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广告翻译 开题报告

广告翻译 开题报告



第一篇:广告翻译 开题报告

广告翻译的意义

广告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和实用性的文体,一则广告必须具备说服力和记忆价值。引用成功的广告语言优美、生动、简洁、幽默,无一不蕴藏着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告翻译如同广告写作一样应使读者在阅读后,知晓商品的有关信息,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冲动。从事翻译的人都知道,理解一篇作品不能拘泥于文字表面所传达的意义,译者还应考虑到其内涵意义、联想意义、社会意义等。同样,在翻译广告作品时,译者也应正确地把握原广告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意义,并真实有效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广告翻译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融合,蓬勃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日益兴盛,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地在异国占领先机市场,因此,中英文广告的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广告不仅同产品信誉、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广告翻译亦然,它强调的是译文的效果,不仅要提供明白易懂的商品信息,而且还要具有原文的感染力,让译文读者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所以,广告翻译实际上就是以接受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其成功的条件是研究和了解接受语文化。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必须体现出英、汉语广告之间存在的差异。要运用巧妙的广告词成功的做到吸引消费者和大幅增加利润,广告的主要功能是促使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或建立对某个品牌的好感和信赖,从而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在世界广告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告翻译的现状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而今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地在异国占领先机市场,因此,跨国界的广告业就应运而生和不断深化。但是广告翻译不能满足广告的迅速发展,与其在商业中的重要地位不平行。现有的文章多是对于具体翻译手段的研究和描述。在实际的广告翻译实践中,在很多情况下各界对广告翻译有着深厚兴趣的人士采取其他的灵活翻译法,以实现译文与原文有着同等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有相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文化的理解本文侧重分析。广告作为一种语篇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而广告翻译也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适合广告翻译的最低标准是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这是由广告的特点和促销功能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广告翻译也可实现文体对等和语义对等等更多层次的对等。

广告翻译的内容本文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英语广告着手,从翻译效果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广告翻译中实现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侧重注意的是国际广告中所出现的问题,即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第二、不同的心里结构;第三、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 注意国际广告的跨语言因素给广告翻译所带来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

1、语音差异、2、语义差异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3、文字形式差异。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对某些文字的喜好和厌恶也大相径庭。第四、修辞差异 广告语常用修辞手法,为了表述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或是主要词语鲜明、突出。如:黄河冰箱,领“鲜”一步和ask for more__more.翻译这些含双关的广告语要做到两全其美确实很难。

但是广告翻译的研究不能满足广告的迅速发展,与其在商业中的重要地位不平行。现有的文章多是对于具体翻译手段的研究和描述。

广告语是只广告中的语言,它就包括各种广告中所有的语言文字信息,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广告翻译的策略

1.尊重和把握民族心理差异,迎合译入语消费者的美学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对相同的事物具有截然相反 的联想,因而广告翻译要实现其目的,译者必须熟悉译语文化,翻 译时发挥译语的文化优势,转换商品所承受的负面意义.前几年 我国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在国内很受欢迎.因为“白象”在 中文里有“吉祥如意”的文化内含.此产品销往国外,如果直译 为“White elephant”不但不能吸引异国消费者,甚至引起反感.因为“White elephant”在国外是固定词组,在南亚一带地区被视 为神圣的动物,而不做役用;这个词组还有沉重负担的意思(a burden of possession),引申为看不中用的东西(something useless).这种“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外国消费者是不会掏钱买的.后 来改译为“pet elephant”,这种译法给外国人美的感受,使他们联 想亲切、可爱的小白象形象,因此很快打开了产品的销路.我国出口一种口红,商标叫“芳芳”.在汉语中这个名字确实 很好,中国人一看到这两个字,就能联想起漂亮、优雅、青春的 女孩.然而如果直译成“Fang Fang”,就将这种商品推向国外,商 品定会无人问津.因为“fang”在英语里是一个英文词,意思为:(A)a long and sharp tooth of a dog.(B)a snakes poison-tooth.一看到这两个字,外国人头脑中出现的或许是一头“青面獠牙”的 怪兽,或毒蛇.“Fang Fang”的译法,忽略宣传对象的化,一味 直译,结果“美少女”形象变成“怪兽”或“毒蛇”.这种口红涂 上会变成丑八怪,哪里还会有人敢买!如果译成“Fragrance”商品 就有了美好形象,这种译法使外国人联想到时尚,漂亮,香水味 十足的女孩.2.语言朴实规范,节奏简练明快

广告翻译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文“一劳永逸” 的记住自己所代表的商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因此,广告 翻译就必须朴实规范,形象生动.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广告译名 又长又不知所云,难以起到沟通商品与消费者的作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销售与消费.如“红梅”译成Red Plum Blossom,“山水”译成SHANG SHUI BRAND,“白云山”译成White Cloud and White Mountain等等都有不足之处.休利特—帕卡德是世界上最 大的电子仪器与小型电脑制造商,其产品商标在中国最初被译为 其公司名—休利特—帕卡德(Hewlett-Packard),长达6个字,给 人的感觉是既长又无实际意义,后改译为“惠普”,却成为该行业 一个著名的品牌.又如Head&Shoulder曾译为“海伦仙度丝”,后 改译为“海飞丝”,吸引了无数的爱美者.因此,在英语广告翻译时,译语广告要适当的简化,译者不 应机械地找搬原文用词,应大胆翻译才能化平淡为精彩.3.创造性翻译

广告翻译为了获得异国消费者,实现其目的,译者必须在译 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的语言、文化手段, 这时广告翻译已显而易见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种创造 性工作.Poison百爱神(香水品牌),Poison一词本意是“毒药”或 “毒物”,那些令人憎恶的东西.但一旦用作香水品牌,就不能直 译了.国外的市场专家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女性追求一种野性、粗 鄙的异国风情,为迎合他们的口味,精心设计Poison香水,受到 了不少国家女性的青睐,开拓了商品销售市场.这种品牌名称介 绍到我国,译者要充分考虑我国女性温柔娴淑的特点,运用逆向 思维进行创造性翻译.译者创造性产物“百爱神”香水,一下子

受到中国女士的欢迎,打开了中国市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了“百爱神”香水,人见人爱,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告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既有信息价值,又蕴涵 艺术价值.尽管好的广告植根于好的产品,但广告的说服力很大 程度上是通过广告语言实现的.它直接关系到商品信息的无障碍 传播,并对社会产生间接的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影响.因此译者翻 译时应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把我国的产品展示在 国际舞台上,促进我国企业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主要参考文献

1]孟琳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5)[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4]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 文化与广告翻译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 断过的文化体系.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西方文 化属于科学文化.在心理文化方面,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价 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重综合、轻分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 人与自然看成浑然一体.而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论,价值取向 以功利为本位.重分析、轻综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自 然的索取.而中西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广告中的 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产 品介绍,应该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 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例如:某机场的候机大厅有一条英汉对照的公益广告标语: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吸烟请到吸烟区.”“For your and others health,the passengers who smoke,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这条标语是想告诉大家候机室不准吸烟,如要吸烟,请到 吸烟区.标语的用意中国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但从它的汉式英译 结构分析,英译汉的意思便成了“为了健康欢迎候机乘客吸烟.” 因为机场特意为吸烟者安排了吸烟的场所.这哪里还有禁止吸烟 的提示,简直就是纵容乘客吸烟.广告翻译需要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由于用英汉两种语言的 人在民族心理、思维和推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相异 文化的人在使用对方的语言交际时,文化差异因素必然会制约语 言的使用.在广告翻译方面则表现为获得不确切的,有时甚至是 错误的广告信息.例如杭州的西湖藕粉是自古有名的滋养品,历 史上曾作为“贡粉”每年进献给皇帝.但对英美人士来说却鲜为 人知.当翻译人员根据具有权威的《汉英词典》中的“藕粉”英 译为“Lotus Root Starch”向外宾作广告宣传时,不少人仍是不 乐意购买.原因在于“Starch”(淀粉)一词.因为多吃“Starch” 容易发胖,而许多西方人都怕发胖.后来将“Starch”改译成 “powder”(粉)后,购买者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二、英语广告翻译的常见问题 1.广告翻译中用词不当

我国广告的英语译文中用词不当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上海生

产的“标准牌”缝纫机曾被误译成Typical Sewing Machine,“标准”在《新华词典》中是指产品质量技术和规格都符合进口市场 的标准,而typical是典型的,普通的意思.普通的缝纫机在追求 新、奇、异的国际市场上怎么会有销路呢?又如有一则锅巴的广 告词:“本品可即购即食,食用方便”译者曾译为“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用immediately译此广告中的“即”不是很好.因为国外消费者读到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吃掉,商品马上会坏.” 谁会买这样的产品呢? 2.语言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

一则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发其购买欲望,关键在 于广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可是一些翻译广告的语言平淡,缺乏 艺术感染力:(1)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译文:没 有什么能象可乐那样令你神清气爽.将原文和译文相比较,我们 会发现译语广告平淡,而原文则透出一种只有我才能做到的霸气.笔者认为该英文广告可译为:“可口可乐—提神醒脑,无与伦比”.而且,原译将“Coke”译为“可乐”不甚妥当.实际上Coke指的

是Coca-Cola,是商标的简写体,在美国已很少用其全称了.“可乐”固然可以指代“可口可乐”,但还有其它品牌,如“百事可乐”、“非常可乐”等,很容易引起误解.(2)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译文一: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 卖.译文二:同我们做买卖,都是回报丰厚的好买卖.译文一翻 译痕迹太浓,机械照搬原文用词,致使译文表达生硬.译文二较 译文一虽然摆脱了翻译腔,没有将“mean”对号入座的翻译成“意 味着”,但是译文广告文字表达没有力量,不象原文广告那样给人 充满自信的感觉.笔者试译为:同我们做买卖,保管您回报丰厚.3.重形似轻神似,缺乏广告味

翻译必须译出原文的“味”.翻译说明文要有说明文味,记叙 文要有记叙文味,同样翻译广告要又广告味.然而一些英语翻译 广告相比原文广告仅仅做到了形似,而无“神似”,广告味缺乏.笔者认为,翻译广告之所以因形损神,是由于译者“一厢情愿” 强求再现原语的某些表现形式,如:夸张、双关、典故等修辞手 段,企图让读者欣赏广告语言的妙趣,可是这些原语修辞所带来 的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而得不偿失,弄巧成拙.例如:(1)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译文一: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 慢.译文二: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自豪.这是 《泰晤士报》为自己做的一则广告.稍有英国文学基础的人都知道 该广告源于奥斯汀的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译文一,译者是 想让译文使读者同样领略原文典故的妙趣,但效果如何呢?恐怕 没有几个读者能够看懂,译文为了形似,竟付出如此“惨重”的 代价!译文二虽然不像译文一那样使人不知所云,也巧妙的将原 文用典的妙趣传达在译文中,但文字不精练简洁.笔者认为应译 为:“我们不以偏见为荣”.原语掷地有声,译语也同样铿锵有力.虽然译文看不出原文用典的精妙,但原文的本质神韵在译文中得 以体现.(2)I'm More satisfied.译文:摩尔香烟,我更满意.虽 然译文既照顾了More(香烟品牌)和构成比较级(更)的双重意 义,但译文广告读起来不象广告语言,欠缺广告味.笔者将其译 为:吸摩尔香烟,那才叫舒服呢!译文虽看上去没有比较级,但 实际上比较意味蕴涵其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世界贸易的发展,进出口商品越来越多,国际间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进入我国的同时,我国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所有产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卖出自己的商品,广告宣传必不可少,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死亡,其宣传广告必定伴随着翻译,翻译便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在汉英广告翻译中,常见的弊病首先是词汇和句子层面的低级错误较多,其次在于追求字面的忠实,而忽视了受众的反应,没有考虑译文的文化可接受性等因素。从严格意义上说,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的英文广告不应当由译员按照中文广告进行翻译,而应当交给具有西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专业广告人进行重新策划,根据西方受众的口味和审美旨趣进行创作,以达到更好的广告传播目的。在广告翻译实践中,应着眼于受众的需求和口味,着重把握原文的精髓,而不是追求字面或语言上的对应。在翻译文化信息丰富的广告文案时,更是应当采用“改写”的翻译策略,大胆舍弃原文较为难懂或复杂的文化意象,以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在此过程中,广告主和译员应当充分沟通,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原文进创造性翻译,才能真正保证译文的高质量,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由于国内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英文广告应当如何创作,将广告随便找个懂外语的人来翻译,而不是交给专业人士进行策划,因此译文质量不高。部分广告主对外文一知半解,外行指导外行,使译文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因此有的译员在处理广告翻译时机械对译,死扣字眼,削足适履,造成各种各样的错误。

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在“广告语言艺术”一书中提到,“每个民族都拥有一些深值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因此在遇到此类设计到各自文化内涵及表现得广告翻译时更应注意。比如在我国人们心目中,“龙”代表吉祥,中国人

自诩为龙的传人,但英文dragon对西方人来说是罪恶的象征。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但却会引起伊斯兰教国家的反感,因为它的长相有点像猪。饮料Seven-up(七喜)的名称里up这个词符合美国人的喜好,那就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但是如果我们按字面意思把它翻译成“七上”,那绝对得不到中国人的认可,马上让人联想到“七上八下”这个成语,对此饮料的感觉大概也是“七上八下,不敢一试”而“喜”字则对中国人来说充满了喜庆吉祥之意,同时它在汉语中也有精神振奋的含义,仅仅一个小小的调整,一字之差,效果却大相径庭。所以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类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分歧。

本文本着对翻译的语言特点、翻译的策略、中西方文化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研究了广告翻译这一课题,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深入广告翻译,并掌握广告翻译中的技巧,以唤起他们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也就是对广告翻译的兴趣。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琳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5)[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4]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琳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5)[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4].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 [5].尤金〃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琳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5)[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4].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 [5].尤金•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第二篇:广告论文开题报告

XX年1月,国内知名网络营销站点——两千年发布《网络营销热点回顾》,窄告被列入第八。由于实现了广告主、网民和媒体的多赢,窄告在中国迅速崛起,得到了用户高度评价和市场的高度支持,制造了又一个中国互联网的成功故事。下文将对这一网络广告的新宠做一些介绍。

网络广告新模式——窄告的涵义

1.窄告产生的背景

网络广告由于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的利用,增长潜力巨大;然而随着网络广告的发展,数量众多的广告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站上指定的栏目和频道固定的位置中,其广告效果越来越受到质疑。这种依然改变不了传统广告中漫无目的的对网民的骚扰状况,一方面无法真正发挥网络广告传播中的优势;另一方面甚至干扰了网民正常的访问浏览,很多网民对此十分反。对于广告投放商来说最理想的广告投放是将广告投放在与广告内容密切相关的、与目标受众最接近的媒体上。而互联网上数以万计的网站,如何将广告投放到更多更相关的媒体上;如何真正接触自己的目标群体就成为一个十分棘手而又迫切思考的问题。

在此前提下,天下互联根据广告主最理想的广告投放目标,同时为了加强广告的投放效果和投放效率,推出了网络窄告。网络窄告一经出现,就抛起了一场网络广告革命。它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了解网民的意愿,将广告只呈现给真正对其感兴趣的网民,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告效果。在短短数月,就成为网络广告的新宠。

2.什么是窄告(窄告联盟)

窄告就是“窄而告之”、“专而告之”。指客户投放的广告直接投放到与之内容相关的网络媒体上的文章周围;同时窄告还会根据浏览者的偏好、使用习性、地理位置、访问历史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将窄告投放到真正感兴趣的浏览者面前。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广告模式,不仅适合于各行各业推广宣传品牌、产品等,也适合各种规格的网络广告发布商。窄告联盟是由天下互联发起,为窄告的推广成立的一个共赢的服务项目。窄告联盟的成员目前主要包括:

(1)窄告投放客户。主要是发布窄告的企业、机构、组织等,通过窄告联盟,将自己的广告投放到数百个合作媒体中,并且直接展示给感兴趣的目标客户面前。

(2)窄告推广商。主要是对窄告这一新模式进行推广营销,通过这个联盟,不仅可以为自己客户提供更加适合的新型的网络广告投放模式,从中也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推广利润分成。

(3)窄告合作媒体。主要是发布窄告的媒体,加入窄告联盟后,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客户将窄告投放到自己的网站上,合作媒体也会因展示发布窄告获得可观的收益。

第三篇: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文献综述,含前人的研究成果,当前的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不少于2000字)

“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乾卦·文言》之中,书中提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是修饰文辞的意思(陈望道,1932)。”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他认为“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陈望道,1932)。”“在中国,修辞指的是文辞或修饰文辞。从狭义上讲是指文字修辞;从广义上看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杨树达, 2006)。”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衬托、用典、化用、互文等。而西方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艺术或雄辩术,更是指演说的技术。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术》的第一句,他将修辞描述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由此可见中西方对于“修辞”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古希腊修辞学的起源、古罗马公共论辩的兴盛,到中世纪修辞学的萎缩,修辞学研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时期,最后在20世纪形成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相交之的新修辞学。国内也有知名学者致力于西方修辞学的研究。例如:刘亚猛(2004)出版了《追求象征的力量》,这是一部新颖、独特的研究西方修辞学的专著。作者研究了修辞传统、修辞理论和实践,以及哲学、语言、政治、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研究修辞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话语权利、说服手段、受众目标等政治、法律、教育、传媒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刘亚猛教授在2008年出版了《西方修辞学史》一书,系统全面地梳理了“西方修辞学”这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科之发展脉络与嬗变历程,囊括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昆提利安等西方历史上最重要、最主要的修辞思想家。作者以一名中国学人的独到视角,对他们的修辞思想和代表作进行了出色的跨文化、跨语境的原创性解读与评述。韦恩·C.布斯(1921-2005),是美国著名的修辞学家、文学批评家。1961年出版的《小说修辞学》被学术界称为“二十世纪小说理论的里程碑”。他的著作还有《反讽修辞学》(1974)、《批评的理解:多元论的力量与局限》(1979)、《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1988)、《修辞的修辞学》(2004)等。布斯权威地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修辞研究从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理论上取得的成就及其自我认识。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对韦恩布斯作品及其理论的研究,例如:刘亚猛(2007)研究了韦恩布斯的《关于修辞的修辞》一书,对有效修辞进行求索;汪建峰(2011)介绍了韦恩布斯修辞思想中的“一体两面”即“同意修辞”和“倾听修辞” ;李克; 王湘云(2014)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等等。

虽然国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西方修辞学的研究,但有关于西方修辞学的译作却为数不多。例如有,由罗念生翻译的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修辞学》;王晓朝译的《西塞罗全集》;由颜

一、崔延强所翻译的《修辞术》;穆雷与其学生翻译的《修辞的复兴——韦恩·布斯精粹》;华明与付礼军分别译出了两个不同译版的《小说修辞说》;汪建峰的译作《《中美混合修辞的崛起——兼读中式签语饼》(Reading Chinese Fortune Cookies: The Making of Chinese American Rhetoric)西方的修辞学译作无疑是人们学习和研究西方修辞思想的重要桥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翻译在世界各国之间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的频繁交流与往来,维护世界的稳定和持久和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翻译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转化,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与学习。要想翻译出合格的作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原文本、文化以及目标语读者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遣词造句,翻译出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译文。而修辞学这一类的学术型著作,有较高的理论性、系统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必须还原出原文的系统性、理论性与逻辑性。刘亚猛教授(2014)在“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的母体”一文中,阐述了翻译与修辞密切联系,他认为翻译的“信”与“忠实”本质上是一种修辞构筑

《布斯精粹》(The Essential Wayne Booth)是由韦恩·布斯的弟子在布斯逝世后,收集其文集,编撰整理的。这部文集几乎涵盖了布斯的所有重要主题:从伦理、流行文化和教学,到简·奥斯汀、莎士比亚和巴赫金,并从各个层面展现了这位举足轻重的批评家对文学、修辞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其雄辩有力的文风发人深省,振奋人心。《布斯精粹》这本书的第六章节讲的是“反讽”修辞。在这一章节中布斯将“反讽”分为“稳定反讽”和“非稳定反讽”,就反讽的本质及其功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他也将修辞视角引入对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解读,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反讽叙事。这里的“修辞”不同于传统修辞格,它是指作者、叙述者及读者之间的修辞关系。反讽叙事即作者通过叙述技巧的控制,在文本阅读中形成表里不一暗含嘲弄谐谑的否定效果。反讽叙事是传递不同情感和价值的有力手段,是从作者控制、读者反应和文本呈现三方面展开的。他认为反讽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修辞效果。

《布斯精粹》这本书是学术类领域的专著,描述对象较为抽象,且书中含有自成体系的修辞学术语,如Rhetrickery(诡辞)、Rhetorology(修辞艺术)等等。正是因为文章学术性的特点,书中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长难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翻译成中文时还要兼顾中文的表达习惯,所以翻译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穆雷(2008)与其学生曾一起翻译过The Essential Wayne Booth一书,并把书名译为《修辞的复兴》。笔者认为书中的有些篇章段落翻译得甚好,值得翻译者们借鉴和学习,但也有少许地方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笔者想从《布斯精粹》(The Essential Wayne Booth)一书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第六章节“The Empire of irony”,做一份翻译实践报告,说明翻译的过程,尤其是解决难点的过程,并与穆雷的此章翻译产生对话,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看法、译法与见解,总结此次翻译任务中的心得体会、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广告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分析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专业:xxxx

学校: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英语广告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英语广告用词简洁,隽永,却有着丰富的含义,让人意味深刻。随着人们紧跟时代潮流,英文广告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各类广告中。如何使英语广告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所理解,这正是本文提出的研究重点,了解英语广告翻译特点,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三、动机及意义: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

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四、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英语广告的翻译是翻译学的重要领域,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策略也是翻译领域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本论文从英语广告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力求寻求最佳的翻译策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广告,使译文收到同原广告词同样好的宣传效果力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广告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对应于广告翻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着商品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进而直接遏制了商品的流通和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严复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在《译例言》一书中对翻译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标准,基本要求是忠实、通顺,英语广告的翻译亦然如此,通过准确的翻译达到对产品广告的二次创作,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作用,由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广告事业迅速发展,对英语广告的翻译需求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英语广告的翻译理论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英语广告的诸多特点,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直译,意译,音译,增译,缩译,转译„„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和准确程度。

五、理论框架:

1.Introduction

2.General Knowledge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1 Defini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1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2.2.2 Cultural Advertisement

2.2.3 Conceptual Advertisement

3.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1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1 Characteristic in Rhetoric

3.2.1.1 Parallelism

3.2.1.2 Personalization

3.2.1.3 Alliteration

3.2.1.4 Repetition

3.2.1.5 Simile

3.2.1.6 Pun

3.2.2 Characteristic in Syntactic

3.2.3 Characteristic in Syntax

4.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4.1 Literal Translation

4.2 Liberal Translation

4.3 Addition

4.4 Omission

4.5 Conversion

5.The Strategy to Avoid the Mistake in Translation

5.1 From the Viewpoint of Unequivalence

5.2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6.Conclusion

六、研究基础:本文以英语广告为对象,从而总结出广告语的创新与否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广告的重要性,在这个研究目标的指向下,本文采

取了理论和文本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文献分析总结与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创意广告的使用技巧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目前我已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对《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和《广告英语》等著作进行了大量阅读与分析,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使此论文的完成进行了初步的准备工作。

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检索法,例证法和描述性研究法。

1.文献检索法:检索有关于英语体育新闻的词汇、句法、修辞及翻译理论 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2.例证法:结合具体例子,论证其语言特点,以支撑观点。

3.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 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八、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英语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变体,其翻译特点和变现手法不同于其他语言,其中的广告类别多样化,突出的特点和修辞的大量应用,为广告英语烙上了极具特色,别出心裁,五彩缤纷的烙印,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增强了语言的张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商业的需要。广告,即广而告之,是之浅层次的目的,取得最终经济效益才是其真正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考虑翻译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其传播的广度,也要考虑其是否能被大众所理解、接受,以致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要翻译一则好广告,要从宏观上综合考虑社会的、人文的等诸多因素,微观上注重语言的把握。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广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探讨英语广告翻译特点和翻译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九、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第七学期 第9周 选定论文题目

2.第七学期 第10-18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寒假期间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4.第8学期 第1--7周 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5.第8学期 第8--10周 完成论文初稿

6.第8学期 第11周 完成论文二稿

7.第8学期 第12周 论文三稿/定稿及答辩

8.第8学期 第13周 复答辩

十、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Catford, J.C.A.(1995).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England Oxford Press.[2]冯庆华,2007,《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3]黄乃圣,2003,《英汉广告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

[4]黄瑞红,2008,“广告英语的美学修辞及翻译策略”,长沙大学

[5]金惠康,2002,《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柳琼颖,2002,《广告人的目标在英文广告中的体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7]李秀平,2006,“英语广告翻译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国翻译》第一期。

[8]王金,2001,“广告标语口号的套译”,《山东外语教学》第一期。

[9]汪滔,2001,《广告英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王树槐,王群,2006,“英语广告语篇特征与汉语广告语篇英译”,山东外语教学。

[11]杨小燕,2000,《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杨琪,包通法,2006,“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论思辨与实践,上海翻译。

[13]钟丽君,2004,“广告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三期。

[14]张培基,喻云,1988,《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广告翻译

2.英汉广告翻译的六大常见策略

2.1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句子视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同时考虑语篇和语境的制约,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努力再现原文的形式、内容和风格(同上),也就是把原文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接近的对应结构,词汇做到一一对应。例如:

例1:眉笔像花瓣一样柔和。(眉笔广告)

Our eyebrow pencils are as soft as petals.(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翻译》)

这则广告翻译用了明喻“as…as”的句型,和原广告词中的比喻修辞取得一致,同时加入了英语中押头韵的修辞手法(“pencils”和“petals”属于押头韵,重复了字母“p”),将原句的意思表达地非常准确,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2:中国河南——功夫的摇篮。(河南旅游广告)

Henan in China— the cradl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翻译》)

这则广告是判断式暗喻,判断词“是”在两个句子中均被破折号取代,结构一致,英语基本是按照汉语词序一对一地翻译出来的,是典型的直译,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例3:Challenge the limits.(SUMSUNG)

挑战极限。(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这是三星电子产品的广告,其汉语完全按照英语的词序翻译而来,原句是动宾结构,译句也一样,是典型的一一对应的翻译方法。

例4:No problem too large.No business too small.(IBM)

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没有不做的小生意。(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这则广告也是依据英语的词序直接翻译而来,体现了IBM 公司的技术实力,又表现了它的商业道德,想顾客之所想,事无巨细的工作作风。

例5: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劳力克斯手表)

与我不同,劳力克斯从不需要休息。(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这则广告说劳力克斯手表不需要休息,暗示了走时准确、劲头十足、提供24 小时的永恒服务、质量上乘、不需停下来修理的特点,巧妙地宣传了产品的优良品质,把产品人格化,使产品具有人情味。此句用了直译法,明确而清晰地传达了广告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

很显然,以上所有广告词的翻译,其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基本和原句一致,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再现原广告的形式、内容和风格,有明白易懂的特点

2.2 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如果用直译法处理,译文不忠于原文,或不能为目标读者所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不得不舍弃或改变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使用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法,或运用读者易懂的切合原文意思的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来传达原文的涵义和精神,通常取原文内容而舍其形式,容许译者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原文的基本信息应该保留(同上:

63)。例如:

例6:输入千言万语,奏出一片深情。(文字处理机)

This word processor plays a tune of deep feeling whenever you are typing.(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翻译》)这是一句蕴含隐喻而且对仗工整的广告词,原句很难用直译的方法传达引申的涵义,只能采取意译,虽然译句不是那么对仗工整,但也传达了原句的精神,加上“feeling”与“typing”押韵,读来生动流畅(同上)。

例7:We’re not in the computer business.We’re in the results business.(IBM)

唯我电脑,成效更高。(曾晖、张志儒,《试评几则英文广告的翻译》)

我们尝试着用直译法来翻译这一广告,译文如下:我们不在经营电脑,我们是在经营成效。这叫人费解,这家商店不卖电脑,而卖“成效”,“成效”是什么?怎么来量化呢?怎么个卖法呢?所以这样翻译反倒失去了广告的作用,原来广告的作用是为了突出其电脑的质量好、成效高,不如采用意译同时注意字数和押韵,翻译为:唯我电脑,成效更高。这样既保持了原文风格,又不失原意,一目了然。

例8:Everything is extraordinary.Everything tempts.(Cartier)

直译:一切都很出名,一切都很诱人。

意译:件件超凡脱俗,样样新颖诱人。(亚地亚饰品)(曾晖、张志儒,《试评几则英文广告的翻译》)原文是个装饰品广告,两句说的基本上是一个意思,重复“Everything”一词是为了强调每一件饰品都是精品。照字面意思直译两个“一切”显得生硬,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讲究对偶,忌字面重复,第二种译法显得词

句优美,并且准确地表达了饰品精美的品质。

例9:Cooking Without Looking.(Minute Rice)

转眼就熟。(迷你米饭)(曾晖、张志儒,《试评几则英文广告的翻译》)

当然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成:不用看就熟了。顾客在饭店吃饭,一般都不希望等很长时间,若直译只能表达该饭店煮饭达到了某种熟练的程度,而意译“转眼就熟”,不仅表明煮饭技巧熟练,而且花时间极少,更能迎合顾客不愿等待的心理。

例10:Every time a good time.(McDonald’s)

分分秒秒欢聚欢笑。(麦当劳)(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其译文准确地表达了原句的意思,虽然原广告的押韵没有在译文中以相同的形式再现,但译文用对仗的手法——欢聚欢笑,作了适当的补偿处理,从而使译文通顺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笔者试着把它译成:

吃得开心,玩得痛快,来体现这是一家餐饮店,同时可以娱乐。

虽然以上的翻译没有一条其关键词在词义上和原广告词完全一一对应,句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原广告词的核心内容、深层意思和基本信息仍然在译文中得以保留。

2.3 创译法(Creative Translation)

创译指有一定创造性的翻译,但不是纯粹的创作。创译要求译者有丰富的知识、大胆的想象和拓展性的思维方式,译者不局限于字面意思,善于挖掘深层涵义,同时大胆地加入其个人创造。例如:

例11:Connecting People.(Nokia)(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例12:A great way to fly.(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新加坡航空,飞越万里,超越一切。(新加坡航空)

例13:Quality Services for Quality Life.(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凝聚新动力 文康展新姿

例14:Good to the last drop!(雀巢咖啡)(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例15:It happens at the Hilton.(Hilton)

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以上五个例子的汉语译文中,已经很难找到原文的痕迹了。诺基亚的著名广告词“Connecting People”,即使再让翻译家重新翻译,恐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翻译,但很难想到是“科技以人为本”。译文和原文可以说相距十万八千里,但是译文能够从本质上反映诺基亚的特点,使其品牌定位非常清晰,做到促销产品的目的,不失为一条好的广告翻译语。例(12)的汉语翻译也是一样,完全是译者的再创造,倘若不看译文,读者很难看出这是有关新加坡航空的广告,译者创造性地加入了“新加坡航空”和“超越一切”的补充字样,突出了主题,强调了其“超越一切”的特点。例(13)的英语和汉语意义上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它们却是香港政府部门一个对应的双语广告宣传(李克兴,2004)。笔者把它译成: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享受。例(14)中,“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英语翻译很棒,非常有创意,看到这样的广告词,人们似乎看到、闻到了香喷喷的滴滴咖啡,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意境美,让人回味无穷,倘若把good 改为sweet,那意境更美,味道更甜更香。例(15)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翻译为“一切发生在希尔顿酒店”,这给原句的广告效应大打折扣,“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则明确显示了该酒店为顾客全心全意服务的态度,看了此广告给人一种放心、安心、舒心的感觉,从而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由此可见,上述广告的翻译已基本脱离了翻译框架,原广告词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属于重新创造的一类,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译者的智慧和独创性。

2.4 增补型翻译(Supplementary Translation)

这一类翻译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于一定的目的,适当增加了译文的内容。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对原文某些关键词的词义进行挖掘、引申和扩充,将原文的深层意思加以发挥或使其隐含意思凸现,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译文的意义明显超出原文,是典型的超额翻译。其二是出于中文习惯上的考虑,比如汉语里的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所以在广告用语中常常会看到对仗工整的成语(同上:64)。例如:

例16:Beyond your imagination.(Korean Air)

意想不到的天空。(韩国航空)(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显然“天空”一词是译者增加的,原句中根本看不到天空的影子,增加后凸显了韩国航空的特点,也和航空建

立了联系,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里笔者把它译成:广阔的天空,绝妙的旅行。

例17:Elegance is an attitude.(Longines)

优雅态度 真我性格(浪琴表)(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真我性格”一词也是译者增加的,体现了浪琴表的本质。笔者试着把它译成:优雅无比,魅力无穷,和大家斟酌。

例18:Taking the lead in a Digital World.(SUMSUNG)

领先数码,超越永恒。(三星电子)(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原文中没有“超越永恒”这层意思,译者加入了这个词,用来显示三星电子不光领先数码,而且品质可靠,持久耐用,欲超越永恒,有雄心但不夸张。

例19:Your Future is Our Future.(HSBC)

与您并肩 迈向明天。(汇丰银行)(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与您并肩”充分体现了汇丰银行愿与储户同甘共苦,肩并肩迈向明天的美好愿望和保证,拉近了汇丰银行和储户的距离,有亲切感。

例20:Anytime(Global Express, Logistics & Mail)

随时随地,准时无误。(TNT 快递服务)(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

原句只出现了随时的含义,为了体现TNT 快递服务快而准的特点而增加了“随地”和“准时无误”,这突出了原广告的功能和优点,让用户产生了信任感。在此笔者试着把它译成:随寄随到。

2.5 浓缩型翻译(Condensed Translation)

顾名思义,浓缩型翻译和增补型翻译恰恰相反,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删除、压缩或省略部分内容。例如:

例21:位于上海九江路的金融广场,雄踞黄埔区商业中心的心脏地带,交通方便,商贸往来繁盛,地点理想适中。

In the heart of Huangpu, Financial Square on Jiujiang Road is a well-situated Shanghai office tower.(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英语用well-situated 一个词代替了原句中所有划线部分的套语,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意思明了。

例22:本品是传统医药验方,选用纯正中药材及蜂蜜,用科学方法炼制而成的纯中药蜂蜜膏剂。

This product is prepared from the selected Chinese medical materials and refined with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active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译文对原文作了适当的改动,画线部分“纯正”,“蜂蜜”,“蜂蜜膏剂”均被删去不译,但不影响原句意思的表达。什么该缩、什么该略呢?除了最重要的信息如公司名、地名、价格、优惠期限、产品特点等,省去后会造成广告误导或无法使其传递有效商品信息的内容外,其它的都可以省略(同上:67),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2.6 套译法(Parody)

套译法就是套用现成的英语或汉语中的成语或俗语或典故来翻译广告,易学易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例23: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Mars chocolate)

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这条广告让人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和 All work and no play keeps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以其简洁、活泼生动、朗朗上口的语言,使顾客从久已熟悉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例24: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烟蒂好,烟就好。(孟琳,詹晶辉,《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莎士比亚的一部剧本就是这个名称,中文翻译是《皆大欢喜》。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利用了ends 的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广告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笔者把它译成“口口乐”,和大家斟酌。

例25: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晚了总比完了好。(孟琳,詹晶辉,《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这一妙语出自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它妙在不仅引用了成语的结构,还利用了late 的双关意义,the late 这里指the dead。双关的运用使这则交通公益广告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有人把它译为“迟到总比丧命好”,我觉得听了让人毛骨悚然,不如采用上海交大毛贵荣教授的译法“晚了总比完了好”,“晚了”和“完了”读来押韵,朗朗上口,又让人看后产生警觉感,但无恐怖感,这个翻译真是妙不可言。

例26:有目共赏。(上海牌电视机)

Shanghai TV— Seeing is believing.(谢小琼,《论商业广告的翻译技巧》)

引用了成语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同时采用增补法增加了“Shanghai TV”字样,凸现了本广告的目标和导向。

例27:条条大路通罗马,款款百羚进万家。(百羚餐具)

All roads lead to Rome,All Bailing lead to home.(谢小琼,《论商业广告的翻译技巧》)

此句既采用了英语谚语,也套用了这一谚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翻译地也很妙。

例28:速效救心丸。(药品)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谢小琼,《论商业广告的翻译技巧》)

此句直接用了英语谚语,根本看不出是救心丸的广告,但是细细想来,这个翻译也不无道理,也可看作是创译或意译吧!以上这些广告翻译均套用了现成的成语、俗语或典故,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易学易记,对产品的促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