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第一篇: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株洲市职教集团在订单培养、合作科研、共建实训基地、职业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但仍存在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合作主体动力不足、集团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促进株洲市职教集团化办学,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完善保障措施;引入市场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深化行业办学,加强行业指导。

关键词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株洲市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1008-3219(2017)32-0025-03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株洲市各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职教集团建设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为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株洲市职教集团办学发展现状

(一)职教集团主要类型

株洲市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湖南省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相继组建了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主要分为行业型职教集团、区域型职教集团和复合型职教集团。

1.行业型职教集团

行业型职教集团突出特点是行业主导,一般以专业为纽带、以名牌学校为龙头、以开设同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为主体,联合同类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的职教集团,立足于行业发展需要[1]。包括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南方铁路运输职教集团、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核心组建的湖南汽车职教集团等。

2.区域型职教集团

区域型职教集团的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或参与,依据地方规划和产业结构,整合区域内的职教资源,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2]。包括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南有色金属职教集团、以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为核心组建的株洲幼儿师范职教集团等。

3.复合型职教集团

复合型职教集团的突出特点是多元主体、多元协商,一般是以名校、行业或政府为主导,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结区域、行业、企业、中等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探索多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跨区域、跨行业、校企结合、城乡联姻、中高职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3]。包括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湖南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湖南化工职教集团、以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株洲市旅游学校)为核心组建的株洲旅游职业集团等。

(二)职教集团的主要办学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优化配置。由政府及各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建,通过政府的行政力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促使各实体形成联盟,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的完善或解决社会、教育的相关问题。

二是行业主导,培育人才。由行业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组建,兼具教育与培训的双重功能,培养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人才或技术人才。

三是企业主导,多元合作。由企业发起组建,以综合企业人才和发展为导向,把学校建成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基地。集团通过吸纳企业、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多样的合作形式,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四是院校主导,资源共享。由具有一定办学实力、专业建设领先的品牌院校为牵头单位,联合行业或区域内的职业院校、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能力。

二、株洲市职教集团建设与发展创新

(一)建立职业竞技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校企一体、同台竞技的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基于平台开展学习训练、交流展示,共同提高职业技能。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有色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平台,通过举办省有色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二)加强中高职衔接,实现中高职双赢发展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职教集团平台先后与浏阳市职业中专、邵阳市交通技工学校、蓝山职业中专、双峰职中、临湘市职业中专等中职学校开展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实现中高职双赢发展。

(三)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利用职教集团平台为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新疆有色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中管干部和企业员工培训5000人次,为企业员工进行技能鉴定人数达到10000多人次。湖南化工职教集团成员院校全年为巴陵石化、中盐株化、湖南海利等70余家企业培训员工22000人次,技能鉴定人数17000余人次。

(四)实施校企订单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职教集团平台建立了“广汽菲亚特班”“三一班”“上海通用ASEP班”等订单班。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职教集团平台先后与巴陵石化、华峰集团、瑞阳化工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五)拓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化工职教集团在巴陵石化等20多家成员单位和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8个、校内实训基地58个、校外实训基地158个,基本满足了集团内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南方铁路运输职教集团有铁道部“重点实训基地”2个,“钳工实训基地”“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基地”被湖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认定为“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三、株洲市职教集团建设和发展瓶颈

(一)政府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有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缺乏总体规划,尚未形成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良好氛围,相关政策中没有明确职教集团的地位、运行模式和业务范围,对各行为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的界定,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化的保障,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政府部门的参与、指导和协调与监督作用不明显,实质性的政策支持略显不足等。

(二)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不完善

虽然各职教集团都建立了相应的章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员,但职教集团内部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仍不健全。由于集团各成员单位是各自独立的法人,约束力相对较小,成员间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非常有限;集团内的单位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人事关系、资金关系等诸多方面尚未归口统一,集合合力并没有得到体现。在组织形式上,各职教集团主要采取理事会形式,集团章程及运行办法等相关规定比较粗泛,致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三)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内生动力不足

目前对职教集团实际起导向作用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市场力量自发推动不足,相应职能难以约束企业行为。对于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是影响校企合作办教育的主要动因,而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链仅限于人才方面,其他方面企业能获得的收益不大。多数学校由于专业的相关性而参与职教集团,但缺乏参与集团发展的内生需求,对集团建设的活动和工作不够积极,合作不够紧密。集团内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各自为政,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又各不相同,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专业特色。

(四)行业指导作用受到削弱

各职业院校办学项目和资金的审批权及技能鉴定权等均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行业资源优势和行业指导作用被削弱,加上学校与行业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弱化了行业的办学责任,客观上也导致行业支持的力度不够。

四、株洲市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保障措施

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职教集团的发展。引导和激励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和评估来约束各方的协作,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和效益,保障顺利实现预期的合作目标。建立健全系统的职业教育集团各方互利共赢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校企联合统筹互动机制等。

(二)引入市场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集团各方的契约关系是造成集团组织机构松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参照企业,引进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借鉴公司企业治理的原理和方式,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使职教集团做到围绕产业集群而建,成为名副其实的产学研合作工作站[4]。

(三)完善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

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一套适合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控评估机制,让企业主动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师资以及实训场地;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免费为在职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培训和培养订单式人才等,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四)深化行业办学,加强行业指导

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行业背景办学,促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设备、资金、师资、市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行业管理机构的指导性作用,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向集团成员发布课题,组织开展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为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政府和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由政府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由行业、企业与院校共同制定具体行业的地方教学标准。

参 考 文 献

[1]朱新洲,银奕琪.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4):247-250.[2]唐邦勋.区域型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基于中国国情的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4(3):215.[3]凌喜春.我??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3(9):39-40.[4]邹连克.建设政校企联动的职业教育集团要过好“五关”[J].贵州教育,2014(22):56-59.

第二篇: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思考

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恩考

——关于赴宁波市学习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

考察组成员:许欧蛟方正春胡铁

8月20至24日,副县长许欧蛟带队,赴浙江省宁波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致认为,宁波市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和经验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作法和经验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创办于l980年,现有建筑面积10平方米,实训工场1万平方米,设有四大类15个专业,教师260余人,学生近50O0人。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家级数控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重点建设职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浙江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国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现有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实训工场3万平方米,设有38个专业,教师500余人,学生近万人。2003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地方性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被教育部审定为首批全国28所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学校还先后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短短几年时间,这两所学校分别成为了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重点建设职业院校,其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规划标准高。宁波市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职业院校作为“科教兴甬”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上,宁波市有其过人之处:一是精选校址。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选址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右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后接英国曼哈顿大学宁波分校,周围还有多所高校毗邻,这样有利于资源共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区内有中国港口皇冠之称的北仑港,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优势明显,主导产业有机械、模具、化工、材料等,其中模具加工企业就有648家,被中国模具协会命名为“中国模具之乡”。二是确保用地。在宁波寸土如金的经济大发展时代,确保了职业院建设和发展的需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占地450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占地750亩。三是科学定位。把“立足大港、依托大港、服务大港”,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努力促使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教、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四是精心布局。校园设有教学区、实验与实习工场区、运动区、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五大区域建筑群。整个校园建筑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布局合理,气势恢宏,是学校更是景区。

二、建设投入多。宁波市各级政府在职业学校建设上舍得花钱。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超过了35亿元,由于7所高职院校建设;投入8.83亿元,新建了集职教、成教、教研、实训于一体的5所县级职教中心。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示范性建设目前已完成六期建设工程,今年又投资4000万,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200多台。其中有一个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装备有数车、数铣、电火花、线切割,还有功能数控车、四轴联动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等整套现代化设备,可容纳8个班级400余名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教学。

三、改革力度大。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3次大的机构改革:一是推行两

级管理机制,把原来的13个中层机构合并撤销为三办两院,即教学办公室、党群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学院、商学院;二是学校对二级机构充分授权;三是解聘原先所有中层干部,向全校教职员工每人发放一张表格,可以任意竟聘新的岗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从原来的100余人精简到20余人。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管理上主要实行了“三制”和“两级管理”。“三制”即校长负责制、干部与教师竞聘制、收入分配绩效工资制。“二级管理:指学校各职能处室教师对专业科室负责,专业科和处室对学校负责;学校处室管理专业、科室,专业科室管教师、学生。较好地形成了“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格局。

四、办学形式活。宁波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校企大规模、多层次合作的办学之路。一方面,合作培养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甬华树脂公司、敏孚集团、联通公司等二十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双赢互动的合作机制。双方实行学工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项目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投入巨资在学校建立实训中心,学校为企业实施员工培训等更加广泛的合作。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今年有12家规范企业与其联合办班,其中有5个冠名班,如欧琳班、富泰班、海太班、汇港班、奥克斯班,利时集团与学校联办财会、经贸专业,宁波市电力公司已在该校建立农村电网培训中心,全套设施设备由市电力公司提供,学校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寻求新的合作项目。学校定期开展由化工、模具、机电行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及知名企业参加的产学研合作现场会,还与宁波大名精密铸造公司、宁波冠华铸业有限公司、宁波世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3家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二、启示和思考

考察归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既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正在成为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头戏,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事工程。宁波市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有:

1、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放思想。从宁波市的经验可以看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如下几个方面上来:一是要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根本上就是要造就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宁波的经济迅猛发展,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我县与沿海县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要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的思想。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县每年新增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大约1万人,有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有近万名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后下岗的工人需要再就业,有数万名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缓解这一巨大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就业,普遍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就必须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扶贫”的思想。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发展能力差。因此,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智力扶贫,着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我县有6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约占55万,农村经济困难人口和城镇低保人口约占50%。加强对这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其子女的职业教育,促进其实现就业,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持续,而且能使贫困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全家幸福”的效应。从我县职业中专近几年毕业生和县职教中心阳光工程培训班学员就业情

况来看,100%毕业学生(员)实现了就业,95%的毕业学生(员)年收入超过了1.5万元。实践证明,在我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通过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劳动力及其子女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四是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社会稳定”的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需要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犯罪分子多数是文化程度低的无业游民。我县富余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绝大多数,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就业岗位。这些人中的一少部分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久而久之沦落为当地的燥子、烂子、地痞、地霸,成为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几年全县职业高中招收新生约4000人左右,这些学生中,单亲家庭约占20%,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子女约占60%,问题学生约占三分之二。但通过两至三年职业教育,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得到健康成长,不仅成了一个好公民,而且还成了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是社会的稳定阀。

2、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从宁波市两所示范性学校的建设经验中不难看出,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度超前,才能紧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他们用企业最先进的设施设备装备学校、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武装教师、用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树立了全新的职业院校建设理念。一是“学校即工厂”的观念。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职业学校建设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具体来讲就是“学校即工厂”、“教室即车间”、“前店后厂”、“亦校亦厂”、:亦校亦店”。就是把学校建成工厂式,把教室装成车间样,让学生能充分在学校环境中感悟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熏陶、接受技能实训,从而在将来实现零距离就业。二是“学校即社会”的观念。把学校建成学生村,成立学生村管委会,设立办公室、学习部、实践部、事务部、治安部等部门,通过竞聘选举产生学生村主任和各部负责人。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用以提高学生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设立创业一条街,鼓励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和创业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把学校办成学生真正当家作主的学校,办成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小社会,以此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零适应期素质。三是“教师即技师”的观念。“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动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个人职业技能的一种复合形态的教师,即“教师+技师”。按国家有关要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要达到60%以上。目前沿海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已基本达标,原因是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紧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已初步形成,产教结合的模式已有一定规模,学校能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的开发,教师有条件和机会到企业实践。而我们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相当匮乏,数量少、质量不高。学校要不遗余力地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并提高质量。主要途径有三:一是从非师范类引进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二是学校选派理论教师到行业或企业蹲点实习、顶岗培训;三是从社会聘请专家技师担任兼职教师。

3、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创新办学模式。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吸引和引导企业、行业参与。宁波市各级政府积极充当校企合作的“媒婆”,为学校和企业“说媒联姻”,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院校建设新模式。一是“三位合一”。就是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开展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合作建设,密切政府、学校、企业关系,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质量。通过合作育人,构建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课程开发打下基础。在育人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入企业资源,突出实践教学,重现场体验,重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合作就业,学校与企业寻找多种形式共同培养

人才,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直接就业机会,给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二是“三方联动”。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政府通过政策支持、统筹协调在“三方联动”机制中发挥引导作用。企业通过提供人才培养规格、参与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在“三方联动”机制的发挥主导作用。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企业(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三方联动”机制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县职教中心和县职业中专能抢抓发展机遇,锐意创新,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我县为现场召开,还争取了省示范性职教中心和省示范性职业中专两大建设项目(全省两个项目仅29个),三年总投资达1000万元。为在三年内完成这两大项目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我们认为:

1、要努力营造职教发展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定期开展全县性职业技能竞赛,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

2、要加大职教经费投入。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3)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4)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教育。(5)省委、省政府《决定》已明确“十一五”省本级财政用于职业院校建设的专项经费由“十五”的不到1亿元,增加到2.5亿元,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按照总人口人平1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

三、要协调普职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我县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猛,有85%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但普职发展不协调。县本级有公办普高五所,年招生规模在5500人左右,而公办职高仅1所,年招生在1500人左右,县内民办职高7所年招生在1500人左右,市区招生1000人左右,共计年招生在40OO人左右。今年我县职高仅招生2500人,这与普职协调发展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认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过渡到办好四所普高,集中精力办好一所职业中专,并确保普职招生比和在校生比均达到1:1。

4、要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要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敲到专业围绕市场转、教学围绕就业转.教师围绕学生转。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引、聘,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二要加强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适合职高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半工半读、学工交替、订单培养,提高就业质量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四是要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在近三年内建立1-2个在全省“质量高、就业好、影响大”的品牌专业。五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5、要全力推进县职教中心建设。近两年,我县职教中心建设运作良好,已成功探索

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依托学校、乡镇联动”的运作模式。这一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已成为我县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干部培训进党校,技能培训进中心”的大职教格局正逐步形成。但工作过程中两个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培训资源整合依然有难度。有效整合资源是职教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但由于部门利益钢性化,职教培训资源由部门主导后变得难于整合,难以真正发挥最大效益。这样对职教事业发展不利,对新农村建设无益;二是乡镇农校服务三农能力亟待增强。乡镇农校是职教中心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但由于管理体制未全面理顺,职能不够明确、运转不够协调导致服务能力不强,极少数农校名存实亡。为此,我们建议,要强化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理顺各相关部门及乡镇的关系,依托县职业中专和乡镇农校,建立协调、有序、高效的日常运转机制;各相关单位要合心合力,全力推进县职教中心建设。以此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篇:坚持发展和建设职业教育体系

坚持发展和建设职业教育体系 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持续关注2012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方面,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也将“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始终贯穿教学理念中,为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在校园现代化建设上,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一流水准的现代化设施,“模拟酒店”设施齐全,为即将走向就业岗位的学子们真正感受一次餐饮服务的每个步骤。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始终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不断以实践巩固专业技能。办好民族教育,发展民办教育

“两会”上还指出,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隶属于新华教育集团,属于民办教育,“两会”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也是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

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说道: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餐饮行业人才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餐饮行业更是急缺人才,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作为中国烹饪教育(湘菜)第一品牌,不断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创业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创业讲座平台,为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区域市场营销与促销策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区域市场营销与促销策略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引言

1、自我介绍——张子凡

2、关于培训

3、区域市场经理做什么?

4、课程纲要 1)促销策略与技巧 2)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3)区域市场营销与推广理念

第二单元 区域市场营销与推广理念

(一)1、产品与服务分析

(1)引例

(2)认识我们的产品与服务

第三单元 区域市场营销与推广理念

(二)2、区域市场营销整合战术

问题

解决方案

消费者不成熟,不好的产品也能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学会防守反击、攻1 广告或“欺骗性推销”卖出去

防皆备的战略战术

价格竞争激烈无序,使得企业利润价格由价值而定;如果你的品牌(产品)与竞2 和企业发展无保障

品有显著差异,已经具备了有市场的基础 经销商做生意;感情为附,当然是卖好卖的牌流通渠道嫌贫爱富、不讲感情,而3 且商业信用差,欠款成风

广告费浪费太多,又不知浪费到哪一是自己要学习广告,二是要运用整合营销传4 里去了

播方法

除新产品(品牌)和差品牌需要促销才卖得动消费者是不打折或无赠品就不行5 动,天天促销既不赚钱也太辛苦

外,好牌子不需要天天促销,只是少量日子回报一下消费者就行,需要在牌誉上下工夫 子;好牌子总是能获得好的付款条件和销售配

营销元素图

区域市场战略及沟通

第四单元 区域市场营销与推广理念

(三)3、竞争对手应对策略

开发区域市场的意义?

竞争对手是谁?

开发区域市场必须监视的3个变量

拟订渠道策略

渠道设计与开发的八项原则

根据自己公司情况划分顾客类型

第五单元 区域市场营销与推广理念

(四)4、区域管理的过程即是服务营销的过程

第六单元 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一)1、客户关系管理概述(1)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2)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CRM)

(3)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七单元 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二)2、基于CRM的市场与顾客细分(1)搜集详细的客户资料

清晰的客户记录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你需要有规律拜访的客户更是如此。客户记录会节省时间,保证准确性,提供帮助您进行下次联系的一切信息。建议对客户建立中的信息分成以下五类:

注意:你是为了你的公司而记录,而不是为了你自己。因为有一天你不再拜访那个客户了,别人将不得不对此客户进行接管。

(2)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客户关怀(3)客户关系类别

(4)市场细分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 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三)3、客户类型分析(1)(1)内、外部客户分类(2)Approach顾客鉴别

(3)顾客类型分析(按表达度与情感度划分)

你有这样的客户吗?

(4)基于客户等级的服务营销

第九单元 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四)3、客户类型分析(2)(5)渠道成员的不同类型

第十单元 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五)3、客户类型分析(3)(6)顾客需求分析

(7)内、外价值型顾客(8)价格、价值取向型顾客

第十一单元 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六)4、客户管理流程(1)分销商的烦恼

(2)经销商管理流程

第十二单元 促销策略与技巧

1、促销的作用

展示企业形象 增加销量 增强经销商信心 确保产品铺货成功

吸引人潮集中

近台截流竞争对手客户

吸引客户试用 与广告呼应形成立体宣传、衡量促销效果的五把尺子

3、针对消费者的促销工具

降价促销

附加价值促销

竞赛

公关促销 赠品 以旧换新 售点陈列

免费样品(试用)

抽奖 公益

会员卡

折价赠券 使用示范 积点/卡/分 限购

4、影响促销效果的因素

5、促销管理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建立终端促销管理体系

7、促销管理要务

(1)各种促销工具比较

(2)影响促销组合设计的要素

(3)促销计划及内容

8、促销管理工作的重点

9、何为“优秀促销员”?

十三单元 课程总结

附录:Type of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nd objective/s 促销种类和目的

Aimed to boost trial, pull consumers away from

competitors, develop brand loyalty, encourage consumer Consumer price promotions 消费者价格优惠

stocking up with extra product.目的在于促进试用,把竞争对手的顾客抢过来,增进对品牌的忠心度,鼓励消费者贮存超量货品。

Including multi-packs, bonus pack.包括多包装,增值包装。

Normally designed to increase display, trial, usage, loyalty and brand awareness.通常设计来提高陈列,产品试用,消费,忠心度及品牌知名度。

Usually offer low cost items for a number of product Consumer premium offer 为消费者提供赠品

purchased or reduced price for the premium item aimed at increasing trial, display, usage and product brand awareness.通常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附送一些较便宜的赠品或以较低的价钱购买赠品。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度试用,陈列,消费及品牌知名度。

To increase trial and repeat purchase or to promote Couponing赠券

linked sales to other products in the Company’s portfolio.为了提高试用和再买或促进公司其他产品的销量。

Store competitionsTo increase and improve sales and display.为了提高和Consumer contest 消费者有奖竞赛 门店竞赛 增进销量及陈列。

Organized by the customer to distribute to the target market of potential consumers on promotional messages.由客户发动把促销消息传达给目标市场有潜力的顾客。Direct mails广告性印刷品

Display bonus/Display incentive陈列奖金或津贴

Goods sold to the outlet and provide a reward to the trade for an agreed display layout or space allocation.商品售卖给商店并达到同意的陈列设计或位置,提供一定的报酬。

Are useful tools to promote product trial, but gift for trade buyers are perhaps discouraged in many companies.达Gifts for buyers/buying company给于采购They are useful promotional activity to gain product trial 者或采购公司礼物 or approve for listing.Eg.Free travel bag, T-shirt,umbrella etc.非常有效的促销活动在于增进产品试用或售卖。产品如旅行袋,T衫,雨伞等。

Launching incentives产品上市奖励

到试用产品非常有效的手法但是很多公司都不鼓励。

To encourage the acceptance, listing and display of new product.在于鼓励接受,售卖及陈列一个新产品

Film shows电影招待会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where targeting children market.Usually tie-ins with new cartoon or educational movies.特别注重于小孩市场。通常配合新卡通片或教育片上演。

Volume rebates销encourage buyers to support the company rather than 量回扣 / 奖励 Point of sale

competitors 鼓励采购员支持本公司多于竞争对手。Highlighting the product features and benefits.Draw materials促销宣传attention to purchase products in outlet.显示产品的特点品

及利益。在店内吸引消费者购买。

Can enhance presentation through design, presentation Promotion aspect of packaging 促销方面的包装

of information or illustration of application, convenience for display, and creating an unique brand identity and impact at the point of sale.以设计,说明或图解来增强产品的展示,放便排列和造成独特品牌特征,并在销售点产生影响力。

Display contest 陈Very effective in creating product awareness at the point 列比赛

of sale by providing some prizes to reward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retailers.提供奖品给予不同组别的零售商,有效的在销售点引起顾客对品牌的认识。

Usually the criteria are size of display, location of display, creativeness, usage of P.O.S.materials etc.通常所评估的范围是陈列的体积,地点,创造力,促销宣传品等。Used to increase product trial and pull consumer from competitive products.在于提高产品试用及从竞争品中把Product sampling派送样品

顾客抢过来。

It can also highlight the product features and benefits directly to the consumers.它甚至能直接把产品特点及利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Prompt order / payment discounts 准时下定单或付款

Encourage the early placement of orders or cash payment etc.鼓励提前下定单或现金折扣等。

Tie-ins with local events 配合当地特别节目

Can offer a powerful vehicle in some market.Eg.Carnivals, sports functions, charity activities etc.在某些市场能带起强大推动力。如嘉年华会,运动会,慈善活动等。

To distributors or outlets encourage stock purchase and Trade discounts贸increase in stock holding.It can also help to increase 易折扣

stock weight on the selling floor鼓励经销商或零售店超量购买及贮存。它也能帮助提高在店面的货量。

Can be adjusted for a specific period or sale to motivate Trade channel

trade buyers to support a product through increased margin渠道毛利 sales activity.在特定或促销期限内调整毛利来激发采购

员/采购公司对一个产品的支持程度因而提高销量。Can be used to widen distribution or boost stock levels in Trade stock bonuses/F.O.C.赠送货品

the distribution chain.For retail outlets, it is used to encourage volume purchase.Eg.One case free with every 10 cases purchased.可以用于扩大市场覆盖或在销售渠道中提高货量。对于零售店,它可以作为鼓励超量购买。例如:买十箱送一箱。

学习总结:

★廉价产品策略。

用很低的价格向顾客提供质量普通或质量不高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策略只有在某细分市场内对价格关注的消费者占有相当数量时才会有效。不过,靠这一策略成功的企业可能会受到“产品更便宜”的公司的攻击,后者的价格会更低。例如韩国大宇这样的汽车制造商以生产廉价汽车著称,但马来西亚汽车公司生产出更便宜的普洛顿汽车,对其构成了威胁。为了进行防卫,前者要努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声望策略。

市场挑战者可以开发出比市场领导者品质更优的产品,并且标定更高的价格。例如,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奔驰汽车要比美国产汽车的质量更好,价格也高,超过了凯迪拉克。

★产品繁衍策略。

挑战者可以通过推出大量不同式样的产品,向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来追逐领导者。例如汉特公司为了在番茄酱市场上追逐亨氏公司的领先地位,推出了几种风味独特、规格包装不一的产品,而相比之下亨氏公司却只有一种风味的番茄酱,而且瓶装规格也不多。

★产品革新策略。

挑战者可以对产品进行革新,来攻击领导者的地位。例如,花王公司在1994年推出了一种新型香波,既适用于寒冷季节又可用于温热季节。此产品专门用于东亚市场。挑战者如果采用这种产品革新策略,收益最多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改进服务策略。

挑战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顾客提供新的或更好的服务。例如,IBM公司发现顾客对软件和技术服务的兴趣要比硬件大得多,因此深受启发,获得成功。

★分销革新策略。

挑战者可以去发现或发掘新的分销渠道。雅芳公司正是因为推行了挨门挨户推销的战术而迅速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化妆品公司。它没有在传统的商店里与其他化妆品公司竞争,而是另辟蹊径。

★降低生产成本策略。

挑战者可以通过提高采购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运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等手段,使自己的生产成本比竞争者更低。然后,公司利用较低的生产成本制定出更具进攻性的价格,从而夺取市场份额。日本人成功进入了全球各个市场,正式利用这一关键策略。

★密集的广告促销。

有一些挑战者通过实施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来对市场领导者发起进攻。美乐公司在广告促销方面的投资大大超过了百威公司,因而在美国啤酒市场跃居领先地位。除非挑战者的产品本身或者广告宣传比竞争对手高出一筹,否则采取这一策略是不明智的。其成功依赖于把许多原则合并起来使用,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地位。

第五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

作者:卢崇高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5期

[摘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呈迅速发展之势,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践成效,又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何因势利导,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试图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原则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职教集团 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 发展原则 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卢崇高(1955-),男,江苏东台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南通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承担的2007年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05-03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0年后,特别是最近几年,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江苏、上海、河南、海南、天津等省市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又在理论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已成为地方加快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政府应因势利导,把职业教育集团化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之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加快职业教育适应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面推进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进程,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

1.转变发展方式,优先发展。各级政府应确立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观,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增长方式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2.优化教育结构,集成发展。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纵向衔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模式的人才培养链条体系;探索在不同的职业教育层次上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横向贯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优势明显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

3.推进校企合作,集合发展。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办学组织形式,促进校企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建立新型的产学研结合纽带,实现人才合育、资金合股、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的校企集合式发展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

4.统筹资源配置,集约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化推进过程中,统筹、重组、经营现有职教和成教、高职和中职、学校和社会等职业教育资源,以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促进整体职业教育资源优质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打破地区、行业和类型、层次的界限,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质量效益和投资效益。

5.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把区域、城乡、行业和职业教育内部的平衡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以更准确地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促进行业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城市反哺农村,东部带动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拉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6.加强能力建设,内涵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凝聚核心成员学校专业优势、调整能力、品牌效应,依靠核心成员企业对教育资源的流动重组和加速集团发展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各办学要素的办学潜力、组合效应和辐射与引领作用,不断探索集团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集团组成各方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集团逐步形成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连锁化发展的能力。

二、优化发展要素,突出发展重点

1.以调整治理结构为重点,理顺管理与职能的关系。“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具体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工作的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逐步形成统一领导的格局。按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层次、属地化程度、龙头职业院校的隶属关系,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结构,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消除职业集团化办学的体制障碍,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工作得以在各个层面开展。

2.以明确服务内涵为重点,理顺主体与功能的关系。首先,明确各级政府提供职业教育集团化服务的职责。政府要实质性地协调相关部门和落实相关工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规范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行为,整体化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其次,明确具有特定行业性质政府的部门和具有(或赋予)特定行政权力的行业组织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体地位及相应的服务职能,并逐步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扫清隶属关系、资源重组等方面的机制障碍。

3.以推进学制衔接为重点,理顺中职与高职的关系。在构建职业教育整体集团化办学体系时,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解决人才培养的链条、生源的衔接、学制系统衔接的贯通。通过大力发展中职,为高职的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提供稳定的生源奠定基础;在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以高职拉动中职的发展,将中职和高职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集中领导,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建立课程设置有机衔接、教学资源统筹利用、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逐级提高、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和分阶段、分层次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输送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个有梯级、有延续的学制系统。

4.以强化行业功能为重点,理顺产业与教育的关系。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政府应通过立法、授予或让渡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某些行政权,以及职业教育集团相对于成员的部分公共管理权,通过赋予社会公共责任、公共权利,加强行业对集团、集团对成员的强制约束力,强化行业从专业设置、经费投入到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支持的约束力。职业教育集团应具备较好的行业背景,带有显著的行业特征,呈现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中,成员职业学校应面向共同的行业领域,开设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成员企事业单位主要生产、经营领域要与该集团主体专业群教学和实习要求相适应。

5.以促进教育生产结合为重点,理顺校企合作关系。政府应制定对企业行为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赋予集团实行对企业有驾驭力运行机制的权力,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和人才竞争意识。学校和企业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教学或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各自承担的责任为基础,建立一种内涵明确、关系清晰、分工协作的结构性伙伴关系,共同实施以“订单教育”为主体的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员工、学生身份合一”“岗位、课堂合一”“师傅、教师合一”的教学模式。

6.以加速共同发展为重点,理顺城与乡的关系。要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以中心城市职业院校为龙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应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合理利用,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施学历层次或培养过程的“梯级式”或“分段式”的培养方式,发挥龙头院校和核心企业的辐射功能,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县级统筹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家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支持计划紧密结合,与国家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紧密结合;集团与外部形成与大中城市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对接,集团内部形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梯级开发与转移,形成基层企业员工职前、职后教育上下衔接、一体化的网络体系,真正推进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

7.以实现协调发展为重点,理顺区域之间的关系。通过组建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或集团间的相互合作,促进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东、中、西部不同层次职教集团之间的区域合作,探索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职业培训沟通和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对口支援、联合招生、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方式的区域合作模式;省域范围内组建的职教集团应着力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需求、培训能力与生源供给在地域

上的严重失衡问题;局部区域组建的职教集团应根据区域经济多种产业有机组合的结构特征,在一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开发区,形成强强联合的职业教育集团。

三、坚持发展原则,把握发展进程

1.坚持政府统筹,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教育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各个层面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划和发展策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总体规划由上而下,国家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系与结构的整体规划,提供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构建思路和管理网络,有组织、分步骤、有目标地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试点和推广。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统筹规划区域内职业教育集团的规模、类型与格局。政府应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集团外社会组织、职业教育集团以及集团内成员间利益的公正协调者和仲裁者,减少对职业教育集团内部运行的直接参与和干预。

2.坚持资源放大,引入市场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坚持教育的公益或准公益属性,有限引入市场机制的竞争手段和基于投入产出的利益分配机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等方面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调动民间力量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金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二是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基于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以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制组织实体,面向市场开展服务;三是在政府的统筹下,鼓励企业直接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和管理,或由企业与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共同托管集团内部的其他职业院校。

3.坚持系统设计,突出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与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需要系统地加以设计。一是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优势明显、纵向连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二是增强各办学要素的内在潜能、组合效应和辐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所形成的教育与行业、企业相联系的载体,将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等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校和企业在统一的课程计划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了学习者从“学习到工作”或“学校到生涯”的平稳过渡。

4.坚持利益共赢,激活运行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努力集成各成员单位在人才、信息、技术、设备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市场推广,营造品牌,优化要素配置,改善运行效率,达到集团规模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内部成本;沟通、整合学校与企业、中职与高职、城市与农村以及区域间的多种教育资源,走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道路,实现职业教育从简单规模扩张向以内涵发展为特征的集约化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应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为重要准则,并以此来确立成员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是要使成员间在共生和发展的目标上形成独特的、有利于成员行为导向

一致联结关系;二是要使成员的行为更为理性,能够接受集团内部合理的引导,促使各成员为达到集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三是要促使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5.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在国家层面,按东、中、西部或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区规划,集中抓一批水平高、行业性强、带有示范性、具有区域特色的职教集团。在省级层面,以行业分类统筹为主导,按高水平、示范性、共享性、竞争性的要求,分批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集团彰显优势,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整体结构的优化;在市、县层面,着力统筹、整合区域范围内职业教育资源,从城市(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兼顾区域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要求,优化职业教育集团的布局结构。

6.坚持有序推进,分步实现目标。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建议分为积极发展、大力发展以及稳步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并促成相应的发展成效:一是积极发展阶段。重点以专业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不改变存量资源隶属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增量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资源互补和利益共赢。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动态组合,初步形成院校间、校企间互补型的横向联结和人才培养链上的纵向链接。二是大力发展阶段。实现校企多角度、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从人才培养合作逐步拓展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深层领域的合作,学校专业链与企业产业链有效对接。集团应形成自身灵活、优质、高效、规范的办学体系,形成主体行业化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和连锁化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区域内形成职业教育品牌。三是稳步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与机制上的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职业教育集团内主体成员的合作实现刚性联合到柔性结合的转变、松散型合作到紧密型合作的转变、学校联盟发展到校企联盟链式发展的转变,以及紧密型合作向完全意义上的实质性联合过渡,并为逐渐向实体过渡奠定基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四、总结发展成效,创新发展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立足于我国当下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放眼于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着力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求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同时,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各类办学模式的原型考察、分析与比较,揭示其运行机制,总结、提炼与发展,为职业教育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依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结合不同模式的要求、内涵和特点,选择相应的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在现阶段,可大力推行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校企共建模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统筹,以行业或区域产业集聚的主体结构和覆盖的领域为依托,专业为纽带,由核心职业院校和核心企业主导,联合其他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集团,促进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集团内部运行上实行教育、科研、就业一体化和校内

外实习基地建设一体化,实现教育内外部人才市场的接轨和贯通,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集团内校企之间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同步进行,毕业生采取定向实习就业、有序分流。

2.中高衔接模式。在集团内,中职与高职按各自定位,以办学规模大、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人才培养链条为主线,通过专业链接、生源对接,实施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在不同层次学校完成培养过程的“梯级式”培养方式。同一学历层次分别在办学条件或办学水平较低的成员职业学校、龙头职业院校、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企业完成培养过程的“分段式”培养,实现中高职有序衔接、相互促进、联合发展。

3.城乡结合模式。政府统筹,以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为主线,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县(市)为主体,重点建设一二所规模大、条件好的职业教育中心,并以之为龙头,上联中心城市以及省、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下联乡镇(社区)职教、成教基地,横联县域(区域)各行业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组建具有中心辐射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政府统筹集团的招生、师资、设备配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三统一”(办班标准、专业布局、教学管理统一)“三分开”(成员学校建制、行政管理、经费核算分开)和“三共享”(实习基地、骨干专业教师、职业资格鉴定等资源共享)的机制。

4.区域联动模式。以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导,联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推动跨区域合作办学,实现不同区域间的职业教育连锁互动、协调发展。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整合不同区域间职业教育生源、专业、教学、师资、实习等资源优势,开展教师交流、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共享、“分层、分段”人才培养合作等,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实现省域甚至国家范围内职业教育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莲.国内职教集团十余年发展概观[J].教育与职业,2008(5):9-11.[2]顾坤华.江苏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对策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22-28.[3]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4):5-7.[4]卢崇高.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13-14):77-81.[5]卢崇高.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9):14-18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