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一个扭秧歌的人》鉴赏范文

《一个扭秧歌的人》鉴赏范文



第一篇:《一个扭秧歌的人》鉴赏范文

《一个扭秧歌的人》

独舞与群舞

编导:张继钢 表演者:于晓雪 首演时间:1991年 获奖情况:“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提名奖,获得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

音乐:汪镇宁

服装:贾殿润、张玉华

舞美:仁德、启亮

这是一个令人心坳又百转回肠的舞蹈作品,是当今中国舞蹈新生代中独树一帜的人物—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的成名作之一,收录在他最具影响力的舞蹈晚会《献给俺爹娘》中,他也因此而声名鹊起,一举轰动当代舞坛„„

舞台后部,蜷曲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袒胸露体,雪染双鬓,惟有腰间那一股红绸,尚能依稀透出“活”的信息。

沉寂的空气中飘来一缕幽咽的二胡乐声,由远及近,又由近趋远,个中加杂着感伤、凄凉,也充满了撩人心绪的幻梦、回忆与憧憬。令人惊奇的是,那颓然的老者竟在乐声中够到了“生机”,眉宇颤动,肩胸扭拧,头身摆摇。倾刻间,他居然挺身跃起,手舞红绸,顿足踏地,俨然一个“活”的生灵。待乐声扬处,他却突然倒地,杳无了声息。

转而,乐声透出了亮色,分明显现了些许“喜气”。一群乡间的歌舞后生们围拢着,一位年轻的舞者,手中一条红绸潇洒飘逸地舞动在他们的中央。他犹如一架放电的机器,四肢发射着无限动能,“疯魔”样地舞蹈着,仿佛要将一腔热血全部“舞”尽。后生们呆看着,猛然间,也从心底爆发出一股无法抑制的激情,每个人都舞动起自家的绸条,让身体肆意流动,迸发出心灵的吼声。他们跳着、唱着,流着泪,穿过那老者,去找寻那属于自己的“生命境界”。此刻,台上台下,舞者与看客,全然地投人,统统“忘乎所以”了。

时光的轮回总那般无情,空寂中又弥漫起二胡那扯人心肺的忧郁与莫名,强拉那迟暮的老人脱离人生中那惟一的梦境。但即便如此,老人依然实现了“死”的涅桨,在他那极其微弱的动作世界里,锻冶成的仍旧是秧歌的纯净,他用自己的躯体凸现出庄户人的性格,换取了生命的“永生”。

作为编导者,张继钢强调的是对生活的感受力。舞蹈是重形式的艺术,而舞蹈形式的气象万千,在给人以丰富想像空间的同时,必须具备深邃的文化内涵。它应是一种文明的载体,一个生命群体的意识体现,因而它是“形”与“意”的结合。张继钢的编导观念是:“米”(题材)搬上舞台应该是“酒”。《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这种“酿造”的结果。张继钢从众多民间舞者身上,感悟到秧歌的生命情调和活力,领会了秧歌艺人的质朴与执著,因而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动。他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秧歌艺人的人生况味。这是一出饱含了黄土文明特质而又情感丰厚的人生悲喜剧,寄予了编导者对这块土地无尽的眷恋、对这方生灵深切的关注,因而才有了这透过表象上的民间“玩意儿”的挚爱,直至人类生存价值与生存心理的深层关怀。当然,这种关怀是整体性的,符合“黄土文化”这个统一体的状况,所以显得那么真实、率朴,那么“油然而生”。这里的每一歌、每一舞、每一喜、每一悲,都浑然天成于一个鲜活的“个体”情境中,崇高而美好;但人们分明又从中读到了一种人类的执著精神和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无疑使作品笼罩了极大的悲剧氛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乡恋情结”的厚重体验,提升了作品的认识价值,使他的创作剥离了原始意趣,转向了深挚的情感表现和严肃的文化主题。这正是张继钢舞蹈创作最具审美张力 和文化意义的地方。((一个扭秧歌的人》,也成就了舞者于晓雪舞蹈表演生涯的辉煌。当《一个扭秧歌的人》与他不期而遇时,直觉告诉他:这就是他所需要的“人物世界”,这个形象非他莫属。他调动起浑身的舞蹈细胞,倾其所有向人们讲述出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故事。他舍弃华丽的包装而使自己的审美取向回归原始与朴拙,他抛掉形体的优美而着意于面部表情的夸张与动作的奔突、顿挫,这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有了他的“生 活化动作”,有了他的不加修饰,有了他的直抒胸臆,就有了人物火辣辣的赤诚,有了形象的情感冲击力,更有了作品深广的认识意义和负

载的人文内容。于是,这个“秧歌艺人”便成了不同以往的“个例”,“他”是个“大人物”,具有认识的普遍性,因而也有了“这一个”的文化品格。作品的高度自然影响了诊释者人生境界的提升,1995年,在全国第三届舞蹈比赛中,于晓雪凭借这个作品,一举赢得了中国民间舞表演一等奖的殊荣。

第一节 舞蹈的概念与定义 第二节 舞蹈的起源 第三节 舞蹈艺术特性

第四节 舞蹈艺术的种类划分 第五节 如何鉴赏(欣赏)舞蹈 一.舞蹈的概念

(我国老舞蹈家胡国刚说)“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更美,鼓舞人们为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摘自舞蹈艺术概论----作者:隆荫培 徐尔充)二.舞蹈的定义

我国当代舞蹈家中最早提出舞蹈定义的是吴晓邦(首届舞协主席-在1952年出版的<<新舞蹈艺术概论>>经过几次补充1983年)<<中国舞蹈词典>>中写到: “舞蹈----艺术的一种。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段流动变化的队形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一.模仿论

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二.游戏论 游戏是自由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游戏,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三.巫术论

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四.性爱论

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 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五.情感论

人们各种激越的情感,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现。

六.劳动论

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七.劳动综合论

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我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 舞蹈 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的需要。第三节 舞蹈的艺术特性 一.动作性

舞蹈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人体语言作为传情达意的媒介。二.节奏性

舞蹈的动态不是一般的自然的无秩序的动态,而必须是合乎舞蹈艺术规律的运动,因此,就离不开节奏性这个要素。

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所以,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三.抒情性

有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人的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体动作却能予以充分的表达。

因此人们常说:舞蹈有“长于抒情,掘与叙事”的艺术特征。四.直觉性

这个直觉性的特点,就规定了在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和说明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地表现出来。五.造型性

造型性是指舞姿运动过程中瞬间的停顿,是动态中的静止场面。它是舞句、舞情的结束点。

舞蹈与绘画、雕塑的共同特点是造型性。但舞蹈和绘画、雕塑所不同的是, 舞蹈是“动的画卷、活的雕塑”。

六.综合性

舞蹈 , 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组成部分。

(舞蹈的种类划分主要是根据一 定的目的来择定的)第一类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划分可分为:生活舞蹈 和 艺术舞蹈两大类.一、生活舞蹈包括有: *习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 体育舞蹈、* 教育舞蹈等.二、艺术舞蹈包括有: * 古典舞、* 民间舞 * 现代舞 * 新创舞、* 时代流行舞等.(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 一般是指与人们的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二)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的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的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第二类 根据舞蹈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区分: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八类。第三类 根才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色来划分: 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三类。第五节 如何鉴赏(欣赏)舞蹈

一、舞蹈鉴赏活动的心理过程 舞蹈欣赏,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舞蹈欣赏大致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对舞蹈作品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

第二是,由舞蹈作品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感觉所引起的体验、联想而进入想象。第三是,通过对流动人体形象的想象、内蕴的探究而得到领悟。

1、形象感觉——当作品在舞台呈现时,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演员的人体自然结构美(美的外形),以及由演员所舞动出来的美的动作和韵律。

2、体验想象——当舞蹈表演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时,人们被舞蹈中舒缓悠扬、绵延深长的情绪所感染,从而调动起了自身全部的经验和感情积累,进入到艺术的想象领域。

3、探究领悟——在舞蹈艺术表演中,一幅幅图画,形态万千,新颖别致;一个个生动的、创造性的艺术形象,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情怀乃至于灵魂。这正是由于领悟到舞蹈本体和人生的真谛而感到的心旷神怡。以上三个过程-----柏拉图 称之为——对美本身的瞻仰.尼采 称之为——“酒神的狂欢”.马斯洛 称之为——“高峰体验”。

(这一舞蹈审美的最高层次,大学生、舞蹈家、鉴赏家均应达至)

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现实中的舞蹈欣赏心理过程,常常并不是那样完整有序的,更多的是零散混乱与复杂的现象。不过,无论如何零散混乱与复杂,其中都相交织着感性与理性活动的过程。往往是集中全部直觉经验于一刹那之间,这个一刹那,其实是人的全部生活的积淀,知识与经验的总和显现于舞蹈作品虽然十分短暂,确是长期积累所形成,是一种最高级的心理反应。

所以,同样欣赏和鉴赏一个作品,由于欣赏者主观条件不同,如: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个性特点、特别是对舞蹈知识了解的程度不一,就必然地形成欣赏者之间不同的理解和品评。

必须提到的是,舞蹈的魅力在于,它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生活情景,而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景象”(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语)

因此鉴赏(欣赏)舞蹈,仅仅“看”是不够的,还要体味,要用心去“感受”。在肯定或否定对象中,看到人、人情、人性,表达对宇宙、人生、艺术的观点。二.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

面对电视中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舞蹈,或剧场里演出的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舞蹈,如果不懂得如何去欣赏,也就不能进入美丽舞蹈的情感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但人的舞蹈欣赏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是经过培养、学习、训练而逐渐得到提高的。审美眼光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因为舞蹈创作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而社会生活正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为一种经过生活提炼、美化了的艺术形式,与生活本身不尽相同,它以一种远离生活形态的、经过夸张变形和虚拟美化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正如必须遵循、了解舞蹈艺术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欣赏舞蹈一样,只有阅历丰富、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体会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和领悟舞蹈艺术的内蕴。(例如:看《一个扭秧歌的人》有经历的人感触会更深刻。)

(二)其次,要提高多方面的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舞蹈的欣赏水平才可能提高。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因此,作为欣赏者,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其特征。同时,要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还应尽可能地了解一些有关的创作背景材料,如社会的、艺术的背景,作者情况,创作意图和对这部作品己有的评论等等。(有条件的可亲身参加体验、实践、感受舞蹈活动)。

(三)再次,应积极参加欣赏活动。马克思指出:“艺术形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要想具备“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没有旁门左道,只有积极大量地去欣赏舞蹈作品.正如古人所言的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三.舞蹈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

舞蹈,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古至今,始终是一片令心醉神怡而有扑朔迷离的领域。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都是人类的审美活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人用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与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相仿,如果把艺术创作看作是人类的精神生产,那么相对而言,艺术鉴赏(欣赏)是令人愉快的精神消费。三.舞蹈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

舞蹈艺术鉴赏(欣赏),作为一种精神的审美活动,是舞蹈艺术家与观众、舞蹈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桥梁,是检验作品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更是舞蹈作品实现其价值的主要依托。只有经过千百万人的鉴赏(欣赏),才能最终使其成为现实的艺术。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3.快快乐乐扭秧歌》人美版(北京)

《快快乐乐扭秧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小学美术新课标第二学段

“造型•表现”领域课程内容标准为指导思想:用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绘画表达所感所想,激发情感;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理论依据,注重学生想象力和感知力的挖掘,通过分析画面内容、感受人物动态进一步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色彩知识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暖色的相关知识,从中体会暖色带给人们的生活感受,进而来表现扭秧歌的热闹场景,让学生感受色彩与气氛的关系,并通过线条、色彩等绘画形式表现热闹的场面。另外,人物动态的表现也是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可以运用先画动态线再填画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秧歌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利用暖色表现扭秧歌的场景,能进一步烘托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色彩与生活的关系。

2教学背景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三年级也学到了关于冷色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理解暖色的含义应该不是很难,在进行人物动态表现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多给与动作表现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才能让画面灵动起来。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我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搜集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还设计了让学生跟着扭起来的环节,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对秧歌的表演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表现画面内容。

4.技术准备

PPT课件、水彩笔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了解秧歌的相关知识,体会画家如何运用暖色来表现秧歌的热闹场面。

2技能方法:学生以暖色为主表现一幅扭秧歌的创作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秧歌文化,体会画家怎样运用暖色来表现扭秧歌的热闹场面,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了解秧歌文化,学习暖色知识及在画面中的运用。

难点:人物的动态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活动吗?

课件出示扭秧歌的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认识扭秧歌(课件)

教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试着表现扭秧歌的快乐情景。【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扭秧歌的相关知识。

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短片,看完后请你告诉我你知道了哪些扭秧歌的知识。(课件:图片与视频相结合,做录音配音)

学生:欣赏、交流体会。

【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秧歌的表演形式和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兴趣。

2.分析扭秧歌人物的服装色彩。

教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欣赏,我发现扭秧歌的人物服装颜色很有特点,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颜色鲜艳,多以红、黄、蓝、绿等颜色为主。样式很传统。

教师:以红黄橙为主的颜色显得更加鲜艳,更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扭秧歌一般都是表现喜悦的场面,所以他们的颜色更加突出喜庆的氛围。传统服装样式更能突出秧歌的民族特点。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仔细观察,这幅画里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伞头》旁边标注解释)

预设:学生基本能找到红色、橙色、黄色、浅紫等颜色(课件点击出相应色块,继而出现色相环)【板书:温暖、热闹、喜庆】

教师:这是色相环,其中红橙黄这一边的颜色我们就成为暖色,看着这些颜色你能联想到些什么?也就是说暖色能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暖色是由太阳衍生出来的颜色,主要由红黄橙和淡紫色为主,能给人带来温馨、和谐、温暖的感觉,结合我们民族的特点,还有喜庆、热闹的含义,所以凡是过年过节或者家有喜事都要用暖色来装饰环境。扭秧歌的服装也多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更突出了喜庆的气氛。【板书】

【意图】通过分析扭秧歌的服装色彩,认识暖色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2.分析扭秧歌人物的动作特点。

教师:扭秧歌不仅在服装上有特点,人物的动作表现也很有意思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资料,请你仔细观察扭秧歌的人物动作有哪些特点,看完后我要请几个同学来试着扭一扭。

(播放扭秧歌视频片段)

学生:通过观察欣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播放扭秧歌音乐,请几个同学来试着扭一扭

提问:通过我们欣赏视频和看同学的表演,你觉得扭秧歌的人物动作有什么特点?(动作夸张、欢快滑稽等)

教师:(正投展示活动人)人物动作更夸张滑稽,能进一步烘托扭秧歌的欢乐气氛,让画面更生动。

【意图】通过观察、表演进一步感受扭秧歌人物的动作特点,为绘画表现做好铺垫。

分析扭秧歌的场景布置。

教师:扭秧歌表现的一般都是喜庆热闹的场面,所以我们可以给他们设置怎样的背景环境呢?

学生:(大红灯笼、鞭炮、彩带、观众等)课件概括——调整位置,变成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教师:同学说说的很好,有了这样热闹的场面,画面就显得丰富了很多,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色彩的搭配,颜色要鲜艳。

【设计意图】场景的设计能突出画面的喜庆气氛,是表现画面不可缺少的环节。

4.绘画技法指导

教师:了解了扭秧歌的表现特点,我们要来试着画一画了,我们已经学过了几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你还记得哪些?不管哪种绘画形式,扭秧歌的人物动态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来示范一下可以表现出怎样的动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激发学生开阔思维,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5教师示范人物动态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能给学生以形象指导,激发创作热情。

6欣赏学生作品

引导欣赏书中作品,说一说他们的表现形式。

艺术实践

教师:请你用暖色为主表现一幅扭秧歌的作品。

学生:选择多种绘画形式创作扭秧歌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多种表现形式,体验创作的快乐。

评价展示

展示不同的作品,互评,教师评。

课后拓展

教师:秧歌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民间秧歌表演。

播放视频

小结:秧歌是我过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更多的了解和保护我们国家的非物质遗产。

第三篇:雨人影视鉴赏

摘要:

雨人,亦是与我们隔窗相望的陌生人,抑或是叩门而扰的避雨者;也会是清澈明净的透明人,或许是净化我们心灵的小雨......故事里也有一位雨人,这里用到了英语中的双关:Rayman 和rainman恰恰同音。查理是由帅哥汤姆 汉克斯饰演,一如既往的公子打扮,透着潇洒和不逊。哥哥雷蒙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一个深沉带着成熟美的男人竟拿捏得如此适度和到位。因为小的时候一次意外,查理差点被洗澡水烫到,雷蒙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而那年,母亲也去世了,查理才3岁,只记得在他害怕的时候有个雨人给自己唱歌。等到父亲去世了,他返回家中,得知父亲把全部财产都送给精神病院的一个病患托管,他找到雷蒙,企图夺回财产。谁知在这其中,他得知雷蒙就是他的亲生哥哥。他为了威胁父亲委托的医生得到财产,偷偷带走了哥哥,对布鲁纳医生提起上诉争夺哥哥的监护权。在回拉斯维加斯在旅途中,发生了很多事让他明白自己和哥哥之间的感情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珍惜的,也是最珍贵的。于是,他争夺哥哥的监护权的初衷改变了,不再是为了钱,而是能够和哥哥一起生活,彼此照顾。尽管结局意料中的,他没能如愿,在火车站的最后一幕,查理承诺哥哥see you soon,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兄兄弟深请。

..关键词:

利益自闭症兄弟情正文:

看完了《雨人》,惊觉亲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当片子到了最后,面对即将来临的离别,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动让两人的额头相贴。那个镜头缓缓地延续了将近一分钟,两人心灵的沟通在一刹那间迸发。虽然电影没有进行倒叙,然而之前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却一幕一幕地从观众眼前闪过。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弟弟闪烁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触,然而终是沉默。就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两人无声的共鸣仍不觉让人感动。

“雨人”指的是患有“自闭症”的一类人,是被排除在正常人世界外的。片中的“雨人”雷曼德便是典型。他做事情总是循规蹈矩,要求一切事物一陈不变。他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接触,对世界的一切都仅限于平面化的、教条式的认识,其行为举止更是属于“异类”,完全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行动。和以往表现“非正常人”的电影一样,影片中的“雨人”除了先天性残疾外,还具有某些“正常人”所不具备的一些特长。在影片中,编导不厌其烦地表现他对数字的独特兴趣和超凡的记忆能力,并强化了这一个人行为上的主导线索,成为了整个叙事中重要动机而存在。影片还利用其自身的这一特性,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和戏剧张力。从某种角度上讲,“雨人”这个角色是影片整个戏剧性的焦点所在。片中的喜剧环节、矛盾的动因均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如查理与苏珊娜做爱时,不明事理的雷曼德闯进了他们的房间,并和苏珊娜一起哼哼起来。这样的以他个人无意识、无逻辑的行为创造出的笑料在影片中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查理的不满,也为叙事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种对立性格层面的相互溶解奠定了基础。

接受一个人到底难不难,要看双方是否值得去爱。查理为了得到自己应得的150万美元,或者说他仍在于父亲的斗争中没有逃出,毫不犹豫地“劫持”了哥哥。此时的雷在他眼中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兄弟,实在他三岁时就不曾相见的陌生人,使帮他到离债务的砝码。而女友苏珊娜也成为了他利用的工具,导致了她的愤然离开。虽然苏珊娜再度回归的有点突然,但也正是因为苏珊娜的出现,让我们时刻感到温暖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无数次的抱怨哥哥无法与自己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闹,内心的暴躁不安宣泄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可以从雨人口

中得知令人感动的秘密。当弟弟知道哥哥就是雨人时,当他跟着哥哥哼起那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音调的儿歌时,当雷看见热水大喊“don't hurt baby!”时,弟弟只想抱抱并亲吻他,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对幼年时代的事,人们有许多已经记不住了。那些所能记住的仅以残缺碎片的方式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流淌愈发支离破碎。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分割,并不关联或者有一定关联却不知为何关联,它随着时间将更多地成为回忆者对往事的一种记忆符号。这种符号不一定是具体的上述记忆碎片,也可以用美好或丑陋等修饰词一语概之,这似乎要归结于记忆碎片的影响力。这种符号和其他的记忆碎片的分割,使人回忆不起来,甚至有些时候人们不知不觉地去怀疑它的存在。但符号做为线索的确能使记忆碎片复原,即复原那个完整的故事记忆。这种对符号的还原记忆或许是经历者本人在稍稍留神时或许能记住,但电影的妙趣是将对事件的回忆和复原交给了雨人,一个残障人。这的确是值得一个正常健全人去做深刻反思的,那就是应该记住的和不能忘却的,具有良知的人们都记住了吗?

沟通的阻碍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每个人都需要爱,只不过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务、解决不了的难题,让弟弟忽略了倾听。反观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何尝不是弄花了我们的眼睛?

雨人之所以可爱,有一点是因为我们仿佛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永恒。当他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们才明白在他对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岁月没有抹去他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相隔,他心底深处仍然死死地拽着那几年与家人共处的回忆:他的“一垒,二垒”的喜剧对白、他的发黄的照片。这么大个人了,提到父亲时仍喊着“爸爸”。那些回忆已经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触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为抗击,执着地捍卫心中的宝贝。

300百万美金,把兄弟俩个联系在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终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内心,金钱与亲情的关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说,亲情是一种野蛮关系,因为你无法选择并且历时一生。然而,金钱却以更嚣张的姿态插足于人与人之间,让你无法阻止。

影片中,弟弟利用哥哥的特殊才能在拉斯维加斯赌城大获丰收,背景音乐里歌手兴奋的狂呼就是弟弟的内心写照。雨人的表情是木纳的,他一无所知,全然听从。弟弟越是激动,这种反差越是扎人。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工具?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利用?雨人的单纯像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反射出人们急功近利的躁动。

第四篇:雨人影视鉴赏

《雨人》观后感

摘要:

《雨人》,巴里·莱文森在1988年的大作。查理是由汤姆·汉克斯饰演,做汽车生意。哥哥雷蒙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影片由二人的父亲去世,查理得到的遗产只是一辆汽车开始。查理得知父亲把全部财产都送给精神病院的一个患者——雷蒙,他找到雷蒙企图夺回财产。就偷偷带走了哥哥,去了洛杉矶。在回拉斯维加斯在旅途中,他得知雷蒙就是他的亲哥哥。同时也发生了很多事让他明白自己和哥哥之间的感情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珍惜的,也是最珍贵的。于是,他争夺哥哥的监护权的初衷改变了,不再是为了钱,而是能够和哥哥一起生活,彼此照顾。尽管结局他没能如愿,在火车站的最后一幕,查理承诺哥哥see you soon,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兄兄弟深请。

关键词:利益自闭症兄弟情 不舍

正文:

看完了《雨人》,片子的主题显而易见:亲情比金钱更重要,更值得我们珍惜。这个影片是一个好的心理教育素材,同时也是半喜剧半公路剧的影片。

都说一个人的童年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或许这是对的。从影片中我们了解到查理的童年是痛苦的:两岁时失去了母亲,父亲又是个极其严格的人,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玩伴。查理只有用狂傲来保护自己,他用目中无人的态度来减少被人对自己的伤害,就连对待自己的女友都是粗鲁无礼毫不体贴。可以说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的查理是心理不健全的,也有一些自闭倾向。对于雷蒙,我们每个人都会想起他那可爱的话语和行为举止,表面上雷蒙笨、自闭但是他的内心里充满了爱与天真,他没有金钱的概念,他远离世俗拥有独特的内心世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自己的兴趣做所有的事情。他住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非常丰富的快乐。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每天他都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他才是一个充实的人。查理开始对雷蒙粗鲁,但是后来慢慢的又接受了雷蒙。我感觉接受一个人到底难不难,要看他是否值得去爱。查理为了得到自己应得的150万美元,或者说他仍在于父亲的斗争中没有逃出,毫不犹豫地“劫持”了哥哥。此时的雷在他眼中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兄弟,实在他三岁时就不曾相见的陌生人,使帮他到离债务的砝码。而女友苏珊娜也成为了他利用的工具,导致了她的愤然离开。虽然苏珊娜再度回归的有点突然,但也正是因为苏珊娜的出现,让我们时刻感到温暖。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无数次的抱怨哥哥无法与自己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闹,内心的暴躁不安宣泄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可以从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动的秘密。当弟弟知道哥哥就是雨人时,当他跟着哥哥哼起那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音调的儿歌时,当雷看见热水大喊“don't hurt baby!”时,弟弟只想抱抱并亲吻他,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对幼年时代的事,人们有许多已经记不住了。那些所能记住的仅以残缺碎片的方式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流淌愈发支离破碎。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分割,并不关联或者有一定关联却不知为何关联,它随着时间将更多地成为回忆者对往事的一种记忆符号。这种符号不一定是具体的上述记忆碎片,也可以用美好或丑陋等修饰词一语概之,这似乎要归结于记忆碎片的影响力。这种符号和其他的记忆碎片的分割,使人回忆不起来,甚至有些时候人们不知不觉地去怀疑它的存在。但符号做为线索的确能使记忆碎片复原,即复原那个完整的故事记忆。这种对符号的还原记忆或许是经历者本人在稍稍留神时或许能记住,但电影的妙趣是将对事件的回忆和复原交给了雨人,一个残障人。这的确是值得一个正常健全人去做深刻的反思。

雨人之所以可爱,有一点是因为我们仿佛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永恒。当他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们才明白在他对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岁月没有抹去他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相隔,他心底深处仍然死死地拽着那几年与家人共处的回忆:他的“一垒,二垒”的喜剧对白、他的发黄的照片。这么大个人了,提到父亲时仍喊着“爸爸”。那些回忆已经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触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为抗击,执着地捍卫心中的宝贝。

300百万美金,把兄弟俩个联系在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终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内心,金钱与亲情的关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说,亲情是一种野蛮关系,因为你无法选择并且历时一生。然而,金钱却以更嚣张的姿态插足于人与人之间,让你无法阻止。

以前看过很多有关兄弟姐妹之间争夺财产的报道,一个把另一个杀掉,或者另一个又把谁坑害。总之,亲骨肉间为了争夺身外之物打得鱼死网破,头破血流,撕破脸皮。而这部电影,恰恰唤起了我们的良知,我们对于手足的浓浓深情。为自己曾经动过的贼心惭愧,为身边还有手足陪伴而高兴。查理起初的不成熟的过错,可能是许多的人会不小心犯了贪念犯下的,在与哥哥的相处后,意识到了自己对亲情的渴望。只有亲人才是对我们不离不弃,无条件给予支持和陪伴,问寒问暖,就算受了冷淡,委屈,伤害也不计回报地关心我们。

这部电影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他们在争夺监护权审判的时候,雷蒙和查理头靠在一起,弟弟答应哥哥会很快去看他。我觉得这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小高潮,也和开头查理的暴躁形成对比。这更说明亲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心向善。本片结尾兄弟两人的不舍离去和开头时查理的嘴里总是说出几百万几百万的字眼又是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亲情可以引人入胜,让人更有人性,让人心里充满爱。

结束语

故事本身所给与我们的,是一个亲情、手足情、人文关怀交织的情感表达,呈现出的是世上最唯美的人性画面!让我们心存友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寒来暑往,唯爱可以御寒解暑;春夏秋冬,唯爱可以为你领航。千年一瞬,唯爱可以永恒。

第五篇:大班音乐活动:扭秧歌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

2、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

二、重点: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

难点: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

三、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彩带,秧歌舞碟片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秧歌舞》,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跳过秧歌舞吗?(请幼儿欣赏)

2、你看到里面的人是怎么跳舞的?他们做了哪些动作?(扭来扭去很高兴的样子)

(二)、倾听音乐两遍,幼儿联想

1、这首歌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欢快、高兴等)

2、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你会给这首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呢?

(三)、教舞蹈《扭秧歌》

1、欣赏老师完整跳一遍。

2、逐句跟学,边哼唱曲子边跳。

3、教授基本舞步“秧歌十字步”。

4、完整跟老师练习一遍。

5、听音乐徒手跳一遍。

6、幼儿手拿彩带,面带表情跳两遍。

(四)相互合作,表演舞蹈

1、讨论: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合作表演?

2、请几名幼儿合作表演一次。

3、请小朋友们相互合作表演舞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