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AUP暨AUAP高等教育国际化论坛隆重举行
IAUP暨AUAP高等教育国际化论坛隆重举行
杨利娟 宋新亚 葛俊杉
9月24日上午,由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IAUP)与亚太大学联合会(AUAP)联合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IAUP暨AUAP高等教育国际化论坛”在开封开元名都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所知名大学校长、专家学者等七十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协同创新、共享未来”这一主题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展开讨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IAUP主席Neal King、AUAP主席Prasart Suebka、我校校长娄源功、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夏兵、IAUP侯任主席 Toyoshi Satow、AUAP秘书长 Ruben C.Umaly、国家外专局科教文卫司副司长雷风云、我校副校长宋纯鹏在主席台就座。开幕式由宋纯鹏主持。
开幕式前,徐济超在娄源功、宋纯鹏陪同下会见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Neal King和亚太联盟主席Prasart Suebka一行。
娄源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现状。他说,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依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是高等教育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促进协同创新、加快河南大学国际化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期待着与世界各大学建立友好、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共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美好明天。
Neal King在致辞中向我校百年校庆表示祝贺。他说,当今复杂的国际社会要求我们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远见卓识,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建立起跨文化和地理的沟通交流的桥梁,为所有世界公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Prasart Suebka对河南大学百年校庆表示祝贺。他说,河南大学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出的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希望所有成员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加强合作,把各自最具优势的方面用于合作,进而更好地解决各自的社会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
夏兵在讲话中说,本次论坛云集了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对中国以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共同探索教育体系改革和海外博士引进等学科建设中的热门话题,期待与会者为中国改革开放及高等教育创新提供宝贵的意见。
徐济超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省的发展现状和河南大学的历史。他说,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省经济发展。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对于我们研究教育体系、办学格局和管理方式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我省教育要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同世界其他各国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借鉴并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努力做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于河南大学新的百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全面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三场主题发言中,我校校长娄源功、格鲁吉亚高加索大学校长Kakha Shengelia、马来西亚卡班萨安大学副校长Datuk Noor Azlan、澳洲维多利亚大学校董会主席George Pappas、美国国际大学孟加拉大学分校校长Garmen Lamagna、AUAP前主席Wibisono Hardjopranoto、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墨西哥CETYS大学联盟校长Fernando León García、美国加利福尼亚长滩州立大学校长F.King Alexander、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围绕大会主题,分别就协同合作、人才培养、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换意见与看法。
当天下午,在由宋纯鹏主持的闭幕式上,亚太大学联合会秘书长Ruben C.Umaly向河南大学在亚太大学联合会发展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恭祝河南大学百年华诞。世界大学联合会候任主席Toyoshi Satow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在促进协同创新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宋纯鹏在闭幕辞中代表河南大学向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向热心参与本此论坛并作出积极贡献的各方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本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提出的协同创新的相关措施,必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他诚邀来宾参加学校百年校庆活动,共襄盛典。
闭幕式结束后,宋纯鹏代表学校接受了AUAP主席Prasart Suebka等与会代表赠送的礼物。
据悉,23日晚,我校在开元名都大酒店举办欢迎酒会,全体在校领导与会。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代表学校接受了与会来宾对我校百年校庆的祝贺及赠礼。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师】
第二篇:国际化论坛课程体会
学科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在校庆及小学期期间,学校成功举办了国际化论坛,为大家请来了很多专家教授,复杂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一些复杂自然系统。因此,复杂过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很有幸能够参加复杂过程信息化讲座,让我们对学科前沿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九位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这九位学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英国的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其中一位为美国工程院院士(Babatunde A.Ogunnaike教授),两位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Biao Huang教授和Jing Jiang教授)。对于各位教授,我课下也查阅了他们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粗略地看了看大教授们的经历和科研成果,也和国内的相关老师作比较,查找相关项目多多了解。
自己学的是信息却也未曾深入了解过,信息学正在复杂过程的信号测量、信息传输、系统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又深入了解了化工过程、生物医学过程、核电站等方面的知识。首先不得不说,这几天的讲座完全是全英文,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打击。这几天的研讨会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容错控制、自抗扰控制、贝叶斯估计等,这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了,基础知识牢固与否也是很大的挑战。所有的内容能听懂五分之二吧,但是看着每一位教授的精心准备我们也应该认真听讲,也看得出每一个学者对于科学的严谨和认真态度,这才是一个搞科研的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更让我们这些学生对自身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先进控制方面,之前自己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实际应用还不是那么了解,通过专家的讲解和介绍项目我也学到了很多。先进控制就是对那些不同于常规控制,它是那些具有比常规控制更好的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的统称。通过实施先进控制,可以改善过程动态控制的性能,使之能更接近其优化目标值,最终达到增强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以达到最优化。
最后说说自己对本次国际化课程的体会,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实践,在学术交流、国际视野开拓、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学校国际化平台的搭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全校师生都有了较深的感受,对国际化教育有了直接和深入的认识,对推动我校的国际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九位学者的精彩报告对我们这些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带来有益的启迪,受益匪浅。对我们这些大学生也很有帮助,拓宽视野,了解国际化前沿发展,始终有一颗对科研炽热的心。
第三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与必然后,教育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在国际化大趋势下走向强大,从四点来看
一、制定科学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争取和扩大话语权。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引进与输出以及短期应对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是一种各国文化平等、双向的融合过程,而不应是某一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的泛世界化过程。只要我们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国际化发展趋势,一种各国文化教育既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必将到来。
二、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调整优化现有课程结构,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加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
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多向互动
以开放的胸怀和立体化的手段开展国际合作。在国际科研合作、技术援助合作、发展留学生教育、汉文化国际推广等方面,我们都大有可为。
四、明确教育定位,实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中国的教育开放势必为高等教育带来激烈的竞争,促使高等教育机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自身定位。以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参与国际、国内教育市场的竞争。在具体课程上强调市场化、实用化,教学计划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融合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院在教育市场竞争力。
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推行研究性学习、突破传统师生互动模式。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更应该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多接触一些国际化教育的课程,在网上收看一些国际名牌大学的开放课程,以丰富我们的视野,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好充分准备,也为我们的人生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将自己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第四篇:我校隆重举行教师成长论坛
在25日举行的教师成长论坛上,我校隆重表彰了第四届“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校长郭长虹为获奖青年教师颁奖。教务处主任宣读了获奖教师名单。
获得“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的老师是: 王振玲、石婧、于成斌
获得“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老师是 :潘丽丽、王洪旭、朱臣、夏艳阳、张超、刘庆玲。
颁奖仪式结束后,校领导和获奖青年教师合影留念。
第五篇:2014第四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2014第四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汽车新闻
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11月15日,2014第四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学举行,汽车厂商代表、行业专家、全国50多家媒体记者以及未来的媒体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子们共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在今年的评选中,《中国青年报》记者马连华凭借《会诊北京车展》系列报道获得2014第三届中国汽车新闻奖一等奖。在获奖作品中,有不少报道如人民网记者王溪《阿斯顿?马丁供应链系列调查》、《今日早报》记者蓝震《长安福特翼虎“断轴门”事件系列报道》,都对当时事件的解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人们看到了媒体改变现实的力量。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蔡速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倪宁,中国资深商业观察家吴伯凡,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董时,中国汽车资深评论家钟师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就“当下汽车媒体往何处去”及“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记者”两个主题,与大家分享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