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11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招商方案[精选]

2011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招商方案[精选]



第一篇:2011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招商方案[精选]

2011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

招商方案

一、赛事基本情况

赛事简介

青海省于2006、2007、2008、2010年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并于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世界攀岩锦标赛,这是该项赛事在欧洲举办九届后首次走出欧洲,也是我国自北京奥运会后在2009年年承办的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赛事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世界攀岩联合会的充分肯定。该项赛事已成为青海三大国际品牌体育赛事之一,倍受世界瞩目,极大地推动了攀岩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攀岩运动的开展,而且通过赛事进一步宣传了青海,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赛事名称

2011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

IFSC-Climbing World Cup 2011, Qinghai Plateau, China 比赛时间 2011年9月2—4日

比赛地点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国家地质公园

主办单位

国际攀岩联合会 青海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国登山协会 青海省体育局 海南州人民政府

赛事级别

世界杯是与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同等级别的三大体育赛事之一

赛事规模

近20个国家的近百名运动员参赛

比赛项目

男、女速度赛,男、女难度赛

二、赛事特点

1、政府支持,市场运作,承办经验丰富

四届世界杯、一届锦标赛的举办,对于大赛的举办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策划推广基础,且具有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的优势,赛事将成为企业及产品通往世界舞台的桥梁。

2、顶级选手参赛,赛事水准更高

世界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攀岩顶尖高手,所呈现出的高水平、高难度、高质量的男女难度赛和男女速度赛,将成为极佳的宣传点,宣传力度可波及世界各地。

3、高海拔运动项目,极具挑战性

攀岩赛举办地海拔2200米,是对参赛选手体力、毅志和品质的极大考验,是真正意义上的勇者的运动,极具挑战性。参赛者及观众都会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

4、赛事规模壮观,宣传力度空前

为了扩大赛事影响力,以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攀岩场,举办一届独具特色的、极具吸引力的攀岩赛,形成比赛现场周边护栏等空间大小不等、类型各异的广告位,大屏、拱门、热气球空飘、彩旗、条幅、遮阳伞等将成为现场炫目的广告,为加盟企业提高广告效益。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湖南卫视、青海省电视台、青海省交通广播电台、西宁电视台等媒体将进行现场直播或设专栏进行追踪报道。

三、宣传推广活动

1、电视媒体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全国部分地方电视台前来报道赛事盛况。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拟在比赛期间对部分时段进行现场直播。

•青海电视台、西宁电视台对赛事进行现场直播和专题新闻报道。

◆拟邀请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加盟报道。

2、平面媒体:

◆中国体育报、新华社青海分社、青海日报、山野、新民晚报、北京晚报、西海商报、西宁晚报、全国重点城市晚报、都市报等。

3、网络媒体:

◆定期在人民网等各大网络上发布相关赛事消息,在一到两个门户网络上发布专题报道,报道内容主要为本次大赛的进程、举办城市介绍、各地选手介绍、赛事背景、运动项目发展状况介绍等,赛事网络直播等。

4、赛事宣传品:

◆ 制作印有赛事名称及商家宣传品的体恤、太阳帽(工作人员、志愿者)、比赛服装等;

◆赛事奖品、纪念品、证书、运动员指南、活动车辆上将出现参与单位和赞助企业的标识和名称。

5、其它:

◆赛事契合企业精神内涵,强化企业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形象,体现品牌的青春与活力;

◆赛事级别高,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对于推广地方旅游以及扩大品牌知名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赛事的观赏性及娱乐性较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关注度高,宣传力度广,影响面广,对于企业来讲,将是一个很好的体育赛事宣传平台。

总冠名赞助

“XXX杯”2011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总冠名是赞助本次赛事的最高级别的合作方式)

总冠名1名:合作费用150万元

赛事合作伙伴2名:合作费用75万元

特别赞助企业2名:合作费用各40万元

赞助企业2名:合作费用各25万元

指定产品若干:合作费用10-15万元

其他赞助:形式、内容、数量不限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育巷7号

联系电话:0971-8239301 8221134(传真)

邮箱:qhdszx@126.com

第二篇:2014攀岩世界杯赞助合作方案(模版)

2014攀岩世界杯赞助合作方案

由国际攀联(IFSC)主办的攀岩世界杯将于2014年6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省海阳市举行。

近年来,极限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攀岩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作为国际攀联最高级别赛事之一,攀岩世界杯将有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新加坡、意大利、中国等近20个国家的顶级攀岩高手参加,全球瞩目。

国际攀联将在全球200个国家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中央电视台5频道进行2次3-5分钟新闻及1次30分钟专题报道,并有其他主流网站、报社、专业杂志等合作媒体30余家。

目前赛事赞助合作工作全面启动,诚邀您的参与!

赞助合作形式及回报条例

本次赛事的赞助合作形式分为三个等级:

冠名赞助单位

合作伙伴

赞助商

一、冠名赞助回报条例

冠名赞助单位是本赛事最高级别赞助单位,享受最高级别的荣誉、权益和回报,限定一家,享受同类产品排它性。

赞助金额:100万元人民币

冠名赞助回报条例:

第一条 冠名权:

1.拥有“2014攀岩世界杯”赛事的总冠名权;

2.冠名办法:“2014□□攀岩世界杯”;

3.名称使用:活动将统一以“2014□□攀岩世界杯”作为对外宣传、新闻报道的标准名称;

4.奖牌牌名权和向获奖者授奖权;

第二条 特殊标志的使用专有权:

1.冠名赞助单位的商品为“2014攀岩世界杯”活动的指定用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排它性和唯一性;

2.许可在其产品包装及说明书,销售广告、促销推广时使用“2014攀岩世界杯”的特殊标志。

第三条 授予荣誉称号:

1.授予冠名赞助单位“2014攀岩世界杯冠名赞助单位”荣誉称号;

2.向冠名赞助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3.荣誉称号将出现在对所有有关“2014攀岩世界杯” 冠名赞助单位的媒体报道中,并可在有关活动、相关场合反复出现并使用。

第四条 宣传回报:

1.在“2014攀岩世界杯”开赛仪式和颁奖仪式等相关大型活动的现场最醒目位置广告位出现冠名赞助单位形象宣传广告;

2.在本赛事印制的宣传画册、宣传品最显著广告位,刊登冠名赞助单位形 2

象广告;

3.在赛事门票,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上印制冠名赞助单位标识;

4.在比赛秩序册、成绩册等印刷品上印制冠名赞助单位宣传广告; 5.在颁奖台上出现冠名赞助单位名称;

6.为冠名赞助单位提供比赛现场显著位置广告牌12块,规格为:长3米×高1米,双面;

7.中央电视台5频道进行2次3-5分钟新闻及1次30分钟专题报道,冠名赞助企业广告画面出现不少于5次;

8.国际攀联将在全球200个国家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以及媒体宣传和推广;

9.在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等所有参会人员酒店房间内摆放冠名赞助单位宣传材料;

10.组织合作媒体对冠名赞助单位进行采访并做深度报道;

第五条 活动回报:

1.举行赞助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领导及新闻记者参加,冠名赞助单位高级代表致词;

2.邀请冠名赞助单位领导出席体育官员、技术官员、裁判欢迎晚宴等活动;

3.邀请冠名赞助单位领导作为嘉宾出席开赛仪式和颁奖仪式; 4.为冠名赞助单位提供相关场地,举办展销会等活动;

5.为冠名赞助单位提供4人*3天的接待服务,包括本地交通、住宿、餐饮以及观看比赛等;

6.协助冠名组织赞助单位员工观看比赛,每场比赛赠送30张门票;

7.配合冠名赞助单位的其他活动。

第六条 其它回报:

1.冠名赞助单位可与组委会协商制定其它回报条款。

二、合作伙伴回报条例

合作伙伴是“2014攀岩世界杯”次级别的赞助单位,限额三名。

赞助金额:30万元人民币

合作伙伴回报条例:

第一条 特殊标志的使用专有权:

1.合作伙伴的商品为“2014攀岩世界杯”的指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排它性和唯一性;

2.许可在其产品包装及说明书,销售广告、促销推广时使用“2014攀岩世界杯”的特殊标志;

第二条 授予荣誉称号:

1.授予合作伙伴“2014攀岩世界杯合作伙伴”荣誉称号;

2.向合作伙伴颁发荣誉证书及纪念品;

3.荣誉称号将出现在对所有有关“2014攀岩世界杯”合作伙伴的媒体报道中,并在有关活动、相关场合反复出现并使用;

第三条 宣传回报:

1.在“2014攀岩世界杯”开赛仪式和颁奖仪式等相关大型活动的现场出现合作伙伴形象宣传广告;

2.在本赛事印制的宣传画册、宣传品中刊登合作伙伴形象广告;

3.在赛事门票,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上印制合作伙伴标识;

4.为冠名赞助单位提供比赛现场广告牌4块,规格为:长3米×高1米,双面;

5.中央电视台5频道进行2次3-5分钟新闻及1次30分钟专题报道; 6.国际攀联将在全球200个国家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以及媒体宣传和推广;

7.组织合作媒体对冠名赞助单位进行采访并做深度报道;

第四条 活动回报:

1.举行赞助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领导及新闻记者参加,合作伙伴单位高级代表致词;

2.邀请合作伙伴单位领导出席体育官员、技术官员、裁判欢迎晚宴等活动;

3.邀请合作伙伴单位领导作为嘉宾出席开赛仪式和颁奖仪式;

4.为合作伙伴单位提供2人*3天的接待服务,包括本地交通、住宿、餐饮以及观看比赛等;

5.协助组织赞助单位员工观看比赛,每场比赛赠送20张门票;

6.配合合作伙伴单位的其他活动。

第五条 其它回报:

1.合作伙伴单位可与组委会协商制定其它回报条款。

三、赞助商回报条例

“2014攀岩世界杯”赞助商,限额6名。

赞助形式:现金、实物或服务(现金赞助应不少于70﹪)5

赞助金额:15万人民币。

赞助商回报条例:

第一条 特殊标志的使用专有权:

1.赞助商的产品(或服务)为“2014攀岩世界杯”的指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排它性和唯一性;

2.许可在其产品包装及说明书,销售广告、促销推广时使用“2014攀岩世界杯”的特殊标志。

第二条 授予荣誉称号:

1.授予赞助商“2014攀岩世界杯赞助商”荣誉称号;

2.向赞助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及纪念品;

第三条 宣传回报:

1.在“2014攀岩世界杯”开赛仪式和颁奖仪式等相关大型活动的现场张贴赞助商形象宣传广告;

2.在本赛事印制的宣传画册中刊登合作伙伴形象广告;

3.为赞助商提供比赛现场广告牌2块,规格为:长3米×高1米,双面; 4.中央电视台5频道进行2次3-5分钟新闻及1次30分钟专题报道; 5.国际攀联将在全球200个国家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以及媒体宣传和推广;

第四条 活动回报:

1.邀请赞助商单位领导出席体育官员、技术官员、裁判欢迎晚宴等活动;

2.邀请合作伙伴单位领导出席开赛仪式和颁奖仪式;

3.为合作伙伴单位提供1人*3天的接待服务,包括本地交通、住宿、餐饮 6

以及观看比赛等;

4.协助组织赞助单位员工观看比赛,每场比赛赠送10张门票。

第五条 其它回报:

1.赞助商可与组委会协商制定其它回报条款。

由国际攀联主办的攀岩世界杯将于2014年6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省海阳市举行。作为国际攀联最高级别赛事之一,攀岩世界杯将有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新加坡、意大利、中国等近20个国家的顶级攀岩高手参加,全球瞩目。国际攀联将在全球200个国家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中央电视台5频道进行新闻及专题报道,并有其他主流网站、报社、专业杂志等合作媒体30余家。目前赛事赞助合作工作全面启动,诚邀参与!

第三篇:世界杯专题活动招商方案

世界杯专题活动招商方案

2014世界杯到来之际,XXX将于即日起至7.14日开展世界杯专题活动,专题活动主要以餐饮业借助世界杯契机进行有效产品及品牌推广,整合世界杯期间相关活动商家,更好发挥专题集聚效益为主旨。

世界杯不仅仅是足球,更是一场营销盛宴。世界杯相关的一切话题都将备受关注,因此,除了各路球迷翘首期盼外,各个类商家更是摩拳擦掌

加入专题页有什么好处呢?

1)带来最直观的转换率---线上商品销售

2)给用户带来深刻的印象---图文并茂

3)增加回头率---好的客户体验增加回头率

4)XXX强力推荐增加知名度---以XXX论坛为大的依托

5)免费的推广机会---免费上专题页面

如何加入这次的世界杯专题盛宴呢?

1)您有世界杯相关的看球套餐、单品

2)您有主题相关的美食(足球蛋糕、巴西烤肉。。)

3)消费即可送的世界杯相关小礼物

满足以上三点快来报名参与我们的专题页商品征集吧

看一下往期做过的母亲节专题

第四篇:2014巴西世界杯竞猜活动 招商方案

2014巴西世界杯竞猜活动赞助方案

全球瞩目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即将于6月13日凌晨打响,作为全球性的重大赛事,其所具备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言而喻。针对本次世界杯球赛,特别推出互动竞猜活动,为期一个月,可以为企业的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带来史无前例的曝光率。

为了使本次活动受到最大范围的关注度和获取更优质传播效果,推出在跨媒体平台能够进行同步联动,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即时参与。以下分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活动内容

在世界杯期间,将根据赛事安排每日推出赛事播报和明日赛事竞猜环节,在公交视频(安徽移动电视)、主流报纸媒体(新安晚报)和主流网站(安徽网)同步开展,市民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参与并获取丰富的奖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参与。所有参与者均可获得由冠名商(或礼品提供商)提供的奖品(详见第四条)。中奖名单将在报纸上进行刊登。

二、活动时间

世界杯赛程期间(6月3日——7月13日,其中6月3日—11日为活动预热期,6月12日—7月13日为比赛日)

三、新安罍街世界杯广场线下资源介绍:

2014年恰逢世界杯在巴西举行,同期,在世界杯足球比赛期间,安徽省首届龙虾节也盛大举办,新安晚报与壘街共建世界杯广场,整整四十天,将世界杯足球、龙虾、美食、啤酒、凉茶、音乐、足球宝贝、龙虾宝贝等众多欢乐元素,紧紧融入在一起,结合足球赛事,按照参赛国家打造8—10个主题风情日,同期举办2014大学生音乐节,打造安徽合肥迄今最大最有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的全民狂欢大Party,届时壘街世界杯广场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嗨爆全城。新安晚报、安徽网、新安晚报微博、微信、壘街主舞台LED超大电子屏等媒介形式对特色主题之夜进行全面、详细报道,对承办企业进行植入报道。

现场主舞台LED大屏对相应国家的文化风情和足球历史进行介绍;对承办主题活动的商家进行全面宣传。

罍街名片:壘街是合肥市与包河区两级政府着力打造的安徽省最大、最具有特色的惠民美食街区,也是合肥市民饮食文化“城市名片”,每天食客近万人,是安徽最大的平民夜市,堪比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台湾的布林夜市。罍街的“罍文化”是以安徽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春秋镂空龙耳罍为标志,“罍街”以此为

标志,寓意着招待客人,从不吝啬美酒好菜,饮酒必须尽兴;目前罍街汇聚安徽地方特色美食,以及中华名小吃广场,除了最负盛名的特色龙虾,还有武汉热干面、青岛王姐烤鱿鱼、哈尔滨烤羊腿、成都钵钵鸡、朝鲜冷面、杭州祖名臭豆腐、黄山毛豆腐、东北饺子、台湾蚵仔煎、沙茶鱿魚、咖喱鱼蛋、黄金虾球等特色小吃美食……品牌餐饮店有小雅龙虾、酱出名门、桐城记、同庆楼下塘集....等各类美食荟萃,人气爆棚。

新安罍街世界杯广场介绍:

安徽最大的平民夜市与安徽第一报的强强联手,世界杯盛宴就在家门口。如果你不能远赴巴西,那么就来新安罍街世界杯广场。

如果你想体验在巴西球场看球的现场感,那么请你来新安罍街世界杯广场。如果你想感受超级豪强球队的国家文化,那么请你来新安罍街世界杯广场。吃着龙虾、炸着罍子、看着世界杯,以足球之名,让我们尽情欢乐…… 安徽最爆的世界杯看球广场。

安徽最嗨的世界杯看球广场。

安徽最乐的世界杯看球广场。

一场与世界杯的艳遇,即将开始……

新安罍街世界杯广场活动安排1、8至10场特色主题之夜,每场主题之夜含两个晚上。商家可根据自身需求,承办一至两场主题之夜。

8至10场主题之夜,初步安排为:

1、意大利亚平宁风情之夜、2、巴西桑巴烧烤之夜、3、韩风夜袭、4、非洲野性摇滚之夜、5、德国钢铁战车(啤酒)之夜、6、法国浪漫左岸(红酒)之夜、7、阿根廷蓝白之夜、8、荷兰郁金香之夜、9、澳大利亚海洋之夜、10、西班牙狂欢之夜。

……

四、参与方式

短信、固定电话、支付宝(待定)+ 网络

奖品设置:

1、所有成功参与竞猜者均可在罍街世界杯广场现场指定地点获得礼品一份(每天约2000份礼品派发);

2、比赛日罍街世界杯广场现场整点(晚上7点、8点、9点、10点)“摇一摇”活动参与竞猜者现场实名摇出10张xxx门票(每张价值120元);

3、比赛日罍街世界杯广场现场每晚从活动参与竞猜者中抽出一名IPAD大奖(或者iPhone 5s手机一部)。

(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五、宣传推广

1.安徽移动电视-合肥公交视频,(覆盖合肥公交车约4200辆6500

块液晶屏,传播合肥市民约400万);

2.《新安晚报》 – 安徽首屈一指的早报,发行量达到日均78万份;

3.《安徽网》 – 新安晚报旗下主流网站,强势影响安徽消费者;

4.罍街世界杯现场–海报、展架、主持人、LED大屏高频次播出;

5.高校落地 –合肥市60所以上大中专院校,覆盖超过60万大学生,进行落地宣传,持续一个月,海报加地推。

六、冠名回报(20万):

A、冠名形式:xxx世界杯每日竞猜;

B、罍街世界杯现场回报:

1、独得此权限的商家可以在罍街公共区域独家宣传、展示、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时间期限为40天。

2、拥有主场舞台24小时的使用权,供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或文艺演出,价值5万元。

3、赠送宁国路沿线路边走廊的场地展位一个,供企业自我宣传,价值2万元。

4、赠送主会场周边场内展位一个,供企业自我宣传,价值1万元。

C、广告回报:

1、《新安晚报》赛事期间(6月12日—7月13日)每天在世界杯专刊发布”xxx世界杯每日竞猜”彩条(宽23*高1.5cm),价值6万元;

2、《新安晚报》回馈省版半版形象广告一次,市场价4万元;

3、安徽网回馈首页A3(485*60)广告位一个月,市场价2.8万元;

4、新安晚报、安徽网在宣传报道中不少于三次的提名或图片展示 ;

5、罍街现场LED大屏每天播放12次*15秒的广告,价值8万元;

6、安徽移动电视每天播放5次*15秒*40天的广告,价值6万元;

D、终端回报:

高校落地 –合肥市60所以上大中专院校,覆盖超过60万大学生,进行落地宣传,持续一个月,海报加地推。海报印刷5万份,覆盖合肥高校。

第五篇: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在哪些地方见过?能用具体语言描述吗?看着这些婀娜多姿的柳树,想到哪些写柳的古诗?

2、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3、【板书课题】现代作家陈忠实写过一篇关于流的文章,板书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呢?【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

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自己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2、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

3、青海高原的这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学习情况

1、读一读下列各组词语,想想它们在文中的意思。铁铸 锻铸 虐杀 摧毁 抱怨 畏怯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不可思议 望而生畏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感受神奇。

(一、)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板书:(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指读第二小节,出示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理解:神奇、望而生畏 伫立

(2)、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的时候如果速度再慢一点,就能读出意境了,再来一次好吗?(3)、体会“哦”的意思,练习有感情朗读。

(4)、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是一株()的柳树。(出示)所以作者这样赞叹道: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5)、作者说这是自己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你又从哪儿看出来?从“唯一”你读懂了什么?作者由衷的赞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四、小结内容,朗读3、4小节。

五、作业: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 板书设计: 样 子

青海高原-株柳 神奇 环 境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这一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

2、生自由说。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这株柳树充满了一种敬佩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株柳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读,交流共享。自主阅读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它画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巡视了解学情。交流共享

(一)环境恶劣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

2、指名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4、指名读这几个词。(词语有温度,言语表心声,要把词语读好。)

5、听同学们读这些词语,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悲壮与苍凉让人心头一震啊!

6、你呢?谁愿意说说自己心中的感受?(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板书: 悲壮 苍凉

7、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

8、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哦”了一声)

9、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

过渡:哦!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出示描写柳树的语言)

(二)旺盛的生命力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指名读并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 感知柳树的粗壮(板书:粗壮)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板书:高大)朗读指导紧跟其后,引导学生读好“两合抱粗”,读中想象“两合抱粗”的样子,再次感受柳树旺盛的生命力。

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赞美、赞叹„„)

4、指名读“哦”

5、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

6、师:范读

7、生:跟读

8、怀着这种情绪读一读这株柳(齐读描写柳树的样子的语言)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

(三)艰难的生存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1、指名说。

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

引导“绝”的理解。绝,你怎样理解?你能用“绝”字对青海高原上的植物说一句话吗?(提供语境:小草,你想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生长那是————————。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3、生齐读此句。(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4、是啊,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奇迹,又有谁知道这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难呢?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指名读

2、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说自己的理由)

3、请大家都来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多少„„,„„又„„)

4、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①、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②、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③、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④、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有一次吗?(不)板书: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⑤、面对一场场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⑥、历经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精神!⑦、经受一次又一次摧毁,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精神!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⑨、生齐读

5、比较感悟

①、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②、生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

③、出示图片:杨柳依依,柳色青青和柳树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贺知章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王维 “两搓金缕细,烟裹翠丝柔。” _____戴叔伦 „„

6、瞧,这些平原的柳不仅生活环境优越,还被诸多诗家词人冠以殊荣,使它们光芒四射.而同是柳树的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呢?况且还要忍受长年累月的孤独与寂寞,长久以来,没有任何一株柳与它为伴,面对命运如此不公的待遇,它是怎样做的?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三、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 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 奇

悲壮 苍凉

粗壮 高大

„„多少„„ „„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190619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