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科微创手术的现状和展望
【关键词】 手术 1 微创观念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 影响 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 科技 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2 骨科微创手术的 应用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 发展 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内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腔镜技术在骨科快速发展的领域是脊柱外科。椎间盘镜的广泛应用,配合术中c型臂x线机的准确定位,在不到2 cm的切口内,已可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等手术。由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后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患者康复更快。自1993年胸腔镜首次用于治疗脊柱疾病以来,此技术已经可以协助骨科医生轻松完成胸椎前路椎间盘、肿瘤、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减压和脊柱重建,脊柱畸形的前路松解、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与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相比,其微创性在脊柱手术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已经成功用于切除椎间盘后植入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也可用于腰椎肿瘤、结核的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还可用于脊柱骨折的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等各种类型手术。其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几率大为下降,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首例骨科微创椎间孔镜手术
首例骨科微创椎间孔镜手术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由一个镜头通过人体自然间隙到达突出的椎间盘位置,在电视屏幕监视下,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刺”,从而达到解除神经根压迫、根除疼痛的一种微创办法,它是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脊柱外科最微创、经济、安全局有效的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满意疗效达90%以上。
它主要具有以下一些主要优越性:
1、适应症广,基本囊括90%的脊柱疾病:单纯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性症状严重的膨出或脱垂型;颈椎病;游离型以及合并有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的;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等脊柱疾病。
2、病人仅需局部麻醉,不需要全麻。在病人完全清醒状态下做手术,手术中可以随时发现病人的反应。
3、通过半公分的切口到达手术部位,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中和手术后感染的危险性。
4、和显微手术技术不同,为了确定位置和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椎间孔入路的方法不需要部分切除椎间韧带(黄韧带)、椎体或椎间关节,也不需要切断躯干肌,增加术后稳定性,减少伤口愈合疼痛。
5、手术后恢复快,术后3天病人即可出院,病人可以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和保证高质量的生活。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脊柱外科王智运主任带领的团队已成功开展此项技术,花费少,见效快,服务优,为更多的椎间盘突出患者解决痛苦。
下面我来介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第一例微创椎间孔镜手术。
患者张长师因腰腿痛遂来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求医。患者不能自行站立行走,扶行困难,表情痛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王智运主任的分析,与患者沟通后决定局麻下行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听说手术结束可以马上下地行走,患者与家属表示怀疑,还跟我们医护人员打赌1元,有人挑战,我们肯定积极应战啊。
手术成功,整个团队都无比的兴奋,纷纷记录下也圣神的一刻,张长师患者立马从手术台上自己缓慢的下地,当脚踏实地的那一霎那,他的表情是无比的惊讶,笑的就如小孩一般,还围绕手术室闲逛一圈,无比的自豪。我们也兑现了我们的承诺,这一战,我们赢得很漂亮,患者也输得佩服。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团队,我已经不痛啦,能走路了,你们看”。这是我听过最满足的一句话。
第三篇:我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展望
我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展望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
裴国献
创伤骨科学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从骨科学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自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一起同为骨科学三大主干学科。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交际及流动范围的迅速扩大、延伸与频繁,伴之交通手段的快速发展,则创伤的发生率、特别是高能量创伤亦呈逐年增高趋势,因而创伤被国际上誉为“发达社会病”而跃居全球三大死因之一。对此,与之紧密关联的客观现实促进了创伤骨科学的迅速发展,亦同时对创伤骨科的基础与临床则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创伤骨科的基础与临床现状作一归总分析,并对其发展对策作一刍议,旨在与创伤骨科同仁共勉,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共同提升我国创伤骨科的技术水平。1.骨科创伤基础研究已具一定深度
我国学者近年来在骨科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开展了骨创伤修复材料、骨折愈合机制及促进骨折愈合、骨创伤生物力学、脊髓损伤的基因、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的治疗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临床工作的开展[1]。在组织工程骨、软骨、血管、神经及肌腱的构建研究方面进展较快,成效显著,部分组织工程构建的组织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阶段,其中组织工程骨、软骨已初步试用于临床。组织工程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某些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创伤骨科临床研究方面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了系列设备、器械的革新及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同时近几年各个亚专科相继制定推出了相关疾病、创伤的分类标准、治疗方案及临床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临床诊疗及评估工作,缩短了与国际上的这一差距,有力推动了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骨科的基础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为薄弱,对此分析究其原因应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基础研究相对起步较晚;②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③研究经费欠充足;④专职骨科基础研究人员为数不多,基础研究大多为在校研究生课题,缺乏连续性、深入性,难以形成前沿性、高深度的原创性研究工作。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学组的成立及不定期专题学术会议的召开,将会对改善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现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已引起临床的关注
近年来CT技术发展迅速。从最早的非螺旋CT到单层、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直到目前的64层螺旋CT,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容积数据采集。该技术在无创性影像诊断学中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已成为骨科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科中逐渐得到应用,显示了传统X线片无可比拟的优势。MSCT可进行薄层扫描,能显示直径为1mm的病变。重建层的三维图像直观、立体,可以显示各部分间的位置关系。通过三维图像的旋转和表面遮盖技术,能够去除所显示主体周围不需要的组织对主体的遮挡,并从多角度、多方位对骨折进行观察、分析,对此,特别适用于机体深部及周围组织过多的骨折的检查,如骨盆与髋臼骨折、脊柱骨折。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为骨科临床在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目前创伤骨科已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复杂骨盆和髋臼骨折、脊柱骨折、肩胛骨骨折及关节内骨折(如胫骨平台骨折)等创伤骨科的诊疗中[2]、[3],大大提升了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3.骨折治疗的微创理念临床医生业已建立
微创外科理念推动了骨折治疗理念的转变。从AO早期提倡的骨断端加压和坚强固定,过渡到强调骨折的生物学治疗(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这一理念目前已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并付诸于临床实践。重视骨折局部软组织的血运,固定坚强而不必加压是BO的内涵。对此,其核心为对长骨骨折不再强求解剖复位,而着重恢复肢体的力线和长度,并更加重视对骨折部位血供的保护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技术上强调采用闭合复位和闭合穿钉,不要求以牺牲局部血供为代价的精确复位和广泛的软组织剥离,不要求内固定物与骨骼间的紧密贴合,甚至不要求骨折端间的绝对稳定,从而使骨折的愈合时间与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在BO理念的指导下,多种创新性的内固定技术与内固定器,包括以“内固定支架”原理为依据的经皮微创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MIPO)、点接触式内固定系统(point contact fixator,PC-Fix)、限制性微创内固定系统(limited invasive stablization system,LISS)、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相继研发和推广应用,所使用的钉板锁定结构和接骨板——骨皮质有限接触或不接触技术,均是微创外科理念的具体体现,显示出微创理念在医疗实践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4]、[5]。4.C臂、G臂或CT引导下的骨折手术广泛开展
借助影像手段,在C臂、G臂或CT引导下进行骨折手术的操作目前已成为各级医院骨科手术的常规手段。手术进行中在X线设备的引导下可以准确确定髓内钉及钢板的放置位置、钉的进入方向及深度。特别对于脊柱外科手术,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组织比邻,对术中X线设备引导下的手术操作更具重要的价值,以增加手术的安全系数;在内固定物植入后可及时采用C臂、G臂或CT进行检验,发现骨折复位不良拟或内植入物不妥之时,可及时予以调整更正,从而大大方便了医生操作、加快了手术进程、有效避免了手术的副损伤,有利于手术质量的提高与最佳疗效的获取。
5.关节镜下的骨关节损伤微创手术已引起临床重视
关节镜是骨折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是20世纪骨科技术的重大进步。目前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异物及游离体摘除、滑膜疾病处理发展到目前能够开展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其中前后交叉韧带的重建已成为常规定型手术。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微创技术理念的深入,关节镜下的手术适应征亦不断扩大。近年来,在创伤骨科又借助关节镜开展关节内骨折的整复治疗(如胫骨平台骨折、胫骨髁间棘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头骨折等)及膝、踝关节融合术等。镜下操作可使关节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且切口更小,对骨折端血供破坏更小,同时又避免了对关节附属软组织结构的手术干扰,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的创伤,从而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大大提高了关节病变及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6.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新技术已用于临床 6.1 骨软骨镶嵌成形术用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骨缺损的治疗目前仍无有效手段。传统的钻孔、微骨折、软骨修整成形术等的结果均为纤维软骨修复,仍不可避免发生关节退变。近年来有关骨软骨自体或软骨细胞自体、异体移植的方法已逐步进入实验和临床应用。在骨软骨自体移植中,骨软骨镶嵌成形术(mosaicplasty)即自体多块软骨柱移植手术已逐步进入临床[6]。骨软骨镶嵌成形术的概念最初由匈牙利Hangody等提出。手术系在关节非负重区取下小圆柱状软骨移植物序贯排列成镶嵌状(马赛克状),用于治疗骨软骨缺损。移植的自体软骨柱包含正常软骨所需的必要元素,如透明关节软骨、完好的潮线和坚强的骨支撑。组织形态学显示:移植的透明软骨成活,合成的软骨层由80%移植透明软骨及20%从缺损底部形成的纤维软骨共同组成,移植软骨与周围组织的基质高度整合,供区缺损在8周后由纤维软骨填充[7]。该手术于199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1995年国际上已有成功的病例报道,1998年在欧洲运动创伤膝关节外科和关节镜会议(ESSKA)上得到进一步推广。目前我国上海九院骨科等单位已有临床成功病例报道。6.2 组织工程关节软骨用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软骨组织没有血管,细胞成分单一,因此软骨组织是组织工程化构建研究最早开展的组织之一,且发展迅速。透明质酸钠和胶原膜复合软骨细胞构成的组织工程软骨已经商品化,已获美国FDA批准,并已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应用阶段[8],我国已有单位在临床上开展应用。①自体软骨细胞移植+骨膜或筋膜覆盖:瑞典人Britterg于1987年进行了第1例临床应用,目前全球已有愈万例的应用报道。在一份1200例随访2~10年的报告中,软骨缺损在1.3~12cm2,观察了患者自我感觉、外科评分、MRI及关节镜复查取样等项目,临床有效率在70%以上[9]。缺损处能生成透明样软骨,但软骨基质含量、细胞数量及排列等均与关节
R透明软骨仍有明显差别。Carticel○是最早的用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商品,目前已完成ACI约4500例以上。但由于软骨细胞的流失等问题,影响了其应用;②胶原膜复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CI):为Verigen公司二代产品,据相关的2年的随访报告23/25优良率,但长期效果尚无法定论;③透明质酸钠复合自体软
R骨细胞移植(Hyalograft○C):为FAB公司产品,1999年始用于临床,目前已开展600例以上。一组67例2~3年的随访结果表明:患者主观感觉改善97%,94%生活质量提高,膝关节外科功能检查87%获得高分,修复组织活检组化分析主要为透明样软骨样组织[10]。7.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已逐步用于临床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亦称手术机器人系统)是指通过导航系统或智能装置改善术后显露、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减少医患双方接触射线的时间及促进外科手术的微创操作。计算机辅助骨科系统(compute-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目前正在逐步进入创伤骨科领域,我国梁国穗、王满宜、罗从风教授等国内多家单位已在临床开展应用。由于辅助手术不仅缩小了手术切口、简化了手术操作,而且可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已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骨具有刚性结构、不易变形,因此计算机捕获的骨骼图像与术中实际解剖的符合率高、重复性好,因此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特别适用于骨科技术。目前在创伤骨科已开展的手术,包括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髓内钉远端交锁、Ilizarov张力钢丝固定、部分关节内和关节周围骨折的固定(如胫骨平台骨折、踝部骨折等)、经转子周围骨折DHS固定和经皮钢板固定(如LISS系统)以及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等临床治疗中,使传统骨科手术的理念前进了一大步[5]。
8.脊柱损伤微创技术临床已常规开展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也随之问世。在X线透视或虚拟X线导航下进行经皮穿刺脊柱内固定技术,如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经皮关节突螺钉寰枢椎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这些在计算机辅助技术下进行的可视化监测手段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了手术安全系数。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近几年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teous vertebroplasty)及气囊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以重建正常椎体的高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9.创伤骨科主要发展对策刍议
近几年我国创伤骨科由于与国际广泛学术交流及新设备、新技术的积极引进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并不存在实质性的距离,许多先进技术已与国际同步开展,且尚具有病例资源丰富、易于集中开展的特点。但客观的分析,目前我国创伤骨科领域从整体上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量性差距。笔者认为,这种差距与限制并非系手术本身而言,而是与临床为之相关联的医疗体制、行业规范及标准与“软件”的不同。对此,在此仅就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对策刍议: 9.1 医生应注重人文科学 在强调医生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与科学思维的同时,与之相关联的人文科学,如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型的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等软件的培养应予以高度重视。医生所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社会人,而不是需要修理的物件。因此,要求医生须能够为患者创造或提供一定的有利于创伤及身心康复的条件,而绝非仅是一个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过程。9.2 诊疗技术规范化、标准化须尽快出台
积极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专科诊疗技术标准、规范和临床评价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与科学化,同时可以依据标准科学、客观地评价临床工作及临床研究工作。这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这一点已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9.3 重视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ance based medicine)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几年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在众多临床研究结果中,首先要对证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定证据的质量和可靠程度。许多国际知名的医学杂志要求投稿者提出证据等级(evidence level)——既对论文的相信程度,并在论文摘要后标示可信水平。评价该论文的科研等级,有利读者了解文中观点和结果的可靠程度。在今年9月底于厦门召开的《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会上,杂志编辑部亦征求专家意见,拟推出论文发表是否可以采用可信水平这一评价指标。对临床研究而言,随机、双盲、对照、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远较一般的未经设计的回顾性随访更有说服力,而目前国内尚少见此研究论文[11]。9.4 正确理解与使用高新技术
骨科最新技术,诸如生物学技术、微创外科技术、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等高新技术均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外科技能的具体体现。对此,几乎所有不同年资的医师都面临着再学习、不断学习、正确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及时了解并正确领会高新技术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在崇尚、积极推行高新技术的同时,又要防止理解不全或技术掌握欠缺而并未给患者带来应有的疗效,甚至相反,乃至招致意外的伤害。任一高新技术的掌握及在外科手术中应有作用的发挥,无需置疑其均依赖于坚实的外科手术基本功及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对每一个高新技术应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进入临床,防止追时髦、一哄而起,更好地发挥与体现高新技术为医学临床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真正价值和目的。
参考文献
1.裴国献,朱立军,顾立强.中国创伤骨科发展历程.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8.2.柯楚群,何伟东,司徒良,等.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脱位的应用.中华创伤杂志,2000,16:251-252.3.王亭,邱贵兴,李其一.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诊疗中的价值.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49-452.4.裴国献,任高宏.21世纪骨科领域新技术——微创外科.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6:89-95.5.戴戎.微创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8-20.6.孙骏,侯筱魁.骨软骨镶嵌成形术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38-41.7.Ichinohes,Yoshida M,Tajima G,at al.J Bone Joint Surg Br,2002,84(suppl3):237.8.余方圆.组织工程关节软骨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785-787.9.Lindahl A,Brittberg M,peterson C.Cartilage repair with choudrocytes:climical and cellular aspects.Tissue engineering of cartilage and bone.Wiley chichster 2003,175-189.10.Behrens P,Gille J,Offenhausers et al.Results of Matrix-Associated Autologous choudrocyte Transplantation.AAOS on-line Service-2002 Annual Meeting.poster Board Number:485.11.吴海山.学习、总结、提高——完成关节镜外科从新技术向亚学科的转变.中华创伤杂志,2005,21:322-324.作者简介:裴国献,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二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际复合组织移植学会秘书长、国际《Microsurgery》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务、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创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等。1999年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第四篇:骨科手术同意书范本
创伤骨折内固定部分(一至五)
一、____内固定手术同意书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术中大出血
3术后感染(包括切口、肺部、泌尿系、骨感染)、皮瓣坏死 4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位置不佳 5术后假体松动、断裂、脱落、下沉、外露 6术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再骨折 7术后关节功能障,关节僵硬 8术后内置物的排异反应 9脂肪栓塞
10异位骨化
11术中术后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 12其它难以预料的意外发生
二、创伤部分:
1、四肢骨折手术时致周围神经、血管损伤;
2、脊柱骨折致脊髓、马尾、神经根损伤;引起瘫痪,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 骨折再移位,异物反应;
3、骨折复位达不到复位标准;
4、伤口感染、裂开,甚至导致骨髓炎;
5、发生骨不愈合,骨的缺血性坏死; 骨折;
6、关节周围骨折致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骨断端严重渗血、脂肪栓塞; 关节粘连、僵硬;
7、内固定物(钢板、螺丝钉、钢针)松动、断裂;
8、本人若不加强锻炼会引起功能障碍;
9、取内固定时,折断和不能取出,可能引起再次 三、一般骨折手术术前知情同意书: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甚至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2.术中软组织及骨髓腔出血可能较多,或因意外损伤血管出现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3.术中可能因意外而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加重。
4.术中、术后可能突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可能并发心脑血管意外,且可能出现脂肪栓塞综合症、应急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5.骨折碎裂、移位较重,术中可能无法解剖复位,导致肢体畸形可能不能完全矫正;术中需争取恢复肢体的应力轴线及轴向稳定;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
6.术中可能根据情况改变手术方案。
7.创伤部位软组织损伤较重,术后创伤部位软组织可能并发缺血、坏死,切口可能渗血、出血,导致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进而可能需二次手术治疗。
8.创伤部位软组织损伤较重,术后创伤、手术部位可能并发软组织感染,形成溃疡、窦道,甚至可能并发软组织缺损或创伤性骨髓炎。
9.术后因手术部位组织疤痕形成,致肌腱、肌腹、神经、血管、骨骼及皮肤局部形成组织粘连,导致肢体挛缩及神经、血管受压,而引起患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血运障碍,且创伤、手术部位可能出现隐痛或不适感。
10.创伤部位软组织损伤较重,可能并发缺血性肌挛缩或异位骨化症。
11.骨折碎裂较重,创伤累及关节,极可能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或缺血性骨坏死。
12.术后因长期卧床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废用性骨质疏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3.术后骨折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愈合后可能形成粗大的骨痂。
14.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取骨处可能疼痛。15.术后切口或创口部必然有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16.不恰当的功能锻炼或过早负(持)重,可能导致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17.术后可能因压迫性或废用性骨质疏松,或者其他意外暴力导致创伤部位再骨折。18.内植物属自费范围。
19.其他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无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20.外固定支架骨针钉道可能继发感染,甚至继发固定骨骨髓炎,钉道部可能出现疼痛、渗血等症状,甚至周围软组织可能继发坏死。
四、断指再植同意书:
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药物过敏性休克。
2、术中需要取其他部位静脉移植、术中血管损伤广泛,无条件再值。
3、术中可能需要将指骨缩短,必要时可能作关节融合。
4、术后发生血管危象,需再次手术探查。
5、术后手指坏死,需要手术将其解脱。
6、术后刀口感染。
7、术后肌腱粘连,手指运动功能恢复不良。
8、术后神经恢复差,手指感觉功能恢复不良。
9、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10、止血带及尿管并发症出现。
11、其他难以预测的不良意外情况发生。
五、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术:
(一)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对症处理。2. 心、脑血管意外—有时来不及抢救。
3. 损伤大血管,即使修补有时也挽救不了肢体。4. 损伤神经—即使修补效果也不好。
5. 拆除内固定过程中造成新的骨折—重新内固定。6. 螺丝钉打滑或拧短无法拆除内固定。
(二)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伤口感染、骨髓炎—对症处理。2. 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要手术修复。
3. 止血带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即使修补效果也不好。4. 损伤大血管致使肢体坏死—即使修补有时也挽救不了肢体。
5. 损伤神经致使肢体远端麻木、不能活动—对症处理。
6. 深静脉炎、脂肪栓塞—溶栓、手术、介入等处理。7. 麻醉、术中输血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对症处理。8. 引流不通要重新置管。
9. 原发症状没改善或加重—对症处理。10. 活动后引起新的骨折。
11. 骨化性肌炎可影响肢体功能—对症处理。
创伤骨折内固定部分(六至十一)
六、异体骨、关节、韧带移植:
1. 病情需要异体组织移植,由我院骨库供应,方便临床使用,只付成本价。2. 捐体为轻壮年,生前健康,不必了解、寻究捐者资料。3.
一些传染病再潜伏期难以被检出,接受异体组织移植由潜在受感染(如爱滋病、肝炎等)的可能(与输血通理)。
4. 移植后由于没有血供,偶由排斥反应,再血管化,愈合的时间比较长,少数可能不 愈合。
5. 少数因缺血或排斥出现移植物被吸收现象。6. 过早活动或负重由骨折的风险。7.
通过骨传导、骨诱导、再血管化愈合了的骨关节需要力学塑性和结构重建,故内外固定时间明显延长。过早去除外固定或拆除内固定,再骨折发生率较高。
8. 一旦发生感染,异体组织的抵御能力较差,可能移植失败,需要清除。
9. 移植成功的骨组织的退化比自身邻近组织来得更早,故多数需与自体组织混合移植。
七、骨盆手术:
1、麻醉意外(包括麻醉药物过敏,硬膜外出血,神经马尾损伤,感染,低血压,休克,窒息,低氧血症等)。
2、心脑血管意外(包括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脑梗塞,死亡等)。
3、术中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4、术中坐骨神经损伤出现术后下肢功能障碍。
5、髋臼骨折难以复位,或手术中无法整复。
6、术后无意外情况下术后下肢疼痛,麻木,功能恢复不好,局部皮肤感觉麻木。
7、术后感染,切口感染长期不愈合,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
8、术后卧床引起深静脉血栓或合并肺栓塞致死亡;褥疮形成等。
9、术后残留疼痛,双下肢不等长等畸形。
10、因为伤情很重,术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需二次手术。
11、钢板断裂,发生钢板移位或损伤骨盆内的血管神经。
12、其他意外。八、一般骨折手术术前知情同意书: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异常。
2.术中软组织及骨折断端出血可能较多,或损伤盆腔脏器以及骨盆周围血管。3.术中坐骨神经、股神经、腰骶丛损伤可能,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术后大小便受影响。
4.术中、术后可能突发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脂肪栓塞综合症、应急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5.骨折碎裂、移位较重,术中可能无法解剖复位,导致骨盆畸形不能完全矫正,术后可能发性现两侧肢体不等长,术后持续性疼痛等
6.术后内因定松动,影响骨盆稳定性,需再次手术。7.因损伤较重,术后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 8.术后因长期臣床,而致褥疮、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等。
9.术后发生腰骶痛
10.不恰当的功能锻炼或过早负(持)重导致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
九、急诊手外伤清创术:
1、手术需麻醉,虽然是臂丛麻醉,但同样有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可能;
2、创面污染严重,软组织碾挫后易发生感染;
3、重要的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有待于手术中进一步探查明确,手术前诊断尚等待进一步完善补充和完善;
4、创面污染小、肌腱、神经损伤未见有损伤,则行一期吻接;否则,可考虑二期修复
5、有主要动脉断裂,需作动脉吻接、直接吻接困难,需静脉桥接,血管吻接后有血管危象发生可能,一旦出现,有肢体(或趾、指)坏死可能;
6、若术后粘连严重引起功能不良则行二期手术予以松解
7、开放性伤口中有外来异物,有时由于位置及不透光等因素,一期未予以取出的,则二期手术取出
8、合并有骨折按骨折手术谈话要点再补充图表 1 十、四肢长管状骨切开复位、内固定:
1、手术需麻醉,有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可能;
2、手术中若出现血较多,需输血,输血有输血 各种并发症;
3、骨折周围解剖关系复杂,为暴露骨折端及进行骨折复位可以引起重要神经损伤,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且神经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同样,有损伤重要血管可能,损伤后进行血管接吻,术后有发生血管危象可能,一旦发生肢体可能坏死;
4、手术后伤口感染可能,严重感染引起化脓骨髓炎,一旦发生手术效果差,甚至失败;
5、手术后,有骨折断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可能;
6、仍可遗留骨折后关节功能不良情况;
7、其它
十一、脉管炎下肢截肢手术同意书 :
1、麻醉意外。
2、术中心脑意外、脑血栓及心肺血栓形成。
3、术后感染、切口迁延不愈。
4、术后血栓形成,需要再次截肢。
5、术后残端痛。
6、术后皮下出血、血肿。
7、术中大出血。
8、术中、术后难以预料并发症。
关节部分一至四1
一、关节置换手术同意书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术中大出血
3术后感染、皮瓣坏死
4术中骨折复位固定不理想,术后骨折不愈合 5术后假体松动、断裂、脱落、外露 6术后关节不稳定,脱位
7术后关节功能障,关节僵硬
8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心脏病变,休克 9脂肪栓塞
10异位骨化
11术中术后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 12假体置入困难,改变手术方式 13假体翻修
14其它难以预料的意外发生
二、关节置换术手术术前知情同意书: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甚至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2.术中软组织及骨髓腔出血可能较多,或因意外损伤血管出现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3.术中可能因意外而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加重。
4.术中、术后可能突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可能并发心脑血管意外,且可能出现脂肪栓塞综合症、应急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5.术中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手术方案,如:术中发现局部组织有感染征象,或局部骨质疏松而不足以适应假体固定等情况。
6.因患者解剖特征或局部病理改变,可能使术中假体安装困难,甚至致髋臼(胫骨)及股骨骨折。
7.术中若须使用骨水泥,可能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如:心血管抑制反应(低血压休克)、胃肠道反应,甚至可能猝死;术后可能并发慢性骨水泥病。
8.术后关节腔可能积血,切口可能渗血、出血,并且可能出现大片皮下瘀班。9.手术部位可能并发急、慢性深部或浅部感染,甚至可能形成溃疡、窦道、软组织缺损或骨髓炎;若感染累及关节,需再次手术治疗,行关节冲洗、引流、清理,甚至需取出假体。
10.手术部位软组织内可能并发异位骨化症。
11.术后可能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患肢肿胀、缺血,甚至坏死;若血栓脱落可能导致异位组织、脏器栓塞。
12.术后因肢体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延长,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废用性骨质疏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3.术后假体周围可能出现骨溶解的X线征像,假体可能出现缓慢的松动、下沉、磨损现象。若遭遇意外暴力可能导致假体断裂或股骨(、胫腓骨)干骨折。
14.术后不恰当的体位或功能锻炼会导致人工关节脱位。
15.术后因手术部位组织疤痕形成,致肌腱、肌腹、神经、血管、骨骼及皮肤局部形成组织粘连,可能导致肢体挛缩及神经、血管受压,进而引起患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血运障碍,并且可能引起患髋活动受限、隐痛或不适感。
16.手术效果可能不理想,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改善后又复发。
17.术后切口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切口愈合后必然有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18.术后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19.人工关节系进口器材,属自费范围支付。
20.其他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无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
三、人工关节手术同意书:
1. 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心脑血管意外。2. 神经损伤:坐骨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损伤。3. 血管损伤。出血多,需输血,输血并发症。4. 血肿形成,脓肿形成。
5. 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关节感染。
6. 术后局部疼痛不适,症状改善不满意甚至加重。
7. 注射骨水泥有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可能。骨水泥外漏造成压迫,骨水泥松动断裂,骨水泥不能吸收。
8. 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甚至比术前更差。出现脱位、半脱位,中心性脱位。9. 双侧肢体不等长。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致死性肺脑栓塞。
11. 内固定松动、断裂, 内植物所致的疼痛、不适感。对内固定材料敏感或过敏。应力遮挡导致骨质疏松。
12. 假体松动、下沉断裂。假体周围骨折。13. 异位骨化。
14. 植入假体等材料可能自费。15. 关节翻修及翻修困难。
16.
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肺基础疾病加重、消化道出血等,假体有一定的寿限,有时需二次返修;术后可能并发致命性的急性肺栓塞。
四、全髋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1.麻醉过程中出现意外(麻醉药过敏、心跳、呼吸停止)。
2.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或凿开股骨至大出血、引起休克,3.术损伤重要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引起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术中、术后骨折(大粗隆、小粗隆,股骨干)。
5.术中粘固剂反应至低血压;术中复位困难,术后脱位和半脱位。
6.术中脂肪栓塞;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下肢静脉血栓、髋或大腿疼痛。
7.术后假体松动和断裂、下沉、髋臼磨损;术后髋周异位骨化、骨溶解;应力性骨折。复发性脱位,以至不得不行翻修。
8.术后感染(早期,晚期,深部,浅部)。严重时需取出假体髋关节旷置。9.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或手术诱发其它潜在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10.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欠佳。
11.术中根据需要改变术式。
12.其它没法预见的意外。作者: zqm8683发布日期: 2005-12-24骨科手术同意书大全(关节部分五至十)
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一)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2. 损伤大血管致使肢体坏死。
3. 损伤坐骨神经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4.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5. 骨水泥中毒或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6. 安置关节过程引起骨折,有时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7. 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
(二)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伤口感染、骨髓炎要拆除关节手术失败。2. 损伤大血管致使肢体坏死。
3. 损伤神经致使肢体远端麻木、不能活动。4. 深静脉炎、脂肪栓塞。5. 引流不通,要重新置管。
6. 麻醉、术中输血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7. 肢体不等长、加体周围异位骨化可影响关节功能。
8. 人工关节安装角度不理想,早期关节脱位要手法或手术复位。9. 远期关节松动、下沉引起髋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要重新手术。10. 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
六、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1、术中血管、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渗血;
6、伤口感染、裂开,甚至导致骨髓炎;
2、术中股骨干、髋臼骨折;
7、假体断裂、脱位、松动引起髋、膝关节疼痛;
3、骨水泥产生毒性反应,危及生命; 功能障碍;
4、脂肪颗粒引起肺栓塞、脑栓塞;
8、人工关节周围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肿胀、坏死;
七、关节镜手术知情同意术:
1、麻醉意外,危及生命。
2、术中血管神经意外损伤,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
3、术中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4、术后感染(包括切口、肺部、泌尿系、骨感染)、出现皮肤坏死、骨髓炎等。
5、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关节功能障,关节僵硬、异位骨化。
6、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继发创伤性或退行性骨关节炎。
7、术中术后发生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应激性溃疡等。
8、术后关节、肌腱粘连,运动功能恢复不良。
9、术中止血带及尿管并发症出现。
10、术中可能根据具体伤情改变手术方案。
11、术后伤病复发,再次手术。
12、因现代医学局限性和每一个体的体质差异性而发生本科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
八、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
(一)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2. 3. 4.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对症处理。损伤大血管,即使修补有时也挽救不了肢体。损伤神经—即使修补效果也不好。心、脑血管意外—有时来不及抢救。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对症处理。6. 安置关节过程引起骨折,有时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二)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伤口感染、骨髓炎—对症处理。2. 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要手术修复。
3. 止血带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即使修补效果也不好。
4. 损伤大血管致使肢体坏死—即使修补有时也挽救不了肢体。5. 损伤神经致使肢体远端麻木、不能活动—对症处理。6. 深静脉炎、脂肪栓塞—溶栓、手术、介入等处理。7. 引流不通,要重新置管。
8. 麻醉、术中输血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对症处理。9. 肢体不等长、伤口感染、骨髓炎—对症处理或再手术。10. 关节功能不理想—对症处理。
11. 远期关节松动、脱位引起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要重新手术。
九、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谈话:
1、麻醉意外,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2、术中损伤大血管(腘动脉),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3、术中损伤神经(坐骨神经),致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4、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5、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心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6、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化脓性关节炎及骨髓炎,假体外露,需,再次手术 ;
7、术后脂肪栓塞、应急性溃疡、泌尿系感染可能;
8、术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人工关节脱位、不稳,假体松动、脱落、塌陷、磨损;
9、术后人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强直,功能恢复不满意;
10、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11、术后患膝屈曲、外翻畸形改善不明显。
12、其它可能发生的意外。
十、肱骨头粉碎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1.麻醉意外,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2.术中损伤大血管,致大出血、休克,死亡; 3.术中损伤腋神经,致肩关节运动感觉障碍; 4.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案;
5.术中假体安放过程中周围骨折(大、小结节、肱骨干骨折);
6.术中术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7.术中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脂肪栓塞,呼吸窘迫综合症,危及生命;8.术后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化脓性感染,骨髓炎,假体取出、二次手术; 9.术后患肢活动受限;
10.术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11.术后假体松动、断裂、异位骨化,肩关节脱位,手术失败,假体取出; 12.其他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
一、脊柱手术同意书: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根致截瘫
3术中大出血
4术后感染(包括切口、肺部、泌尿系、骨感染)、皮瓣坏死 5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位置不佳
6术后假体松动、断裂、脱落、下沉、外露
7术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再骨折
8术后内置物的排异反应
9脂肪栓塞
10术后脑脊液漏
11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
12术中术后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
13其它难以预料的意外发生
二、颈椎前路手术术前知情同意书: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甚至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2.术中可能损伤血管出现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3.术中可能因意外而损伤脊髓以及神经根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完全性瘫痪。4.因意外损伤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因意外损伤喉上神经,出现饮水呛咳。5.可能损伤食管,出现食管漏;可能损伤硬膜囊,出现脑脊液漏。6.术中可能根据情况改变手术方案。
7.术中、术后可能突发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且可能并发应急性溃疡。8.术后可能突发喉痉挛或切口出血致气管受压,导致窒息死亡。9.术后可能出现切口出血、渗血致脊髓受压,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10.术后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
11.术后因长期卧床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并发症。12.由于脊髓受压病程较长、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导致脊髓已变性(MRI T2加权像见脊髓异常高信号影),减压后症状及体征改善可能不明显,甚至因手术后脊髓水肿、再灌注损伤或其它原因导致症状加重。
13.术后因椎管内疤痕形成,脊髓、马尾、神经根粘连、受压而出现脊髓功能的再损伤或马尾、神经根损伤症状。
14.术后植骨可能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压迫脊髓。取骨处可能疼痛。15.内固定物可能松动、脱落或断裂。
16.术后因颈椎内固定或植骨融合,致颈椎功能可能受限或部分丧失,并可能出现颈肩部、项背部或胸腰部疼痛、畸形。
17.术后因颈椎其他节段有压迫,或颈椎管有狭窄,或术后复发,需二次手术治疗。18.内植物属自费范围。
19.其他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无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前知情同意书: 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2.可能损伤邻近血管致出血性休克。
3.术中可能无法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或其它致压物。4.术中可能因病情需要而临时更改手术方案。
5.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异常波动。
6.术中或术后可能并发心、脑、肺、肾血管意外,或脏器功能衰竭。
7.因病程较长,神经根可能已变性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致术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甚或进一步加重致瘫痪,以至须二次手术治疗。
8.神经根或马尾受压较严重,神经功能已受损;手术刺激,可能导致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或肛门、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在术后暂时有所加重。
9.可能损伤硬膜囊致脑脊液漏。
10.腰椎连续性中断、完整性受损、稳定性降低。术后腰椎功能可能受限,并可能出现 11 腰背部疼痛、畸形。
11.术后因神经根水肿或大脑皮层疼痛兴奋灶未消除,导致症状改善缓慢。12.椎管内血肿可能压迫神经根或马尾导致症状加重,并须二次手术治疗。13.术后因硬膜囊后移、脊神经受牵拉而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或双下肢放射痛。14.术后可能继发下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或下腰痛。
15.术后可能并发椎间隙感染或椎管内感染,须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16.术后其它节段椎间盘可能再突出,且可能需再次手术治疗。
17.术后因须避免负重而应长时间卧床,故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并发症。
18.术后切口感染、渗血,并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9.其他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无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20.若作内固定,内固定物可能松动、脱落或断裂。
四、脊柱手术同意书 :
1. 麻醉意外及心脑血管意外。
2. 血管神经损伤。出血多,需输血,输血并发症。
3. 术中损伤喉上神经导致进食呛咳,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4. 术中损伤食道致食道漏。
5. 硬膜损伤,脑脊液漏,致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6. 脊髓损伤、截瘫。
7. 马尾损伤,大小便功能障碍。
8. 内固定困难。根据术中情况改变手术方式。
9. 术后伤口感染、深部感染、椎间隙感染。
10. 术后症状改善不滿意、甚至加重或复发。
11. 引流不通畅,出现血肿,可能需手术清除。
12. 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
13. 内固定松动、断裂,内植物所致的疼痛、不适感。对内固定材料敏感或过敏。应力遮挡导致骨质疏松。
14. 固定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15. 椎间盘术后,脊柱失稳。
16. 手术皮肤瘢痕, 疼痛。
17. 卧床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18. 取骨区并发症如:疼痛、麻木等。
19. 颈前路术后吞咽异物感。20. 内固定可能需二期取出。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困难。
21. 本次手术只解决此处情况,可能存在其他病变。
22. 内固定材料可能自费。
23. 其他并发症。如基础疾病加重,五、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知情同意书:
1.麻醉意外、呼吸心跳骤停。
2.术中不能耐受手术,损伤重要血管椎动脉致大出血、休克、死亡或致大脑供血不足。3.术中损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致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 4.术中损伤颈前器官,可能至气管、食管瘘等。
5.术中损伤脊髓,神经根致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损伤硬脊膜致术后脑脊液漏。
6.术中致心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或高血糖。
7.术中根据需要改变手术方式。
8.手术诱发潜在的疾病、加重现有的疾病,严重可危及生命。
9.术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呼吸机维持通气、呼吸衰竭、植物人。10.术后切口血肿压迫气管或喉头水肿致窒息。
11.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退出;植骨块脱落、植骨融合失败、可能需二次手术。12.术后长期卧床,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石形成。
13.术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切口裂开;椎管内感染,椎间隙感染,甚至颅内感染。14.供骨区疼痛,感染。
15.术后仍截瘫,生活质量差。
16.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六、腰椎后路手术
(一)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意外伤及椎前大血管导致失血性休克—改变体位血管修补或人工之血管移植,抢救成功率偏低。
2. 马尾、神经根损伤,钝挫伤可部分恢复,切断伤即使吻合效果也不如人意。3. 不一定能保全小关节,甚至需全椎板切除。
4. 复位困难,不追求复位,以恢复力线,重建稳定为目标。
5. 减压范围扩大影响稳定性,临时决定加内固定或融合术—增加费用和手术时间。6. 发现术前未知得病变,如畸形或不稳—商讨建立稳定手术。
7. 内固定时椎板、椎弓根爆裂—扩大固定椎节或骨水泥填充。
8. 内固定物、融合器不匹配,无法改用其他—术后加强和延长外固定。9. C-臂X光机故障无法定位—术中摄片,手术时间延长。
(二)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椎体内积血或积脓,引起马尾损害综合征—手术清除,康复很慢或不能恢复。
2. 马尾或神经根因牵拉、刺激、缺血水肿等原因造成短暂或永久性损害,遗留残疾。3. 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移位可压迫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出现相应问题—对因处理。4. 继发性椎管狭窄、神经根粘连,再手术效果不肯定—对症处理。5. 不融合或融合后再度失稳—前路或侧后路融合术。
6. 复位不理想、成角、移位、椎间隙变窄—部分需要再手术。
7. 化脓性椎体炎、椎间盘炎、珠网膜下腔感染—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高,病程长,效果差,由的需手术并取出内植物。
8. 原有病变再发或邻近椎节严重退变—对症处理,酌情手术。9. 少数病人术后疗效差,原因不明—综合治疗。
10. 内植物排异反应(很少发生)——少数需要取出内固植物。
(三)其他:
七、脊柱肿瘤手术:
(一)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较少的单节肿瘤可望边缘切除、重建:巨大而广泛侵犯的肿瘤只作次全切除:姑息手术只作减压处理。
2. 损伤脊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高位、低位截瘫,前者或引起心搏、呼吸停止。3. 邻近重要器官、组织损伤—请专科协助。
4. 重建脊柱受诸多条件限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科出现侧凸、后凸或固定位置不良等。5. 出血量很大致不可逆的失血性休克、肾衰、昏迷、植物人甚至不治。
(二)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大出血、血肿、休克—输血或再手术。
2. 血胸、气胸、腹膜炎、尿瘘、肠瘘、声嘶、吞咽困难、喉头水肿、窒息等—作相应处理。3. 原有截瘫者恢复缓慢,且不完全或不能恢复。
4. 骨块压迫脊髓、脊髓缺血、脊髓血流再灌注,血肿压迫等发生截瘫,存在生命危险,费用明显增加,需按医嘱转院康复。
5. 成角畸形,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可出现疼痛、脊髓损害、瘫痪—条件许可才再手术。6. 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加强外固定或改变进路手术固定。
7. 肿瘤复发或远端转移—再手术机会少,化疗、放疗以缓解症状。8. 切口感染或其他系统感染—对因处理。
(三)其他
八、胸12椎体压缩骨折、Tenor内固定:
1.麻醉意外,由麻醉师交待;
2.术中有可能出血较多,及出血性休克可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术中分离、牵拉神经,损伤马尾及神经根,术后暂时性肢体无力、麻木, 排尿无力或二便及下肢功能障碍;极个别为永久性瘫痪。
4.术中椎间盘与神经根粘连,分离困难,硬膜分离时裂伤,因脑脊液漏术后头痛并需平卧;
5.因神经损伤较严重,故手术后神经功能可能不恢复。6.心脑血管意外; 7.本病人特殊情况: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案
1.切口感染;椎间盘炎;椎管内感染-引流;抗生素等;
2.椎管内血肿-术后仰卧4-6小时;术后神经根粘连-术后早期直腿抬高训练等; 3.腰椎不稳等-平卧;腰背肌训练等;
4.本病人特殊情况:术后病情交待效果估计 1.神经功能可能完全恢复、部分或不恢复; 2.恢复期可能有各种异常感觉,如麻木等; 3.因神经根水肿,术后一过性疼痛加重;
术后康复训练并防止外伤及复发;
4.15
第五篇:《骨科手术分级》
骨
科
㈠
一级手术
1、一般清创术
2、一般四肢骨折脱位手术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3、骨牵引术
4、简单的多指切除,腱鞘囊肿切除,狭窄性腱鞘炎手术
5、一般植皮术
6、窦道搔刮术
㈡
二级手术
1、外伤性肌腱修补术
2、简单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
3、简单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4、肩髋关节以下的四肢截肢术
5、简单的手术外伤处理
6、简单的慢性骨髓炎手术,急性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
7、跟腱延长术
8、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9、马蹄内翻足矫正石膏外固定术
10、先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11、简单的内固定取出术
12、肢体动脉瘤切除术
13、经跖骨截肢术
14、赛姆(syme)截肢术:
赛姆截肢是胫腓骨远端髁上截肢,将内外髁的基底部关节面截去并圆滑处理,再将跖侧足跟皮瓣覆盖在残端上。
15、膝下截肢术
16、截指和截手术
17、肘上截肢术
18、肘下截肢术
19、膝关切离断截肢术
20、上肢血管探查术
21、下肢血管探查术
22、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
23、上肢动脉切开取栓术
㈢
三级手术
1、复杂的四肢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
2、复杂的手外伤处理
3、复杂性的慢性骨髓炎手术
4、肿瘤搔刮植骨术
5、骨骼的矫形手术
6、三联关节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脊柱融合术
7、膝内、外翻矫正术
8、掴窝囊肿及坐骨囊肿切除术
9、大关节的病灶清除术
10、拇指及手指延长术
11、臀肌挛缩松解术
12、腰椎间盘脱出摘除术及复发的再手术
13、腱、神经及血管修复术(含断肢、断指再植术)
14、复杂的内固定取出术
15、半月板摘除术
16、关节镜下关节感染清理灌洗引流术
17、关节镜下骨关节炎治疗术
18、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
19、关节镜技术治疗小儿斜颈
20、关节镜下关节僵硬松解术
21、关节镜下关节软骨修复术
22、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术
23、腕关节镜手术
24、指、趾关节镜手术
25、关节镜下治疗关节滑膜(炎)病
26、关节镜下治疗关节软骨或滑膜瘤病
27、关节镜技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28、脊柱的微创手术
29、肢体假性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30、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切除术
31、股股动脉转流术
32、股胫动脉转流术
33、股腓动脉转流术
34、股腘动脉转流术
35、肢体动脉内膜剥脱血管成形术
36、肢体静脉切开取栓成形术
37、肢体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术
38、肢体动脉血管旁路术
39、髋关切离断截肢术
40、肩关节离断术
㈣
四级手术
1、颈椎病灶清除术(前后路手术)
2、脊柱(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及侧前方减压术
3、颈胸椎间盘脱出症及颈椎病的手术
4、半关节、全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
5、肩胸离断术、半骨盆离断术
6、复杂的先开性骨关节畸形矫形、先髋脱位的手术
7、巨大骨肿瘤切除术
8、人工椎体置换术
9、椎体肿瘤切除术及重建术
10、曾治疗效果不佳重新手术或危重病人的手术
11、手指转移手术
12、关节移植术
13、脊柱侧弯矫形术
14、带血管的关节及神经游离移植术
15、手再造术
16、骨盆及髋臼、骶髂关节手术
17、关节镜下的重建术
18、椎间盘镜下手术
19、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20、内镜下的脊柱手术
21、肩关节镜手术
22、髋关节镜手术
23、踝关节镜手术
24、肘关节镜手术
25、关节镜下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术
26、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
27、小儿关节镜手术
28、半关节、全关节置换后翻修术
29、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手术治疗
30、脊柱的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31、人工颈、腰椎间盘置换术
32、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33、新开展的手术及科研手术
—
END
—