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咏花古诗词100首

咏花古诗词100首



第一篇:咏花古诗词100首

咏花古诗词100首

001.菊花

晋·袁崧《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002.扶桑

晋·杨方《扶桑》

丰翘被长条,绿叶蔽朱花。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我心羡此木,愿徙著吾家。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花。

003.荷花

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004.合欢花

唐·元稹《夜合》

绮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雨多疑濯锦,风散似分妆。叶密烟蒙火,枝低绣拂墙。更怜当暑见,留咏日偏长。

005.月临花

唐·元稹《月临花》

临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镜匀娇面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

006.鸡冠花

唐·罗邺《鸡冠花》

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

007.木槿

唐·李白《咏槿》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008.紫藤

唐·李白《紫藤树》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

009.丁香

唐·杜甫《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010.木兰 唐·白居易·《戏题木兰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011.松树

唐·白居易《松树》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012.迎春花

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013.凌霄花

唐·白居易《咏凌霄花》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014.垂柳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015.红枫

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016.金灯花

唐·薛涛《金灯花》

阑边不见蓑蓑叶,砌下惟翻艳艳丛。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017.牡丹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018.芍药

唐·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019.金钱花

唐·皮日休《金钱花》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020.蔷薇

唐·齐己《蔷薇》

根本似玫瑰,繁英刺外开。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去住闲人看,晴明远蝶来。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

021.李花 唐·李商隐《李花》

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

022.木芙蓉

唐·李嘉佑《秋朝木芙蓉》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到是著花时。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

023.石莲花

唐·钱起《石莲花》

幽石生芙蓉,百花惭美色。远笑越溪女,闻芳不可识。

024.石榴花

唐·施肩吾《山石榴花》

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025.石竹花

唐·司空曙《云阳寺咏石竹花》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026.石楠花

唐·王建《看石楠花》

留得行人忘却归,雨中须是石楠枝。明朝独上铜台路,容见花开少许时。

027.蜀葵

唐·陈标《蜀葵》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028.西府海棠

唐·刘长卿《见海红一花独开》

何事一花残,闲庭百草阑。绿滋经雨发,红艳隔林看。竟日馀香在,过时独秀难。共怜芳意晚,秋露未须团。

029.杏花

唐·吴融《杏花》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030.萱草

唐·李峤《萱》

徒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031.樱桃花

唐·李绅《北楼樱桃花》

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凝艳拆时初照日,落英频处乍闻莺。舞空柔弱看无力,带月葱茏似有情。多事东风入闺闼,尽飘芳思委江城。

032.玉蕊花

唐·唐彦谦《玉蕊》

玉蕊两高树,相辉松桂旁。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秀掩丛兰色,艳吞秾李芳。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

033.紫荆花

唐·韦应物《见紫荆花》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034.石菖蒲

宋·苏轼《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春荑秋,夹两臾,神药人间果有无。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035.水仙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036.山矾花

宋·黄庭坚《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

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

037.太平花

宋·陆游《太平花》

扶床踉蹡出京华,头白车书未一家。宵旰至今芳圣主,泪痕空对太平花。

038.桃花

宋·文同《桃花》

种近短墙边,开临小槛前。倚风无限意,笑日有余妍。枝软围深密,苞浓堕碎圆。只应芳树下,时见武陵仙。

039.荼蘼花

宋·欧阳修《酴醿花》

清明时节散天香,轻染鹅儿一抹黄, 最是风流堪赏处,美人取作浥罗裳。

040.罂粟花

宋·刘克庄《罂粟》

初疑邻女施朱染,又似宫嫔剪采成。白白红红千万朵,不如雪外一枝横。

041.月季

宋·宋祁《月季》 群花各分荣,此花冠时序。聊披浅深艳,不易冬春虑。真宰竟何言,予将造形悟。

042.向日葵

宋·梅尧臣《葵花》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翳之。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

043.芸香

宋·梅尧臣《唐书局丛莽中得芸香一本》

有芸如苜蓿,生在蓬藋中。草盛芸不长,馥烈随微风。我来偶见之,乃穉彼蘙蒙。上当百雉城,南接文昌宫。借问此何地,删修多钜公。天喜书将成,不欲有蠹虫。是产兹弱本,蒨尔发荒丛。黄花三四穗,结实植无穷。岂料凤阁人,偏怜葵叶红。

044.珍珠花

宋·张舜民《珍珠花》

风中的皪月中看,解作人间五月寒。一似汉宫梳洗了,玉珑璁压翠云冠。

045.紫薇花

宋·杨万里《赞紫薇》

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

046.栀子花

宋·杨万里《栀子花》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047.报春花

宋·杨万里《嘲报春花》

嫩黄老碧已多时,呆紫痴红略万枝。始有报春三两朵,春深犹自不曾知。

048.杜鹃

宋·杨万里《晓行道旁杜鹃花》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泪滴成。

049.金凤花

宋·杨万里《金凤花》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050.长春花

宋·刘克庄《长春》

开落元无准,秾华浪得名。今朝俄绿暗,昨日尚朱荣。

051.垂丝海棠

宋·范大成《垂丝海棠》 春工叶叶与丝丝,怕日嫌风不自持。晓镜为谁妆来办,沁痕犹有泪胭脂。

052.锦带花

宋·范成大《锦带花》

妍红棠棣妆,弱绿蔷薇枝。小风一再来,飘飘随舞衣。吴下妩芳槛,峡中满荒陂。佳人堕空谷,皎皎白驹诗。

053.琼花

宋·王禹偁《后土庙琼花诗》

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婆娑。

054.滴滴金 宋·谢迈

满庭黄色抑何深,一滴梅霖一滴金。莫使贪夫来见此,闻名亦起觊觎心。

055.金莲花

宋·洪适《金莲》

绿衣黄里水苍笄,朝暮凌波步武齐。一种清高乐泉石,移根不肯污涂泥。

056.鼓子花

宋·洪适《鼓子》

抽蔓类牵牛,含芳伍萱草。上上不知休,高柯厌缠绕。

057.剪春罗

宋·洪适《剪春罗》

巧剪鲛绡碎,深涂绛蜡匀。残英枝上隐,逾月逞新鲜。

058.三色堇(蝴蝶花)宋·李觏《玉蝴蝶花》

胡蝶生来只爱花,春工描样作奇葩。周庄有梦何曾觉,冰雪肌肤落几家。

059.木犀(桂花)宋·朱淑真《木犀》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060.曼陀罗

宋·陈与义《曼陀罗花》

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上香。烟迷金钱梦,露醉木蕖妆。同时不同调,晓月照低昂。

061.梅花

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062.山丹花

宋·王十朋《山丹花》

四月相将莫,山丹开始都。真心本来赤,正色自然朱。百合晚乃俗,石榴繁更粗。谁将仙灶药,花里着功夫。

063.含笑花

宋·施宜生《含笑花》

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和气自心和。褰帷跛客相迎处,射雉春风得意时。

064.梨花

元·元好问《梨花》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

065.吊兰

元·谢宗可《挂兰》

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移将楚畹千年恨,付与东君一缕开。湘女久无尘土梦,灵均旧是栋梁材。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

066.鹿葱花

元·陆文圭《鹿葱绝句》

丹葩信不类苹蒿,雨后常抽绿玉条。此草岂宜充鹿食,瘦茎却比沈郎腰。

067.探春花

元·耶律楚才《咏探春花用高冲霄韵》

风拂新芳暎短墙,典刑依约类丁香。梅花欲谢渠先坼,消得东君为汝忙。

068.素馨花(鸡蛋花)明·林鸿《素馨花》

素馨花发暗香飘,一朵斜簪近翠翘。宝马未归新月上,绿杨影里倚红桥。

069.绣球花

明·杨巽峰《绣球》

纷纷红紫竞芳菲,争似团酥越样奇。料想花神闲戏击,随风吹起坠繁枝。

070.玫瑰

明·陈确《初夏庭中玫瑰盛开口占》

玫瑰花开大于盘,绝胜怀新紫牡丹。可惜蚕忙刚四月,人间只许病夫看。

071.山茶花

明·文震亨《山茶花》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

072.金桔

明·钱士升《金桔》

密密金丸不禁偷,最怜悬著树梢头。老人口腹原无分,留得深秋供两眸。

073.剪秋罗

明·顾同应《剪秋罗花》

隋宫无梦冷轻纨,几瓣秋花倚泪看。萧瑟罗衣裁不就,却怜中妇剪刀寒。

074.夹竹桃

明·归有光《房东夹竹桃花》

奇卉来异境,粲粲敷红英。芳姿受命独,奚假桃竹名? 昔来此花前,时闻步履声。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无语共幽赏,长年锁空庭。昨来一启户,叹息泪纵横。

075.金雀花

明·王越《金雀花》

侯门爱金雀,金雀颜色好。化作枝上花,凌春独占早。冶游亭馆多,芳容等闲老。东风一飘零,不及涧边草。

076.决明花

明·顾同应《决明花》

个个金钱亚翠叶,摘食全胜苦茗芽。欲教细书宜老眼,窗前故种决明花。

077.腊梅

明·袁宏道《小竹林蜡梅盛开兼赠主人》

顿觉水沉粗,幽香袭一湖。瘦枝梅韵格,鲜蕊桂肌肤。月下高真梦,烟中静女图。主人无俗累,花性也清孤。

078.兰花

清·骆绮兰《素心兰》

芳草春已歇,素心将遗谁?一枝绽庭畔,微香透书帷。我见不忍折,移裁白定瓷。置之几案边,静对觉相宜。斜日茗饮候,晴窗晨起时。与尔结素交,无言心各知。重重护帘幕,勿使东风吹。

079.金银花

清·杜达《金银花》

声名非是羡,臭味独堪亲。心苟能无欲,花原不累贫。芬芳聊永日,黄白岂通神。试煮贫泉酌,知难易性真。

080.百合花

清·严兆鹤《百合花》

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081.碧桃花

清·许友《神光寺看碧桃花》

城头二月绿苔侵,为讯桃花野寺寻。半树香分疏竹影,数株白近古松阴。蝶心荡漾春高下,鸠语浮沈雨浅深。蔬笋偶然无酒禁,醉归清梦恋空林。

082.美人蕉

清·庄大中《美人蕉》

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红上美人头。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秋。

083.米兰

清·纳兰性德《鱼子兰》

石家金谷里,三斛买名姬。绿比琅玕嫩,圆应木难移。若兰芳竞体,当暑粟生机。身向楼前坠,遗香泪满枝。

084.茉莉花

清·王士禄《末丽词》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含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085.木莲

清·袁枚《木莲花》

云海荡波涛,一碧万千顷。莲花认作池,误生高树顶。

086.木棉花

清·杭世骏《咏木棉花》

目极牂牁水乱流,低枝踠地入端州。最怜三月东风急,一路吹红上驿楼。

087.木香花

清·李慈铭《霞芳馈木香花》

细剪冰蘼屑麝胎,双含风露落琼瑰。分明洗砚匀笺侧,长见笼香翠袖来。

088.牵牛花

清·徐芗坡《牵牛花》

墙腰篱角碧茸茸,小草闲庭点缀工。弱质爱沾秋雨翠,芳心愁对晓霞红。凉分银汉迢迢水,香送苔阶冉冉风。盼断鹊桥人去杳,几枝疏影伴吟虫。

089.千日红

清·钱兴国《千日红》

漫说花无百日红,谁知花不与人同。何由觅得中山酒,花正开时酒正中。

090.秋海棠

清·袁逢盛《和周雪客白秋海棠》

数枝摇曳玉阶新,不与芳红嫁早春。自恃丰神比秋水,却充白帝掖庭人。091.瑞香花

清·毛开《瑞香花》

众妙与春竞,纷纷持所长。此花最幽远,如以礼自将。

092.十姊妹花

清·姚士基《对窗前十姊妹花》

飞燕轻盈冠汉宫,犹嫌合德住椒风。同根怜儿无情物,岁岁齐开几样红。

093.仙人掌

清·李调元《仙人掌》

应是巨灵仙,遗得拓山手。捧出太华莲,长献西王母。

094.雁来红(三色苋)清·汪祚《雁来红》

雁影空阶八月天,一枝红紫赛春前。朱颜老去犹如此,惨绿当时是少年。

095.夜来香

清·吴秀淑《夜来香》

花颜叶色两难分,一架初疑是绿云。试唤小鬟帘外摘,今宵不用水沉熏。

096.虞美人

清·吴嘉纪《虞美人花》

楚汉已俱没,君坟草尚存。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影弱还如舞,花姣欲有言。年年持此意,以报项家恩。

097.玉兰花

清·赵执信《大风惜玉兰花》

池烟径柳漫黄埃,苦为辛夷酹一杯。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098.玉簪花

清·孔尚任《咏玉簪花》

江皋谁坠玉,零乱古苔斑。露冷胎才破,香幽院未关。只宜君子佩,不上美人鬟。愿采兰盈把,相怜桂幌间。

099.珠兰

清·袁枚《珠兰》

谁把三湘草,串成九曲珠。粒多迎手战,香远近闻无。帘外传芳讯,风前过彼妹。闲将缨络索,仔细替花扶。

100.豆蔻花

清·高景芳《红豆蔻花》

可怜红豆蔻,春晚亦敷荣。结就同心芯,因标连理名。离人惟有泪,芳香岂无情。

第二篇:古诗咏泰州

古诗咏泰州

丽见 海 陵

晋·左思

窥东山之府,则瑰宝四溢。丽见海陵之仓,则红粟流愆。

选自《吴都赋》

[作者简介]左思(约250—305年),字太冲,西晋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人。博学能文,词藻壮丽。名著有《齐太都赋》、《三都赋》等。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左太冲集》。本篇摘自《吴都赋》,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丽见(读丽,又读喜);海陵:泰州古名(所辖历朝变更)。周称海阳。汉初名海陵,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升为海陵郡。隋文帝开皇元年,废郡称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称吴陵县,以置吴州。杨吴设制置院。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泰州之名由此始。民国乡改称泰县。1949年解放,苏北行署驻泰州,以城区和近郊建泰州市,设泰州专区。1953年行署、专署先后迁扬州,改称扬州专区,泰州市专属之;撤专区改市,泰州市仍属之。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单列。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国务院批准为地级市。

②仓:《汉书》:“吴有海陵之仓,仓为吴王濞(读必)所建。”

③红粟:古泰州特产之米。《隋书》:“海陵盛产桃花”。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读照)檄》:“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

夕 阳 旧 吴

唐·骆宾王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行叹鸱夷没,遽昔湛卢飞。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悬剑空留言,亡珠尚识机。郑风遥可托,阚月眇难依。西北云逾带,东南气转微。徙怀伯通稳,多谢买臣归。唯有荒台露,薄暮湿征衣。

选自《骆宾王集》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40—684)婺州(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长安主簿,坐贬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于中宗嗣圣元年(684年)十一月乙丑,兵败至海陵境阻风,作者和徐敬业等被部属王那相杀于舟中。著有《骆宾王集》。

[注释]

①旧吴: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县,并以县置吴州;七年初吴州仍复旧名。作者于撤吴五十多年后抵此,故称旧吴。

送从弟惟祥宰海陵

唐·王维

旧有令闻,克奉成宪。往践乃职,无恫于人。狱货非宝,农食滋硕。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彼有美锦,尔尝操刀,学古入官,倚法为使。上官奏课,国将大选,尔劳勉哉,行乎!唱予和汝。

选自《王右丞集》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人。唐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工诗善画,晚年居蓝田辋川别墅。著有《王右丞集》。

[注释]

① 本篇摘自《送丛弟惟祥宰海陵序》后勖词。

红 粒 香

唐·白居易

昨卧不夕食,今起仍朝饥。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火秋葵。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今亦不冻馁,昔亦无余资。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选自《白氏长庆集》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语言通俗,老妪皆解。著有《白氏长庆集》。

[注释] 本诗原题为《烹葵》,篇中对当时的主粮红粟米作了很高的评价。这和以后陆游《对食戏作》所题“香粳炊熟泰州红”,同为唐宋诗人赞誉红粟的名句。

西 溪①(二首选一)唐·李商隐

近郭西溪好,认堪共洒壶。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野鹤②随君子,寒松揖大夫。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选自《李义山诗集》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唐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擅长律、绝,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

[注释]

①西溪:原泰州属镇。在市东北。清乾隆三十三年(1786年),析泰州东北境建东台县,该地归东台。

②野鹤:泰州古境东至海滨,沿海滩涂是鹤的越冬之所。解放后,国家在西溪东北射阳滩涂建丹顶鹤保护区。

泰州永宁宫①

五代·杨 溥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知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选自《江表志》

[作者简介]杨 溥(?—约940),为五代·吴王杨行密幼子,初封丹阳王。武义二年(920年)其兄惠帝杨渭卒,被推为主。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被迫逊位于李升,改国号日唐(南唐),尊溥为让皇。升元二年(938年)迁溥于润州丹阳宫,后遭弑死。

[注释]

①永宁宫:原为杨行密受封吴王后,在泰州所建行宫。李升受禅称帝后,封让皇子遥领平卢军(辽宁朝阳)节度使,连其族迁于泰州永宁宫,命泰州刺史严加防守,不准出宫,不准与宫外通婚,历十八年,仅允宫内互为婚配。如生男达五岁时,李氏朝庭即遣使来宫,封以官爵,授以冠服,然后赐死,葬于宫外基地,邑人称之为小儿冢。后周显德二年(956年)周世宗兵攻淮南,下诏安抚杨氏子孙,南唐嗣主李景惧,派园苑使尹延范来泰,迁杨氏子孙去润州,途中藉口道路已乱,尽杀之。宫址明改建为都察院,清康熙年间改为学政试院。现为市文联、文化局等机关驻地。小儿冢地已无迹可寻。

本篇《全唐诗》收在南唐后主李煜(937—978)诗内。但在题下注有“《江表志》作吴让皇杨清诗。

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①

宋·范仲淹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诗书对周孔琴瑟视羲皇。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一学许周查②,三千徐陈唐③。芝兰一相接,岂徒十步香,德星高若翔,笙专磬得同声,精色俱激扬。栽培尽桃李,栖止俱鸾凰。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猗哉腾子京④,此意久而芳。

选自《崇祯·泰州志》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苏州市)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仁宗天圣初年,任泰州西溪盐监。后以资政殿学士为枢密副使,参政知事。卒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注释]

①文会堂:旧治(州署)内,天圣(1023—1031)年间,腾子京为郡从事所建。当与范仲淹、富弼、胡瑗、周孟阳等唱和其中,今不存。

②一学许查周:据《崇祯·泰州志》载:“一学许查周是宋代泰州的民谚”,指当时泰州三望族:

1、许元,字子春,为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擢天章阁待制,家住泰州城北;

2、周梦阳,字春卿,官至天章阁待制,家住泰州丛桂坊(登仙桥西南);

3、杳道,字湛然,为龙图阁待制,奉使契丹,进右司郎中,家住泰州进德坊(登仙桥西)。“一学许查阅,三迁徐陈唐”《崇祯·泰州志》所载有此联,《范文正公集》脱,现按《崇祯·泰州志》辑入。

③三迁徐陈唐:《崇志》未注,据《舆地纪胜》载:“三仙周陈唐”,指泰州周恪、陈豆豆、唐弼,三位宋代的道士,志有传。

④腾子京:名宗谅,河南人,与范仲淹同登进士第。天圣中为泰州从事。

西

丹①

宋·范仲淹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选自《范文正公集》 [注释]

西溪牡丹:见前篇吕夷简同题诗注。

寄子春发运待制①

宋·欧阳修

广陵②花月尝同醉,睢苑风霜暂破颜。但喜交情久弥重,休嗟人事老多艰。壮心未忍悲华发,强饮猛犹能倒玉山。留滞江湖应不久,多为春酒待君还。

选自《欧阳文忠集》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著有《新唐书》(与宋祁合撰)、《新五代史》、《欧阳文忠集》。其父:观,大中祥符间任泰州军事推官,作者随父在泰,四岁时,父表于泰州任所。

[注释]

①子春:许元(989—1057),字子春,泰州人。曾任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天章阁待制。(见范仲淹《文会堂》诗注②。)作者庆历八年(1048年)曾为之作《海陵许氏南园记》。

②广陵:扬州,作者于庆历八年正月徒知扬州。

答许发运见寄①

宋·欧阳修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选自《欧阳文忠集》

[注释]

①许发运:即许元,见前篇《寄子春发运待制》诗注①。原诗题下有作者自注:“许诗云:‘芍药琼花应有恨,维扬新什独无君’”。

阁①

宋·王安石

飞薨(mēng蒙)孤起下州墙,胜势峥嵘压四方;远引江山来控带,平看鹰榫(sǔn榫)去飞翔;高蝉感耳何妨静,赤日焦心不废凉;况是使君无一事,日陪宾从(zòng粽)此倾觞。

选自《临川集》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5),字履善,号半山,临川(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再度为相,因行新政遭保守派反对被罢官,居江宁(南京市)。卒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集》。

[注释]

①清风阁:又名清风楼,见曾致尧《清风楼》诗注①。王安石初为淮南判官时,曾以事出如皋(当时属泰州),与如皋县主簿陈与之、海陵县主簿许平均友善,登阁当在此时。

寄赠胡先生诗①

宋·王安石

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bì婢)睨(nì尼)蔡与崔。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藿安蒿莱。独鸣道德惊此民,民之闻者源源来。高冠大带满门下,奋如百蛰乘云雷。恶人沮服善者起,昔之蹻回。先生不试乃能尔!试尔得志如何哉?吾愿圣帝营太平,补葺廊庙支倾颓。披旒发纩广耳目,照彻山谷多遗材。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畜架桷(吉岳切,音觉)与榱(cuī催)。郡臣面向帝深拱,仰戴堂陛方崔嵬。

选自《临川集》

[注释]

①胡先生:胡瑗(993—1056),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泰州海陵人。少时偕孙明复、石守道讲学泰山,提倡以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宋仁宗景祐初年(1034年),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任苏州、湖州府学教授,太学直讲。庆历四年(1044年),仁宗在京师太学,取其办迷规章为太学法,并推行全国。

本诗作者原有序:“孔孟去世远矣,信其圣且贤者,质诸书正焉耳。翼之先生与余并世,非若孔孟之远也,称述又详于书,不待见而后知其人也,叹慕之为足,故作是诗。”

二月二日尊经阁①望郊外(二首)元·赵孟頫

朝登西北楼,遐景舒我怀。熹微晨光动,窈窕春增华。草本罕悴色,山川一何佳。悠然斜川意,千载与我谐。及兹春服成,言咏乐无涯。此理将不泯,弃之良可嗟。

日出群动作,鸡犬亦复喧。渺渺孤舟发,翩翩栖鸟迁。先师有明训,政在善利间。结发事诗书,于今益可怜。况兹去古远,淳风未易还。吾行亦聊尔,一览可忘言。

选自《松雪斋集》

[作者简介] 赵孟頫(fú俯)(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宗宝。入元,累官至翰林院承旨,封魏国公,卒谥文敏。工书画篆刻诗文。元至正二十九年(1292年)迁泰州尹。据尚存世的所书杭州《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和《道德经》帖,自署衔均为:“元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

[注释] ①尊经阁:原建于学宫明伦堂后,今不存。

江望泰州

清·吕潜

横江阁下数帆樯,立尽西风鬓渐霜。

只有乡心不东去,早随烟月下瞿塘。

选自《伯山诗话·续集》

[作者简介]吕潜,字半隐,四川遂宁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兵部尚书大器之子。曾任南明太常寺卿。后避蜀乱,播迁四方,最后与弟沏定居泰州,工诗文书画。著有《归怀草堂集》、《守闲堂集》等。

冬日登海陵德香阁①

清·王士慎

槛外红梅初吐萼,千枝万朵压檐低。

淮南斜目登高阁,目极寒芜雪涨溪。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作者简介]王士慎(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垣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工诗,为康熙年间全国诗坛主帅,倡“神韵”说。任扬州推官时,曾到泰州,著作甚富,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池北偶谈》等。

[注释]

①德香阁有二:一在州治后荷花池上,属田氏所有;加一在西桥之西,属陈晋吉所有,为作者题诗处。

泰州题小西湖①和陈丹文

清·黄云

除却钱塘亦有湖,种梅山已不名孤。过桥花落桃兼杏,隔浦风翻柳与蒲。闲见酒佣衣犊鼻,忽闻渔艇饭雕胡。青鞋布袜常来往,烂熳狂歌信老夫。

选自《桐引楼诗》

[注释]

小西湖:见明·刘万春《书王式小西湖画卷后》诗注。

第三篇:古诗:咏鹅

案例:古诗――咏鹅

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

尹丹华

设计理念:

鹅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喜爱的一种动物,但是对它的外形特征容易和鸭子的外形混淆,本活动在幼儿学习了古诗的同时,通过辨一辨,认一认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鹅的外形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本诗歌语言简洁浅显、节奏明快,琅琅上口,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

2、对学习古诗感兴趣。教学准备:

VCD片,电视机,古诗录音,鹅的头饰若干。教学过程:

1、倾听古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是《咏鹅》,请小朋友仔细听,诗歌是怎么念的?

幼儿听古诗录音一遍。

听完提问: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诗里说的是谁呢?

2、学习朗诵。

我们再来听一遍诗歌,听听录音机里的阿姨是怎么念这首诗歌的? 再次听录音。

我们也来学学、念念这首诗歌,好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提出刚才朗诵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幼儿再次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在朗诵时注意语气。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老师这里啊还有这首诗歌的介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歌讲的是什么事吗?

我们请新月格格来告诉大家听。幼儿看VCD。

提问:诗里的鹅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看新月格格介绍。

鼓励幼儿以后也要认真学本领,也自己作好听的诗歌。听VCD里的叔叔朗诵,会朗诵的请小朋友一起朗诵。

4、你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谁愿意到前面来朗诵?

请一部分幼儿戴上鹅的头饰上前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

5、大白鹅是什么样子的?你在朗诵的时候可以一边学大白鹅的样子,一边朗诵。教学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鹅和鸭的各个身体部分的卡片,让幼儿玩一玩辨辨认认的游戏。

活动反思:

由于本诗歌节奏明快,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幼儿朗诵,尤其是诗歌的意境非常优美,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针对中班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先诵读,再用电视动画让幼儿来理解古诗内容的方式,使幼儿在诵读之后先有一定的印象,有想像的空间,再辅以电教手段,让幼儿思维更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鹅的形态特征。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古诗诵读有了很高的兴趣,并且能注意到运用一定的韵律来诵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最后采用了戴上了鹅的头饰,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方式,更增加了幼儿诵读的趣味性,也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大胆地上前表演。

第四篇:古诗一首咏鹅

古诗一首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宿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悯农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第五篇:咏花诗四首(模版)

弘文學堂詩歌鑒賞資料

詠花詩四首

春花:《春曉》《题都城南庄》(桃花)《游园不值》(杏花)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夏花:荷花 秋花:菊花 冬花:梅花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赠刘景文》蘇軾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题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弘文學堂詩歌鑒賞資料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4.《不第后赋菊》唐代 黄巢

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当时,黄巢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此诗借咏菊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让人看到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5.清明 杜牧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