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高尚
高尚无需证明
高尚,是甩开胆怯的犹豫、困惑的迷茫、诚实地第一次自我曝光,且不作任何表白;高尚,是踏上巅峰不轻狂、跌入低谷不凄凉,矢志不移荣辱不惊的境界;
高尚应是心中涌动的追求,而不应是演说中的自白;高尚可以是写出来的座右铭,而不可以是自我推销的广告词。
当高尚充溢在自我鉴定里的时候,不管语言如何委婉,那它透出的虚伪也是露骨的;当高尚也投身于交换的时候,不管付出的代价如何微小,那它丧失的尊严也是极昂贵的。
人生的履历再坎坷也是平淡的流水账,它不容得半点加上的润色。是英雄,后人自会作出高尚的注解;是庸人,即使在碑文上刻满高尚,历史的风雨也会把它剥落得干干净净。
高尚的思想不是读不懂的天书,也不是不容疑问的圣经,它是踏向历史高地的背影留下的启示,是跋涉于人间沧桑的足迹折射的光辉,是向无助伸出的手向寒冷捧出的温暖。哈哈哈!
然而高尚无需证明。
高尚的诞生不是为了赌气,不是为了求证,更不是为了索取。
仅是为了摘取某个桂冠,才投入一次艰辛,即使真的享有荣誉了,那它的光彩也定会在并非虔诚的欲望中黯淡,自然,桂冠的魅力也并不能照亮前行的路。
仅是为了某次上亮相,才装饰自己的修养,即使真的在掌声中撑起了高雅,那么走下台后的粗俗一定会把完美打得粉碎,再上台表演群众又怎能买帐。
高尚不是精彩一瞬,不是一次性优美的定格,不是为了一次让人感动的一次付出。
让高尚站立,那是一生的雕琢。
高尚是什么
高尚是一个悠远的回忆,它在我们今天商业和市场意识无所不在的现代社会里,听起来显得不合时宜。高尚是什么?它是智慧美德吗?还是清心寡欲?再不冥思反省?或者它是人格、操守、风度、情调,更凌驾于美好之上的什么东西?没有疑问高尚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谁都愿意承认生命的意义在于抚慰灵魂而不是抚慰肉体。而假如灵魂能在高尚里面得到安宁和快慰,有什么理由阻止我们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竞相效法呢? 所谓高尚,有以下三种作为 本身不高尚的人。卑鄙的人无须高尚,因为高尚是他强求不来的,其骨子里就是卑俗的,高尚伪装不来。似乎有一丝高尚但又未完全脱离卑鄙的人。这类是最强调其高尚的,言必谈其高尚。行为准则亦以高贵二字为基准。这好比半坛水响叮当。乃伪高尚是也。真正的高贵的人。他们根本不谈高尚,似乎已经忘了高尚这两个字眼的存在,但行动却是高尚的,因为这已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这是曾经的一篇日记,我想里面也许有高尚的痕迹。
暑假时,爸爸送我去外婆家玩,外婆的一位邻居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高尚。外婆家的隔壁有一位临近古稀的老爷爷,虽然头上满是白发,身体却很是硬朗。这位老爷爷每天都是一大清早就出去了,我疑惑的想:都已经是临近古稀之人了,不好在家了陪陪老伴,或者跟别的老人下下棋聊聊天什么的,在外面瞎折腾什么呀!老爷爷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左一袋瓶子,右一袋瓶子。我弄不懂这位老爷爷究竟在干什么,只好去问表姐:“为什么隔壁的老爷爷总是从早到晚的出去捡瓶子呢?他又不是没钱。”“这个嘛!”表姐说,“我也不太清楚。”一天早上,我出去玩的时候,正巧碰见了老爷爷。我问老爷爷:“老爷爷,您为什么一大清早就出去捡瓶子啊?”“我出去捡瓶子卖的钱是捐给贫困大学生的,我想如愿以尝的走进大学的校门。”“哦,原来如此。”听说,暑假是,老爷爷捡了2万多公斤的瓶子,卖了7000多块钱,全捐给了贫困大学生。老爷爷生活很简朴。我看见他穿的衣服都带有补丁的。一次老奶奶给老爷爷买了一件新衣服,老爷爷二话不说就到商店褪了货。老奶奶不解地问:“你把那那件新衣服退掉干什么?”“我不是还有衣服穿的吗?你买衣服干什么?”老奶奶说不过老爷爷,只好听他的。
很多方法和 就是 很多
哦的 可能 怕苦
高尚 就是 很多
第二篇: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
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胸怀大爱、“吃得起亏”的好人。因此,“做好事”成为人们通常对雷锋精神最朴素的理解。雷锋确实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好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暴露出局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跌倒的老人扶不扶?被碾压的女童救不救?像一面犀利的镜子,拷问着人们心底的道德良知。一些人蜕化得空前的自私和冷漠,一些人唯利是图、善恶不分。更有甚者,将高尚坠贬成愚昧,丑恶美化成了高明。这些错误认识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腐蚀了时代肌体。
雷锋精神早已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肌理,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雷锋精神不仅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世界许多善良人的眼睛。一位美国青年女教师在参观雷锋纪念馆后,深情地在留言簿上写道:“雷锋属于世界”。
是的,高尚的心灵、崇善的本性在全人类有着深刻的共鸣。雷锋精神是一种人间大爱。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取向,仁者爱人其实何尝又不是一切文明的共同信条呢?如今,我们正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那么又岂能回避雷锋精神的光芒。
弘扬雷锋精神,需要在两个层面狠抓落实:一是公职人员的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和雷锋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学习雷锋精神,应当成为公职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二是工商界,企业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像雷锋一样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此外,千千万万普通的人们,何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积涓涓细流而成江海。
让我们铭记并践行雷锋精神,因为他曾像阳光一样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如今,让你我一起,在雷锋精神的温暖下继续温暖他人、温暖社会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
从前,有一个和尚叫佛印。和朋友出去玩,路过海边时,与朋友说话不投机,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气愤地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打”。当他们走过森林时,佛印不幸遇险被朋友救,于是他在岩石上刻上“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救”。他的朋友很奇怪地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写下字?”佛印说:“巴掌之痛如海水冲沙滩的字,很快消渐。相助之恩却似刻在石头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
有时道德是一种爱心。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 极大地震,人们给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血,有的人还领养了灾区的孤儿,还有的人到灾区去当志愿者.特别是我们的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整日整夜地忙来忙去,顾不上休息,还有为灾区人民运送救援物资的航空人员和一些司机更是忙不过来,有的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道德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宝藏。孔子则是道德优质的代表,他不贪图受利,一心为人民、民族效力。李世民终世以德为政,从不暴力迫害,以江山社稷,人民平安为己任。孔融4岁让梨,尊敬兄长,礼貌待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司马光砸缸,救得伙伴,他的善良,机智,令人佩服。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终将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做一个道德公民,道德,才会在我们的每一个人心中,自由的飞翔着…
第三篇: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
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胸怀大爱、“吃得起亏”的好人,因此,“做好事”成为人们通常对雷锋精神最朴素的理解。雷锋确实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好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道德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宝藏。孔子则是道德优质的代表,他不贪图受利,一心为人民、民族效力。李世民终世以德为政,从不暴力迫害,以江山社稷,人民平安为己任。孔融4岁让梨,尊敬兄长,礼貌待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司马光砸缸,救得伙伴,他的善良,机智,令人佩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是一面镜子,学会道德,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微笑。
“道德”是道理和品德之和,同样,做人的根本也是如此,无论干什么,都要讲道理,遵守一个人本该有的品德。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良好的道德其实很简单,在公交车上为老人小孩让座;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帮助有困难的老人;为灾区捐钱;礼貌地向老师、认识的人问候,这些都是道德的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良好的道德其实很简单,在公交车上为老人小孩让座;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帮助有困难的老人;为灾区捐钱;礼貌地向老师、认识的人问候,这些都是道德的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第四篇:高尚是根接力棒美文摘抄
陈之藩是位科学家,更是位作家,他的作品进了大陆、台湾和香港教科书,滋养了一代代的学子。
陈之藩不但事业有成,做人更是堪为楷模。
五十年代,他出国留学,家里很穷,没钱远行,彷徨无计。就在这时,收到一笔钱——四百美元,是胡适送来的。过去,他和胡适有交往,可是不多,因为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大师,一个是穷困学子。
这笔钱,解决了陈之藩的燃眉之急,可谓雪中送炭。
在大学,陈之藩埋头苦学,成绩优秀。同时,他拿起笔,仗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开始积极撰稿,给各个报社投稿。
毕业之后不久,他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了,手头的钱,也慢慢地宽裕了。
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笔钱没还,这就是胡适的四百美元。五十年代前后,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无论大陆、台湾,还是香港,四百美元,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可是,借出去后,再也不见胡适提起。
陈之藩想,老先生没提,自己不能不还啊!于是,将四百美元汇给胡适,还去了封感谢信。不久,就接到封回信,是胡适的。打开一看,上写道:“之藩兄,谢谢你的10月11号的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美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这事,被陈之藩记在散文中。而且。在见到记者时,陈之藩也曾谈到此事,据他证实,胡适借出的钱很多,对于这些钱,他一概采取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样做,不为别的,以他的话说,他借钱,不盼望收回,因为他借出的钱都一本万利,不是为个人获利,是为整个人类获利。言外之意,这些借钱人,一定能学有所成,报效社会的。
这是一种博大,是一种信任,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天下为公的胸怀。这,就是“五四怀抱”。有人说,五四时期的大师,是可以上承儒家,与之媲美的,也是人人可以成为圣人的。
因为有这样一批人,关心国事,关心人类,因而今天,当我们仰望五四天空,仍然感到昨夜星辰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陈之藩说,后来他和胡适通信很多,可以装订成书。在所有的信中,这次的回信是最短的一封,可却是对他激励最大的一封信。多年后,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陈之藩,仍能说出那封信的内容,并评价道:“在这样一位圣者的面前,我自然而然感到自己的污浊。”
感到自己污浊,是一种谦虚。也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激励。
圣人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年,红楼之内,大师辈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高尚是根接力棒,拿在手上的人就一定会努力地传下去,一直传向永远,这是责任,也是前辈的嘱托,更是后辈的瞩望。
胡适,是传棒人;陈之藩。是接棒人。现在的我们呢,应当怎么做?
第五篇:一个高尚的司机是如何堕落的
一个高尚的中国司机是如何堕落的?
说实在的,俺在驾校学车的时候可是个一级好学员,俺对交通法什么道路法的很尊重。俺也愿意认真学习法律,俺不开车的时候,道德也很高尚,可是有时候,俺发现,现实生活跟俺想象中的,还真不一个样儿!没办法啊!俺本来是一个循规守矩的本份司机,可是俺发现,有时候为了能生存,俺不得不闭着眼睛干一些缺德的事!
“我本来是个优秀学员的„„但是„„”
1、行车的时候,俺本来想保持安全车距,听说是五十米,可是俺刚刚踩一脚刹车,前面就夹进去二三辆车!俺还吓出一身冷汗!看来安全车距并不安全,所以俺决定,以后俺离前车的距离,不超过一米!这样对于俺来说才更安全!
2、穿人行横道的时候,俺本来想学人外国司机,候在人行横道上礼让行人,可是俺后面的车不停地按喇叭催俺还拿大灯晃俺,俺想,急个啥哟,让行人先走嘛,反正咱有车,再说要开奥运得发扬文明素质为北京争光啊,俺这么想着,心里还因为做了一件高尚的事而美滋滋的,谁知后面那车立刻从俺左边挤上来超过俺的车,副坐上那人还落下车窗骂俺一句:你有病啊!额的娘啊,俺该如何是好?!俺不挤行人,俺就得挨骂?
3、要说咱中国的行人其实也是不好惹的。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好好地在三环上开着车,突然出现一个穿插在车海中的行人,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一辆三轮车或者行动迟缓的大爷大妈,吓得俺这个老司机一脚刹车一身冷汗不说,弄不好吓着那们正在理直气壮横穿马路的人,还会骂你一句:你找死啊!往哪开的,怎么开的车?!
所以俺抹了抹脸上委曲的泪水和冷汗,俺决定,以后俺不能对行人“文明”了。这样俺既不会被后面的司机骂,也不会被横穿马路的行人骂!
4、红灯的时候,俺本来想减速之后在直行的路口规规矩矩排队等候,可是左侧那辆捷达滋溜一下就从左转线并了过来抢在本来属于俺的直行位置上,弄得俺来了个急刹车!捷达车的司机一点儿表示都没有!所以俺以后决定,红灯的时候,俺决定不到路口绝不减速,这样就没人跟我抢啦!
5、从三环主路出去的时候,俺本来老老实实地在那条唯一的主路驶出道里排队等候,可是有辆金杯大模大样地轧过白线就把车头压在了俺的小车之前,俺只能让他先走,不然就得剐蹭,结果后边不停地有车这样夹在俺前头,俺在主路驶出道里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才开出三环。先不说排在俺后面的车不停地按嗽叭骂俺,俺心里这个委屈啊。做个守规矩的人就这么挨欺负??所以俺决定,以后俺也这么夹!反正警察也不管!
6、夜间行车的时候,除了在没有路灯的农村,俺本来是很少开远灯的。可是胆小如鼠的俺,却经常在三环路上被对面的远灯晃得晕头转向。俺一急,一不做二不休,俺也开!谁怕谁!反正俺已经看不清路了,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没想到,对面的车丝毫没有悔改之心,还用灯光晃俺„„所以,从此以后,俺就养成了一开夜路就开大灯的习惯!你还别说,从那以后俺的夜间辨识视力被练得越来越好了!路上跑着一只耗子俺都看得个清楚!
7、转弯让直行,这是俺从驾校出来牢记的第一个道理,可是实际上,俺绿灯直行的时候,就从来没见过对面左拐的车让过俺!有一次俺理直气壮地想,凭什么啊,按法律俺有义务先行啊!俺于是正常加速,结果俺就很光荣地撞在了对面那辆丝毫没有减速的左拐车上!没想到之后的事情更奇怪:左拐车的司机跳下车来之后,反而指着俺的鼻子质问:你怎么不减速啊!虽然后来交警判他全责,可是俺的车„„这次“光荣守法”的经历,让俺终于学会了应该怎么在实际行车中正确处理交通法„„那就是:以后俺见了左拐的车,一定要忍气吞声让他老人家先过。不然吃苦的只有自己!交通法是不是应该修改一下啊!
8、以前过高速收费站的时候,俺总是按着自己的行进方向,减速、排队,从不着急抢行。可是俺发现总有车在俺减速的时候抢在咱们排的那条队里面,更有技术“高明”的司机,在几条排队等候的车队里钻来转去。只要后车稍微一迟疑,他马上把车头调转加速冲上去加在前面,俺就纳了闷了:这人到底是有什么急事呢。后来发现那钻缝的司机一脸坦然和麻木的样子,看来不是有急事,估计是习惯使然。得,既然大家都这么干,俺也这么干!有空就钻,这才是生存道理!
9、上路就要开快车,破车必须给好车让道。这是俺在学校和驾校里都没有学过的。不过,俺在社会这个大学堂上学到了。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俺开的是国产的小破车。但俺的车况还好,提速和减速也都完全没有问题,完全可以保证在市区二三环路上不压车不超车,可是实际上的情况是,俺好端端地走在路上的时候,经常被后面的车鸣笛晃灯,俺看一眼速表,八十M,俺已经到了环路最高限速了啊,后边的老先生这是要干甚么啊。难不成要在三环路上开飞机?您说您要是军车警车,俺还真得乖乖让路。难道因为您可以飙到一百八十M以上,就应该给您让路先行?
10、以前俺并线的时候,总是一板一眼的先打转向灯,看一眼反光镜后车的距离,再并线,可是现在俺不这么干了,俺一看有足够距离,俺就立刻抢到俺想去的那条路上去!你要问为什么俺会堕落到这个地步?!那俺告诉你,如果俺先打转向再并线,俺一定并不过去!因为后车一定要加油往前猛窜不让俺并!而且就这么抢着并着,俺现在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看见前方的车打转向,俺就不由自主地想加油!额滴神啊!有时候我不禁想这么骂自己:你说你着的哪门子的急哟!
记得有个记者采访过老外,据说老外对中国司机的某些行为着实不能理解:一上路就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一个劲儿的加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踩刹车,有空就钻,有车就超,见到行人就按喇叭,过路口就要抢,朝车外乱丢垃圾吐痰弹烟灰„„俺以前特别痛恨这些现象,可是,俺开着开着,竟然也变成了这个样子,因为只有这个样子,貌似才是正常的中国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