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萨的节日
一、民俗节庆
在圣地拉萨,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就是那众多神奇的民族传统节日了。几乎每一个月都有一、二个节日。这些节日,或是传统的约定俗成,或者因宗教感发,再或是一些习俗久而久之地演变成了民众的节日。形成了祭祀、农事、纪念、社交游玩等丰富内容的西藏节日文化体系。
1、雪顿节(藏历七月初一到初五)是拉萨也是西藏最大的节日之一。雪顿节是一个传统节日,雪顿意为“酸奶宴”。僧侣经苦行修炼之后,家人携乳酪相迎并伴歌舞。从十七世纪开始,雪顿节举行藏戏表演,各地各流派的藏戏艺术家汇聚在拉萨罗不林卡表演比赛,持续数天。同时,哲蚌寺举行一年一度展佛仪式。
2、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新年——是送旧迎新的日子。除夕夜晚,人们举行驱鬼仪式,全家食用象征圆满的新年面块。元旦清晨,人们互敬青稞酒,互献“切玛”,互祝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扎西德勒”!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从初一一直要持续到初十左右。主要的活动如朝佛、传昭法会等都集中在大昭寺。但是藏历新年的时候也是西藏旅游的淡季,按照传统,初一到初五的时候飞机会停航,商店也多不会开门。
3、萨嘎达瓦节(藏历4月15日)
相传佛主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都是在4月15日,因此藏历4月15日,在西藏是一个特有的日子。这个月要举行各种活动加以纪念。在萨嘎达瓦节那天,拉萨的老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围绕大昭寺、布达拉宫的外墙转经,这一天,整个拉萨都充斥了焚烧香料的烟气,3条主要的转经路上满是或快或慢或健步或长叩的信徒。萨嘎达瓦节是春季拉萨最有特色的节日。
二、注意事项
1、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切勿以猎枪对准鹰鹫,藏民忌讳伤害他们的神鸟。
2、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庙内物品观看无妨,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拍照。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行进,有些秘宗的地方禁止妇女进入。
3、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4、藏民伸舌头,是表示尊敬而并非嘲笑;合十则是一种礼节。
5、关于吸烟:
a,拉萨什么烟都有卖的,真假率也与内地差不多。东侧的自由市场有香烟的批发市场,成条买较便宜。比内地贵两元钱。
b,在西藏各地跑车的司机,一般多抽云烟或烤烟型香烟,像内地司机爱抽的外烟西藏司机却不习惯。搭车时敬烟,像"红河”、“红梅”、“石林”就足够档次了。
c,西藏的喇嘛教徒不抽烟,在寺院区内也不要吸烟。d,牧区的妇女甚至少女也往往抽烟,问道递烟、喝茶敬烟等都属礼尚往来。
e,高原氧少,以少吸烟多呼吸空气为佳。
6、进藏前注意不要感冒,如患感冒最好推迟进藏,因为在高原上感冒不易康复,严重的还会引起肺水肿及其他多种并发症。所以,准备一些感冒药品和胃肠类药品是非常必要的。
7、西藏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缺氧、气压低。因此,进藏前随身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解干燥带来的鼻喉部不适。
8、由于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据测算,年平均辐射值每平方米在6000~8000兆焦耳之间,因此,带上太阳帽、墨镜和防晒油是适宜的。
9、关于天葬:西藏政府和旅游机构都不鼓励游客去看天葬,藏族人尤其是死者家属,不愿汉族人观看,这是民族习惯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您有机会见到,请自重您的言行。
10、不要在西藏购买任何野生动物的毛皮,野生藏羚羊的角,野牦牛的头骨等等。这等于在支持在西藏日益猖獗的对野生动物的偷猎行为。而事实上如果你在离开西藏时被发现携带有这些物品,你自己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11、不要付钱给被你拍摄的当地人,也不要强迫拍摄他们不希望你拍摄的内容,可以送他们一些食品或药品来使他们增加对你的信任。不要试图帮助没有合法手续的外国人进入西藏。每一个旅游者都应该知道,国家有规定,外国人进藏旅行必须有旅游
或外事部门的批准,并办理旅游批件,同时,必须在有旅游车辆和导游陪同的情况下在批件允许的范围内旅行。
西藏的地毯、藏刀、卡垫、围裙、民族服装、民族鞋帽、金银首饰,及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均为传统手工艺作,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拉萨的八角街是拉萨最著名的小商品街,也是拉萨古老而神圣的地方,在八角街上可以转好久,可以购买纪念品,记得砍价。此外,在八角街上还可以品尝正宗的藏式饮食。
西藏的药材驰名天下,去西藏不要错过购买或观赏灵芝、藏红花、冬虫草、藏羚羊角、雪莲花等等,还有喇嘛、藏医秘方配制、加工、炮制的各式神气复式藏药。
在八角街可购买大画册《西藏》180元,更大型画册《西藏佛寺壁画》650元。
小贴士:如果买了藏刀,坐飞机是不能带的,托运也不行,但你可以通过邮局寄。步行街北邻的北京中路邮局是拉萨的邮政总局,在那里邮寄,比在一些小邮局寄要快很多。
第二篇:拉萨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小李。欢迎来到美丽的日光之城拉萨。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美誉。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寺庙建成之后为纪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劳,于是就将寺庙命名为惹萨,后来呢又成为了这座城的名字,并演化为拉萨,意为羊土城。
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只是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游览真正的拉萨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平方多平方米。
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布达拉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还有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的宫殿、大经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和僧官学校等。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的监狱,印经所、作坊及马厩。
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如现在这样宏大的,是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几世**先后都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才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至此,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奔西藏而来。有幸进入到布达拉宫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
大家看这座建筑,有没有觉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呢,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了。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寺里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四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的艺术特色。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还是一片荒原与湖沼。藏王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相传,寺庙是白天建起,夜里就倒塌。寺庙是一直建不起来。后来文成公主来到了这里,因为懂得阴阳八卦,就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想建寺必须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她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庙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铜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则在八世纪被转奉在小昭寺里。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庙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在叩拜,万盏酥油灯长明,这些都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参观完了大昭寺当然的看看我们古老又热闹的八角街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误。帕廓的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这些朝圣者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真正从几千里外一步一长头磕到拉萨来朝佛的。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挣钱,为了朝圣,他们在途中必须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业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内有120多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家摊点。在这里可以淘到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各类藏饰,尼泊尔首饰,小工艺品,地毯,唐卡等。当然这里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讲解呢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萨玩的开心。
第三篇:拉萨概况
拉萨市城市概况、基础设施、环境状况情况说明
一、基本情况
1.历史情况
拉萨,汉文史籍中称“逻些”,其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公元七世纪以前,这里叫卧马塘,是苏毗部落管辖的放牧场。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当时,人们以“惹萨”作为这一城市的名称。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起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行的八廓街。由于藏族人民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城”,于是“拉萨”(意为圣城或佛地)之名取代了原来的名称。
十三世纪中叶,前藏13万户长之一的蔡巴,在拉萨东面修建了蔡巴寺、公塘寺,此后历代蔡巴户长组织力量疏通河道和加固河堤。十四世纪中叶,帕尔竹巴地方政权取代萨迦地方政权后,支持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萨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加强了拉萨在宗教发展史上的“圣地”地位。十七世纪中叶,五世**喇嘛洛桑嘉措受到清朝皇帝册封,拉萨作为西藏地方政权的中心,城市有了新的发展。著名的寺院在这一时期都有较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其中大昭寺改造、扩建对拉萨的城市布局产生了影响;布达拉宫的重建及其以后的增修改建,使之形成了今日的规模。七世**喇嘛时期,在布达拉宫以西约2公里处建起了罗布林卡,以后几经扩建,形成了主体建筑“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三座宫殿及其它殿堂,成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园林。
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不但为拉萨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推进祖国中原与西藏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地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松赞干布被载入了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史册,文成公主被藏族人民誉为“措益白姆”(意为莲花,象征美丽、圣洁),并塑像于雍布拉康、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许多寺庙和宫殿内,长期受到瞻仰膜拜。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拉萨的建设。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拉萨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拉萨市正向着现代化城市迈进。
2.地理位置
拉萨市,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东经91º07´和北纬29 º 39´的交汇点,海拔3658米。是祖国西南边陲重镇,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俗民情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中国与周边邻国友好关系日益发展,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拉萨将成为沟通中国腹地与南亚次大陆的重要走廊。
3.自然气候
拉萨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历史最高气温29.6℃,最低气温零下16.5℃,年平均气温7.4℃。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4.行政区划
拉萨市于1960年设市,现辖堆龙德庆县、尼木县、曲水县、林周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当雄县和城关区共8个县(区);64个乡(镇、办事处),其中:48个乡、9个镇、7
个街道办事处;269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其中:238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全市行政区域东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
5.土地资源
拉萨市现有土地4427.67万亩(约等于2953355.89万平方米)。按土地类型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类,其中:农用地3438.029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7.64%;建设用地22.19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5%;未利用地735.037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6%。
6.矿产资源
现已发现50多种矿产,矿(化)点170多处,主要有铁、铜、铅、锌、钼、金、银、地热、煤、泥炭、刚玉、石膏、自然硫、高岭土、石灰石、火山灰、重晶石、汉白玉、花岗石、大理石、优质矿泉水等。其中,刚玉、地热居全国第一位;自然硫居全国第三位,高岭土居全国第五位。铜、铅、锌储量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比重,勘探工作尚在进行中,其前景乐观。
7.主要物产
农作物资源: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次为小麦、豌豆、蚕豆。经济作物主要为油菜。蔬菜作物中马铃薯、大蒜、藏葱、藏萝卜、蔓青等种植历史悠久,大白菜、小白菜、萝卜、甘蓝、芹菜、菠菜、空心菜、花菜、韭菜、莴笋、胡萝卜等在城镇郊区也广泛种植。随着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的应用,西红柿、辣椒、黄瓜、南瓜、扁豆、茄子等喜温蔬菜已达到40余种。另外,还可栽培饲料与绿肥作物。
树种资源:拉萨共有木本植物(含变种)105种,其中乔木41种,隶属20个科。树种主要有高山松、西藏云杉、大果圆柏、侧柏、藏川杨、清溪杨、缘毛杨等。干果油料树种有核桃和文冠果,果树有苹果、桃、李、梨、杏,可用于造林的灌木有柴惠槐、沙生槐、沙棘等,其中沙棘资源有一定的规模。
动物资源:家畜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骡、驴、绵羊、山羊、猪。先后从区外引进的家畜优良品种中,牛有西门达尔、北京黑白花、滨州牛、三河牛,绵羊有高加索细毛羊、茨盖羊和罗姆尼羊等,山羊有陕西奶山羊、绒山羊,猪有荣昌猪、内江猪、长白猪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黄羊、藏羚羊、獐子、野马、白唇鹿、赤麻鸭、藏雪鸡、斑头雁等。
药材资源:主要有冬虫夏草、贝母、红景天、雪莲花、大黄、羌活、独活、高山党参、臭党参、川藏沙参、黄花、刺参、麻黄、藏荆芥、曼佗罗、麝香、鹿茸、牛黄、牛鞭等。
水能、地热、太阳能资源:全市河流(不含雅鲁藏布江过境段)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54.78万千瓦,地热田年热流量发电潜力15万千瓦,年太阳总辐射达202千卡/平方厘米。旅游资源:拉萨名胜古迹众多,景点星罗棋布。有气势恢宏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地质景观,有磅礴玉洁的念青唐古拉主峰等雪峰冰川风光,有美丽恬静的当雄草原风光,有波光万顷的纳木湖高原湖泊风光,有气象万千的堪称“地热博物馆”的羊八井地热田,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等规模宏大、金顶巍峨的古寺风采,有美妙绝伦的壁画、唐嘎和塑像艺术,有风雨千秋的曲贡古遗址、墨竹工卡吐蕃墓群、查拉路石窟、药王山摩崖造像、唐蕃会盟碑等历史古迹,有元印、明印、各朝敕诰、北魏铜佛像、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牙雕、金本巴瓶、中统元宝交钞等数万件库存文物,有独具神韵的藏歌、藏舞、藏戏,有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使拉萨成为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8.名胜古迹
全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国家级8处,自治区级29处,市(县)级4处。
9.宗教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之一,现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2种宗教。信仰藏传佛教群众占全市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僧尼5580人。寺庙和各种宗教活动场所266座,其中清真寺2座。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据统计,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1.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31.21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83.28亿元,增长13.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589.72元,增长11.81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6年的6.5:23.5:70.0调整为6.1:25.6:68.3,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价指数升幅较大,消费价格上涨较快。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68,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6年上涨4.68%。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中,食品价格波动较大,上涨10.51%,居住类价格上涨9.09%,其他六大类同比略有小幅增长,升降幅度在负1.1到正
2.3之间。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食品类上涨9.41%,饮料、烟酒类上涨4.01%,金银珠宝类上涨7.28%,服装类上涨1.59%,燃料类上涨7.14%,家具类上涨5.47%,家用电器及音响和交通通讯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分别下降了1.91%和3.88%、1.19%,其他类商品零售价格同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11.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加,金融供给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8亿元,同比增长19.2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1955万元,增长44.7%;营业税27593万元,增长65.09%。
完成财政支出24.6亿元,同比增长21.04%。其中:教育支出55041万元,增长63.07%;医疗卫生支出14877万元,增长67.29%;工业、商业、金融等事业支出2030万元,增长76.06%。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3.38亿元,增长16.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0.47亿元,增长14.6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9亿元,增长9.96%。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22.77亿元,增长21.23%;累计现金支出415.53亿元,增长19.51%。
12.农牧林业
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化和特色化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农牧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6.8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65亿元,增长5.81%;农村工业总产值 0.64亿元,增1.13倍;建筑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87.5%;运输业
总产值1.76亿元,增长25.71%;商业总产值0.96亿元,增长60%。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278.94公顷,增加77.35公顷。其中:青稞面积16571.66公顷,小麦面积9804.02公顷。油菜籽面积3574.83公顷,减少619.16公顷,蔬菜面积4295.13公顷,增加354.44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7.39万吨、油菜籽1.18万吨、蔬菜11.71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0.63%、下降9.23 %和增长0.34%。
全年造林面积8861.39公顷,零星四旁植树360.87万株,育种育苗面积68.79公顷。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种经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有乡镇企业148家,全年完成产值14.95亿元,增长48.9%,实现增加值6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完成多种经营收入
9.15亿元,增长19.76%。
二、城市基础设施
1.工业和建筑业
第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14亿元,实现增加值11.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7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07亿元,个体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9.27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3.05%。
到2007年底,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完成工业产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28亿元,增长29%;重工业完成产值5.5亿元,增长12.6%。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水泥产量22.83万吨,地毯18980平方米,中成药(藏医药)22.78吨,自来水7605万吨,软饮料9734吨,铅锌矿62125吨。
2007年全市列入统计范围建筑企业55家,完成产值36.18亿元,其中:列入市属统计范围建筑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0.25万平方米。
2.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运营、通讯状况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货运量33.59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完成公路运输20万吨,铁路运输完成12.41 万吨,航空运输完成1.18万吨。全年客运总量312.1万人次,增长35.22 %。其中:公路运输完成92万人次,铁路运输完成88.85万人次,航空运输完成131.25万人次。
2007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7亿元,比上年下降5.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7亿元,增长16.33%;电信业务总量2.8亿元,下降8.79%。全年固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0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824户,达到31.47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85万户,达到32.87万户。
3.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道德素质、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加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3.2%以上,其中,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4%,广播电视村村通比例(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共有乡村广播电视台1066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出版报纸3007.38万印张,各类杂志125万册,图书1190.4万册。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预防保健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病床床位1564张,其中医院1462张。卫生技术人员2909人,其中执业医师1050人(不含诊所)。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3.37张和6.26人。
三、环境状况
1.水利资源及水环境
1992年以前,由于拉萨市原材料加工和服务行业数量甚少,污水排放量也少,拉萨市污水处理一片空白。1992年以来,随着拉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种原材料加工和服务行业逐年递增,污水排放量部分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排污及治理污水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拉萨市皮革厂于1992年开始采用好氧曝气池式处理法净化皮革工艺末端废水;1996年自治区人民医院、军区总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拉萨市妇幼保健院等各大医院陆续修建污水处理池,有的还设有垃圾焚烧炉,采用投药、焚烧式方法净化污水和处理医用垃圾;屠宰场均设有污水处理池,采用厌氧曝气处理法净化污水。无论走到那里,无怪味、无恶臭。
拉萨境内江河年均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湖泊储水200亿立方米,地下水丰厚,念青唐古拉主峰及附近578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储存有大量固体水。人均水量和每亩地占
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东延西扩、跨河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东城区、柳梧区建设拉开序幕,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部分市政道路的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竣工,罗布林卡周边环境整治、城市供暖供气、“城中村”基础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大规模生态绿化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截至年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8.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11公里,供水管道长594.45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3万吨,排水主管及支管达到274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2058.19公顷,覆盖率达35%。建成区绿地面积1905.69公顷。
3、城镇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为切实改善拉萨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拓宽城市道路、美化街头景观,修缮维护市政设施,加强“脏、乱、差”、“牛皮癣”和“白色污染”的治理,清理、关停沿山、沿河采石场、采沙场,加强机动车尾气及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查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企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4、城市空气污染整治
拉萨市的大气污染只有来自各水泥生产企业所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生产燃煤和居民生活、商业活动燃煤、燃油以及机动车辆所产生的废气及冬春风季的扬尘。1972年前,居民生活燃料主要是薪柴,炊烟对空气的污染较大。1994年,拉萨市燃料结构主要以煤炭和各种油料为主。拉萨市水泥厂,机动车数量受限制,无出租车,城市周围农民使用的拖拉机也少。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燃油及冬春风的扬尘。
1994年以来,城市居民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液化气代替煤和油。1998年以来,羊湖电站发电,大大缓解了拉萨电力不足的矛盾,使用电能代替燃料的用户与日俱增,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居民生活的废气排放量逐步递减。城市道路由泥石路改造为水泥路、柏油路、石块路,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冬春风扬尘减弱。
1999年,拉萨城市周围的水泥生产厂家均按规定安装了除尘设施—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设备,在“一控制双达标”期限内都实现了达标排放。道路建设避免了粗放式施工而采用文明“加湿”施工方式,降低了扬尘。2000年拉萨空气清新,尤其是夏季,万物复苏,树木枝繁叶茂,早上深呼吸,感到舒畅、甜美。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全市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有效控制了大气污染。拉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地表水达到三类标准以上,城市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360天,优良率达98.1%。
第四篇:拉萨记忆散文(推荐)
转瞬间,七月的故事已经成为记忆,而我依然漫步于时光的浅梦。或许,我记错了,那是六月回家时的机票,甚至是更久远故乡的记忆。我总是恍惚,走在汉中的大街,脚步如在云里,抬起手,认真想一想,我如流逝的七月,又要背上重重的行囊,是的,我该远行了,去寻找,寻找玛吉阿米楼上撰写的文字,寻找纳木错清澈的湖水,或者是罗布林卡夏宫中的清凉。
走进罗布林卡,门是开着的,空空荡荡的院落里爬满了各色的牵牛花,眯着眼,旁若无人地吹着自己的小喇叭,那些粉色的紫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声调便立刻在耳边弥漫飞旋,细细瘦瘦,像一场湿漉漉的花雨,淋湿了周遭的空气和记忆它们纤巧细弱的身子,实在不会发出更嘹亮的声音,但是我喜欢,那浅浅的微笑,还有游丝般的回忆。
纷繁的过往像一滴泪,积聚在光阴隐隐透着忧郁的眼里,缓缓地落下来,它落在我的掌心里滴嗒,没有碎,我看见里面泛黄的光线,暗而旧的画面,有一些消失了的声音徐徐流转,琥珀色的夕阳,夕阳下金碧辉煌的宫殿,以及形色匆匆的脚步……
背着行囊的我,在每一个清晨的露珠间和夕阳温暖的微笑里穿梭。那个时候,我需要放慢脚步,希望可以踏上仓央嘉错曾经留下的脚印。在时光的镜头里,仿佛一袭佛衣,一个消瘦的身影,在众人的簇拥中他正微笑着注视着前来祈福的子民,那深邃的目光,却是那样的忧郁,也许他的目光闪耀的不是佛光,更多的是爱和深情。
那摇着经筒的老人,像是光阴遗落在人间的雕塑,沉默、安详。端坐于拉萨河边的柳树下,黝黑红润的脸颊,黑色的藏袍,似乎他希望在那里默默地念上一生念不完的经,只有那一缕在风中偶尔飘动的胡须和微微颤动的嘴唇,让别人注意到他是有着呼吸和灵魂的生命。他的身后,一大片人工种植的树林和各种鲜艳的花朵,一切静默,耳畔只有转经筒发出吱吱的响声,那摇动的是岁月,是生活的记忆。
大昭寺的广场依然是人山人海,那冉冉升起的缕缕烟云,全身匍匐在地面虔诚叩拜的信徒,我无法的描绘那些鲜活的神态,但眼前却是心灵震撼的画面,也许这只是游子一场幽寂而冗长的梦境。
布达拉宫,神圣而庄严的宫殿,白色的墙壁,红色的砖瓦和金色的屋顶,每一视角都有着神秘的色彩。高高耸立的云梯,每迈一步,都是那么的沉重,大概是离天堂越来越近了,也许是感召到了佛法的力量,胸闷和无力,竟变成更多的动力。
那个叫做卓玛的女孩子站在夕阳里,招手。她戴着厚重的装饰,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她那淡淡的水粉让脸上微微的高原红,更加的妩媚和艳丽。我总是记不起,她什么时候走近过我的生命中,或许是在梦境里。在我梦境中,经常会听到亚东那首叫《卓玛》的歌曲,就像老电影中的经典画面一样,自然的浮现,一个倩丽的身影,一再的出现,却永远无法触摸她那有着高原红的脸颊。
是的,一切都是梦境,已经过去或者终将过去的,我们都无法挽留。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看见八月的时光已入掌心。缓缓飘移的时光,没有声响,没有水纹,一如生命中那些哗哗席卷却终是退却的潮水,安静得像从来不曾来过。
我的手中攥着的机票,却如此的真实,眼前,一直很安静,只有我远行的行囊和留在家乡的梦……
第五篇: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与壮丽圣洁。二.教学准备:
1.制作PPT.2.准备相关材料 三.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拉萨的天空》这篇散文。
2.认识“贴”这个字,学会“妙”“纯”“线”“忍”等9个生字并积累“湛蓝”“映衬”“纯净”等8个词语。
3.通读全文,学习本篇先概括后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4.联系上下文,了解拉萨天空的美并体会作者对拉萨天空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流程: ⑴.导入:
同学们,大家往窗外瞧一瞧,大家看看海南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哦,海南的天空是万里无云,一碧万顷的。今天啊,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看看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的。⑵.初读: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要做到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纯净。
⑶.精读(体会意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 ——透明;明亮
(3)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拉萨的天空;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生动形象,说明拉萨的天空很湛蓝,透亮; 朗读第一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么具体来描写的呢?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指名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声情并茂。(3)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⑷“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纯粹洁净)。纯:左右结构,纯净,纯真,单纯。
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⑸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掬”是什么意思?——(用两手捧)。妙:左右结构,真妙。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⑹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⑺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蓝晶晶:ABB。晶:上下结构。
1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2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3.精读第五段 齐读第五自然段。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圣”“窗帘”的教学。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⑷复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⑸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a、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b、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