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为推动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与国际间的对话交流,促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由亚洲制造业协会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和3D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10月15日下午,由亚洲制造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中国3D打印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分别就“3D打印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展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我国3D打印技术与国际差距”,“3D打印技术的技术障碍和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健等相关政府主管机构负责人出席并就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在研讨会上,通过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组织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王华明教授被推举为首任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被推举为第一副理事长,亚洲制造业协会CEO罗军,湖南华曙高科有限公司总裁许晓曙,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总裁连宁被推举为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被推举为首席顾问,武汉滨湖机电科技公司、中航激光公司、无锡飞而康快速制造公司,杭州铭展网络公司、昆山永年先进制造公司、以色列objet公司被推举为创始会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3D打印技术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已经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和大型复杂构件的一次成型制造,是传统制造技术与新材料的完美结合。当前,我国在3D打印技术的核心领域已经与美国3D公司,以色列objet公司等国际巨头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在材料和软件开发,装备等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在重大技术专项等方面给予扶持。
3D打印技术实质是“快速成型技术”,也被称为“增量技术”、“增材技术”,将带动工业设计、新材料、精益制造等多个领域颠覆性的改变。
据悉,中国3D打印技术联盟还是目前为止,全球首家3D产业联盟,标志着我国从事3D打印技术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从此改变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有利于尽快建立行业标准,集中展示我国3D打印技术的良好形象,也便于加强与政府间或国际间的广泛交流。对此,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全球经济衰退之时就是新技术、新产业诞生之时,我们要抢抓机遇,促进3D打印技术在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亚洲制造业协会目前正在规划亚洲先进制造业园区,将把3D打印技术作为龙头产业来扶持,并在近期加紧组建全国性的3D打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篇: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本报讯 11月30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在北京正式成立。
该联盟旨在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开放协作,孵化行业应用最佳实践,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将重点关注体系架构的制定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并通过推动标准化来带动产业化发展,同时将充分关注生态系统的构建。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推行“OICT”理念,倡?h OT、IT和CT各领域产业资源在充分融合与协同的基础上,本着共识、共力、共赢的合作精神,共同推进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的健康发展;同时构建紧密握手工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产业资源协同,基于需求场景、参考架构、测试床、示范推广和产业合作的“五步走”联盟运作主线,切实开展联盟工作。联盟还正式发布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白皮书》。(郭涛)
第三篇: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正式成立
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正式成立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与管理处发布日期:2009-09-2
42009年9月23日,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科技部火炬中心蔡文沁副主任、省科技厅刘庆茂副巡视员、省知识产权局郑良生副局长、26个联盟成员单位、各地市科技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共11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蔡文沁副主任、刘庆茂副巡视员、郑良生副局长、陈晴处长共同为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成立揭牌;各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定合作协议,并表决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成员单位还就技术转移专题进行了会议交流。
近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省的技术成果交易日趋活跃。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量和交易额屡创新高,2008年技术市场共达成技术合同16168项,实现合同成交金额184亿元,同比增长了39%。技术市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时,我省的科技服务机构实力也显著增强,5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9家技术转移机构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技部火炬中心蔡文沁副主任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广东技术转移推进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技术转移推进工作,07年底,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得到了各地方、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广东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毗邻港澳、东接海西经济区、西连东盟自由贸易区,地理位置优越,技术要素需求活跃,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他希望广东能借助技术转移联盟等平台建设机会,促进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广东的技术转移工作上新台阶。
省科技厅刘庆茂副巡视员指出,省科技厅牵头建立珠三角技术转移联盟,是推动我省技术转移工作加快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科技服务业培育工程的重要举措。省科技厅要扶持一批包括技术转移类型的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壮大,通过技术转移这个载体,大力培育创新工程,促进创新体系的形成,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他强调,各地市科技局和联盟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技术转移工作的认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技术转移联盟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首批成员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及企业等共26家单位,其中9家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据统计,联盟成员单位2008年共服务企业6000多家,促成技术及技术产权交易额超百亿元。
第四篇:中国安防线缆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安防线缆联盟正式成立
2013年10月29日,由国内多家安防线缆生产企业联合业内相关知名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安防线缆联盟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安防线缆联盟,并选举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华建刚,担任联盟主席。
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润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柳晓川、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长王彦吉、中国安防认证中心主任张忠孝、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平等行业重要领导出席成立大会。
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彭功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检测中心主任胡志昂、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鲍逸明等国家安防管理与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领导到场祝贺。
参加会议的还有地方安防行业协会的领导,安防工程与安防线缆生产企业的代表、行业主要媒体、国外安防行业等上百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有深圳市安防协会会长、第14届中国国际公共安全博览会秘书长杨金才主持。
成立活动中,新当选的联盟主席华建刚,代表联盟发起单位,介绍了联盟筹备阶段的相关工作,阐述了联盟成立的宗旨与意义,明确了联盟下阶段的主要工作与发展目标。并代表中国安防线缆联盟向行业与广大用户承诺,联盟成员将以更加可靠的产品质量、诚信的经营与优质的服务,来回报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用户的支持和帮助。
会议中,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润森作了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了联盟成立的意义后,对联盟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希望。
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安防线缆的企业有上千家,从业人员近十万人,年销售规模达百亿以上。安防线缆产品作为安防系统最核心的传输介质,为各类安防系统的高效与安全的运营。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安防线缆联盟的成立,国内安防线缆产业将在技术进步与市场服务方面得到进一步的促进与发展,中国安防线缆联盟也将全面参与起草相关国家与行业的技术标准。
未来,中国安防线缆联盟将不断通过整合业内外的优质资源,加强产业内外的广泛协作,立足于为政府管理服务,为用户服务,为联盟会员服务的宗旨,不懈努力,来共同推动中国安防线缆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2014/09/09 信息来源:中关村管委会
9月5日,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海淀区隆重召开,宣布北京市首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会议由海淀区委区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承办,相关军事单位、国防科工局、市经信委(市国防工办)、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领导,以及军工单位、民口企业等联盟成员共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发布了《海淀区推动科技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成立大会由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主持。
当前,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向深层次推进,北京市正在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步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关村再次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成立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构建区域性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军民科技资源的融合共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有利于促进战略层面军地统筹发展
建立政府指导、军地共同参与,纵向贯通、横向兼容、运行高效的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使之成为区域层面正确处理好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科技发展的有力抓手;发挥政府在规划计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对涉及军地的重大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实现信息共享、军地协调,能够有效统筹军用与民用的需求,在战略层面统一规划军民两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军民融合机制运行顺畅
通过联盟,探索军民互动融合发展的沟通渠道与合作机制,形成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联盟为平台,通过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有效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渠道通畅、流程规范、产权归属清晰,实现市场化运作。
3.有利于科技创新资源军地共享
通过联盟的运营,能够实现军地信息、人才、资金、设施等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努力营造开放、公平的良好融合创新环境,引导军地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交流融合,促使军地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阻隔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有利于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通过政府引导,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度较高的技术领域实现两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形成较为发达的两用产业,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联盟以推进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加快转变首都经济发展方式和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为宗旨;以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出发点;以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战略需求为导向,政府引导,围绕《海淀区推动科技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促进军地良性互动、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完善政策保障。
在海淀区政府支持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五所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中国航天科技五院、中国兵器推广所、中船重工714所、京海宇通、太极公司、北斗星通、信威通信、旋极、海兰信、中科金财、金山顶尖等12家单位作为副理事长单位,构成联盟的发起单位。联盟秘书处设在北京京海宇通公司及中国兵器推广所。目前,联盟已吸纳北京百慕航材公司、北京神州惠普公司、北京拓尔思公司等103家成员单位。
联盟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作为开放性的组织,根据理事会的决议,可以定期吸收与军民融合有关,具有技术、资金、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等优势单位加盟。
联盟近期重点工作
联盟组建后,将在海淀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搭建军地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强化联盟成员间在技术攻关、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统筹规划人才、经费以及实验室、检测、认证等方面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实现联盟内科技资源共享,带动海淀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深度发展。
1.建设军民融合资源数据库。在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础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上,完成海淀园“军转民”、“民参军”资源数据库建设。
2.推动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结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编印《海淀园民转军技术推荐目录(2014年)》,并发送至相关部门;结合海淀园产业发展布局,推荐国防军工高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
3.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及项目合作。鼓励和支持联盟内高科技企业与军队系统单位在项目预研和型号研制、生产、保障等方面进行合作,支持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加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部件的研发合作;引导联盟内高科技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以及军品采购系统,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4.组织军民专题技术对接活动。联合总装备电子信息基础部技术基础局或军工集团,以光电探测、卫星导航、无人平台为主题,策划组织军民高新技术对接活动,促进海淀园高新技术成果向军队及国防军工系统推广应用。
5.组织政策宣贯及资质认证咨询服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示精神,组织高层次专家面向联盟内企业,开展相关政策宣讲活动,突出政府引导职能。组织企业参军资质认证培训活动,辅导企业取得保密、质量、装备承制资格、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等方面的资质,推动联盟内企业参与国防军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