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福建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论文格式(大全5篇)

福建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论文格式(大全5篇)



第一篇:福建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论文格式

附件3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第三次修订稿,2006年4月25日)

1.选题 Selecting a topic

学生在经过统一动员及论文写作初步指导之后,先自行选题,选题时请考虑以下因素: 1)选题的难度适中、对内容熟悉或有兴趣、范围恰当,切忌太大或太泛;

2)题目力求新颖,忌老生常谈或重复他人研究结论;

3)题目要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充足的资料,或能否落实具体的调查和实验;论文所需的篇幅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有足够的时间和导师商讨;

4)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包括本论题的意义、工作内容、大致进度、预期达到的效果或拟解决的问题等)。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上交学院教学秘书,方可开始撰写论文。

2.论文要求 Requirements of theses 1)论文应与本专业有关; 2)独立完成; 3)用英文撰写;

4)字数8000字左右〖计算方法:word文档中“字数统计”栏中的字符数(不计空格)除以2〗

5)如系翻译方面的研究,可以接受翻译评论,但不接受单纯的翻译文本。6)学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正式论文定稿,过期不予受理。3.论文结构 Format of the Thesis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师大教[2005]6号文件以及本专业特点,对毕业论文格式提出以下要求:

1)所有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具体格式见附件1;

2)论文结构依次包括(装订顺序):①封面(学校统一制作,由学生填写)②英文标题③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④英文论文摘要(约400字—--排版后约十行,主要概述论题的背景介绍、目的,以及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能产生的主要结果、结论和建议等)⑤英文关键词(3 至6个)⑥目录(可省项)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学生可以用汉语撰写论文,论文的结构及装订顺序做相应调整,即下文中的第②④⑤与⑩的顺序进行前后对调调整。⑦正文⑧注释(可省项)⑨参考文献⑩中文论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此项单独一页);

3)所有论文要求有一定数量和分量的参考文献,文章中所引用的数据和观点应用恰当的方式表明具体出处(有关格式详见附件1的第(十)点及附件2); 4)严禁任何抄袭或复制他人论文的不道德行为,违者按不及格处理;

5)所有学生在提交打印定稿的同时必须提交一份word格式电子文档(文件名为:学号.DOC),由指导教师统一交给学院教学秘书。

4.论文质量和评分标准 Quality of theses and Grading standard

1)论文评分依据: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内容的开拓性和深度、广度,分析方法,综合表达能力,文字质量,论文的格式,等。

2)论文评分等级: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每级不再分等)。所有学生论文必须进行答辩,小组答辩成绩不是“优”的,小组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小组答辩成绩为“优”的,需参加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的评优论文答辩,答辩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毕业论文成绩为“及格”的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资格。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

附件1 毕业论文(设计)打印格式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应按规定格式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A4型复印纸。

页面设置:版心为297×210mm;页边距要求:每一面的上方(T)2.5 cm,下方(B)2.5cm,左(L)2.5 cm,右(R)1.5 cm,装订线(T)0.5 cm,装订线位置(T)左侧,页眉1.5cm,页脚1.75cm,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打印要求

(一)论文题目:英文用二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放置;中文使用二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

(二)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学院

×××专业×××(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 ×××

(三)摘要(上空二行)

英文摘要: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如:

【Abstract】(Times New Roman,五号字,加粗)××××××××××××××××(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不加粗)

中文摘要:题目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缩进2个汉字字符,方括号中的“摘要”两个字之间空一格;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单倍行距;此项内容单独一页,放置于论文的最后;如:

【摘 要】(黑体,五号字,加粗)××××××××××××××××(楷体五号字,不加粗)

(四)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如: 【Key Words】 xxxx;xxxx;xxxx;xxxx 中文关键词:题目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缩进2个汉字字符;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单倍行距;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不空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如:

【关键词】 ××××;××××;×××;×××

(五)目录(可省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此项)

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其中每章题目用小四号,加粗,每节题目用正常字体,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Table of Contents(三号字,加粗)

(自然空二行)

1.×××××××

„„„„„„„„„„„„„„(1)(小四号字,加粗)1.1 ××××××

„„„„„„„„„„„„„„(2)(小四号)

1.1.1 ××××××

„„„„„„„„„„„„„„(6)(小四号)2.……

(六)正文字体要求、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正文所有英文文字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涉及的汉语文字用小四号宋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

(七)行间距要求

正文行距设置:设1.5倍行距。

(八)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1.,2.,3.,„。

节,编写为:1.1、1.2„,2.1、2.2„。

小节,编写为:1.1.1, 1.1.2„。

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b),„;另外,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

(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公式、图与表

(略)

(十)中文参考文献(适用于用汉语撰写论文的国贸等专业学生,也适用于英语论文中涉及汉语的参考文献,但相关作者在英语论文夹注中出现的时候,作者姓名必须以拼音××××××

„„„„„„„„„„„„„„(40)(小四号字,加粗)

方式出现,不能以汉语形式出现)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字,上空二行)

×××,×××××××××××××××××××××××××××××××××× ×××,××××××××××××××××××××××××××××××××××

参考文献中各文献的排列以作者的姓氏拼音为序;宋体小四号字;参考文献的编写方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作者,发表时间,文章题目名,《发表的期刊名》,卷号(期数):引文页码.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例如:

杨扬,王玉,周洲,2000,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高校地质学报》,第3期223-230页。

图书或硕士、博士文献的格式:“作者,出版时间,《著作题目名(硕博论文名)》。出版社名称(硕博毕业院校名),引文页码。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例如: 徐通锵,1997,《语言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22页。张三四,2005,《论非作格动词的习得路径》。江南大学博士论文,第88页。

会议文献的格式:“作者,发表时间,文章题目名。会议名称,卷号(期数):引文页码.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 例如:

孙力等,2000,储层条件下水淹油层测井响应机理实验研究。北京国际学术讨论会,第 10-11页。

附件2 英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说明:本格式主要参阅了Applied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杂志以及部分大学外语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日语毕业论文格式另列。)I.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 1. 脚注(尾注)

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 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注:脚注和尾注主要用以对有关问题、论点做补充说明;偶尔也用以标明、指示参考文献;而以下的夹注则主要只针对参考文献)。

2. 夹注

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1)来自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页码

例:

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1986:241).2)来自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例: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 1968: 3).3)来自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1986:234)〔也可位于引语的最后〕,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p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234)〕.4)来自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作者姓名 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Robertson, 1987: 136).5)互联网资料: 格式:编号

例: “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Net.2).(注::Net.1, Net.2, Net.3,……只是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具体格式见下文参考文献中的相关内容)

II.Bibliography(References)(“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另外,参考文献必须与夹注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即文章夹注、脚注中出现的作者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反之亦然,参考文献中的文献也必须是在文章中出现过的,二者相比,不多也不少)

1.专著:

1).基本格式(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作者的姓名(英文作者的姓,名).年份.书名(要斜体).出版地:出版商.如果同一作者两本以上同年出版的参考书,在年份后用a,b,c 等标出; 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例:

Chomsky, N.1981a.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 Foris.Chomsky, N.1981b.Theory of markedness in generative grammar.Pisa, Italy: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2).书的主编(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

例:Hall, David, ed.1981.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New York: OUP.3).机构作者(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

例: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3.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2nd ed.Chicago: ALA.4).翻译著作(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

例:Calvino, Ian.1986.The uses of literature.P.Creagh Trans.San Diego: Harcourt.2.文章:

1)期刊:文章基本格式(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作者姓名.年份.篇名.刊名(要斜体).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例:

Boling, D.1965.The atomization of meaning.Language 41:555-573.2)论文集的文章:基本格式(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作者姓名.年份.篇名.论文集作者姓名.eds.论文集名称(要斜体).出版地:出版商.文章的起止页码。例:

Peters, M & T.B.Stephen.1986.Interaction routines as cultural influences upon language acquisition.In Schieffelin, B.B.& E.Ochs, eds.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Cambridge: CUP, 80-96.3.文字资料:(注意:此部分涉及的文献既可能是中文的,也可能是英语的,请使用相应的中、英文标点符号!))电脑软件

基本格式:制作人姓名,年份,软件名称,型号。2)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录音、艺术品等:

基本格式:片名(或节目名),年份或播出日期,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地)。3)互联网资料:

基本格式:如果是中文的参考中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的则参考英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例如:

Net 1.Steven Pinker.2006.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Spanish and French unaccusative verbs.http://。

【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英文文献----网络文献----汉语文献,各个文献的先后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小四号,不加粗】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空2行)外国语学院

日语专业

2001123 张三

指导教师

李四2

(空2行)

4【摘 要】3 200字左右。内容:处理的对象及主要结论。摘要使用楷体,五号字。第二行开头的位置如本摘要。

【关键词】5 3~5个

论文格式

注释

参考文献6

目录7

1.前言82.正文

2.1 结构2.2 学术史研究3.注释

3.1 引用3.2 夹注3.3 脚注4.版式

4.1 纸张4.2 排版4.2.1 页面设置4.2.2 字体及字号 2 小四号宋体字,加粗。黑体,五号字。4 楷体,五号字。5 黑体,五号字。6 楷体,五号字。7 黑体,四号字。可省项,即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设立此项。8 宋体,小四号字。3 8 4.2.3 正文格式4.2.4 编号

5.关于参考文献

5.1 范围5.2 排列顺序

5.2.1 语种之间5.2.2 语种内部5.3 时间5.4 列举的项目及格式5.5 参考文献中的“[类别]”

5.6 例证出处

6.装订顺序7.结论

(空2行)

1.前言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所在,提出大致的思路。

2.正文

2.1 结构

正文可根据需要分成若干部分。2.2 学术史研究

介绍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表明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对学术史的回顾,可以在“前言”中进行,也可以在前言之后单独设一个章节处理。

3.注释

3.1 引用

文章在涉及前人研究成果时,不论是否赞同,都必须声明。引用方法有:

1、用引号直 接引用;

2、通过概括间接引用。不论以哪一种方式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3.2 夹注

文章中的注释使用夹注(张三2000:35)的形式。这里,“张三”是作者名,“2000”是文献的首次出版时间。如果这个文献是著作,那么有必要注明引文出现的页码,即“35”。

如果张三在1998年发表的两个文献都被引用,则采用“(张三1998a)”和“(张三1998b)”的形式注释。

如果被引用者张三是句子的某个成分,则采取以下方式注释,即:张三(1998a)还指出,„„。

3.3 脚注

如果需要在正文之外进行某种说明,可以使用脚注。脚注以页为单位标注9。

4.版式

4.1 纸张

使用A4纸张(版心为297×210mm)打印。4.2 排版

4.2.1 页面设置

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将页边距设定为:上方(T)2.5 cm,下方(B)2.5cm,左(L)2.5 cm,右(R)1.5 cm,装订线(T)0.5 cm,装订线位置(T)左,页眉1.5cm,页脚1.75cm。

每行字数和每页行数均设定为“38”。4.2.2 字体及字号

字体及字号使用以下(1)~(6)的设置。

(1)a.汉语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字,加粗,居中。

b.如果有副标题,其设置为:黑体,三号字,居中。

(2)a.日语论文题目:MS Gothic字体,二号字,加粗,居中。

b.如果有副标题,其设置为:MS Gothic字体,三号字,居中。

(3)a.每一章的标题,即第1级标题的汉语部分使用“黑体”,四号字。

b.每一章的标题,即第1级标题的日语部分使用「MS Gothic」,四号字。

(4)a.第2级及以下的标题,汉语部分使用“黑体”,小四号字。

b.第2级及以下的标题,日语部分使用「MS Gothic」,小四号字。

(5)a.正文的汉语部分使用“宋体”,小四号字。

b.正文的日语部分使用「MS Mincho」,小四号字。

c.脚注使用小五号字体。

(6)

英语部分使用“Times New Roman”,字号同(1)~(5)。4.2.3 正文格式

如果正文是汉语,则段落的开头缩进2个汉字字符。

如果正文是日语,则段落的开头缩进1个汉字字符。4.2.4 编号

“章节编号”参照本格式,一律使用半角数字。

“例证编号”使用半角的括弧编号,缩进2个汉字字符,如4.2.2中的(1)~(6)。例证实行全文统一编号。

点击word的“插入”,选择“脚注或尾注”。(i)在“插入”栏,选择“脚注”;在“编号方式”栏,选择“自动编号”。(ii)单击“选项”按钮,在“编号方式”栏中,选择“每页重新编号”。

“脚注编号”参照本格式。

“页码编号”的参照本格式10。

5.关于参考文献

5.1 范围

文中提到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夹注中出现的文献)必须列入“参考文献”。语言词典一般不列入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列举的项目必须是实际阅读过的。如果是从李四(1992)的论文中看到王五(1985)的观点,那么王五的成果不应列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列入的是李四(1992),王五(1985)的出处用脚注说明。处理办法是:王五(1985)11指出,„„。5.2 排列顺序 5.2.1 语种之间

首先是汉语的文献,其次是日语的文献,最后是西方语言的文献。5.2.2 语种内部

汉语:按照人名的汉语拼音字母序排列。

日语:按照人名的五十音图序排列。

英语:按照字母序排列。5.3 时间

参考文献中列举的时间,以该文献的首发时间为准。5.4 列举的项目及格式

期刊文献:[编号](空一格)作者名。文章题目名[类别]。期刊名,年份,卷号(或期数):页码范围。

图书文献:[编号](空一格)作者名。书名[类别]。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份。

论文集文献:[编号](空一格)作者名。文章题目名[类别]。论文集名[类别]。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互联网资料:[编号](空一格)作者名。篇名。网址 5.5 参考文献中的“[类别]”

5.4中,文献名之后的“[类别]”,使用代码标注,规则如(7)。

(7)文献类别: 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D—学位论文;

EB/OL—电子文档

5.6 例证出处

例证的出处不列入参考文献,而是单列“资料出处”。

6.装订顺序

论文按照(i)封面、(ii)论文、(iii)附加信息的顺序装订。

其中,(i)由学校统一制作,作者填写。(ii)论文和(iii)附加信息由作者使用不同的语言写作。

本格式中,(ii)使用汉语,见p1~p5;(iii)使用日语,见p6。(iii)必须单独设一页。

1011 单击“视图”按钮,然后单击“页眉和页脚”;进入页脚,单击“插入自动图文集”按钮,选择“-页码-”。

转引自李四(1992: 123)。7.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哪些结论。只要以条目方式罗列即可。

附记

毕业论文除提交纸质文本外,还必须提交电子文本。电子文本以“WORD文档”格式保存,文件名以自己的学号命名,即:123.doc

参考文献

[1]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如龙。闽南方言的介词[A]。介词[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122-138。[3] 李艳慧、陆丙甫。数目短语[J]。中国语文,2002,4:326-336。

[4] 张济卿。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语文研究,1998a,3:17-25。[5] 张济卿。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下)[J]。语文研究,1998b,4:18-26 [6] 张济卿。对汉语时间系统三元结构的一点看法[J]。汉语学习,1998c,5:20-23 [7] 赵元任。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1968;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 木村英树。付着の“着/zhe/”と「消失」の“了/le/”[J]。中国語,1981,258:24-27/12。[9] 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 Ⅰ[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82。[10] Comrie, Bernard.Aspect[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资料出处

[1] 川端康成。『雪国』,新潮文庫。[2] 倉野憲司(校注)。『古事記』,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岩波書店,1958。[3] 『広辞苑』(第五版),岩波書店。

卒業論文の様式について

——学部生用の場合

外国語学院 日本語科 2001123 張三 指導教官 李四

【要旨】(MS Gothic)200字前後。内容:扱う対象及び主な結論(MS Mincho)

【キーワード】(MS Gothic)3つ~5つ 論文様式 注釈 参考文献(MS Mincho)

第二篇:英语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探究

[摘 要]英语毕业论文由于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对学生文艺理论接受能力的怀疑、商品经济时代文学和文艺理论曲高和寡等因素,造成文学学习和文学方向毕业论文写作中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将探索将文艺理论引入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建构以文艺理论为中心的英语专业文学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文学理论;读者反映理论;认知教学法

依据《高等教育法》(1998)的本科教育学业标准,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并“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一标准强调了研究性教学(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的重要性,无疑为英美文学教学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出了要求,而这种融合往往体现在学生文学论文写作的能力之中。然而,高校中实用主义风气、急功近利思想和“重技能,轻人文”弊端的集中体现冲击着文学课教学,助长了学生轻视与人文修养有关的课程,助长了他们对文学作品敬而远之的倾向(马爱华, 2006)。作为全面考核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受的考验关口,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本文将从文学课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在揭示现象、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视文艺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

部分专家认为英语专业(张冲, 2003)是“英语语言技能的专业训练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其特征为“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放”,其培养目标为“纯熟的语言能力,深度的专题研究”。这一专业定位除了强调语言技能之外,着重强调了“文化”和“研究”。文化理解和专题研究的基础在于学生文学课程的给养过程,其中,文学理论分析则既指导了文学课程的学习,又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文艺理论的关系好比材料和工具的关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文艺理论的学习,就好比一个没有工具的工匠,只能望天兴叹。

二、问题成因

文艺理论是学习英美文学的分析和鉴赏工具,研究生阶段的文艺理论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但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文艺理论的教学目前尚未展开。这直接导致学生的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度增大,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成因如下:

1.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讲授英美文学,而其自身很少涉及文艺理论的使用,或者说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识匮乏,因此不可能在授课时有意识地将文艺理论融入到教学中去。

2.轻视或放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评析能力的生成要求。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甚至害怕因为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艺理论的精髓而将其误用或者滥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规定了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显而易见,加大文学批评理论的讲授和研讨是符合《大纲》要求的。

3.所学知识与研究性写作存在三个“不和谐”关系:文学课的教与学脱节;文学课与语言实践脱节;文学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脱节(马爱华, 2006)。学生习得的知识孤立于其写作实践之外。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急功近利,一成不变的文学课程教学脱离实际人才

培养模式。学生将文艺理论视为纸上谈兵。因而,导致“文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实践逐渐偏离当今消费时代的审美精神”以及“文学理论的教学被大学生们冷落”(李迪江, 2002)。

三、文艺理论在文学论文写作中的意义

1.文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学习,铺垫了文学论文的研究能力。“文学理论教学应该优先地培养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更多地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从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中,来培养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李迪江, 2002)”。本科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常识,至少对于著名作品的情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文学名著选读课使用文学名著的原版书籍作为教材,使得学生有机会对文学文本进行仔细研读,为文艺理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毕业论文写作,完成学生从读者到理论分析的升华。Guerin认为,“读者参与在文本的创作中”。作品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参与方式。这一理论代表人物之一伊瑟尔指出,所有文学篇章都有“空白”或“缺口”,这些空白和缺口必须由读者在解读过程中填补或具体化(刘辰诞, 1999)。文学作品须由接受者内化和心灵化,即需要接受者的理解、体验、加工、补充和创造,融入接受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和评价,只有这样,作品中的时间、人物形象等才会活生生地呈现在自己的头脑中(郭宏安, 1997)。从这个角度暴露了英语专业教育中一贯的“知识单一和技能单一”问题,带来的思考是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多种语言技能,满足其独立学习的需要。

3.文学史学习为文艺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心理学、原型批判、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评论等可将传统文学史中作家、作品按照时间排序的方式打破。从各种文艺理论的角度对作家、作品重新排序,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用相同的文艺理论进行分析,既起到梳理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目的,又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甚至文学史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等作品中都蕴含着恋母情结的心理学分析。以此为基础,给学生补充讲述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著名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能帮助学生探究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论文写作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有助于选择一个更为可行的题目。

4.结合文本与文艺理论,丰富学生的论文选题。学生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往往单一,如选择:《伟大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破灭的主题或美国梦的悲剧一类的主题;《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主题等。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并不是不可以,但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要就这些作品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深入、有创意的探讨,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对于某一经典文本的某些问题,国内外评论界可能早有定论,而一般的学生“尚不能用当代文论的新视角去解读,很难提出自己的新解”(杜志卿, 2005)。

5.研读诗歌,理论先行。在历届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中,有关诗歌的论文很少有人涉及。究其成因,主要是在较短篇幅的诗歌中大量运用意象和象征等写作手法,再加上诗人用特有的音韵感和

第三篇: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10级英语专业就业问卷调查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10级英语专业就业问卷调查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本问卷!

1.请问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问题?()

A初中B高中C大学D目前还未关注

3.您当初选择英语专业的想法是来自?()

A自己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并打算继续深造。

B为了以后就业方便才选英语专业。

C听从他人或者父母的意见。

D被迫无奈的选择。

4.您对将来毕业就职单位有何取向?()

A国家单位B事业单位C中外企业D私企E无所谓

5.在找工作时您是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问题?()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在再说。

D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行业。

6.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原因?(可多选,两项以内)()

A工作待遇好,可观的收入B与国际接轨C岗位多元化D生活条件好

E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F看重创业环境

7.您认为当今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两项以内)()A缺乏实际技巧与精练B就业期望过高C就业人数太多D企业的要求过高

E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F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

8.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是?(可多选,两项以内)()

A人才招聘市场B校园招聘会C网上投写简历D父母亲戚朋友介绍

E报纸广播媒体报导F其他

9.您对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是多少?()

A 1000元以内B 1000-1500元C 1500-2000元D 2000-3000 元E 3000元以上

F无所谓多少,只有能够锻炼就可以。

10.工作一段时间后,您发现工作与您理想中的有较大差别,您会?()

A马上重新找新的工作B先做等有机会再跳槽

C看看再说,或许过段时间会加薪D无所谓,反正都要经历

11.你应聘某企业时,着重该企业哪个方面?(可多选,两项以内)()A公司的发展前景B薪水的高低C个人的发展空间D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E公司的名气

12.您会考虑自主创业吗?()

A工作难找,就会考虑自主创业B不会,刚刚毕业没什么经验C暂时没考虑

13.如果自主创业,您会选择哪些行业?

A食品饮料等B IT业C网上开店D其他 非常感谢您完成本问卷,祝您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第四篇: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大全

好的论文题目既是研究的方向,也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你会像一叶小舟,尽情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中。确定选题 写论文,首先要有选题。我们要从当前英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和对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起指导作用的问题中确定选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该让读者一看题目就能洞察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感受深则写之顺,驾轻就熟,容易出成果。(1)选题要新颖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线。尽量写别人未总结过的东西,要有创造性、新颖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爆“冷门”,增强发表的命中率。选题要新颖,就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学科教学改革的动态。捕捉、探讨本学科的信息,以科学性为前提,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见,示读者所未知,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新颖性还指选题的写作角度新、立意新,别人写过的老题目,如兴趣教学、课文教学等,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去写,另辟蹊径,写出自己新的经验、观点,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只要能予人以新的启示,同样能取胜。(2)从小处着眼

大题目的论文并非不能写,但题目过大,会不着边际,捉襟见肘,往往要说的东西太多,结果是什么也讲不深道不透,两、三千字无法包容其内涵。从小处着眼,把题域缩小一些,使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有利于作者更集中、深入地搜集材料、出示论据,写起来得心应手,做到“小题大作”,从而给读者更多有益的东西。在取得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一旦有大的选题而且有迫切的写作欲望,我们同样可以着手撰写。

以下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题目,供大家参考: 语言与语言学类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某个英语词或短语的语义演变 英诗中常用的修辞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委婉语种

英语中的缩略语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英语新词新意探究 美国英语的特色

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定语从句(或其他各种从句或语法形式)在句子中的确切含义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 English by Newspaper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 Context and 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 语言教学类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的适应性研究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高中阅读教学 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与高中英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教授中学英语词汇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系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障碍 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关系 通过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英文报刊的好处

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如何对付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 如何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关系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 通过英语阅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

简笔画-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 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母语迁移在基础教育各阶段中的作用 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 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英语教学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教学行为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实施成功教育减少两极分化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最佳方案 原版电影与英语学习中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疯狂英语》(或各种教学方式)的利与弊 张思中教学法实践调查报告 如何杜绝中式英语 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

上下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家庭教师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利弊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中学英语课堂上的Daily Report 中外教师解释课文方法比较 中外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比较 中外教师课堂鼓励性用语比较 中外教师对学生总体要求之比较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诸问题 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方式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原则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Micro-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 How to uat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English Test Design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or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English Teaching 翻译类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语习语翻译

翻译与语境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 数字的翻译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Importance of Meaning Group in Translation 文学类

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

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不同英语文作品比较 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参考文献

除相关的专著之外,以下杂志的现刊与过刊可供参考: 《中国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小学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福建外语》,《外语界》,《国外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及外语院校学报等,以及中国知网www.feisuxs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Forms—based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第五篇:英语专业论文开场白

Good afterno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teachers.I am Gu Danni From the class of English translation.Fir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Ms.Wang, for her intellectual guidance, invaluable instructions and comments on my thesis.It is with her valuable assistance that I have finally accomplished this paper.The title of my paper is Strategies in Humor Translation of American Sitcom Friends.As a vital part in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humor in subtitle is gradually capturing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developing into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field.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 Frien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with the hope of helping people express humor and understand humor effectively.The final goal of translating a sitcom is to ensure that the target audience can get the humor and appreciate it in the exact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audiences do,here is an outline of my presentation and I pide my paper into five parts.Part one and two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of this study and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Part three makes a clear illust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humor in Friends,and discussed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Then I apply these strategies to the subtitling of Friends featuring humorous language.Part five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try to fin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convey the humorous effect and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moothly.I hope the paper can provide some insightful opin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umor translation in American sitcoms.However, due to limited time and resources, the paper may have some deficiency, and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sincer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That’s all.Thank you.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137036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