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陈姓溯源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陈姓溯源



第一篇: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陈姓溯源

白坡陈姓(即洛阳新安陈姓)溯源

根据白坡陈氏老谱和新安窨头陈氏宗谱所载,白坡陈姓由新安窨头所迁,新安窨头陈氏由何方而来,窨头陈氏宗谱不详,此次白坡陈氏修谱,到窨头祭祖,据窨头陈氏十八世孙陈广贤介绍,新安窨头陈氏为新安王陈伯固之后裔,陈伯固是何方人氏,宗谱中不详,根据窨头宗祠二门扁额“颍川世嫡”考证和查阅有关资料,我族应为颍川陈氏,陈伯固为颍川陈姓开基始祖陈轸之后裔,祖籍应为颍川。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追宗溯源,颍川陈氏起源如下:

根据《姓纂》,陈姓起源于周时的陈国,我族陈氏也同样为陈国国君宗室之后。周朝时,周武王封虞舜(即三皇五帝中的舜帝)的第33代孙妫满为陈国的国君,陈国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陈国历时588年,共传20世,公元前479年被楚惠王所灭,灭国后,陈国宗室为躲避屠杀,四散逃居,躲避它乡的陈国宗室,为纪念自己的国家,取姓陈为自己的姓氏,这就是我国主流陈姓的起源。

春秋时,陈国的第16位国君陈宣公杵臼即位后立御寇为太子,后来陈宣公的宠姬又生了个儿子叫款,深得宣公喜爱,于是宣公杀了御寇立款为太子,御寇被杀后,与御寇十分亲近的陈厉公之子陈完(妫满的第12代孙)唯恐祸及到自己,便于公元672年携家人逃到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公逃到齐国后,改陈姓为田姓,名田完。

据《田敬仲完世家》等史料所载,田完在齐国很受齐王齐桓公的赏识,被齐桓公封为管理“百工”的官正,制造器械,为齐桓公的霸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田完在齐国的突出表现,为田氏后人在齐从政打下根基,田完的后人,在齐的历代王朝中担任要职,并有4代担任齐国的宰相,垄断了齐国的政权,后齐国衰败,公元404年,田完的第10代孙田和废了齐康公,建立了田氏齐国(原齐国为姜姓创建)史称“田代齐姜”。我先祖陈完的后人建立的田氏齐国,历184年后,被秦国所灭。

田氏齐国最后一个国王田建有3个儿子,长子田升,次子田柏,三子田轸,后长子田升仍继承田姓,次子田柏在秦末反秦风暴中,被楚王封为济北王,其后世子孙为纪念家族辉煌,改田姓王,世代相承,河南大部分王姓由此而来。三子田轸,在齐国灭亡前便奔楚国,凭自己的才干当上了令尹(宰相),被封为颍川侯,并在举家迁居颍川后,又恢复了先祖陈姓,改称为陈轸,成为颍川陈氏的开基始祖,自恢复陈姓后,颍川陈氏成为名门望族,在西汉、东汉、三国、西晋等王朝中士大夫、卿、相爵位不断,陈霸先在南北朝时创立陈朝,成为一代君王,其颍川后裔瓜瓞连绵,繁衍极盛。陈氏后人承袭颍川侯位历522年,传18世。

根据诸多史料,我族陈氏虽一世一代没有详载,但主脉未断清晰,有资料可查,并非传说,下面是我族主脉演变发展的线路图:

虞舜(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妫满(也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的第一代国君,舜帝的第33世孙,陈氏立姓的始祖)→陈完(胡公满的第12世孙,逃齐国后改田完)→陈轸(齐国最后一个国王田建的三子,陈完的第18世孙,颍川陈氏的开基始祖)→陈寔(胡公满第43世孙,陈轸第10世孙,第11代颍川侯)→陈达(陈寔的第6世孙)→陈霸先(南北朝时创立陈朝,陈达的第10世孙)→陈蒨(即陈文帝,陈朝的第2代君王,陈霸先兄长陈淡先之长子)→陈伯固(文帝陈蒨之子,陈朝时封新安王,新安陈姓开基始祖)→陈本(白坡陈姓始祖、陈伯固之后裔,新安窨头迁居白坡)。

纠错:传说新安王陈伯固为宋时有误,应为南北朝时陈朝文帝所封新安王,公元559年-565年之间。

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陈氏二十世孙陈小六

根据有关史料整理

第二篇: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白沙村名吃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白沙村名吃

白沙街以羊肉汤、火烧馍闻名四方。客至白沙,以品尝白沙火烧馍而尽兴。上世纪白沙闻名的小吃有:李才火烧馍(焦锅魁)、龚义娃水煎包子、关春炒花生、彭老四胡辣汤、蔚根娃羊肉面、王文兴小碗肉、赵捞粽子、范可卤面、韩得有凉粉、赵发娃嚼片、赵三堂炒面、程得明硬面馍、老张烧鸡、吴道华黄闷面等。

第三篇:河南省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事迹材料(范文模版)

筑强堡垒促发展 扬帆奋进谱新篇

—河南省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位于宁陵县城西4公里。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242户,903人,1200亩耕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现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党员24名。

近年来,后陈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全国“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通过狠抓“五个注重”,全面提升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平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快推进后陈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注重强化学习教育,建设一个好班子

后陈村现有班子成员7人,平均年龄42岁,知识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博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人公道正派,勤奋务实,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近年来,后陈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点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不断增强学习效果。班子成员除参加县、乡党校培训班外,每月集中2次学习活动,扩大知识层面,提高理论水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创先争优”方案;深入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班子成员带头为党员上党课,撰写心得体会文章,每人记录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成效。在抓好政治学习的同时,还着力加强了市场经济、法 1 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村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根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村里的重大事项能够做到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两委班子成员目标同向、团结协作,党支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注重发挥堡垒作用,建设一支好队伍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狠抓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促进党员队伍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有效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在积极组织党员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村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网络功能,对党员和群众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结合本村实际,村党支部为全村党员设置3个岗位5个责任区,建立了详细的党员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体系。三是创新开展“结队帮扶”活动,即同县农业局、环保局党组结对共建,带动村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党员产业户为中心,一户帮扶十户,帮助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带动全村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四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村党支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新发展党员10名,培养积极分子12名。

三、注重加强制度管理,建立一套好机制

近年来,后陈村党支部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促进村级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结合“创先争优” 活动,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党员工作、学习、管理、民主评议等多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了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等,促进村两委班子思想统一、合力协作;二是完善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了办事透明度,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坚持执行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和远程教育学习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四是实行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考核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克服缺点、改正不足;通过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考评,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行为,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注重发展村域经济,建设和谐新农村

村党支部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积极进取,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和谐稳定。村班子成员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论证后,决心依托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葡萄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亩均效益1.5—2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村党支部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探索出一条村企对接,强村富民的新路子。2010年,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宁陵鼎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宁陵宏运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5500万元的中天混凝土有限公司。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500人。公司采取企业出资金和技术、村集体出土地资源,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金三方集资入股的形式,积极探索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科学发展模式,建立起村企互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新机制。

五、注重坚持为民服务,赢得群众好口碑 为给村民营建一个优美舒适、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2006年以来,村党支部在上级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落实了安全饮水工程,安装路灯68盏,栽植花木9万多株,修通了村内七纵五横道路16.3公里,建造了多功能大礼堂和文化广场,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监控室,新建楼房1712间、村室26间、文化大院8间、平安大院12间、医疗室5间、警务室5间,铺设彩砖人行道1500米,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后陈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河南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省级文明村”、商丘市“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于博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个好村党支部书记”、“第八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劳动模范”、“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代功勋—第六届感动中国十大功勋村官”、“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申报全国先进基础党组织典型材料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 申报全国先进基础党组织典型材料

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位于宁陵县阳驿乡东部,距县城西4公里。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242户,903人,1200亩耕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现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党员24名,群众代表35名。

自2006年3月以于博为支部书记的村“两委”班子产生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于博个人出资1300多万元,积极进行了村庄改造,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谐遇到的新课题,合理进行了土地流转,创办了博远粮油、中天混凝土、宏运木制品、永胜木业、鼎盛科技农业五个村办企业,成立了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温室大棚蔬菜、葡萄、桃1000亩,安排劳动力就业500多人,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找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开创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群众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省、市、县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村。先后被评为商丘市“五个好村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校”、“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场会、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河南省平安建设现场会先后在后陈村召开。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农业、农村、农民》、《中州

建设》杂志社,商丘电视台、《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印象》、《豫东廉政》、《商丘工作》杂志社等多家媒体对后陈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进行了重点专题报道,国家、省、市、县领导都曾多次莅临后陈村视察、检查和指导工作,对后陈村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一、加强班子建设,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

在农村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组织形式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村“两委”班子和谐建设一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点。以前,后陈村支部不健全,村班子瘫痪,村容村貌破烂不堪,交通极其不便;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红白事大操大办,上访告状连续不断;发展无思路,工作无抓手,服务无载体,引领无典型;好事争着干,难事推着办,麻烦事都不办,经济发展等滞不前。2006年,时年36岁的复员退伍军人,中共党员于博同志,致富不忘家乡人,知恩反哺家乡,经上级党组织考察、推荐,在村民代表提议下,通过全体党员投票选举,当选为后陈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把一批思想进步、敢闯能干、有经济头脑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一部分年轻人也选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形成了力量相聚、目标同向、相得益彰、共谋发展的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改变村容村貌

以前后陈村基础建设非常落后,晴天灰尘飞扬,沙土弥漫,雨天积水成河,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孩子上学十分不便。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为彻底解决全村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修路问题,他们多次召开村支部会、村“两委”班子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下发邀请函和发放征求意见卡,广泛征求和听取党员干部、教师、群众、复退军人、“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复退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人员以及本村在外工作、经商、务工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请市、县规划部门制定了《后陈村十五年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修通村内七纵五横道路,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全村群众共拆旧房1457间,盖新楼房1712间,改造废旧坑塘4处,拉土19万多立方,填平了村内坑洼废地。整治空心村取得显著效果,全村规划后比规划前多出土地366亩。在没有公墓的情况下,对全村486座坟墓全部迁移至公墓,在全县率先实现了耕地无坟头,既节省了4600平方米土地,又方便了大型机械化作业;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全村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管6300,地里线6700米,实现了井井通电工程。全村移栽村内老宅基地上的树木至村外路、沟两侧、鱼塘4周共3万多棵,绿化了路旁和沟河;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网络格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了村民文化广场、集贸市场和面积为660平方米多功能大礼堂;同时新建两层楼村支部办公室26间、医疗室5间、文化大院8间、平安建设大院12间,老年公寓56间;村内安装了路灯、可视电子监控,各家各户都安装了红外线监控。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三、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素质

为切实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了后陈村红白理事会,规定红白事一律不准大操大办,红事一律四菜一汤,白事一律份饭,仅此一项全村年节约不必要开支10多万元。每年开展一次“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和“文明户、突出贡献户、治安模范户、科技示范户”暨“三好、四户”评选活动,对评出的先进人员在大礼堂舞台上披红戴花大力表彰,挂文明牌、制光荣榜以示鼓励,弘扬了文明之风,树立了后陈人良好形象。同时,村支部注重加强了文化建设,美化了文化广场,在广场上安有蓝球场、羽毛球网、门球场,建有文化长廊,装有健身活动器材,在文化大院中建有图书馆、远程教育室、乒乓球活动室、棋牌室等,多功能大礼堂设有内外舞台、镭射音响,本村大型活动、文化娱乐、学习培训、红白事办理均统一在多功能大礼堂内举行,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

四、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

后陈村建立健全了村务监督组、民主理财组、村民代表会、党员议事会等议事组织,村内各项决策严格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班子商议、“五老”人员参议、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建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认真落实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党支部经常听取在外工作人员、在外能人、名人的意见,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严格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办理,对个别“钉子户”、“难缠户”请本村“五老”人员出面做思想工作。在土地流转、村庄规划、修路、创办企业等大事上,都是多次召开不同类型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最后逐户填写表决卡后,才进行决策实施,力求达到人人满意。充实完善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户、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了决策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目标,开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五、牢记党的宗旨,发挥保垒作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后陈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在整个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抓好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有本事、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人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增强了班子的疑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二是认真着眼于村“两委”班子队伍长远建设,注重把非党村干部和优秀回村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式党员培养成村后备干部。近三年来,共发展新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培养村后备干部4名。

三是针对后陈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抵的现象,充分利用村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阵地和媒体作用,加大对党员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党员队伍自身素质。

四是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实行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疏通了党内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渠道,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经常开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区

按照党的十七大规划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中国大地已不再存在城乡二元体制,农业将改变为农业产业,农民将变为农业产业的企业工人,农村将改变成有一定居住人口、企业聚集的乡镇社区。根据这一规划要求,后陈村党支部明确提出了“壮大企业规模,搞活民营经济,发展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市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新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规划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强力推进后陈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140190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