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马会面的重要意义
习马会面的重要意义
习马会面也称为甲子会面,因为从1949年至今已过去了66年,在中国的传统纪年法上已经过去一个甲子,在前三十年两岸对峙严重,相互封锁,使得两岸同胞隔海相望,饱受亲人离别之苦,给无数的家庭造成难以抚平的伤痛,甚至有的人终身再也没有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后三十年两岸秉承同宗、同门、血脉相连的传统,两岸关系的得到改善,逐步实现了通邮、通商、通航,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促进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最终促成本次历史性的会面,这一刻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并将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习马会面将为两岸关系带来怎么样的发展新局面,意义何在?笔者认为:习马会面是两岸民心所向、众愿所归,是历史必然选择,可以说两岸关系通过三十年的发展,本次会面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它将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民族统一梦指明方向,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政治意义再次明确的告诉世界,两岸问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内部问题,无论谁都没有任何理由干预一个家庭内部问题,彼此之间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家庭内部矛盾,两岸之间将秉承“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深化一个中国的认识,始终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实现民族统一梦。经济意义在于两岸将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中国大陆已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两岸经贸合作更加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发展格局,两岸经贸上的进一步合作,是我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及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选择。两岸都有责任为两岸发展搭桥铺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
文化意义在于彼此文化相互融合,本次会面将增强彼此文化交流合作,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彼此文化之间有着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诸多差异,文化融合,将丰富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彼此的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习马会面,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两岸作为炎黄子孙将共同为两岸同胞的福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维护两岸和平发展道路、深化彼此之间交流合作不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民族统一梦。
第二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习马会面[最终版]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习马会面
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法学二班 于心悦
任课教师:王玲玲
据新华网报道,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次会面,穿越了66年的历史风雨,树立起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该社会热点事件,便淋漓尽致地体现着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便是辩证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马会面这一里程碑事件的实现,其中一大原因便是两岸高层领导人有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体现出了正确的方法论,这才成就了现如今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同样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提出个人对社会历史有很大的作用,而杰出人物,在这里指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任务,其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进而提出的思想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正是因为有着过人的胆识与远见,才得已促进这次会面的圆满成功。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全面小康也基本实现,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格局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迎合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我们的上层建筑也在不断修改、完善、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有实力的中国想与台湾统一,才有了这样的实力去和谈,去会晤,才有了两岸关系的突飞猛进。试想,在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那时哪里有能力与底气去与台湾谈统一呢?而正是现在强大的中国,才有实力去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着!
在该次会面中,两岸领导人没有像之前一样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双方不但大胆谈起敏感话题,马英九还表示两岸统一指日可待。习近平也大胆谈及两岸统一后的国号可以变更。这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推波助澜。习近平的做法便很好的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习近平联系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和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适时地提出可以变更国号这一想法,实事求是,赢得了两岸人民的热情支持。
这次习马会面的重要历史背景便是汪辜会谈中的“九二共识”。正是因为“九二共识”打下的两岸关系的基础,才有了今天的习马会面。事物是发展的,习马会面也是“九二共识”的发展。而这样伟大的发展,与两岸渴望统一单位同根同源的人民是分不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两岸关系的发展若不是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又怎会有现在的光明。记得在两岸三通之前,两岸人民为了实现三通所做的努力。正是他们对统一的强烈意愿促成了三通,进而促成了现如今的习马会面。
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更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坚信,两岸人民坚信,世界坚信,习马会面的成功是中国统一的前奏,更是世界和平迈向崭新阶段的前奏!
第三篇: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会面致辞全文-“习马会”致辞
“习马会”二人致辞全文
2015年11月7日下午,新加坡,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全球瞩目。这是两岸自1949年分治66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会面。
两岸破冰写历史性一刻,习马会前双方见面拍照,习近平系红色领带,马英九系蓝色领带,领带颜色彰显着双方的政治底色。两人见面微笑握手近2分钟。
“久仰了!”习近平伸出手来,握住马英九的手,两人都挺直腰杆,堆满笑容。这是跨海一握,也是历史之握。两岸领导人在分治66载之后,7日下午2:59在新加坡作东下的香格里拉饭店热情握手。
两人在“世纪一握”之后移往会谈的场地,进场前还向媒体挥手致意。
第四篇: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会面致辞全文-“习马会”致辞
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15时许,习近平、马英九握手致意。这是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视频: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正式举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7日电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之后习近平、马英九先后致辞。以下是马英九致辞全文: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所共同期待的。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1992年11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推动和平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因为双方共同尊重九二共识,过去7年半来,我们才能获致包括达成23项协议在内的丰硕成果与和平荣景,让两岸关系处于66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这一部分,等一下在会谈的时候,我会做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目前两岸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都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
(据台湾中天电视、中央社)
第五篇: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会面致辞全文-“习马会”致辞
“习马会”二人致辞全文
2015年11月7日下午,新加坡,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全球瞩目。这是两岸自1949年分治66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会面。
两岸破冰写历史性一刻,习马会前双方见面拍照,习近平系红色领带,马英九系蓝色领带,领带颜色彰显着双方的政治底色。两人见面微笑握手近2分钟。
“久仰了!”习近平伸出手来,握住马英九的手,两人都挺直腰杆,堆满笑容。这是跨海一握,也是历史之握。两岸领导人在分治66载之后,7日下午2:59在新加坡作东下的香格里拉饭店热情握手。
两人在“世纪一握”之后移往会谈的场地,进场前还向媒体挥手致意。
在香格里拉饭店的“岛屿厅”,习近平马英九先后发表会前谈话,互道此次会面的期许,两岸历史性的最高层互动,自此展开。
习近平首先发表致辞
尊重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纪念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对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我先讲这些,谢谢。
以下是马英九致辞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