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光耀资政讲华语运动30周年庆典致辞
李光耀资政讲华语运动30周年庆典致辞
1.新加坡以英语为主的大环境,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要掌握英语不成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讲英语,要学好华语就成了大问题。所以,今天讲华语运动面对的主要挑战,并不是华语与方言的抗争,而是要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2.说到学习语言,我们必须考虑它的实用价值。英语是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作语
言,非掌握不可。华语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的载体,也是中国13亿人的通行语言。好好掌握英、华双语,对我们和下一代都有很大的好处。
3.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要同时学习和掌握英、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集中火力学习英、华双语,而不是倡导方言的学习。
4.学习方言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英、华双语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方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与华语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也严重干扰了孩子英、华语文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要加重孩子不必要的负担?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好好掌握英、华双语?
5.天下父母心,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事业有成。所以父母亲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必须明智地为孩子设想和决定,学好
哪一种语言,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最有利。
6.我鼓励那些能说华语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讲华语,让孩子多接触华语,这对孩子学习华语文肯定会很有帮助。有些家长担心,不和孩子讲英语,孩子在学校里或工作上吃亏。这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
7.我的其中一个华文老师蔡志礼就是个例子。他女儿出世后,为
了帮助她掌握双语,他太太就用英语和女儿沟通,而他本人则用华语。但是他发现这样的方式行不通,因为在新加坡以英文为主的大环境里,英语自然而然的成了孩子的主导语言。三年前,他当年四岁的女儿向他说, “爸爸,ABC比较容易”。我那时就给了蔡志礼一个忠告,劝他太太不要再和女儿说英语。他听从我的建议,夫妇俩在家中只用华语和女儿交谈,替她打好双语兼备的根基。
8.报业控股执行总裁陈庆鏻和他的太太的华语都说得很好。但是他们却以英语和孩子交谈,现在孩子都不喜欢讲华语,学习华文也面对困难,所以他 对我说后悔已经太迟了。
9.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华校生,我的两个媳妇都能说流利的华语,可是他们在家里用英语和孩子沟通,结果在我的7个孙子孙女当中,除了一个孙女,其他都不喜欢说华语,学习华语也面对问题。当
我以华语向他们提问时,他们总是喜欢用英语回答。有时候,我还得逼着他们用华语回答。
10.报业控股和蔡志礼正帮助我编辑一本书,说明学习英、华双语这两种截然不同语言的困难,和探讨语言教育的方向。
11.我希望大家认真参考这些例子,在孩子年幼阶段,就和孩子说华语,为孩子奠下学习华语的良好基础。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大有帮
助。将来,孩子一定会感谢你们所做的明智决定。
第二篇:中学30周年庆典校长致辞
中学30周年长庆典校致辞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XX中学迎来了三十周年华诞。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XX中学向多年来为了XX中学的发展勤勤恳恳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们,为了XX中学的荣誉而刻苦攻读的全体学子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风风雨雨,几度春秋我们学校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岁月。历经三十年的拓荒播种,这里已成为一片沃土,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桃李成荫,春华秋实。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
展望未来,我们向往;
恩随荫庇,我们感激;
承前启后,我们任重道远。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岁月里,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紧紧把握时代的主旋律,狠抓“三风”建设,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并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着“积淀文化底蕴、注重精细管理、打造品牌、创办特色学校、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标迈进,争取明天有更大的成绩,报答所有关心我们学校的父老乡亲们的拳拳之心。
我坚信:XX中学的明天会更灿烂!
为了明天,咱们共同干一杯!
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学30周年庆典校长致辞
中学30周年长庆典校致辞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XX中学迎来了三十周年华诞,中学30周年庆典校长致辞。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XX中学向多年来为了XX中学的发展勤勤恳恳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们,为了XX中学的荣誉而刻苦攻读的全体学子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风风雨雨,几度春秋我们学校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岁月,致辞《中学30周年庆典校长致辞》。历经三十年的拓荒播种,这里已成为一片沃土,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桃李成荫,春华秋实。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
展望未来,我们向往;
恩随荫庇,我们感激;
承前启后,我们任重道远。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岁月里,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紧紧把握时代的主旋律,狠抓“三风”建设,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并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www.feisuxs)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着“积淀文化底蕴、注重精细管理、打造品牌、创办特色学校、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标迈进,争取明天有更大的成绩,报答所有关心我们学校的父老乡亲们的拳拳之心。
我坚信:XX中学的明天会更灿烂!
为了明天,咱们共同干一杯!
谢谢大家。
《中学30周年庆典校长致辞》第四篇:30周年庆典发言稿
30周年庆典发言稿
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 再铸体院辉煌 ——刘少英院长在吉首大学学科经验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 今天是我们体育科学学院成立30周年的光荣纪念日在此我代表体育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真诚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我院三十周年的庆典活动真心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体育学院成长的特别厚爱与大力支持。回顾三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三十年来的耕耘发展三十年来的春华秋实和传承跨越我们无不感慨万千三十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始终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地走过了艰辛的创业岁月和难忘的探索时光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回想这三十年来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艰苦创业阶段1978-1992。1978年成立体育科1978年--1984年为三年制体育专科1985年—1989年改为二年制体育专科1990年停招一年1991年再次改为三年制体育专科1990年以前一直在老校区办学当时只有一个200米煤渣跑道的田径场、1个体操棚、3个篮球场和1个排球场教学条件相当简陋。第二探索改革阶段1992-2004。1992年成立体育系。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四年制师范本科并于当年招生同年获“湖南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1年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同年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省体育局确定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同年获“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授予权。第三创新发展阶段2004-至今。2004年成立了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并开始招收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同年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湖南省芙蓉标兵岗”2005年体育教育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招生权2006年被湘西州体育局确定为“湘西州跆拳道、柔道训练基地” 2007年开始 2 招收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同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2008年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同年获“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教学团队”。卅年磨一剑一朝脱颖出。无论是当年的体育专科或体育系还是如今的体育科学学院我们学院全体师生始终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断迎接机遇和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次又一次地开创了体育学院的新局面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探索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一条成功之路。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一下学院的主要成就 ——组织机构。学院由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成体育科学学院和大学体育教学部。下设8个教研室民族传统体育、田径、体操、球类、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大学体育、招生就业指导7个实验室体育保健学、运动技术
分析、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和大学生体质监测其中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是与资环学院资源共享1个研究所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贺龙体育研究中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3个基地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湘西自治州跆拳道、柔道训练基地10个校外教学实习点吉首大学体委办公室设在体育学院。——师资队伍。从1978年办学时的13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75名教职员工其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25人研究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40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体育学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首届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南省首届青年社科专家、教师中有多人获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湖南省芙蓉标兵岗明星、湖南省教学能手、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学科。学院现有俩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俩个硕士点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校级一、二、三等奖4项省级 3 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6项省级、校级教改课
题30项其中重点课题8项校级示范与教改课程9项。在1998年、2006 年两次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连续获吉首大学教学先进单位和学科先进单位。——科学研究。学院从1999年以来连续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 项其中重点项目1 项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16项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联科研课题15项教育厅课题30余项校级科研课题78项出版专著、教材25本。获国家体育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体育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获湖南省科研突出贡献奖连续获吉首大学科研先进单位。成功的承办了“东方传统体育学术报告会”、“全国体育社会科学研讨会”、“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湖南省第十三届体育论文报告会”。还先后邀请了谢琼桓、梁晓龙、张天白、秦椿林、孙汉超、卢元镇、任海、曲宗湖、李晓宪等全国著名专家来学院讲学。——群体竞赛。我院常年承担全校性课余群体活动和校级代表队的训练、竞赛任务。每年举办的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有田径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迎新杯、毕业杯篮球赛、风雨杯足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健美操、体育舞蹈赛广播体操等比赛。学院还承办了全国民运会 “吉么列”比赛、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湖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和蹴球项目比赛。校级代表队多次参加湖南省举办的各
种比赛如武术、健美操、排球、定向越野、田径等项目均获得个人和团体的好成绩特别是校舞龙队多次参加全国比赛都取得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今年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南赛区的比赛中校男子排球队获得了乙组第一名。——人才培养。从1978年仅有的53名专科生发展成为目前有在校本科学生一千余名研究生从2004年的9人发展到73人已毕业两届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近年来我院学生荣获国家级奖励372人次其中2005年我院学生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荣获四个第一名理论、外语、计算机、综合知识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省级奖励597人次校级奖励4703人次。本科生主持校级课题3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9篇研究生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 4 校级课题4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7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1篇学院党总支发展学生党员223名。——场馆设施。目前拥有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一座、综合训练馆一座、2个有400米标准田径场其中1个朔胶跑道1个200米田径场以及乒乓球馆、体操馆、散打馆、武术馆、跆拳道馆还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场地秋千、陀螺、蹴球、抢花炮、高脚马、棉花球基本上能满足体育教学。学院资料室面积为93平方米藏书6500册期刊合订本1800各期刊杂志75种。——办学特色。
一、突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办学特色。一是民族传统
体育理论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二是系统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三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挖掘整理出的“高脚马”被全国民族运动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突出了地方性、民族性的专业特色四是为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组织与开展培养了大批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
二、确立了“体育文化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提高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中总结出了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在全国独家提出了“体育教育要努力培养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育文化人”人才培养理念”。做 “体育文化人”已成为我院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并在全国体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0年的沧桑历程充分说明我们体育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它凝聚了几代体育人的心血和汗水汇聚了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回首昨天我们感慨万千面对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明天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相信有在坐的各位领导、专家、校友们的继续关爱和支持。我们一定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再创新的辉煌。体育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专家、校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08.10.11.
第五篇:广播电台开播30周年庆典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应邀参加 xx 经济广播电台开播 30 周年庆典,在此,我代表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向 xx 经济经济广播电台开播 30 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对支持今天活动的天三奇公司 xx 店成立六周年表示祝贺。
如果说 90 后伴随互联网成长的,那么 40 后、50 后、60 后是伴随广播成长的。现在,广播最忠实的听众是这部分老年人和汽车驾驶人员。老年人听广播是习惯,驾驶汽车耳朵闲着,所以听广播。我既是法律上认定的老年人(但我不承认自己是老年人),又是汽车驾驶人员。既是听广播成长的,又是现在广播目标听众。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谈点涉及广播的感慨和希望。
我们是属于二次大战结束到 1960 年高出生率的共生群,即经历了相同的社会变化和文化教育影响的群体。美国这一代进入老年的共生群享受了二战后的福利,没有经历艰难困苦,是享受的一代,美国有观点认为他们是自私自利的一代,给美国带来灾难的一代。而我国的这一代共生群,是经历了艰难困苦最多的一代,奉献最多的一代,创造世界奇迹最多的一代,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土地承包、下岗再就业、下海闯荡、进城务工等,当欧美人每天工作 5 个小时,我们每天工作 15 个小时,当印度人躺在恒河边等着下辈子时,我们在只争朝夕,拿着维持生命温饱的工资,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六加一,白加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干,短短几十年,劈山开渠建造了八万多水库,开山垦荒建造了养活十几亿人口的粮田,勒紧裤带建造了全世界最多的现代化工厂,迅速建造了全国高速公路网,迅速建造了全国高速铁路网,迅速建造了全国飞机航线和现代化机场网,迅速建造了全国互联网,迅速建造了容纳一半以上人口的现代化大中小城市,把一个经济落后的中国变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强国,也为各自的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省吃俭用培养了高文化水平的新兴一代人,许多人还为子女结婚提供了住房。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登过一篇《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文章,赞扬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从艰难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多少动荡、多少起伏、多少迷茫、多少无助、多少痛苦、多少失落、多少喝望……,很多情况下,是广播陪伴我们度过难关,我们的成功与广播是分不开的。广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支柱,良师益友,生活伴侣,学习课堂。30 年前 xx 经济广播电台一开播,就吸引了我,给我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资讯、人生引导和生活娱乐。xx 经济广播电台就是我的精神支柱、良师益友,生活伴侣,学习课堂,在此,我代表与我同感的 xx 的共生群听众,深深感谢 30年来为 xx 经济广播电台辛勤耕耘的每一位同志。
今天,我们退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眼晴老化了,更有时间听广播了;开车的时间多了,我们经常自驾游,耳朵闲着也闲着,更要听广播了。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将接近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既要生活幸福,也要社会价值体现。我们有优势,也有先天和后天的不足,特别是我们将有接近5 亿独生子父母进入养老,是历史前所未有的,既需要个人努力,又需要社会引导和服务。希望 xx 经济广播电台给我们带来更多重要的社会资讯,更多文化养老的引导,更多幸福生活的智慧,更多生活方便的服务。
借此机会,我也向老年听众提点希望。童年的你交给了父母和老师;青壮年的你交给了国家和家庭;现在的你交给了你自己。从退休开始,还有 30 多年要活,希望大家不要像一片落在河水中的树叶随波逐流,要像一艘小船自己驾驭自己航程。退休是新的起点,要对过去进行回顾,不要往事如烟;对成败进行思考,要活得明白;对未来进行规划,幸福自己把握。让老年更精彩,让人生更完美。希望大家继续把广播作为生活伴侣,广播与看电视、手机、报纸比,听着不累。
让我们与 xx 经济广播电台一起,也希望更多的像天三奇公司一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为构筑一个充满活力、代际共荣、人人幸福的老龄化社会而共同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