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等级工考试鉴定知识点总结

等级工考试鉴定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等级工考试鉴定知识点总结

等级工考试鉴定知识点总结

一、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通则

1、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范围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

2、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纹,中央有髓部。

3、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4、单子叶根茎:横断面可见内皮环纹,髓部不明显。

5、根茎俗称芦头。

6、外形上根与根茎类中药明显的不同是无节与节间之分。

二、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比较

1、郁金、姜黄、莪术均来源于姜科

2、姜黄、莪术的入药部位是根茎,郁金的入药部位是块根。

3、郁金来源于姜黄科植物温郁金、蓬莪术、广西莪术与姜黄的干燥块根。

4、莪术来源于姜科植物温郁金、蓬莪术、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

5、姜黄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三、川芎与藁本饮片的性状区别

1、川芎与藁本均来源于伞形科

2、川芎的片形具有蝴蝶片之称且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具波状环纹(形成层)。

3、藁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呈纤维状。

4、川芎与藁本均具有芳香气。

5、川芎与藁本均为根茎入药。

四、山药与天花粉饮片的性状区别

1、山药与天花粉均呈粉性

2、天花粉切面可见筋脉点——横切面可见黄色小孔(导管),纵切面可见黄色筋脉纹

3、山药切面呈白色,粉性,味淡,微酸,嚼之显粘性

五、独活与木香饮片的性状区别

1、独活切面形成层环纹明显,木部有裂隙,质坚实,香气浓郁而浊,味辛、苦、略有麻舌感

2、木香切面灰褐色或棕黄色,中心具有菊花纹气香特异,味苦

3、独活来源于伞形科,木香来源于菊科

4、独活与木香切面均具有油点六、三棱与莪术的性状区别

1、三棱呈圆锥形,上圆下尖,且表面具有刀削痕

2、莪术为圆形薄片,切面黄绿色,灰绿色,角质而有光泽,并可见多数散在筋脉点

3、三棱与莪术的外表都具有横环纹

4、莪术气香,味微苦,辛

5、三棱来源于三棱科

七、川贝母的品质规格

1、松贝又有“怀中抱月”、“珍珠贝”之称,个最小,传统认为质量最佳。

2、炉贝多呈长圆锥形,顶端多开口,外表具棕色斑点,又称“虎皮贝”

八、冰片的品质规格

1、龙脑冰片油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而成的。

2、艾片由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而得的

3、机制冰片是用樟脑、松节油、草酸化合而成的

4、机制冰片呈片状结晶,质松脆,可分层剥离,手易捻成粉末

5、现临床用得最多的是机制冰片

6、冰片又称为梅片

7、冰片燃烧时有黑烟,无残留遗迹。气清香,味苦,寒。

九、黄芪的品质规格

1、黄芪的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心玉栏

2、黄芪质坚实,断面纤维性强,略显粉性,嚼之有豆腥气

3、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

4、黄芪主要分为白皮芪、黑皮芪二类

5、黄芪的道地产区是山西浑源

6、卜奎芪、正口芪属于黑皮芪

十、石斛的品质规格

1、枫斗以湖北老河口加工的质量最佳

2、干石斛的规格有霍石斛,金钗石斛,川石斛,枫斗

3、枫斗是取铁皮石斛加工而成

4、石斛通常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软者为佳

5、枫斗的性状特征为形小而卷曲呈螺旋状

6、霍石斛的性状特征为基部带有膨大的根状茎

7、金钗石斛的性状特征为扁圆柱形

8、川石斛的性状特征为茎圆,盘连成团

十一、植物细胞的构造

1、典型的植物细胞由原生质、内含物、细胞壁组成

2、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

3、内含物多为非生命物质

4、液泡属于细胞内的内含物

5、原生质体由于原生质的分化,分为细胞质、细胞核、质体和线粒体等部分

6、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和蛋白质均属于内含物

十二、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的显微差别

1、双子叶植物根具有辐射型维管束

2、单子叶植物根茎具有后生皮层

3、双子叶植物根具有木栓层

4、单子叶植物根具有周木维管束

十三、茎木类中药的显微特点

1、木类中药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部分

2、木通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射线明显

3、鸡血藤的维管束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

4、大血藤皮部呈红棕色环状,由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车轮纹

十四、皮类中药的显微特点

1、皮类中药多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2、杜仲的乳汁细胞中具有胶丝

3、皮层的特征是多位薄壁细胞

4、韧皮部的特征是具筛管

5、木质部的特征是具导管

6、周皮一般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7、木栓层的细胞多为木栓化或木化

十五、维管束的类型

1、维管束属于输导组织

2、一般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

3、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束为辐射维管束

4、石菖蒲根茎的维管束为周木维管束

5、周木维管束多存在与单子叶植物的根茎中

十六、中药水分测定

1、烘干法测定水分适合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2、烘干法测定水分的干燥温度是100-105度

3、甲苯法测定水分适合于丁香

4、测定水分的方法有烘干法(又称干燥失重法),甲苯蒸馏法

5、药典中规定,红花水分含量限定为不超过15%

6、控制中药水分的含量对保证中药质量有密切关系

十七、中药的灰分测定

1、灰分测定主要用于鉴别中药含有的泥沙和杂质

2、灰分测定是将中药粉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测得“生理灰分”,以鉴别中药含泥沙和杂质量

3、药典中规定,阿胶总灰分的最高限量为1%

4、药典中规定,阿魏总灰分的最高限量为7%

5、测定中药灰分的温度应控制在500-600度

十八、芡实、郁李仁、胖大海、白扁豆、冬瓜子、刀豆在保管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芡实、胖大海、郁李仁易虫蛀

2、冬瓜子易发霉又易虫蛀

十九、马兜铃、黄芩、白芷、玄参受潮后出现的变异现象

1、马兜铃和黄芩保管中易发霉

2、白芷和玄参既容易发霉又易虫蛀

二十、枸杞子、核桃仁、刺猬皮受到温度湿度影响后出现的变异现象

1、核桃仁、刺猬皮既易虫蛀又易泛油

2、枸杞子会出现虫蛀、发霉、变色

二十一、玫瑰花、红花、月季花、芫花受到日光和空气影响后出现的变异现象

1、玫瑰花、月季花、红花在保管中会出现虫蛀、发霉、变色

2、芫花会出现虫蛀的变异现象

二十二、泛油、变色、发霉对药物气味影响

1、药物发霉、变色、泛油能使气味不同程度的散失

二十三、药物最容易发生霉变、虫蛀变质的时期

1、药物最容易发生霉蛀的时期是5-9月

2、药物易霉时期是6月上旬-7月下旬

3、药物最易虫蛀败坏时期是7月中旬-8月中旬

4、农历白露以后药物不易发生霉蛀现象

二十四、蜜丸、外用膏药长期贮存后的变异现象

1、蜜丸、外用膏药长期贮存后易发生发硬变异现象

二十五、阿胶、龟板胶、感冒退热颗粒受热、受潮后出现的变异现象

1、阿胶、龟板胶、感冒退热颗粒受热、受潮后易发生粘连变异现象

二十六、内服膏滋或糖浆剂类中成药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出现的变异现象

1、内服膏滋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发生发酵现象

2、糖浆类中成药受热、受潮后易发生发酵的变异现象

二十七、“反砂”的含义

1、益母草膏、枇杷叶膏表面有结晶析出。这种变异现象称“反砂”

2、内服膏滋剂由于蔗糖转化不够而出现的变异现象是“反砂”

二十八、经常发生沉淀的剂型

1、针剂由于灭菌操作不严易使药物产生沉淀

2、药酒由于过滤不清易产生沉淀

3、金银花露贮藏过久会产生沉淀

第二篇:工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工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据是《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请注意下面的第32条):

j)十级

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

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2(注:2为平方);

3)全身瘢痕面积<5%,但≥1%;

4)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骨性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岁以下者;

5)稚间盘突出症未做手术者;

6)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7)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2(注:2为平方)以上);

8)手背植皮面积>50 cm2(注:2为平方),并有明显瘢痕;

9)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

10)除拇指外,余3~4指末节缺失;

11)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12)足背植皮面积>100 cm2(注:2为平方);

1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未做手术者;

14)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15)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II度及Ⅱ度以上者;

16)一眼矫正视力≤0,5,另一眼矫正视力≥0.8;

17)双眼矫正视力≤0.8;

18)一侧或双侧睑外翻或睑闭合不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

19)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20)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行成形手术后矫正者,21)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我不知道工伤伤残鉴定程序,工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矫正视力正常者;

22)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矫正视力正常者;

23)晶状体部分脱位;

24)眶内异物未取出者;

25)眼球内异物未取出者,26)外伤性瞳孔放大,27)角巩膜穿通伤治愈者;

28)双耳听力损失≥26 dB,或一耳≥56 dB;

29)双侧前庭功能丧失,闭眼不能并足站立;

30)铬鼻病(无症状者);

31)嗅觉丧失;

32)牙齿除智齿以外,切牙脱落1个以上或其他牙脱落2个以上;

二、《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金,伤残鉴定《工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具体标准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一、依据GB/T-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f)六级53)青年脾切除;g)七级53)成人脾切除;(“青年人”指实足年龄范围在16~35岁,成人指实足年龄在35岁以上。)你说的脾切除已构成六级伤残。你说的左手正中神经损伤,因为不知道你手的功能情况,没法给伤残等级。

二、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

第三篇:计算机等级考试excel 知识点

4.1 认识Excel 2000

(P212)

启动:

1.窗口组成:标题栏,菜单栏, 编辑栏,状态栏,行列标签,工作表标签,工具栏 2.工作簿:默认名为: BOOK1.XLS

(word为文档1.doc)

(P214)工作表: 65536 行,256列

默认个数3 单元格: 每个单元格唯一的地址表示

3.单元格区域的选择:

1)选整行,整列(单击行列标签).2)全选(行列相交处)ctrl+A

3)选一个格(单击),若干格(拖动)

4.2 工作表的建立与编辑

(P216)1.1)新建

2).输入数据 3).自动填充(填充柄)

4).批注(右键)

5).保存

2.数据的 1)人工换行 ALT+ENTER

2)自动换行

右键----单元格格式---对齐--自动换行 3.插入一行做表头(选中一行

按右键

选插入)4.合并单元格

(选中要合并格,单击工具栏上合并及居中按钮)(P222)

5.公式

1)输入

(加,减,乘,除 + - */)

方法:须以“=”开始

数据变了,结果随之变化.

2)复制

(复制.粘贴)

注意:A.源单元格G3中公式=C3+D3+E3+F3 复制到G4,变成C4+D4+E4+F4 复制后单元格引用地址发生变化, ,这种单元格引用叫(相对引用)

B.源单元格G3中公式=$C$3+$D$3+$E$3+$F$3 6.数值型数据的显示(工具栏或格式单元格--数字)(P225)

1)小数位数

2)货币符号

3)千分位

4)% 7.列宽和行高:

A 拖动

B 格式---行高

(227页)8.设字体 :格式---单元格----字体

(229页)9.数据对齐方式:

格式---单元格---对齐

(230页)

10.单元格边框和底纹

(格式单元格--边框或图案)

(231页)11.自动套用格式

(格式---自动套用)

(234页)12.插入图形艺术字

(绘图工具栏)

(237页)13.打印预览

(239页)4.3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P246)1.输入公式

公式组成(P247)

2.相对与绝对引用

(P251)

(移动时无区别 复制时有区别)例: 1)如果源单元格中C1中的公式为=A1+B1,则复制到目标单元格 D3后,公式调整为:

=B3+C3,即列数增1,行数加2;

如移动到D3则不变.2)如果源单元格中C1中的公式为=$A$1+$B$1,则复制到目标单元格 D3后,公式为 =$A$1+$B$2,不变 3.函数输入

SUM,AVERAGE,MAX,MIN

函数形式:

4.4 管理工作表

(260页)

1. 选择活动工作表(单击标签)

2. 重命名工作表

(双击标签或右键)(261)3. 删除工作表

(编辑菜单或右键)(261)4. 插入工作表

(插入菜单或右键)(262)5. 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右键)

(263)6. 在不同工作簿之间可以动或复制工作表

7. 冻结窗格

4.5 使用图表

1.创建图表:

(268)2.观察图表

(270)3.类型(饼图 条形图)

(271)4.调整大小和位置(选中+拖动)5.设置标题

添加标题(图表――>图表选项)(273)修改格式(选中标题 右键)

6.设数值轴刻度(选中+右键)

(274)7.数据系列来源(图表工具栏按列,右键)(275)8.加数据标志

(图表――>图表选项)9.删除数据系列

(选中+右键)4.6 数据操作与管理(280)

1.排序

(单列

多列)

注意

标题行

2.筛选

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1. 自动筛选(282)

2. 自定义条件筛选(283)

取消筛选

数据->筛选->全部显示

3.分类汇总

(284)

1. 简单汇总(数据―――>分类汇总)

注意:先排序 2. 删除分类汇总

(287)

(数据――>分类汇总

全部删除)

4.数据透视表

(数据――――>数据透视表)

(P214 215 217 219,222 248等选择举例)(P258,262,270,284)

第四篇:2018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看书第一遍:仔细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字;结果:知道大纲就行。第二遍:详细,理解,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解决所有课后题。

第三遍:理解所有内容,熟悉课本→做历年真题前4套→结合真题看课本→做剩下几套真题→看书、真题→过关。自2018年3月的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采用16年版新版笔试教材,部分内容有改动;上机考试采用在xp操作系统下VisualC++环境的C语言编程,您可以认为无变化;另,考试大纲没有变化,虽然称16年新大纲,但继续采用的13年版(您也可以认为是08年版)考试大纲。笔试教材部分变动主要如下:

1、删除第七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但大纲上明确表示有这一章,不敢保证不考,所以您应该有保留旧版本教材的必要);

2、拆分第五章因特网基础为第五章第六章;

3、原来第六章网络安全顺延到第七章,部分内容有更新;

4、改动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为网络应用技术(组播技术、P2P网络、即时通信系统、IPTV、VoIP、网络搜索技术);

5、其他章节部分有改动,比例约为20%;不影响以前的知识点。

6、笔试教材习题改动较大(新版习题也将是09年3月考试的重要题目);

7、虽然新教材部分变动,如您能保证自02年笔试历年真题都会做且理解,保证您2018年9月及格,但更好成绩需要您努力。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teniu.cc等形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在向邮件服务器传送邮件时及邮件服务器间互相传输时采用SMTP协议,从邮件服务器读取时候可以使用POP3协议或IMAP协议。报文格式须符合RFC822或MIME协议。

7、WWW服务采用C/S模式,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第一个浏览器是Mosaic。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连接、请求、应答、关闭。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路径及文件名。WWW服务器所存储的页面是一种结构化的文档,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书写而成。HTML主要特点是可以包含指向其他文档的链接项,即其他页面的URL;可以将声音,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一般这些信息不集合在网页上,而在服务器或其他位置。WWW浏览器由客户、解释、控制单元组成;控制单元是浏览器中心,接收键盘或鼠标输入后,协调管理客户单元和解释单元。

8、WWW的安全性:浏览器的安全性、Web服务器的安全性(IP地址限制、用户验证、Web权限、NTFS权限)

第七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分析:

这部分是次重点,一般6道选择题和2~3道填空题,约10-12分。注意问题:

1、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及其各管理的作用。

2、信息安全等级,美国国防部安全准则中的A1级是最高安全级。

3、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及相应的四个基本威胁,以及常见的可实现的威胁: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的相关知识。

4、安全攻击是安全威胁的具体表现,中断、截取、修改和捏造。

5、加密技术相关知识的介绍。

6、认证技术中的数字签名的原理,及它与消息认证的区别。

7、防火墙只能防止外部网队内部网的侵犯。

1、网络管理包括五个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配置管理的负责网络的建立、业务的展开及配置数据的维护,功能:清单管理、资源开通、业务开通;故障管理一般步骤:发现故障、判断故障、隔离故障、修复故障、记录故障;目前是:检测、隔离、纠正故障;计费管理的目标是跟踪个人和团体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其收取合理的费用。性能管理的目标是维护网络服务质量和网络运营效率。性能管理包括性能检测、性能分析、性能管理控制功能。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策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并防止网络遭到恶意或是无意的攻击。

2、网络管理的目标与网络管理员的职责:目标:a、减少停机时间,缩短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b、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效率;c、减少或消除网络瓶颈;d、使网络更容易使用;e、使网络安全可靠。职责:规划、建设、维护、扩展、优化和故障检修。不包括编写应用程序,那是程序员的职责。

3、管理者/代理模型:管理者实质上是运行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组应用程序,管理者从各代理处收集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有价值的管理信息,达到管理的目的。代理位于被管理的设备内部,它把来自管理者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本设备特有的指令,完成管理者的指示,或返回它所在设备的信息。管理者和代理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分为两种:从管理者到代理的管理操作;从代理到管理者的事件通知。

4、网络管理协议(1)概念:是网络管理者和代理之间进行信息的规范。(2)网络管理协议是高层网络应用协议,它建立在具体物理网络及其基础通信协议基础上,为网络管理平台服务。网络管理协议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协议CMIS/CMIP(电信管理网常用)管理节点一般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工作站级计算机,拥有很强的处理能力。代理节点可以是网络上任何类型的节点。SNM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传输层和网络层的服务向其对等层传输信息;SNMP采用轮循监控方式。CMIP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功能强大,不仅可用于传输管理数据,还可以执行一定的任务。

5、信息安全包括3个方面: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安全服务,实现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目标;

6、信息安全性等级:(1)美国国防部橘皮书准则(_STD):(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例如DOS、Windows3.X、Windows95(不在工作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C1级提供自主式安全保护,它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离,满足自主需求。C2级为处理敏感信息所需要的最低安全级别,进一步限制用户执

行一些命令或访问某些文件的权限,而且还加入了身份验证级别,例如UNIX系统、XENIX、NovellNetWare3.0或更高版本、WindowsNT;B1级是第一种需要大量访问控制支持的级别,安全级别存在保密,绝密级别。B2级要求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分配安全级别。B3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到网络系统,而且这一级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B3级系统的关键安全部件必须理解所有客体到主体的访问。A1级最高安全级别,表明系统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2)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等级: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专控保护级。

8、网络安全(1)目的: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信息的传输安全;基本要素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2)安全威胁是某个人、物、事或概念对某个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3)安全威胁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基本威胁:信息泄露或丢失-机密性、破坏数据完整性-完整性、拒绝服务-可用性、非授权访问-合法性;渗入威胁: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植入威胁:特洛伊木马、陷门;潜在威胁:窃听、通信量分析、人员疏忽、媒体清理。(4)安全攻击:截取是未授权的实体得到

了资源的访问权,是对机密性的攻击;修改是未授权的实体不仅得到了访问权,而且还篡改了资源,是对完整性的攻击;中断是系统资源遭到破坏或变得不能使用,是对可用性的攻击;捏造是未授权的实体向系统中插入伪造的对象,是对合法性的攻击。(5)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被动攻击的特点是监听或监测。其目的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被动攻击有:泄露信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等。主动攻击涉及修改数据流或创建错误的数据流,它包括伪装,重放,修改信息、拒绝服务、分布式拒绝服务等。从网络高层协议角度看,攻击方法可以概括为:服务攻击与非服务攻击。服务攻击是针对某种特定网络服务(如E-mail(邮件炸弹)、telnet、FTP、HTTP等)的攻击。非服务攻击不针对某项具体应用服务,而是基于网络层等低层协议进行的。非服务攻击利用协议或操作系统实现协议时的漏洞来达到攻击的目的,是一种更有效的攻击手段,如源路由攻击和地址欺骗、NetXBay等。(9)安全策略的组成: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10)安全管理原则:多人负责原则、任期有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

9、加密技术(1)几个相关概念:需要隐藏的消息叫做明文。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藏形式被称为密文,这种变换叫做加密,加密的逆过程称为解密;对明文进行加密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采用的密钥成为加密密钥,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叫做解密密钥;密码编码学是加密所用,密码分析学(分析、穷举一般要尝试所有可能的一半)是解密所用,都是密码学范畴。(4)密码系统分类:按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的操作类型分为:代换或置换密码和易位密码。按密钥的使用个数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5)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和不可逆加密。对称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又称单密钥加密、常规密码加密、或保密密钥加密,如DES算法。不对称加密算法其特点是有两个密钥,只有两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不对称加密的另一用法称为“数字签名”,常用的是RSA算法和数字签名算法DSA。不可逆加密算法即单向散列算法,特征是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被解密,只有同样输入的输入数据经过同样的不可逆算法才能得到同样的加密数据。(6)加密方案是安全的两种情形:一是破译密文的成本超过了加密信息本身的价值;二是破译秘闻所要的时间超过了信息的有效期。(7)对称加密体制的模型的组成部分:明文、加密算法、密钥、密文、解密算法。对称加密又称为常规加密、单密钥加密、保密密钥加密,有两个安全要求:①需要强大的加密算法;②发送方和接受方必须用安全的方式来获得保密密钥的副本,必须保证密钥的安全。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而不是算法的保密性。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本身被称为数据加密算法DEA,密钥长度56位(106次/秒,10h可破),分组长度64位;其他常见对称加密算法:三重DES:密钥长度128位;AES:密钥128/192/256位,分组长度128位;Blowfish算法:可变密钥长度分组算法;RC-5:参数可变的分组算法;(8)公钥加密又叫做非对称加密,是建立在数学函数基础上的一种加密方法,而不是建立在位方式的操作上的。公钥加密算法的适用公钥密码体制有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常规加密使用的密钥叫做保密密钥。公钥加密使用的密钥对叫做公钥或私钥,私钥总是保密的。RSA算法基于大因数分解;第一个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算法,但安全性未能在理论上证明;其他公钥加密算法:ElGamal算法(基于离散对数)、背包加密算法;公钥加密涉及高次幂运算,加密速度一般较慢,占空间大。(9)密钥分发技术:通常KDC技术用于保密密钥分发,CA用于公钥和保密密钥的分发。

10、认证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是验证一个最终用户或设备的声明身份的过程。认证主要目的: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这称为信源识别;验证信息的完整性,认证使用的技术主要有: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1)消息认证是意定的接收者能够检验收到的消息是否真实的方法,又称完整性校验。消息认证的内容包括为:①证实消息的信源和信宿;②消息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③消息的序号和时间性是否正确。消息认证模式:单向认证、双向认证;认证函数:信息加密函数、信息认证码、散列函数(MD5,SHA-1等)(2)数字签名应该满足:收方能确认发方签名但不能伪造;发方发出后就不能否认发过;收方收到后不能否认,即收报认证;第三者可以确认收发双方的消息传送但不能伪造。数字签名没有提供消息内容的机密性,最常用的数字签名算法有RSA算法和数字签名标准算法DSS。(3)身份认证大致分为3类:①口令认证;②持证认证;③生物识别。账户名/口令认证方法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比如一次性口令方案,常见的有S/Key和令牌口令认证方案。持证是个人所有物,比如磁卡等;生物识别指指纹、虹膜、脸像、掌纹、声音、签名、笔迹、手纹步态等生物特征。常用的身份认证协议:一次一密机制;X.509认证协议;Kerberos协议。

11、安全技术应用:(1)电子邮件的安全:PGP、S/MIME;(2)网络层安全:IPSec,包括身份认证头AH协议和ESP协议;(3)Web安全:网络级(IP安全,IPSec)、传输级(SSL安全套接层,运输层安全)、应用级(SET)

12、两大最广泛的安全威胁:入侵者和病毒。

13、防火墙: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防止外部网对内部网的侵犯,常在内外网间设置防火墙。(1)分类:数据包过滤,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堡垒主机。(2)防火墙的设计目标是:进出内部

网的通信量必须通过防火墙,只有那些在内部网安全策略中定义了的合法的通信量才能进出防火墙,防火墙自身应该能够防止渗透。(3)防火墙的优缺点:优点:保护脆弱的服务、控制对系统的访问、集中的安全管理、增强的保密性、记录和统计网络使用数据以及非法使用数据、策略执行。缺点:无法阻止绕过防火墙的攻击;无法阻止来自内部的威胁;无法防止病毒感染程序或文件的传输。(4)防火墙通常有两种设计策略:允许所有服务除非被明确禁止;禁止所有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5)防火墙实现站点安全策略的技术:服务控制、方向控制、用户控制、行为控制

14、病毒:共性:破坏、可自我复制;常见病毒分类:宏病毒、电子邮件病毒、特洛伊木马、计算机蠕虫。病毒防治:检测、标识、清除。

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

分析:这部分主要讨论网络技术的展望。一般会有3道选择和1-2道填空约5-7分。

注意基本概念:

1、IP组播技术: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方发送单一数据包到多个接收方的网络传输方式,不论组成员多少,数据源只发一次,采用组播地址寻址,只向需要的主机和网络发包。(1)特点:使用组地址,组播网中拥有惟一的组播地址;动态组成员;低层硬件支持;(2)技术基础:D类IP,前四位为1110,后面28位为组播地址;(2)相关协议:IP组播组管理协议(IGMP)、IP组播路由协议(域内(密集模式、稀疏模式)或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2、P2P网络:(PeertoPeer)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资源和服务、采用非集中式,各结点地位平等,兼作服务器和客户机;(1)分类:集中式拓扑结构的P2P网络,以Napster为代表,有中心服务器,只保留索引信息,包括服务器的各实体对等;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结构的P2P网络:以Gnutella等为代表,无中心服务器,都是对等点,扩展性差;分布式结构化拓扑结构的P2P网络:以Pastry等为代表,基于分布式散列表(DHT)的分布式发现和路由算法;混合式结构的P2P网络:以Skype、Kazaa、eDonkey、BitTorent、PPlive为代表;(2)应用:分布式科学计算;文件共享;协同工作;分布式搜索引擎;流媒体直播(PPlive、PPStream等)。

3、即时通信(IM)系统:实时信息交互和用户状态追踪(1)附加功能:音视频聊天、应用共享、文件传输、文件共享、游戏邀请、远程助理、白板等;(2)基础通信模式:P2P通信模式、中转通信模式等;(3)代表性软件:腾讯QQ、网易泡泡、新浪UC、MSNNMessenger、YahooMessnger等;(4)通信协议:SIP(由用户代理、代理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注册服务器组成,请求消息包含请求行,响应消息包含状态行)、SIMPLE(对SIP协议的扩展)、XMPP(C/S通信模式、分布式网络、简单的客户端、XMl的数据格式);

4、IPTV系统:互联网协议电视或网络电视,交互性和实时性;(1)基本业务:视频点播VOD、直播电视(组播方式)、时移电视(点播方式);(2)基本技术形态:视频数字化、传输IP化、播放流媒体化;(3)系统组成:节目采集、存储与服务、节目传送、用户终端设备、相关软件;(4)关键技术:媒体内容分发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据加密、版权保护、数字水印)、IPTV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5、VoIP:即IP电话,利用IP网络实现语音通信,基于IP网络的语音传输技术;(1)实现方法:PC-to-PC、PC-to-Phone、Phone-to-Phone等;(2)系统组成:终端设备、网关、多点控制单元、网守;(3)代表软件:Kazaa公司的Skype,其融合了VoIP和P2P技术。

6、网络搜索技术:(1)搜索引擎组成部分: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用户接口;(2)Google:成立于98年;主要技术:①网页采集技术-分布式爬行系统;②页面等级技术;③超文本匹配分析技术(3)百度:成立于99年,主要技术:①智能化可扩展搜索技术;②超级链接分析技术;③智能化中文语言处理技术;④分布式结构优先化算法技术等

通过分析历年考试题,三级网络笔试课本有个知识点属于笔试必考……(1)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2)主机板的分类(3)城域网的特点

(4)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5)数据传输率和误码率(6)OSI与TCP/IP的对比(7)OSI七层结构技术细节(8)局域网的特点(9)802.3、4、5(10)虚拟局域网(11)局域网交换机

(12)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13)NetWare三级容错技术(14)因特网的四大组成

(15)IP地址判定A,B,C类(16)IP地址掩码技术(17)路由选择(18)TCP协议特点(19)域名

(20)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POP3,IMAP,MIME(21)网络管理协议SNMP(22)安全等级A--D(22)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24)服务攻击和非服务攻击

(25)给你一种具体加密技术,问是对称还是非对称、(26)数字签名

(27)Web服务器的安全

(28)防火墙的技术三个缺点四个技术(29)域名解析(P121)

(30)TCP和UDP的端口号(31)顶级域名分配(表)(32)书上的课后习题每年都要考原题,占20分左右

(33)历年真题重复率在50%左右三级网络教材书中的一些计算题总结

1、B、KB、MB、GB、TB之间的换算: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

2、目的子网地址=子网屏蔽码“中的1对应的”目的IP地址(几乎每次都考)

3、数据传输速率:S=1/T(bps)(T为发送1比特所需时间)

4、唇同步要求偏移在+-80ms传输延迟的典型植:540msATM信元长度:53B(5B信头;48B信息)

5、关于数据传输所需时间的计算:

如果网络的传输速率为28.8kbps,要传输2M字节的数据大约需要的时间为:时间=传输数据位数/数据传输速率 计算可得:时间=(2*1024*1024*8)/(28.8*1024)=568.9秒=约9.48分钟。

第五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1.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2.模式/内模式映象为数据库提供了(物理)数据独立性。3.在层次、网状模型中,数据之间联系用(指针)实现。4.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5.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6.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7.由于数据冗余,当进行更新时,稍不谨慎,易引起(数据不一致性)。

8.层次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关系模型是用结构表示实体集,用(公共属性)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9.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操纵),(保护),(存储),(维护)和(数据字典)。

10.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纵语言(DML)的语句分成(检索)和(更新)。11.DBMS是由(查询处理器)和(存储处理器)两大部分组成。1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运行效率和(用户的生成率)。

13.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时,把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转换成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

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及它的翻译程序,DDL定义数据库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并通过翻译程序分别翻译成相应的目标模式,存放在(数据字典)。15.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数据库存储的改变会引起内模式的改变。为使数据库的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不必修改应用程序,这是通过改变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来实现。这样,使数据库具有(物理独立性)。

16.在数据库技术中使用数据模型的概念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两类,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

17.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中,描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物理结构或存储方式的是(内模式)。

18.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是(冗余)数据。19.网状、层次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表示和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方法:网状、层次数据模型是通过指针链,而关系模型是使用(外键)。

20.外模式是(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模式是所有(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的(总和),外模式是模式的(一部分)。

21.对数据的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22.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文件系统)之上的。2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为了实现这三级模式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两个映像,它们是(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24.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可以供用户以(交互式)使用和以(批处理式)使用。

2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库操纵语言(DML)及它的翻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插入、删除、更新和(检索)。26.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三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性)。27.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四个方面。

28.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主要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29.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语义解释)。30.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的计算机之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31.通常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

32.数据库是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外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33.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ER方法)。34.数据库系统核心是(数据管理)系统。35.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以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是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的是(模式)。

36.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演算语言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的DML语言。3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从关系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为(选择)。38.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可以记录为单位,也可以(数据项)为单位。39.实体完整性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40.在数据库技术中,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称为安全运算。41.关系代数中,θ联接是由(笛卡儿积)操作和(选择)操作组合而成的。42.扩充的关系代数操作是(外联接)和(外部并)。

43.关系演算语言包括(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44.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的操作称为(投影),对关系进行水平分割的操作称为(选择)。45.关系代数包括(并)、(交)、(差)、(笛卡儿积)集合操作,还包括扩充的关系操作:(投影)、(选择)、(联接)、(除法)。46.一个表格是由(表名)、(表头)和(表体)三个部分组成。47.查询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性能),在查询优化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选择运算应尽可能地(先做)。

48.数据是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49.关系代数六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三种语言之间的的关系是(相互等价)。50.在关系代数中对一个关系做操作以后新关系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原来关系的元素。51.数据的存取按一次一个(元组)进行操作。

52.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的单记录处理方式之间的协调用(游标)机制实现。53.(共享变量)是SQL与宿主语言的接口。54.在SQL语言中,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子模式称为(视图)。

55.SQL的功能包括定义、查询、(更新)和(控制)。

56.在SQL语言中,建立基本表之前必须先建立(数据库)。

57.在SQL查询时,如果需要去掉查询结果中的重复组,应使用(DISTINCT)保留字。58.当用户建立视图时,在数据字典中存储的是视图的(定义),而不是(数据)。

59.在嵌入式SQL中,为解决宿主语言与SQL的不同数据结构,采用(游标)机制来进行转换。

60.SQL数据库中的表,可以是(基本表),也可以是(视图)。61.SQL提供的时间型数据类型分别为TIME和(DATE)。

62.在SQL的SELECT语句中,不仅可以出现列名,而且可以出现(表达式)。63.在嵌入式SQL的宿主语言中使用SQL语句时,必须加上前缀标识(EXEC SQL),结束标识(END EXEC)。64.共享变量由(宿主语言)的程序定义,并用SQL的(DECLARE)语句说明。

65.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中,客户机可以使用(SQL)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66.关系数据库的语言分三类,它们是(数据描述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而SQL是(集DDL、DML、DCL为一体)的标准关系数据库语言。67.SQL语言中引用了游标,使用游标是为了把集合操作转换为(单记录)处理。68.SQL的DML语句包括(SELECT、INSERT、DELETE和UPDATE)。69.缓冲区是由控制信息和若干(定义页)组成的。

70.SQL语言引入了游标的概念,这是为了实现(查找)操作功能而引入的。71.SQL语言中表示判断条件的语句由(WHERE)引导。72.索引的描述存放在(数据字典)的对象中。

73.在基本表S中删除年龄(AGE)列,并且把引用该列的所有视图和约束也一起删除可用语句(ALTER)TABLES S,(DROP)AGE CASCADE。74.求学生的总人数和平均年龄在SQL中采用 75.SELECT COUNT(*),(AVG)(AGE)76.FROM STUDENT 77.在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如下: 78.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79.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名和成绩。若使用连接查询的SQL语句是 80.SELECT SNAME,GRADE 81.FROM S,SC,C 82.WHERE CNAME=数据库技术AND S.S#=SC.S# AND(SC.C#=C.C#)

83.在函数信赖中,平凡的函数信赖根据Armstrong推理规则中的(自反)律就可推出。84.设关系模式R(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 = {B→A,B→C},则分解ρ = {AB,AC}丢失的FD是(B→C)。

85.如果X→Y和X→Z成立,那么X→YZ也成立,这个推理规则称为(合并律)。86.如果X→Y且有Y包含于X,那么X→Y称为(平凡的函数依赖)。

87.关系模式设计的表达性原则是用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来衡量。88.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函数依赖)、(范式)、(模式设计方法)。89.在模式R(ABC)关系中,如果规定,每一个B值只能有一个A值对应,那么在R中至少有FD(B→A)。

90.泛关系模式可能存在数据冗余、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等问题。

91.在关系模式R(U,F)中,X,Y均为U中的属性,X→Y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Y属于X关于F的闭包)。

92.对于函数依赖X→Y,如果Y是X的子集,此函数依赖为(平凡)函数依赖。93.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94.关系模式R(U,F)中,如果X→→Y,U=XY,称X→→Y为(平凡)多值依赖。95.5.在关系模式设计时,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称为(函数依赖)。

96.关系模式R(A,B,C,D)中,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D},那么F在模式ACD上的投影πACD(F)为(A→D)。

97.分解成BCNF模式集的算法,不一定保证(保持函数依赖)。98.在关系数据库中,规范化关系是指(属性值不可分解)。

99.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是通过关系模式的(分解)来实现的,但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必须保证操作前后的关系模式(等价)。

100.一个关系模式不属于第二范式可能会产生(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修改异常)等几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投影分解)。101.在关系S(S#,SN,D#)和D(D#,CN,NM)中S的主关键字是S#,D的主关键字是D#,则D#在S中称为(外关键字)。

102.在一个关系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分割的,那么R一定属于(1NF)。103.如果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码,则称为(第二)范式。

104.范式按包含关系排列为:1NF,(2NF),(3NF),(BCNF),4NF。105.当局部ER图合并全局ER图时,可能出现(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106.DBD主要包括(结构特性的设计)和(行为特性的设计)两方面的内容。107.规划阶段应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系统规划纲要)两种文档。

108.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任务是由(设计人员和用户共同)收集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以(用户和设计人员都能接受的文档)形式确定下来。109.在需求分析中,(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过程等描述。

110.需求分析的输入是(总体需求信息和处理需求),输出是(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书)。111.需求分析大致分为三步完成:(收集需求信息)、(整理并形成需求说明书)和(评审)。112.在DB概念设计中使用ER方法,一般分(为每一应用设计局部ER模式)、(设计全局ER模式)和(全局ER模式的优化)三步进行。113.在ER图中,矩形框表示(实体类型),菱形框表示(联系类型)。114.在DBD过程中,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概念)数据模型。115.在数据抽象中,若干个(类)对象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类)对象,前者充当后者的成分,称为(聚集),它表示is-part-of联系;忽略若干个(类)对象的差别,按其共性形成一个(类)对象,称为(概括),它表示is-a联系。116.DBD的逻辑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逻辑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程序的概要设计)。117.DBD的物理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物理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程序的详细设计)。118.DB物理设计的优劣用(操作开销)衡量。

119.为哪些表,在哪些列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应是DBD的(概念设计)阶段考虑的问题。

120.对DBS的维护工作是由(DBA)承担的。

121.在数据库设计中,对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重新组织);其中改变概念或逻辑结构又称为(重新构造);改变物理结构称为(重新格式化)。

122.在数据库设计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加工过程等的描述,通常称为(数据字典)。

123.系统规划的阶段性成果是(系统的总体规划报告);需求分析的阶段成果是(系统需求说明书);物理设计的结果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124.从软件的规划,研制,实现,投入运行和维护,直到它被新的所取代,这一过程成为(软件生存)周期。

125.DB并发操作通常会带来三类问题,它们是丢失更新、(不一致分析)和读脏数据。126.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性质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127.判断一个并发调度是否正确,可以用(并发事务的可串行化)概念来解决。128.数据库恢复时,系统对已提交的事务要进行(重做REDO)处理。

129.设有学生表S(学号,姓名,班级)和学生选课表SC(学号,课程号,成绩),为维护数据一致性,表S与SC之间应满足(外键)完整性约束。

130.SQL中的安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视图,另一个是(授权子系统)。131.SQL语言中,允许更新的视图在定义时应该加上(GRANT INSERT)短语。132.数据库保护包括(数据库的恢复)、(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安全性控制)四个方面。

133.(COMMIT)是事务提交语句,(ROLLBACK)是事务回退语句。

134.事务的原子性是由DBMS的(事务管理子系统)实现的,持久性是由DBMS的(恢复管理子系统)实现的。

135.通常采用的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方法是转储加(日志)。136.系统故障后,由DBA(重启DBMS),再由(DBMS)执行恢复;介质故障后,由DBA(装入最近的DB副本),再由(DBMS)执行恢复。137.PXC协议是在PX协议上再加一规定:(X封锁必须保留到事务终点(COMMIT或ROLLACK))。

138.PX协议可以解决(因多事务同时更新同一数据对象)而引起的更新丢失问题,PXC协议可以解决(由恢复)而引起的更新丢失问题。

139.系统在运行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存储在外存的数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这种情况叫做(系统)故障。

140.S封锁增加了并发度,但也增加了(死锁的可能)。141.SQL中,全局约束有两种:(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断言)。

142.SQL中,如果要使在基本关系中删除一个元组时,依赖关系中相应元组一并被删除,那么外键约束子句中的方式说明应是(ON DELETE CASCADE)。143.在RDB中,可以根据需要授予用户(读)、(插入)、(修改)和(删除)四种访问DB的权限,以及索引、资源、改变和撤消四种(修改数据库模式)的权限。

144.SQL中,如果允许用户把已获得的权限再转授给其他用户,那么在GRANT语句中应加短语(WITH GRANT OPTION)。

145.单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最明显的也是最重要的差别是(多用户DBS存在并发操作)。

146.所谓(事务)是指一系列动作的组合,这些动作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这些动作或者相继被执行,或者什么也不做。

147.SQL语言用于事务处理的语句主要有:(COMMIT)语句和(ROLLBACK)语句。148.允许用户插入新的数据,但不能修改数据的权限为(插入权限)。

149.分布式数据库中定义数据分片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完备性条件、重构条件和(不相交条件)。

150.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透明性层次越高,应用程序的编写越(简单)。15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两个特征:数据分布性和(逻辑整体性)。152.在分布式数据模式结构中,全局外模式描述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153.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154.(物理分布性)特点是分布式数据库与集中式数据库的最大区别。155.(逻辑整体性)特点是分布式数据库与分散式数据库的最大区别。156.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存储分为(数据分配)和(数据分片)两个方面。157.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分片有三种方式:(水平分片)、(垂直分片)和混合型分片。158.在定义数据分片时,不允许全局关系的某个数据不属于任何一个片段,这个性质称为数据分片的(完备性)条件。159.在定义数据分片时,所采用的划分方法必须确保能够由各个片段重建全局关系,这个性质称为数据分片的(重构)条件。

160.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客户机实现前端处理和用户界面,服务器完成(事务处理)和(数据访问控制)。16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分布在各个场地,系统最主要的性能目标是尽量减少网络中传递信息的次数和(传送的数据量)。

16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逐渐向客户/服务器模式发展。但是,单服务器的结构本质上还是(集中式)系统。只有当系统中有多个DB服务器、并可协调工作为众多客户机服务时,才称得上是(分布式)系统。

163.DDBS的四个功能子系统是调度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可靠性)子系统和完整性子系统。

164.根据数据模型和DBMS来考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为(同构同质)型、(同构异质)型和异构型三种类型。

165.按基于联接的查询优化策略,传输的是(整个)关系,可从两方面减少数据传输量:对于分处于不同场地的两个关系间的联接,尽量考虑传输(尺寸较小的那个)关系;当联接多个关系时,考虑(数据传输量最小的联接顺序)。

166.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兼顾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散处理两个方面,且数据库虽然分布在网络上的各个结点中,但仍然是统一管理。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良好的性能,既可独立完成局部应用,也可协作完成(全局)应用。

167.在有泛化/细化联系的对象类型之间,较低层的对象类型称为(子类型)。168.ORDB系统是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中引入(面向对象)技术。169.面向对象模型中类的概念相当于ER模型中(实体集)的概念。170.对象由变量、消息和(方法)三部分组成。

171.传统的关系模型中,基本的数据结构层次是(关系-元组-属性)。172.嵌套关系突破了(1NF)定义的限制。

173.嵌套关系和复合对象的一个明显弱点是它们无法表达(递归的结构)。174.对象联系图中,椭圆表示(对象类型),小圆圈表示(属性是基本数据类型),单箭头表示(函数值是单值),双箭头表示(函数值是多值),双线箭头表示(泛化/细化联系),双向箭头表示(两个函数是互逆的)。

175.对象联系图完整地表达了(数据之间的联系)。

176.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递归数据结构的关键是采用(对象标识)技术。177.对象关系数据库,同类元素的无序集合有两种类型:(多集)和(集合)。178.在数据类型嵌套时,采用引用类型时,要加关键字(ref)。179.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类似对象的集合称为(类),对象的方法分成(只读)型和(更新)型两种。

180.继承性是数据间的(泛化/细化)联系。

181.要把OOPL变成持久化语言,就要提供一种方法,把对象区分为(持久的)还是(暂留的),程序运行结束后,前者将被保存,后者将会消失。182.对象的持久性、对象标识和指针、(持久对象的存储和访问)是持久化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填空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上由哪五大部分组成?

答: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运算器都可对数据进行哪两种运算?答: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CAD、CAM、CAT、CAI都代表什么? 答: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送)的全过程。

5、程序性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

6、能举出哪些是高级语言、哪些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basic.cobol.c.foxbase等

7、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三种操作系统。

8、解释型程序和编译型程序有什么不同?哪种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9、DBMS是什么的? 答:DBMS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份组成。

11、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部分。

12、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随机性)。

13、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14、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

15、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手工操作阶段)、(早期批处理阶段)、(执行系统阶段)、(多道程序系统阶段)、(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

16、Spooling系统是(批处理)系统。

17、批处理系统有两大特点(多道)、(成批)。

18、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大作业的吞吐量以作业流量的自动化。

19、分时系统的特点(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20、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 答:用户响应的及时性。

21、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类?并能举出这两类的例子。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什么系统?

答:实时系统分为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都是实时控制系统 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22、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及时性,另外的一个特点是高可靠性。

23、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24、操作系统的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2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什么? 答:

1、科学计算

2、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

5、计算机人工智能

26、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

1、字长

2、运算速度

3、主存容量

4、综合性能

27、CPU的状态 答: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在执行不同程序时,根据运行程序对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而 将CPU置为不同的状态。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划分为管态和目态

28、PCB是什么? 答:是进程控制块。

29、用户组织的逻辑文件有哪两种形式? 答: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30、WAN、LAN、MAN都代表什么? 答:WAN代表着广域网、LAN代表着局域网、MAN代表着城域网。

31、TCP/I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答:

1、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环形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见有惟一的IP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32、Internet 提供的主要服务? 答:

1、www服务

2、电子邮件服务

33、Internet的基本接接入方式? 答:

1、通过ISP接入

2、通过局域网接入

3、通过电话线接入

34、信息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信息的保密性

2、信息的完整性

3、信息的可用性

4、信息的可控性

35、计算机直接执行的程序是(可执行文件),在机器内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它编写的程序是(源程序)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一般使用高级程序设计的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称为(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即目标程序)

36、解释程序是边逐条解释边逐条执行,不保留机器码的(目标程序)。编译方式是使用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编译成机器代码的(目标程序)并形成(文件)保留。

37、一般,将中断源分为两大类(强迫性中断)、(自愿性中断)。

38、强迫性中断包括(输入/输出中断)(硬件故障中断)(时钟中断)(控制台中断)(程序性中断)。

39、什么是自愿性中断? 答:这类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程序有应是由于程序员在编造程序时,因要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思用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从而导致中断的,所以又称为访管中断。这类中断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且发生位置确定。

40、中断优秀级是鞅硬件规定的,因为不可改变,但通过(中断屏蔽)可以读者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

41、中断处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答:

1、保存被中断程序的现场,其目的是为了在中断处理完之后,可以返回的被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

2、分析中断源,确定中断原因。

3、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

4、恢复被中断程序现场(己中断返回),继续执行被中断程序。

42、硬件时钟分为哪两类? 答:

1、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

43、什么是进程? 答: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一个独立的单位,进程是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的,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记录其执行情况,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随着进程的进展,它们在状态之间相互变化。

44、并发进程使用的的共同使用的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

45、分逻辑地址空间到物理地址空间的转换被称为(地址映射)。

46、主要的存储管理方案有哪几种? 答:分区管理、段式管理、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47、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答: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可激发性。

48、加密和解密方法的操作都是在一种密钥控制下完厂的。他们分别称为(加密密钥)(解密密钥)。

49、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

1、软件需求增长得不到满足

2、软件生产高成本,价格昂贵。

3、软件生产进度违法控制。

4、软件需求定义不准确,易偏离用户需求。

5、软件质量不易保证。

6、软件可维护性差。50、20世纪70年代,B.W.Boehm提出了软件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

5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争取划人为八个阶段 答:

1、问题定义

2、可行性研究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

5、详细设计

6、程序编制

7、测试和运行

8、维护

52、瀑布模型的计划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发期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其中程序设计包括(编码)和(测试)运行期包括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53、软件的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

54、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

55、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工具)和(环境支持),其主体内容是(软件开发方法学)。

56、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

57、结构化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计划)、(开发)、(运行)三个时期。

58、计划期的主要是任务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59、开发期的主要任务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60、运行期的主要任务是软件的(运行)和(维护)。

61、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答:

1、阶段性

2、推迟实施

3、文档管理。62、(问题定义)阶段的任务是要确实软件系统所要解决的任务。

63、可行性研究着重对以下具体方案考虑 答:

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3、操作可行性

64、软件计划鞅两项任务组成(分析)和(估算)。65、软件开发工作中的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对每一种资源都应指明三点(资源的描述)、(使用资源的起始时间)、(使用资源的终止时间)。66、开发软件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分析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编码和测试人员)。67、软件资源包括(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

68、需要分析的这个亟待的基本任务是,用户和分析人员双方共同来理解系统的需要,并将共同理解形成一份文件,即(软件需要说明书)。69、用户需求通常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开发费用开发周期,可使用的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70、分析亟待是(用户)和(软件人员)双方讨论协商的阶段。71、数据流图包括哪四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答:

1、圆框:变换/加工

2、方框:外部实体

3、箭头:数据流

4、直线:数据存储 72、(数据字典)是对数据定义的信息的集合。73、数据字典中有四种类型的条目:(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项)和(加工)。

74、数据字典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答:

1、人过过程

2、自动化过程

3、人机混合过程 75、数据字典具有的特点? 答:

1、通过名字能方便地查阅数据的定义

2、没有冗余

3、尽量不重复其他部分已说明的信息

4、能单独处理描述每个名字的信息

5、书写方法简单方便而且严格,容易更新和修改。

76、需要分析的方法通常分为四步? 答:

1、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

2、将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为当前逻辑模型

3、分析新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

4、确定新系统的人——机界面和一些补充考虑的细节问题。

77、需要分析的步骤? 答:

1、理解

2、分析

3、决策

4、实现

5、复审

78、复审的标准和内容? 答:

1、软件需要规格说明中的目标是否与系统规格说明中的目标一致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对重要的系统元素接口,所有的数据流和数据文件的定义是否明确,是否有不一致或遗漏

3、每个功能是否已清楚地描述,设计的主要约束是否实现,对未来的可能的软件需要是否有所考虑。

4、是否与用户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5、文档是否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6、软件计划中的估算是否受到影响。79、(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之一。80、软件需求说明书包括的内容和书写参考格式? 答:

1、概述

2、数据描述

3、功能描述

4、性能描述

5、参考文献目录

6、附录

81、软件需求说明书的主要作用? 答:

1、作为用户和软件人员之间的共同文件,为双方相互了解提供基础。

2、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3、作为验收的依据,己作为选取测试用例和进行形式验证的依据。

82、结构化设计是以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其中包括(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为基础。83、软件结构的度量的术语 答:深度:从根模块到最低层模块的层数。宽度:控制的总分布。扇入数:有多少模块直接控制一个给定的模块 扇出数:由一个模块直接控制其他模块数。上级模块:控制其他模块的模块 从属模块:被另一模块控制的模块。84、(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永久等程序元素的集合。85、(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86、模块独立性是由(内聚性)和(耦合性)两个指标来度量的。87、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

88、耦合可以分为哪几种? 他们之间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列? 答:

1、内容耦合

2、公共耦合

3、外部耦合

4、控制耦合

5、标记耦合

6、数据耦合

7、非直接耦合 89、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衡量模块的联系)

90、内聚有哪一几种,它们之间的内聚度由弱到强的排列是什么? 答:

1、偶然内聚

2、逻辑内聚

3、时间内聚

4、过程内聚

5、通信内聚

6、顺序内聚

7、功能内聚 91、什么是纳入时间? 答:纳入时间是指一个模块被归并到软件的源语言描述之中的时间。92、模块的激活机制通常有哪两种? 答:

1、通过引用来调用模块的

2、通过中断来调用模块的。

93、在软件结构中,模块可以分成以下的几类? 答:

1、顺序模块

2、增量模块

3、并行模块

94、软件系统的扇入和扇出有什么规定? 答:设计好的软件结构通常顶层的扇出比较大,中间扇出比较少,底层模块有大扇入。

95、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96、在总体设计中要用到的几种图? 答:

1、层次图和HIPO图

2、结构图 97、一般的把信息流分为(事务流)和(交换流)。

98、什么是事务流? 答:当信息活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从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归为特殊的一类,称为事务流。99、PAD图又称为(问题分析图)

100、PAD图是(二维树形结构)的图形。

101、PAD图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使用。102、PDL又称为(伪码)。103、(软件设计规格说明)是软件设计的最终成果。

104、软件设计规格说明用于两个方面(作为编码人员书写源程序的依据)、(作为测试阶段及维护阶段的一个指南)。

105、软件设计规格说明的编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答:

1、在总体设计阶段育集中于软件结构的描述

2、详细计算机阶段应集中描述每个软件元素的细节。106、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作用范围

2、参考文档

3、设计说明

4、模块、5、文件结构和全局数据

6、需要与模块的相互对照表

7、测试的准备

8、装配

9、专门的注释

10、附录

107、设计的复审包括(正规复审)、(非正规复审)。108、参与复审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用户)。

109、复审的标准是什么? 答:

1、可追溯性

2、风险

3、实用性

4、可维护性

5、接口

6、技术清晰度

7、选择方案

8、限制

9、其它问题

110、结构化语言的有哪三种控制结构 答:

1、顺序

2、循环

3、选择

111、结构化语言的缺点是(目标程序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和运行时间都有一些增加)。

112、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编程语言的性能主要有哪些? 答:

1、一致性

2、二义性

3、简洁性

4、局部性和线性 113、从工程的观点看,语言的性能包括如下内容? 答:

1、是否易于把设计转换为程序

2、编译效率

3、可移植性

4、是否有开发工具

5、源程序的可维护性

114、高级语言通常人为哪三类? 答:

1、基本语言

2、结构化程序语言

3、专用语言

115、当评价可用语言时应该考虑那些因素? 答:

1、一般的应用领域

2、算法及运算的复杂性

3、数据结构的复杂性

4、软件运行的环境

5、性能

6、对该语言的熟悉程度 116、可用性语言选择时最主要的考虑什么因素? 答:语言的应用领域。117、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的关键是(使程序结构简单清晰)。118、大型软件系统的程序内部必须带有(说明性注释)即(内部文档)。

119、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答: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测试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所以软件测试贯穿在整个软件开发期的全过程。

120、好的软件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成功的测试则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121、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工程的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其任务可归纳为? 答:

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

2、发现改正程序错误

3、提供错误诊断信息 122、软件测试的方法有三种? 答:

1、动态测试

2、静态测试

3、正确性证明 123、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一般有两类(黑箱法)和(白箱法)。124、黑箱测试即(功能测试)。125、白箱测试即(结构测试)。

126、什么是静态测试? 答:静态测试一般是指人工评审软件文档或程序,借以发现其中的错误,由于被评审的文档 或程序不必运行,所以称为静态。127、(软件评审)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措施。128、软件评审可以分为(需求复审)、(总体设计复审)、(详细设计复审)、(程序复审)。129、单元是什么? 答:单元是程序中最小的有意义的部分。

130、单元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

1、数据输入

2、数据加工

3、数据输出。131、黑箱法分为(等价分类法)、(边缘值分析法)、(因果图法)、(错误探测法)。132、白箱测试包括什么? 答:

1、语句测试

2、分支测试

3、路径测试

4、覆盖测试 133、穷举测试又称为(完全测试)。

134、如测试蟆是希望通过测试发现程序的全部错误则属于(完全功能测试)。

135、如果设计这样的测试输入数据集,使程序的全部路径都被遍历属于(完全功能测试)。136、软件测试组成包括哪些? 答:

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

2、集成测试

3、有效性测试

4、系统测试

5、验收测试

137、单元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答:

1、动态测试

2、静态测试

3、复审 138、集成测试又称为(整体测试或者是结合测试)。139、系统测试包含(功能测试)和(验收测试)。

140、测试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答:

1、引言

2、测试计划和配置

3、接口测试

4、功能测试

5、开发测试

6、交付使用的准备

7、附录

141、软件维护的任务是什么? 答?软件维护是指系统交付使用以后对它所做的改变。也是软件生成周期中最后一个阶段

142、软件维护的分类? 答:

1、校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143、影响软件因素包括什么? 答:

1、人员因素

2、技术因素

3、管理因素

4、程序自身的因素。

144、影响软件维护工作量的因素

1、增加维护工作量的因素:软件的年龄和大小,结构的合理性,程序复杂性,用户的总量,应用的变化,文档的质量等都将影响维护的工作量。

2、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因素:使用新软件,自动工具、数据库技术、新的数据管理软件都对维护工作量减少有帮助,维护经验同样对减少维护工作量有益。145、软件维护的任务包括什么? 答:

1、检查用户的要求和说明书

2、同用户和开发者商讨

3、检查程序和文档

4、确定程序错误性质和位置

5、研究程序的修改可行性和修改可能引起的后果。

6、对改变部分进行编码

7、修改程序文档和程序库、数据库。

146、维护的副作用都有什么? 答:

1、修改程序的副作用

2、修改数据的哥作用

3、文档资料的副作用

147、与软件产品有关的性能? 答:

1、正确性

2、健壮性

3、效率

4、安全性

5、可用性

6、风险

7、可靠性

148、软件管理也称为(项目管理)。

149、软件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什么? 答:

1、组织管理

2、人员管理

3、资源管理

4、计划管理

5、版本管理

150、软件工程标准化有什么好处? 答:

1、有利于软件生产的组织

2、有利于软件生产的规模化和自动化

3、便于培养软件生产人员和提高技术水平

4、能提高软件生存率和保证质量

5、进行开发人员间的有效通信,减少错误。

6、可降低软件生产成本和缩短开发争取

7、有利于提高软件生产的管理的水平。

15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152、什么是数据? 答: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153、人就将原始信息表示成数据,称为(源数据),然后对源数据进行汇集、储存、综合、投弹、从这些原始的,无序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或推导出新的数据,称为(结果数据)。154、数据库中的的数据可分为两类:(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用户数据一般由用户定义和使用;系统数据是数据库系统定义和使用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典)。155、DBMS被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15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1、数据定义

2、数据操纵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157、DBA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

158、数据库系统中的人员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最终用户)。

15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外模式)、(模式)、(内模式)。160、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字典)来管理和(访问数据模式)。

16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162、DBMS提供模式数据定义语言(DLL)来描述逻辑模式。己严格地定义数据的名称,特征,相互关系,约束等。逻辑模式的基础是(数据模型)。163、(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所以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164、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或(存储模式)。165、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对应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之接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7、数据库结构的基础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168、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

169、著名的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就是概念模型。170、结构模型也称(逻辑模型)。171、结构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172、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173、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善性约束)三大要素组成。

174、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个(二维表)。175、关系模型中的行被称为(元组)。176、关系模型中的列被称为(属性)。177、属性的个数被称为(元数)。

178、关系模型把关系看成是(行的一个集合),即关系模型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179、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180、理解关系模型中用的关系操作其中包括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简练,选择,投影,连接,除以,及查询操作和增、删、改操作两大部分。181、SQL语言被称为(结构化查询语言)。

182、SQL语言支持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在SQL中,模式对应着(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外模式对应于(视图)。183、在SQL中元组对于表中的(行),属性对应于表中的(列)。

184、数据库需要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 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185、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

1、需求的收集。

2、需求的分析整理。

3、数据分析统计。

4、分析围绕数据的各种业务处理功能,并以带说明的系统功能结构图形式给出。

186、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产生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

187、概念模型是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具体的DBMS的,设计概念模型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188、概念设计的结果称为(概念模型)。

189、概念模型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2、易于交流和理解。

3、易于变动

4、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190、概念设计的策略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

1、自顶向下

2、自底向下

3、由里向外。

4、混合策略

191、最常用的设计策略是自底向上的答理,其主要步骤为:

1、进行数据抽象,设计局部概念模式

2、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

3、进行评审、改进。192、E—R方法的基本术语 实体与属性

193、实体是什么? 答:实体是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分的“事物”。实体必须有一终表征其特征的属性来描述,属性与实体天截然划分的界限。

194、采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步骤? 答:

1、设计局部E-R模型。

2、设计全局E-R模型。

3、全局E-R模型的优化。

195、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答: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从概念模型导出特定DBMS可以处理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这些模式在功能,性能,完整性和一致性的约束及数据库可扩充性等方面均应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196、逻辑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答:

1、初始模式形成:把E-R图的实体和联系类型,转换成选定的DBMS支持的记录类型(层次、网络、关系)。

2、子模式设计:子模式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允许有效访问数据库而不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

3、模式评价:对逻辑数据库结构(模型),根据定量分析和性能测算作出评价,定量分析是指处理频率和数据 容量及其增长情况。性能测算是指逻辑记录访问数目,一个应用程序传输的总字节数和数据库库的总字节数等。

4、修正(优化)模式:为使模式适应信息的不同表示,可利用DBMS性能,如建索引、散列功能等,但不修改数据库的信息。197、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198、对于实体之间的联系则有以下不同的情况:

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3、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4、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实体间的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199、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如下: 答:

1、从E-R图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2、规范化处理。

3、模式评价。

4、优化模式。

200、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给己确定的逻辑数据库结构设计沙漠一个有效的、可实现的物理数据库结构。

201、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什么?答:设计数据库中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结构的存放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物理结构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而且与具体选用的DBMS密切模式。

202、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概念: 答: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给已确定的逻辑数据库结构设计出一个有效的、可实现的物理数据库结 构,的过程。

203、物理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答:

1、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

2、存储方法设计

3、访问方法设计

4、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

5、应用设计

6、形成物理设计说明书 204、对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再组织)。205、其中改变概念或物理结构又称(再构造)。206、改变物理结构称为(再格式化)。

207、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骑。易为、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208、数据操纵语言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立型语言)。前者的永久不

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供终端用户使用。209、信息系统设计目标除了满足用户的功能需要外,还应该考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10、DBMS提供的功能完备程度越高,应用系统开发的(效率越高),而且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越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