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宝一般多大会说话?多大会走路?
宝宝一般多大会说话?多大会走路?
宝宝一般要7—9个月才会自己由躺着自己坐起来,不过要看季节不同,因为季节不同穿的衣服多少不一样的。
发育良好的2个月会哭,4个月会笑,(有意识的),5个月会发出单调的音节,7个月会发出爸爸,妈妈等的复音,(无意识的),9个月会懂得几个比较复杂的词句,如再见等。12个月会叫出物品的名字,15个月会说出几个单词和自己的名字,所以大人要经常跟小宝宝交流,讲话,练习他的说话能力。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 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第四阶段 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阶段 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第二篇:宝宝学习走路过早 会适得其反
宝宝学习走路过早
会适得其反
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的孩子聪明可爱,所以不管是学东西也好,还是走路也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先会一步。所以很多的家长都是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叫宝宝学说话,学走路,学习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等等。凡是父母们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过早的教还在一些他还不能完全适应的一些事情,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负担。例如宝宝的走路来说,如果学习的太早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宝宝走的的畸形。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发育。
婴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句前人的总结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过早地让孩子学站立、行走,由于此时宝宝骨骼的骨质还比较软弱,肌肉组织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较娇嫩,肌力较弱,再加上刚学走路时姿势会不太正确,使得全身的重量压迫到下肢中,在这种垂直重力的持续作用下,容易造成双腿弯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不仅影响到宝宝以后的形态健美,而且也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实,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尽相同的,学走路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宝宝1~1岁半学会走路,都算是正常的,不宜操之过急,不能因看到其他同龄宝宝都会走路了便心急地强迫自己家的宝宝也学会走路,而是应该要遵循宝宝的发育节奏,适当地先为他做一些学走路前的准备工作,让他轻松学会走路。那么,为了让宝宝能更好地过渡到行走,爸爸妈妈应该要事先做好哪些功课呢?
1、满足婴儿期对营养的需求: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充足的营养作为保障,因此,要注意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食物要全面、均衡,应多吃维生素及钙磷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使儿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当宝宝长到2~3个月之后,要多点带宝宝到户外去晒晒太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适量的钙剂和鱼肝油,以使得宝宝的骨骼长得更加健康。
2、根据各月龄发育阶段的特点训练宝宝:在6个月以前,要让孩子学会很好地抬头、翻身,还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会给宝宝在各月龄阶段做适宜的婴儿体操;到了宝宝8个月左右时,让他学爬行,爬行能够让宝宝全身各系统都达到协调的效果,既能让身体得到锻炼,又可以改善大脑和心脏的血液循环,让身体的重量分散到四肢,减轻腹肌及脊柱的负担,而且宝宝在爬行的时候,会将脖子抬起来,这个动作可反作用于大脑,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到了10个月的时候,再让宝宝学着扶物从蹲到站立,并慢慢掌握到站立的平衡,这样,宝宝也就能慢慢学会轻松走路了。
3、给点耐心和等待,学会放手:宝宝初学走路时,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所以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给宝宝多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宝宝摔了一跤,就心疼得不再让他练习了,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出惊慌害怕的表情,以免增加宝宝对学步的恐惧。许多宝宝迟迟不会走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了该学步时间时,仍被经常抱着,这样看似很安全的呵护,却剥夺了宝宝行走的权利,其实,家长应该大胆放手,让宝宝去体验,当宝宝摔倒时,给予他温柔的安抚和鼓励。让他更有安全感。
4、做好安全防护,让宝宝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控制自己的下肢动作:当宝宝扶着东西能够站起来后,就要开始教宝宝学走路了,这时家长可以蹲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拉他手臂至与肩同高的位置,但注意不要抬得抬高,以免拉伤宝宝。然后鼓励宝宝慢慢向前迈步,让他充分体验脚踏实地的真实感觉。当拉着宝宝的手他可以开步走以后,爸爸妈妈就可以站在他面前,用双手或毛巾托住他的腋窝,跟着他一起走,逐渐让宝宝减少对外力的依赖,直到自己对身体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点点外力就能自己往前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欢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迈步,训练多几次后,宝宝便能大胆地独立行走了。
5、及时纠正不正常的步态: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完全发育,脚步的力量不够,学步及站立时,双脚便自然地分开,使脚底面积加宽以增加稳度来防止跌倒,结果产生了双脚自然分开的不正确走路姿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平衡慢慢变得协调,这种八字分开的步态也会慢慢改变的,所以家长不必太过于担心,但如果超过2岁了,宝宝的走路姿势仍然是这样,或者是超过1岁半仍还不会走路时,则应该要带宝宝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检查下,以便及早纠正。
正确的对待宝宝成长中的每一步,是每个父母要做到的。这不但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更加的关系到父母对孩子的重视。
第三篇: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友好,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设计理念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自我感悟,形成语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自主发展,这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为他们走进文本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外,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为了扫清学生阅读障碍,夯实基础,在本节课我利用大量的时间来实施生字教学环节。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的形式,想象说话。
3、通过感受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初步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驯鹿、小鸟头饰。一、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师板书:树。(生齐读。)生活中你都见过哪种树?生活就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生活中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树。今天这节课老师再让大家认识一种特别的树。师板书完课题。(会走路的树)指名读,齐读。刚才读课题的时候有些同学满脸疑惑,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提问题。学生的疑问大致是: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什么?„„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自己想办法记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3、检查生字词:
(1)看课后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
(2)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等。(3)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学习生字不光要记住字音,还要记住字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同桌交流。你觉得哪个字难记?大家一起想办法。重点指导“趣、激、概。”
(4)指导书写“概”。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概”,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个字。师范写,指导,生描红,临写。4、检查读文
过渡:生字词宝宝现在都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么再把它们带到课文中去,看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5、读了课文,你知道“会走路的树”指的是谁?谁把他当成会走路的树?指名说,出示驯鹿的图片。仔细观察,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会把驯鹿当成会走路的树吗?指名说。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小鸟和驯鹿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读中感悟,放飞想像。(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好奇”一词。小鸟,你在好奇什么?能把你的好奇读出来吗?指名读。读完后给予简单的点评。是呀,多奇怪的树啊,金色的,还会走路,鸟儿们,你们喜欢他吗?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好奇地问问小树吧。齐读。
2、这棵树会怎样对待小鸟呢?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看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样呢?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看出来的? ①生谈:重点抓住“当然可以”“好一会儿”“送”“天天”“许多”“许多”等词语体会小鸟和小树之间深厚的友情。师适时点评。②启发想像:假如你是这只小鸟,你跟着小树会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见到过哪些有趣的东西?会知道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识?„„假如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带着小鸟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见到过哪些有趣的东西?
③我们开个小小的读书会,赛一赛,看谁能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以及他们之间的快乐相处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小树度过了那么多那么美好的日子,小鸟长大了,终于要离开小树了。假如你是这只小鸟,这时,你的心情会如何呢?引读第四自然段。
启发想像:小鸟,就要离开“天天陪你”一起玩的小树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小树,你又会怎么回答呢?指名说。孩子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它们的依依不舍。
4、老师好感动啊!偶然的相遇让你们成了好朋友,享受着友情带来的幸福快乐!孩子们,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1—4自然段,感受这幸福和快乐吧!
5、小鸟认识了这棵会走路的小树,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告别时,她知道这棵“小树”是谁吗?
(二)、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1、过渡: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又发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地把5-9自然段读读,并告诉老师你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抓住“常常提提、叫起来、激动”等词语体会小鸟与驯鹿爸爸之间的深厚友情。
3、同学们真了不起,从他们的对话中读懂了这么多。这段对话多么生动有趣,想不想分角色读读?要想读好每个角色,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想想他们的心情,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练习。
4、请两个同学登台表演,教师评价指导。
5、师生合作边表演边朗读。
四、赏读全文 续编故事
1、请小朋友们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再次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深厚的友情吧。
2、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浓浓的友情温暖着小鸟的心,温暖著驯鹿的心,也温暖着我们的心。美丽的小驯鹿带着小鸟回家,小鸟看见小驯鹿的爸爸,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续编这个故事吧。把这个故事和你续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看谁的故事编的最生动、有趣。
第四篇:宝宝多大开始刷牙
宝宝多大开始刷牙
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
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您就要开始安排孩子一天2次刷牙了。可以用软毛的儿童款牙刷。确保选择一支适合您孩子的儿童小牙刷。
宝宝刷牙需要牙膏吗
刷牙要不要用牙膏是个人的选择,细菌、牙垢是靠机械力的摩擦才可以去除掉的,所以只要认真每次刷3分钟,不用牙膏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买上百元的可吞咽的牙膏,也没问题,只要保证按时刷牙即可。
还不会吞咽的宝宝,可不用牙膏,或者使用不含氟的牙膏。不要给宝宝使用成人牙膏。1岁以内的宝宝无需使用牙膏,用清水刷牙即可;1-3岁的孩子可以使用无氟可吞咽的婴幼儿专用牙膏(或者微量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米粒大
;3岁后,可以给宝宝使用儿童含氟牙膏。(注意用量,豌豆粒大小足矣,不要像广告那样挤一整条)。
关于刷牙注意事项
1)孩子有牙家长就要开始给刷牙,更好的是坚持用牙线。2)用儿童小牙刷,如果宝宝太小可以不必用牙膏。3)定期检查牙齿、洗牙,涂氟。
4)刷牙,牙线。开始宝宝不合作,是需要一些引导的,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给宝宝看一些不刷牙,牙齿变龋齿后的图片,让宝宝意识到不刷牙,牙齿会变得很可怕。带宝宝一起看一些亲子刷牙的视频,或者是关于刷牙的绘本书,帮宝宝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5)及时窝沟封闭磨牙。
6)甜食是影响牙齿的大敌,糖果、带黏性的甜食或碳酸饮料都会引起蛀牙,还会影响食欲,因此要避免宝宝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糖果、果汁,避免奶睡。
7)一定要家长坚持给宝宝刷牙(这不是惯孩子),因为让学龄前的孩子自己刷牙,效果约等于零。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刷牙
1、萌出第一颗乳牙时,用指套牙刷。、长出四五 颗乳牙时,可以使用硅胶牙刷。
3、乳牙长齐时,可以尝试使用单排的软毛婴幼儿牙刷。(或1岁以上就可以使用婴儿牙刷),可使用极少量米粒大小的牙膏。4、3岁就可用有两排的软毛宝宝牙刷了。5、3岁以上使用儿童低氟牙膏,牙膏的用量在豌豆大小。
6、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帮孩子刷牙至少到6岁。
一岁孩子应该这样管理牙齿
1)找一家离家近的有儿科医生的私立口腔医院建立牙科档案,熟悉医院环境,开始管理牙齿;
2)抛光,涂氟六个月一次; 3)每天给孩子刷牙两次,用牙线; 4)少糖饮食; 5)不要夜奶;
6)不躺着用奶瓶喝东西;
7)定点吃喝东西,吃喝后清洗牙齿!
更多精彩内容请上妈淘网查看:www.teniu.cc
第五篇:宝宝一岁半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宝宝一岁半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现在的小孩子都非常聪明,成长速度也很快,宝宝一般在10个月到一岁就可以牙牙学语,能说简单的字词了,但是有的孩子都到1岁多了还不会说话,这可计划了爸爸妈妈,为什么我的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呢?孩子一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是怎么回事呢?
一岁半的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办?
孩子的精力在说上就说话早,孩子的精力在走上就走路早,但不用急,因为孩子许多事还是谜,医学也不可以解释清楚。宝宝二三岁开始说话也是正常的,还有这种孩子一开始说就很清楚,没有了牙牙学语的阶段。
如果孩子只是不开口说话,但对成人的语言有反应,能理解大人说出的话,又没有其他方面的异常表现,家长不必太担心。这时期孩子的语言发育主要是处在对语言的理解上,而且说话早晚有个体差异,还和孩子个性有关,所以,不能说这时期孩子不开口说话就一定异常。
只要宝宝都能听懂并且会表达就没问题的,现在的宝宝多数都说话晚,平时多和宝宝沟通,给宝宝讲故事,念儿歌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如果宝宝过了1岁还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可以去医院检查,如做—个语言发育评估检查,看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其实,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只要父母注意观察,不难从孩子平时的表现中看出来。听觉和大脑的正常是学习语言的必备条件,如果两者之一出现异常,孩子的语言发育肯定会落后。回忆一下孩子是否用过耳毒性的药物,是否患过中耳炎等,最好去医院排除听力的问题。智力落后的孩子还会出现运动方面的落后,表情呆板,反应迟钝,也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阻碍宝宝语言发育的几大因素
宝宝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父母过分地顺从孩子,没等孩子说要什么时,就已经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了他,使孩子懒得用语言表达;父母不爱说话,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减少了孩子学习说话的机会;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说话,对孩子的说话要求过高,态度严厉,使孩子说话时感到压力。这些原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开口说话。
如何帮助宝宝学说话?
1、让孩子多听。妈妈可以在各种场所对宝宝进行说话,让宝宝多听,训练他的听觉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如对宝宝的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可以一边做,一边对宝宝说“宝宝举举手,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指着电话说“电话”,门口小狗叫,可以说“汪汪狗”等。也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宝宝的语言会有质的飞跃,模仿着开口了!
2、要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多向大人学说话。虽然刚开始孩子说的话都是不清楚的,大多讲的是“娃娃语”,成人不一定能听懂,但此时妈妈应该给予积极回应,给他鼓励:“宝宝说得真好,再讲给我听听。”如宝宝指着小狗叫“汪汪”,妈妈可以接下去讲,“哦,宝宝是在告诉妈妈这是小狗,是吗?”,给孩子一个回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话题继续下去,提高孩子讲话的兴趣。
3、诱导孩子说话,多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要多和孩子进行语言的交流,多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和孩子一起的过程中,带他广泛地认识各种事物,如带他去公园游玩时,开始先教他,“宝宝看,小鸟、红花、绿树„„”,再次去的时候,可以问他:“宝宝,小鸟在哪儿?红花呢?绿树呢?„„”,慢慢地可以问他:“宝宝,这是什么?”,若宝宝讲得对,妈妈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若讲不出来,也没关系,妈妈自己再说一遍,然后鼓励宝宝模仿。
4、父母应该找出自己孩子说话迟的根源,并为孩子说话创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孩子说话,给他讲故事,提高他学习语言的兴趣,促使他早日开口说话。有天生个性胆怯,不爱说话的孩子,更要给予爱护和鼓励,不能急躁、逼迫孩子说话。
温馨提示:“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的诊断必须由专业医生做出,而且这类孩子毕竟只是部分情况,如果家长抱有侥幸心理,把所有说话晚的孩子都当成正常而不去就诊,则可能酿成大错。1~2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大部分语言障碍的孩子都是在这个时期被发现的。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不会开口说话,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缺乏交流性的语言,就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