问了,1块2少一分不卖,你看看,要喝赶快喝,等后面说不准还脱销了。很奇怪啊,盛产玉米就在北方,但是北方人不吃玉米。这是国际会议定的,千真万确。还有一个荞麦,不得糖尿病,我22岁当实习大夫在中央人民医院,那时候没有见过糖尿病,现在可好排着队就来了,一个时代没过呢,什么原因啊,就是吃的,遗传因素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应该总结教训,糖尿病完全可以不得。荞麦为什么能防糖尿病呢,因为荞麦里面含有亚油酸,亚油酸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降。还有百分之十八的纤维素,可以不得胃肠道癌。他的纤维素含量最高。所以日本刚开完会就提出三高两低,高新鲜,高纤维,高环保。我们很多人还愁污染呢,人家日本提出来了,把淘米水留下,把所有的蔬菜水果,放在里面一涮,然后水管一冲,一点都没有污染了什么原因,因为他是碱性的,所有的农药和污染物都是酸性的,一中和什么都没有了。人家这方法特别高明,美国也学走了,我们还放点药水在那里涮呢,涮完药水中毒了。你用淘米水那是碱性的一点都不中毒的。

下面谈谈薯类,就是山药,土豆等都属于这个范围,他的好处呢就是能吸收水分,滑润肠管,所以很不容易便泌。尤其是三吸收,吸收脂肪可以不得肥胖症,吸收血糖可以不得糖尿病,吸收毒素可以不得胃肠道炎症。所以现在农村的人代谢病很少,而我们城市人吃的很少。美国呢他们薯类的点心很多。还有个燕麦,我就说一句话,降胆固醇降甘油三酯,对谁好呢,对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糖尿病人非常好。还有对小孩发育期,燕麦粥,燕麦片。欧洲很普遍,最出名的是英国的撒切耳夫人,他还写了本书专门写燕麦。还有一个小米,我本来不想谈小米,但是我回国一看,很多人不吃小米,问为什么不吃,回答说那玩意是座月子吃的,告诉大家,本草纲目里面写到,健脾除湿,镇静安眠。所以现在很多人睡不着觉,成天吃安定,中国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有两个教授吃完安定睡过去就没醒过来,已经死了两个有名的医学教授了,所以北京日报登出来了,安定并不安定。所以有人找我开点安定,我劝他不要开安定,喝点小米粥吧,结果第二天就跑来找我了,说我昨天喝完了怎么还是睡不着觉,这就是有毛病,平时不保健,一保健就想立竿见影。我现在改了,早上一碗玉米粥精神焕发,晚上一碗小米粥忽忽大睡,吃什么安定呢,我到农村普查过,那农村老头老太太不知道什么叫失眠,躺床上就睡着。所以有人提到丢掉了亚洲金字塔,检起了垃圾食品。下面要提到最近日本提出一个东西—芝麻,芝麻是最有益的传统食物,含铁两比较多,适合各种年龄。

下面再要谈到一个豆类食品,豆类是教育部和体育部联合普查的结果,发现我们小球老赢,但是大球总是不赢原因呢,是我们缺乏优质蛋白,缺乏优质蛋白影响第二代。所以我们提出一个计划叫做大豆计划。内容很简单,但是现在还是好多人不知道,这是全民行动,叫做: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人家美国宣布8.15号全国豆腐节。8.15号全跑去吃豆腐了,我在罗衫机参加了一次,2.3百万人参加,他们说他们不缺优质蛋白,豆腐里面含有胰黄酮。胰黄酮专门防治乳腺癌,我们这里天津北京距离这么近,但是天津乳腺癌少北京乳腺癌多。调查发现天津到处都是豆腐脑豆浆,早餐非常科学。可我们北京的早点是五花八门非常乱,卫生部为了北京的早点提出十种早点不能吃,第一,松花蛋他含有铅,容易铅中毒。第二个臭豆腐不能常用,因为呢臭豆腐含的HS太多,对脏器不好。所以王志和臭豆腐责令停产。第三是味精不能常用,而且味精最怕加温,他里面含谷氨酸,一加温就变成焦化谷氨酸,是致癌物质,味精超过10克就会影响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所以怀孕时候吃大量味精,就会使胎儿各种畸形。兔唇,先天心脏病,大脑发育不全等。美国日本都立法,谁吃味精谁犯法。鸡精都比他好点。味精不是不能吃,要少吃,偶尔拌个凉菜也可以。200多种调味品为什么就要用味精呢?第四是方便面不能长吃,方便面本身就含防腐挤。第五是葵花籽,他是不饱和脂肪酸,影响肝功,而且容易发胖,所以有些女孩子减肥就喜欢吃葵花子,减什么呢,越减越肥。第六是菠菜不能常用,因为菠菜含铁所以过去主张用,但是现在发现40岁以上不要吃菠菜,因为他是草酸,他在体内和锌结合变成草酸锌,使人缺锌,降低人的抵抗力,和钙结合成了草酸钙,使人缺钙,所以40以上的人我们不主张吃菠菜。还有一个是猪肝,含胆固醇最高,所以不要吃或者少吃。第七是烤牛羊肉,因为含有笨和芘,都是致癌的。第八是淹菜也就是泡菜,少量吃可以,但是长期吃,他含有亚硝酸氨。还有就是油条,他含铝,可以损坏两个脏器,肾和脑。特别是记忆力。统计过有的人40岁就老年痴呆,是吃油条的结果。少吃点油条防老年痴呆。还有牛奶,豆浆,你们说牛奶好还是豆浆好,咱们说了不算,联合国说了。牛奶里面含的是乳糖,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不吸收乳糖。亚洲人百分七十不吸收。他是白种人的饮料,不适合我们中国人,我们黄种人喝豆浆好。豆浆含寡糖,我们百分百的吸收。而且豆浆的K,Ca,P,Mg不少于牛奶,牛奶没有抗癌物质,豆浆里面含有5种抗癌物质。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豆浆的价值。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菜。在联合国讨论的时候第一个讨论的就是胡萝卜,因为胡萝卜是养眼食品,如果你晚上看书看不清楚,那就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A就在胡萝卜里面。常吃胡萝卜的人眼睛好。在美国被叫做美容蔬菜。他说养头发养皮肤养黏膜。一个人头发皮肤黏膜好,当然没问题。其实美容本来的意思是要内外和谐,但是现在好多人不了解,只是单纯的化妆,是不正确的。现在人家欧洲有大量的胡萝卜糕点,因为他不怕高温。而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胡萝卜糕点。第二个是南瓜,南瓜是白颜色的没有条纹的,南瓜可以引导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所以常吃南瓜的人不得糖尿病。还有苦瓜产生类胰岛素物质,所以吃苦瓜的人也不得糖尿病,所以现在糖尿病现在都在城市。还有一个就是番茄,国际上为什么要讨论番茄呢,其实番茄就是西红柿,美国红十字会给我们吃番茄宴,目的就是要重视番茄。因为现在得出结论了,他是抗癌的,主要抗妇产科癌,子宫癌,卵巢癌,第二是抗男同志的癌,就是前列腺癌,睾丸癌。还有膀胱癌,胰腺癌。番茄怎么吃呢?有人说就生吃,还有人说切成片在放点白糖,然后再喝点啤酒,如果这样吃那纯粹是白吃了,一点没作用。因为番茄本身不抗癌,番茄素是抗癌的,而番茄素在番茄里面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而且周围有纤维素包裹,他不释放,所以你生吃没作用。必须要加温,怎么加温呢,没人直接拿个西红柿加温的,都是和别的东西一起加温的。和谁最容易合作,和鸡蛋,所以西红柿炒鸡蛋很出名。还有番茄汤也可以,只要加温他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就是大蒜,大蒜怎么吃呢。我刚说完就有人说要加温。你怎么什么都加温呢,大蒜加温等于零。很多人不会吃大蒜,一瓣一瓣的吃,还说能防癌。结果没多少天他先的癌了,什么原因?他不会吃。那你们知道怎么吃蒜吗。因为大蒜不身不抗癌,抗癌的是大蒜素。而大蒜素怎么出来的呢,必须把他切成片,放在空气里面15分钟,和氧结合产生大蒜素。国际上都知道了。不信你到5星级宾馆看下,就没有大瓣蒜给你,都是切成片给你送来的。不会吃等于白吃。必须要生吃,也不要怕有味,可以少吃点花生米,还可以吃点山查去味,还可以嚼点茶叶。他是抗癌之王,有四大作用,他是广谱抗菌素,有些肺炎病人怎么也不好,但是大蒜素一点滴马上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