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有老人,一日三餐该如何照护?
饮食,生命之根本。
一日三餐是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对于高龄老人来讲更为重要,合理和规律的饮食可以补充身体营养所需,也可以减少身体不适,甚至疾病的发生。家中有高龄老人,如何做到健康,合理的饮食呢?以及吃饭不能自理的老人,该如何辅助进食呢?接下来就听听二毛给您的建议吧。
一、高龄老人的进食管理
1.进食宜早。实践证明,早餐在一日三餐中最重要,并能保证一天精力充沛。清晨早起,胃肠空虚,感到饥饿,故早餐宜早。特别是老年人,参加晨练活动,体力消耗较大,需及时补充营养,满足能量消耗,所以吃好早餐尤为重要。午餐宜在午前,晚餐宜在日落之时,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对促进健康大有益处,否则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2.进食宜缓。由于老年人咀嚼、消化能力较差,故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缓慢进餐还可避免呛、噎食的发生。
3.进食宜少。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到老胃肠好”,“饥不暴食,渴不狂饮”。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退,进食过量会使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影响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过度饱餐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膳食要有节制,每餐以吃八九分饱为度,并适当饮水。4.进食宜淡。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俗话说“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多食绿色蔬菜、豆制品对健康大有好处。忌喝浓茶、浓咖啡、烈性酒。
5.进食宜暖。饮食温度应适宜,老年人应少食生冷食物,可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有利于消化与吸收。老年人忌喝大量冰镇饮料,防止诱发冠状静脉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甚至导致猝死。
6.进食宜软。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所以食物须熟烂后方可进食,促进消化和吸收。
7.进食宜洁。俗话说“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老年人体弱多病,食用不洁净的膳食更易引起肠胃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病。应做到食物无毒、无害、无污染;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应定时消毒。
8.进食宜全。老年人的膳食内容要多种多样,食物种类齐全,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平衡。
二、进食照护—协助老人进食
如果老人因高龄衰弱,失能等原因造成卧床不能自主进食,如何专业的协助其进食呢?步骤如下:
1、与老人沟通开始用餐→扶助老人坐起→协助老人洗手→床上摆放小餐桌→颈下、胸前围餐巾→手边放清洁、潮湿小毛巾。
2、摆放食物和餐具→鼓励老人自己进餐→必要时协助。
3、餐后协助老人洗手、漱口→整理用物。卧床老年人的进食,体位如何摆放?
1、体位: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一45度,身体两侧及膝下垫软枕以保证体位稳定。
2、体位:侧卧位,床头抬高30度,使老人面向照护人员侧卧,肩背部垫软枕或楔形垫保证体位稳定。
三、注意事项
1、不能自行进餐的老年人,需要喂饭的,每次喂食的食物量为汤匙的1/3为宜,等老人完全咽下后再喂食下一口。喂食不宜过急,掌握每勺喂食量及速度。饭量适度,不宜过饱或进食不足,应长期观察,确定老人最佳进食量。
2、食物要保持温度适中,一般50℃左右为宜。
3、进餐后保持进餐体位30分钟后再卧床休息。
二毛有话说:高龄老人的饮食管理及照护,需要极为用心和仔细,建议为老人建立家庭饮食管理表格以及不断学习和优化照护技能,一方面让老人营养丰富,另外也减少因饮食造成的疾病发生。
第二篇:家家有老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 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二、活动主题说明
活动主题: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重阳节主题联谊会
三、形式:中午团圆饭
全院共90人,每10人一桌,每桌预计餐费在400元以内,共9桌
下午围绕重阳节为主题展开,以传统节目(击鼓传花)为主,节目环节中穿插歌唱、舞蹈、场内互动,提高茶话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达到老人联欢的效果。茶花会现场播放音乐(欢愉的,轻松的)。
⑵猜迷有奖活动。30个谜语,目的:重在参与
节目最后,音乐唱《相亲相爱》,音乐伴奏。活动在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力求让老人们有个开心乐融融的下午。
三、会场:金色阳光养生乐园多功能会议厅
在原开会条幅的基础上,会场悬挂重阳节条幅:
“九九重阳享健康,人间百善孝为先”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珍健康天下父母”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重阳节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1年10月5日13:30——15:00
主持人:
参会人员:
记录人:
何明月:今天学习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重阳茶话会方案;
会议讨论方案:
题目: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免费论文重阳节主题联谊会
时间: 2011年10月5日
中午团圆饭全院共90人,每10人一桌,每桌预计餐费在400元以内,共9桌
下午趣味活动,预计时间90——120分钟
地点: 参与人员: 总策划: 主持:
第三篇:一日三餐说课稿
《一日三餐》说课稿
虎头崖镇尹家完小 孙洪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虎头崖镇尹家完小的孙洪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日三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日三餐》是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课,本课重点讲述不合理饮食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明确今后饮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合理搭配,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暴饮暴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平衡营养。通过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不合理饮食的危害;懂得如何更好的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平衡膳食。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或他人饮食行为的对或错,提高自我辨别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合理饮食意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看故事短片、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查阅资料以及拓展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丰富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接强烈的感觉,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品小卡片
3、“我是小小营养师”表格(每人一张)
4、“大胃”图
四、教学过程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5个环节展开。环节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以和学生交朋友的形式导入后,课件出示一个短片——胡图图的一天,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造成图图肚子疼的?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本环节以交朋友的方式导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这一节课打好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利用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特点,设计制作了胡图图短片,胡图图是孩子们乐于观看的动画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来参与本课的研究学习。)
环节2,分辨明理 掌握新知 知识点一:吃饭要定时。
引导学生分辨出造成图图生病的原因之一是不按时吃早饭。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不按时吃饭的感受。小组讨论:“早上怕迟到,不吃早饭”这种行为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不吃早饭的危害”。知识点二:吃饭要定量。
引导学生分辨出造成图图生病的原因之二是暴饮暴食。课件呈现“暴饮暴食的危害” 学生用气球进行实验演示。知识点三:要平衡营养。
引导学生分辨出挑食也是造成图图生病的原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吃饭时有没有挑食偏食现象。课件出示“金字塔营养图”
(创设意图: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以探讨“图图生病”原因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从吃饭不定时定量、不平衡膳食中发现问题,然后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师生共同探究、小组商讨解决,尊重学生认识基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环节3 拓展活动,巩固运用。
活动一 “丢弃不良饮食行为”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 反思自查:自己有无
以胡图图的故事为教学契机,学习本课新知识。
不良饮食行为?
活动二 “我是小小营养师”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日三餐”
活动三 “我来喂大胃”,教师出示大胃图,让学生将手中的食品卡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贴到大胃上。并从大胃身上抽出儿歌,师生诵读,拓展升华。
(创设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活动才开展,达到对本课新知识的巩固。儿歌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儿歌的诵读,即巩固了合理饮食的方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环节4,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创设意图: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学会表达所学、所想、所收获的全方面知识。)
环节5,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课下和家长共同设计一周食谱。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力求简洁明晰,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定时定量
身体健康又强壮 合理搭配
第四篇:一日三餐教案
一日三餐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吃饭要按时定量,讲究饮食卫生。
2.使学生养成科学进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我们一日三餐的好处和平时在进餐时我们应当如何来做。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问同学们,现在我们除了水果和点心牛奶外,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吃几顿饭?
2.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呢?对,就像汽车一样,如果汽车不加油的话,它就不能够再行驶了,我们人也是,如果不吃饭,同样没有了一切活动的能力。
二、学习新课: 1.一日三餐好处多:
一日三餐是人体活动的需要,因为白天是人活动、学习的集中时间,人体需要大量的热能供其需要。通常情况下,胃排空食物约3—4小时,也就是说进食后不到4个小时,肚子就会饿了,就又该进食了。如果到时你不吃饭的话,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头昏眼花。2.科学安排一日三餐 ①进餐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每个人的胃所能容纳的食物量四有一定限度的。暴食会引起急性胃扩张,使胃损伤,吃得太少又会引起饥饿,使胃部空磨,引起疼痛。因此定时定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②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向学生详细解释每顿餐为什么要这么科学饮食。3.一日三餐有规律,身体强健发育好:
向学生讲述三餐的科学和合理性。
三、巩固新知:
两名学生一组,相互交流讨论,看看你以前是如何进餐的,并谈谈你今后打算如何来引餐进食。
板书设计:
早餐:吃得好——牛奶(豆浆)、鸡蛋、面包 中餐:吃得饱——鱼、豆、肉、米饭
晚餐:精而少——青菜、炒肉丝、鸡蛋汤、稀饭
第五篇:长期照护
长期照护的概念
长期照护是指对失能者或失智者,配合其功能或自我照顾能力,所提供不同程度之照顾措施,使其保有自尊,自主及独立性或享有品质之生活。其内涵为:「对身体功能障碍缺乏自我照顾能力的人,提供健康照顾,个人照顾及社会服务。服务可以是连续性或间断性,但必须针对个案的需求,通常是某种功能上的障碍,提供一段时间的服务。」因此长期照护应包含有诊断、预防、治疗、复健,支持性及维护性的服务。
长期照护所具有的特性为:
(一)其服务内容是以身心功能异常程度为基准,也就是身心功能异常之程度必须严谨评估,以确定长期照护服务开始,停止期及提供服务内容增减的情形。
(二)长期照护服务大多数是由家庭所提供,一般民众大多在其所生长的家庭中获取自己生活所需,当一个家庭成员有长期照护需求时都是由家人提供照护。
(三)长期照护服务具有劳力密集的特性,长期照护服务是属於相对的较非特殊专业的服务,是长期而密集的劳力工作,且具有公众事务性质、长期照护服务的内涵,主要是以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且个案一开始要长期照护服务,常常终其一生都要此项服务,故其服务是长期而需劳力密集的。
(四)所有的年龄群民众都有长期照护的需求。虽然老年人是长期照护的主要服务对象,尤其是八十岁以上的人口群;实则长期照护服务包含了各种年龄层的人,无论是壮年或婴幼儿,只要是身心功能异常者,均可能成为需要长期照护之人口群。
(五)长期照护服务的本质是团队的整合性服务体系。长期照护服务需要是跨专业医疗团队服务,半专业与非专业人员参与合作参与的,因其关系到失能或失智者及其家庭与社区如何生活和面对生活的问题,所以需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如;医师、护理人员、药师、物理治疗、职能治疗、营养师、以及社会福利团体的介入,也需要社会整体环境,,如无障碍空间,社会价值观等的配合。
(六)生活照顾为主、医疗照护为辅。目前接受长期照护之病人,主要疾病诊断以脑部疾病,心脏血管疾病即骨骼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为主.此类病人之照护,因主要为慢性疾病,病情皆处於稳定状态,其医疗费用仅占总照顾费用的10-15%,其余开支皆以生活照顾为主。因而,长期照护服务具有「以生活照顾为主,医疗照护为辅」之特质。随著科技的发达与医学的进步,使得国民平均余命的延长,因此人口老化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全世界共有的现象。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7%便可定义为「高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