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四张面孔
对鲍勃-迪伦而言,一生就似一场旅程,只有不断地出发才能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像他当时毅然离家出走前往纽约,或是现在满脸沧桑地带着皱纹和回忆来到中国。
迪伦的大半生,追逐时代,审视时代,推动时代而终被时代所追赶,以至于我们常常只能看着他的背影,或是把他的一张张呈现在人前的脸孔分门别类,这种方式虽然是他所拒绝的,但这也许更方便我们理解他。
第1张面孔 曾经青涩的民谣歌手
鲍勃-迪伦的原名是罗伯特-艾伦-齐默曼,他在大学开始唱民歌时改名鲍勃·迪伦。他取这个名字一半是因为模仿美国电视节目中的西部英雄马特-狄龙,另一半是因为这个新名字实在好听又好记。
他的民谣生涯是从考上明尼苏达大学开始的。鲍勃和不少当时的年轻人一样厌倦枯燥无味的大学生活,他整天出入酒吧试图从音乐中找到自己。当时的摇滚乐还并没有成型,不少年轻人都嫌弃“三件套”式的音乐太简单,于是鲍勃把手里的电吉他换成了一把钢丝弦的吉布森民谣吉他,从扒流行民歌组合金斯顿三重唱(Kingston Trio)开始,到疯狂地模仿当红的民谣歌手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时间沉淀,鲍勃-迪伦慢慢摸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
1961年1月,鲍勃-迪伦第一次以自己的这个“艺名”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酒吧登台献艺,用口琴和吉他模仿伍迪-格斯里。他可爱的“伍迪模仿秀”吸引了不少陌生人的注意,于是他成了这个民谣工坊里的一个被人看好的新学徒。
他寄住在别的民谣歌手家,他和人组队去看望住院的偶像伍迪·格斯里。后来他的偶像成了他的贵人。在签约CBS唱片公司后,迪伦崭露头角1962年,迪伦在自己的第一张同名专辑的封面上略带羞涩地望着镜头,任由别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年轻的民谣偶像,一个更为英俊的伍迪-格斯里。
一年后,迪伦跟随自己的制作人改签哥伦比亚公司,随后的两年间他推出了收录在《答案在风中飘荡》的《放任自流》《时代变了》和《鲍勃·迪伦的另一面》这三张专辑中,并且两次在全美最大规模的民谣音乐节新港音乐节上表演。当时,小马丁-路德-金刚刚组织了“华盛顿大游行”,随后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在迷茫动荡的1963年,彼得·保罗和玛丽合唱团唱红了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迪伦在歌词里提到了九个问题,关于情感、关于世界和人生的走向,而他们的答案,也许时至今日仍在风中飘。专辑《时代变了》升级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政治宣言,专辑封面上迪伦紧蹙双眉的愤怒神情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脸孔。
1963年和1964年的演出使得他的名声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渐渐地从伍迪-格斯里的影响中走出,成为独一无二的民谣国王。1963年的一场演出中,迪伦念了一首自己写作的献给伍迪-格斯里的长诗,这既是致敬,也是告别。在这一阶段里,鲍勃-迪伦的主要创作方向是抗议民谣,除了《答案在风中飘荡》之外,《大雨降至》以及《时代变了》《战争的主人》都是发人深省的抗议民谣歌曲。这个时代的迪伦是最为人熟悉的,似乎全世界的乐迷都愿意他沿着这个模式永远走下去。
第2张面孔 不断改变的摇滚斗士
鲍勃-迪伦迄今为止的生涯都是在“被贴标签”和“撕标签”中进行,用“斗士”一词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不仅因为他歌词中的批判和自始至终的摇滚精神,还在于他反复地否定自己,别人捉摸不透的同时却能感受到他的坚定。迪伦的转变和顽固在一段时期被很多人曲解,歌迷也屡次指责他“为了商业利益出卖自己”,但他认为:“只要能继续做我喜欢做的事,我不在乎被标签,或者媒体怎么看,因为我每天晚上都在面对人们演出。”
迪伦对时代的主流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警惕心。他说,“我只是觉得主流文化很落后,是个骗人的把戏。它就像窗外那坚固的冰霜,你不得不穿着笨重的鞋子走在上面。”无论是出席格莱美或是参加义卖唱片《天下一家》时,迪伦几乎总是以一些孤僻、不合群的行为让他在活动组织者眼中成为大煞风景的人。
虽然当年他用民谣精神引领抗议活动,但迪伦始终意不在政治。熟悉他的民谣歌手Dave Van Ronk回忆说:“鲍勃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化的人。”当迪伦被紧急国民委员会授奖时,他发言公开表示拒绝,称自己只是一个独立诗人而已,不想做任何人的代言人。
1965年初,受到披头士等英国摇滚乐队的影响,迪伦用时髦的西装和尖头皮鞋代替了皱巴巴的牛仔裤和工装服,在接受采访时也越来越“没正型”。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谈及准备制作的新电影时,他回答说那将是一部牛仔恐怖片,当问及是否在片中扮演牛仔时,他回答说:“不,我扮演我妈妈。”
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让迪伦在1965年的新港民谣音乐节上遭受了来自歌迷的敌对情绪。在演出前一天,迪伦突然擅自决定挑战民谣音乐节的惯例,决定要带一支完全电声化的乐队上场。当场的情况乱成一团,抗议歌手和歌迷认为他“背叛”了民谣,迪伦尊崇的民谣领袖Pete Seeger甚至愤怒得差点要用斧头把扩音器的电缆斩断。他和乐队只演了三首歌就在嘘声中匆忙下台。
此后的两年,迪伦开始沾染药品,而他的词作也越来越晦涩难懂。他在1966年的专辑《美女如云》,通篇渲染着让当时的美国人感到费解迷幻的色彩。同时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巡演,每日在兴奋剂和药品的支撑下24小时地工作,像是一台插了电的机器。而他身边的人都看得出,这台机器不久就要彻底地损坏了。他的每一场演出总是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原声民谣,大家相安无事,下半场电声摇滚,观众便力图用嘘声盖过音乐。
1966年的一场车祸让迪伦开始远离聚光灯的中心,而他的音乐风格也再一次地发生了改变。1967年的《约翰卫斯理哈丁》专辑突然之间回归了温暖抒情的乡村民谣,而歌词也不再犀利地直指社会现象。关于车祸后自己的转变,迪伦曾说:“我不知道别人的幻想是什么,但是我幻想能够朝九晚五地工作,在绿树成荫的地方有一所带白色栅栏的房子,庭园里盛开着粉红色的玫瑰。那会很好。那就是我最深遂的梦想。”
第3张面孔 天生的游吟诗人
民谣是迪伦成名和探索世界的方式,而诗意的歌词则是他作品中最核心的因素。他的歌词完全能够脱离曲调而被当做诗作来阅读,而他的文学成就也完全可以在他的传记里独立成章。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有批评家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76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外界的各种褒奖没有使迪伦沦陷,他对自己的评价调侃而中肯:“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游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1996年,在艾伦-金斯堡的大力举荐下,迪伦被诺贝尔奖提名。自那之后,迪伦又数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的关注。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迪伦最终也没得诺贝尔奖,不过却在2008年的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上获得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除了文学之外,迪伦在绘画方面的才华也为人所称道。2007年,迪伦在德国的开姆尼茨美术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从1989年到1992年间迪伦在全球举办“永不停止的巡演”时用画笔记录下的所见所闻。巡演期间,他用素描、炭笔画的方式记录了冷寂的自然风景、旅馆的房间和萧瑟大街上的人,起名“憔悴的空白系列”。
策展人克斯廷-德雷克塞尔说:“也许这些作品在技巧上还稍欠火候,但如同唱歌一样,迪伦在绘画创作上,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的。”而德国评论家们更是不吝惜溢美之词:“即使鲍勃从未唱过一句,写过一行,正在展出的这些绘画也值得一看。
第4张面孔 终究孤独的万人迷
从女性角度来看,迪伦年轻时的形象是“万人迷”的典型代表。卷发,深情双眼,才子内核„„事实上他的私人生活并不如上世纪60年代其他摇滚歌手那么复杂混乱,每一段都有可以追究的故事感。
迪伦的第二张唱片封面上的女孩是他的初恋女友苏西-罗图洛,他们在一个雨后的街头相拥而行,比起照片上甜蜜的女孩来说,迪伦似乎还要更羞涩一些。当时的迪伦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明星,倒是苏西的人脉更广一些,时髦美丽的她帮助迪伦进入了更广的文艺社交界,迪伦在回忆录中也毫不吝啬对她的美誉:“极其美艳,极其活泼,笑容可以照亮一整条街道,像是罗丹雕塑活了过来。”虽然两人很快分手,但苏西是被认为对迪伦影响仅次于琼-贝兹的一个。
而当时的民谣歌后琼-贝兹则是迪伦最重要的一级阶梯。1961年,贝兹已经家喻户晓,还登上过《时代》的封面,她喜欢上了迪伦创作的《Song to Woody》,还在几次大型的公开演唱中都带上了迪伦。
1963年到1965年期间,他们一同歌唱,一同反战,形影不离。“声音极其极其美好,可以把一切坏思想驱逐出人的灵魂。有着和我一样的孤独感,她像一个寄居在远方的埃及艳后,不可亲近。她毫无疑问是真正的民谣皇后”。迪伦这样形容贝兹。迪伦成名之后,两人的感情日益变淡。伤心的贝兹写了一首《Diamonds and Rust》送给迪伦:“我们都明白回忆带给我们什么,它带给我们钻石和铁锈,你向来擅长玩暧昧的文字游戏。是的,亲爱的,我爱你。如果你给我钻石和铁锈,我早已为之付出过了。”这首歌的歌词让迪伦为之感动,可惜好景不长,迪伦很快邂逅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萨拉。
迪伦和萨拉的婚姻从1965年一直维系到了1977年,萨拉陪他走过了车祸和之后的复原,并为他生了四个孩子。1976年,两人的婚姻濒临破裂,他的唱片《Desire》中有一首歌叫《Sara》,缠绵浪漫,每一句都是对妻子的依恋和挽留。1977年,他们还是离了婚。后来马丁-西科塞斯的记录片中,迪伦在谈及和萨拉(Sara)的婚姻时,忍不住老泪纵横,可惜后来被马丁剪掉了。
此后,他又和一位叫卡罗-丹尼斯的伴唱者有过六年的婚姻,还生了一个女儿。两次婚姻的失败给迪伦带来的伤害让他渐渐养成一些怪癖:他只愿意住在汽车旅馆里,喜欢狗儿们围着他转,窗户要大开,不使用空调。在他的孩子眼中,他也是个“疯狂、自闭、孤独的只关心自己的音乐的人”。
或许只有无休无止的巡演是让迪伦觉得更舒服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他已经是个七旬老人,还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有人说,迪伦已经在26岁之前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人生,后来他就和时代脱节,感到尴尬无事可做,但他从未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任何解释,只是在不停地上路,唱歌。
第二篇: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鲍勃
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鲍勃·迪伦获奖感言全文
Good evening, everyone.I extend my warmest greetings to the members of the Swedish Academy and to all of the other distinguished guests in attendance tonight.各位晚上好。我向瑞典学院的成员和今晚所有出席宴会的尊贵来宾致以最热烈的问候。I'm sorry I can't be with you in person, but please know that I am most definitely with you in spirit and honored to be receiving such a prestigious prize.Being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s something I never could have imagined or seen coming.很抱歉我没能到现场与诸位共享此刻,但请相信,在精神上,我绝对与你们同在,我深感荣幸能获得如此声望卓著的奖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从未想象过也没有预见到的事情。
From an early age, I've been familiar with and reading and absorbing the works of those who were deemed worthy of such a distinction: Kipling, Shaw, Thomas Mann, Pearl Buck, Albert Camus, Hemingway.These giants of literature whose works are taught in the schoolroom, housed in libra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spoken of in reverent tones have always made a deep impression.That I now join the names on such a list is truly beyond words.从小,我就熟悉、阅读并充分汲取那些被认为值得获得该项殊荣的人的作品,如吉卜林、萧伯纳、托马斯·曼、赛珍珠、加缪、海明威。这些文学巨匠的著作在学堂上被讲授、在世界各地图书馆中陈列、被被人们虔诚地谈论着,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能加入这样的名列,我的心情无以言表。
I don't know if these men and women ever thought of the Nobel honor for themselves, but I suppose that anyone writing a book, or a poem, or a play anywhere in the world might harbor that secret dream deep down inside.It's probably buried so deep that they don't even know it's there.我不知道,这些作家是否想过自己能获得诺奖,但我猜想世界上任何一个著书写诗、或创作戏剧的人,内心深处都怀揣着这个秘密的梦想。这梦想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它的存在。
If someone had ever told me that I had the slightest chance of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I would have to think that I'd have about the same odds as standing on the moon.In fact, during the year I was born and for a few years after, there wasn't anyone in the world who was considered good enough to win this Nobel Prize.So, I recognize that I am in very rare company, to say the least.如果有人告诉我,我有那么一丝希望能获得诺奖,那我会认为这跟我能站在月球上的概率差不多。事实上,我出生的那一年和随后的那些年,世界上几乎没有人是完全值得诺贝尔奖的,所以,我想,至少可以说我现在属于一个非常少数的群体。
I was out on the road when I received this surprising news, and it took me more than a few minutes to properly process it.I began to think about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great literary figure.I would reckon he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dramatist.The thought that he was writing literature couldn't have entered his head.His words were written for the stage.Meant to be spoken not read.我是在世界巡演的过程中得知这一令人惊讶的消息的,我花了好一会儿去消化它。然后,我联想到了莎士比亚这位文学伟人。我想他是把自己当一个写剧本的来看待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是在创作文学。他的文字是为舞台而生的,是为了言说而不是阅读。
When he was writing Hamlet, I'm sure he was thinking about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Who're the right actors for these roles?” “How should this be staged?” “Do I really want to set this in Denmark?” His creative vision and ambitions were no doubt at the forefront of his mind, but there were also more mundane matters to consider and deal with.“Is the financing in place?” “Are there enough good seats for my patrons?” “Where am I going to get a human skull?” I would bet that the farthest thing from Shakespeare's mind was the question “Is this literature?” 在写《哈姆雷特》的时候,他一定在想这些问题,“谁适合演这些角色?”“这段要怎么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故事背景真的要设在丹麦吗?”他富于创造的想象与野心毫无疑问是他思维最活跃的部分,但也有很多世俗琐事要考虑和处理。“资金到位了吗?”“赞助人都能安排到好座位吗?”“到哪里能弄到人的头骨啊?”我打赌莎士比亚最不可能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文学吗?”
When I started writing songs as a teenager, and even as I started to achieve some renown for my abilities, my aspirations for these songs only went so far.I thought they could be heard in coffee houses or bars, maybe later in places like Carnegie Hall, the London Palladium.If I was really dreaming big, maybe I could imagine getting to make a record and then hearing my songs on the radio.That was really the big prize in my mind.Making records and hearing your songs on the radio meant that you were reaching a big audience and that you might get to keep doing what you had set out to do.我少年时代开始写歌时,甚至当我因自己的才能而小有知名度时,我对这些歌曲的期待都十分很有限。我希望它们能在咖啡厅或酒吧被人听到,或者将来能在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帕拉斯剧院这些地方被演唱。如果梦做得再大胆些,我希望我的音乐能被制作成唱片在电台播放,这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奖赏了。录唱片在电台播放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更庞大的听众群体,而你也能按照自己的理想继续走下去。
Well, I've been doing what I set out to do for a long time, now.I've made dozens of records and played thousands of concerts all around the world.But it's my songs that are at the vital center of almost everything I do.They seemed to have found a place in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throughout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I'm grateful for that.现在,我已经朝着自己规划的路走了很久了。我发行了几十张唱片,在全球举办了上千场演唱会。但我的歌曲才是我所做一切的核心,它们似乎在不同文化的各类人群中产生了影响,对此我无限感激。
But there's one thing I must say.As a performer I've played for 50,000 people and I've played for 50 people and I can tell you that it is harder to play for 50 people.50,000 people have a singular persona, not so with 50.Each person has an inpidual, separate identity, a world unto themselves.They can perceive things more clearly.Your honesty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depth of your talent is tried.The fact that the Nobel committee is so small is not lost on me.但有件事我必须要说,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5万人演唱过,也为50人演唱过,而为50个人表演难度更高。因为5万人会融成单一人格,但50人不会。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不同的身份,自成一体。他们能更加清晰地感知事物。你的真诚以及它如何反应出你的才华和深度,都在经受考验。诺奖评委会的人数之少,我是清楚的。
But, like Shakespeare, I too am often occupied with the pursuit of my creative endeavors and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of life's mundane matters.“Who are the best musicians for these songs?” “Am I recording in the right studio?” “Is this song in the right key?”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even in 400 years.然而,与莎士比亚一样,我常常被音乐创作和日常杂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精力,“谁最适合演唱这些歌?”“这个录音室录音效果好吗?”“这首歌的调子定对了吗?”就算过了400年,有些事也不会变的。
Not once have I ever had the time to ask myself, “Are my songs literature?” 但我从来没有时间问过自己:“我的歌算文学吗?” So, I do thank the Swedish Academy, both for taking the time to consider that very question, and, ultimately, for providing such a wonderful answer.所以,我真的要感谢瑞典文学院,不仅花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还最终给出了一个精彩的回答。My best wishes to you all, 致以最好的祝福,Bob Dylan 鲍勃·迪伦
第三篇: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27首诗
(1)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 27 首诗 首诗“ action-data=”http%3A%2F%2Fs1.sinaimg.cn%2Flarge%2F001plI7uzy75DYneMzO2c“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爆冷颁给了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艾伦·金斯伯格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推荐信中写到:“虽然他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中国青年诗人周公度从 2010 年开始翻译鲍勃·迪伦的诗歌,是国内翻译鲍勃·迪伦最多的译者。他曾评价鲍勃·迪伦的诗歌延续了狄金森和惠特曼的传统,都是简洁明了地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在本文中,周公度首度发表他对鲍勃·迪伦获奖及其诗歌的见解。
本文经由公众号:飞地(ID:theland2013)授权转载。鲍勃·迪伦越过他同时代的所有诗人,直接和惠特曼、迪金森站在一起。他塑造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的传统。甚至比艾略特、弗罗斯特走得更远,更接近人之本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所有获奖诗人在他面前,都相形失色。因为他们的表达都太啰嗦了。复杂从来不是一种美学,而是一种愚蠢。因为那是一个诗人、作家的感受力、判断力、和表达力极为低下的第一特征。
仅从诗歌本身而言,鲍勃·迪伦简洁、直接、准确、敏感的诗句,对目前笼罩世界的繁琐文风也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拨正。他回到了了诗的源头上来。和叶芝早期对爱尔兰谣曲的研究一样,迪伦的用词和结构、节奏,都是“古意”的。也许仔细分析下去,可以在《雅歌》和乔叟式的叙事诗体传奇里找到答案。
要知道,“古意”对应的是“简”和“真”字,意味着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与有些诗人提到的颓废主义完全没有关系;那些以“破坏”出现的所谓先锋都是幼稚的,而以“拼贴”出现的现代,则无疑又是杂技式的。很简单,先锋诗学的秘密核心,其实只是一个“真”字。所以他们的作品才如此贴近我们的心灵。
不要因为他提到狄兰·托马斯,就以为那是他的“传统”。完全错了。那只是一个触媒。他比狄兰·托马斯走得远多了。那些对鲍勃·迪伦的获奖感到惊讶的人,说明他们已经落伍太久了。那些说他只是一个歌手的人,说明他们无知的时间太久了。他们需要了解后再发表意见。那些说他的作品没有深度的,更需要把马哲的底子再洗一下,看一看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一个个都是多么的清晰、简单。
仅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而言,鲍勃·迪伦的获奖,对于恢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最近二十年来的诺奖,几乎都有保守主义的倾向。但他们在几乎要形成一个笑话时,突然睡醒了。他们改变了。一瞬间,文学回到了叶芝的时代,加缪的时代,马尔克斯的时代。
——周公度
2016年10月14日凌晨2016年
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6 is awarded to Bob Dylan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鲍勃·迪伦,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的诗性表达”。获奖者
鲍勃·迪伦2011年8月,由诗人、译者周公度翻译的美国民谣歌手、诗人鲍勃·迪伦诗选,在《飞地》杂志前身《诗林》双月号上发表(2011 年第 4 期),这是鲍勃·迪伦的诗歌首次在中国刊物上大篇幅发表。自 1997 年始,鲍勃·迪伦连续多年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隔 19 年之后,鲍勃·迪伦终于以其意在言外的文字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飞地》杂志前身,2011年《诗林》双月号第四期2011年,第四期《诗林》双月号上
发表的鲍勃·迪伦
周公度译《飞地》丛刊第15期鲍勃·迪伦27首诗选 | 周公度 译
《给伍迪的歌》
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
走在一条荒僻公路之上
我看见了你世界中的人与事
倾听乞丐、农夫、王子和国王。
嘿,伍迪·格思里,我给你写了一首歌
关于这来到的奇异的旧世界
它似乎病态又饥饿,疲惫又破烂
它看上去濒临绝境,又像刚刚出生。
嘿,伍迪·格斯里,我知道你所知悉的
我所说过的话,我将反复叙说
我唱过每一首歌,但仍未唱够
因为没有多少人像你的昔日所为。
这首歌也献给西斯科和桑尼,莱德贝利,还有所有陪伴你旅程的好人们
献给他们真实的心与双手
虽然他们已归于尘土,随风而去
我明日即离开,但是也许就在今日
某一日走在某处的公路上
我想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是说:“我也经历了一些艰难的旅程。”Robbie Robertson, Michael McClure,Bob Dylan, and Allen Ginsberg,San Francisco, 1965
《谈谈纽约》
漫步在荒凉的西部,离开了我最爱的小镇。
我的思绪翻转起伏,当我进入了纽约城,人如胡麻低入尘埃之中,而高屋广厦直耸云端。纽约城的冬日时光,狂风卷袭着雪地,就地踱走,无处可去,人如冰柱冷入骨隙,我寒冷至极。
《纽约时报》说这是十七年来最冷的冬季;
我却不再觉得多么寒冷。
背着我的旧吉他,匆忙赶上一班地铁,经过一番摇晃、颠簸、推挤,终于到达市区;
来到格林威治村。我在那儿走来走去,然后来到一间咖啡屋。
我走上舞台弹唱,人们在台下喊,“早点回去吧,你就像个乡巴佬;
我们需要的是民谣歌手。”
后来我得到了份吹口琴的活儿,继续演奏,一天一美元,我几乎把肺吹出体内。
吹得我心意虚脱,头脚混淆。
有人说他喜欢我的口琴声,他大声呼叫着他多么喜欢我的口琴声; 一天一美元总有所值。
如此消磨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我在纽约城得到一份工作,在一个更大的地方,钱也多了点儿,加入了个协会,薪酬渐趋合理。
一个伟大的人曾经说过,某些人用一支钢笔就可以掳掠你。
用不了太久你就能发现,他言语中的深意。
许多人的桌子上没有多少食物,但他们却拥有不少刀叉,——他们总是要切点什么。
所以啊,一个阳光温暖的早晨,我自纽约城漫步而出。
帽檐遮着我的眼睛
朝向西部的天空出发。
再见,纽约。
你好,东奥兰治。
译自《 Bob Dylan 》(1962)
《她属于我》
她得到了她需求的一切,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不回头。
她得到了她需求的一切,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不回头。
她能够将黑色从夜晚驱除,同时将白日涂抹成黑色。
你本来计划不再端坐,傲慢地抢走她看到的所有。
你本来计划不再端坐,傲慢地抢走她看到的所有。
但你却屈膝在地,兴奋地通过她的锁孔窥看。她从不张口结舌,她从无跌落之时。
她从不张口结舌,她从无跌落之时。
她不是任何人的孩子,法律也根本不能奈何她。
她戴着一枚埃及指环,它在她说话之前闪闪发光。
她戴着一枚埃及指环,它在她说话之前闪闪发光。
她是一个催眠术收藏家,你是个走俏的古董。
在星期日向她鞠躬,她生日时向她致礼。
在星期日向她鞠躬,她生日时向她致礼。
在万圣节前送她一个喇叭,而圣诞节,则要送她一面鼓。《玛姬的农场》
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我在早晨醒来,合起双手,祈求雨临。我有了一脑袋新的主意,它们几乎使我疯狂。
那真是个羞辱,她让我擦洗地板。
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兄弟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兄弟工作了。
哦,他给了你五分硬币,他递给你了一角硬币,他咧着嘴要求你,如果你有一段好时光,每当你闭上房门,他便惩罚你。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兄弟工作了。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爸爸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哦,他丢掷雪茄
到你的脸上,只是为了取乐。
他卧室的窗户,由砖砌成。
国民警卫队的人站在他的门口。
啊,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爸爸工作了。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妈妈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哦,她与所有的仆人谈论
男人,上帝还有法律。
每一个人都说
她才是玛姬的爸爸背后的头脑。
她六十八岁,但她说她才二十四岁。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妈妈工作了。
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啊,我尽了最大的努力
去做我想像中的自己,但每一个人却希望你 成为他们的样子。
当你拼命工作,他们却在唱歌;我厌倦了这一切。
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以上译自《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1965)
《致罗蒙娜》
罗蒙娜,靠近些,静静地闭上你流泪的眼睛。
你的悲哀的苦痛
在你的理智苏醒之际终将消逝。
城市的花朵,尽管鲜艳如初,有时也静如屏息。
那是无益的尝试,与死亡谋划相处,尽管我不能将此清晰解释。
你干裂的纯洁的嘴唇,我仍然希望去深吻,仿佛你的皮肤之下潜藏着能量。
你的充满魅力的姿势,仍然时刻捕获着我。
但它扰乱着我的心,爱人
我看到你试图成为 那并不存在的世界的一部分。
那完全是在梦境,宝贝,是一片真空,一个设想,宝贝,它就是这样诱使你陷入虚幻。
我可以看到你的脑海
已经混乱,充溢着
那些发自装腔作势的嘴巴的无用的泡沫。
我肯定地说你在犹豫
是留下还是返回,后退到南方。
你曾经天真地想象 最终的结局尽在掌握。
但是没有人伤害你,没有人击败你,除非你自己的感觉非常糟糕。
我已听你说过了多次,你不比人们优秀多少,也没有人比你强多少。
假如你真是如此,你就应该明白,虽然一无所获,但也无所可失。
由于既定的事实,魄力与友情,你懊恼于阻止,这一切使你迷惑,束缚着你,让你感觉
你必须完全如同他们。
我愿永远与你倾谈,但是不久我便会无言,它们将变成无意义的字环。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知道我毫无助益。
诸事终将流逝,万物刻刻变迁,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或许有一天,谁知道呢,宝贝,我会赶来为你哭泣。
以上译自《
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 》(1964)
Dylan & Baez
《它让许多人笑起来,它也让一火车的人哭》
(笑需要付出许多,哭需要付出一火车)
哦,我在邮政火车上,宝贝,这是永难买到的甜蜜。哦,我彻夜不安,宝贝,我斜倚在车窗上。
啊,如果我死去
就在此刻的山巅;
如果我未去,你知道我的宝贝却会。
月光透照树林,难道它看上去不够美丽,妈妈?
刹车手挥动着标旗,难道他不够英俊,妈妈?
太阳正沉入海底,难道它还不够完美?
我的女孩总是跟随着我,难道她不够漂亮?
如今冬季时光来临,车窗之上结满冰霜。
我想去告诉每一个人,但是无人能够理解。
哦,我要做你的爱人,宝贝,我不想做你的首领。
当你的火车迷失,不要说我从未相告。《瘦人歌谣》 你走入房间
手里拿着铅笔
你看到有人全身赤裸
你说,“那男人是谁?”
你竭力思索
但仍然不能理解
当你回到家中
那时你会说什么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你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你抬起头
你问,“这是哪儿来的?”
有人指给你说
“是他的”
你说,“我的是什么?”
另一个人说,“什么在什么地方?”
你说,“哦,我的天
难道我在这儿独自一人?”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你递上你的票据
然后观看着滑稽的表演
有人听到你的说话
立刻向你走来
说,“你感觉怎么样,做一个这样的怪人?”
你说,“难以忍受”
此时他递给你一支烟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当有人否决你的想象
你有很多方式
自伐木工人之中
获悉你要的真相
但没有人有丝毫敬意
总之,他们早就期待你
给慈善组织
开一张免税的支票
你曾经与教授在一起
他们都喜欢你的样子
你也和那些伟大的律师 讨论受蔑视的人和恶棍
你已经通读了所有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书籍
你读得如此认真
如此精通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哦,吞剑的人,他走向你
然后跪下来
刺穿他自己 然后敲击着他的高鞋根
毫无征兆地
他问你感觉怎么样
他说,“这儿是你过去的喉咙
谢谢你的款项”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现在,你看到了独眼的侏儒
大喊着“ NOW ”
你说,“那是什么原因?”
他说,“为什么不?”
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他尖叫着,“你是头母牛
给我一些牛奶
不然滚蛋回家”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哦,你走入这房间
像一匹骆驼,愁眉苦脸
你把你的眼睛埋进口袋
鼻子俯在地上
那儿应该有个法律
阻止你的到来
你命中就应该
戴着耳机
因为这儿显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不是,琼斯先生?
译自《
Highway 61 Revisited 》(1965)
Bob walking with Susan Elizabeth
《我们之中早晚有人会明白》
我不是故意对你如此糟糕
你不要感觉这只是针对你
我不是故意对你如此糟糕
你只是恰好在那儿,就是这样
当我看到你微笑着对你的朋友说“再见”
我想那对我预示着
你不久就会回来
我不知道你说的“再见”是永离
但是,迟早,我们之中有人会明白
你只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
迟早,我们之中有人会明白
我曾真心真意地尝试接近你
我不能理解你所展现给的一切
你的围巾紧紧地遮着你的嘴巴
我不能理解你所展现给的一切
但你说你了解我,我相信你的话
当你在我的耳边私语
问我是跟你离开还是与她
我一时难以确信所听到的话
你是那么明媚而年轻
但是,迟早,我们之中有人会明白
你只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
迟早,我们之中有人会明白
我曾真心真意地尝试接近你
雪霁弥漫,我不能看得清楚
你的声音仍在我的耳边
我看不清楚我们来到了哪里
但是你说你知道,我相信你的话
后来你告诉我,那只是玩笑,你并非来自农场
我告诉你,如同你擭住了我的眼睛
我从未想过去伤害你
但是,迟早,我们之中有人会明白
你只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
迟早,我们之中有人会明白
我曾真心真意地尝试接近你
译自《 Blonde on Blonde 》(1966)
《约翰·韦斯利· 哈丁 》
约翰·韦斯利·哈丁
是穷人的朋友,他手握双枪游荡 遍布乡野,他常破门而入,但从未伤害过
一个是正直的人。在肖恩郡曾流传
有一次他们说
他和他的妻子
隐姓埋名。
但那情形并没有多久,他便被众人周知
因为他总是如此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所有的电报上
尽是他的名字,却没有一件对他的控诉
即便他们能够证明。
远近也没有人
能追踪抓得到他
他总是如此
飘忽难觅的行止。《我梦见我见到了圣·奥古斯汀》
我梦见我见到了圣·奥古斯汀,真实一如你我,悲戚漫彻这些居室 不幸之至,他的手臂下夹着一张毯子
与一件纯金的大衣,他在寻找那些业已出卖的
每一个灵魂。
“站起来,站起来,”他大声喊着,声音如此自然、威严,“出来吧,宿命之中的国王与皇后们
来聆听我悲哀的怨诉。
你们之中已无舍生取义之人
如今有谁还能够找到自我,继续行走你的路吧
但要明白你们并不孤单。”
我梦见我见到了圣·奥古斯汀,他的气息炽热、鲜活,我梦见我既在其中
却视他如死亡
啊,我在恼怒中醒来,如此孤单而心存惊惧
我把手指贴在玻璃上
开始垂首哭泣。
《沿着瞭望塔》 “那儿肯定有路离开这里,”小丑对小偷说,“目前的境况太混乱,我不能有丝毫心安。
商人,他们喝我的酒,农夫挖掘我的土地,但无人清晰知晓它们的价值。”
“不必如此激动,”小偷平静地说
“此处的人们大多认为今生不过是个笑话。
但是你与我,洞悉这些,这并非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莫再虚言,时间已经很晚。”
沿着瞭望塔,王子们全神贯注地张望
女人们与赤脚的仆从来来往往。
远处一只野猫发出凄厉的叫声,两个骑马的人向这行来,狂风呼啸。
以上译自《
John Wesley Harding 》(1967)
《来自北方乡村的女孩》
如果你旅行至北方乡村的集市,那边界上的风常忽然来临而低回,请代我向一个住在那儿的人问好。
她曾是我的挚爱。
如果你去时恰逢暴雪之季,河流冰封,夏季早已远去,请看看她是否穿着温暖的外套,抵御那咆哮不止的冷风。
请替我看看她是否还留着一头长发,是否依然美丽蜷曲,垂至她的胸前。
请替我看看她是否还留着一头长发,那是我的记忆中她最美的样子。
我在她的印记中只是一个浪子。
漫长的时光中我曾时时祈祷,在我的夜晚的黑暗之内,在我的白昼的明亮之中。
如果你旅行至北方乡村的集市,那边界上的风常忽然来临而低回,请代我向一个住在那儿的人问好。
她曾是我的挚爱。
《告诉我那不是真的》
我听到镇上谣言四起,他们说你计划甩开我。
我急切想让你做的是,你告诉我那不是真的。
他们说你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他很高大,黝黑而且英俊,你拉着他的手。
我的爱,我全部的心在你身上,告诉我那不是真的。我听说另一个男人紧紧地拥抱你,这深深低刺伤了我,那不像是伪装这样。
我听到的那些所有可怕的事,我不想相信它们,我只想听你说。
我的爱,你最好直接过来,告诉我那不是真的。
我听到的那些所有可怕的事,我不想相信它们,我只想听你说。
我的爱,你最好直接过来,告诉我那不是真的。
以上译自《
Nashville Skyline 》1969 年 4 月
《时光慢慢流逝》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
我曾有个心上人,她娇小、美丽,我们坐在她家的厨房里,她妈妈正做着糕点,窗外的星辰闪烁高悬,时光静寂流逝,当你找到你的心爱。
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
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吉普赛人》
那吉普赛人,落脚在一家大旅馆内。
他微笑着,当他看到我,他说,哦,好,好。
他的房间黑暗、拥挤,电灯低垂,灯光黯淡。
你好?他对我说,我也如此向他问询。
我来到旅馆大厅,打了一个短暂的电话。
那儿有一个漂亮的跳舞的女孩,她大声说着话,“去看吉普赛人。
他可以在你身后消失,驱逐掉你的恐惧,带你穿过镜子。
他曾在拉斯维加斯表演,现在他将在这儿演出。”
旅馆外面灯光闪烁
河流如泪水的薄彩,我远远地观看着它们
音乐响起在我的耳边。
我回去看那吉普人,节目即将开始。
吉普赛人的房门大开
第四篇:中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一百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产生了一百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都是文学界或者大点说是文化界的盛会。诺贝尔文学奖平均每年会产生一位获奖作家,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年奖金由二人平分。今天值得看的书小编将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整理出来,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伟大的作家致敬吧!
2014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法国作家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颁奖词为: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 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其代表作有《环城大道》 《暗店街》等。
2013年
获奖人:艾丽斯·芒罗
代表作:《逃离》《快乐影子舞》《爱的进程》《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授奖词: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2012年 获奖人:莫言
代表作:《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 授奖词: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011年
获奖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代表作:《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
授奖词: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2010年
获奖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代表作:《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授奖词: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2009年 获奖人:赫塔·米勒
代表作:《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
授奖词: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2008年
获奖人:勒·克莱齐奥
代表作:《战争》
授奖词: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2007年
获奖人:多丽丝·莱辛
代表作:《青草在歌唱》、五部曲以及《四门之城》、《金色笔记》、《幸存者回忆录》、《黑暗前的夏天》。
授奖词: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2006年
获奖人:奥罕·帕慕克
代表作:《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等。
授奖词: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2005年
获奖人:哈罗德·品特
代表作:《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
授奖词: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2004年
获奖人: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代表作:《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授奖词: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2003年
获奖人: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代表作:《耻》
授奖词:“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2002年
获奖人:凯尔泰斯·伊姆雷
代表作:《无法选择的命运》
授奖词: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1年
获奖人:维·苏·奈保尔
代表作:《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河弯》、《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
授奖词: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2000年 获奖人:高行健
代表作:《灵山》
授奖词: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1999年
获奖人:君特·格拉斯
代表作:《铁皮鼓》 授奖词: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1998年
获奖人:若泽·萨拉马戈
代表作:《里斯本围困史》、《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
授奖词: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1997年 获奖人:达里奥·福
代表作:《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鬼》
授奖词: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1996年
获奖人:希姆博尔斯卡
代表作:《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
授奖词: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5年
获奖人:谢默斯·希尼
代表作:《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北方》、《野外作业》、《苦路岛》、《山楂灯》、《幻觉》
授奖词: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1994年 获奖人:大江健三郎
代表作:《个人的体验》 授奖词: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1993年
获奖人:托尼·莫里森
代表作:《所罗门之歌》
授奖词: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1992年
获奖人:德里克·沃尔科特
代表作:《西印度群岛》
授奖词: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1991年
获奖人:内丁·戈迪默
代表作:《七月的人民》
授奖词: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1990年
获奖人:奥克塔维奥·帕斯
代表作:《太阳石》
授奖词: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1989年
获奖人:卡米洛·何塞·塞拉
代表作:《为亡灵弹奏》
授奖词: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1988年
获奖人:纳吉布·马哈富兹
代表作:《街魂》 授奖词: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1987年
获奖人:约瑟夫·布罗茨基
代表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授奖词: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986年
获奖人:沃莱·索因卡
代表作:《雄狮与宝石》
授奖词: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1985年
获奖人:克洛德·西蒙
代表作:《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授奖词: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 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1984年
获奖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代表作:《紫罗兰》
授奖词: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3年
获奖人:威廉·戈尔丁
代表作:《蝇王·金字塔》
授奖词: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2年
获奖人: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代表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授奖词: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1981年
获奖人:埃利亚斯·卡内蒂
代表作:《迷茫》
授奖词: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1980年
获奖人:切斯拉夫·米沃什
代表作:《拆散的笔记簿》
授奖词: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1979年
获奖人: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代表作:《英雄挽歌》
授奖词: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代人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1978年
获奖人: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代表作:《魔术师·原野王》
授奖词: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1977年
获奖人: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代表作:《天堂的影子》 授奖词: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今天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1976年 获奖人:索尔·贝娄
代表作:《赫索格》
授奖词: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1975年
获奖人: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代表作:《生活之恶》
授奖词: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74年
获奖人: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代表作:《露珠里的世界》
授奖词: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获奖人:埃温特·约翰逊 代表作:《乌洛夫的故事》
授奖词: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1973年
获奖人:帕特里克·怀特
代表作:《风暴眼》
授奖词: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1972年
获奖人:亨利希·伯尔
代表作:《女士及众生相》 授奖词: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1971年
获奖人:巴勃鲁·聂鲁达
代表作:《情诗·哀诗·赞诗》
授奖词: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1970年
获奖人: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代表作:《癌病房》
授奖词: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1969年
获奖人:萨缪尔·贝克特
代表作:《等待戈多》
授奖词: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8年 获奖人:川端康成
代表作:《雪国·千只鹤·古都》
授奖词: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1967年
获奖人: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代表作:《玉米人》
授奖词: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1966年
获奖人:奈莉·萨克斯
代表作:《逃亡》
授奖词: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获奖人: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代表作:《行为之书》
授奖词: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1965年
获奖人: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代表作:《静静的顿河》
授奖词: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1964年
获奖人:让·保罗·萨特
代表作:《词语》
授奖词: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1962年
获奖人:约翰·斯坦贝克
代表作:《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
授奖词: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1961年
获奖人:伊沃·安德里奇
代表作:《桥·小姐》
授奖词: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1960年 获奖人:圣琼·佩斯
代表作:《蓝色恋歌》 授奖词: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如今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1959年
获奖人: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代表作:《水与土》
授奖词: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1958年
获奖人: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授奖词: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1957年
获奖人:阿尔贝·加缪
代表作:《局外人》《鼠疫》
授奖词: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1956年
获奖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代表作:《悲哀的咏叹调》
授奖词: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1955年
获奖人:赫尔多尔·奇里扬·拉斯克内斯
代表作:《渔家女》
授奖词: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1954年
获奖人:欧内斯特·海明威
代表作:《老人与海》 授奖词: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于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1953年
获奖人:温斯顿·丘吉尔
代表作:《不需要的战争》
授奖词: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1952年
获奖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代表作:《爱的荒漠》
授奖词: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1951年
获奖人: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
代表作:《大盗巴拉巴》
授奖词: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1950年
获奖人: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代表作:《哲学—数学—文学》
授奖词: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49年
获奖人:威廉·福克纳
代表作:《我弥留之际》
授奖词: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8年
获奖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代表作:《四个四重奏》 授奖词: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1947年
获奖人:安德烈·纪德
代表作:《田园交响曲》
授奖词: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46年
获奖人:赫尔曼·黑塞
代表作:《荒原狼》
授奖词: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1945年
获奖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代表作:《柔情》
授奖词: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4年
获奖人:约翰内斯·威廉·扬森
代表作:《漫长的旅行》
授奖词: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1939年
获奖人: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代表作:《少女西丽亚》
授奖词: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1938年 获奖人:赛珍珠
代表作:《大地》三部曲
授奖词: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1937年
获奖人:罗杰·马丁·杜·加尔
代表作:《蒂伯—家》
授奖词: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6年
获奖人:尤金·奥尼尔
代表作:《天边外》
授奖词: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1934年
获奖人:路伊吉·皮兰德娄
代表作:《寻找自我》
授奖词: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1933年
获奖人: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代表作:《米佳的爱》
授奖词: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1932年
获奖人:约翰·高尔斯华绥
代表作:《有产者》
授奖词: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1931年
获奖人: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
代表作:《荒原和爱情》
授奖词: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1930年
获奖人:辛克莱·刘易斯
代表作:《巴比特》
授奖词: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29年
获奖人:保尔·托马斯·曼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授奖词: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1928年
获奖人:西格里德·温塞特
代表作:《新娘—主人—十字架》
授奖词: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1927年
获奖人:亨利·柏格森
代表作:《创造进化论》
授奖词: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1926年
获奖人:格拉齐亚·黛莱达
代表作:《邪恶之路》
授奖词: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1925年
获奖人:乔治·萧伯纳
代表作:《圣女贞德》
授奖词: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4年
获奖人: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代表作:《福地》
授奖词: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1923年
获奖人:威廉·勃特勒·叶芝
代表作:《丽达与天鹅》
授奖词: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2年
获奖人: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
代表作:《不吉利的姑娘》
授奖词: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1921年
获奖人:阿纳托尔·法郎士
代表作:《苔依丝》
授奖词: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1920年
获奖人:克努特·汉姆生
代表作:《大地硕果—畜牧曲》
授奖词: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1919年
获奖人:卡尔·施皮特勒
代表作:《奥林比亚的春天》
授奖词: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1917年
获奖人:亨利克·彭托皮丹
代表作:《天国》
授奖词: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获奖人:卡尔·耶勒鲁普 代表作:《磨坊血案》
授奖词: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1916年
获奖人:魏尔纳·海顿斯坦姆
代表作:《朝圣年代》
授奖词: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1915年 获奖人:罗曼·罗兰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授奖词: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13年
获奖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代表作:《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授奖词: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1912年
获奖人:盖哈特·霍普特曼
代表作:《群鼠》
授奖词: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1911年
获奖人:莫里斯·梅特林克
代表作:《花的智慧》
授奖词: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10年
获奖人: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
代表作:《特雷庇姑娘》
授奖词: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1909年
获奖人:西尔玛·拉格洛夫
代表作:《骑鹅旅行记》
授奖词: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1908年
获奖人:鲁道尔夫·欧肯
代表作:《精神生活漫笔》
授奖词: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7年
获奖人: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代表作:《老虎!老虎!》 授奖词: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1906年
获奖人:乔祖埃·卡尔杜齐
代表作:《青春诗》
授奖词: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5年
获奖人:亨利克·显克维支
代表作:《第三个女人》
授奖词: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1904年
获奖人:何塞·埃切加赖
代表作:《伟大的牵线人》
授奖词: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获奖人: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 代表作:《金岛》
授奖词: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1903年
获奖人:比昂斯滕·比昂松
代表作:《挑战的手套》
授奖词: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1902年
获奖人:特奥多尔·蒙森
代表作:《罗马风云》
授奖词: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1901年
获奖人:苏利·普吕多姆
代表作:《孤独与深思》
授奖词: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第五篇: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维·苏·奈保尔(2001 抵达之谜)▪ 库切(2003 耻)
▪ 凯尔泰斯·伊姆雷(2002 无命运的人
生)
▪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4 钢琴教师)
▪ 哈罗德·品特(2005 生日派对*看门人▪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2006 我的名
字叫红)2001-2011 *回乡)
▪ 多丽丝·莱辛(2007 金色笔记)▪ 赫塔·米勒(2009 呼吸秋千)▪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2011)
▪ 勒·克莱齐奥(2008 战争)▪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 世界末日之战)
▪ 德里克·沃尔科特(1992 西印度群岛)
▪ 大江健三郎(1994 个人的体验)▪ 希姆博尔斯卡(1996 呼唤雪人)
▪ 内丁·戈迪默(1991 七月的人民)▪ 托妮·莫里森(1993 所罗门之歌)
1991-2000 ▪ 希尼(1995)
▪ 达里奥·福(1997 我们不能也不愿意
▪ 若泽·萨拉马戈(1998 修道院纪事)
付钱)
▪ 君特·格拉斯(1999 铁皮鼓)
▪ 高行健(2000 灵山)
▪ 埃利亚斯·卡内蒂(1981 迷茫)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 百年孤独)▪ 威廉·戈尔丁(1983 蝇王·金字塔)▪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84 紫罗兰)
1981-1990 ▪ 克洛德·西蒙(1985 弗兰德公路)▪ 沃莱·索因卡(1986 雄狮与宝石)
▪ 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纳吉布·马哈富兹(1988 街魂)▪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 太阳石)
▪ 巴勃鲁·聂鲁达(1971 情诗·哀诗·赞诗)▪ 海因里希·伯尔(1972 女士及众生相)▪ 帕特里克·怀特(1973 风暴眼)
1971-1980 ▪ 埃温特·约翰逊(1974 乌洛夫的故事)
▪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74 露珠里的世界)▪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975 生活之恶)▪ 索尔·贝娄(1976 赫索格)▪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977 天堂的影子)▪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78 魔术师·原野王)▪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79 英雄挽歌)▪ 切斯拉夫·米沃什(1980 拆散的笔记簿)
▪ 伊沃·安德里奇(1961 桥·小姐)▪ 乔治·塞菲里斯(1963 “画眉鸟”号)▪ 奈莉·萨克斯(1966 逃亡)
▪ 约翰·斯坦贝克(1962 人鼠之间)▪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966 行为之
书)
▪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967 玉米人)1961-1970 ▪ 川端康成(1968 雪国·千只鹤·古都)▪ 萨缪尔·贝克特(1969 等待戈多)▪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70 癌病
房)
▪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951 大盗巴拉巴)▪ 温斯顿·丘吉尔(1953 不需要的战争)▪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954 老人与海)▪ 拉克司内斯(1955 渔家女)
1951-1960 ▪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956 悲哀的咏叹调)▪ 阿尔贝·加缪(1957 局外人·鼠疫)
▪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958 日瓦戈医生)▪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59 水与土)▪ 圣·琼·佩斯(1960 蓝色恋歌)
▪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 柔情)▪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944 漫长的旅行)
▪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922 不吉利的姑娘)▪ 赫尔曼·黑塞(1946 荒原狼)
1941-1950 ▪ 安德烈·纪德(1947 田园交响曲)
▪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948 荒原)▪ 威廉·福克纳(1949 我弥留之际)▪ 伯特兰·罗素(1950 哲学—数学—文学)
▪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931 荒原和爱情)
1931-1940 ▪ 约翰·高尔斯华绥(1932 福尔赛世家)
▪ 蒲宁(1933 米佳的爱)▪ 路伊吉·皮兰德娄(1934 寻找自我)▪ 尤金·奥尼尔(1936 天边外)▪ 罗杰·马丁·杜·加尔(1937 蒂伯—家)▪ 赛珍珠(1938 大地三部曲)
▪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939 少女西丽亚)
▪ 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 丽达与天
▪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924 福地)
鹅)
▪ 萧伯纳(1925 圣女贞德)
1921-1930 ▪ 亨利·柏格森(1927 创造进化论)
▪ 格拉齐亚·黛莱达(1926 邪恶之路)▪ 西格里德·温塞特(1928 新娘—主人
—十字架)
▪ 保尔·托马斯·曼(1929 布登勃洛克一
▪ 辛克莱·刘易斯(1930 大街)
家)
▪ 阿纳托尔·法郎士(1921 苔依丝)
▪ 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 花的智慧)▪ 盖哈特·霍普特曼(1912 群鼠)▪ 泰戈尔(1913 《吉檀迦利》)
1911-1920
▪ 罗曼·罗兰(1915 约翰—克利斯朵
夫)
▪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916 朝圣年
▪ 卡尔·耶勒鲁普(1917 磨坊血案)
代)
▪ 施皮特勒(1919 奥林比亚的春天)
▪ 克努特·汉姆生(1920 大地硕果—畜牧曲)
▪ 苏利·普吕多姆(1901 孤独与深思)▪ 特奥多尔·蒙森(1902 罗马风云)▪ 比昂斯滕·比昂松(1903 挑战的手套)▪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904 金岛)▪ 何塞·埃切加赖(1904 伟大的牵线人)
1901-1910 ▪ 亨利克·显克维支(1905 你往何处去)
▪ 乔祖埃·卡尔杜齐(1906 青春诗)
▪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907 老虎!老虎!)▪ 鲁道尔夫·欧肯(1908 精神生活漫笔)▪ 塞尔玛·拉格洛夫(1909 骑鹅旅行记)
▪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910 特雷庇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