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香港中文大学特色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特色专业



第一篇:香港中文大学特色专业

中文

中文系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全名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顾名思义,课程的特点是语言与文学并重,为同学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训练。语文是沟通的工具,掌握语文的结构和源流,有助于沟通。再者,语文也是历史的产物,了解语言,可以深化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文学承载着古今作者对世界的观照,故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探讨,不单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训练,更是了解人生世相的途径。

翻译学

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优势专业,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该系还联合其他学科开办了若干双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多元化人才,如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采用新颖的“4+1”模式教学,即学生第一年学习翻译课程,第二年才开始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期限为4年,毕业后学生将获得法学和文学(翻译)双学士学位。而且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读完第一年的课程后,还可以选择读取翻译学学位。

新闻与传播

学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交流教育与研究的专业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新闻、广播、广告和公共关系、创新与新媒体及通讯学。360教育集团专家表示该学院自1965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香港培养优秀的专业传播者和研究人员,推动文化发展的路线,设立了大量广泛与灵活的基础课程,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

专业会计学

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为满足21世纪市场需要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远见的国际化商业领航者而设立的强势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商业和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辅修领导、分析、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学

本系课程“文武并重”,除了培训学生的理论及学术发展,亦以小组讨论、工作及社会观察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出课室、面对社会。

法律

中大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特色,以培养适应全球化大环境和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为目的的法律专业人才。中大的法律学院和其他两所大学的法学院不同之处是,将着重提供通才教育,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毕业后能在不同的领域服务,且现在香港的金融法比较薄弱,而国际贸易法的资源也特别少,故中文大学将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人才。

法律与社会科学学士(社会学)双学位

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新增的双学位模式课程,学生将受到法律与社会学两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将获得法学士与社会科学学士两个学位。

第二篇:香港中文大学热门专业

近日,由英国泰晤士报推出的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排名中,榜单的冠军就是香港中文大学,那么该所学院的特色专业应选择文科类,比如中文专业、传播学等。随着去香港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理科生也可以选择香港中文大学的文科,那么哪些专业最受内地学生的喜欢呢?

中文系

中文系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全名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顾名思义,课程的特点是语言与文学并重,为同学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训练。语文是沟通的工具,掌握语文的结构和源流,有助于沟通。再者,语文也是历史的产物,了解语言,可以深化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文学承载着古今作者对世界的观照,故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探讨,不单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训练,更是了解人生世相的途径。

翻译学

翻译学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优势专业,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该系还联合其他学科开办了若干双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多元化人才,如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采用新颖的“4+1”模式教学,即学生第一年学习翻译课程,第二年才开始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期限为4年,毕业后学生将获得法学和文学(翻译)双学士学位。而且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读完第一年的课程后,还可以选择读取翻译学学位。

新闻与传播学

学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交流教育与研究的专业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新闻、广播、广告和公共关系、创新与新媒体及通讯学。学院自1965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香港培养优秀的专业传播者和研究人员,推动文化发展的路线,设立了大量广泛与灵活的基础课程,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

专业会计学

专业会计学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为满足21世纪市场需要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远见的国际化商业领航者而设立的强势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商业和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辅修领导、分析、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学

本系课程“文武并重”,除了培训学生的理论及学术发展,亦以小组讨论、工作及社会观察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出课室、面对社会。

法律

中大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特色,以培养适应全球化大环境和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为目的的法律专业人才。指出,中大的法律学院和其他两所大学的法学院不同之处是,将着重提供通才教育,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毕业后能在不同的领域服务,且现在香港的金融法比较薄弱,而国际贸易法的资源也特别少,故中文大学将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人才。

法律与社会科学学士(社会学)双学位

该课程是申请香港中文大学新增的双学位模式课程,学生将受到法律与社会学两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将获得法学士与社会科学学士两个学位。

360教育集团专家提醒各位同学:不要盲目跟风,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否则出国留学也许是个不好的选择。

第三篇: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缩写:CUHK),简称中大或香港中大,是一所坐落于香港新界沙田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与香港大学为香港唯有的两所综合型大学。

360教育集团介绍:其正式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为香港第二所大学及唯一采用书院联邦制的高校。大学最初是由现有的三所历史最悠久的书院合并而成,当中的源流最早可追索至1949年。这些书院的前身亦是当时一些早已在中国大陆成立的大学。此后,学校迅速发展及越趋多元化,多所学院及书院相继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现共有9所成员书院及8所学术学院。校方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语教授,但某些部门同时也提供粤语及标准汉语指引。其曾经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长获得诺贝尔奖,校友衔盖菲尔兹奖与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及港大校长,为唯一拥有以上国际奖项及图灵奖得主专任任教的香港高校。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突破了大英帝国在英国殖民地只设置一所大学、近500年的殖民铁律,也掀起了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

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特色

融会双语

香港中文大学独具远见,早已提倡以中英双语、双文化为教学基础,贯彻中英语文并重的原则,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在大学的带领下,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和采用。校内大部分教师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学攻读或任教,多兼通中、英两种语言。

双元教学

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学科为本」及「学生为本」之双元教学法,学系负责「学科为本」教学,书院则负责「学生为本」教学,并提供学生宿舍。

多元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不断发展的大学,开设多项全日制与在职制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大学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共分61个学系,提供54项主修课程及46项副修课程,供全日制本科学生修读。研究院课程由研究院57个学部开设,计有62项博士课程、150项硕士课程及28项文凭课程。研究院另开设学士后文凭课程。截至2005年3月31日,校内学生人数共17,515名,其中本科生9,434名,研究生8,081名。

为配合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文大学亦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学系和新课程,法律学院于2004年成立,并将于2006/07招收首批法律学士本科生。中文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已连续三年获Asia Inc杂志排名为全亚洲第一位。此外,新开办的课程尚有风险管理科学、保险、财务与精算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等专修范围。

书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大学原有三所成员书院,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和联合书院(1956年创立)。1976年12月,政府订立大学新条例,修改中文大学及各成员书院的组织章程和权责范围。1986年7月,政府复立法通过中文大学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新书院于1988年开始录取学生。教师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别隶属四所成员书院。透过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书院有助同学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缩写:CUHK),简称中大或香港中大,是一所坐落于香港新界沙田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与香港大学为香港唯有的两所综合型大学。

360教育集团介绍:其正式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为香港第二所大学及唯一采用书院联邦制的高校。大学最初是由现有的三所历史最悠久的书院合并而成,当中的源流最早可追索至1949年。这些书院的前身亦是当时一些早已在中国大陆成立的大学。此后,学校迅速发展及越趋多元化,多所学院及书院相继成立。

香港中大现共有9所成员书院及8所学术学院。校方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语教授,但某些部门同时也提供粤语及标准汉语指引。其曾经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长获得诺贝尔奖,校友衔盖菲尔兹奖与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及港大校长,为唯一拥有以上国际奖项及图灵奖得主专任任教的香港高校。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突破了大英帝国在英国殖民地只设置一所大学、近500年的殖民铁律,也掀起了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

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特色

中英兼重文化多元

香港中文大学致力糅合中西文化,中英兼重及多元文化在中大有悠久的传统。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中西文化修养,精通两文三语。在学习、海外交流、课外活动等的大学生活中,均可体现这精神。

通识教育

有学识的人必须是专门知识和人生智慧兼具的。香港中文大学及其成员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常邀请当今的才识之士主持讲座,与专业学术课程相辅相成。

充满热忱的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不单具卓越学术成就,亦认同中大的教育理念,相信教师不单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的榜样。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奖人任教的大学。此外,还有菲尔兹奖得奖人、杜林奖得奖人,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学校任教,而拥有海外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约百分之九十三。

灵活学分制

除了医学及护理学,其他课程均采用灵活学分制,学生在三年内修满九十九个学分便达毕业要求。学分制有助培育既专且博的人才,也让学生有更高程度的学习自主。

第五篇: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划2014年招收本科生

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按合作办学形式,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2年10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深圳大学签订详细办学协议,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徐扬生正式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任期四年。根据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是一所从事高等教育与研究、面向世界的研究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将按大学本部的办学水平,严格保证深圳学院的办学质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拟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根据规划,约三成招生名额将优先招收深圳户籍考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是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办的高校。

根据办学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分阶段招生,长远办学规模为学生1.1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人,预计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实行书院制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13920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