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携手推进绿色发展
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携手推进绿色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指导下,坚持绿色发展,也是对传统发展的一次反思、一次扬弃、一次自我完善。
一、绿色发展是当今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重大创新
所谓绿色发展,就是以创新为驱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生态、低碳、可持续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一)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再思考。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走出谷底,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国债上限,以邻为壑,绑架世界,欧洲经济动荡。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我国物价上涨问题也让人担心通胀的到来。这些都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不确定性逐步累积,发展理念需要更新,发展引擎需要调整,绿色发展顺势而生,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了“绿色新政”的概念,并将“绿色新政”比作“罗斯福新政”,旨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呼吁各国实施绿色新政,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美国政府划拨677亿美元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交通:韩国政府提出“绿色增长”国家战略,计划在绿色经济领域投资50万亿韩元;日本将争取在2015年之前把绿色经济规模扩大到100万亿日元。我国已逐渐将绿色发展提高到国家发展的轨道上来。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发表了《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2011年9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的致辞,都对绿色发展作出了新的阐述,赋予了新的内涵。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克服金融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声音和重要途径。
(二)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场革命
传统发展模式是以无节制地利用资源为基本前提,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形成的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曾一度被尊奉为社会发展的范型而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效仿。资源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的矛盾日益加剧,资源约束越来越成为传统发展模式不可逾越的障碍和鸿沟,也无数次地让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和陷阱。欧洲两次工业革命,付出了极大的生态代价,几乎摧毁了欧洲文明。18世纪初,英国的森林覆盖率是80%。工业革命后下降到4%。用了120年的时间才恢复到12%。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两岸人口的激增,河水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沉船事件的640名遇难者,大多数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GDP将近40万亿,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也日益加大。我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低,水资源、耕地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目前,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55,2%,超过了美国(53,5%),这种对进口原油的过度依赖,被业界称为“石油魔咒”: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虽然出现下降,但仍接近60%重要有色金属矿产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铜原料约65%、铝原料约55%、铅锌原料约30%以上依靠进口,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美国的4倍、印度与韩国的2倍。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由于生态下境遭到破坏,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迄今为止已经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我国的地表水、土地污染比较严重,内陆湖泊几乎没有不被污染的。仅仅在治理滇池污染上,就已经花了10多年的时间,花费了人民币100多亿元,至今还没有彻底解决,“十二五”将投入420亿元进行治理。太湖治理已经累计投入800多亿元,形势仍不容乐观。人类是聪明的,创造了文明与进步;人类也是愚昧的,在发展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要跳出这种“怪圈”,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前苏联的巴库曾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20世纪初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一直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但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衰减,巴库生产形势急转直下,直接导致了城市的衰败,后来大量人口移民,被称为“矿竭城衰”的典型。德国的鲁尔区是一个老工业区,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由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创新,以新技术革命促进结构提升,保持了较强的生命力,经济持续发展,成为老工业区持续发展的典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鸡西因煤而立、因煤而兴,长期以来的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导、结构单一的产业格局,这种“资源依赖症’:产生的“挤出效应”,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弱化了技术创新,固化了发展路径,一旦资源枯竭必将陷入经济困境,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资源诅咒”。过多地依赖要素和资源投入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给鸡西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全市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堆存煤矸石近1亿吨。并且以每年85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加,不仅占用了土地,而且污染了环境。
全市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烟尘3,6万吨、氮氧化物3万吨、二氧化硫2,5万吨。空气质量居全省中下游。中俄界湖兴凯湖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小兴凯湖呈现出富营养化趋势,已经到了不保护、不治理不行的程度。我们给全国、全省带来了光和热。却污染了我们自己。严峻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二、鸡西高高举起绿色发展的旗帜
鸡西的发展思路清晰,旗帜鲜明,就是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用循环、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全市的发展。我到鸡西工作今天是第69天。来到鸡西后,看到鸡西的条件,看到鸡西的资源,看到鸡西的山水,看到可爱的鸡西人民,我有一种感慨,就是鸡西的发展不应该是现在这样;有一种冲动,就是带领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大干一场,彻底改变鸡西的面貌;有一个目标,就是把鸡西建设成为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
经过调研。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我们提出了鸡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提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转型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提出鸡西要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三个统筹”: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统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系:“四个着力”:着力加快经济转型,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个目标”:把鸡西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完成1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得到改善。
所谓绿色矿区,就是坚持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贯穿鸡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由粗做情、由大变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石墨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做好石墨这篇大文章,努力把鸡西打造成“中国石墨产业之都”。进一步打破资源依赖症,调整结构,提振产业,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所谓生态城市,就是既要发展也要保护,既要生产也要生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决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加强兴凯湖的保护,努力把兴凯湖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之湖,加强中俄合作、促进中俄友好的友谊之湖,湖水浩瀚、碧波万顷、水鸟翔集、锦鳞游泳的大美之湖。加强珍宝岛湿地和乌苏里江的保护,加快主城区的绿化,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的力度,积极推进沉陷区和压矿区的生态恢复。建设“百湖之城”,打造一批水库,打造一批人工湖泊,为鸡西的百年发展留下洁净的水源。
所谓宜居家园,就是打造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我们的发展。既要看GDP、税收,也要看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既要看经济发展,也要看改善民生;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推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建设平安鸡西、和谐鸡西、幸福鸡西。
鸡西绿色发展的大旗已经高高举起,绿色意识、绿色理念、绿色行动已经成为鸡西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始终贯穿并具体落实于鸡西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鸡西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战略、发展的格局,无不渗透着循环、生态、低碳、可持续的绿色理念:无不渗透着对社会、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无不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思想。
三、绿色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行动
绿色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义务、共同的使命,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合作的基础、其同发展的舞台,在绿色发展的大旗下,我们的合作意愿是真诚的,合作领域是广阔的,合作空间是无限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合作前景是美好的。鸡西是一个矿区城市,但那是历史。我们下一步无论是煤化工方面、煤焦油方面、烯烃方面还是石墨深加工方面,都要在保护中发展,如果达不到绿色发展的门槛,达不到环保标准,项目是不能批的,不能立的,不能报的,也是不能干的。现在,已经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扎根鸡西这片沃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座的沈煤集团、天源公司、深圳宝安集团、北京汽车集团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鸡西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贡献了力量,丰富了内涵,他们是鸡西绿色发展的倡导者、参与者、践行者。也有一批战略投资者,像四川通德集团、广州证券公司等,已经踏上鸡西这片热土,正在谋划合作发展的蓝图。还有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区,始终关注着鸡西,始终支持着鸡西,始终在为鸡西的发展鼓与呼,我们也真诚地期待大家参与到鸡西绿色发展的大潮中来,共同在绿色发展的舞台上谱写新的篇章。
政府和企业是水和鱼的关系,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合作伙伴。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与投资者精诚合作。在合作领域上,坚持非禁即人,欢迎大家投资鸡西的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开发、水利建设、边贸发展、旅游发展、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在合作方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BOT、BT、TOT,一切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考量:在合作态度上。我们坚持“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服务者是模范、破坏者是罪人”,投资者的社会地位应该是最高的,投资者的待遇应该是最好的,投资者的困难是应该优先解决的,投资者的利益是应该切实维护的;在合作理念上,坚持先予后取,鸡西发展的根基在企业。兴市必先兴企,要放水养鱼,让投资者先富起来,让企业先发展壮大起来,以企业的富裕带动地方的富裕,以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的发展,以企业美好的未来构筑鸡西的美好未来。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肩负起绿色发展的使命,担负起绿色发展的责任,共同倡导并实践绿色发展。要让绿色发展的大旗高高飘扬,让绿色发展的号角更加嘹亮,让绿色发展的文章写在鸡西的大地上,让子孙后代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编辑/惠霞)
第二篇:绿色发展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1地坛论坛”于2011年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大唐集团董事长和党组书记刘顺达先生演讲实录。
刘顺达: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当今时代,人类在享受物质空间繁荣的同时,也渐渐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人类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让自然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我们终于认识到,全球携手,合作公担,绿色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终于认识到绿色低碳不再只是一个时髦而遥远的理念,他们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产于生活。
经过数十年的观点交锋与交融,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政府也积极参与行动,向全世界作出了保护环境,降低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这充分彰显了负责大国的积极形象。
绿色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挑战,在这一潮流和责任面前,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应当敢于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在这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革命中,成为行动的推动者,实践者和领导者,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国的绿色发展大计,今天我们众多企业在此聚首,联合发出如下倡议。
一、绿色投资,关注行业内具有绿色环保特征的产业投资机会。
二、绿色生产,高度关注企业生产流程的环境效益。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改进,对生产流程进行绿色改造。
三、绿色技术,积极研发和应用低碳环保技术,开发企业绿色环保概念产品。
四、绿色能源,积极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努力降低企业整体生产运营能耗。
五、绿色产品,引导产业链合作伙伴绿色行动,敢于向合作伙伴提出基本的产品环保要求。
六、绿色办公,加强企业用水、用电和用纸的节约,推广环保纸的办公使用,积极建设企业绿色办公环境,七、绿色生活。培养员工节俭、节约的生活和消费行为。
八、绿色工艺,积极参与社会绿色公益活动,推动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普及,塑造企业绿色形象。
九、绿色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与产品的核证与信息品路体系。我们倡导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结成绿色行动的联盟,我们将共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协同合作,饯行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绿色行动倡议,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务实进取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第三篇:绿色交通运输发展
五措并举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发展
一是提倡低碳绿色的环保出行方式。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型,有效减低汽车尾气排放。全区21辆公交车已全部采用新能源燃气车,货运车辆严格执行燃油标识,50辆出租车改为油气混合,大大降低了燃油需求。
二是加快营运黄标车的淘汰步伐。将营运黄标车监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制定淘汰实施方案,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人、步骤和时限,细化措施,加快淘汰步伐。截止目前,辖区内的1000余辆营运黄标车,已淘汰600余辆,淘汰率达60%。
三是加快农村公路畅通化、网络化。着力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质量,继续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农村畅通工程”。截止2014年底,全区道路通车总里程1247.6公里,农村道路1071.8公里,基本实现了干支互联,安全便捷,整洁畅通的道路网络。
四是积极推广交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对施工料场、施工工地及易发生扬尘物资运输环节的控管,尽量减少扬尘产生。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运用冷再生处理,增加路基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全区共冷再生路面20余公里。
五是走“生态绿化管养”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管养模式,走精细化管养、生态绿化、环境美化相结合之路。去年一年,共创建养护示范路段167km,精细化管养农村公路路肩、边坡培整370余公里,中修罩面10.8km。
第四篇: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通城县绿色发展及绿色产业情况汇报
(2014年9月21日)
一、通城县情简介
(一)区位概况:通城地处湖北省最南端、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咸岳九”三市、和“通修平”三县素有“中三角”中的“小三角”和“金三角”之称,区位特色突出。县内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设施便利。全县辖11个乡镇、185个村(社区),面积114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素有“油茶之乡”、“生猪之乡”、“砂布王国”、“江南药库”之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全国名茶开发试点县,多次荣获全国林业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等荣誉。
(二)生态环境:通城县生态环境较好,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西南三面环山,境内溪河纵横,峰峦屏列,丘川交织,森林覆盖率达50.58%。东北部大溪库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北部岳姑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自然资源:通城自然资源丰富独特。境内水能充沛,建成小水电站61座,年均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是全国100个重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已探明储量和确定地理分布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其中金属矿铌钽矿储量为全省之冠,非金属矿独居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土特产品众多,“华中两头乌”生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本草天香”茶油获农博会金奖,“九井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县”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产业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市级战略通城实施“,推动“一县一区”建设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壮大。我们一改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循环低碳高效发展,聚合资源,支持玉立集团转型升级;支持平安电工循环发展,新上高效节能发热膜项目;支持福人药业产业链配套发展,建设自主原料基地和废弃物利用项目;支持湖北黄袍山绿色油茶申报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努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向“高、新、精、尖”方向发展,使产业逐步走上特色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提升、资源消耗阡低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行动上有所作为,把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作为根本抓手。我县先后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订了新兴产业培育配套优惠政策,在县域内全面开展了循环低碳经济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了新三汇生态农业基地、黄袍山低碳产业园、樊牌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先进典型,逐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全社会绿色发展机制。2013年在我县召开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来,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生物育种和深加工,利用脱脂茶粕与茶蒲生产
环利用,推动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县区域合作和新能源开发不断实施,管道天然气、黄龙山风电、沼气利用、低碳交通路网等重点工程,都取得了重大示范作用和积极成效,也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目前,我县重点在建的节能环保和绿色产业重点项目20余个,拟建和储备项目1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为带动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思想意识不成熟不利于绿色发展。受短期利益影响,部分干部群众生态建设和争取生态补偿政策的意识还不强,对其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不高,实施主体生态功能区的共识与氛围还未形成,群众基础还不牢靠。
二是资源环境不够优不利于绿色发展。我们山地面积较小,生态质量不高,森林、水库、河流、自然区等生态资源不多,加之建设资金投入太少,保护与利用程度不高,生态建设与争取政策跟其他优势县市相比,还面临“底子不厚、底气不足”。
三是经济实力不够强不利于绿色发展。我县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实力还不够强,群众收入水平不高,县级财力困难,调结构、转方式的空间非常有限;绿色发展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短期损失难以有效化解。现阶段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向绿色发展方式过渡困难大。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不利于绿色发展。目前我们实施主体功能区、培育低碳产业和生态建设的配套政策机制缺乏,绿色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等要素还面临着供给困难,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服务等新型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多方面提高绿色产业实力,展现出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3、要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机制,做好配套保障。一是要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绿色发展方案,结合全县长远战略,研究工作措施与方法,使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制订与绿色产业发展相衔接配套的地方性土地、财政、产业与金融制度,鼓励企业和群众等社会资本参与全县的绿色产业建设和管理。三是争取来源于外部的绿色发展合作与政策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动力与活力。
4、要坚持绿色发展服务群众,实现民生改善。一是要创新绿色产业方向与途径,大力建设水利、环境等生态工程和绿色交通等基础设施,带动低碳环保社会和宜业宜居环境的改善。二是努力增强绿色产业项目对群众就业增收的促进能力,稳定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三是要倡导群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第五篇:绿色发展参考文献
绿色发展参考文献
[1]冯真真,李燃.城市绿色发展指标设定的实践与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562-565
[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31
[3]蔡邦成,陆根法,王翠然.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取向与反思[J].环境管理,四川环境.2006(2)
[4]马远,龚新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6)
[5]许学强,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1(1)
[6]同济大学,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5-186
[7]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8).132-136
[8]胡鞍钢.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1970-2001)[J].中国科学基金.2005(2).84-89
[9]胡鞍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选之路.绿叶.2003(6)
[10]欧阳志云,赵娟娟,桂振华.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11]2010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R].中国绿色画报.2010年12月12日
[12]谭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曲靖市麒麟区目家可持续发展实脸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云南科技管理.2007(6)
[13]凌亢,白先春,郭存芝.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的可拓研究[J].理论·方法与案例.2009.133-141
[14]曲靖年鉴[M].曲靖市人民政府地方杂志办公室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10
[15]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汇编[C]
[16]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5
[17]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6
[18]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7
[19]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
[20]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9
[21]20112011年天下经济论坛.胡鞍钢:中国将进行一场绿色革命[EB/OL].2011年1月10日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2011tianxia/20110110/3179014.shtml.[22]谢云华.营造山川秀美曲靖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生态建设·云南农业.2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